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与纯化》

《水的净化与纯化》
《水的净化与纯化》

《水的净化与纯化》

【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上册(粤教版)第四单元课题2《饮用水》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身边的物质——水出发,探讨一直被关注的水的净化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讨的激情。这部分内容将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与纯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其中自制净水器的原理,也是本课题中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本课题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生活用水的简单处理过程,判断健康水质的简单方法,了解过滤与蒸发的原理和作用,为后面第七章单元混合物的分离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认识,对于目前水质和水污染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净化水的方法。因为本课题跟生活联系紧密,所以课堂氛围会很活跃,可以结合这点优势,让学生在观察、讨论、解决问题中,对水的净化与纯化有进一步的认识。【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原理;

2.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了解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

3.了解纯净水的组成以及水纯化的方法;

4.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与纯化方法;

2、天然水与纯水(蒸馏水)的鉴别

教学难点:自制净水器净水原理与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教学策略】

本课题首先从纯水与天然水的对比中,使学生认识到天然水浑浊的原因,并体会到天然水不能直接饮用。紧接着以解决丹尼尔.笛福的著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翁鲁滨逊的饮水问题为主线,提出如何净化水,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自己所了解到的净水方法。适时引导,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净水方法——静置沉淀、吸附沉淀、以及过滤。并激发学生就地取材,设计家庭自制净水器。通过自制净水器净水实验的演示,以及自来水生产过程的介绍,是学生对水的净化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同时,通过天然水与纯净水的比较实验切入,介绍水的纯化。通过整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水资源的利用与再利用有所体会。

【教学准备】

实验用品:天然水、蒸馏水、明矾、自制净水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板书设计】

§4.2.1水的净化与纯化

1、静置沉淀法:简单除去水中沉淀。

2、吸附沉淀法:除去水中悬浮物及沉淀

3、过滤法:较好除去水中不溶杂质。

4、蒸馏法:较好除去水中可溶杂质

《水的净化和纯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紧围绕着“水的净化与纯化”这一主题展开,设计中整堂课以解决《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翁鲁滨逊饮水问题为主线,层层递进,落实课堂重点—水的净化与纯化。课前收集整合了相关的材料和生活实例,设计了相应的实验,同时也向前辈杜老师与车老师等几位老师做了交流,并相应的做了改进。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本人从优缺两方面来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遗憾。

一.本节课亮点

1.本节课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引入、过渡自然,课堂完整性较好;

2.课件设计精美,实验设计合理到位;

3.对学生思维培养,以及从实际事例中,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将所学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训练,有较好的体现。

二.本节课缺点

1.课堂语言不够凝练简洁,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我提升解决问题上,学生主体性地位体现不到位,造成教师讲述过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3.教学设计中,部分细节处理不到位,例如:在介绍家庭自制净水器与解决鲁滨逊如何利用岛上资源获得饮用水过程时先后顺序可以调整,先解决鲁滨逊饮水问题,从中引出新问题:得到的水纯净吗?溶于水中的有颜色有异味的杂质能除去吗?进而引出家庭自制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更自然,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准备、上课的过程,以及课后与各位老教师的交流,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今后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今后教学中,备课应紧抠字眼,认真细致,在课堂上调整语言表述,体现学科语言科学性,趣味性;

2.课堂上加强学生练习、调板,及时发现学生做题出现的问题,当场纠正;

3.加强章节有效性总结、归纳,使零散的知识点有条理,有逻辑,便于记忆;

4.加强基础性知识、记忆性知识的强化和巩固;

5.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站在中考考试命题方向和考纲要求的角度,做好教学、复习、补差扶优工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