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处处充满诗意
浅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浅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1e85b83f10661ed9ad51f3b0.png)
一
、
诗 意 的语 文课 堂 , 着力 营造 着一 种情 的场 、 种 感动 应 一 自己也 感 动别 人 的场 、一 种沐 浴 在 真 实 的人 性 光 辉 之 中 的
充 满 诗 意 的语 文 课 堂 , 该 是 文 道 合一 、 景 交 融 , 应 情 是 场 . 其 如 此 , 能 真 正地 走 进 诗 意 语 文 、 意 课 堂 、 意人 惟 才 诗 诗 师 生生 命 一 起 诗 意成 长 的境 界 ,是 和 学 生 一 起 徜 徉 在 优 美 生 . 命 才 能悄 悄 地 在 语 文 的 家 园 里诗 意栖 居 。 生 的 文字 中间 . 过 人 情 事 理去 解 读 这 个世 界 的 意义 . 受 到 通 感 四 、 师 要 有 尽 情 拥抱 诗 意 的 情 怀 教 拥 抱 诗 意 的情 怀 , 求 教 师 必 须 永 葆 ~ 颗 “ 心 ” 画家 要 童 。 生 活 的 酸甜 苦 辣 、人 生 的喜 怒哀 乐 ,感 受 到 不 同人 格 的魅
个 有 诗 意的 语 文 教师 应 该 具 备 高 超 的 教 学 艺 术 。 这 种艺 术 是 技 能 与智 慧 的完 美结 合 。所 谓 艺 术 突 出 的 是 个 性
一
五 、 诗 意 传 承 民族 文 化 这 是 语 文 教师 的使 命 用
中 国 自古 就 是 一 个 诗 的 国度 。一 个 诗 教最 为发 达 的文
生 活 到 创 造 生 活 的 至 高 境 界 . 而 追 寻 到 生 命 和灵 魂 栖 居 激 情 ,学生 会 从 中感 悟 到 宇 宙 的苍 茫 浩 渺 .人 生 的 悲欢 离 进 的桃园 。 合 , 教 于潜 移 默 化 之 中 , 益 于 身 心 愉 悦 之 时 , 生 也 才 受 得 师 二 、 意语 文 课 堂 需要 教 师 灵 动鲜 明 的教 学 个 性 诗 能 享受 到语 文 学 习 的快 乐 和幸 福 。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诗意的芬芳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诗意的芬芳](https://img.taocdn.com/s3/m/a56d930a16fc700abb68fc65.png)
释 , 读 是 生 活 的 体 验 . 文 是 生 活 的 再 现 。语 文 教 学 不 阅 作 应 该 固 守 课 堂 , 守 课 本 , 应 该 建 立 大 语 文 观 . 导 学 固 而 引 生 走 向课 堂 之 外 的 万 水 千 山 , 本 之 外 的 万 紫 千 红 我 们 课
己 的课 堂 语 言 字 字珠 玑 , 采 飞扬 。诗 意 语 文 大 师 王崧 文
舟 在 教学 《 相 思 》 课 时说 :在 王 安 石 的 眼 中 , 愁 是 长 一 “ 乡 那 吹 绿 了 江 南 岸 的 春 风 , 到 了 张 继 的 笔 下 . 愁 又 成 而 乡
了 一 封 写 了 又 拆 , 了 又 写 的 家 书 , 么 , 纳 兰 性 德 的 拆 那 在
情 , 老 师 本 身 的 语 言 准 确 练 达 , 行 云 流 水 般 优 美 流 畅 当 如 时 , 生 才 能 充 满 激 情 , 能 在 这 样 的 语 言 文 字 的 浸 染 中 学 才 聪 慧 起 来 , 意 起 来 , 雅 起 来 。 这 对 教 师 素 质 提 出 了更 诗 高 高 的 要 求 . 要 求 我 们 不 断 进 行 自我 充 电 , 富 精 神 境 它 丰 界 , 养 情 感 世 界 。 面提 升 自己 的文 学 素 养 , 力 使 自 滋 全 努
文性 和超 功 利 的审 美 意识 和 熏 陶 功 能化 为轻 烟 。 为 泡 成 能 够 从 老 师 富 有 启 发 性 的 语 言 中 迅 速 理 解 教 学 内 容 并 内 化 为能 力 。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 用 恰 如 其 分 的 比 喻 、 谐 幽 默 的 夸 要 诙
张 、 体 生 动 的 描 绘 、 情 四溢 的 情 绪 去 吸 引 学 生 。 我 们 具 激 常 常 发 现 ,当 老 师 拥 有 真 情 灵 动 的 语 言 和 浪 漫 鲜 活 的 诗
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8cb44c84cc22bcd126ff0c6c.png)
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十年前,我刚刚走上语文教学岗位,对于语文教学的认识还很模糊。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一位前辈讲授的《背影》一课,他的课堂导入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从此使我的语文教学有了追求的方向。
“如果说母爱是一湾港,那么父爱就是一座山;如果母爱是一把伞,那么父爱就是一棵树。
父亲永远无言的隐蔽着自己的儿女,父爱永远无言的围绕在儿女身旁,就像今天我们读到这位伟大而平凡的父亲。
”我沉浸在这诗意的语言当中,心中不自觉地想:语文课堂就该是这样的。
一堂课,他就用诗一样的语言诠释着朱自清父亲伟大的爱,带领我们每一个听课的人感受着朱自清的拳拳赤子之心。
从那一天开始我告诉自己,我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充满诗意的。
营造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从此成为我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呢?一、营造诗意的氛围语文课包罗万象,生活中的所有色彩都在为语文课堂着色。
语文课上我们可以欣赏美丽的图画,可以聆听优美的旋律,可以观赏雄伟的建筑,可以感受历史的苍茫,可以展望未来的美好。
当生活的画卷在学生眼前一一铺展开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更好的进入到这幅画卷当中,营造诗意的氛围,走进作品,走进作品所呈现的意境。
(一)音乐创设诗意的氛围音乐可以使人的心灵靠岸。
当我们在讲授诗歌、散文或者游记等体裁的文章时,往往可以借助音乐使学生浮躁的心冷静下来,进而走入文学作品,走进诗意的境界。
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三单元写景散文、九年级下册一单元爱国和思乡诗歌和许多古代写景散文的时候都运用音乐作为营造课堂氛围的帮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选择音乐作为营造氛围的手段,必须以了解文章内容和音乐主题为前提。
避免音乐与课文格格不入,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诵读朗读是语文的主要教学手段,也是学生要学习的一种重要技能。
好的朗读可以把听课的人带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一般情况下,语文课文都有现成的朗读录音。
但是我有一个原则,凡是自己能范读的文章,绝不用他人的脚本;凡是能当堂诵读的,绝不录制音频材料播放。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https://img.taocdn.com/s3/m/dc5fbf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d.png)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则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诗情画意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想象和创造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营造“诗情”。
