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
新课改下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
新课改下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1. 改变教师角色:传统的历史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辅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电子白板、音频、视频等,将历史知识呈现给学生。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3. 采用案例教学法:历史案例是历史课程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历史知识。
4. 运用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5. 注重跨学科教学:历史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与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
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教学资源,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6. 倡导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历史是活的,学生通过参与一些校外实践活动,如考察、参观等,可以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加对历史的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有关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历史,提高对历史的认知。
7. 推崇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都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
可以通过分层教学、课堂差异化教学等方式,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习。
8. 评价方式的变革:传统的历史考试注重对学生记忆和复述能力的评价,新课改下,评价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运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
新课改下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
新课改下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课堂也面临着重要的变革和挑战。
如何在新课改的框架下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的明确定位、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探讨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课程目标的明确定位新课改下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历史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历史素养。
在制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设计出对学生有意义的目标,并且能够与学科的基本特点和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能够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关键。
首先需要科学选取历史教材,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需要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深化,避免历史课堂的碎片化和零散性,使历史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引入一些贴合学生兴趣的历史案例和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热点和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新课改下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教学方法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探究法等,根据不同的历史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灵活运用。
在讲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和形象。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实践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察、实地考察或实地调研,从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价值。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一、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教师教学方法与观念滞后和中学语文、数学与英语比较起来,中学历史一直都是处于“副科”的位置。
而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历史教学方法与观念上推陈出新,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思想全面发展。
这就客观要求中学历史老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上与时俱进。
虽然新课改已经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仍以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仍不懂得利用新的教育手段,创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填充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不会有全面的了解。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很单一,主要依靠教师单方面的课堂传授,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依旧秉持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历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老师讲到赤壁之战时,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忽视了战争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关系。
许多只是把书本的记载向同学复述一遍,对于书本之外人物的故事一概不提。
殊不知在教学中穿插一些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故事,不仅丰富了课堂气氛,也提起了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这和单纯地照着书本宣读比起来,效果不知好了多少倍。
2.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由于一些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很少利用新的教育手段,只是一谓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灌输,学生是否能够吸收知识得不到关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认识不到学生的存在感,甚至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
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脱节与滞后,长此以往之下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教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也不能从历史学习中获得丰富的信息,提高自身的认识。
现在的中学生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们对于上课形式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学课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2017年实施的新课改制定了新的初中历史教学标准,这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
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改革,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一、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1、教学目标明确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需把课程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上。
在教学中,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方法能力和历史态度,通过历史教育净化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历史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实操机会,增强其动手能力。
2、学习活动多元化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不再强调单一的听讲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
教师可以将表演、小组讨论、实验、实地考查、观察、思考、讲座等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需要关注时代背景,将历史知识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结合,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同时,也要加强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着重讲解现代与历史的对比和发展,让历史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二、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实施1、教师的角色与职责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教师责任的体现。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新课改对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学生的真实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督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提高能力。
2、创新教学方式除了教师的作用,也需要创新教学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历史知识的授予,例如,增加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场景式教学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之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新课改下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
新课改下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也逐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成为了每一位历史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师发展等方面,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探讨新课改下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教学设计:注重学情分析,突出“问题导向”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和了解,制定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科本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要突出“问题导向”的教学特点。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有代表性、富有启发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历史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烽火岁月——抗战爆发”这一内容时,可以提出问题:“中国人为什么会选择抗战?”、“抗战对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来探讨这一时期中国人的选择和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多元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历史课堂更为生动和富有情感。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的再现和探讨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为学生展示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历史的现场,亲身感受历史的氛围和历史事件的影响,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和历史情感。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评价:注重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评价上,要注重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应该尽量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讲解、讨论、演示、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以此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解课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并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梳理。
