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汇编

合集下载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三篇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三篇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三篇篇一: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一、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与安全隐患报告制度(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范围:包括院内压疮、坠床、跌倒、给药错误、输血错误、输液反应、管道脱落/拔出、误吸/窒息、药物外渗、运输途中发生病情变化、走失、自杀、猝死、吸入异物、识别患者错误、暴力行为、外伤/割伤、咬破体温计、烫伤∕烧伤、火灾、失窃、蓄意破坏、医疗器械故障、争吵、打架、针刺伤等不良事件。

(1)可疑即报:只要护士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就报。

(2)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虽然当时并未造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也需上报。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立即口头报告上级分管护士或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

当事人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表》,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领导、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小时。

当事科室应在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表》。

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3.科室设立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报告文件夹,保存科室存档资料,要求整齐规范。

4.每月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的件数。

5.需求科室存档的报告表格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表、护理投诉记录、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患者跌倒或坠床报告表、患者管路脱落报告表、患者意外伤害报告表、输液反应登记表。

6.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72小时内向护理部报告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科室做好登记,情况特殊应立即报告,护理部在根据情况逐级报告。

(2)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除积极上报并采取挽救及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造成的不良后果。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与医院护理自查整改措施汇编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与医院护理自查整改措施汇编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与医院护理自查整改措施汇编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职业防护管理制度1. 加强教育,加深护士对医疗锐器和职业暴露的认可,掌握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措施,并予以重视。

1) 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 标准预防的措施:①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极其污染物品,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

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②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在任何情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须戴手套,完成工作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③上述物质时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受到污染。

④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

⑤及时处理污染的床单,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和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⑥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安放,及时置于固定的容器内,以防刺伤。

⑦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前后,在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⑧可能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予隔离。

2. 教育并纠正护士的不规范操作。

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不及时处理用过的利器等。

3. 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利器刺伤或者划伤。

4. 掌握医疗锐器的处理原则及方法,减少污染物和工作人员的二次污染。

处理原则是:锐器使用后立即放入固定的坚硬的利器盒里;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禁止徒手接触污染的利器,手术中利器应用传递容器传递。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范文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范文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医疗机构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本文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报告对象:所有医护人员、护理部门。

2. 报告要求:a.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需要立即向责任护士或主管医生汇报。

b. 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在24小时内向护理部门提交书面报告,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c. 护理部门负责将事件报告汇总,并定期向医务局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交报告。

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1. 评估与分级:a.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护理部门需要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

b. 护理不良事件可分为轻微、一般和重大三个级别,根据不同级别的事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 处理措施:a. 轻微护理不良事件:由责任护士负责整改,并报告整改情况。

b. 一般护理不良事件:责任护士需进行自我反思,并汇报整改措施和效果。

同时,护理部门将安排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c. 重大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门将组织专家组进行深入调查,并责令相关人员停职接受临时培训。

事件调查结束后,护理部门将进行全员整改和警示教育,并向医务局报告事件处理结果。

3. 教育和培训:a. 护理部门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技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b. 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知识考核,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规范。

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1. 监督和评估:a. 护理部门将定期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b. 医务局和其他相关部门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和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效果评估:a.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将由护理部门进行定期评估,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下降和整改效果的提升。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范文是指医院为了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设立的一套报告和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的内容:1. 报告要求:a. 护士必须及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可能影响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药物错误、操作失误、感染控制问题等。

2. 事件报告程序:a. 护士发现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停止当前操作并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患者安全。

b. 护士应将事件详细记录在不良事件报告表中,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人员、具体描述等信息。

c. 不良事件报告表应上报给有关部门,如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门等。

3. 事件调查和分析:a. 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人。

b. 事件调查和分析结果应以报告形式提交给医院领导,并根据需要进行讨论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4. 处理和追踪:a. 在确定责任人后,医院应根据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处罚、培训等。

b. 医院应建立事件追踪系统,监督责任人的改进情况,确保不良事件不再发生。

5. 学习和改进:a. 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

b. 医院应通过内部和外部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这仅仅是一个简要的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的示例,具体的制度内容和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范文(二)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提供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范本,以便对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一管理和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威胁,因此,对这类事件的报告和管理必须高度重视。

二、报告要求1. 报告时间: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必须完成报告并上交相关部门。

2. 报告内容:(1) 事件的背景和概况;(2) 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分析;(3) 患者受到的伤害和后果评估;(4) 医院已采取的补救措施;(5) 类似事件的总结和反馈;(6) 涉及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追究;三、报告范例事件背景:事件发生在2021年X月X日,涉及科室为XX科室,患者姓名为XXX,年龄XX岁,性别XX。

