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金纳米粒子

金纳米粒子

文章编号: 1008-9357(2022)01-0077-08DOI: 10.14133/KI.1008-9357.20210411002金纳米粒子/聚吡咯-聚多巴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曲春波1, 张静怡1, 那立欣1, 罗 静2(1.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2.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摘 要: 以金纳米粒子功能化的聚吡咯-聚多巴胺(PPy-PDA )为基质材料,构建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癌胚抗原(CEA )的检测。

首先制备了PPy-PDA 复合物,通过聚多巴胺的弱还原性原位还原氯金酸,得到纳米金/聚吡咯-聚多巴胺(Au/PPy-PDA )纳米复合材料。

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水分散性和黏附性,能够在电极表面形成均一、稳定且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导电膜,利用纳米金与癌胚抗体的特殊作用固定癌胚抗体,并通过牛血清白蛋白屏蔽电极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点,从而构筑了一种用于检测CEA 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所制备的传感器对CEA 具有特异性、识别性,在最优条件下,对CEA 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12 ~5×10−7 g/mL ,检测下限为0.2 pg/mL 。

此外,还考察了该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并进行了实际样品中CEA 的回收实验。

该传感器具有检测范围宽、检测限低且稳定性好的特点,在生物医学、临床诊断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聚吡咯;聚多巴胺;癌胚抗原中图分类号: O632.6 文献标志码: A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Based on Gold Nanoparticles/Polypyrrole-PolydopamineQU Chunbo 1, ZHANG Jingyi 1, NA Lixin 1, LUO Jing 2(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Health Sciences, Shanghai 201318, China; 2. School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Engineer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Jiangsu, China )AuCl −4Abstract: A novel ultrasensitive impedimetric immunosensor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detection of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using conductive and adhesive bio-inspired gold/polypyrrole-polydopamine nanocomposites as an immobilization matrix. A polypyrrole-polydopamine (PPy-PDA) complex was first prepared by the polymerization of pyrrole and dopamine, which was then blended with the chloroauric acid solution (HAuCl 4). The in-situ reduction of to gold nanoparticles (Au NPs) by polydopamine led to the successful preparation of gold/polypyrrole-polydopamine nanocomposites (Au/PPy-PDA). Au/PPy-PDA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mission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coupl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est. The dispersion test and adhesion test showed that PPy-PDA possessed good dispersibility in water and outstanding adhesion performance.Th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Au/PPy-PDA not only provided a highly stable and biocompatible matrix for 收稿日期: 2021-04-1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3072)作者简介: 曲春波(1980—),山东青岛人,副教授,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的研究。

基于电聚合多巴胺透明质酸复合膜界面构建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

基于电聚合多巴胺透明质酸复合膜界面构建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

龙源期刊网
基于电聚合多巴胺透明质酸复合膜界面构建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
作者:张林尹华斌骆健俊
来源:《分析化学》2013年第04期
1 引言
活性氧作为人体生化过程的一种副产物,其在人体内过高水平存在会导致多种器官功能异常和组织病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对活性氧的研究和检测引起人们的关注\[1\]。

活性氧包括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单线态氧等,H2O2
相对较为稳定,常作为研究活性氧的模型分子。

目前,常见检测活性氧的方法有光谱法\[2\]、化学发光法\[3\]、电化学方法\[4~6\]等,生物技术通常利用昂贵的荧光探针进行
标记检测,化学发光试剂种类少且价格昂贵,电化学方法具有简便灵敏等优点,但多数采用
H2O2酶或辣根过氧化酶催化产生H2O2 构建传感器,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会影响传感器性能,因此,建立检测H2O2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专利技术综述

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专利技术综述

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专利技术综述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化学技术的传感器,用于检测多巴胺在生物体系中的含量。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准确测定其含量对于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开发了多种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以满足不同研究需求。

本文将从专利技术方面对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进行综述。

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法检测多巴胺含量,其原理是将多巴胺转化为可氧化的还原剂,随后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其氧化,并测量产生的电流。

多巴胺在电极表面的还原和氧化反应可以表示为以下式子:多巴胺+e- → 多巴胺•(还原反应)传感器中的电极表面通常涂覆有化学修饰剂,以促进多巴胺的吸附和电子转移。

多巴胺的浓度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大小来确定,电流与多巴胺的浓度呈正比关系。

(二)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现状近年来,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

以下是目前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一些主要研究进展:1. 传感器材料传感器材料对于传感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现有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材料主要有碳纳米管、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颗粒等。

这些材料在吸附效率、电子传递速率、物理稳定性等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的开发中。

