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发性青光眼的病症及中医肝治疗法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偏方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偏方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偏方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
伤和视野缺损。

中医治疗青光眼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原则是调和
阴阳,疏通经络,以达到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偏方:
1. 中药熏洗法: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草药,如金银花、菊花、丹参等,煎水后熏洗患眼,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

2.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眼周的特定穴位,如攒竹、丝竹空、太阳等,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压。

每日按摩3-5次,每次
5-10分钟。

3. 耳穴贴压:选择耳穴如肝、肾、眼等,使用中药贴片进行贴压,每
日更换一次,连续使用一周。

4. 中药敷眼: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粉末,如黄连、
黄芩等,与蜂蜜或蛋清混合,敷于患眼,每日1-2次。

5. 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如“清
肝明目汤”、“滋阴降火汤”等,按照医嘱煎煮服用。

6. 食疗调养:中医强调药食同源,推荐患者食用具有清热明目作用的
食物,如菊花茶、枸杞、决明子等。

7. 气功疗法:通过练习气功,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可以调节气血,
平衡阴阳,有助于缓解青光眼症状。

8. 音乐疗法:柔和的音乐可以放松心情,缓解眼部疲劳,对降低眼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偏方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眼压检查和视神经评估,以监控病情变化。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青光眼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青光眼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

在中医眼科领域,对于青光眼的诊治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青光眼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等密切相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肝开窍于目,眼睛的健康与肝脏的功能关系密切。

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等都可能影响眼部的气血运行,从而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此外,肾主水,若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也可能引发青光眼。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目失所养。

心主血脉,心气不足或心血瘀阻,也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

在诊断方面,中医眼科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珠的颜色、形态、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应等,同时也会留意患者的面色、舌苔等。

闻诊则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了解其身体的整体状况。

问诊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眼部的疼痛、视力变化、头痛、恶心呕吐等,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家族病史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眼部及身体其他部位,以判断脉象的变化和是否有肿块等异常。

中医眼科在治疗青光眼时,强调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肝郁气滞型的青光眼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抑郁、胸闷、胁肋胀痛、眼部胀痛等。

治疗上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方剂如逍遥散加减。

逍遥散中柴胡、白芍、当归等药物可以疏肝解郁、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从而改善眼部症状。

肝火上炎型的患者,多有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目赤肿痛等症状。

治疗以清肝泻火为主,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泻肝汤中的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药物能清泻肝火,车前子、泽泻等利水渗湿,使火热之邪从小便而出。

肝阳上亢型的青光眼患者,常见头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腰膝酸软等。

治疗宜平肝潜阳,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石决明等药物有平肝熄风的作用,杜仲、桑寄生、牛膝等可以补肝肾、强筋骨。

青光眼的中药治疗方案

青光眼的中药治疗方案

摘要: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特点是眼内压持续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野逐渐缩小,严重时可致失明。

中医药在治疗青光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对青光眼的中药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一、青光眼的病因病机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复杂,包括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滞血瘀等。

以下是具体分析:1. 肝肾阴虚:肝肾同源,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导致肝阳上亢,眼内压升高。

2. 肝阳上亢:肝阳亢盛,上扰清窍,导致眼内压升高,视神经受损。

3. 痰湿内阻:脾胃虚弱,水湿运化不利,痰湿内生,阻塞脉络,导致眼内压升高。

4.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脉络不通,眼内压升高。

二、青光眼的中药治疗方案1. 肝肾阴虚型治法: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加减法:若肝阳上亢明显,可加菊花、钩藤;若阴虚火旺,可加知母、黄柏。

2. 肝阳上亢型治法: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加减法:若肝火旺盛,可加菊花、钩藤;若视神经受损,可加枸杞子、菊花。

3. 痰湿内阻型治法:健脾利湿,化痰通络。

方剂:二陈汤加减。

药物组成: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法:若痰湿较重,可加苍术、白术;若眼内压升高明显,可加泽泻、车前子。

4. 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柴胡、甘草。

加减法:若气滞明显,可加香附、枳壳;若血瘀较重,可加丹参、三七。

三、注意事项1. 中药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避免盲目用药。

2. 中药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3. 中药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查眼压和视野,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青光眼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四、总结中医药在治疗青光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可以调整患者的体质,改善眼内压,保护视神经,延缓病情发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开角型青光眼又称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以眼压升高和视野损害为主要特征,与中医理论中的“痰浊瘀血”相关。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及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瘀血内聚于眼部,导致眼压升高和视野损害的症状。