医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1)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重在防范。

严格、自觉、认真地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

(2)建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报告(采集)、记录、分析、改进等相关制度。

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持续改进。

促进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享,减少或规避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护理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责任意识。

严格、自觉、认真地执行查对制度、诊疗护理常规、规范等,确保治疗、操作的准确性,保障病人安全。

(4)制订重大医疗风险应急流程,加强病人及家属安全教育,加强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非计划拔管、误吸/窒息、走失等高风险人群管理;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5)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后应按照要求报告,采取补救措施,做好相应处理、保留相关物品、资料等。

(6)倡导诚信文化,建立鼓励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于主动上报的,视情节轻重及后果,给予相应的激励揩施。

(7)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置1).上报时间与途经:①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a.病人有不良后果;b.高危药使用错误,当事人立即汇报护士长,护士长立即口头上报总护士长。

②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病人无不良后果,当事人立即汇报护士长,护士长24小时内口头上报总护士长。

③杜绝各类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当事人24小时内汇报护士长,护士长可每月累计后,在相应时间内上报总护士长。

2)补救: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后,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补救措施,必要时立即组织抢救,减轻或消除安全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与病人相关的标本、药品、器械、化验结果、护理记录等,应妥善保管,不得销毁或涂改。

3)处理: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借鉴质量管理工具,组织相关人员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减少或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对安全(不良)事件依据相关文件定性。

4)持续监控:针对发生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部)每季度进行质量讲评。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和流程范文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和流程范文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和流程范文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和流程范一、导言不良事件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不加以管理和处理,不仅会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害,还可能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和流程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不良事件管理制度1. 定义不良事件:不良事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等过程中出现的违反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对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

2. 制度目的: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识别、防范、处理不良事件,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声誉。

3. 责任人员:设立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法务部门、市场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客户服务部门等相关责任人员。

4. 事件报告:任何不良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报告,并尽快启动不良事件管理流程。

5. 处理流程: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应包括事件调查、风险评估、问题解决、修复和预防措施等环节。

6. 结果反馈: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员,并在内部进行总结和学习,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不良事件管理流程范1. 事件调查(1)内部调查:由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指定调查组进行内部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经过、原因和责任人等。

(2)外部调查:如有需要,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调查,以确保调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调查报告:调查组应及时提交不良事件调查报告给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详细记录调查的结果和结论。

2. 风险评估(1)风险识别:根据调查报告,对不良事件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包括消费者安全、法律法规遵从性、企业声誉等方面的风险。

(2)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风险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应对措施等内容。

3. 问题解决(1)责任追究:根据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包括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处罚和法律法规违规的处理等。

(2)问题解决方案:制定解决不良事件的方案,包括召回、损失赔偿、产品改进等具体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模版(二篇)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模版(二篇)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模版一、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规范和标准、对患者身体或心理产生伤害的事件。

为了及时、有效地管理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护理质量,本单位特制定本《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

二、管理责任1. 本单位负责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负有最终责任,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处理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的执行。

2. 护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工作责任。

3. 所有护理人员都应当遵守本制度,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并参与事件处理。

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1.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1.1 医疗操作失误:指在进行某一医疗操作时由于人为原因或设备失灵造成的不良后果。

1.2 用药错误:指在给药过程中出现给药途径、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等方面的错误。

1.3 感染事件:指在护理过程中造成医院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的事件,包括手卫生失误、消毒操作不当等。

1.4 管理操作失误:指在临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登记错误、信息传递不及时等。

1.5 非预期的不良结果:指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的不良结果,如跌倒、压疮等。

2. 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2.1 护理人员在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向护理部门进行口头报告,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2.2 护理部门收到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后应进行核实,并记录在护理不良事件登记簿中。

2.3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确定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并报告给护理部门。

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内容1.1 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1.2 事件发生时间: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1.3 事件发生地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具体地点。

1.4 事件描述: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详细描述,包括事件经过、可能的原因等。

1.5 事件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及医院的影响。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模板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模板

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疗服务提供者,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

三、定义不良事件: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或医务人员受到伤害的事件。

四、组织机构1. 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负责不良事件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工作。