2. 检测技术目前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常规电化学检测、光电化学检测和生物传感检测等。

其中,生物传感检测利用生物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而光电化学检测则通过光激发产生的电荷将传感器灵敏度提高到亚纳摩尔级别。

3.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尺寸可控性以及物理、化学、电学等性质的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的制备和改性中。

例如,通过利用纳米金粒子修饰电极表面,可以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1. 中国专利CN109196915A该专利涉及一种基于杂多酸-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多巴胺传感器。

多巴胺电化学检测研究进展

多巴胺电化学检测研究进展

多巴胺电化学检测研究进展王保光;张鑫;张雪华;何声太;贺涛【摘要】对近年来电化学方法在多巴胺检测方面的应用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3(042)012【总页数】4页(P2267-2270)【关键词】多巴胺;灵敏度;选择性;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作者】王保光;张鑫;张雪华;何声太;贺涛【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87;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100190;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100190;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100190;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87;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35;TQ320.77+2;O646多巴胺(DA)属于儿茶酚胺类物质,是哺乳动物和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缺乏DA可导致一些重要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氏症[1],所以对DA的研究在神经生理学、临床医学、制药学等许多学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围绕着发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DA的在线分析方法,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努力,电化学、化学发光、高效液相色谱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表面增强拉曼以及荧光法等检测DA的方法相继涌出。

在诸多方法当中,电化学分析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等优点,尤其是微型电化学探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进行活体在线分析,这使电化学分析方法成为检测DA的理想方法。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电化学检测多巴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直接电化学方法检测DA面临以下问题:①抗坏血酸和尿酸与DA共存于大脑和体液中,在裸电极上三者的氧化电位相近,易对DA检测造成干扰;②AA的浓度一般为10-7~10-3 mol/L不等,且易被氧化失去两个氢原子而转变成脱氢AA,而DA 的浓度为10-8~10-6 mol/L,AA 能够还原DA的电化学氧化产物使其再生;③DA的氧化产物会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而污染电极。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传感器构建、信号放大和检测仪器的开发。

传感器构建主要包括生物识别分子的修饰和载体材料的选择。

生物识别分子可以是抗体、酶、DNA等,通过与目标物质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

载体材料选择需要考虑电化学活性、生物兼容性、稳定性等因素,常见的载体材料有玻碳电极、金属薄膜等。

信号放大主要通过引入纳米材料、纳米结构或功能材料,增强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

检测仪器的开发旨在提高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和实用性,主要包括微流控技术、传感器阵列和便携式检测仪器等。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血糖仪是最常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之一,用于测试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监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心肌酶等,辅助临床诊断,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在食品安全方面,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通常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分析程序,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则具有快速、灵敏和简单的优点。

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毒素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够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此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

例如,可以利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水体中的有毒金属离子、有机物污染物等,为环境污染监控提供有效手段。

另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为空气质量监测提供帮助。

总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检测技术。

随着传感器构建、信号放大和检测仪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在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和生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环境和生命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变得越发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传感器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设备。

而电化学传感器则是当今传感器领域中一种广泛应用的传感器。

一、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背景电化学传感器是基于电化学原理制成的一种化学传感器。

其通过测量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来检测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由于其能够将化学反应转化成电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取代了传统化学分析方法中繁琐的热力学或光度学测量方式。

在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中,表面电化学技术是目前的一大研究方向。

表面电化学技术包括了电化学反应过程、电化学信号的传输以及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等方面。

表面电化学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响应速度以及选择性能,进一步拓展了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二、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用于环境监测、生命科学、食品安全以及工业控制等领域。

其中,环境监测领域是电化学传感器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

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监测水、空气以及土壤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水中的溶解氧、氨氮、铜、铅等重金属离子。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质、细胞分子、DNA等。

电化学传感器在分子识别的灵敏度、选择性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对于药物研发、医学领域以及生物学方面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电化学传感器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例如铅、汞等重金属的检测。

三、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前景随着现代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大力推进。

未来,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领域的拓展随着人们对于环境、生命、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

未来电化学传感器有望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和临床医疗、农业和环保监测等领域。

2. 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是其应用的重要指标。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化学现象的传感器,其实现原理是利用电化学反应的特性来检测被测物体的浓度或者传感器与被检测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如环境监测、化学分析、医疗诊断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情况。

一、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电化学传感器包括电位型、电流型、阻抗型等多种类型。

其中电位型传感器常用的有玻色电位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振荡电位法等。

电流型传感器常用的有阴极保护法和极谱法等。

阻抗型传感器则包括交流阻抗法和电子阻抗法等。

不同的传感器类型适用于不同的被检测物质。

例如,离子选择电极法适用于检测离子浓度,交流阻抗法适用于检测生物分子。

二、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目前,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材料研究。