要想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教师首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这个氛围要温馨、舒适,充满美好的感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轻柔、悦耳的音乐,或者熏香、放花等,以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情感会得到释放,学习的动力也会进一步激发。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情的美好。
通过朗诵、鉴赏等形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除了“诗情”之外,“画意”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加入丰富的图像、色彩等元素,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课文中的情境和场景。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形象,丰富学生的审美视野。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一定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画意”,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不仅仅是营造“诗情”和“画意”的氛围,教师还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情感、想象和创造力。
这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提问学生的时候,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启迪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
在课堂作业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由的表达方式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在课堂的设计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启迪性的教学活动。
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诗意论文
![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诗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7fd8abb0717fd5360cdc89.png)
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诗意【摘要】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漾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迸发智慧、传递真理、彰显人性的课堂。
学生在诗意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语言诗意;导入诗意;氛围诗意语文是一门人文的学科,是充满情感的学科,一篇篇文章流淌着浓厚情感的汁液。
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伴随着情感解读文本,切不可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带领着学生冷眼旁观地肢解文本。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家园,而语文课堂更是让生命充满灵气、智慧、活力、激情的地方。
正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
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行为等,更应该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来演绎。
一、语言的诗意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对教师语言修养要求的严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于漪老师说:“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既准确、明晰、自信、沉着、雄辩,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又风趣、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语言的诗意包括导入语、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连贯得体等方面。
1、导入语导入的方法很多,但用平淡无奇的导入语言很难让学生一下子进入教学状态。
因此,激情而富有诗意的导入语,既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又能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我在一年夏天上《故都的秋》公开课时,曾这样导入:“随着气温的一天天升高,夏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
在这个容易让人烦躁的季节里,我们特别怀念秋天的凉爽。
不同的人对秋天有不同的感受。
对劳动者来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aa5b7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5.png)
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无法避免的一门必修课程。
然而,有些学生对于语文课产生了厌恶和无趣的感觉,觉得这门课程缺乏创造性和乐趣。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正确引导,语文课堂也能呈现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氛围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
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是打造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的基础。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注重选取具有诗意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其中包含丰富的形象和意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主题,让学生从中找到共鸣并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学习效果。
为了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演讲等。