2. 设立不良事件报告中心,负责接收、记录和初步分析不良事件报告。

五、不良事件分类1. 医疗事故:指因医疗行为导致的患者死亡、残疾或功能障碍。

2. 医疗差错:包括诊断错误、治疗错误、药物错误等。

3. 医疗意外:指在正常医疗行为中发生的不可预见的意外伤害。

4. 医疗投诉:患者或其家属对医疗服务不满提出的正式投诉。

六、报告机制1. 强制报告:所有医务人员在发现不良事件后,必须立即报告。

2. 匿名报告:鼓励匿名报告,保护报告者隐私。

3. 报告流程:发现不良事件→ 立即报告→ 记录详细信息→ 初步评估→ 报告不良事件委员会。

七、处理流程1. 初步评估:对不良事件进行初步评估,判断其严重性和紧急性。

2. 紧急处置:对于紧急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或消除不良后果。

3. 深入调查:对不良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查明原因,收集证据。

4. 制定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跟进监督: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其有效性。

八、教育培训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的培训。

2. 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九、记录与档案1. 所有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记录和改进措施均需详细记录,并归档保存。

2. 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

十、激励与惩罚1. 对于积极报告不良事件并采取措施防止后果扩大的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于隐瞒不报、延误报告或不采取改进措施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十一、持续改进1. 定期对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更新。

2024年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精选6篇)

2024年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精选6篇)

2024年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精选6篇)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篇11、护理不良事件分为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护理并发症、护理投诉及其他意外或突发事件。

2、护理部及各科室具备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并不断修改完善。

各护理单元应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和当班医生汇报,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4、护士长要逐级上报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并按规定填写对应的登记表。

情节严重的差错、投诉或病人自杀等突发事件2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其他不良事件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处理意见,尽量降低对病人的损害。

不论是院外带入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一旦发现,均需填写“压疮报告单”。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必要时封存,以备鉴定。

6、护理部制定护理投诉和纠纷的接待流程,热情接待、认真调查、尊重事实、耐心沟通、端正处理态度,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重大护理投诉,上报医院备案、讨论。

7、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病区和科室要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时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8、执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积极上报未造成不良后果但存在安全隐患的事件,以及有效杜绝差错的事例。

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9、各科室和护理部如实登记各类护理不良事件。

10、由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对上述事件每月汇总进行讨论,从制度合理性、制度执行、环节管理、工作流程、职业道德、主观态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事件的情节及对病人的影响,确定性质,提出奖惩意见和改进措施,在全院护士长会上传达,共享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范文(三篇)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范文(三篇)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范文1. 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规范和标准的事件,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损害。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建立和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是必要的。

2. 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和报告流程,加强患者安全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对事件进行处置和改进。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护理岗位,包括护士、护理员等。

4. 定义(1) 护理不良事件: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规范和标准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器械使用不当、操作不规范、药物给予错误、护理操作失误等。

(2) 管理部门:负责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相关部门或人员。

(3) 报告人:发现护理不良事件或疑似护理不良事件的人员。

5. 总体要求(1) 患者安全第一: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时刻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护理过程符合规范和标准。

(2) 及时报告:发现护理不良事件或疑似护理不良事件,应立即向管理部门报告,并协助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和调查。

(3) 分析改进:管理部门对每一起报告的护理不良事件都应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 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1) 报告人发现护理不良事件或疑似护理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管理部门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员等相关信息。

(2) 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制定处理方案。

(3) 管理部门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并通知相关人员及时改正错误和不良行为。

(4) 同时,管理部门将事件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并进行统计分析,为日后的护理质量改进提供参考。

7.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1)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管理部门决定是否成立事故调查组,负责更深入地调查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改进方案。

(2) 对于护理不良事件中涉及的人员,管理部门可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记过、降级等。

不良事件相关管理制度范文

不良事件相关管理制度范文

不良事件相关管理制度范文不良事件相关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不良事件的及时报告、处理和跟踪,提高组织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力,确保组织的持续稳定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组织内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管理,包括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跟踪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及时报告、严肃处理、持续跟踪、事后追责”。

第四条不良事件的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依法、依规进行,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包庇、掩盖。

第五条不良事件的管理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规章制度进行,加强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预防、应对和处理能力的培训和能力建设。

第六条不良事件可以分为文字描述的事件和非文字描述的事件,不论是否文字描述,都应当按照本制度进行管理。

第七条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和跟踪应当由专门机构负责,确保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高效性。

第八条组织应当保障报告不良事件的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得以任何方式打击报告者。

第九条不良事件的管理报告应当采取实名制,并明确报告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以便后续调查和联系。

第十条组织应当建立不良事件管理的流程和标准,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不良事件的报告第十一条不良事件的发现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不得隐瞒、掩盖不良事件的事实。