因此,中医将其分为痰浊型、湿阻型、气滞血瘀型三种类型。

痰浊型是指病情较重,眼前有模糊感,视力下降,眼压升高。

常伴有眼部灼热、重感和浊重感,乃至头晕、头痛等症状。

舌苔厚腻,脉象沉滑。

治疗上,应以化痰祛湿为主,采用健脾化痰除湿的中药方剂,如半夏泻心汤、消滞痰丸等。

此外,调整饮食结构,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果,有助于改善痰浊情况。

湿阻型主要表现为眼睛胀痛,眼压升高,视力模糊,以及眼球充血、泛红等症状。

常伴有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症状。

舌苔腻,脉象濡滑。

治疗上,应以祛湿利水为主,采用健脾燥湿的中药方剂,如茯苓四逆汤、五苓散等。

此外,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加排汗,有助于湿气排出。

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眼压升高,视野损害,伴有眼球胀痛、结膜充血等症状。

常伴有情绪不稳定、胸闷烦躁、舌质紫黯、脉象弦细等症状。

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为主,采用活血祛瘀的中药方剂,如桃仁扩络汤、血府逐瘀汤等。

此外,避免长时间用眼、用力过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

综上所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分为痰浊型、湿阻型、气滞血瘀型三种中医类型。

中医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方药,以达到化湿祛痰、燥湿利水、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仅是辅助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西医的医疗手段,进行全面的治疗。

总之,中医分型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治疗模式,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可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改善病情的目的。

青光眼症状中医治疗方案

青光眼症状中医治疗方案

摘要: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目痛”、“视瞻昏渺”等范畴。

中医治疗青光眼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论治,结合中药内服、外治、针灸等方法,达到缓解症状、改善视力、延缓病情发展的目的。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青光眼症状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中医病因病机1. 肝肾阴虚:青光眼多因肝肾阴虚,不能滋养目窍所致。

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目窍失养,脉络瘀阻,发为青光眼。

2.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目窍脉络受阻,发为青光眼。

3. 脾虚湿盛: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湿邪上犯,阻碍目窍脉络,发为青光眼。

4. 气血瘀阻:外伤或久病,气血瘀滞,脉络受阻,目窍失养,发为青光眼。

二、中医辨证论治1. 肝肾阴虚证症状:眼胀痛,视力减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养肝明目。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2. 肝郁气滞证症状:眼胀痛,视力减退,胸闷胁痛,善太息,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通络。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3. 脾虚湿盛证症状:眼胀痛,视力减退,头晕目眩,肢体沉重,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利湿,通络明目。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4. 气血瘀阻证症状:眼胀痛,视力减退,头部胀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明目。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三、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内服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选用相应方剂,如肝肾阴虚证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肝郁气滞证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虚湿盛证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气血瘀阻证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2. 中药外治(1)中药熏蒸:将中药煎煮后,用蒸汽熏蒸眼部,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胀痛等症状。

(2)中药敷贴:将中药敷于眼部周围,可活血化瘀,缓解眼胀痛。

3. 针灸治疗选取穴位:睛明、太阳、风池、合谷、太冲、三阴交等。

操作方法:采用毫针刺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中医对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青光眼的治疗方法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眼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力丧失。

中医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可以对青光眼进行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对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诊断青光眼在采取治疗措施之前,中医首先会通过全面的诊断来确定患者的病情。

中医诊断主要依据舌诊、脉诊和症状观察等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舌体形态和脉搏等指标,中医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中药治疗青光眼中医通常会采用中药治疗的方式来对抗青光眼。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通过中药的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红花、天麻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等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青光眼的症状。

三、针灸治疗青光眼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对青光眼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提高眼组织的供血和营养,促进眼部循环,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太阳穴、睛明穴等,针刺后可以产生刺激作用,促进病情的好转。

四、中医按摩治疗青光眼中医按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方法,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帮助疏通经络,缓解眼部充血和疼痛,改善视力。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点、推、拉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

五、中医调理生活习惯除了药物治疗和疗法治疗,中医还注重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作息和情绪都与眼部健康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会给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生活建议,如限制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避免用眼过度、保持心情愉悦等,以达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疼痛的目的。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在实际治疗中,中医与西医常常会结合使用,以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通常采用药物滴眼液或手术等方式来治疗青光眼,而中医则通过中药、针灸或按摩等方法来辅助治疗。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综合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对症下药青光眼的中医辩证疗法

对症下药青光眼的中医辩证疗法

对症下药青光眼的中医辩证疗法青光眼是一种很顽固的眼科疾病,不知道大家对青光眼这种眼科疾病了解多少?其实青光眼算是眼科里面比较急症的一类病,所以大家很有必要好好的了解一下,尤其是对于青光眼的一些治疗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青光眼的中医治疗本病治重在肝。