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组成是电极、电解质和待测物。

因此,材料的选择对传感器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响应速度有很大影响。

目前,研究人员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引入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等新型材料,改善了传感器的性能表现。

(二)检测技术。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检测技术。

如光电化学检测、电化学放大等技术的引入为实现高灵敏度的检测提供了契机。

(三)传感器芯片化。

目前,传感器的芯片化趋势明显。

传感器芯片化不仅可以减小体积、提高灵敏度,还可以实现小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因此,芯片传感器是未来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三、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一)环境监测。

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水、空气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

例如,用电位型传感器检测水中的氯离子和铝离子、用电流型传感器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用阻抗型传感器检测土壤中的电导率。

(二)化学分析。

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于实现药品、食品、化妆品等化学物品的检测。

例如,用电位型传感器检测抗氧化剂的含量、用电流型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用阻抗型传感器检测化妆品中的电导率。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反应过程来实现信号转换和检测的传感器。

近年来,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普遍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从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种类、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通过测量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势来检测化学物质的质量或浓度的传感器。

它主要由电化学电极、电子传输器和信号转换器三个部分组成。

电化学电极是电化学传感器的核心部分,它能够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电流或电势信号。

电子传输器则是用来传输电极产生的电信号,以促成整个传感器的工作。

信号转换器则是将电信号转换成人类能够识别的物理量,例如电压、电流、频率等等。

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传感器能够非常准确和灵敏地检测化学物质的存在并且测量它们的浓度或其他属性。

这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食品加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种类在早期的电化学传感器中,大多数传感器是基于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的检测实现的,并且它们需要复杂的电化学操作和仪器。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也随之涌现,这些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无机电化学传感器无机电化学传感器基于无机化合物或离子的电化学反应,因此它们能够检测出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气、氰化物等。

无机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2.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出特定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酶等。

生物传感器通常采用酶、抗体等生物体作为生物识别元件,并且它们能够高度灵敏和选择性地检测出化合物浓度。

3. 有机电化学传感器有机电化学传感器的传感元件是基于有机物质的电化学反应,比如,传感器可以检测出溶液中的有机物质浓度、显影剂浓度、污水中有机物浓度等。

这种传感器也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特异性强等优点。

多巴胺电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与应用

多巴胺电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与应用

多巴胺电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与应用陈丹;何婧琳;李丹;肖忠良;冯泽猛;印遇龙;曹忠【摘要】多巴胺(D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广泛地分布在哺乳动物的大脑组织以及体液中.体液中DA含量的异常与帕金森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有关,因此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多巴胺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该文总结了近些年来检测多巴胺方面的各类方法报道和技术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电化学修饰电极在多巴胺检测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期刊名称】《化学传感器》【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8页(P2-9)【关键词】多巴胺;分析方法;电化学修饰电极;复合膜;评述【作者】陈丹;何婧琳;李丹;肖忠良;冯泽猛;印遇龙;曹忠【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微纳生物传感与食品安全检测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114;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微纳生物传感与食品安全检测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114;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微纳生物传感与食品安全检测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114;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微纳生物传感与食品安全检测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114;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微纳生物传感与食品安全检测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114【正文语种】中文多巴胺(DA)属于儿茶酚胺类物质,是哺乳动物和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1],它在肾脏、荷尔蒙的调节以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体液中DA含量的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帕金森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病等。

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专利技术综述

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专利技术综述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71DOI:10.16660/ki.1674-098X.2019.30.071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专利技术综述马慧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北京 100160)摘 要:多巴胺(DA )是儿茶酚乙胺族中的一种激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中枢神经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

建立简单、快速、准确检测多巴胺方法是研究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电化学修饰电极检测多巴胺是较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的各类专利和研究进展,并对专利研究技术以及专利申请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多巴胺 传感器 专利分析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0(c)-0071-03多巴胺(Dopamine,DA)的化学名称为3, 4-二羟基-β-苯乙胺,可以作为拟肾上腺素药,还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紊乱、先天性心血性及高血压等疾病,还能够治疗抑郁症[1]。

因此,对其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无论是在临床应用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探究了多巴胺的测定中常见的化学修饰电极材料:聚合膜、Nafion 膜、碳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2-4],并重点分析了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的主要申请人、电极修饰材料等分布信息,以及近年来技术发展趋势。

