语文课改仍要重视“双基”
语文课改,仍要扎实“双基”
学 , 双基 ” 可随意抛却 , 将之有机 “ 不 应该 地融入课 堂教 学之 中。那 么 , 竟怎样才 究
能“ 两全其美 ”?
一
、
不要虚化知识与能力 目标
【 陈琦, 4 J 刘儒德. 当代教 育心理 学. 北京 : 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
社。1 9 . 9 7
一
段 时间以来 , 由于认识 上的片面和
识死亡 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世界观和价 值观 , 养成健 全的人格 。
十、 关于生命教育有必要澄 清的四个概念 : 生态教育 、 人
伦教 育、 生命教育、 生活实践
对以下包括生命教育在内的四个概念 的澄清有利于我们 更好的理解生命教育的含义 。
1生态教 育。主要学 习 “ 与 自然 ”的课题 , . 人 通过接近 自
学生学校教育 的四个阶段选取适 当的教材 ,采用适当的教 学
作文能力亦有 减损苗头 , 现象不得不 此等 引起我们 的思 考 , 次语文课改 的 目的是 这
什么?这改革 、 那改革 , 新理念 、 旧理念 , 如
原则 和方法 , 使学生认识到天人物我 四者之间的关 系, 以达到
字 “ 识生命 、 认 欣赏生 命 、 尊重 生命 、 爱惜 生命 ”的四个 目标及 果小学毕业后 ,大多数学 生书不会读 , 不会写 , 不通 , 文 字不顺 , 那可 真是 我们语 “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 学会学 习”、 学会共 处” 的四 “ “ “ 个 目的,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谐社会建设需 要 和
落, 特别是最应该 落实 的知识与能力 目标
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05 . 0. 2
. 责任编辑 : . . 白文军
如何落实语文的“双基”
如何落实语文的“双基”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语文课中的“双基”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其中的“工具性”就蕴含了“双基”的教学与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双基”,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有以下几点:一、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找到“双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都不同程度地走进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一些教师却对语文的“双基”没有落实到位。
片面地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活动课,削弱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淡化了语文课的“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仍然是按“知识的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其中,“知识与能力”蕴含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当然,语文课程标准赋予了“双基”新的内涵:(1)获取语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人类优秀文化积累,初步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等。
二、让“三维目标整体推进”。
(1)“双基”属于语文素养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其教学任务是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形成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
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双基”教学任务的完成,有赖于适当的“方法”,重过程还要讲究方法。
过程走得好,方法要得当,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就不能有效落实。
(3)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语文课程标准还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学得是否有兴趣,是否有主动性,都关系着“双基”教学的训练。
语文“双基”探析
语文“双基”探析
新课改后,语文“双基”和语文“双基教学”的受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这不仅让语文教育失去了本身的
色彩,而且使得语文教学逐渐偏离了语文正道。
本次研究意在提醒人们认识语文“双基”内涵和外延动态变化的特征以及提醒人们正确认识语文“双基”和语文“双基教学”的重要性。
笔者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交流、实践研究、文献梳理等方法对语文“双基”进行探究,最终得出语文“双基”的内涵和外延是不断动态变化的以及语文“双基教学”应该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语文教育的特点,合理取舍各教育理念,巧妙运用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和贯穿“五个领域”的语文教学,而不是传统只教听说读写的传统语文“双基教学”。
研究的新颖和独特之处在于研究是以语文教育发展和语文课标发展为线索来对语文“双基”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同时也结合了语文教材和中、高考试卷对语文“双基教学”进行研究,希望再次引起语文教育者对语文“双基”的合理关注。
小学语文注重双基训练方法
小学语文注重双基训练方法所谓“双基训练”是指对学生根底学问和根底技能绽开训练, 它始终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尤其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被视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今日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小学语文注意双基训练的方法, 盼望对您有所协助!1小学语文注意双基训练的方法一、精确理解课标的实质1、认清形势, 明确方向。
此时此刻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 花大力气却总是收效小, 缘由就是不重视学生在课内的语文实践活动, 把大局部的时间花在理解课文内容上, 把必要的语言训练推向课外。
崔峦教师指出: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 各年级都要重视词和句的教学。
他还强调, 义务教育阶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造就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的实力。
