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中政治专题复习资料-专题八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基本国情、基本路线](https://img.taocdn.com/s3/m/0b689928856a561253d36f15.png)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是: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5、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
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9.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辨析题常用)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0、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中考道德与法治“国情领域”必背知识点
![中考道德与法治“国情领域”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ca3e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a.png)
中考道德与法治“国情领域”必背知识点一、我国的基本国情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土辽阔,完整的版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国情。
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规定我国是由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劳动者联合起来的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
3.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城乡一体发展的方针。
4.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特点。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强调民族团结和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1.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组成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立法权依法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的国家机关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机关,分别负责国家的政治、法律和司法工作。
4.我国的地方政府设有省、市、县三级,负责地方的行政和经济工作。
5.我国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独立的司法机关,负责审判和检察工作。
三、我国的法律法规1.我国的法律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其他法律都必须与宪法相符合。
2.我国的刑法、民法、劳动法等是最重要的法律法规,对人民的行为、权利和义务等进行规范。
3.我国的法律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国境范围内的人,无论是中国公民还是外籍人士。
4.我国的法律强调公平正义和法治原则,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安全稳定。
5.我国的法律法规分为中央法律法规和地方法律法规两种,中央法律法规适用于全国范围,地方法律法规适用于特定地区。
以上是中考道德与法治“国情领域”必背知识点的一部分,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国情,认识我国的国家制度,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为成为新时代有道德有法律素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国情国策必背知识点[直接打印]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国情国策必背知识点[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5f3aacdd9e31433239689372.png)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国情国策必背知识点(一)“基础”“基石”类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多样性。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4.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
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
(二)“根本”类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8.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10.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安全。
11.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三)“基本”类12.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
15.我国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6.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短缺。
(四)“中心”“核心”类17.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19.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019-2020年中考政治知识点复习 专题三 国情国策战略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中考政治知识点复习 专题三 国情国策战略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8c0cd4172ded630b1cb68e.png)
2019-2020年中考政治知识点复习专题三国情国策战略新人教版四个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四个战略: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1、我国的人口形势、措施(1)人口形势(严峻):①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②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稠密,西部稀少;③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不高;④人口素质偏低。
⑤人口老龄化严重。
(2)措施:计划生育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内容: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目的:提高人口素质意义:①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②促进人们婚育观念和家庭观念的转变,国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③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世界人口问题走出困境做出贡献。
2、我国的资源形势、措施(1)资源形势(严峻):①从总量上看,我国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全,是资源大国;②从人均资源来看,人均占有资源量严重短缺,是资源小国;③资源存量地区差异较大,组合错位;④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2)措施:(国家、个人等角度)国家:①颁布一系列相关法律,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②强化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③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个人:①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②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③自觉履行节约资源的义务,从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例如,随手关电、关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④与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举报、建议等)3、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分类:大气、水质、噪声、食品污染,生态的恶化、森林操场的减少。
(2)保护环境的措施:国家:①制定和颁布一系列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②通过行政和立法手段,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个人:同上(树立、宣传、行动、斗争、举报等)4、中国与世界的关系①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世界日益进入中国②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③中国在主动融入世界的同时,也在为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负起应尽的责任。
2019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认清基本国情
![2019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认清基本国情](https://img.taocdn.com/s3/m/4f52160fb84ae45c3b358ca3.png)
2019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认清基本国情认清基本国情1、当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如何?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2)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为什么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①原因或表现: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①含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不发达。
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5、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三个代表的含义: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艺术的发展,文化的世界交流…)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送温暖活动,为农民工立法讨要工资,…)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B、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C、是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
2020届中考道德与法治七八九年级重要知识点归类整理
![2020届中考道德与法治七八九年级重要知识点归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9b1809680203d8ce2f24f9.png)
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2、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3、重要观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核心价值观、三个代表、共同富裕、共同理想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关键、核心、中心、保障、保证1、强国之路是:改革开放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2、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4、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
15、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16、科技跨越式发展:创新是关键17、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
1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0、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梳理:基本国策及基本方针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梳理:基本国策及基本方针](https://img.taocdn.com/s3/m/43eae36ccfc789eb162dc834.png)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梳理:基本国策及基本方针
一句话必背
1、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2、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3、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对社会作出贡献的生命,其价值得到延伸。
4、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5、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2)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稳定繁荣和发展证明:一国两制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2、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1)对外开放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
2)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独立自主也决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
3、对外开放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东西
1)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敞开国门的同时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1。
基本国情、国策、方针、路线和发展战略
![基本国情、国策、方针、路线和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de41940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c.png)
基本国情、国策、方针、路线和发展战略一、方针、战略和基本国策的区别1、方针,指导事业向前发展的纲领。
一国两制方针。
2、战略,比喻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方略。
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
3、基本国策,基本国策应是基本国情决定的某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意义的问题的系统对策。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对外开放。
二、基本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表现):两低一个不完善。
2)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哪一两个方面。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存在很多矛盾,但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主要矛盾的存在,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二、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基本路线一制定的根本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二制定基本路线的出发点: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四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是含义(是什么):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中考 国情国策知识必背知识点(2020年整理).doc
![中考 国情国策知识必背知识点(2020年整理).doc](https://img.taocdn.com/s3/m/e98c3a4ede80d4d8d05a4f2d.png)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义(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国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7、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8、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第三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7、中国梦 两个100年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2020年(建党100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关键目标是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建国100年、2050年、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怎么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经济改革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党的领导。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维护民族团结“三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2019-2020年中考政治 复习专题《国情常识模块》