1 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化学修饰电极分类1.1 聚合膜韩国AHAMMAD A等在KR20090045491A专利中使用硫堇作为单体,通过循环伏安法在电化学预处理的金或铂电极的表面上合成硫堇聚合物,获得导电聚合物电极,可同时检测多巴胺,抗坏血酸和尿酸,对多巴胺的检测限约1.8μM;南京工业大学的专利CN101576525A,在玻碳电极表面沉积聚没食子酸薄膜,制得的电极既能选择性地响应DA,还可以排除AA对DA检测的干扰;专利US2019004001A1在氧气,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的气氛下,等离子体真空环境沉积电化学惰性聚合物,如聚乙烯,聚(四亚甲基琥珀酸酯),聚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环氧乙烷等,拓展了聚合膜的使用材料。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原理、发展趋势及应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原理、发展趋势及应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原理、发展趋势及应用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原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是指由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电极(固体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气敏电极等)作为转换元件,以电势或电流的变化为特征检测信号的传感器,简称生物电极。

这类传感器发展最早,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电流型传感器主要基于探测生物识别膜或化学反应中的电活性物质,通过固定工作电极的电位提供电活性的电子转移反应驱动力,探测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该电流直接反映了生物分子识别和电子转移反应的速度,即该电流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电位型传感器将生物识别反应转换为电位信号,该信号与生物识别反应过程中产生或消耗的活性物质浓度对数成正比,从而与待测物质浓度的对数成正比。

电位型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渗透离子导电膜可设计成与待测离子相关的产生电位信号的敏感膜,测试在电流为零的条件下进行。

根据作为敏感元件所用生物材料的不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等。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1.适合于对生物体液中的物质活度测定的需要,响应直观,通过计算机联用,可直接读出待测生物物质的浓度或活度。

2.由于其具有分子识别的功能和高选择性,在许多测定中,样品无需复杂处理,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监测,可连续监测患者的血液物质浓度。

3.测定速度快电讯号的输出和测定响应快速,通过与计算机的接口还可进行多成分同时测定。

4.试样用量少可以将敏感探头微型化,只需微升级样品即可完成分析。

如有的K+、Ca2+、Cl-、Na+及CO2分析仪仅需50μl样品,每小时可测100个样品,这为临床检验缩短检测周期提供了条件。

5.可对体内物质直接和动态测量。

将微小探头埋在体内或留置于血管中,可以指示体内物质的变化,有利于床旁或现场检测。

6.灵敏度高例如AFP免疫电极可测定10-8~10-10 g/ml的浓度。

聚多巴胺对材料表面功能化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聚多巴胺对材料表面功能化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聚多巴胺对材料表面功能化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材料表面功能化已成为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生物医学、能源、环境、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聚多巴胺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材料,因其独特的粘附性、生物相容性和还原性,在材料表面功能化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聚多巴胺在材料表面功能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应用前景,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介绍聚多巴胺的基本性质,包括其化学结构、合成方法以及主要特性。

随后,将重点综述聚多巴胺在材料表面功能化方面的应用,包括其在金属、非金属以及复合材料表面的应用情况。

还将探讨聚多巴胺在材料表面功能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其粘附机制、生物相容性机制以及还原机制等。

本文将总结聚多巴胺在材料表面功能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聚多巴胺在材料表面功能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的窗口,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聚多巴胺的合成与性质聚多巴胺(Polydopamine, PDA)是一种生物启发的多功能材料,其合成主要基于多巴胺的自聚合反应。

多巴胺,一种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神经递质,能够在弱碱性条件下自发氧化并聚合成PDA。

该聚合过程无需催化剂、引发剂或外部能量输入,因此具有简便、高效和环保的优点。

聚多巴胺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使其成为材料表面功能化的理想选择。

PDA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如酚羟基和氨基,这些官能团能够与多种无机和有机材料形成强相互作用,如共价键、配位键和氢键等,从而实现对材料表面的有效功能化。

PD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够促进细胞粘附和增殖,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DA还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使其在光热治疗、药物递送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聚多巴胺的合成方法简便、高效,其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使其成为材料表面功能化的理想选择。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一、绪论电化学传感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现象的分析方法,通过检测电化学反应的电流、电压或电容等参数,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快速、灵敏、选择性检测和定量分析。

生物传感器是基于一定的生物识别元件,将生物反应与电化学传感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一种新型的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识别分子对生物样品中的多种成分进行特异的识别和分析,同时实现了检测过程中对样品的非破坏性、实时在线监测,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按照生物识别元件的类型,可以分为酶传感器、抗体传感器和核酸传感器等。