在急性发作期,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理气、降逆、化饮等法,视其脉证,或一法独进,或数法合施,勿拘一端。

俟病势得缓,治宜培补肝肾为主,佐用泻火、平肝、熄风等法。

1、肝经实热治法:清热泻火,平肝熄风。

方药:绿风羚羊饮(《医宗金鉴》)加减。

羚羊角粉0.5~1g (冲服),玄参15g,黄芩9g,知母9g,车前子15g,茯苓15g,大黄10g,桔梗10g,细辛3g,防风3g。

若热盛者,加龙胆草、钩藤,以增强清肝熄风之力;呕吐甚者,加竹茄、法半夏、天竺黄,以降逆止呕。

2、肝郁气滞治法:疏肝清热,降逆和胃。

方药:丹桅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柴胡9g,当归15g,白芍15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6g,薄荷6g,生姜10g,丹皮9g,桅子9g,黄连10g,吴茱萸3g。

着郁滞较甚,加香附、青皮、金铃子;目痛甚且红赤较剧者,加石决明、草决明、夏枯草;呕逆较剧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增强降逆止呕之力。

3、肝阳上亢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方药: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

羚羊角粉1.5g (冲),钩藤12g,桑叶9g,菊花12g,生熟地各24g,白芍30g,川贝母6g,茯神12g,竹茹15g,怀牛膝25g,生石决明20g。

若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五味子、山茱萸;火盛者,加知母、黄柏、夏枯草:心烦不寐者,加栀子;生牡蛎、炒枣仁。

青光眼平时注意事项1、别总在昏暗环境停留青光眼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在昏暗的房间中看电影、电视,中间应该休息一会儿。

夜晚应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写字,因为在昏暗的环境中,瞳孔会扩大,使眼压升高。

看电视时,应在室内开一盏小灯,使室内不至于太暗,且观看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由于昏暗环境而诱发青光眼的发作。

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

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

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
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压升高造成的视神经损害,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

在西医学中,常常通过手术、药物等方式来缓解病情,但是在中医学中,对青光眼的治疗也有独到的认识和方法。

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主要是从病证并治的角度来解读的。

中医学认为,青光眼主要是因肝火过盛而引起的一种眼部疾病。

由于肝主筋,通过肝脉与眼相连,所以肝火过旺,容易导致眼部疾病。

此外,中医学还认为,并非所有的眼压升高都会引起青光眼,只有具有肝火盛的人才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

针对青光眼的治疗,中医学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传统疗法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其中,中药方面主要有清热解毒、平肝降压的功效,常用的中药如龙胆泻肝汤、丹栀泻肝汤等。

针灸方面则是通过针刺具有调理肝火的穴位来达到疗效,如太冲穴等。

除此之外,中医学也提倡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调养,尤其是在饮食方面。

中医药认为,食物具有温、凉、热、寒等性质,不同的性质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

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化,不宜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豆类等。

综上所述,中医对于青光眼的认识和治疗方法都是从病证并治的角度出发,针对具体个体的情况来进行调理治疗,既注重药物方面的调理,也注重饮食生活方面的调养。

如要有效治疗青光眼,仍需结合个体的情况来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青光眼病的实践指南

中医辨证施治青光眼病的实践指南
不良反应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和记录。
05
中医辨证施治的优缺点及展望
优点
01 02
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通过辨证施治 ,能够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预防与调养
中医改 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青光眼的症状与表现
视力下降
由于视神经受损,患者 会出现视力下降的症状

眼痛、头痛
由于眼内压升高,患者 会出现眼痛、头痛等症
状。
视野缺损
患者会出现视野缺损的 症状,表现为视野范围
缩小。
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 呕吐等症状。
02
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
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 在接受中医辨证施治后生活质量
的变化情况。
日常活动能力
观察患者在治疗后是否能恢复正 常的日常活动能力,如工作、学
习和生活自理等。
心理状态改善
评估患者在治疗后心理状态是否 得到改善,如焦虑、抑郁等情绪
问题是否得到缓解。
复发率与安全性分析
复发率统计
统计患者在中医辨证施治后青光眼复发的比例,以及复发的时间间隔。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青光 眼病需从整体角度进行诊治,综合考 虑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
不同的疾病若证候相同则可采用相同 治疗方法,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阶段需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运用四诊(望、 闻、问、切)收集病情资料,辨别证 候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青光眼有何特色和优势

中医治疗青光眼有何特色和优势

中医治疗青光眼有何特色和优势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其特征是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在青光眼的治疗中,中医有着独特的特色和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医认为,青光眼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经络阻滞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肝开窍于目,眼睛的健康与肝的功能息息相关。