情景教学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启发、互相学习。
而课堂演讲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三、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打造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的关键。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快乐和自由。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分享有趣的故事和经验,以及赞扬和鼓励学生的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课堂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的重要性。
总之,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细心呵护。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和创造的喜悦。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这门课程所带来的诗意与快乐。
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栖居地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栖居地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29f728ccbff121dd36839e.png)
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摘要】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人性回归的必由之路。
它能一扫应试教育带来的陈腐气,冲开精神层面的桎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研究对象,试论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的必要性,构建诗意课堂的原则,以及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诗意一、问题的提出市场经济追求利益,社会风气物化严重,人们越发理性、越发冷漠,“路不拾遗”已成为古董,诗情画意也被现代的快节奏撕得粉碎。
一夜之间人与人之间温馨脉脉的面纱不见了。
这种大潮不可避免地冲击了校园这方净土。
学生的精神荒芜,学生渴求诗性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就像涸辙的鱼盼望着雨水。
教学实践中,我也感到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有个辍学的弟子给我来信说,他现在看到课本感到无比亲切,贪婪地读着,忘记了时间,上学时怎么没有感到语文课本是那么的好,里面的文章是那么的美!看到他的来信,我的心像被刀划了一下,紧接着是收缩地疼,我把自己钉在精神的十字架上,扪心自问,为什么我没能带给学生阅读的快乐,精神的盛宴,诗性的回归?在教学中,我大胆做了一些尝试,希望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学生的精神在语文课上拔节,成长。
二、构建诗意课堂的“三美”原则(一)、音乐的美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
这说明了语言的音乐性可以荡涤学生沾灰的心灵。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需要注意辞藻的音乐性。
优美辞藻的吟诵能立刻吸引学生的耳朵,进而吸引学生的心灵。
诘屈聱牙的句子只会令人昏昏欲睡,甚至反感。
所以,音乐的美,作为诗意课堂构建的第一个原则。
(二)、绘画的美经由学生的想象创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营造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更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随着初读到品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越来越深,这时候,拥有绘画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快更好地加深学生理解,并且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让学生有身在画中游之感,意境上的绘画美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有效地理解文本。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https://img.taocdn.com/s3/m/a25725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1.png)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语文课堂,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学习文字、感悟情感、领略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堂,就像是一条流淌着诗意的小溪,给予我们清新、明媚的感受。
语文课堂如同诗意小溪一般,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
每当走进语文课堂,就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的田野中,满目悠然的绿色和清澈的泉水让人心旷神怡。
老师的授课像是春风拂面,文学杰作如流水般清澈明亮。
我们坐在教室里,仿佛置身于一处处田园风光之中,尽是清新淡雅的风情。
所以每一次语文课,都像是一次美的享受,使我们陶醉其中。
语文课堂如同诗意小溪一般,赋予人以明媚的感受。
在这里,我们阅读着许多美妙的诗歌,感悟着诗人的心灵,品味着文学的魅力。
每次朗读诗歌时,我们仿佛置身于蓝天白云之间,感受着那些婉转动人的诗意。
我们仿佛变成了那些文字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历经坎坷,感受着诗歌的嘹亮清脆。
所以,语文课堂不仅仅给予我们清新的感受,更赋予我们明媚的心情。
语文课堂如同诗意小溪一般,使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师生的朗读,也可以亲自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每当这时,我们就仿佛是那流淌着诗意的小溪,清新明媚的心情随着朗诵而奔涌而出。
我们展现自己最美好最清新的一面,也让自己的心情得以宣泄和释放。
所以,语文课堂如同一束束明亮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房,使我们陶醉欲罢不能。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给予我们清新、明媚的感受,也使我们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在感受诗意的美好。
让我们珍惜语文课堂,珍惜这里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愈加的净化和升华。
【2000字】。
让语文课堂诗意飞扬
