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完美版)
8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 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 易决口, 可怕的大水灾。
课件PPT
课文详解
决口改道次数频繁
现在忧患
河水凶猛百姓叫苦
洪水季节堤坝易决口
课文详解
课件PPT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作比较、列数字)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 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 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课件PPT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昔日的黄河
昔日的黄河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 谷美。 ---《孟子。滕文公上》
课文详解
课件PPT
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 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 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 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 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 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那时候”指的是( 数千年到数万年前 )。 那时候,黄河流域有哪些好的自然条件? 用横线画出来。
1、一首关于黄河的古诗词。 2、设计一条保护家乡母亲河的公益广告。 3、小练笔:黄河的自述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 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 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 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 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课件PPT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 两岸农田3米~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 成了悬河。 它使黄河的河床 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 两岸农田3米~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 悬河。
课件PPT
概括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优质教学课件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 到长久之计 ,也需要长远规划?
第五组 教材分析(闫军华整理打印)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 篇是鲁 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 这样就使得鲁迅这 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 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 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 的伯父鲁迅先 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 来 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 十分传神, 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 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 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 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 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 “留在心里 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 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 个故事。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 生心目中的鲁迅形 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 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 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 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 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 料,如, 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 事情》、周海婴写的《父 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 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 读读,让鲁迅这一 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17 少年闰土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 等词 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资料)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附答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00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
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
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⑦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巩固泥沙设计了方案。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一课时
祸 垦
折腾 河床
乃 亩
侵 蚀 营 扣
生息繁衍 叫苦不迭
忧患 频繁
昔日的黄河
美丽的黄河晋陕大峡谷
黄河龙门渡
•
黄河岸边连绵的芦苇荡
今岸 边 垃 圾 成 堆
污水像瀑布一样流向黄河主干道
河中鱼儿纷纷死去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 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 航的河。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 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 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 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 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带着下面三个问题初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
读准字音 注意字形 理解词语 概括段意
“域”字应读“yù”, 不能读“huò”。
“衍”字应读 “yǎn”,
“构”字应读 “gòu”,
不能读“yán”。 不能读“gǒu”。
“耕”应读“gēng不能读“gēn ”, ”。 “蚀”应读 不能读“shì ”。 “shí”, “频”应读“pí n” , 不能读“ pí ng”。
注意字形
祸(祸害) 锅(锅盖) 沃(沃土) 跃(跳跃) 蚀(腐蚀) 浊(浑浊) 择(选择) 译(译文) 吨(千吨) 顿(顿时) 构(结构) 钩(鱼钩) 衍(繁衍) 衔(衔接) 迭(更迭) 跌(跌倒) 域(地域) 或(或者)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 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 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象征。发源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 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 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 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 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 界第五长河。