若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都可能影响眼部的气血供应,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同时,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也会使得眼部失养,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

此外,外感风邪、痰湿内阻等也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出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肝气郁结型的患者,可能会使用疏肝解郁的方剂,如逍遥散加减,以调理肝气,改善眼部症状。

对于肝阳上亢型的患者,则可能使用平肝潜阳的方剂,如天麻钩藤饮,来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

对于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杞菊地黄丸,以滋补肝肾,明目护眼。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具有明确的降低眼压作用,如车前子、泽泻、茯苓等,它们可以通过利水渗湿,减少眼内房水的生成,从而降低眼压。

针灸治疗在青光眼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等,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穴位,如太冲、行间、涌泉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从而缓解青光眼的症状。

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青光眼的治疗和康复。

推拿按摩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中医治疗方法。

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肌肉和穴位,如用手指轻轻按压睛明、鱼腰、承泣等穴位,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肌肉紧张,有助于降低眼压。

同时,按摩头部的穴位,如百会、风池等,以及颈部和肩部的肌肉,也可以改善头部的气血供应,对青光眼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中医如何防治青光眼的发展

中医如何防治青光眼的发展

中医如何防治青光眼的发展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

中医在防治青光眼的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青光眼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认为,青光眼的发生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气血、经络的异常有关。

从脏腑角度来看,肝开窍于目,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可导致气血不畅,目窍失养;肾主藏精,肾精充足则目光敏锐,若肾精亏虚,则目失所养;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目睛也会失养。

从气血经络方面来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可影响眼部的气血供应,从而引发青光眼。

在预防青光眼方面,中医强调养生保健的重要性。

首先,要保持心情舒畅。

情绪波动,如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眼部气血运行。

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其次,注意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内生湿热,阻滞气血。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养肝明目、补肾健脾作用的食物,如枸杞、菊花、山药、黑豆等。

再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损伤肝肾之阴;避免过度用眼,每隔一段时间要让眼睛休息一下,看看远处或闭目养神;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中药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以疏肝理气;对于肝阳上亢型,可用天麻钩藤饮,以平肝潜阳;对于肝肾阴虚型,可选用杞菊地黄丸,以滋补肝肾;对于气血瘀滞型,可使用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用药。

针灸治疗青光眼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针刺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等,以及远端的穴位,如太冲、涌泉、足三里等,可以调节眼部气血,改善视神经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应由专业的针灸师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青光眼的中医分型与治疗

青光眼的中医分型与治疗

青光眼的中医分型与治疗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它可以导致眼压升高并损害视神经,最终导致视力丧失。

青光眼还会让患者感觉到头部疼痛、眼睛疼痛、恶心的感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中,青光眼被归类为不同的分型,每种分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青光眼的中医分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1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在中医中,青光眼被划分为“五风内障”中,青光眼的发生与脏腑、经络、气血等有关。

中医认为,在对青光眼进行治疗时,需注重多个方面的调养,以达到控制青光眼的目的。

中医中有一些句子,描述了该疾病的症状,如“眼先见有花无花,瞳仁不开不大”、“眼部微有痛涩,头旋脑痛”等,就讲述了青光眼患者有视力下降、模糊、头痛、眼睛痛等症状。

中医还认为,身体疲劳,脏腑会受到损害,也会进一步加重青光眼的症状。

2青光眼的中医分型中医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对青光眼进行分型。

(1)肝肾两虚型。

此型具体表现为患者视力慢慢降低,眼睛干涩、瞳孔散大、膝盖和腰部无力酸软,脉搏细弱,舌苔变得白而薄。

(2)心脾两虚型。

患者过度疲劳后会明显感觉到眼睛肿胀,瞳孔出现发散的情况。

还会出现失眠、耳鸣、口干舌燥的症状。

(3)水湿内阻型。

患者眼压较高,眼睛有发胀的情况,明显头痛。

(4)肝阳上亢型。

青光眼患者的症状为视力模糊、眼睛发红、眼睛有酸涩感、眼角膜水肿、发胀伴随疼痛,还会伴随面色发红、头痛、口干、烦躁不安、舌苔黄腻等症状。

(5)痰火上扰型。

这类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悸、眼压高、眼睛痛、头晕等,有些患者还会有胸口发闷、恶心、痰液增多的表现。

3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对于青光眼的治疗,关键点在于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发生青光眼后,患者出现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这些情况都无法逆转。

眼压升高,还可能导致患者失明。

因此,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具有保护患者的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对青光眼的治疗关键点是使眼压的波动减少、降低眼压。

中医治疗青光眼最佳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青光眼最佳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青光眼最佳治疗方法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视力模糊、眼压升高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青光眼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眼部循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最佳方法。