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探究历史事件、人物的背后故事。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的真实情况。
二、学生主体性教学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主体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课内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在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呈现,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知识补充,以及通过应用程序、数字地图等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发展。
四、综合素质教育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学生能够了解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历史文化传承,增强国家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
总之,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模式、学生主体性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成为拥有扎实历史知识、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新课改于2004年开始在各地初中推行。
历史作为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一环,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
本文将针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首先,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在新课改下,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被重新构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学科,它的本质是研究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制度。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注重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而缺乏对历史发展的抽象和思考。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
学生不仅要学会记忆历史事实,还要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多样性。
这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精神。
再次,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情感。
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记忆和根基,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逻辑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情感的培养。
新课改下,教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并引领学生思考,使其对历史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学生通过参观实地和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和力量,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情感和历史意识。
最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门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模式强调历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活动一探究一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
习俗 变 化 的史 实 , 探 讨 影 响 其 变 化 的 因素 ” 。教 材 从 两 个 方 面 向 学 生 介 绍 了我 国在 1 9世 纪 4 O年 代 以来 的社 会 生 活 和 习 俗 的变 迁: 鸦片战争以来 动荡 中的近代 社会 生 活; 新 中 国 新 生 活 新 风 尚 。课 标 把 历 史 的视 角 投 入 到 普 通 的 民 众 中 去 , 体 现 了 中 学 历 史 教 学 的崭 新 趋 向 。教 材 选 取 衣 、 食、 住、 行 这 四 方 面 的 内 容 与 学 生 的生 活 非 常 贴 近 , 但 学 生 在 容 易 获 得 直 观 感 受 的 同 时 会 局 限在 仅 知 其 然 , 而 不 知 其 所 以然 。如 何 解 决 此 问 题 并 达 到 新 课 程 的要 求 , 我 选 择 了 以探 究 性 学 习 为 主 的 教 学 模 式 。 整 个 教 学 流程包括课前探究 、 课堂互动和课后拓展三部分 。 1 . 课 前探究 学 生 分 组 采 访 或 搜 索 资 料 来 了 解 本 地 区 近 代 以来 衣 、 食、 住、 行及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 形 成 最 直 观 的感 性 认识 。 2 . 课 堂互动( 各 小 组 展 示探 究 的成 果 , 全 体 同学 在 老 师 的 引
中学 罘 { I 辅 2 0 1 3 第 l 8
新 课 改下 中学 历史 课 活 动一 探究 一 发 展教 学模 式 的构 建
@ 王 劲 松
摘要: 随 着 新 课 程 改革 的进 行 , 传 统 的“ 传 授— — 接 受” 模式 已经 不 能 适 应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要 求 。在 历 史 课 教 学 中 , 要使 学 生 得 到全面的发展 , 提 高 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 与各 种 能 力 , 本 文 以教 育 学、 心理 学等理论为基础 , 通过 实证研 究得 方式探 讨“ 活 动 一 探 究一发展 ” 教 学原 则 及 方 法, 以 求 能 对 中 学 历 史 课 教 学 有 所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一、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核心标志之一。
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以课程为载体,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本文以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为主题,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新课改后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课程内容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要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现实,这也影响到了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一直强调知识点的传授,注重历史的时间线和事件的发生。
而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注重情感教育、思维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倡导学生从历史中寻找自我,从历史中增长见识、强化判断力、提高价值观。
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程也更加注重历史事件与现实的联系,教育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在强化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观察力、批判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历史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历史的情感,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国家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方法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思维,这也影响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
除了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外,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活动教学、实践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探究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这些方法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和熟悉本土特色文化、习俗风情、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对学习历史产生更强的兴趣和热情。
四、评价方式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也要求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民化、多元化,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长,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也更加注重奖励过程、重视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从以往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
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该如何探讨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
新课改要求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同时强调学科整合和跨学科融合。
这就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历史教学是重视教师讲述和记忆,强调考试成绩,而新课改则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也不例外。
其次,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需要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
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途径,而不是一种终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其发展需要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学科,让他们在选择中发现兴趣所在,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再次,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需要更注重学科间整合和跨学科融合。
在学生的知识积累中,需要将历史和其他学科进行纵向和横向延伸,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认知需求。
比如,在数学中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这一知识点去研究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文化交流、社会变迁等问题;在地理学科中学习地理位置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围绕该地区出现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叠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从而加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最后,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需要更加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需要具备强大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各种挑战。
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后果,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具备自主判断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的深刻理解和阐述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摘要: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借鉴古人的历史经验更好的生活,发挥出历史学科的价值。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的历史思维。
教师为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要对课堂进行有效改革,采取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本文就对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引言: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在仅有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只注重讲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所以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做出变革。