就小学阶段来说, 主要造就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实力。
闻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的观点, 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晰, 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 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
这当中的“弄清晰”“走出来”“进一步理解”, 靠的就是语言文字训练。
因此, 在语文实践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学生的语文实力, 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2、划清界限, 明辨是非。
有人说抓双基训练就会把课堂搞得“支离破裂”, 然而开展须要实力, 而实力从实践中来。
要造就学生的语文实力, 就得加强双基训练。
“课标”中的“语言实践”提出了“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中的一些详细要求, 就是在要求语言文字训练。
课标还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应当牢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造就学生的语文实践实力, 而造就这种实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很明显, 语文实践离不开双基训练。
3、联系实际, 深化课改。
此时此刻有人谈“双基”色变, 绕“实力训练”而行, 整节课只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与体会思想感情上, 认为稍抓双基就不符合课改的精神。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法探究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指向知识与能力,还需指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把新的语文教育理念与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有益经验进行了融合,现归纳以下几点,与大家一起商榷。
一、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双基”训练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有益经验,仍然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
语文基础知识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没有掌握好基本的语文知识就根本谈不上培养语感和形成技能。
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学生需要认识一定量的常用字,掌握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一定量的语文知识。
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理清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在习字的同时积累好词、好句、好段。
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给学生创造听和说的机会。
通过课堂内外大量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目的。
二、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究问题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过程。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构建“平等、民主、轻松、活泼、主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
要做到这几点,首先是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在分析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
其次是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科学分组,引导探究。
其三是要重视归纳探究成果,设法给学生制造展示成果的机会,以此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老师要针对疑难问题进行适当地点拨、提示、积极合作,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延伸扩展,开阔学生视野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有关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拓展延伸,将课外知识引入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或引导学生就某一内容、某一观点延伸到课外。
语文课程改革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
是在 实践 中真 正落 实课程 改革 的根本 理论 前提 。 文 化及 其 多样 性 , 语 培养 健康个 性 , 形成健 全人格 , 同样 是 课 程 标准从 工具 性 和人 文 性统 一 的 高度 来 界定 语 文 语 文课程 人 文性 的应有之 义 。 课 程 的性 质 ,使 语 文课 程 性 质 的争 论跳 出了菲 此即 总之 , 具性 与 人 文性 并 列 , 同构 成 了语 文 课 工 共 程 的本 体要 素 , 者互 为 表 里 , 二 相辅 相 成 , 一 不 可 。 缺 只 有 以人 文 精神 灌 注 、活 化 工 具 层 面 的语 言 文 字 , 以工具层 面 的语言 文字 支撑入 文精 神 的大厦 , 文教 语 学 才能 充满 生机和 活 力 。作 为语 文教师 , 须从 工具 必 性 与 入 文性 相 统 一 的立场 来 全面 深 刻 认 识语 文课 程 的性 质 , 要走 出 “ 工具 ” 的泥 淖 , 服 以往 过 分 既 惟 论 克 偏重 繁琐机 械 的知识 训练和 理性 分析 的弊病 , 分把 充 握语 文 课程 的人文 内涵 , “ 人 ” 宗 旨, 以 立 为 又要 防 止 将人 文性泛 化 , 完全抛 弃语 文知 识 的学 习和 技 能的 训 练 , 空 工具性 ; 架 既要 “ 文 ” 又要 “ 道 ” 把 语 言 的 学 , 悟 ,
学啦 堪 科
一一 . u 一
一 # 。 一 _ # 啪 … ’ , 1 | l 。 一 ¨
警 斯 葶 _
《
语 文 课 程 改 革 要 注 意 的 三 个 问 题
● 范冬 梅
任何 改 革在 本 质上都 是 一种扬弃 。 我们 只 有 以辩 就 是潜移 默化地 建 构学生 的文化 心理 、文化精 神 、 文 证 的观 点和冷 静 的头脑 去认 识 、 处理 语 文课程 中 的诸 化 人格 的过程 , 是 优化 学 生 的 文化 学 养体 系 、 进 就 促 多矛 盾 , 到继 承 中有发 展 , 做 发展 中有创新 , 纳 中有 其整 体 人文 素质提 高的过程 。 文人文性 的 男一层 含 吸 语 整合 ,重 中而不轻 外 , 今而 不薄 古” 才能使 语 文课 。 就 是强 调对 人 、 人 的生 命 价值 的尊 重 , “ 厚 , 义 对 强调 对 学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要点
