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全)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总结
《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日以尽.矣3.今日往而不反.者4.请辞决.矣5.燕王拜送于庭.6.秦舞阳色变振.恐7.故振.慑8.图穷而匕首见.9.卒.起不意10.而卒.惶急无以击轲11.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2.卒.惶急不知所为二、古今异议1.而伤长者..之意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愿大王少假借..之(古)宽容、原谅;(今)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
4.将军岂有意..乎(古)同意、愿意;(今)故意5.请郎中..执兵(古)宫廷侍卫;(今)治病的大夫三、重点词语1.进兵北略.地2.则虽.欲长侍足下3.微.太子言4.诚.能得樊将军首5.愿足下更.虑之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7.顾.计不知所出耳8.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9.乃为.装遣荆轲10.荆轲有所待..1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12.持千金之资币.物13.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15.愿举.国为内臣16.比.列诸侯17.唯.大王命之18.以.次进,至陛.下19.前为谢.曰20.愿大王少.假借之21.发.图,因.左手把秦王之袖22.秦王还.柱而走23.断其左股.2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被.八创25.侍臣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26.自知事不就.27.倚柱而.笑28.箕踞以.骂曰四、词类活用1.名作状①进兵北.略地②秦兵旦暮..渡易水③函.封之④发尽上.指冠⑤函.封⑥箕.踞以骂曰2.名作动①樊於期乃前.曰②皆白衣冠..以送之③又前.而为歌曰④乃朝服..⑤前为谢.曰⑥左右既前.3.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4.意动①太子迟.之②今太子迟.之③群臣怪.之5.使动使使以闻.大王四、特殊句式1.固定句式①臣乃有以..报太子②将奈何..③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④然则..将军之仇报⑤乃今..得闻教⑥仆所以..留者⑦以故..荆轲逐秦王⑧而卒惶急无以..击轲⑨事所以..不我者,乃欲以生劫之2.省略句①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②今闻购将军之首(以)金千斤,邑万家③取之(以)百金④以试人⑤人不敢与忤视⑥待吾客与(之)俱⑦欲与(之)俱⑧而为(之)留待⑨见燕使者(于)咸阳宫⑩使(之)毕使于前3.介词后置①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②今闻购将军之首(以)金千斤,邑万家③取之(以)百金④以试人⑤燕王拜送于庭⑥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被动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判断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③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④事所以不我者,乃欲以生劫之6.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群臣侍殿上者7.状语后置使毕使于前五、一词多义奉{兵{顾{岂{ 使{见{诚{以{以其所奉.药囊提轲(通“捧”)请郎中执兵.(兵器。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â,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 (b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卒起不意卒,通“猝”, cù,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今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11、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12、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三、词类活用现象:(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3)前为谢曰/樊於期乃前曰/左右既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名词作动词,上车(5)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6)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荊軻刺秦王》知識點歸納一、文學文化常識積累(一)《戰國策》又稱《國策》,體例是國別體。
編者是西漢末年の劉向。
全書33篇,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の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著重記載了策士謀臣の策略和言論。
記事寫人十分生動,語言犀利流暢,尤其善於運用寓言故事說明抽象の道理。
本書既有史學價值,又有文學價值。
(二)文化常識一)對人の稱呼1.敬稱:(1)陛下:古代對君主の尊稱。
(2)殿下:古代對僅次於天子の侯王,或皇太子の尊稱。
(3)閣下:對人の一種尊敬稱呼。
(4)麾下:對人の一種尊敬稱呼。
(5)足下:對人の敬稱。
(6)膝下:古代兒女對父母の敬稱。
(7)卿:古代君對臣の一種尊稱。
(8)公:古代對長輩或同輩の敬稱。
(9)子:古代對成年男子の尊敬或美稱。
(10)夫子:古代對成年男子の敬稱,語氣重於“子”。
(11)吾子:對對方一種親昵の稱呼。
(12)父(fǔ):古代對男子の美稱或對老年人の敬稱。
(13)令堂:對對方母親の敬稱。
(14)令尊:對對方父親の敬稱。
2.謙稱:(1)孤:古代侯王の自稱,亦為謙稱。
(2)寡人:君主侯王の謙稱。
(3)鄙人:古代表謙卑の自稱。
(4)僕:古人表謙卑の自稱。
(5)不才、不佞:古人表謙卑の自稱。
(6)賤息:謙稱自己の子女。
(7)犬子:古代對小兒の愛稱,或對自己兒子の謙稱。
二)古時音樂分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音。
三)九賓:是我國古代外交上最為隆重の禮節,有九個迎賓贊禮の官員司儀施禮,並延引上殿。
四)既祖:祖,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和送別。
五)太子:封建君主の兒子中被預定繼承君位の人;中庶子:管理國君の車馬之類の官;郎中:宮廷の侍衛。
二、重點文言實詞釋義(根據個人情況歸納)(1)親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動詞,親近,接近。
(2)深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形容詞,刻毒。
(3)解可以解燕國之患動詞,解除,解救。
(4)教乃今得聞教名詞,指教,jiào。
(5)敢人不敢與忤視動詞,有勇氣做,敢於。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本课涵盖了上一课学到的所有文言语法想象,还学习了新的内容,比如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固定词组的搭配,“而”的用法等。
同学们要注意,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5.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6.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7.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医生。
三、词类活用现象:A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5.箕踞以骂曰B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C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自引而起,绝袖D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A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C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 (介词结构后置)2.给贡职如郡县(介词结构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 (介词结构后置)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语后置)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7.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8.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固定短语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司马迁的史记中曾经记载过,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我们在课文荆轲刺秦王中也学习过,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荆轲刺秦王的知识点归纳,快和一起看看吧。