其中,酶传感器是使用酶作为生物识别元件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以测定一大类生物分子,如葡萄糖、乳酸、胆碱等,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实时监测的特点,已经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学诊断等领域;抗体传感器是使用特异性抗体作为生物识别元件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主要用于监测大分子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病原体等;核酸传感器是使用具有特殊结构的DNA或RNA分子作为生物识别元件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特异性、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易于制备的特点,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等。

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于生物识别分子识别目标分子的特异性和反应活性,将生物反应产生的电化学信号转化为目标分子浓度的定量关系,其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步是生物识别分子与目标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反应,该反应通常在电极表面发生,并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电化学反应,如电荷转移、质子转移、氧化还原等等;第二步是生物反应所产生的电化学信号转化成检测信号,这个过程需要借助电化学传感技术,如传统的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等方法;第三步是将检测到的电化学信号转化成目标分子的浓度,这个过程需要借助标准曲线等方法,通过分析信号强度与目标分子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对目标分子浓度的定量分析。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气体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工业检测等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领域,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具有诸多的优势,已经成为了气体传感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阐述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电化学传感器是指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荷或电流信号与待检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检测待检物质浓度的一种传感器。

为了实现对某种气体的浓度检测,需要将该气体与探测元件表面的感受层发生反应,从而引起电流信号的变化。

目前常用的电化学传感器包括电化学氧化还原传感器、电化学阻抗传感器和电化学离子传感器等。

二、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分类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根据气体检测机理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气体直接与探测元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另一种是利用气体被吸附在探测元件表面的一种物理现象,例如气体吸附电容式传感器和气体吸附热电偶传感器。

三、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是一种直接反应式电化学传感器,它主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对某些气体浓度的检测。

气敏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是将待检测气体与探测电极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电极表面的电荷状态和电导率,最终由信号放大器将这种变化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气敏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响应线性度好的特点,因此在环境空气检测、医学诊断、工业安全监督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未来展望在未来,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针对不同气体的检测要求,开展相关探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形成专业化的探测材料库;其次是对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进行进一步提升,同时还要加强传感器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传感器的功耗和成本也是未来的研究重点,研究人员需要在多方面对传感器进行优化,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检测需求。

总之,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医学诊断、工业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_栾崇林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_栾崇林

2011年第30卷第2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353·化工进展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栾崇林1,李铭杰1,2,李仲谨2,苏秀霞2,蒋晓华1(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深圳 510085;2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21)摘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能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在环境监测、药物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等诸多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制备中功能单体的选择、敏感膜的制备方法和电化学传感器的类型,分析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电化学传感器;目标分子中图分类号:O 65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1)02–0353–07Progres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LUAN Chonglin1,LI Mingjie1,2,LI Zhongjin2,SU Xiuxia2,JIANG Xiaohua1(1Department of Fine Chemicals & Materials,Shenzhen Polytechnic College,Shenzhen 518055,Guangdong,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Auxiliary Chemistry & Technology for Chemical Industry,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Xi’an 710021,Shaanxi,China)Abstract: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MIECS)can selectively recognize the target molecules,so it has a good prospect in the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drug detection,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etc. In this paper the selection of functional monomers,methods for fabricating sensing films in preparation of MIECS and types of MIECS are reviewed. Th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MIECS are analyzed,and the prospects of application of MIECS are discussed.Key words: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electrochemical sensor;target mole cule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又称分子烙印,属于超分子化学中主客体化学的范畴,是基于生物分子识别的基础上,应用该原理对一些小分子的分离与检测的一种前沿技术,是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化学等多学科的边沿科学[1]。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重要。

电化学传感器是利用电化学的原理来探测分析物质的一种传感器。

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探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空气、水质、生物医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

一、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电化学传感器通常分为金属电极、半导体电极、氧化还原电极和生物电极四类。

其中金属电极和半导体电极主要用于气体和液体中离子的检测,氧化还原电极用于检测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生物电极用于检测生物体内某些物质的浓度变化。

二、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1. 纳米电极纳米电极是一种具有微小尺寸的电极,通常是指电极的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电极。

纳米电极具有表面积大、电极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环境检测等领域。

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制备出具有高响应速度和灵敏度的纳米电极,并应用于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检测中。

2.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材料作为传感器敏感元件,通过生物物质与目标污染物之间的作用产生信号的传感器。

常用的生物材料有酶、细胞、抗体等。

生物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强、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可应用于生物医学和食品安全领域。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制备出利用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环境检测等领域。

3.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是利用化学发光反应来检测化学物质的一种传感器。

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选择性强等优点,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生物医学领域。