![让语文课堂诗意飞扬](https://img.taocdn.com/s3/m/3142d602ba1aa8114431d9a3.png)
让语文课堂诗意飞扬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更是异彩纷呈,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适合学生,是学生所真正需要的呢?我认为初中的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文学的味道,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张扬学生个性,课堂灵动飞扬。
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求知,碰撞思想的火花,获得求知的乐趣。
运用一切教学智慧,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让教科书灵动起来,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在质疑问难中提高自己的求异思维能力。
1课堂灵动,诗意飞扬语文课堂应是充满灵性,诗意盎然的,而语文老师的精神气质,更会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影响和感染每一位学生。
老师用春风拂面的笑颜缓解了孩子紧张的心灵。
圆润甜美的嗓音一出口就使整个课堂充满魅力。
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教风质朴沉稳,挥洒自如。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入一个舒缓自如的语文世界。
教师的语速不紧不慢,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声音富有磁性,与孩子们的交流富有亲和力。
孩子们踊跃的发言,轻松的表现,让我感到这样的课堂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这样的课堂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极大的促进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把诗中的意象进行组合,创造出一幅幅的生活图景和画面来,把自我融入诗歌中去,从而把握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好地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创造的意境。
课堂上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效果。
2腹有诗书,气自华美我们当下的生活越来越物质化,人们只为了自己的功利性存在,由于趋功逐利而不得安宁,我们需要“诗意的栖居”。
社会需要教育通过一些传统经典的学习,良好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
在经典的阅读学习中,感悟其强烈而深厚的人文关怀,让师生在经典的学习中将中华文化的兼容的气度,和谐的品格,灵动的智慧传承和发展。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和“诗情”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和“诗情”](https://img.taocdn.com/s3/m/4d037b3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8.png)
文苑·教2020.04近年来,央视一档综艺节目《中华诗词大会》引爆荧屏,很多少年诗词高手们的精彩表现令大家啧啧称赞,一时间全民“读诗”、全民“赛诗”成为风尚。
中华诗词文化历史悠久,既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
诗词文艺隽永,词章秀美;注重诗词的积累与感悟不仅能提高语文和语言文字素养,做到出口成章、出口成诗,更能提高鉴赏水平和人格气质;这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华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优美文学性等特点,更是切合语文课程人文性这一总体要求。
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对中华古代诗词的常读、常诵、常感和常新就更加重要。
一、品诗意,感诗情,要在“勤”天道酬勤。
要让诗词真正走进课堂,勤读、勤背就必不可少。
有丰富的诗词积累才能为今后品诗意、感诗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1.“照猫画虎”,勤读。
诗词本就适合朗读,它们是诗人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的精品佳作;诗词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唯有大声吟诵方可感悟诗词的悠然韵味,难怪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诗词的韵味单靠学生自己读只能是“不求甚解”,也难解“其中味”,此时教师恰当的引读、示范读就尤为必要。
正如于永正说过: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好的朗读更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1]诗词的范读,教师应重视强调读音、停顿与节奏,并可结合学生的朗读情况逐步教授学生诗词的平仄押韵,让学生感受诗词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体味诗词平仄相间的和谐美。
如执教《游园不值》时,教师可一句一句地领读,让学生根据范读对诗句中的停顿、重音做到了解,并标上记号,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指导本诗的停顿、重读,则效果更好: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同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诵读、大声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唯有勤读诗,方可与诗中景、诗中情、诗中人融为一体,才能爱上诗词,才能在“诗意”和“诗情”中沉醉。
让语文课堂绽放诗意的花朵
![让语文课堂绽放诗意的花朵](https://img.taocdn.com/s3/m/68f53db869dc5022aaea0012.png)
原到 “ 为 圣 明 除弊 事 , 肯将 衰 朽惜 残 年 ”的韩 愈 ; 从 “ 欲 人 长 篙 、星 辉 ”的 意象 ,在 舒缓 、轻 柔 、低 沉 的 诵读 中感受 诗
文 章 只有 通 过 美读 才 能 感觉 到 它 的 美与 内涵 。语 文 文 本 的 内 容 是丰 富多 彩 的 ,例 如 : 《 阳楼 记 》 中表达 的 “ 天 下之 岳 先 忧 , 后天 下之 乐 ”的 博 大胸 襟 , 《 爱莲 说 》 中称 赞 的君 子 风 度 , 《 净 沙 ・ 思 》 中透 出的怀 乡情 愫 , 《 筝 》 中追 求 天 秋 风 慧 、丰 富情 感 、锤 炼 意 志 、 完善 人 格 ,使 他 们 知 、情 、 意 、
的积 累 、 独 特 的珍 藏 , 从 而 拥 有 独 特 的 言 语 世 界和 精 神 世
将语文课变的诗情画意
![将语文课变的诗情画意](https://img.taocdn.com/s3/m/b2d6581d4a7302768e993937.png)