首先,中医治疗青光眼的关键在于调理阴阳。

中医认为,青光眼是由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痰湿内蕴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治疗青光眼首先要调理肝肾,滋补阴虚。

常用的中药有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可以有效滋补肝肾,增强眼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视力。

其次,中医治疗青光眼还需要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青光眼患者常常伴有眼压升高、眼部充血等症状,这与经络阻塞、血液循环不畅有关。

因此,采用针灸、艾灸、拔罐等方法,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眼部瘀血,缓解眼压升高的情况。

此外,中医治疗青光眼还需要注重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青光眼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A等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海鲜等,有助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于预防和缓解青光眼都有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最佳方法是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以及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通过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青光眼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在进行中医治疗青光眼时,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过程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最佳方法是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以及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只有全面、系统地治疗,才能更好地缓解青光眼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广大青光眼患者能够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重获清晰的视力,健康快乐地生活。

原发性青光眼中医难病诊治

原发性青光眼中医难病诊治

原发性青光眼-中医难病诊治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内压升高而引起视乳头凹陷,视野缺损,最后可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

本病属中医学之“五风”内障,包括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黄风内障Ⅲ乌风内障及黑风内障,以前二者多见。

早在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中,即有绿翳青盲的叙述,并认为系“眼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也”。

至宋代《太平圣惠方》,具体记载了青、绿、乌、黑风内障的治疗方药。

约成书于宋元时代的我国著名的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木论》,首次提出了五风变内障之名,并分别就病因病机、临床症候、治疗方药(包括针刺)均加以详论,特别是肝风为本说,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至明清时期,医家们对本病的认识更趋深人。

明代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中指出本病病因:“阴虚血少之人,及竭劳心思、忧郁忿恚、用心太过者,每有此症。

”对症候描述颇为细致,如青风内障:“瞳神内有气急昏朦,如青山笼淡烟也,然目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矇日进。

”在治疗上,均强调早治,“急宜治之,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证治准绳·七窍门》)。

如丧失时机,“若神耗散尽,总为不治之症”(《秘传眼科七十二全》)。

古人在本病用药上也作了探究,早在金元时代《东垣十书》中于瞳子散大症指出,火主散溢,致瞳神散大,茺蔚子辛散,辛主火,故不宜用;青葙子助火,亦不宜用。

明代的《证治准绳》也有类似记载。

总之,古代医家所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西医在临床上将青光眼分位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类,以前者常见,为本节讨论之重点。

据我国部分地区统计,发病率为0.89%~2.6%之间,致盲率达19.62%.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解剖因素是基本原因,但情绪不稳、过劳、用眼时间过度等均为诱发因素。

西医多采用手术和缩瞳药物治疗,但迄今为止尚不能使已遭器质性损害的视神经和视功能再度恢复。

现代中医治疗本病,首篇临床文献见于1956年,系以针灸治疗单纯性青光眼的个案报告,而应用中医药的资料则晚至60年代中期。

2023年青光眼最佳治疗方法 青光眼的病因病机

2023年青光眼最佳治疗方法 青光眼的病因病机

2023年青光眼最佳治疗方法青光眼的病因病机青光眼的定义一、闭角型青光眼多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火生风,风火上扰于目;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化湿生痰,痰湿上阻;或肝肾阴虚,精血耗损,目失涵养等引起。

1)肝胆火邪亢盛,热极生风,风火攻目。

2)情志过伤,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化火上逆。

3)脾湿生痰,痰郁化热生风,肝风痰火,流窜经络,上扰清窍。

4)劳神过度,真阴暗耗,水不制火,火炎于目或水不涵木,肝阳失制,亢而生风,风阳上扰目窍。

5)肝胃虚寒,饮邪上逆。

以上阴阳偏盛,气机失常诸种原因,均可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气滞血郁,神水瘀积,酿成本病。

二、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多因七情郁结及风、火、痰等导致气血失和,气机阻滞,目中玄府闭塞,神水滞积而致,亦可因气阴不足,目失濡养所致。

1)忧愁忿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

2)脾湿生痰,痰郁化火,痰火升扰。

3)忧思劳神,用意太过,真阴暗耗,阴虚火炎。

以上因素皆可导致气血失和,脉络不利,神水瘀滞,酿成本病。

青光眼最佳治疗方法绿风内障,中医病名。

相当于西医的闭角型青光眼。

是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严重减退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头痛眼胀,恶心呕吐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之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在唐代,《外台秘要》所载“绿翳青盲”类似本病,并认为是由“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

