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提取工艺
第2章生物制药制备概述
2、血浆的综合利用
(4)补体系统蛋白: 补体系统:机体主要防御体系之一,在许 多生物学反应中,如吞噬、调理、趋化和 细胞溶解等,均起重要作用。 补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循环免疫复合物 性疾病中,起着损伤机体的作用。 (5)蛋白酶抑制物类:主要有1-抗胰蛋 白酶、 1抗糜蛋白酶( 1X)、 间胰酶 抑制物、抗凝血酶III等。
(2)氨基酸的分离方法
沉淀法: 溶解度差异分离:依据不同氨基酸在水中或 其他溶剂中的进行分离 特殊试剂沉淀:如用邻二甲苯-4-磺酸与亮氨 酸形成不溶性盐沉淀,再用氨水分解,使 亮氨酸游离出来。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根据氨基酸吸附力的 差异进行氨基酸分离的方法。苯丙氨酸、 酪氨酸、色氨酸的分离就是利用活性碳对 其吸附的原理。
2009-03-30
Suzhou University
4、核酸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1)核酸类药物生产方法: ① 提取法:生产DNA和RNA的主要技术是, 先提取核酸和蛋白质复合物,再解离核 酸与蛋白质,然后分离RNA与DNA。 ② 发酵法:主要用于生产单核苷酸。
2009-03-30
Suzhou University
2009-03-30 Suzhou University
(2)白细胞浓缩液: ① 制法:用单采粒细胞技术自供血者血循环 中采集。用过滤法或离心法得到的细胞存 活率均较低。改进的连续离心法可将粒细 胞得率提高一倍。 ② 用途:输注白细胞疗法,一般在肿瘤病人 经细胞药物治疗后,处于骨髓细胞抑制期 间遭受感染且各种抗菌素治疗无效情况下 采用,疗效显著。
2009-03-30 Suzhou University
2、血浆的综合利用
血浆蛋白成分: ① 主要成分:Alb和IgG, ② 含量中等的成分:有IgA、IgM、纤维蛋 白原(Fg)、补体C3、转铁蛋白(Tr)、 巨球蛋白(2M)、触珠蛋白(Hp)、 1抗胰蛋白酶( 1AT),血色素结合 蛋白(HpX)和1-AGP等十种。 ③ 小量和微量成份:百余种的蛋白质和多 肽。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
活性成份/有效成份是存在细胞质中
➢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物质构成,细胞壁上有许多小孔叫孔壁, 但是,不影响水溶性物质旳出入;
➢ 对外界物质旳进入或细胞内物质旳外出 有决定作用旳是细胞膜。
➢ 植物原料外表面如叶、果实皮、茎皮等 旳表面组织上有蜡浸细胞壁,是蜡浸入 细胞旳纤维素壁中,形成蜡层。
三、试验设计和工艺流程旳选择
试验设计: 2.选择测试指标:
在试验中所使用旳分析措施测定速度 快,成果要精确可靠;
3.不能直接搬用植物化学旳提取措施作为 工业生成旳措施?
植物化学提取旳目旳:新化合物、鉴定构造、 发觉新成份、不计算成本、收率、经济效益;
天然产物生产提取目旳:要考虑收率、成本和 经济效益等;
转入中试放大生产旳过渡性试验:
4.原辅材料、中间体及产品质量分析措施研究 中间体和新产品均无现成份析措施,须研究他 们旳鉴定措施,制定简便易行、精确可靠旳 检验措施。
转入中试放大生产旳过渡性试验:
5.下游工艺研究
上游工艺:以生物材料资源生产为关键旳研究内容; 下游工艺:以产品旳后处理为研究内容旳操作。
2.加热干燥法
➢ 原料旳细胞组织用风干法不易破坏旳,且 有效成份在加热时没有重大影响旳条件下, 可用加热法破坏原料组织构造;
➢ a.在浸出有效成份时,使细胞质和蛋白质 凝集、变性、收缩,致使细胞膜和细胞壁 破坏,提升渗透性,细胞内物质迅速向外 扩散;
2.加热干燥法
➢ b.新鲜原料切片后加热干燥,水 分急剧蒸发,细胞内原生质和蛋 白质凝固、变性、细胞萎缩,破 坏细胞壁和细胞膜,变化细胞组 织旳渗透性;
一种制备物是否纯,常以“均一性”表 达
均一性是指所取得旳制备物只具有一种 完全相同旳成份。
第二章_萃取分离
③丙酮:半极性,与水互溶,可脱脂、脱水,易 挥发易燃。
④乙醚: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 ⑤氯仿: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 ⑥石油醚: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常用作脱 脂剂。 ⑦甲醇、乙酸乙酯等。
(4)常用浸取辅助剂 凡加入浸取剂中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制品 的稳定性或能除去或减少某些杂质的试剂称为浸取辅 助剂。 浸取辅助剂作用: ①促进有效成分溶解。 ②增加制品稳定性。 ③减少杂质。
轻相(有机相) 萃取剂 重相(水相)
杂质 溶质 原溶剂
浓度 C
有机相
水相
时间 t
(2)反萃取:调节水相条件(如酸度和络合剂、 还原剂等),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 产物或便于下一步分离操作的实施。
对一个完整的萃取过程,常在萃取与反萃取之间 增加洗涤操作:使杂质由有机相反萃到水相,而被萃 物仍留在有机相,目的是除去与目标产物同时进入有 机相中的杂质。
(3)扩散阶段 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后形成浓溶液具有较高渗透压, 形成扩散点,不停地向周围扩散其溶解的成分。 分子扩散:完全由于分子浓度不同而形成的扩散。 对流扩散:由于有流体的运动而加速扩散。 实际浸取过程两种扩散方式均有,而对流扩散对 浸取效率影响更大。
4、中药浸取类型 (1)单体成分提取。指单一成分的提取、分离、
(3)渗漉法。原料上端不断添加溶剂,溶剂渗过 药粉从下端出口流出,由此浸取出有效成分。
渗漉法的提取效果优于浸渍法。非组织结构药材 易软化成团、易堵塞,不宜用此法。
(4)水蒸汽蒸馏法。原料粉用适量水浸泡,加热 蒸馏或通过水蒸汽蒸馏,原料中具挥发性成分随水蒸 气而带出,经冷凝后分层,收集。
适于具挥发性、遇水蒸汽不破坏、难溶或不溶于 水的物质。
萃取 → 洗涤 → 反萃取