现已经研制出多种基于电化学发光原理的传感器,如萤石发光传感器、荧光修饰电极传感器等。

三、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1. 环境检测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大气、水域、土壤和废气中污染物的检测。

例如,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金属氧化物电极,用于检测含重金属的水体中的浓度。

聚合物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的电化学测定进展

聚合物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的电化学测定进展

S ONG e , W i CHEN Yu, CHEN i n TI L a g, AN n— i Da b
( ol eo c n e , aj gU i rt f eh o g , aj g 10 9 C ia C l g f i csN n n nv syo c nl y N i 0 0 ,hn ) e Se i ei T o n n2
第2 2卷 第 6期 21 0 0年 6月
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Ch m ia Re e r h a d App ia in e c l sac n lc to
V0 _ l22. . No 6
J n 2 1 u .,0 0
文章 编 号 :0 4 15 ( 0 0 0 —6 5 10 —6 6 2 1 ) 60 6  ̄5
电极 而 达到 目的 。
化学 修 饰 电 极 是 指 在 电极 表 面 涂 敷 单 分 子 的、 多分 子 的 、 子 的 或 聚 合 物 薄 膜 , 而 改 变 或 离 从 改善 电极 原 有性 质 , 现 对 电极 的功 能 设 计 , 高 实 提 电极 作 为 分 析 敏 感 元 件 的选 择 性 和 灵 敏 度 。 聚合 物膜 修 饰 电极 具 有 三 维 空 间 结 构 , 提 供 许 可
聚 合 物 修 饰 电极 对 多 巴胺 的 电化 学 测 定 进 展
宋 伟 , 陈 禹, 陈 亮 , 田丹 碧
( 京 工业 大学 理学 院 , 南 江苏 南京 200 ) 10 9
摘要 : 多巴胺是 哺乳动物 中枢神经 系统中的一种非常重要 的信 息传递 物 质 , 立对 多巴胺快 速简单 测定 的分 建 析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就 O 5年 以来 聚合物 修饰电极对 多 巴胺 电化学检 测的研究进展进行 了综述 。 关键词 : 多巴胺 ; 抗坏血酸 ; 聚合物修饰 电极 ; 电化学测定

多巴胺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多巴胺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 荧 光 光 谱 法
荧 光光 谱法 具 有操 作 简单 日.快速 、灵 敏 等优点 ,在 分 析领 域 得 到 1厂广 泛地 膻 用 _j . Lin等 J开 发了 以一 个 于 DNA.Ag纳 米粒 子 的 荧光 探 针 ,该 探 钊‘可 以高灵 敏 性 、高选 择 性地 检 测 DA(罔 1),该 方法 是 在 DNA—Ag材料 中加 入 因 染料 Genef inder(GF)和 DA 分子 ,DA 分 子 j银 纳 米粒 子结 合 ,破坏 了 DNA—Ag结 构 ,使 DNA 得 以 与 GF作 用 ,从
收 稿 日期 :2017.10.19 作者简介 :佟 庆笑 (1974一 ),男(汉),山东粱 山人 ,教授 ,博士生导 师.研究方 向:有机 光功能材料 ,生 物传感 器 ,
有机及 超分子光化学 ,精 细化学品等.E—mail:qxtong@stu.edu.ca.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 目(51673113),国家基础研 究计划 973项 目(2013CB834803),福建 省高校杰
黄 启 同 ,一,林 小凤 ,胡 世 荣 。,祝 杰 记 ,佟 庆 笑 .,1
(1.汕头大 学化学系 ,汕 头 515063;2.漳州职业技术 学院食 品与生 物工程系 ,漳卅l 363000; 3.闽南师范大学化 学与环境学 院 ,漳卅l 363000)
摘 要 作 为兴奋 性神经递质 的一种 ,多 巴胺 (DA)既是儿茶 酚乙胺族 中的一种 激素 ,也在 人 体新 陈代 谢 、心血 管 、肾脏 、中枢神 经和 内分 泌等系统 中扮演着 重要 的角色 .人 体 中 DA 浓 度 的异常会 引起一些疾病 如心脏衰竭 、精 神分裂症 、帕金森症 等.同时 ,作 为药物 ,多巴 胺 可 以兴奋 心脏 ,增加血 流量 ,一些瘾君子也 会非法注射 多 巴胺 .因此 ,对于体 内或者体外 DA含量 的测定在 临床应用 和生理功 能研究方 面都具有 非常重要 的意义 .目前 检测多 巴胺 的 方法较 多 ,主要有 荧光 光谱 法 、高效 液相 色谱法 、毛 细管 电泳法 、比色法 、电化 学法 等 , 本 文主要综述 了近年来多 巴胺 传感器 的研究进 展 ,同时展望 了 DA传感器 今后 的发展方 向. 关键词 多 巴胺 ;荧 光光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 法 ;毛细管 电泳法 ;比色法 ;电化学 法 中图分类号 0613.71;0611.4 文献标 识码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多巴胺(Dopamine ,DA)的化学名称为3,4-二羟基-β-苯乙胺,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脊椎和非脊椎动物中的重要神经递质。