黄河的变迁
黄河的变迁历史时期中国江河湖沼的地貌形态和水温状况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
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在3000多年的时间内决口达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
在先秦时期,黄河主要在今天津附近进入渤海,为北流时期;在汉唐时期,黄河主流在进山东入渤海,为东流时期;南宋至清咸丰五年,黄河夺淮从今江苏入黄海,为南流时期;清咸丰五年以后黄河恢复了东流,结束了700多年黄河由淮河入海的历史。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湖沼比现在多得多,但历史时期多数湖沼是由大变小,乃至淤灭,如圃田泽、孟渚泽、菏泽、雷夏泽、巨野泽、大陆泽等。
但随着黄河的改道,也形成了一些新的湖泊,如南四湖、洪泽湖等。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的河湖演变既有自然地貌、地质、气候因素的制约,也有认为的作用。
总的来说,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日趋干燥,是地表水总体减少时一个重要原因,而人类无节制地用水加重了水资源的缺乏,黄河断流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历史时期长江的河湖地貌变化也很大,其中长江中游地区的变化最明显,影响甚大。
古代的云梦是指包括今湖北东南大部分的狩猎区,而云梦泽只是其中的湖沼地貌部分,占据着今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
唐宋时期荆江统一河床形成后,云梦泽瓦解。
由于各种原因使荆江河道的河曲高度发育,使得洪水灾害的频率更高和强度更大。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的湖泊变化显著,一方面洞庭湖从新石器时代的平原景观演变成为明代“方八九百里”的大湖,而鄱阳湖则是从新世中期的古彭蠡泽演变成为今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从近5000年来中国主要江河水温便前来看,总的趋势是江河径流量普遍减小,水位变幅增大,这既表现在黄河及其支流上,也表现在长江的一些支流上。
同时,西北内陆的塔里木河等一些河流总的来看是流程缩短,河道不断摆动以至断流,湖泊也因此多缩小而干涸消失。
造成这种现象既有自然内部变化的不可回归和不可逆转的因素,也有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因。
自公元前2000年以来的4000年中,黄河下游有两个泛流区(徐福龄,1996):1)从“禹王故道”到唐宋时期的河道,均在华北平原摆动,注入渤海,约有3000多年;2)1128—1855年,黄河河道在黄淮平原摆动,注入黄海,约有700多年。
(完整word版)黄河入海口变迁历史
黄河入海口变迁历史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其下游河道的变迁极为复杂,从孟津以东至荥阳(南岸)、武陟(北岸)间,因河身为南岸山脉所约束,只是沿着自西而东的方向发生很小的移动,古孟津城在今城北十二点五公里,古黄河更在古孟津城之北,而今黄河则距孟津城仅二点五公里,可见这一段河道向南移了约十公里。
武陟、荥阳以下,黄河正式进入华北平原,才有改变方向的大规模改道.改道不仅次数频仍,流路紊乱,波及地域也极为广阔.历史上出现的河道,有如一把摺扇的扇骨,多至数十根。
武陟、荥阳是扇纽,扇骨的分布北至海河,南至淮河。
黄河的改道对这一广大区域的地貌变迁造成极大的影响。
据文献资料记载,从先秦时期到解放前约三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达一千五百九十三次,平均三年两次决口,重要的改道二十六次。
清初学者胡渭从古代黄河上千次改道的记载中,予以整理归纳,在《禹贡例略》里提出五大徙之说。
后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加上一徙,统称“六大徙"。
再加上战国初期前原有故道,概括为七个阶段。
分述于下:1.战国初期以前河道见于先秦文献而为人们所熟悉的古黄河下游河道“禹河”,也就是“禹贡大河”,根据《禹贡·导水》章的叙述是“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洛汭”为洛水入河处,“大伾”在今河南浚县,说明古河水东过洛汭后,自今河南荥阳广武山北麓东北流,至今浚县西南大伾山西古宿胥口,然后沿着太行山东麓北行。
“降水”即漳水,“大陆”指大陆泽。
说明大河在今河北曲周县南,接纳自西东来的漳水,然后北过大陆泽.“九河"泛指多数,是说黄河下游因游荡不定在冀中平原上漫流而形成的多股河道.“逆河"则是在河口潮水倒灌下,呈逆流之势而在今天津市东南入于海。
另一条见于先秦文献的古黄河下游河道“山经大河”,由于《山经》中不见关于河水径流的记载,一直为世人所忽视。
近年谭其骧根据《北山经·北次三经》所载入河诸水,与《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所载的河北水道相印证,发现“禹贡大河”流至今河北深县后,“山经大河”即由此分道北流,会合虖沱水,又北流至今蠡县南,会合泒水、滱水后,继续北流至今清苑县折而东流,经今安新县南、霸县北,东流至今天津市东北入海①。
《历史时期黄河变迁》课件
黄河流域地理上十分复杂,包括黄土高原、中段平原和下游三角洲等多个地貌单元。 这些地貌单元的变化和演化,对黄河的流域和水动力学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历史时期黄河的重要事件
著名洪水和灾难
黄河曾发生过无数次洪水和灾难,其中著名的有“大禹治水”、“永嘉之乱”和“黄河泛滥”等事件。
历史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如郑州二里头遗址、商代的殷墟 王陵和山东曲阜的孔庙孔林等。
黄河的未来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 的压力,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和社会经济存在着着重要的问 题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构建可持续的黄河流域发展模 式,是近年来黄河流域管理与 发展的重要课题。
黄河的演变过程
1
古代人类与黄河的关系
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黄河流域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带。古人类依靠黄河提供的 水源和资源建立了灿烂的古文明。
2
长期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黄河的变迁源于天地人三者的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黄河灾害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3
黄河流域的地理变化
历史时期黄河变迁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古代曾有“黄河为患”的说法。本次演示将介绍黄河 的历史和变迁,以及重要事件和现代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背景介绍
黄河的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源自青藏高原,在 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流域变化和水文演化。
从古代到现代,黄河的变迁一直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历史进 程。
黄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黄河的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如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经济贸易、文化繁荣等方面都 受到其影响。
现代黄河的管理与保护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黄河素称中华民族的摇篮。
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可以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
那么,有的同学不禁要问:曾经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怎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研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1、看课文,听录音。
要求:听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听后,思考讨论作答。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1、学习时,要基本完成下列问题:①利用资源库或其它方式,理解不懂的词语。