第十二条不良事件的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不良事件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等;2.不良事件的症状和表现;3.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4.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

第十三条报告不良事件的人员应当将报告材料按照规定的格式整理成册,报送专门机构。

第十四条专门机构应当对报告不良事件的材料进行初审,对初审合格的材料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第十五条对于初审合格的不良事件,专家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并报送组织的决策层。

第十六条组织的决策层应当及时召开会议,对评估报告进行讨论和决策,并将决策结果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第三章不良事件的处理第十七条对于不良事件的处理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消除或减轻不良事件的影响;2.成立专门处理不良事件的工作组,负责协调处理工作;3.进行调查取证,查清不良事件的原因和责任;4.按照组织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5.采取整改措施,避免不良事件再次发生;6.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汇编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汇编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汇编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高临床用血安全,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预防、发生、处理、报告和统计等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培训,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水平。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和公众的认识和理解。

二、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预防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明确临床用血的指征、禁忌和注意事项,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前的筛查工作,确保用血患者的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信息准确无误。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过程中的监护,确保用血安全。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后跟踪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用血后的情况,发现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报告第十二条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用血过程中,因用血不当或者用血设备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意外事件。

第十三条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分为轻微、一般、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具体分级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发生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救治患者,并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处理和统计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用血不良事件进行认真处理,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三篇)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三篇)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01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事件,如护理缺陷、药物不良反应、仪器设施所致不良事件、意外事件(如患者走失、安全防护情况下的跌倒)等。

02不良事件等级(1)Ⅰ级事件(警讯事件)。

Ⅰ-A:非预期的死亡/严重经济损失/医患斗殴。

Ⅰ-B:非预期的严重伤残/较大经济损失/医闹。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3)Ⅲ级事件(无后果事件)。

(4)Ⅳ级事件(临界后果事件)。

03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规定与评定办法(一)本规定是指护理人员在正常执业过程中,过失导致的护理缺陷。

(二)护理不良事件评定办法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由当事科室按照“护理不良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进行上报及讨论,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进行初步定性。

然后由当事科室护士长在每月片区护理安全会议上汇报、讨论、最后定性。

如定性结果分歧较大或牵涉其他部门,交全院医疗安全会或专家顾问委员会讨论、定性。

(三)奖罚规定1、对主动报告不良事件者,科室护理绩效考核加____分;护理部按不良事件上报率≥____件/____张床位,年底奖励科室____分。

2、对杜绝Ⅰ级事件发生的个人,护理部一次性奖励____元;杜绝Ⅱ级事件发生的个人科室酌情给予奖励。

3、Ⅰ级事件(警讯事件)按“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责任处理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4、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扣当事人当月绩效____元。

5、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科室与个人,按情节轻重给予____元的处罚。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二)摘要: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影响。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提升医疗质量,制定和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制度的设立、流程的规范、责任的明确、报告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7篇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7篇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7篇【第1篇】医院护理不良大事报告管理制度职业防护管理制度1.加强教导,加深护士对医疗锐器和职业裸露的认可,把握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措施,并予以重视。

1) 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显然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需实行防护措施。

2) 标准预防的措施:①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极其污染物品,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需洗手。

遇有下述状况必需立刻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②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在任何状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需戴手套,完成工作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③上述物质时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受到污染。

④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准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举行清洁和适当。

⑤准时处理污染的床单,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和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扬。

⑥锋利器具和针头应当心安放,准时置于固定的容器内,以防刺伤。

⑦医护人员举行各项医疗操作前后,在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⑧可能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予隔离。

2.教导并订正护士的不规范操作。

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举行分别、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落在不耐刺的容器中;不准时处理用过的利器等。

3.在举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有充沛的光芒,并特殊注重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利器刺伤或者划伤。

4.把握医疗锐器的处理原则及办法,削减污染物和工作人员的二次污染。

处理原则是:锐器使用后立刻放入固定的坚硬的利器盒里;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举行严格的灭菌处理;禁止徒手接触污染的利器,手术中利器应用传递容器传递。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4篇)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4篇)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1. 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要求护理人员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并填写报告表格,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2. 事件分类:医院应将护理不良事件按照程度和类型进行分类,设立不同的应对和处理措施。

常见的分类包括轻微事件、一般性事件、严重事件等。

3. 事件分析: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小组,对报告的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4. 处理措施:根据事件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医院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立即停止不良护理行为、整改措施和惩戒措施等,确保事件不再发生。