荆轲刺秦王译文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期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兴奋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如今听说悬赏将军的头,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经常想起来,经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兴奋而又友好地接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
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大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 大全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文言实词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文化常识
01
文言实词
常见实词
• 荆轲:人名,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 樊於期:人名,秦国将领,逃亡至燕国 • 田光:人名,燕国著名谋士 • 太子丹:人名,燕国太子 • 督亢:地名,位于今河北涿州 • 揕:动词,撞击、冲击 • 提:动词,抓起、拿起 • 箕踞:名词,一种坐姿,形容傲慢无礼 • 室:名词,房屋,住所
之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或“的”,用 于定语后。
其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用于代词 。
乃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才”,用于表示条 件或时间。
以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用”,用于表示手 段或方式。
特殊虚词
诸
焉尔
“之于”的合音,用于表示被动或从属关系 。
“而已”的合音,用于表示强调或肯定。
乎
矣
“吗”的疑问语气词,用于表示疑问或反问 。
“了”的陈述语气词,用于表示陈述或肯定 。
03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太子丹之智,智在 乘时,时不可失。
秦王之威,威在震 怒,怒不可触。
荆轲之勇,勇在决 断,断无悔心。
被动句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句
(轲)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拔(剑)倚柱而书
相见礼
诸侯之间、诸侯与天子之间见 面时互行的礼仪。
古代称谓
1 2
孤
古代诸侯、君王自称谦词,表示孤独寡居。
寡人
【高中文言文阅读】《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
【高中文言文阅读】《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荆轲刺杀秦王的文言知识点表一、通假字:秦王必须对他的大臣们说:说同月,快乐吧。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是真诚的,让国王害怕:震动、沟通、震惊和敬畏。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
少,通稍,稍微。
照片很差,匕首也被看到了:看,展示,展示。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中风是意外的:中风是突然的。
被八创:被,同披,遭受。
二、实词的灵活使用:1、名词活用:这个名词灵活地用作状语:march north:north,north。
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
信封:信,带盒子。
箕踞以骂曰:箕,像簸箕一样。
名词可灵活用作动词:樊於期乃前曰:前,走上前。
2.使役用法: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听见,禀告。
3.故意使用:太子迟之:迟,以为迟,认为晚。
奇怪的官员:奇怪,想奇怪,想奇怪。
二、古今异义: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解决燕国的麻烦:是的,是的;为了,为了。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走投无路,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范的手臂在一段时间内暴露出来。
四、特殊句式:这位牧师日夜咬牙切齿地工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看到燕国陵墓的羞耻感也消失了3、变式句(倒装句):(1)状语后置常痛于骨髓燕王朝拜并被送到朝廷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秦王用一千斤黄金买下了它取之(以)百金(2)王子和他的客人都知道这件事五、成语:切割牙齿和心脏:它也会切割牙齿和腐蚀心脏。
描述极端的怨恨。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头发之冠:头发竖立的方式。
描述极度愤怒。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助:没有办法,没有什么可做的。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化的声音:音乐声音中特征音调的变化,通常发出悲壮的声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一、背景介绍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先后灭掉韩、赵两国,燕国危在旦夕。
燕国太子丹为了挽救燕国,决定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
二、人物介绍1、荆轲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
他游历到燕国,被太子丹所赏识。
2、太子丹燕国太子,忧虑燕国的安危,一心想要阻止秦国的进攻,策划了刺杀秦王的行动。
3、秦舞阳燕国勇士,随荆轲一同前往秦国,但在关键时刻表现怯懦。
三、故事经过1、准备工作太子丹找到荆轲,请求他刺杀秦王。
荆轲提出需要两样东西:一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二是燕国督亢的地图。
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便亲自去说服樊於期自杀,取得首级。
同时,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锋利的匕首,并让秦舞阳作为助手。
2、易水送别荆轲出发前,太子丹及宾客在易水边为他送行。
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场面悲壮。
3、面见秦王荆轲和秦舞阳到达秦国,通过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得以面见秦王。
秦舞阳在殿上脸色大变,引起秦王怀疑,荆轲巧妙解释,化解危机。
4、图穷匕见荆轲在向秦王展示地图时,匕首露出,荆轲迅速抓住秦王衣袖,企图刺杀。
秦王挣脱,绕柱而走,荆轲追逐。
5、刺杀失败由于秦王佩剑过长,一时难以拔出,大臣们提醒秦王将剑推到背后拔出。
秦王拔剑砍伤荆轲,荆轲最终被杀。
四、重点字词1、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指走投无路,处境困窘;今义指生活贫困。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3、一词多义(1)“顾”:“顾计不知所出耳” ,意为只是、不过;“终已不顾” ,意为回头。
(2)“发”:“发尽上指冠” ,意为头发;“顷之未发” ,意为出发。