②黄河是怎样变化的?③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④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⑤黄河的变化给我们怎样的教训?2、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把它记录下来。
三、汇报学习效果: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解决不了的困难?四、归类梳理问题:1、老师把学生的问题归类梳理,然后链接到网页教案上,再次激发学生合作解决。
2、学生自主发表对问题的见解;老师及时肯定、鼓励、引导、纠正。
五、作业:思考题:由黄河的变化所想到的。
第二课时一、展示相关资料:展示通过因特网、图书、音像等渠道,查阅有关黄河变化的资料。
二、课文延伸:1、回顾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课文浏览一遍。
2、读写结合:学习课文后,有什么体会,在留言板上发表自己的想法。
由“黄河的变化” 所想到的。
看谁的创新思维新奇,文笔流畅,打字速度快。
参考题目:(1)黄河的呐喊(2)50年后的黄河(3)我为黄河献良策3、作品展现。
三、课堂总结:同学们,这一课我们已经学完了。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黄河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因,懂得了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绿色植被的重要意义。
从课外,我们也了解到许许多多与黄河相关的知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二、学生读课题质疑,出示课件。
1、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2、黄河为什么发生了变化?3、怎样治理黄河?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文章内容,围绕黄河都写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华1、抓变化:解决问题一,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板书:原来————摇篮现在————祸河感受以前黄河之美。
(1)理解摇篮:本义指孕育婴儿的用具,文中指发源地。
(2)为什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读书找答案。
(气候温和,森林茂密)(3)出示课件,介绍母亲河。
(4)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
黄河流域的地貌演化过程
黄河流域的地貌演化过程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它在其流域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展现了自然界的巧妙造化和历史的变迁。
本文将从黄河流域地貌的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黄河流域地貌的形成,最早始于几千万年前的广大冰川、湖泊和火山喷发活动。
那时,黄河流域还是一片广袤的大陆,河床层层叠叠,形成了狭长的深谷。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的运动和水流的侵蚀,这片大陆的表面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黄河流域的地壳隆起和沉降交替进行,形成了许多地势复杂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和理塘高原。
在这些地势复杂的区域中,黄河河床忍受了巨大的冲刷和侵蚀力,形成了峡谷、河流三角洲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随着历史的进程,黄河的流域不断取得新的变迁。
在古代,黄河是中国文明的摇篮,是农业文明的重要基石。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河床淤积和水文调控的失误,黄河也成为中国最富挑战性的河流之一。
自古以来,黄河在黄土高原上的冲刷与沉积作用一直是地貌演化的主要动力。
河水的冲刷力使得黄河在中游形成了巨大的水道,而黄土的淤积又使河床逐渐抬高。
这种动态的变化导致了黄河水位的升高和河道的改变,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然而,正是这种地貌的变迁带来了黄河流域丰富的资源。
黄河流域不仅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还拥有河谷平原、农田、牧草地和森林等丰富的土地资源。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当地的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也为这片土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当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黄河流域的地貌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和城市化进程给黄河流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在河道坝门的修筑过程中,河床的深度和宽度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水流的速度和方向,从而影响了地貌的演化。
另外,城市的扩张和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垦和水资源的利用,使得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面对这一系列的挑战,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黄河流域的地貌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土地治理。
四年级语文下册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词句解析素材 新人教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词句解析
词语解析: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叫苦不迭:比喻叫苦连天。
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经营:筹划并管理。
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句子解析:
1、黄河在近2000年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解析: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这苦难来得如此频繁和容易,使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解析:连续用了12个“越”字,强调了人为因素造成了黄河泥沙的增多。
以事实为例分析透彻,点明人类的肆意破坏才是黄河变化的“罪魁祸首”。
3、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解析:“破坏森林”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快的直接原因,而“破坏森林”的又是人类自己,这不是自己毁掉自己的自杀行为吗?同时,点明黄河治理的办法。
人教小学语文四下《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授课人:孙巧玲
沿途经过青、川、甘、宁、内蒙古、陕、 晋、豫、鲁9个省份及自治区。
甘 青 海 肃
宁 夏
山 西
渤海
陕 西 河南
山东
四 川
黄河流哪些变化? 2、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找到关键 词进行填写。 2、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填写完表格后,拍照上传
自然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 气温转寒 , 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 受到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 ,使大量 泥沙进入黄河。
人为破坏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 , 无限制地 开垦放牧, 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 植物遭到 严重 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 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
概括课文的方法
关键词句法 段意串联法
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心得体会
可以说说你觉得该如何治理黄 河?