刍议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要点【摘要】新课标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当然,时代发展了,我们对语文学科双基的认识也应赋予新的内涵。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改要点策略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的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有欣喜也有困惑,发现新理念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在此,想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要点以及对老师和学生得一些看法。
一、语文教学要赋予“时代内涵”要赋予“语文双基”以时代内涵。
所谓双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指语文知识:字、词、句、篇;语文能力:听、说、读、写。
根据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从两大方面打好基础:⑴打好文化的底子,如:获取语文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⑵打好精神的底子,如: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品位;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如何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美国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
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
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
教师很在意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
因此,美国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2、用童心与激情营造语文教学的精神家园。
我从师范院校毕业。
在师范读书时,我就特别引人注目。
写字、画画、唱歌、演讲、合唱团指挥、手风琴弹奏,样样都出色。
我实习期间,实习结束时孩子们与她难舍难分的情景总在她眼前浮现。
是的,开朗活泼的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喜欢回答各种各样充满孩子气的问题,喜欢那些顽皮而淘气的鬼脸,喜欢听他们用稚嫩的童音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浆》……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问题全解决了”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双基”教学的再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双基”教学的再认识作者:王婷婷杜迎庆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12期【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仍在进行,而关于语文“双基”教学的看法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些人坚持双基教学不能再成为语文永远的痛,有些人则认为语文应充分重视双基教学。
文章对语文的“双基”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双基”教学认识一、关于“双基”教学的论争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虽然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设计的,要求这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论争。
有些人坚持双基教学不能再成为语文永远的痛,有人则认为语文应充分重视双基教学。
然而诸如此类话题的探讨,笔者认为主要来源王策三教授与钟启泉教授的论争。
王策三教授在《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中探讨了现在的素质教育改革出现了“轻视知识”的现象,不能一味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是应该注意知识的传授。
而钟启泉教授也在《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的争鸣》中提到认为王策三教授还是在执著“知识本位”,坚守“凯洛夫教育学” 这块“发霉的奶酪”。
虽然两个人的观念不同,但关于双基教学的看法还是有些相通之处。
王策三教授说:“当代教学模式已经从两两对立的格局走向多样综合的格局。
每一教学模式只是严肃的探讨、经过实验检验的,都是一种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都有它的根据和独到功能,是实现现代教育目标所需要的,谁也不能轻易否定,也是不可替代的。
但相对于现代教育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多种多样的需求而言,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又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打天下,都只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条件,都有局限性,谁也不可能在教学中只用某种单一的模式,只有多种模式并用取长补短,才能优化整体。
”王教授的言谈说明现代教育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只用单一的模式,也需要多种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对小语“双基”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对小语“双基”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在更新,新课程所强调的“双基”应该是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词句段篇等基础性的知识,怎样听说读写等策略性的知识,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综合性学习等所必须的新知识,以及各种语文能力等。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19-01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教师开始重视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感悟体验和自主生成。
但是小学语文的“双基”教学有被淡化和遗忘的迹象。