4、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5、文言句式(1)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2.日以尽矣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返回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通“猝”,仓促,突然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可以;以,介词,用来;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这种情况;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6.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7.左右乃曰/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在白天在黑夜3.函封之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向上5.箕踞以骂曰像箕一样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着白衣,戴着白帽3.乃朝服,设九宾穿上上朝的礼服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远地动词作名词乃欲以生劫之活的方式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使……听到,禀报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认为……迟2.群臣怪之认为……怪四、重点实词1.略:掠夺,攻取;进兵北略地2.购:重金征求悬赏;秦王购之金千斤3.深:刻毒;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4.币:礼物;持千金之币物5.假借: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6.提:掷击;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7.被:受;被八创8.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乃欲以生劫之9.请:1请求;乃请荆卿曰/乃复请之曰2请允许我;丹请先遣秦武阳/请辞决矣10.诚:1如果真的;诚能得樊将军首2的确,确实;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11.顾:1副词,只是,不过;顾计不知所出耳2动词,回头;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12.发:1动词,出发;顷之未发,太子迟之2动词,打开;轲既取图奉之,发图3名词,头发;发尽上指冠13.就:1登上;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2成功;轲自知事不就14.引:1身子向上起;自引而起2举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5、陈:1陈述;恐惧不敢自陈2排列;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五、重点虚词1.为1介词,读wèi,表被动除外父母宗族,皆为wéi戮没被为之奈何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前为谢曰替2动词,读wéi乃为装遣荆轲打点,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愿举国为内臣做,当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又前而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发出2.乃乃请荆卿曰/乃遂私见樊於期/樊於期乃前曰/乃复请之曰/而乃以手共搏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副词,表承接,于是,就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副词,才乃欲以生劫之副词,加强判断语气,原来是3.而今行而无信/而伤长者之意/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表转折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而乃以手共搏之表因果,因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表并列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伏尸而哭/荆轲和而歌/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表修饰又前而为歌曰/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图穷而匕首见/而秦法表承接4.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因为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以次进介词,按照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使使以闻大王/遂拔以击荆轲/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来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5、与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连词人不敢与忤视/待吾客与俱介词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取之以百金2.以之试人/人不敢与之忤视/欲与之俱/而为之留待/待吾客与之俱/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前为之谢曰/使之毕使于前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荆轲顾笑于武阳/皆陈于殿下4.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荆轲待吾客与俱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状语后置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拜送于庭/使毕使于前2.给贡职如郡县定语后置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数量定语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者”作标志七、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以,介词,用来;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所……的人或事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的原因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没有用来……的办法6.以故荆轲逐秦王以,介词,因为;故,缘故;因此八、文化常识1.史书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如春秋孔子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某年发生了某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至今成书时代的历史事件;如史记司马迁;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时代的历史;如史记以外的二十三史——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等;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国语左丘明战国策刘向;某国发生了某事;纪传体: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包括史记在内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2.卿,对人的敬称;足下,下对上或平辈之间的相称,您;臣,谦称,我;仆,谦称,我;竖子,对人的蔑称;3.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4.七音: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5.九宾:古代外交上的隆重礼仪,君主接见外国使者时由九个招待官员依次传呼接引来宾上殿;6.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九、重点语句翻译1、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点评:则,承接,那么;虽,即使;翻译: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即使想长久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点评:微,如果没有;而,承接,不译;则,承接,那么;购,重金征求,悬赏;“购之以金千斤”,省略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诚,如果,果真;与,连词,和;说,通“悦”;有以,有用来的……办法;翻译: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没有信物,那么秦王就不能亲近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我就能够有报答太子的机会了;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点评:以,介词,因为;穷困,古今异义,走投无路;以,介词,因为;而,却;长者,品德高尚的人;更,改变;翻译:樊将军因为处境困窘走投无路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品德高尚的人的心,希望您再考虑别的办法吧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点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遇,对待;深,刻毒;为,表被动;翻译: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母和宗族,全被杀戮和没收为奴婢了;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点评:于,介词,到;顾,表轻微转折,只是;所出,所字结构,出来的地方;翻译:我每当想起这些,常常痛恨到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