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做出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代替学生直接说出答案。
教师要把握住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知特点,认真开展历史课堂教学,采取高效化的教学策略,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1)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却依旧受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采取着讲授式的方法。
教师一味的讲授,学生被动的听课,导致堂气氛比较压抑,学生难以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
在课堂上即使学生有着自己的想法,但也会被教师所压制,并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当前历史学科主要通过成绩来评定学生,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展开过程性评价。
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追求学生在历史成绩方面的教学,这大大打击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对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做出改革。
但是在教学中教师采取着讲授法会压抑学生的天性,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会严重阻碍学生今后的历史发展。
例如在讲解历史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但是教师却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无疑会阻碍学生今后的历史思维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活动教师在当前的教育中要落实新课程的发展内涵,不断培养学生的知行统一的能力。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初中历史教材、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材;教学模式一、新课改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初中历史教材关于历史教科书的运用,课改前实行的是“一纲一本”的方针,而现在是“一标多本”,国家课程重在目标,而忽视教材的具体内容。
有专家认为,教科书作为教学的资源,可以创编,至于怎么用,则是教师的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选择地使用。
但在创造性使用中有以下几点必须注意:(一)重视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例如,在教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无法建立联系。
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以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这一知识。
(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例如,在讲有关“科举制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扩充一些知识:明清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科举制日臻完善和周密,科举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
但是,从那以后,它的弊端也越来越严重,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死板,专门取“四书五经”命题,让参加考试的人对经义做出阐述,还只能以朱熹的观点为标准答案,不仅扼杀了思想,而且写作格式单一,写作步骤单调。
这样,学生就对科举制度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去进行教学,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新课改提出教学要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要跟上时代步伐,体现课改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记忆型学习转向创造型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近年来,新课改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着重探讨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一、历史教学需要强调学生实践操作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模式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记忆和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因此,历史教学模式应该探索一种能够结合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方法,例如参观实地历史遗址、进行历史文物的鉴赏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增强他们对历史的感知力和认知力。
二、历史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往往较低,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和摆脱不了课本的束缚。
因此,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模式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游戏、开展历史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比如历史书籍、历史纪录片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其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注重记忆历史事实和知识点,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模式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
可以通过讨论课、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解读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时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供相关证据支持。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下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
新课改下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课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指导下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改下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明确教学目标,强化学习重点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品位。
我们在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强化学习重点。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知识层面。
历史课程的知识点琐碎繁多,很容易导致学生流于表面记忆而忽视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
我们在教学中要科学地编排知识结构,明确重点和难点,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为此,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或者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感知。
其次是能力层面。
历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将这一点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历史阅读能力和历史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史料分析,撰写历史综合材料,展开历史探究项目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方法。
最后是情感体验层面。
历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品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历史文物的鉴赏、历史名人的故事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由内而外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化品位。
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精神新课改提倡探究式教学,历史课程更是如此。
历史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根据史料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历史探究精神。
为了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是创设情境。
历史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古代社会的时候,可以模拟古代社会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在学习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重现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的生活和经历,体会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要求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讲座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分析历史问题,归纳总结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在线学习平台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历史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如历史文献、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学生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在线讨论,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三、问题导向的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通过提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多种信息源进行独立学习和自主研究。
四、社会实践与历史教学结合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参观、采访、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科能力。
教育部门和教师还应在教材选编、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新的历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
一、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设计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历史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改造历史中积累的伟大财富。
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此,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参与课堂探究。
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灵活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是一门结合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它不仅仅涉及到了历史事实的描述,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历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历史问题意识、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思想、历史判断、历史分析等,来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模式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性的历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创新性的探究和实践。
二、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充分发扬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遵循这一要求。
下面详细阐述一下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1.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设计有意义的问题及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历史事实和文化现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与革新。
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中小学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其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历史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