本病患者多在40 岁以上,女性尤多。

可一眼先患,亦可双眼同病。

发作有急有缓。

不过无论病势缓急,其危害相同,故应尽早诊治。

若迁延失治,盲无所见,则属不治之症。

青风内障,中医病名。

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是指起病无明显不适,逐渐眼珠变硬,瞳色微混如青山笼淡烟之状,视野缩窄,终至失明的眼病。

青风内障系指以瞳神微大,色如青烟的一种内障眼病,此病证名始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

患者年龄主要分布于 20-60 岁之间,男性略多。

青风内障之病因病机多系七情郁结及风、火、痰等导致气血失和,气机阻滞,目中玄府闭塞,神水滞积而致,亦可因气阴不足,目失濡养。

《疏肝通窍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与肝郁体质改善的相关性研究》

《疏肝通窍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与肝郁体质改善的相关性研究》

《疏肝通窍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与肝郁体质改善的相关性研究》一、引言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常伴随视功能损害及肝郁体质的改变。

近年来,中医疏肝通窍法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疏肝通窍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与肝郁体质改善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背景疏肝通窍法是中医治疗眼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

该法通过调理肝气、疏通经络,达到疏肝解郁、通窍明目的作用。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伴有肝郁气滞、气血不和等体质改变,疏肝通窍法可针对这些病理变化进行治疗。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通窍法。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功能及肝郁体质的改善情况,分析疏肝通窍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四、研究结果1. 视功能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疏肝通窍法治疗后,视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视野缺损得到改善,眼压降低,视神经损害程度减轻。

表明疏肝通窍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视功能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2. 肝郁体质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疏肝通窍法治疗后,肝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如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提高、食欲改善等。

同时,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肝功能、血脂等也有所改善。

表明疏肝通窍法对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肝郁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疏肝通窍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视功能及肝郁体质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这可能与疏肝通窍法能够调理肝气、疏通经络,改善眼部血液循环,降低眼压,减轻视神经损害有关。

同时,疏肝通窍法还能够缓解患者的肝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等。

未来可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访的研究,以更全面地评估疏肝通窍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中医对于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青光眼的治疗方法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由于眼内房水排出不畅,导致眼内压力升高,进而损伤视神经而引发的。

中医传统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历史悠久,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于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医药认为青光眼多为肝火上扰、胃热上亢所致。

因此,调理肝胃是中药治疗的重点。

常用的中药有龙胆草、黄连、柴胡等,这些中药可以清热解毒,降火平肝。

同时,中医也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针对性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肝火旺盛的患者,可以选用柴胡疏肝散;对于胃热上亢的患者,可以选用黄连解毒汤。

中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才能见到明显效果。

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青光眼的常用疗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针刺刺激,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青光眼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太阳穴、风池穴、曲池穴等。

针灸治疗青光眼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改善眼压升高的情况。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身体的整体平衡,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三、中医养生中医强调整体调养,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来辅助治疗青光眼。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的建议:1. 合理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增加摄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眼部运动,可以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眼保健操包括眼球转动、眼睑按摩等。

3. 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

4. 心理调节: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改善青光眼的症状。

结语中医对于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中医养生都可以辅助治疗此病。

然而,中医治疗方法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青光眼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体内环境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中医的治疗措施,相信一定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中医眼科常见病青光眼的中医调养方案