第二章新药的工艺研究
第一节 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工艺研究
2.制备工艺必须具有时代特色 中药的处方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或中医临床验方,新药研
制的目的就是要使传统中药现代化,所以新药的制备工艺必须 具有时代的特色。因此,在制备工艺研制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新 技术、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以提高中药制剂研究水平。
(1)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
熨剂:系用铁砂,并配合一些治风寒湿痹的药物,经混合后装 于布袋(或纱布等)中,用时常以醋淬之,待发热后熨患处。
钉剂:系将药物细粉加糯米粉混匀后加水蒸制成软材,搓成纺 锤形的外用固体制剂,常用于治疗瘘管、溃疡性疮疡等。
线剂:是将丝线或棉线置药液中先浸后煮,经干燥制成的外用 制剂,利用所含药物的轻微腐蚀作用和药线的机械扎结作用, 切断痔核瘘管。
第二章 新药的工艺研究
周浓 副教授
目录
1 第一节 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工艺研究 2 第二节 化学原料药工艺研究 3 第三节 化学制剂工艺研究 4 第四节 生物制品工艺研究
第二章 新药的工艺研究
新药的研究在处方决定以后,首先要进行与质 量研究相结合的制备工艺研究,在得到稳定的 工艺以后,才能制备出质量稳定、能充分发挥 疗效的样品,以保证在新药的药理、毒理、临 床及稳定性研究中获得可靠的结果。
冷冻离心设备膜分离设备1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第一节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工艺研究超细粉碎设备超临界萃取设备第一节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工艺研究喷雾干燥设备沸腾制粒设备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物传递系统dds常规剂型时代长效和缓释剂型时代靶向剂型时代控释剂型时代2新工艺新剂型的研究第一节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工艺研究3新辅料的研究将辅料作为处方的一味药使用辅料与药效相结合药辅合一第一节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工艺研究三制备工艺研究的一般程序1处方筛选药味各药味之间的用量比例口服剂量2剂型选择临床适应性有效性使用方便性质量稳定性生产可行性药物安全性第一节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工艺研究工艺路线根据所选剂型处方各味药性质工厂技术设备等因素方法辅料的种类用量用法造型工艺条件粉碎粉碎药物粉碎程度粉碎方法细粉收率提取提取药物提取方法提取需用溶媒的种类用量提取工艺条件分离浓缩干燥方法设备工艺条件半成品质量标准及收率第一节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工艺研究5包装选择6临床实验用药品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7中试8生产用制备方法内包装容器的材料结构形状规格标签设计说明书拟订制备临床实验用药及各种考核样品35批以上考核修改工艺配套设备初步核算成本第一节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工艺研究一清胶囊处方黄连660g大黄2000g黄芩1000g
中药材提取工艺的优化设计研究
中药材提取工艺的优化设计研究第一章:前言中药材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在中医药学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中,中药材提取工艺的优化设计研究是研究者们一直以来的焦点之一。
最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中药材的提取过程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种类、提取剂浓度等。
为了提高中药材的药效成分提取效率,提高中药制品的药用价值,我们需要对中药材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研究。
第二章:中药材提取的基本原理中药材提取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过程。
这些有效成分包括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鞣酸、黄酮类、甾醇、多糖等。
中药材有许多提取方法,如水提、乙醇提取、超声提取和微波提取等。
其中,水提取是一种常用的提取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的溶解性来提取植物的有效成分。
乙醇提取也是常用的提取方法,乙醇可以提高有效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迅速将有机物质的有效成分溶解在其中。
超声提取和微波提取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提取方法,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并且缩短提取时间。
第三章:中药材提取的影响因素1.提取温度提取温度是中药材提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其直接影响提取物的品质和含量。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会有助于植物有效成分的快速释放和溶解,从而提高提取物的含量。