本文将会浅谈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新课改下的历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实践能力和历史情感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课改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在新课改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显重要。
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历史证据的能力、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2.新课改注重历史实践能力的培养。
历史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将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历史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历史研究和再现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历史。
3.新课改关注历史情感能力的培养。
历史情感能力是指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悲欢离合、兴衰更替,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能力,增强他们对国家、民族和世界的认同感。
二、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新的课程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1.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新课改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摘要】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影响,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基于研究型学习、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探究了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路径。
研究型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真相,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多媒体技术提升了教学效果,课程整合促进跨学科学习。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综合能力等。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推动历史教学朝着更加多元和全面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研究型学习、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技术、课程整合、跨学科教学、优势、展望。
1. 引言1.1 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全面的。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这就要求历史教学模式在内容呈现和课堂活动设计上进行相应调整。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历史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1.2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往往只是被passively接收知识,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对历史思维的训练。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被动地听讲,并缺乏对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新颖性和灵活性。
学生往往对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下的知识点和教学方式感到乏味,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着知识灌输、思维能力培养不足、学生主体性缺失以及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需求,需要对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和改革,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王劲松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18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历史课教学中,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各种能力,本文以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得方式探讨“活动-探究-发展”教学原则及方法,以求能对中学历史课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历史课堂;“活动——探究——发展”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强调优化课程结构;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并且初中的历史课考试率先进行了突破,出现了开卷考试的局面,高考中也出现了探究性试题。
历史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内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讲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方法、态度和精神,其关键是变“接受型”学习为“探究型”学习。
“探究型”学习是倡导学生积极发掘自己的潜力,加强与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主动求取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论证、解决具体问题的新学习方式。
通过“探究型”学习,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学习的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等诸多问题,最终产生内化的学习动机,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自主学习的本领。
“探究型”学习大体分为课堂“探究”与课外“探究”。
①课堂“探究”。
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制造”问题,启发学生尝试自学,寻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行构建新的认知体系②课外“探究”。
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利用活动课资源,“放手”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调查访问、交流合作、自我评价等系列方法,既主动、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建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又在自主活动中获取最新的信息,实现自我激活、自我发展。
一、历史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强调教学要体现主体性,体验性、个性与感性的特点,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及探究的学习方式。
中学历史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来的僵化模式,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角度,将有关生活、地理、法律、环保、化学与历史学科有关知识进行整合。
使内容更切合当前社会对中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
2.开放性原则
中学历史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学习呈开放学习的态势。
它突破历史学科教学时空上的封闭状态,改变的不仅是学习时间,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中学历史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1.创立主题,创设情境
在这一环节,教师必须向学生讲解主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以及指导学生学会质疑主题。
2.设计方案,自主探究
在该环节,教师要注意在设计方案、自主探究环节之前要先通常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应遵循以方便操作,交流为原则,一般5-8人为宜。
小组的搭配应相对注意认知、操作、情意各方面水平和性别等因素均衡配置。
题目确定后,学生也可自行寻找合作伙伴。
兴趣点一致的同学走到一起,共同制订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包括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意义、小组成员及分工、研究方法、成果表达形式等)。
接着,小组成员根据计划开始自主探索探究。
三、历史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下面将必修二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为例展示“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这一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教材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鸦片战争以来动荡中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新生活新风尚。
课标把历史的视角投入到普通的民众中去,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崭新趋向。
教材选取衣、食、住、行这四方面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但学生在容易获得直观感受的同时会局限在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何解决此问题并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我选择了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流程包括课前探究、课堂互动和课后拓展三部分。
1.课前探究
学生分组采访或搜索资料来了解本地区近代以来衣、食、住、行及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形成最直观的感性认识。
2.课堂互动(各小组展示探究的成果,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解决相关问题)
探究一:近代以来衣着的演变及其原因
情境创设:演示不同时期中国人有代表性的穿着打扮
设问:(1)说出这分别是何时中国人的服饰及变化的原因(从服装本身的特点、服装的功能、外来影响、政治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去思考)
探究二:近代以来饮食种类和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
情境创设:演示特色菜肴。
设问:(1)西餐的传入;
(2)改革开放前用票证来买吃所说明的问题。
(3)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个人家庭在饮食种类和结构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探究三:近代以来住房状况的演变及其原因
情境创设:演示本地区传统的民居以及现在的居民小区楼房和别墅。
设问:(1)分析本地传统民居的特点。
(2)现在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的原因。
3.课后拓展(体验观察)
(1)观察本地区农村和城市的婚礼的区别,有否保留传统的东西?
(2)以“吃在XX”为题,写篇关于XX特色菜发展演变的调查报告。
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在课时的内容完成后,我觉得这种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的有效性是很明显的。
一是学生对这些历史感到非常新奇和有兴趣,在知识的应用方面有超出了教材要求的表现,透出浓厚的生活性,反映出学生具有一定自主思维的水平。
二是各小组能分工合作,无论是主题的确
定,资料的收集、调查、访问要实施工作等等,全部讨论决定,实施的过程更是各显所能,并在课堂上踊跃地进行“比赛”,使教学目标最大化地实行。
三是我们的学生各种能力(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分享与合作、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等)得到培养,各种直接或间接经验得以体验,达到了学科知识的课标要求。
最后总结评价,对所有小组意见综合分析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提出综合评价,给出最终答案,让小组成员进行对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现代义务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开展“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正是为适应这一趋势而建立起来的,实行“活动——探究——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及“刨根问底”的探索性,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地探索课题。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马兰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中学历史创新教法 45分钟优化设计》雒启坤主编学苑出版社出版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十中 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