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不能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双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双基”。
传统意义上的“双基”强调语法、文体知识、修辞手法、词语解释、段意归纳、中心概括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在更新,新课程所强调的“双基”应该是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词句段篇等基础性的知识,怎样听说读写等策略性的知识,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综合性学习等所必须的新知识,以及各种语文能力等。
下面,笔者就目前小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种倾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重人文轻语文很长的一段的时间内,在语文教学中,人们总是停留在单纯对语文“工具”性的认识上,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所蕴涵的人文意识熟视无睹,使语言文字训练步入了一个缺失灵性、冷却情感的机械误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新理念的提出,似一声春雷,唤起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关注。
于是乎,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又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矫枉过正,比较严重地存在着脱离语文教学而偏重人文教育的现象。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以“教课文”为主导意念的语文教学中,似乎有越来越远离“文”的趋势,许多设计意图不明的课件,所渲染的往往是与文本无关的东西,脱离了语文而讲人文,淡化了语文的工具性。
2 重能力轻知识新课标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三个问题一、要处理好传统教育方式继承和屏弃的关系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改变基础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改变着力于精英培养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隘的课程功能。
努力使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转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的课程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鲜活的空气,使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课堂活跃了,教师也放开了,学生异常兴奋,学校上课下课处于热闹非凡的状态。
然而,理智地回想,我们发现,在良好的形势和乐观情绪的背后,问题在一个一个的出现,课堂上虽然学生活动内容增多了,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最为基础的知识训练显然缺乏了;教师鼓励学生的语言多了,但适当的纠正,适度合理的评价显然匮乏了;时时谈“感受、感悟”,但真正用来用心读书的时间少了;说起来教学形式“新颖多样”,而实际基本能力的培养效果并非明显。
概括起来大致为: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围绕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三个维度”应当达到怎样的程度,往往是都各有体现,但也都是平分秋色。
2.教师的作用搁浅了,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认识的误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生怕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出现了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怪现象。
3.教学过程中求实不足求虚有余。
表现为:(1)片面的理解课改要求“创新性地进行教学”,教学形式花样不断翻新,以至“与文本对话”的触角,伸到了语文课程不必要涉足的区域。
(2)不切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的所谓“几步法”,看似求新求异,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状,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继承我国传统教育的问题,丢掉了许多优良的、宝贵的教学经验。
我们说,课程改革,是“改革”而不是“革命”,是扬弃而不是推翻。
课改,即要吸收国外最先进的课程改革经验,又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精髓,还要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
高中语文双基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双基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二、具体方法和措施(一)必修课1.教本(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单元。
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公开课”。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
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
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我们坚持每周星期四集体备课。
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
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2.读本根据教本与读本相结合的原则,做如下安排:(1)课本、读本衔接教本(单元) ---- 读本(课文番号)第一单元1-8(小说); 第二单元9 -20(杂文) ;第三单元21-31(说明文) ;第四单元32-44(文艺论文和文化杂论) ;第五单元45-55(古文1) ;第六单元56-65(古文2) ;名著与文化素养: 66-68; 语言运用、阅读和写作:69-79(2)读本纳入备课方案单元备课,不仅备教本,也备读本,对两者教学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都做通盘考虑。
(3)读本课文处理方法(a)以“读”为主,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交流。
要在读本的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b)以写促读,布置读书笔记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对读本的阅读理解;(c)读本的“名著导读”部分,结合“研究性阅读”实施;(d)在练习、检测时以读本为材料,促进学生的读本学习。