保护黄河 从我做起
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学习任务单
学习主题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班级 学生姓名 4.2
学科教师 孙巧玲 学生姓名
课后延伸(不宜内容太多) 1 、联系课后“资料袋”,你觉得如何能治理好黄 学法指导 河?请你为“保护母亲河”出谋划策。写好保护黄 结合收集的资料, 河的公益广告语。 怀着保护黄河的 2、写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 社会责任感,左 3、以《明天的黄河》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侧作业任选一道 完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完美版课件
生态修复
通过湿地修复、水生生物 保护等措施,恢复河流生 态系统,提高水质。
黄河治理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治理挑战
黄河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生态保护等。
未来展望
未来黄河治理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治理技术水平;加强跨区域合作,实现 流域综合管理;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社会意识。同时,应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防治土地荒漠化
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 合的方法,加强土地治理和植 被恢复,防治土地荒漠化。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 与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
围。
04
黄河的经济文化价值与影响
黄河的经济文化价值
农业灌溉
黄河是黄河流域的主要 水源,为周边农田提供 灌溉,促进农业生产的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黄河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进步 和发展。
社会参与与公众意识
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培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黄 河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THANKS
感谢观看
水资源保护
黄河的水资源保护对于保障周边 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
产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经济文化价值的开发与利用
01
02
03
04
农业开发
加强黄河流域的农业开发,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
济的发展。
工业发展
利用黄河的水资源优势,发展 沿岸地区的工业,提高工业产
值。
旅游业发展
加强黄河沿岸的旅游资源开发 ,提高旅游业的收入,促进区
域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
小学四年级《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2019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19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
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
小学语文课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小学语文课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材分析】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升略读水平;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可学生对黄河的了解却很少,但从课文以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去理解很难。
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多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以身边的河流来体验遭到破坏的后我们受到的灾害,激起内心的情感,理解到保护家乡的河流同保护黄河一样,都是为了我们的生存与发展,从而把抽象的环保意识转变为实在的环保行为。
【教学目标】1、理解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相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了解多少呢?课前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相关黄河方面的资料。
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个相关黄河的资料片,现有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资料片。
展示资料(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2、听完了资料介绍,请你们谈一谈对黄河的理解,你认为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你们说得对。
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从读课题出发,提出问题1、同学们请齐读课题。
10_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精美版)
区别组词
祸(祸害) 锅(锅盖) 择(选择) 蚀(腐蚀) 译(译文) 构(结构)
衔(衔接)
沃(沃土) 域(地域)
衍(繁衍)
跃(跳跃)
或(或者)
吨(千吨) 顿(顿时)
迭(更迭) 跌(跌倒)
浊(浑浊) 钩(鱼钩)
祸 垦
乃 亩
侵 营
蚀 扣
折腾
河床
忧患
频繁
生息繁衍
叫苦不迭
摇篮:指发源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今日的黄河
凶猛暴烈
忧患
决口: 改道:
1500多次 26次
(列数字)
昔日的黄河
摇篮 气候沃
黄河变化的原因
气候转寒 暴雨集中 (自然原因)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人为破坏)
治理方案 治理关键:把泥沙管住
1、牧林为主 2、保护资源 3、规划用地 4、修筑水利
摇篮、变化、原因、治理、告诉我们。
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灾难。 第二段(2、3)黄河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4~6)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7)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 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课文中指黄河流域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自然条件 优越,适合人类生存,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生活、养育 后代),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这里采用的是比喻说明方 法。
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
“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 “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é”; “耕”字应读“gēng”,不能读“gēn”; “频”字应读“pín”,不能读“píng”; “择”字应读“zé”,不能读“zhái”。
黄河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
黄河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