![2019-2020年中考政治 复习专题《国情常识模块》](https://img.taocdn.com/s3/m/87fef23d561252d380eb6e6b.png)
2019-2020年中考政治复习专题《国情常识模块》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答(1)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赫提高。
(2)原因:取得成就的根源原因是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此外,坚特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了改革开放、坚持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也是取得成就的危机原因。
2.能够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建议答:(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为此,必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为此,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尊崇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源方法是统筹兼顾。
为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调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现阶段,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民生、确保人民共享经济富强的成果?答:(1)从党的性质与宗旨的角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漠人民的根源利益,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2)从国家性质的角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3)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角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
(4)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中考 国情国策知识必背知识点.pptx
![中考 国情国策知识必背知识点.pptx](https://img.taocdn.com/s3/m/4859fdfbf46527d3250ce041.png)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2020 年(建党 100 年)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关键目标是 2020 年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 38、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一种崇
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五节 战略思想 指导思想
高的精神境界。 艰苦奋斗集中体现为创业精神。
2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 26、我国目前小康的特点(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
于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党的领导。 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水平较低,地区发展不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平衡。) 27、中国梦 两个 100 年目标
1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学海无 涯
国情国策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人民代表人民选。 17、民族问题知识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 繁荣。
利益。
中考 国情国策知识必背知识点
![中考 国情国策知识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ec3142f18583d04864592a.png)
(经济改革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党的领导。
国情国策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9、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密不可分,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制度制定依据是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
11、我国的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1、中共地位:中国共产党执政党,是领导核心,是根本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策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策](https://img.taocdn.com/s3/m/da206901b52acfc789ebc9ec.png)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策一、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1)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占世界的确良10%,居世界第一位;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比较齐全。
我们完全能够言立足于国内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基础,建设我们的国家。
(2)我国有11、6亿人口,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是一大优势。
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此,要增强人均意识,大力节约各种资源;同时还应有计划的对人中实行调节和控制。
二、我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方向,是中国进一步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下个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或更长一些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从阶级矛盾来看,由于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但它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着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https://img.taocdn.com/s3/m/34454cfac1c708a1284a4455.png)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2)特征: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国家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③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政治知识点】初中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会考必背
![【政治知识点】初中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会考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b2324460d4d8d15abf234e15.png)
【政治知识点】初中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会考必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
(P38)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推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5、青少年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
6、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
7、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9、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依法自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策、战略、理念3个考点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初中政治专题复习资料-专题八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一:考试语言1、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3、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7、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础回顾1、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①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为什么说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①.(必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弊端,改革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②(重要性)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意义)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1)对外开放的有效方式?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有效方式。
(2)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引进来和走出去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实行对外开放的意义)(为什么说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
②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③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④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6、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②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7、国家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才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③我国的科技教育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④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人口负担转变成人才资源优势。
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8、我国取得一些列科技创新成就的原因有哪些?①根本原因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科技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领导核心;③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④我国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⑤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9、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③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想真正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④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10、我国取得一些列科技创新成就有哪些经验?(或为实现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我们应付出怎样的努力?)①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奖励科技创新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④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创新意识;⑤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1、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能力?①树立崇高理想,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多参加发明制作等实践活动,增强创新意识;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⑤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12、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或问题、或这些方面的具体国情)各是怎样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人口:A.国情: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B.影响: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②就业压力越来越大;③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④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资源:A.国情: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B.影响:①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环境:A.国情: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B.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为什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什么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①是由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决定的。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4、国家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怎样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措施、建议等。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
③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保护环境,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大力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等。
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民的资源环境意识。
15、青少年怎样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做贡献?(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美丽中国、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做贡献?)(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宣传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落实环保行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如:①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节约用水;②使用节能灯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③自备购物袋,少用纸杯等一次性用品;④绿色出行,多步行、骑自行车、乘坐交通工具;⑤合理使用空调,垃圾分类处理等。
(3)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勇于同各种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
三、跟踪训练为了调整我国的人口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这意味着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我国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
(1)国家制定这一政策的必要性。
(2) 有的人说:“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是计划生育工作要放松了,不再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了。
你赞同这一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1)①有利于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不动摇;②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促进家庭幸福;④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不赞同。
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因为:①当前,我国仍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②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