语文课,要重拾“双基”
3 ・ 0
朱 瑛: 语文课 , 要重拾“ 双基”
少讲 , 能不讲 则不讲 。 尽量让学生讲 , 体会 。 如果说过去我们把语文教学 目 I 去人文 , 成为落伍 , 似乎一提训练就 l
含激情 。但是 , 我们在尽 情收获 累累 失去 了明确 的 目标 。 l 硕果 的 同时 ,亦尝 到 了不该 有 的苦 l
l 解 、 摩 、 累 、 用 。 以往 的 重 理 揣 积 运 变
“ 弃“ 为 感 我们知道,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 l 训练 ” 感 悟 ” 如今 的重 “ 悟 ”
空架子 、 花架子 ?等到某天蓦 然 回首 特别是 最应 该 落实 的知识 与 能力 目 I工具性” ‘ ‘ 的化身, 与语文课程的基本 I 标 没有 得到 落实 , 一堂课 下来 , 看不 特 点相左 , l 与感悟 、 验对 立。 因如 I , 体 正 人文性 的博大 精深学生 也就无法 时
的思考 。 小学 语 文 教 学 理应 让 学 生 掌 重要抓手与基础 , l 是三维 目 标中的第 l 上说不是一 种进步 ,而是 一种倒退 ,
握扎实 的语 文基 础知识 , 习得基本 的 一 目 , l 标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提高 l 是对新课程 中核心 内容 的误解 。 隆 难
明, 导致 实施过程 中课前 预设的教学 作 为教 学的唯一 目的 , I 课堂上很 少进 l 认识 、 不会写 , 词不懂意思 , 文读不 课 目标或被冲淡 、 或被虚化 、 或遭 冷落 ,l , 行 甚至不再进行“ 训练”认为它是 l 畅 , , 流 那么我们 的语 文教学不 就成 了
今天, 应该重拾 “ 双基 ” 打牢基 础。 l , , 词 频繁 出现 的是 “ 感悟 、 体验 、 领悟 ”1 出现。” 我们说 , 工具性 是人 文性 的基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双基”
学质 量。我们应该 正视 这一点 ,因
为语 文教 学的双基训练是语文学科
学 》第 1 期就 有苏州 中学 的一位 1
“ 工具眭”性质的体现。
一
老师以 《改革”还是 “ “ 革命” 》为
题著文提 出了这个 问题 。他是这样
说 的: “ 这是 一 场改 革 而 不是 革
2 开展 丰富 多彩 的 外活动 。 .
教学 的最终 目的是培养学生 的语言 应用能力 。英语教学应 当把语言融 入实地 训练 中。如与 当地企业 、旅 游 局等部 门联 系 ,让学生承担外宾 实 习导游 服 务 ,让 学生 到 宾馆 见
习 ,到前厅 、餐厅 、客房等做服务
员 ,教 师给予一定 的指导 ,增加学
如英语晚会 、讲英语故事 、模拟英 语 电影片断 、师生联 演英 语话 剧 、 朗读 竞赛 、演讲 比赛 、英语 短剧 、
情景 对话表演 ,英文 歌 曲大赛 等 。
校学习的基础文化知识 ,不可能用
一
生 实际应用语 言的机会 ,培养学生
语 言的综合 运用 能力 。 4 创新 作 业 与 考核 方 式 。作 ,
教学服务 。
于对新课 标的精 神把握 不准确 ,很
多教 师在 教 学 实践 中忽视 了 “ 双 基”训 练 ,直 接影 响了小学语文教
无 前例 的 “ 革命 ” ,这 是对课 程改
革 的误 解 。2 0 0 3年 《 中学语 文教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准确理解
课标 的实质呢? 1 认 清形 势 , 明确 方 向。 现 . 在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 ,花大力 气 却总是收效小 ,原 因就是不 重视学
读 教 学 的重 点是 培养 学 生具 有 感 受 、理解 、欣 赏和评价 的能力 。就
加强“双基”因材施教
加强“双基”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改已多年,近来从教师热议的教学话题中,如何看待“双基”,因材施教的仍是主题之一。
一、加强“双基”训练,实施素质教育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
”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何来的高楼大厦?所以,我认为不管是语文生活化,或是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教学之本,是思维之源。
语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汉语拼音、字、词、句、段、篇,在教学中,我们不主张像以前一些内容(尤其是识字教学)的教学那样,机械单一、方法重复,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学来生厌。
我们特别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勇于创新,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正如专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掌握字的音、形、义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字形是难点。
我教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生字,熟记字形前,先让学生自己发现,自主交流,探讨,达到识记、效果很佳。
具体的做法是:首要教会学生懂得生字的读音,接着问学生:“现在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记住这些字,好不好?”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精神专注,马上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基本字加偏旁”……教“玉”字,有的学生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则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了玉。
可见,寓教于乐可使学生快速记住生字。
从而达到课改的意图之一:使学生喜欢学习,自主学习,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其次,是我设计的识字系列把所有重、难点知识和技能技巧都融会教学之中,学生学得活,学得实在。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浅议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浅议自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一个新的语文课程体系正以其具体形态展现在语文教师面前。
语文教学是学校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我庆幸地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实践证明,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
那么,在课堂上应如何操作呢?一、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要对新课程理念全面、准确的理解,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如果教师不肯舍弃已有的固定模式和观念,就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是一门外延十分广泛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多角度、多层面地启发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更应给培养学生独立发表见解、善于质疑的能力。