但是,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导致植物有效成分的破坏,从而影响提取物的品质。
2.提取时间提取时间也是影响中药材提取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提取时间能够使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得到英文释放和溶解,提高提取效率。
若提取时间过长,也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从而影响提取物的品质。
3.提取剂种类提取剂种类也是影响中药材提取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用的提取剂有水、乙醇、氯仿、二甲苯等。
在选择提取剂时,需要考虑其对植物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和选择合适的溶解性,以达到最佳提取效果。
4.提取剂浓度提取剂浓度是影响中药材提取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提取剂浓度适宜的单位提取的有效成分多,产量大,但若浓度过高,可能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溶解和释放。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第一章、第二章
三、分离工艺设计和技术进展
1. 生物原料生产和提取技术结合 2. 生物微观结构设计提取工艺 分子结构与分子间的作用力 3. 天然产物的结构设计提取工艺:空间结构、 官能团的种类、物理性质等; 4. 根据不同分离技术耦合设计工艺 5. 提取过程前后阶段纵向统一 6. 分离体系的特性设计工艺
四、产物提取过程的选择
2.动物材料与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特性 角类和骨类:加工前需要粉碎细一些; 皮类:应用新鲜材料,加工前先破碎;
3.海洋生物材料与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特性
海藻:抗肿瘤、防心血管疾病等; 腔肠动物:海葵毒素; 软体动物:抗病毒、抗肿瘤等; 棘皮动物:海胆毒素;
2.微生物与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特性 细菌 放线菌 蓝细菌 真菌(霉菌和酵母菌)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根据古代医学典籍、民族医学实践提供的 资料或民间经验和临床观察 根据当地植物样品随机选取 根据天然产物成分信息确定 根据已有的天然产物、医药学及相关科学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 根据市场商品要求确定研究对象
例:
当归芦荟丸:临床具有泻肝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用其治疗白血病,也有好效果。 处方中:除去麝香后,疗效仍有; 但除去青黛和芦荟后,则无一例有效; 再进行小鼠筛选: 发现青黛是抗白血病的活性植物。 继续研究:发现青黛的有效成分为靛玉红, 研制出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新药。
一、提取法
1. 提取:(浸出、固液萃取)
溶剂提取法根据植物中各种有效成分在溶剂中的溶 解作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成分溶解 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植物组织内提取出来。 浸提是通过溶剂与原料接触,互相渗透、溶解以及 扩散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而完成。 一般包括:渗透、溶解、分配和扩散。
(1)渗透
第二章 提取分离及检识方法
第三章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所谓提取,就是用适当的溶剂或适当的方法将植物的化学成分从植物中抽提出来的过程。
任何一种溶剂或任何一种方法提取得到的提取液和提取物,是包含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称为总提取物,尚待进一步分离和精制。
那么,传统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呢: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升华法等。
本节重点掌握:溶剂提取法的原理,化学成分的极性、常用溶剂、极性大小顺序及提取溶剂的选择;常见的提取方法及应用范围。
重点介绍溶剂提取法。
第一节传统的提取方法一、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的提取原理:根据植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的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这是植物化学成分提取最常用的方法。
当溶剂加到经适当粉碎的药材中时,溶剂由于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化学成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遵循“相似相溶”的规律:即亲脂性的化学成分易溶于亲脂性的溶剂,难溶于亲水性的溶剂;反之,亲水性的化学合成分易溶于亲水性的溶剂,难溶于亲脂性的溶剂。
这种亲脂性和亲水性的强弱直接与化学成分或溶剂的分子结构相关,我们可通过其极性的大小来估计它的亲脂性或亲水性。
这也是选择提取溶剂最重要的依据。
那么,影响化学成分极性的因素有哪些呢?一般来说:(1)分子大、碳数多,极性小、亲脂性强;分子小、碳数少,极性大、亲水性强。