5. 效果评估:医院应定期评估和监测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效果,及时整理和报告工作成果,推动护理质量的提升。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护理意识和技能,增强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同时,医院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沟通,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提高双方的合作与信任,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二)1. 前言为了确保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制定了本《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健全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和管理机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和风险的防控,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的所有护理工作人员。

4. 报告程序4.1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现和报告任何护理工作人员在发现护理不良事件时,应立即向所在科室护士长报告。

4.2 报告内容护士长收到报告后,应进行登记,并核查报告人提供的事件细节。

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要素:- 发生时间、地点和人员- 事件的经过和原因- 事件的影响和后果- 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处理结果- 报告人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4.3 上报护理部护士长应在发生不良事件后的24小时内将报告上报至护理部门。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一、目的1、通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揭露,进行资料收集、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方案,以促进达到患者安全的目标,并有效、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杜绝潜在的风险。

2、为了维护患者安全的医疗环境,建立“自愿上报的危机管理意识”,凡发生或发现有关患者的不安全事件,以及任何有潜在危害患者安全的事件,均有责任上报。

3、医院鼓励员工人人参与医院管理,上报可能导致患者不安全的事件,并提高警觉及事先预防。

二、不安全事件分类1、意外事件(Accident,Ⅰ级事件)是指非因当事人故意、过失、行为不当或不做所导致不可预见的事故或不幸,通常有不良的后果。

2、重大不良事件(Sentinel Event,Ⅱ级事件)是指实施医疗行为后导致患者意外死亡或主要功能永久性丧失(与患者自然疾病过程或患者基础状况无关),或发生下列事件:如患者自杀、拐盗婴儿、输血或使用不相容的血制品导致溶血反应、患者手术部位辨识错误等。

3、未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No Harm Event,Ⅲ级事件)是指错误或异常事件虽发生于患者、员工及其他人员身上,但是并未造成伤害,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4、接近差错(Near Miss,Ⅳ级事件)是指由于不经意或是即时的介入行动,而使其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时间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5、不良事件件包括:可能(或已)引起患者人身损害或者死亡的事件;可能(或已)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可能(或已)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无形损失的事件;其他可能(或已)导致不良后果的安全隐患。

三、不安全事件处理原则1、事件发生时,现场医务人员应迅速抢救患者及伤员,安抚家属情绪,以降低伤害、维护患者安全为原则,妥善保护有可能会引发事件的所有物品和现场,发生纠纷时报警。

2、意外事件:告知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若涉及财物损失,则需告知院保卫部门,由该部门/科室提出改善方案,纳入患者安全项目持续监测。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4篇)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4篇)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一、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事件,包括病人疼痛、感染、误用药物、误诊等违背了护理原则和要求的行为和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会损害病人的权益和安全,也会对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的声誉和责任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1. 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类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事件,包括病人疼痛、感染、误用药物、误诊等违背了护理原则和要求的行为和结果。

根据不同的事件类型,可以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以下几类:操作不规范、医患沟通不畅、病人安全问题、病人权益问题等。

2. 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护理技能和素质。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护理流程和规范,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此外,还应加强病人教育,提高他们对自己护理的重视和主动性。

3. 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和追踪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需要及时处理和追踪。

首先,要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方。

然后,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对责任人的处罚和对病人的补偿。

最后,要进行事件的追踪和评估,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护理流程和规范。

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义务和原则护理人员对于护理不良事件有报告的义务,不论事件的严重程度如何。

报告的原则包括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及时性是指在事件发生后应尽快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和追踪。

准确性是指报告内容应真实可信,不夸大或掩饰事件的真相。

全面性是指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经过、原因、责任方和处理结果等方面的信息。

2. 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和方式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包括从事件的发现和报告到处理和追踪的一系列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顺庆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置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目的: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进。

2.适用围:适用于我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容之列。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1)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1)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13年)、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2)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报告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的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5.职责(1)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1识别与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

○2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

(2)护理部:○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护理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于每月8日前将上月所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汇总,《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填写后上交质量控制科。

○2对全院上报的护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10个工作日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3)质量控制科:○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2对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10个工作日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每个季度将发生频率较高(每月或数月发生一次)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组织相关部门或科室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或院长书记会)讨论。

○4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1每季度讨论质量控制科提交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制定相关事件的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或建议。

○2根据事件的性质、是否主动报告、报告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是否得到持续质量改进等方面,给予报告的个人或科室一定的奖惩建议。

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1)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部门、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报告。