1910年,英国科学家George 首次在实验室合成了多巴胺。

1958年,瑞典科学家Nils-魡ke 在化学实验室首次发现多巴胺可以作为神经传递素。

得到DA 不只是甲状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前驱,而是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这一结论使Carlsson 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奖[1]。

DA 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神经功能失调是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氏症的重要原因。

此外,多巴胺为拟肾上腺素药,具有兴奋心脏、增加肾血流量的功能,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紊乱、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先天性心血性及感染性休克。

根据研究,多巴胺还能够治疗抑郁症;而DA 不足则会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严重时会令病人的手脚不由自主地颤动或导致帕金森氏症。

因此,对其在脑、血液、尿和组织中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无论是在生理功能研究还是在临床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测量DA 浓度的方法很多,如滴定法[2]、分光光度法[3]、液相色谱法[4]等。

因为DA 的苯环上连有两个羟基,能够被氧化生成醌后再还原成酚,从而具有电化学活性,可以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测量。

电化学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尤其是电化学型生物传感器能够进行活体分析,这一优点是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

DA 在电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刘蓉,钟桐生*,雷存喜(湖南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湖南益阳413000)摘要:多巴胺(D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与多种病症,如帕金森病、亨丁顿舞蹈症和多动症等息息相关,因此在日常的检测分析中,建立简单、快速而又准确的分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该文综述了目前所使用的电化学分析测DA 的各种方法及所用的物质,并对DA 电化学传感器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多巴胺;抗坏血酸;传感器;修饰电极;电化学测定Current development of dopamine electrochemical sensorsLiu Rong,Zhong Tong -sheng *,Lei Cun -xi(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 413000,China )Abstract :Dopamine (3,4-dihydroxyphenyl ethylamine,DA)is an important neurotransmitter and has been related to kinds of illness,such as Parkinson ’s disease,senile dementia,Huntington ’s disease,motivation habit and the regulation of motor function.It is very useful to summarize these thesis which determine dopamine by rapid and simple methods in routine analysis .The recent progress achieved of electrochemical DA sensor was highlighted in this article,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echnology and materials on electrochemical DA sensor were discussed.The future development was given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Key words :dopamine;ascorbic acid;sensor;modified electrodes;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通讯联系人,E-mail :rongrong8208@;tszhong67@Vol.31,No.3Sept .2011化学传感器CHEMICALSENSORS第31卷第3期2011年9月极表面的反应式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多巴胺常共存于大脑和体液中,AA的浓度一般从10-7~10-3 mol/L不等且易被氧化失去两个氢原子而转变成脱氢抗坏血酸,而DA的浓度为10-8~10-6mol/L,AA的浓度远高于DA的浓度,而且在裸电极上两者的氧化电位相近而使氧化峰重叠,如何在高浓度AA存在下测量DA的含量一直是电化学分析家非常感兴趣的并成为电化学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另外,尿酸(UA)也与DA和AA共存于体液中,但是因为其含量较低,所以对DA的干扰远不如AA明显,只有少部分的学者在研究AA干扰的同时也研究了UA的影响。

化学修饰电极是以导体或半导体为基底电极,在电极表面嫁接或涂敷具有选择性的单分子、多分子、离子或聚合物的化学物薄膜(从单分子到几个微米),借Faraday(电荷消耗)反应而呈现出此修饰簿膜的化学、电化学及光学等性质[5],因其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的检测特点,使得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DA的测定中,常见的电极修饰分为以下几大类:聚合膜、Nafion膜、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纳米粒子/聚合膜和氨基酸法。

1化学修饰多巴胺传感器的分类化学修饰电极除了可以在高浓度的AA中测定DA外,还能增加DA的传质速率,从而提高测定DA的灵敏度。

为了提高测定DA的选择性,目前出现的修饰膜有很多,诸如:聚合膜、Nafion 膜、碳纳米管和氨基酸膜等,所有这些化学修饰膜的主要思路基于两条:一是将阳离子选择性膜通过各种方法修饰在电极表面以达到排除抗坏血酸阴离子干扰的目的,由于这些修饰膜在一定的pH值下带负电荷,同时使得AA(pKa=4.1)带负电荷,而DA(pKa=8.87)带正电荷,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可选择性地对DA阳离子进行响应,而抑制阴离子AA在电极表面的氧化反应,从而达到选择性测定多巴胺的目的;二是选择适当修饰剂的化学修饰电极,该修饰膜的骨架带有正电荷,通过静电吸引力使带负电荷的AA的氧化峰负移,使带正电荷的DA的氧化峰正移,尽可能地将两者的氧化峰分开而实现对两物质的同时检测。