黄河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 季节变化:黄河的水沙通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
春季是黄河的主汛期,此时山区融雪、降水增多,导致水沙通量大幅增加;夏季是雨季,降雨量增加导致水沙通量有所增加;秋季降水减少,水沙通量逐渐减小;冬季降雪和降水较少,水沙通量最低。
2. 断面位置:黄河的断面位置也会影响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
黄河上游区域的山川地形复杂,融雪和降水量较大,导致上游的水沙通量较大;而下游平原地带地势平坦,降水量较少,水沙通量较小。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会对黄河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产生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黄河流域的降水量、融雪和冰川融化速度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黄河水沙通量的大小。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水沙通量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黄河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导致黄河河床上的泥沙含量增加;而下游地区的水库调节、水利工程建设等也会对黄河的水沙通量产生影响。
总体来说,黄河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受到季节、断面位置、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但不论受何种因素的影响,黄河水沙通量的变化趋势都是多变的,且有时呈现较大的波动。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黄河是怎么样变化的教案篇一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录像、图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一课时一、知识竞赛导入:1、课前轻松轻松,进行地理知识竞赛,顺势导入黄河的相关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了解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3、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她的过去、现在、共同设计她的未来。
学生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过渡:要了解黄河,有什么好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
)阅读课文时先学习生字词:祸河、乃至、侵蚀、开垦、亩、经营、不折不扣。
1、齐读。
2、开火车读。
二、了解黄河的过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通过默读,了解黄河的过去。
2、学生汇报。
3、体会“摇篮”的含义,通过联想、与现实生活联系来理解。
4、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朗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样的摇篮多么让人向往啊!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黄河边变了,她变成什么样子呢?三、学习黄河的现在。
(现状和原因)1、学习1、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黄河变成了什么样子?2、学生纷纷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回答)3、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摇篮”变成这样的呢?(请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4、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
5、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从无奈到愤怒)过渡:正因自然与人为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愤怒了她咆哮了。
你们希望我们的黄河继续这样狂躁不安吗?你想她以后……四、共同设计黄河的未来。
(学习最后一段)1、要治理好黄河,关键是什么?2、为了治理好黄河,科学家们事怎样做的?3、我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呢?(让学生各抒己见)五、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1、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留意我们的周边环境,你们发现有什么环境问题,你平时是怎样保护环境?2、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指导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游流经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资料:“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
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黄河每 立方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千克,高峰时达到 570千克。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 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 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这些泥沙, 若用载重4吨的卡车运送,每天装运110万车次,也 要一年时间才能运完。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 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 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 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 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那时候”指的是( 数千年到数万年前 )。 那时候,黄河流域有哪些好的自然条件? 用横线画出来。
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 ”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为什么提到黄河,咱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 之为 “母亲河” ?
可以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可 以从黄河的变化谈人类应接受什么 教训 。
想一想
•
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可以为环境保护做 哪些事情?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 不折不扣 )
美好的程度差不多------(媲美 )
流域: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流过的 所在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 的河。 河床:指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也叫河槽或河身。 悬河:是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 悬挂在半空中,故称悬河。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 冲走或被风刮走。
二、母亲河的贡献
1、中华民族发祥地
黄中 河华 流民 域族 发 祥 地
——
二、母亲河的贡献
2、丰富的水能资源
三门峡 水电站
黄河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为 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引 黄 灌 溉 工 程
▼
二、母亲河的贡献
3、灌溉作用
所以我们称黄河为“母亲 河” !