6、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点评:把,抓住;而,表并列;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而,表递进或并列;见,表被动;翻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7、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点评:而,却;反,通“返”;竖子,对人的蔑称;也,表判断;翻译:今日去了却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点评:者,定语后置的标志;白衣冠,名词短语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以,连词,来;翻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荆轲送行;9、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点评:两个“之”,助词,的;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闻,使动用法,使……听到,报告;翻译: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拜礼送出头函和地图,派使者来报告大王;10、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点评:怪,意动用法,以……为怪;“笑”后省略“于”,对,“笑于武阳”,状语后置;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为”后省略“之”;谢,道歉,谢罪;翻译:他们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大变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1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点评:发,打开;而,承接;见,通“现”,出现,显露;翻译:荆轲已经取过地图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1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点评:以故,因此;而,转折;卒,通“猝”;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而,因而;乃,表承接,就;翻译:因此荆轲追逐秦王,可是仓猝间惶恐着急大臣没有用来打荆轲的东西,因此就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13、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点评:就,成功;而,修饰;箕,名词作状语;以,连词,修饰;所以,表原因;乃,副词,原来是;以,介词,用;生,动词作名词,活的方式;劫,强迫、威逼;之,代让秦王订立盟约这件事;以,连词,表目的,来; 翻译: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像箕的样子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就是想用活的方式威逼其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关键信息项:1、故事背景2、人物形象3、情节发展4、重要语句5、历史影响11 故事背景111 战国末期的局势秦国日益强大,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统一之势渐显。
112 燕国的处境燕国弱小,面临被秦国吞并的危险,燕太子丹急于寻找救国之策。
12 人物形象121 荆轲勇敢无畏,有侠义心肠,为了国家和正义甘愿冒险。
具备智谋和决断力,策划刺杀行动。
122 燕太子丹忧国忧民,急于挽救燕国危亡。
性格有些急躁和冲动。
123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具有强大的统治欲望和威严。
13 情节发展131 荆轲受命燕太子丹重托荆轲,荆轲答应前往秦国行刺。
132 准备工作荆轲等待助手,准备信物,樊於期自刎献头。
133 易水送别众人送别荆轲,场面悲壮,荆轲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4 图穷匕见荆轲在秦殿上展开地图,匕首露出,刺杀秦王未遂。
14 重要语句14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体现了荆轲的决心和悲壮的心境。
142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描写秦武阳的胆怯,与荆轲形成对比。
15 历史影响151 成为中国古代刺客文化的代表荆轲的故事被后世传颂,成为刺客形象的典型。
152 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人们的反抗精神展示了那个时代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人们为了国家存亡所做出的努力。
153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通过对《荆轲刺秦王》的上述知识点梳理,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故事的内涵和价值,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勇气、智慧和忠诚。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西汉刘向编订。
2、背景知识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兼并六国的野心日益明显。
燕国太子丹为了阻止秦国的进攻,决定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
二、字音字形1、字音淬(cuì)忤(wǔ)徵(zhǐ)陛(bì)卒(cù)提(dǐ)创(chuāng)揕(zhèn)拊(fǔ)樊於(wū)期夏无且(jū)2、字形谒(yè)濡(rú)慑(shè)瞋(chēn)箕踞(jī jù)三、重点实词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谒:拜会,前往2、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亲:亲近,接近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深:刻毒6、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不过7、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8、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9、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10、终已不顾顾:回头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12、愿举国为内臣举:全13、比诸侯之列比:并,列1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兵:兵器15、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16、箕踞以骂曰箕踞:像簸箕一样张开两腿坐在地上,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17、乃欲以生劫之劫:威逼,胁迫四、重点虚词1、而(1)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连词,表并列(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连词,表因果(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连词,表转折(4)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连词,表承接2、以(1)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2)以次进介词,按照(3)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4)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3、之(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他(2)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於期的首级(3)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4)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结构助词,的(5)顷之未发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五、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5、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六、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今义:故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刻毒今义:与“浅”相对6、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七、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3、前为谢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4、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5、其人居远未来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6、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7、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以……为迟8、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以……为怪八、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见燕使者(于)咸阳宫3、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九、重点句子翻译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课时