将语文课堂变得诗情画意盐城大丰区东坝头学校陆晓梅现在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又功利,甚至我们的课堂也变的急功近利了。
学生变的心浮气躁,不再那么爱上语文课,不再爱写作。
这个时候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凭借的是有情有趣的文本,构建的是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
倘若语文教师缺乏有创意的讲授,让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那么,语文教学就是最大的失败。
因此,调动学生的热情,从而爱上语文课,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下工夫,将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然而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将课堂变的诗情画意,语文教师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蕴含诗意情怀,同时也需要灵活驾驭课堂教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涵咏、体悟中领会语文学习的真谛,进而接受美的熏陶和滋养。
一提语文课的诗情画意,很多人会和语文课要上得“扎实、朴实”这个理念抵触起来。
将语文课变得诗情画意,并不是让语文课变成花架子,这不是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
正如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一样,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诗情画意。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缺少了诗情画意,那是诗情画意的失落,是我们语文教师缺少诗情画意的意识,缺少自觉地去发现去追寻罢了。
追寻语文课的诗情画意,其意义在于,它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精彩、更丰富,更走近语文教学的本原,从而更能实现我们孜孜追求的理想中的教学目的。
追寻语文课的诗情画意,是追寻语文课本该有的东西。
中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孩子,这是我们的殊荣。
诗情画意与年轻的生命有着天然的本质的联系。
我们脚下是一片最纯洁,最少污染,保留着生命的原生状态的土地。
每一个孩子都是幻想家,心灵中都藏着一串彩色的梦,有梦就有诗。
如果说“几乎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那么这段人生中的岁月,主要是指青少年时期。
中学语文教师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希望、耕耘未来,怎能不勃然心动、激情满怀并引以自豪?一、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诗情涌动语文课堂离不开情感,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更需要有诗情涌动。
让语文绽放光彩,让课堂充满诗意
![让语文绽放光彩,让课堂充满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c89711f8f61fb7360b4c6558.png)
潜 能 ,让 语 文 课 堂 像 诗 一 样 激 情 飞
扬 ,蕴涵 丰 富 ;像诗 一 样 意境 优美 ,
充 满 想 象 和 创 造 。 只 有让 语 文课 堂 充 满 诗 意 ,学 生 才 能 “ 腹 有 诗 书 气 自华 ” 。语文 课 堂教 学不 仅 要关 注 学
品 读 经 典 中 ,激 活 学 生 与 作 品 ,教 师 与 学 生 以 及 学 生 之 间 的 互 动 交
诗 意 的 教 师 。 那 么 ,怎样 才 能让 课
堂 充满 诗 意 呢?
一
流 ,激 发 他 们 的感 情 ,启 迪 他 们 的
智 慧 ,从 而 提 高 学 生 的 文 化 涵 养 。
语 文 学 习 应 该建 立 在 民 主 ,合
作 ,探 究 的平 台t ,师 生 在 相 互 交 流 中 才能 获 得 理 解 ,文 本 在 自 由的
动传 递 给 学 生 ,引 导 激 发 他 们 去 和
文本 对 话 ,使 其 灵 魂 在 感 动 中得 到
净 化 ,美 化 。
探 讨 中才 能 获 得 新 的 生 命 。 为 此 , 构 建 一种 平 等 和谐 的师 生 关 系 ,营 造 … 种 民 主融 洽 的课 堂 气 氛 是 非 常 要 的 。 在教 学过 程 中 ,教 师必 须 充 分 发 扬 教 学 民 主 ,使 学 生 在 一 种 平 等 、和 谐 、融 洽 的 氛 围 中 完成 学 习活 动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马 斯 洛等 人 认为 : “ 只 有 在 真 诚 、理 解 的 师 生 人 际关 系 中 ,学 生 才 敢 于 和 勇 于 发 表 见 解 , 自由想 象 和创 造 ,从 而 热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诗意栖居地”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诗意栖居地”](https://img.taocdn.com/s3/m/de4c8764b84ae45c3b358c63.png)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的“诗意栖居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人文性的语文呼唤诗意,人文性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学生的享受。
同时,语文自身的魅力无穷:内容上,它有精彩的故事,有趣的人生,多彩的生活,神秘的自然;形式上,它有看起来如小精灵一般跳动的文字,读起来如音乐一般缥缈的韵律,品起来如诗画一般的优美意境。
语文充满了情,真挚的友情,深厚的亲情,博大的爱情,这些无一不震动着读者的心灵,敲击着我们内心深处那根最敏感的心弦;语文充满了智,神秘的大自然,有趣的动物王国,气象万千的世界给予了我们多少丰富的知识;语文充满了趣,一个个精美的童话故事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
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学生而言,能启迪心智,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诱发不尽的遐想;对老师而言,读着语文,仿佛就是在和历史对话,和大师倾谈,那深入浅出的道理,那五光十色的美景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享受。
师生的心灵沉浮于语文的字里行间,浸染着墨韵书香,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语文本身应是给予师生共同的一种生命享受。
有鉴于此,理想的心愿与现实的状况有所出入,理属正常。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走过现实的此岸,为达到理想的彼岸,我们辛勤的语文老师不妨在以下几方面试作尝试。
一、教学设计时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过河首先要解决船和桥的问题,不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这里所说的船和桥的问题,也就是方法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确定了教学目的,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一句空话。