二、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民主开放要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在这种前提下,教师才可能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开放”的心境。
课改后的课堂,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既要让学生开开心心地学到知识,又要使他们的个性、素质和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践行课改理念创新“双基”教学
词 语 谈 认 识 ,说 体 验 , 表 情 感 , 说 见 解 ,既 练 习 了 说 话 , 又 为
致 的布 局 ,学 习表 达运 用 。要 训 练 的 桥 梁 , 落 实 “ 双 基 ” 训 努 力让 学 生把 读 中的体 会 、体 练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一 切 活动 都 要 立足 于 促 进 学生 更 好 地 亲
写话打 下了基 础 ; 书写 ,让学 生 验 到 的东 西 外化 为 语 言 文 字 ,
通 过 不断 的书 写 实践 ,感 受汉 这 就是认 识 、情 感 向 口头语 言 、 近 、 触 摸 、理 解 和 感 悟 文 本 的 字 的 结构 美 。此 中 ,既 有 过程 书面 语 言 的 转化 ,内 容 向形 式 无穷魅力 。 与 方 法 的 目标 ,又有 情 感 、态 的延 伸 ,也 是理 解 向 表达 的迁
新课标淡化 了 “ 双 基 ” 训
的语 文 实践 能 力 ,而 培 养 这 种
过 程 中 能尽 可 能 多地 创 设 语 文
根 据 课 标 提 出 的 阶 段 目标 练 ,教 材 注 重积 累与 运 用 ,口 实 践 的环 境 ,提 供语 文 实 践 的 要 求 ,阅读 教 学 要让 学 生 “ 感 语 交际 与 习作 ,致 使 有 的教 师 机 会 ,丰 富 语 文 实 践 的经 历 ,
语 文 课 应 当 重 点 关 注 课 文 的 语 言 表 达 形 式 ,通 过 对 语 言 表 达 形 式 的 学 习 ,进 一 步 理 解 课 文 内容 。
一
语 文 教 学 要 聚 焦 于 语 言 形 式 ,即 始终 着 眼 于 语 言 文字 是 怎样 把 人 的情 和 意在 作 品 中表 现 出来 的 。 因此 ,语 文教 学 不 能 只停 留在对语 言 内容 的理 解 、
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双基”教学的再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双基”教学的再认识
《语文"双基"教学的再认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启,语文“双基”教学也被认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深入挖掘并用于实践中,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赋予学生更大的潜力。
语文“双基”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标志着对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视,既拓宽了学习范围,又提升了实际水平,不但让学生赢在素质上,更能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同时,“双基”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学生以
品读、点读、忆读为主,深刻领略文学艺术;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感知语言本身与使用书写文字等能力。
学生对语文素养的建构,可以由此不离其身地认知融合,具体运用到语文课堂、习作、考试之中,这一整体学习体系在引领学生学习时,也能帮助其真正深入体悟与探索教学话语,得到更加强烈的共鸣。
可以这么说,“双基”教学的本意是以学生视角出发,将现代优秀的文化资源
聚焦于古今之间,以此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学习乐趣,激发勤劳学习热情,由而真正意义上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其社会语文素养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语文课堂改革要重视“双基”教学
作者简介:张娟(1974-),女,贵州遵义人,贵州省遵义县第一小学。
研究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语文教学需要改进,只有认真地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才有可能。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始终关注改什么和怎样改的问题。
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要在赢得“双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去创新、去发展、去提高。
如今,许多优秀的公开课如雨后春笋,充实着我们的课堂,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课改教师。
从中我们也收获不小:先进的五彩纷呈的多媒体辅助设备,激情燃烧的课堂氛围,一群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老师富有激情的引领下,尽显着自己的个性,使课堂焕发着无限生机。
一、精彩的课堂不能忽视“双基”长期以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传导、授业、解惑之所在。
学生正因为掌握了这两项技能,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成长为知识渊博的学子。
凭着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勤奋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着自己的言行,丰富着自己的阅历,发展着自己的能力。
学生的点滴都是课堂中积累的,都是在老师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中获得的。
所以,课堂是学生知识来源地,是学生个性展示的最佳场所。
一堂真正的好课,不但要实现目标,强化双基教学,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发挥,人格魅力的展示,而且也是激情洋溢,灵活多样,富有创新精神,令人回味无穷的。
曾不止一次听过这样的课:学生们在积极地配合老师回答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大胆、主动、积极、大方,没有一点矜持的样子,课堂气氛是非常活跃的,师生间平等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特长,“表扬鼓励”的激励式学习也凸出无遗,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尽现其中。