中医眼科常见病青光眼的中医调养方案
详细描述
针对气滞血瘀型青光眼,中医调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建议采用丹参、赤芍、桃仁等活血化 瘀的中药,以及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的中药。饮食上可食用山楂、玫瑰花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 物,以及陈皮、佛手等理气和胃的食物。
T摄入
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以减轻眼部水 肿和充血。
运动调养
总结词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有助于降低眼压,缓解眼部
疲劳,增强身体免疫力。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太极拳、瑜伽、散步等,避 免剧烈运动。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根据个人情况适量运动,避免 过度疲劳。
定期进行眼部按摩
在运动后进行眼部按摩,有助 于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总结词
滋补肝肾,养血明目
详细描述
对于肝肾阴虚型青光眼,中医调养以滋补肝肾、养血明目为原则。推荐使用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滋补肝肾 的中草药,以及当归、芍药等养血活血的中药。饮食上可食用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以及桑葚、桂圆等养血 补血的食物。
案例三:气滞血瘀型青光眼调养方案
总结词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个体化原则
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年龄、 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中 医调养方案。
根据青光眼的不同类型和程度 ,选择合适的中药、针灸、推 拿等治疗方法。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眼胀 、眼痛、头痛等,进行个体化 的中药调理和穴位按摩。
长期坚持原则
中医调养治疗青光眼需要长期坚 持,不能期望短期内治愈。
患者应保持耐心,积极配合医生 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
药物调养
01
02
03
04
总结词
中医药物治疗是青光眼调养的 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中药调理 ,可以改善病情,缓解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虚 。治 法 : 阴 潜 阳 , 益 肝 肾 。处 方 : 滋 补 生地 、 地 各 3 熟 0克 ,
石决 明 2 , O克 知母 、 柴胡 、 麦冬 、l 克 , O 川芎、 甘草各 5克 。加减 : 纳差加鸡 内
于 目。④气虚血瘀。劳力过度 , 胃受伤 , 脾 中气不 足 , 机不 气
散寒 。处方 : 吴茱萸 6克 , 党参 l 0克 , 制半夏 l O克 , 陈皮 1 0 克, 茯苓 2 0克 , 壳 l 枳 O克 , 生姜 3克 , 大枣 5枚 , 白蜜 10克 0 ( 。加减 : 冲) 胁痛加柴胡 、 枳壳 。用 法 : 日 1剂 , 每 水煎 , 2 分 次服 。常用成方 : 吴茱萸汤加味等。中医治疗的青光 眼, 以慢 性者 常见 , 滋补肝 肾之 阴 , 以达 明 目目的药 物 , 选用颇 多。另
涎, 呕恶不纳 , 神疲乏力 , 四肢不温。舌淡苔薄或无苔 , 脉沉细
而迟。
制剂或高渗剂迅速降低眼压 , 眼压下 降后据症情 选择适 当手 术。慢性闭角型青光 眼可配合使 用 1 %毛 果芸 香碱液滴 眼 ,
但不 提倡 长期药 物 治疗。开角 型青 光 眼 , 年轻 患者 可 用 0 .
结, 气机失调 , 升降不利 , 目内气机阻滞 , 致 玄府 闭塞 , 神水 积 留为患。③肝 肾阴虚 。常 系劳 瞻竭视 , 伤精 阴 , 肝 肾阴 耗 致 亏, 水不涵木 , 阴不济阳 , 阳失所制 , 阳亢火 动 , 虚火上炎 , 为患
加酸枣仨 、 夜交藤 ; 瞳神散大明显加 五味子 、 青葙子 。用法 : 每 日1 , 剂 水煎 , 2次服 。常用 成方 : 分 丹栀逍遥 散等。③肝 肾
不 振 , 色 咣 白或 萎 黄 。舌 质 淡 暗 或 有 瘀 斑 , 苔 薄 白 或 少 面 舌
外, 清泄肝火 , 平肝潜 阳, 肝健脾之 药也为 临床 所常 用。对 舒
于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 应紧急处理 , 先用缩瞳剂及碳 酸酐酶抑
苔, 脉弱或细涩。⑤肝邪 脾虚 。瞳神散 大 , 目疼痛 , 头 干呕吐
羚羊角 0 3—1 ( . 克 如无 , 以山羊角 1 5克代替 )玄参 1 , 5克 , 知
母1 , 0克 龙胆草 l , 芥 1 , 0克 荆 0克 防风 l , 蚕 6克 , O克 僵 白 菊花 l , 0克 细辛 3克 , 川芎 5克 , 夏 1 , 半 O克 茯苓 2 , 0克 车前
方: 绿风羚羊饮、 羚羊钩藤汤、 将军定痛 丸、 胆泻肝汤等 。② 龙
肝郁气逆 。治法 : 疏肝解郁 , 降逆理气 。处 方 : 香附 1 O克 , 青 皮 1 , 0克 荆芥 1 0克 , 防风 1 0克 , 川芎 5克 , 子 1 栀 O克 , 柴胡 1 , 0克 车前子 1 0克 , 当归 1 O克 , 白芍 1 0克 , 丹皮 l , O克 夏枯
微黄 , 脉弦。③ 肝 肾阴虚 。瞳神 气色 混蒙 或散 大 , 白干 涩 昏
花, 由苦咽干, 耳鸣耳聋 , 牙齿 松动 , 失眠多梦 , 遗精腰酸, 五心
烦热 , 颧红盗汗 。舌 红少 苔 , 细数 。④ 气 虚血 瘀。视 物 昏 脉
蒙, 瞳神气色浊而不清 , 目睛干 涩, 体倦 乏力 , 心悸 气短 , 欲 食
草 1 , 草 5克 。加减 : 痛 甚 加 白芷 、 珠 母 ; 眠 多 梦 O克 甘 头 珍 失
因之一 , 此外 , 尚与外感风寒之邪有关。其病 因有 以下几个方 面: ①风热上扰 。素有痰热 , 外感风邪 , 风为 陌邪 , 善行于上 , 引动痰热 , 风、 热相结 , 致 痰、 循肝经上攻于 目而发为本病 。② 肝邪气逆。多因情志不舒 , 郁不伸 , 愤 意志不遂 , 以致肝 气郁
子2 0克 。加减 : 眼压极高加大 黄、 明粉 ; 吐甚加竹茹 、 玄 呕 半 夏; 昏蒙甚加石决明、 牛膝。用法 : 羚羊 角可用 5~1 的总 0剂 剂量一起煎煮 , 分次兑 服 。余 药水煎 , 日服 2次 。常 用成 每
恢复。青光眼属之 “ 五风 ” 内障 , 包括青 风内障 、 风内障 、 绿 黄
浅 谈 原 发 性 青 光 眼 的 病 症 及 中 医肝 治 疗 法
聂 翔
( 山东省广饶县 中医院 ,5 30 27 0 )
【 摘要】 青光眼是一种 由于眼内压升高而引起视乳头凹陷, 视野缺损 , 最后可导致失明的严 重眼病 。临床 上分原发性 、 继
发性和先天性三类 , 以前者最为常见 。文章分析 了原发性青光眼 的病因、 症状 以及如何 中医肝治。
2 原 发 性 青 光 眼 的治 疗
青光眼分型颇杂 , 少则三型 , 多则十型 , 近年 已渐趋统一 , 并 已体现从肝论治 的特点 。根 据青光眼不 同的病 因与症 状 ,
1 %噻吗心胺滴 眼 , 日 2次 ; 龄大 的早期病 人不合 并 白内 每 年 障者 , 可用 0 5 一1 .% %毛果芸香碱滴 眼。
龙、 茯苓 、 山茱萸、 五味子各 l , 枝、 5克 桂 楮实 子、 车前草 各 1 2
克, 甘草 8克 。加 减 : 差 加 谷 芽 、 芽 ; 泻 加 当 归 、 纳 麦 腹 陈皮 ; 瘀
重加 丹参 、 兰。用 法 : E 1剂 , 泽 每 t 水煎 , 2次服 。常用 成 分
方: 加味通窍活血 汤等。⑤ 肝邪脾虚 。治 法 : 温肝 降逆 , 脾 健
中 国 中医 药 咨讯