梳理文言知识
一.字音
陛(bì)盛(chéng)
瞋(chēn)髓(suǐ)
创(chuāng)袒(tǎn)
淬(cuì)提(dǐ)
卒(cù)忤(wǔ)
扼(è)眩(xuàn)
拊(fǔ)谒(yè)
惶(huáng)遗(wèi)
翦(jiǎn)徵(zhǐ)
濡(rú)慑(shè)
切齿拊心
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拊,fǔ
图穷匕见
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一去不复返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hào《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三.实词
实词
含义
被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②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③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②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③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
④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⑤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
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
室
①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
②斯是陋室,唯我德馨(名词,居所。)
③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家。)
④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名词,朝廷。)
图
①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如果今天去了而不回来复 命,就是小子。
小子,对人的轻蔑称呼。
通“返”,返回。
反
这句话的意思是 竖子
02
一词多义
秦王还柱而走
还
通“环”,绕着。
走
跑,这里指秦王边绕着柱子跑边 拔剑。
秦王因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一
副词,表示加强语气,相当于“ 真”、“果真”。
怿
高兴,这里指秦王不高兴。
05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要点一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意为“今天去了而不能复命的,那是没 用的人!”。
要点二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意为“这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心疾首 的”。
省略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
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寡人",意为 “现在危急中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详细描述
在《荆轲刺秦王》中,“顾计不知所出耳”的“顾”是古今异义词。古代的“顾” 表示“只是”、“不过”,而现代汉语中的“顾”则通常表示“照顾”、“回顾”。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总结词
古今异义,古意今义不同
详细描述
在《荆轲刺秦王》中,“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的“预”是古今异义词。古代的“预”表示“预先”、 “事先”,而现代汉语中的“预”则通常表示“预备”、“预想”。
反
返回,这里指回来复命。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
拿起。
提
举、持。这里指举剑直刺秦王。
引
伸直。这里指挺直身体。
绝
挣断。这里指挣断了袖子。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 秦王必说见臣说——悦——快乐。
2. 日以尽矣以——已——已经3. 今天往而不反者反——返——返回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震——惧怕5.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捧——捧着6. 图穷而匕首见见——现——出现7. 秦王还柱而走还——环——围绕8. 卒起不意卒——猝——匆促,忽然9. 请辞决矣决——诀——诀别10. 燕国见陵之耻陵——凌——欺辱11. 燕王拜送于庭庭——廷——朝廷二、古今异义1.贫寒:穷途末路,陷于窘境。
2.涕:眼泪。
3.长辈:道德崇高之人。
4.能够 ( 之 ): 能够用它来。
5.币:礼品6.走:跑7.郎中:宫廷侍卫8.左右:四周侍从。
9.偏袒:袒露一只臂膀10.顾:回头看11.于是:在这时12.鄙人:粗俗的人;13.意:赞同,愿意。
14.假借:宽容谅解15.股:大腿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 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昼夜切齿拊心也在早晚3. 函封之用匣子4. 发尽上指冠向上名词作动词1. 樊於期乃前曰走上前2.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着白衣,戴白帽3. 乃朝服穿上上朝的制服使动用法(动词、形容词)1. 使使以闻大王使闻 / 报告2 自引而起,绝袖使断了 / 扯断3. 断其左股使断 / 斩断意动用法(形容词)1. 太子迟之以为迟 / 以为迟了2. 群臣怪之以为怪/以为奇异其人居远将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乃欲以生劫之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密,凑近四、文言句式:判断句(翻译要点:是)1.此臣昼夜切齿拊心也2.今天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行者,乃欲以生劫之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的原由,是)省略句1.欲与(之)俱(往)2.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卒: cu 忽然; zu 士兵;最后;死亡被动句(翻译要点:被)1.父亲母亲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 / 状语后置1.使毕使 [ 于前 ] ——使(之) [ 于前 ] 毕使2.给贡职 [ 如郡县 ] —— [ 如郡县 ] 给贡职3.燕王拜送 [ 于庭 ] ——燕王 [ 于庭 ] 拜送4.见燕使者 [ 咸阳宫 ] —— [ (于)咸阳宫 ] 见燕使者5.皆陈[殿下]——皆 [(于)殿下]陈定语后置1.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太子及(知其事)来宾2.群臣侍殿上者——(侍殿上)群臣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 [以(千斤 )金(万家)邑 ] 购之五、要点实虚词1、发发图(翻开)顷之未发(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地)以故荆轲逐秦王 ( 缘由 )故听之(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人具鸡黍 ( 老,旧 )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假如真的)诚振怖大王之威(果然,的确,的确)4、度度我至军中(预计,揣测)尽失其度(常态,心胸)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可是)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大行不管细谨(忌惮,考虑)6. 为乃为装遣荆轲乃令秦武阳为副为变徵之声准备做为发出7. 而能够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而且,表递进其人居远将来,而为留待因此,表因果8. 兵诸(各个)郎中(侍卫)执兵兵器不及召下兵士兵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9. 