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概论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经络的起源:
古人是如何认识经络现象的? 针刺、按摩的感应:古人在生活及医疗实践中,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现
许多有治疗作用的点,并且还会体验到感觉传导,随着经 验的积累,人们将主治作用相似的点连接起来,就是古文 献所记载的经络线。 气动的“行气”:古称导引、行气,气功意念激发经气沿 一定线路传导,特别是任、督二脉,即“小周天”。 对疾病症候的观察: 某些病症沿着一定 路径分布,如“心 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 (《灵枢·藏气法时论》)。 穴位主治:实践中发现,有些穴位不但主治局部病变,还 能治疗远隔部位的病症。 解剖知识:《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 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十二经之多
以肝经为例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 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 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 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 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 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 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熟悉的相关临床理论
A.肝开窍于目:
肝血虚肝阴虚见目涩、干燥、迎风流泪;肝经湿热见目 痒痛、分泌物多等。石斛夜光丸、龙胆泻肝汤
B.木土关系: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肝胃不和,肝脾不和。 柴胡疏肝散,平胃散,逍遥散。
C.肝阳上亢:面红目赤、巅顶疼痛、脉弦数。
D.湿热下注:阴囊湿疹。 E.小柴胡汤证。 如果离开经络理论、经络循行很难直观解释,对中医理论
脉的繁体字为“脈”,或写作“衇”,二者皆从 “派”,即指河流的分支。
《管子·水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 流者也。”
《张家山汉简脉书》(c. 180 BC):“脉者,渎 矣。”
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 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 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 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 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 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其信然乎。
经络(meridian; channel)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经者径也,为 直行的主干;络者联络也,为经脉的分支。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 各部的通道,是人体的调控系统。
经络犹如网络(network),纵横交错,遍布周 身。
经络与河流的相似性
人体经脉与自然河流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均十分 相似。经络中的气血上下内外循环流动,濡养周 身;河水灌溉土地,滋养万物。
2.气血精微的通道
气血津液是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脏腑生理 活动、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体现 就是气机的升降出入,并伴随的津液精微,这 就是生命的特征。气机的通道就是经络,病理 表现就是临床上常见气滞、气郁、气盛、血热、 血虚等 。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节之交,三百 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 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
3.邪气外侵的通路
外感六淫,内生痰湿瘀,如何一步一步侵 入人体
《素问·缪刺论篇第六十三》:“夫邪之 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 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 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 极于五脏之次也。”
4.天人相应
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东 西 南 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东南
经络概念的出现,体现了认识上的飞跃。用阴阳 对人体进行了具体的划分:手足,脏腑,上下, 表里(内外),胸背(前后),这样再看人体就 不是原来的人体了,而是符号,阴阳的符号。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 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 傍人事以养五脏。
头为诸阳之会,足腹为阴,风邪为阳邪袭 上位,寒湿为阴邪从下来 。
经络理论的重要性
灵枢·经脉第十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 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灵枢·经别第十一:“夫十二经脉者,人之 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 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 易,上之所难也。”
很难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脏腑------经络-----五体官窍
太阳病篇麻黄八证 与经络理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 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膀胱经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 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 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 外侧。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 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腘如结,腨如裂,是为踝厥。
绪言
一.经络的含义以及人体生理构架中的地位 和意义
二.经络理论的起源 三.经络理论的发展
一.经络的含义以及人体生理构架中 的地位和意义
经络: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以及全身各部 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A.通道 B.功能气化系统 经络概念反映了中国哲学对自然界和人认识的特
点,体现了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特征的认识。
是针灸学科的基础,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
桥梁通道作用
1.皮肉筋骨脉、官窍与脏腑 《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夫心藏
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 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 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 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