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掌握教学的艺术。
如果在课堂中,还是以老师的教为主角,由老师扮演主角,学生只充当配角,有时甚至仅为教师的道具,必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6ec73d0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a.png)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引导学生情感与思维的重要平台。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了许多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课堂教学之路。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来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浓浓的诗意。
一、引导学生接触诗歌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首先要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诗歌。
在诗歌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让学生在欣赏的感受诗歌的美丽与力量。
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诗歌朗读会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感悟诗歌的情感和内涵,使他们对诗歌充满热爱和向往。
二、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可以通过设置诗歌创作小组活动、进行诗歌写作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有趣的诗歌创作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诗歌之美,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内心的情感。
三、注重诗歌的情感体验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歌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
可以通过朗诵、讲解、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感悟诗歌的美丽与力量。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感悟诗歌的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使诗歌的情感得以传递和发挥。
四、跨学科融合,拓展诗歌学习内容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教师还可以将诗歌学习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拓展诗歌学习内容。
在美术课上,可以进行诗歌配图创作活动;在音乐课上,可以编写歌曲,配以学生创作的诗歌进行演唱;在自然科学课上,可以结合自然景色,进行户外写生和诗歌创作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和环境中,感悟诗歌的美丽与力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
五、营造诗意的教学氛围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教师需要营造诗意的教学氛围。
[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下一句是什么
![[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下一句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a7c3d223186bceb18e8bbab.png)
[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下一句是什么文学是“人学”、“心学”,又是“美学”,文学用语言艺术构筑了一个个美的世界。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沉浸于作品的深处,对文学的意境进行整体的感受和玩味,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的美学蕴涵的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
”同时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语文这门学科集纳古今中外名篇美文、融自然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引领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语文,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品味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使课堂涌动着真情,焕发着生命活力,绽放出美丽之花。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书香,充满诗情画意。
一、诗意课堂,读中品味美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
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
小学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充满着音乐美、绘画美,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
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
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b9c52c32376baf1ffc4fad11.png)
开的野菊。” 这些句子写得多灵动, 多有诗意, 我们一读, 就 会自 然地想起自己的体验, 可能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春日, 也 可能在一个漆黑有雨的夜晚, 我们也曾趴在爸爸的背上, 我 们也曾依偎在妈妈的怀里, 这样的感觉, 使得读者与诗歌产 生了情感的共鸣。 借助这种已有体验, 能帮助学生进人诗人 的世界, 进而获得感受、 感动、 感想, 有的可能读出了父母的
式美和内容美, 一般宜取反复推敲、 吟诵涵咏的熟读法。如 《 送给盲婆婆的烟烟》 ,整首诗就像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在跟 盲婆婆说话。 婆婆因“ 而隔开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 盲” 生活
也因此而黯然失色。这位小朋友想到送一只会唱歌的蜗蛔 给盲婆婆。让寂寞的盲婆婆听着烟蛔的歌声 “ 走进田野” ,
阅读 教 学 中 学 生 创 造 能 力 的 培 养
染的力量。”
就《 乡下孩子》 的教学来说, 教参上把情感思想方面的