从表面上看,新的课感改理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特别是课件如锦上添花,老师恨不得把所有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都用上,以显课堂气氛。
还让学生分别讨论、扮演角色、编课本剧、充当小记者采访等,可以说只要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形式全套上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改仍要重视“双基”
所谓“双基”,从传统的内涵上说,是指语文的基础知识——字、词、句、篇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
重视语文的“双基”训练,即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训练。
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中,一提起“双基”,有人会持不以为然的否定态度,认为“双基”已经不合时代潮流,应在改革中退位。
本人认为,这种态度是不对的。
一、任何改革应以继承为基础
在改革中千万不能丢掉自己的优点。
《课标》中好多提法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如“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不是绝对不能传授语文知识的,而是强调“不宜刻意”、“系统”和“完整”,对一些涉及到的语文知识,并且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有困难的,教师还是要讲的。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就这一点已经具体地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系统、集中地教学语法修辞知识”。
又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并不是不需要对文章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处理,而是强调不要以教师代替学生来分析,应把分析理解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己去加深理解与体验。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毕竟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要重视“双基”的训练。
如果我们忽视或丢掉对语文“双基”的训练,语文课就不是语文课了。
由于时代的发展,知识的猛增,“双基”的内涵的确需要充实,使其不断地丰富起来。
如: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价能力,阅读中的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在平时学习生活时搜集、处理、积累资料的习惯,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口语交际的能力、习惯、态度、修养以及语文的综合实际能力等。
二、三个维度目标的设计,不但没有否定“双基”,而且丰富了“双基”的内涵
我国的基础教育,语文与其他课程一样,《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也是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框架设计的,在一个目标上力求三个维度的融合。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一、二年级的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三、四年级的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五、六年级的识字与写字)。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一、二年级的阅读)。
能联系上下,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用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三、四年级的阅读)。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五、六年级的阅读)。
3、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一、二年级的习作)。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三、四年级的习作)。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五、六年级的习作)。
4、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一二年级的综合性学习)。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三、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五、六年级的综合性实践)。
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了“过程和方法”,落实了“知识和能力”。
“学习汉字”蕴涵着有关汉字的一系列知识;但在学习汉字的时候,要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要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要使学生在识字中品尝到快乐。
“能联系上下,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在交流和讨论中,敢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是至为重要的阅读技能;然而这意味着将阅读看成个人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意味着重视学生对阅读方法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关注那些结果性的东西,即标准答案。
这是一个方面。
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过程与方法”。
另一方面,并不是轻视乃至放弃“知识与能力”的训练。
相反的,对前两者的凸显与关注的落脚点,在于“知识与能力”;并且“方法”本身属于能力的范畴;也只有具体落实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
才是真正的落实。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是要重视“双基”的训练,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不能遗忘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否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必须要牢记崔峦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改革弊端需要勇气,继承好的传统同样需要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