21 0 0年 1月
第 2卷
第 1期
8 ・ 8
J u a fChn a to a ieeMe iieIfr to o r lo iaTrdi n lChn s dcn nomain n i
Jn 2 0 Vo. No 1 a 01 12 .
风 内障、 乌风内障及黑风内障 , 以前二者多见 。中医治疗要体 现从肝论治 , 根据不 同的病因 , 对症治疗。 1 原发 性 青 光 眼 的病 因及 症 状 。 原发性青光眼的病 因 , 古今 医家认识 比较一致 。多 因悲 郁暴怒等情志内伤所诱 发 , 而劳累特别 劳瞻竭视亦是重要 原
【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 眼; 病因 ; ; 症状 中医肝治
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 , 大多 由情绪不稳 、 过劳 、 眼时 间 用 过度等诱发 因素造成的。西医多采用 手术和缩瞳 药物治疗 , 但迄今为止 尚不能使 已遭器质性损害的视神经和视功能再度
对症治疗。①肝经风热 。治法 : 搜风 清热 , 湿化痰 。处方 : 利
主要症状 : ①肝经风热 。头痛 , 眼珠胀痛 , 白睛混赤 , 抱轮红赤
尤甚 , 黑睛混浊 , 瞳神散 大, 恶心 呕吐 , 伴 面红 口苦 , 恶寒发热 。 舌苔薄 白或 黄 , 脉弦数 或弦 硬。②肝 郁气 逆。头痛 , 眼珠 胀 痛, 视物模 糊 , 或视灯火有红绿 圈 , 抱轮 红赤 , 瞳神 散大 , 眼珠 胀硬 , 烦躁易怒 , 胸胁胀 闷, 嗳气 呃逆 , 恶心呕吐。舌苔薄 白或
畅, 推动乏力 , 血瘀不通 , 血水 并蓄 , 神水受伤 而发病 。⑤ 肝 邪脾虚 。情 志内伤 , 郁伤 肝 , 抑 思虑伤 脾 , 胃虚寒 , 脾 肝气 上 逆, 伤及神水 , 发为五风内障。
金; 盗汗加龙骨 ; 便秘 加麻仁 。用法 : 日 1剂 , 煎 , 2次 每 水 分
服。常用成方 : 知柏地黄 丸、 地黄 汤等 。④气 虚血瘀 。治法 : 补气活血 , 化瘀通窍 。处方 : 黄芪 2 0克 , 当归 、 川芎 、 赤芍 、 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