私丹不忍以已之私私仇乃遂私见樊於期私下10. 穷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处境困厄图穷而匕首见穷尽11. 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12. 引秦王惊,自引而起挣扎乃引匕首提秦王举起13. 见图穷而匕首见出现,显现见燕使者 ( 于) 咸阳宫召见,接见见秦王拜会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14. 意而伤长辈之意情意将军岂有意乎? 意向卒起不意预料15. 使使使以闻大王。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17.诸郎中执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荆轲刺秦王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荆轲刺秦王知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5. 燕王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医生。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A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每日每夜3.函封之: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向上5.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B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3.乃朝服,设九宾 :穿朝服C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使......闻2.自引而起,绝袖 :使......绝D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以......为迟2.群臣怪之 : 以......为怪四、文言句式:A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B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C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给贡职如郡县: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7.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8.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以”的用法(部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一、背景介绍战国末期,秦国势力日益强大,不断兼并各国。
燕国面临被秦国攻灭的危险,燕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以阻止秦国的侵略。
二、人物分析1、荆轲荆轲是一个勇敢、有谋略、重义气的侠客。
他接受太子丹的委托,决心以死相拼,刺杀秦王。
他的勇气和决心令人钦佩,但最终刺杀失败,英勇就义。
2、燕太子丹太子丹急于救国,想出了刺杀秦王的计划。
他对荆轲有知遇之恩,但在筹划过程中显得有些急躁和考虑不周。
3、秦王嬴政嬴政是秦国的君主,具有雄才大略和果断的性格。
在面对荆轲的刺杀时,展现出了一定的应变能力。
三、故事情节1、准备阶段太子丹找到荆轲,请求他刺杀秦王。
荆轲提出需要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作为接近秦王的信物。
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亲自去说服樊於期自刎,取得首级。
同时,荆轲准备了锋利的匕首,并找到秦舞阳作为助手。
2、易水送别荆轲出发前,太子丹和众宾客在易水为他送行。
场面悲壮,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达了义无反顾的决心。
3、秦廷刺杀荆轲和秦舞阳来到秦国,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他们。
秦舞阳在殿上露出胆怯之色,引起秦王怀疑。
荆轲独自上前,献上地图,图穷匕见,荆轲抓住秦王衣袖刺杀,但被秦王挣脱。
秦王绕柱躲避,荆轲最终被赶来的侍卫所杀。
四、重要语句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句生动地表现了荆轲出发时的悲壮心情和坚定决心。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这是荆轲在刺杀秦王时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他的目的和期望。
五、文学手法1、对比通过荆轲的勇敢无畏与秦舞阳的胆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荆轲的英雄气概。
2、烘托易水送别的场景烘托出荆轲此行的悲壮和决绝。
六、历史影响荆轲刺秦王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的英勇行为被后世传颂,成为了反抗暴政、英勇无畏的象征。
同时,这一事件也反映了战国末期各国对秦国兼并的恐惧和反抗。
七、重点字词1、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崔永川整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
2.日以尽矣以,。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
6.图穷而匕首见见,7.秦王还柱而走还,。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
9、请辞决矣“决”,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11、燕王拜送于庭“庭”, 12、燕王诚振怖“振”,(答案:1. 通“悦”,yuè,高兴2. 通“已”,已经3. 通“返”4. 通“震”5. 通“捧”,捧着6. 通“现”,出现。
7. 通“环”,绕8通“猝”,仓促,突然9通“诀” 诀别10. 通“凌”凌辱11。
通“廷”12。
通“震”惧怕)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今义: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今义: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今义: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今义:5.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今义: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今义: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今义: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今义: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今义: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今义:11.终已不顾【顾】古义:今义: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今义: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今义:14.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今义:15.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今义:1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今义:17.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今义:18.断其左股。
【股】古义:今义:19.左右既前【左右】古义:今义:20.荆轲废【废】古义:今义:21.秦王复击轲【复】古义:今义:2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今义:(答案:1.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6. 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语文知识整理1 . 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故振慑同上。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 (bīn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2 .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
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 ( 时间 ) 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
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名词,教化。
读jiào。