教育 目标定为: “ 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 、幸福快乐的童年 生活, 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感情。” 这只是编者的一种
解读, 而且是用成人的眼光进行的理性化色彩浓郁的解读。 事实上, 如果抛开这些“ 思想”让儿童 自己品味顺摸 , , 走一 条感性的路子,也许学生得到的会比标准答案更真实更灵
验、 生活经验 、 阅读经验 、 课堂经验等各种经验集合起来共 知、 、 共享 共进和共融之后生成的一种情绪 、 灵气和悟性 , 一 种精神的享受和张扬。
1 0
3.教学方法; 孟视吟诵 . 感受形式与语言之美。 现代诗歌的读法也迥异于文章阅读,诗歌所带的美感 信息具有含蓄性、 朦胧性。 要全身心地感受并把握作品的形
-A 栋萍
(江苏广播电 视大学 武进学院, 常州 213000) 江苏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3d9621f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0.png)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随着学生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降低,而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意思想和语感。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活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概念、特点和课堂的构建,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概念小学语文诗意课堂是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一个富有诗意,培养学生语感、创新思维能力的语文课堂。
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写诗,而更是让学生学会感受、欣赏和运用诗意思维,让语文课程也充满诗意的氛围。
二、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特点1.强化阅读课程教学阅读是小学语文诗意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小学语文诗意教育的重要手段。
通过精选有意义的文学作品,实现阅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创意思维小学生的想象力天然丰富,通过启发和鼓励创意思维,可以让学生在诗意课堂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创意思维包括提供不同的情境、引导想象、激发联想和多样化思考,教师们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和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展现个性化的创新思维。
3.注重语感培养语感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小学语文教育中将语言的音美、形美、意美培养并不断增强,即用语感培养来代替语音和语法教学。
通过贴近生活、亲近自然的实际应用来强化学生的语感培养和诗意思维的发展。
例如,让学生创作各种形式的语言游戏,激发他们对语言形式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语感。
4.培养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读懂和写作,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从经典的文学名著中,学生可以学习历史和文化、学习丰富的人生哲理、品位优美的文学作品等,同时在文学的精神熏陶中,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素养和文学素养。
三、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构建1.选择优秀课文在小学语文诗意教育中,选取合适的文学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分别选择启迪阅读、和阅读兴趣;发扬情感、以感悟诗意;加强鉴赏,以欣赏鉴别美的文学作品。
让语文课堂诗意盎然
![让语文课堂诗意盎然](https://img.taocdn.com/s3/m/3d397b0ceff9aef8941e061d.png)
二 、 朗读 课 文中穿插 在
在学 习《 时 , 春》 学生们对文中的雨尤其喜爱 , 在一
遍遍 诵 读 之 后 , 问 学 生 ,喜 欢 雨 吗 ? 我 “ 说说 理 由吧 ! 学 ” 生们 纷纷 举 手 回答 ,个别 同 学 还 结合 诗句 来表 达对 雨
六、 在评 价指 导 间浸 润
诗 词 “ 手 ” 以诗 句 “ 上 得 来 终 觉 浅 , 知 此 事 要 躬 携 。 纸 绝
行 ” 引导 学 生 学 以 致 用 、 合实 践 ; 诗 句 “ 动 笔 墨 来 综 以 不 不 读 书 ” 引导 学 生 养 成 边 动 笔 边 读 书 的 好 习惯 ; 诗 来 以 句 “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 引导 学 生 发 横 远 来
侄 孙 湘 》 世 人所 铭记 , 六 年 级 的 学 生 很 少 为 但
有 机 会 接 触 这 篇 经 典 , 中 “ 横 秦 岭 ” 引 用 为 这 首 文 云 的 诗 的欣 赏 、 累 提 供 了很 好 的 平 台 , 重 要 的 是 让学 生 积 更 经历 了情 感 的 、 民族性 格 的 熏 陶 。
教 师 在课 堂上 的教 学评 价 与 学法 指导 也可 以 与 古
的喜 爱 , 于是 我 挥 笔 写 下 了写 雨 的诗 文 。在 一 遍 遍 诵 读 中 , 子们感受到 了“ 雨 鱼儿出 , 风燕子斜 ”天街 孩 细 微 “ 小 雨 润 如 酥 , 色遥 看 近 却 无 ” 草 的愉 悦 轻 柔 ; 受 到 了 感 “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平 明 送 客 楚 山 孤 ”潇 潇 暮 雨 子 规 寒 “ 啼 ” 寒 雨 的 伤 感 ; 会 到 了 “ 水 碧 于 夭 , 船 听 雨 中 体 春 画 眠 ” 衣 欲 湿 杏 花 雨 ” 中 雨 的 闲适 … … 读 着 朱 自清 笔 “ 下 的 纤 纤 细 雨 , 着 名 家 经 典 中 真 实 、 性 的雨 , 子 品 灵 孩 们 不 免意 往 神 驰 。
让语文课堂涌动诗意
![让语文课堂涌动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316c6a250066f5335a8121bb.png)
在 教《 蓝的威 尼斯 》 , 蓝 时 我
用 幻 灯 片 向 学 生 多 方 面 地 展 示 威
尼 斯 的风 情 美 ,他 们 充 分 领 略 到 意 大利 水 城 的 魅 力 ;教 朱 白清 的 散 文《 背影 》 前 , 播放 了黄磊 之 我 的 同 名 曲 《 影 》 凄 婉 而 动 人 的 背 , 歌 曲 , 学 生 深 受 感 染 , 文 中 洋 让 对 溢 的亲 情 感 同 身受 ; 如 , 习 苏 又 学 轼 《 调 歌 头 》 , 找 到 了 王 菲 水 时 我 演 唱 的根 据 词 谱 曲 的 《 月 几 时 明 有 》 在 悠 扬 的旋 律 中使 学 生 渐 人 , “ 佳境” 学生们从词的意境 出发 , ,
语 文 的 诗 意 是 什 么 ? 是 对 桃 源 逸 境 的 向往 、对 唐 诗 宋 词 的热
爱 , 对 《 十 四史 》 崇敬 、 是 二 的 对
