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仍要重视“双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改仍要重视“双基”

所谓“双基”,从传统的内涵上说,是指语文的基础知识——字、词、句、篇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重视语文的“双基”训练,即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训练。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中,一提起“双基”,有人会持不以为然的否定态度,认为“双基”已经不合时代潮流,应在改革中退位。本人认为,这种态度是不对的。

一、任何改革应以继承为基础

在改革中千万不能丢掉自己的优点。《课标》中好多提法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如“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不是绝对不能传授语文知识的,而是强调“不宜刻意”、“系统”和“完整”,对一些涉及到的语文知识,并且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有困难的,教师还是要讲的。《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就这一点已经具体地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系统、集中地教学语法修辞知识”。又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并不是不需要对文章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处理,而是强调不要以教师代替学生来分析,应把分析理解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己去加深理解与体验。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毕竟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要重视“双基”的训练。如果我们忽视或丢掉对语文“双基”的训练,语文课就不是语文课了。由于时代的发展,知识的猛增,“双基”的内涵的确需要充实,使其不断地丰富起来。如: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价能力,阅读中的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在平时学习生活时搜集、处理、积累资料的习惯,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口语交际的能力、习惯、态度、修养以及语文的综合实际能力等。

二、三个维度目标的设计,不但没有否定“双基”,而且丰富了“双基”的内涵

我国的基础教育,语文与其他课程一样,《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也是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框架设计的,在一个目标上力求三个维度的融合。请看下面的例子: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一、二年级的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三、四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五、六年级的识字与写字)。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一、二年级的阅读)。能联系上下,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用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三、四年级的阅读)。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五、六年级的阅读)。

3、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一、二年级的习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三、四年级的习作)。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五、六年级的习作)。

4、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一二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三、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五、六年级的综合性实践)。

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了“过程和方法”,落实了“知识和能力”。“学习汉字”蕴涵着有关汉字的一系列知识;但在学习汉字的时候,要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要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要使学生在识字中品尝到快乐。“能联系上下,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在交流和讨论中,敢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是至为重要的阅读技能;然而这意味着将阅读看成个人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意味着重视学生对阅读方法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关注那些结果性的东西,即标准答案。这是一个方面。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过程与方法”。另一方面,并不是轻视乃至放弃“知识与能力”的训练。相反的,对前两者的凸显与关注的落脚点,在于“知识与能力”;并且“方法”本身属于能力的范畴;也只有具体落实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才是真正的落实。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是要重视“双基”的训练,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不能遗忘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否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必须要牢记崔峦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改革弊端需要勇气,继承好的传统同样需要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