华北平原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青铜峡水电站
黄河入海流。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 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 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 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 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nǎi yí nɡ
qīn shí
huò
k ěn
mǔ kò u
乃 至 侵 蚀 开垦 一亩
经 营 灾祸 不折不扣 筑巢 摇篮 肥沃 折腾 忧 患 堤坝 崩塌 毁灭 生息 繁衍 叫苦不迭 随心所欲 数管齐下
壶口瀑 宁夏灌区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
黄河-----祸河
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拟人
表现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 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 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 了深重的苦难。 (说明方法:列数字)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 折腾 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 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拟人
原来的黄河是怎样的?
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读读课文的1—5自然段,
划找关键词加以说明。
原来: 中华民族的摇篮 现在: 多灾多难的祸河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 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 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 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 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 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 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米~4米,有的甚至高 (列数字) 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悬河)
地上河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地上悬河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 图 下游 中游
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 暴 雨
} 流失 流速
减慢
地势 低平 水土
泥沙淤积河床
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迅速增长 没有限制的开荒
恶性循环
农作物大量减产
土壤肥力明显下降
植被严重被破坏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黄 土 高 原
2005年1月18日,黄河兰州段遭严重污染。黄河水污染回潮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现象。
河中鱼儿纷纷死去
整理:僵尸电影 奇异高清网 复核:三苏联盟
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1、管住泥沙。 2、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3、保护森林,恢复植被。 4、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兴修水利。
这样数管齐下,一 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黄河变好的梦想一 定能成为现实。
控 制 泥 沙 林 牧 为 主
黄河清了,大 地才会绿了,我们 的地球才会又充满 生机了!!
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心得体会
用了什么说 明方法?
问题就出在 这四亿吨泥 沙上
每 年 泥 沙 总 量 达 16 亿 吨
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水
黄河每立方米的年平均含沙量 约为35千克, 高峰时达到570 千克。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 沙达16亿吨。古人称黄河是 “一石水,六斗泥”。如果把 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 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 的3倍。(相当于绕地球27圈)
过度放牧
现在-------忧患
气候转寒 引起黄河 变化的原因?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开垦荒地
暴雨集中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这些原因导致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呢?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 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 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 (作比较、列数字)
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 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 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 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 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 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 越来越频繁。
1936年黄河决口
田路冲没、村舍为墟,“哀鸿遍野、触 目惊心” 大量耕地和村庄被淹没,人 们无家可归。
想 一 想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 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作比较、列数字)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 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 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 中。(列数字)
沿途经过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 鲁9个省份及自治区。
甘 青 海 肃
宁 夏
山 西
渤海
陕 西 河南
山东
四 川
黄河流经的省区
3.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河口,孟津
河口
青藏高原
孟津
华 北 平 原
黄河简介
•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 源于青海高原,蜿蜒东流, 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 原,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 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 里),水面落差4480米。
昔日的黄河
昔日的黄河
今日的黄河
今日的黄河
今日的黄河
壶口瀑布
渭河 泾河
泾渭分明
畅游黄河 的“犀利 哥”!
•
黄河岸边连绵的芦苇荡
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 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 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注意字形
祸(祸害) 锅(锅盖) 沃(沃土) 跃(跳跃) 蚀(腐蚀) 浊(浑浊) 择(选择) 译(译文) 吨(千吨) 顿(顿时) 构(结构) 钩(鱼钩) 衍(繁衍) 衔(衔接) 迭(更迭) 跌(跌倒) 域(地域) 或(或者)
生存繁殖-------( 生息繁衍 ) 不断地叫苦------(叫苦不迭 ) 比喻做一件事多个方面同时进行或多 种方法同时使用。 ( 数管齐下 )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 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 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自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 河?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 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这条河流的流量不大
☺这条河流曾经出现过半年时间的 断流
☺这条河流冬季会结冰
☺这条河流全世界含沙量最大
黄河
是怎样变化的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七小 李光明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破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 白日依山尽,
读读课文的6自然段,划找 关键词加以说明。
自然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 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 受到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 泥沙进入黄河。
人为破坏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 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 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 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 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决口改道次数频繁
现在——
河水凶猛百姓叫苦
忧患
洪水季节堤坝易决口
忧患
荒漠化
含沙量大
地上河、洪水泛滥
断流
凌汛
水污染
痛苦的回忆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000多 年 间, 黄 河决口1590次, 大的迁徙改道26 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 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 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洪水 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和苏北 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 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一片凄惨、荒凉 的“黄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