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5.燕王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医生。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A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每日每夜3.函封之: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向上5.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B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3.乃朝服,设九宾 :穿朝服C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使......闻2.自引而起,绝袖 :使......绝D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以......为迟2.群臣怪之 :以......为怪四、文言句式:A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B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C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给贡职如郡县: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7.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8.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以”的用法(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 出发 头发
如果真的 的确,确实 估计 常态,气度
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就
登上 成功
陈 恐惧不敢自陈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动词,陈述 动词,排列
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顾笑武阳 大行不顾细谨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6.以故荆轲逐秦王
“无以”,意为:没有 用来……的办法 因此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 足下,岂可得哉?
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那么即 使我想长久地侍奉您,难道可以做到吗?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 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么秦王是不可以亲近的。
只是,不过 回头 顾忌,考虑 反而,却 拜访、看望
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乃为装遣荆轲 (于是 准备行装,派遣荆轲出 使秦国) 乃令秦武阳为副 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被 准备
做为 因为 发出
一词多义(虚)
而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连词,表转折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 如 连词,表并列 伏尸而哭/荆轲和而歌/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 而笑 连词,表修饰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图穷而匕首见 连词,表承接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连词,表递进
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
10.常痛于骨髓 11.燕王拜送于庭 12.秦王购之金千斤 介宾短语后置 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5.人无不立死者 定语后置
一词多义(实)
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知识梳理
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今日往而不反者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图穷而匕首见 5.秦王还柱而走 6.卒起不意
说,通“悦”,高兴。 反,通“返”,返回。 振,通“震”,害怕。 见,通“现”,出现。 还,通“环”,绕。 卒, 通“猝”,仓促, 突然。
Hale Waihona Puke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9.秦王购之金千斤 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 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 特指黄金。
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 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 名词作状语 向北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名词作状语 在白天在晚上 3.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 用匣子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 向上
5.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名词作动词 上前 6.皆白衣冠以送之 名词作动词 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 7.乃朝服,设九宾 名词作动词 穿朝服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自里会见樊 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 了。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 将军之仇者,何如?
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 并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
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然则将军之仇报 3. 荆轲有所待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 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 生劫之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有以”,意为:有用 来……的办法 既然这样,那么 有……的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 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 句,译为:……的原因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 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 因为我自己的私仇,而伤害樊将军的心意, 希望您再想想(考虑)别的办法吧!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自里会见樊 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 了。
以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 逐秦王, 介词,因 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 奉药囊提轲 介词,用 日以尽矣 通“已”已经 以次进 介词,按照 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 连词,表目的,“来”/不译 箕踞以骂曰 连词,表修饰
9.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用法 使……听说 10.其人居远未来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11.太子迟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以……迟缓 12.群臣怪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以……奇怪
文言句式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4.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5.欲与 ( 之 ) 俱 6.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7.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省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