《 楼 梦 》 迷 恋 , 大 江 东 去 的 红 的 是 雄 浑 、 桥 流 水 的 柔 婉 , 文 的诗 小 语 意 是 中华 民族 历 史 的 缩 影 。作 为
学教 育
让 语 文 课 涌 意 堂 动诗
回 徐 丹 旦
内容 摘 要 : 文 学科 不仅 具 有 工 具 性, 语 而且 具 有人 文 性 。课 堂, 为 学 生和老 师栖 居 的主 要 场所 , 该 充 满 着 作 应 浓 浓 的诗 意 。语 文 是 一 门充 满 诗 意 的学 科 。就 一 堂语 文课 来说 , 该 是 美感 与诗 意 的交 流 场 所 。 不 管教 育 怎 么 应
运 用 课 程 自身 美 的感 染 力 、召 唤
感 受 人 文 的 关怀 和生 命 的情 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处处充满诗意
语文是一种无比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
李吉林在
《是教师,也是诗人》一文中这样写道:“诗人是令人敬慕的。
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朱永
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认为:“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
”
这些文字让徜徉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我对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与追求——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
感染的过程,因此,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灵气。
那么,怎样才能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创设诗意课堂,教师要散发无限魅力
诗人的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形成一定是经过长久的文化熏陶的结果。
一个诗意的语
文教师也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着丰富的内涵,更何况我
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建立起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相互支撑的多层复合、不断更
新的合理的知识系统。
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妙语连珠、游刃有余。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就是要让这种由墨香浸润的“气华”转而弥散成一种诗意的气质,一
种诗意的魅力,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以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
二、创设诗意课堂,努力营造课堂诗境
创设诗意的教学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活动场所,让学生动脑、动口、
动手,使学生在愉快、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如,课文《识字5》:“沙滩,贝壳,脚丫;海风,海鸥,浪花;珍珠,鱼虾,海带;港湾,渔船,晚霞”。
教学时可播放有关大海的课件,让孩子们边看美丽的大海晚景图,边配以《渔舟唱晚》的音乐,此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那美丽神秘、令人神往的大海——夕阳西下,孩子们光着小脚丫,欢笑着涌向软绵绵的沙滩,时而尽情地奔跑,时而捡起一颗颗美丽
的贝壳。
海风轻轻地吹拂着,海鸥快乐地鸣叫着,大海高兴极了,捧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
把它送给黄昏。
渔船满载着珍珠、鱼虾和海带,停泊在宁静的港湾,只留下远处天边一抹绚
丽的晚霞……教师用优美的语言,用多媒体出示的意境,使课堂像水墨画一样充满意蕴,像散文诗一样灵动优美,让学生在诗意的教学情境中一起享受着语言文字的精彩与美妙,激发起
学习新知的欲望。
三、在平等对话中激发课堂诗情
1.感悟、品味、想象,与文本进行诗意对话
春光明媚的语文课堂上,我和学生们吟咏着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和志南的《绝句》这
两首咏春的千古名诗,真是如沐春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多么绝妙的诗句!“‘杏花雨’作何理解呢?”顷刻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
片刻后,一学生从
容答道:“‘杏花雨’就是清明时节杏花开放时下的雨。
”又一学生答道:“在和风细雨中,开得
早的杏花散落,在空中漫舞,如同下着一场花瓣雨,当然就是‘杏花雨’了。
”多么奇妙的感悟!多么独特的理解!学完两首古诗后,我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编辑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两首古诗安排在一起让我们来学习呢?” 话音刚落,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七嘴八舌议论起来:“那
是因为这两首都是描写春景的古诗,而现在又正值春天……”“看来,大家已经发现这两首诗的
相同之处了。
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接着便炸开了锅:“老师,我发现叶绍翁写的是晴天,志南和尚写的是雨天。
”“老师,我发现叶绍翁是
去游园,而志南和尚游的是整个大自然。
”“老师,我还发现叶绍翁是走着去的,志南和尚是
坐船、拄着拐杖去的。
” ……此时的课堂,思维的火花在碰撞,智慧的声音在流淌。
2.重组创造,与文本进行诗意对话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经常思索:教材中那一句句浸满着情与爱的字符,一个个如诗般
温馨美丽的故事,在我营造诗意课堂时,将以怎样的方式流淌进现在孩子的心灵,以激起他
们的情感体验呢?我该怎样创造性地解读和运用文本呢?带着这样的思索,我在执教《白鹭》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将原文中描写白鹭外形美的一段话一字不漏地改用诗歌的形
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那雪白的蓑毛增一点儿则嫌长
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减一点儿则嫌短
那铁色的长喙素一点儿则嫌白
那青色的脚深一点儿则嫌黑
因为呈现方式变成了诗,又加上我给学生配上了优美的乐曲,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
了起来,很快,学生从多种方式的朗读中感受到文中蕴涵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的
诗境,白鹭外形的美丽和诗意早已植入了孩子的心灵。
总之,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
境和意蕴。
追寻诗意语文,创造诗意课堂,让学习成为享受,让课堂成为家园——这种诗意
地栖居正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倾心追求和殷切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