1.1聚合膜聚合膜因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在近几年的DA测量中受到广泛的应用。

聚合在电极表面的聚合膜对DA的测定原理主要是以下两种:(1)聚合以后,聚合膜在待测溶液中带负电荷,使得AA没有响应,而直接测DA;(2)将AA 和DA的峰分开而选择性测定DA或者分别测定DA和AA。

1.1.1AA没有响应,而直接测DA孙登明等[6]用掺杂聚L-酪氨酸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DA和AA,两种组分同时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10-6~1.0×10-4mol/L和3.0×10-5~1.0×10-3mol/L。

Zhao等[7]在玻碳电极上聚合聚(2-吡啶甲酸)膜,在pH为7.0的PBS中,加入1.0×10-3mol/L AA对测量1.0×10-4mol/L DA的结果无明显影响,进一步实验表明150倍AA不干扰其DA的结果。

陈伟等[8]研究了DA在聚刚果红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此电极对DA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并能有效消除AA对DA测定的干扰。

咸洋[9]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应用无机介孔材料SBA-15,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酸(PAA)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制备了层层组装修饰电极,结果表明通过利用SBA-15的离子筛功能,PDDA(PAA/SBA-15)5层层自组装膜成功实现了AA共存条件下神经递质DA的选择性测定。

即使AA浓度高达1.0×10-4mol/L 时仍无响应,对2.0×10-5mol/L的DA无干扰。

该研究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来有效的控制离子通道的“开关”状态,达到了排除阴离子AA的干扰,提高了测定DA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的目的。

Li等[10]用分子印迹法,以DA为模板分子,在金电极上电聚合邻氨基酚法制备了多巴胺分子印迹膜传感器。

传感器线性范围为2.0×10-8 ~0.25×10-6mol/L,检出限为1.98×10-9mol/L。

该传感器可在高浓度抗坏血酸(AA)存在下测定DA (DA与AA摩尔比为1/1000),因为制得的印迹聚合膜具有特定形状的识别孔穴,能够选择性识别多巴胺,多巴胺进入识别位点后会引起电流变OH OH NH2OONH2+2H++2e刘蓉等: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3期11化,而大大提高了其选择性。

1.1.2将AA和DA的峰分开测定Balamurugan等[11]利用聚(3,4-乙烯二氧噻吩-连-(2-磺酸萘))(PEDOT-PANs)测得DA和AA的氧化峰分别为0.33V和0.1V,PEDOT-PANs膜中的磺酸基团可以使得AA的峰电位负移,从而使得AA和DA的峰分开。

Zhang等[12]采用聚(氨基磺酸)对1.0×10-5mol/L DA和1.0×10-3 mol/L AA的混合溶液进行测量,DA和AA的氧化峰分别为0.163V和-0.012V。

Jin等[13]利用聚(氨基苯磺酸)膜修饰电极同时测定DA和AA,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的结果,DA和AA的氧化峰分别为0.196V和0.008V。

Ensafi等[14]用聚偶氮砜测得AA、DA和UA的氧化峰分别为0.17V、0.35V和0.50V。

万其进等[15]研究了聚茜素红膜修饰电极(PARE)的制备及其对DA和AA的电催化性能表明,二者的氧化峰电位分开近200mV,可通过控制不同的电位范围进行分步扫描,实现了对同一体系中DA和AA的分别测定。

Roy 等[16]用聚(N,N-二甲基苯胺)修饰玻碳电极可以同时测定DA和AA,且将两者的氧化峰分开约300mV。

Lin等[17]用对硝基偶氮间苯二酚(NBAR)修饰玻碳电极,在pH为4.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当AA和UA的浓度比DA分别高30和3倍时,不影响对DA的测定结果,在NBAR修饰玻碳电极上DA和AA的峰分别出现在0.390V和0.195 V。

还有用通过电聚合聚苯二胺[18]、甲酚红[19]可以通过将二者的峰分开来测定DA。

1.2Nafion膜近年来研究得比较多的阳离子交换剂中,使用最多并且最成功的就数Nafion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