(2)Ⅰ、Ⅱ级事件报告流程○1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事件时,应按程序进行上报。

○2当事科室需在2个工作日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

(3)Ⅲ、Ⅳ级事件报告流程报告人在5个工作日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

7.奖惩(1)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建议,并以院长书记会决议为准。

(2)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

(3)每个季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

评定标准:○1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达到3例以上,并且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实现流程再造达到3项以上的科室;○2发生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取消评选资格。

(4)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质量控制科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予当事人或科室相应的处理。

(5)已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医疗事故和差错处罚规定(修订)的通知》(附一办[2004]33号)执行。

(6)对于已经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缺陷,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根据情况酌情减免处罚。

市顺庆区人民医院医疗风险预警及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为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规医疗行为,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规避医疗侵权行为的发生和由此产生的医疗投诉、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医疗质量风险警示(1)医疗质量风险警示围: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缺陷、差错和过失行为,无论患者及其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缺陷的警示围。

(2)医疗质量风险警示分级:根据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缺陷性质、责任程度和损害后果,将医疗风险警示为三级。

1)一级医疗质量风险警示对于有下列医疗工作缺陷者,将受到一级医疗质量风险警示①医务人员未按照本院《病历书写规》的要求书写病历:医务人员在各种有创性操作和手术前,未及时书写术前相关记录(含术前诊断);医务人员未及时、准确书写反映病情重大变化的病程记录;②各级医生未按照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规定及时查房,护士未按分级护理制度规定巡视病房,连续两次以上,但未发生医疗损害后果(以下简称后果);③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④各种诊疗、护理操作不当或不成功,患者有投诉但无后果;⑤其他诊疗、护理工作缺陷,虽无后果,但有患者投诉的;⑥由下级医生书写的上级医生查房记录,查房者未在24小时审签。

2)二级医疗质量风险警示有下列医疗工作缺陷或过失者,将受到二级医疗质量风险警示:①超过24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超过8小时未完成首次病程记录;②未按时完成各种有创操作和手术的术后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书;③超过6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①院急会诊未在10分钟到场或常规会诊未在24小时完成;②死亡病历未在患者死亡后一周进行死亡讨论;③由未在本院注册的医护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见习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文书,本院执业医师、护士未在24小时审签;⑤一般病人,超过72小时未及时确诊,或未及时制定调整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患者投诉;⑥三级医师查房不按时进行,特别是上级医生查房不及时,造成患者投诉;⑦手术或各种有创性操作实施前,术者和操作者未亲自与患者或其授权代理人进行充分告知并与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⑧三级以上手术,无术前讨论或术者未参加讨论;⑨交接班记录,未书写危重病人交接班记录或夜班有处置,但病历中未记录;○10或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或侵权责任,但有一定的差错或过失,未产生赔偿后果;○11受到两次一级医疗质量风险警示者。

3)三级医疗质量风险警示有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并造成后果者,将受到三级医疗风险警示:①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为医疗事故,或经人民法院判决应承担侵权责任的;②由于各种“作为”与“不作为”的过失行为,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鉴定为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损害的;③由于责任人的过失行为造成医疗纠纷,经调解,医院给予患方经济补偿而解决,经医院医疗争议评判认定有责任的科室和个人;④一年,两次受到二级医疗质量风险警示者;⑤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可能构成医疗事故或引发医疗纠纷,不按规定上报。

2.医疗质量责任追究与处罚(1)医疗质量责任追究与处罚分为:口头警告,通报批评,下岗培训,行政处分,取消两年评优和晋升职称资格,扣发绩效工资,技术职称低聘,降薪,离岗待聘,追究经济赔偿责任等。

(2)对受到医疗质量风险警示的责任人,接受到警示的级别,分别进行责任追究与处罚。

(3)对受到一级医疗质量风险警示的当事人,医院给予口头警告处理。

(4)对受到二级医疗质量风险警示的当事人,医院给予全院通报批评处理,并酌情扣发当事人当月绩效工资。

(5)对受到三级医疗质量风险警示的当事人,在接到警示通知的当天,到医教科或护理部接受戒勉谈话,并下岗培训一个月,根据下岗培训期间本人的认识和表现,医院在一月给予相应处罚。

3.对所有受到三级医疗质量风险警示、医疗质量责任追究与处罚的医务人员,一律记入个人技术档案。

4.对因过失行为造成医疗纠纷赔偿,酿成医疗事故或被人民法院判决应负民事赔偿责任的责任人,按医院《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争议评判及责任追究办法》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