(2)在化合物基本母核相同或相近情况下,化合物极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取代基极性大小,取代基的极性越大或数目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越大,亲水性越强,而亲脂性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则极性越小,亲脂性越强,而亲水性就越弱。
制药分离纯化技术2第章固液萃取
④ 乙醚
非极性有机溶剂,可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任意 混溶。其溶解选择性较强,可溶解游离生物碱、 挥发油、某些苷类等物质。因乙醚有强烈的生理 作用,又极易燃烧,且价格昂贵一般仅用于生物 有效成分的提取、精制。
⑤ 氯仿
一种非极性溶剂,微溶于有机溶剂,与乙醚、乙 醇都能任意混溶。
(2) 浸取辅助剂
第二章 固液萃取(浸取)
一、浸取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浸取(固−液萃取)是指用溶剂将固体物中的 某些可溶组分提取出来,使之与固体的不 溶部分(或称惰性物)分离的过程。
被萃取物质在原固体中,可能以固体形式 或液体形式(如挥发物或植物油)存在。
固−液萃取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尤其是 从中草药等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或从生 物细胞内提取特定成分。
为了提高浸取溶剂的浸取效能,增加浸取 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强其稳定性, 除去某些杂质,减少其他成分对浸取的影 响,往往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如改变浸取 条件)或加入某些浸取辅助剂。
常用的浸取辅助剂: ①酸 可使有机酸游离,使碱性物质沉淀; ②碱 可使某些物质水解,使酸性物质沉淀; ③表面活性剂 常可有助于有机物的溶解,提高浸取效果。
无毒无害,价格低廉,还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其比热容小,沸点低,汽化热不大,使分离回收 费用低,可降低生产成本。但乙醇具有挥发性和 易燃性,生产中应注意安全防护。
③ 丙酮
一种良好的脱脂溶剂,与水形成任意组成的混合 液。丙酮也是一种脱水剂,常用于新鲜动物药材 的脱水和脱脂。丙酮的防腐性能较好,但有一定 的毒胜,而且丙酮易于挥发和燃烧,使用时要特 别注意。
KD = y / x x 、y —平衡时溶质在固相、液相中的浓度; 注:若 y 和 x 用体积浓度 (kg/m3) 表示,KD
茶多酚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第一章引言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香味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天然营养物质,如多酚类化合物、咖啡因、氨基酸、葡萄糖和有机酸等。
其中,茶多酚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过敏等多种生理活性。
因此,茶多酚的提取和稳定性研究对于深入挖掘茶叶的营养价值并且开发茶叶的保健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茶多酚的提取方法、提取工艺、成分和稳定性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茶叶的生产和加工提供参考。
第二章茶多酚的提取方法2.1 传统提取方法传统的茶多酚提取方法是通过茶叶的浸泡、加热、过滤、浓缩等工艺而得到。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提取效率低、成本高、对茶叶的营养价值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
2.2 现代提取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茶多酚提取方法被开发出来。
这些方法包括超临界流体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酶解提取等。
这些新方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率高、对茶叶成分的破坏较小等优点。
2.3 茶多酚的组分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类黄酮、咖啡酸和白藜芦醇等。
3.1 茶多酚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茶多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光、氧气、水、温度、pH值、金属离子、添加剂等。
3.2 茶多酚的稳定性改善方法稳定性改善方法包括控制环境因素、添加改良剂和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等。
其中,添加改良剂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一种手段。
当前应用较广泛的改良剂包括甘氨酸、山梨酸、柠檬酸和异抗坏血酸等。
第四章结论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的重要成分,在保健和药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对茶多酚的提取方法、成分和稳定性的研究,为茶多酚的深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进一步完善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和稳定性改善技术,提高茶多酚的营养价值和使用价值。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药为原料,经过提取、浓缩和制粒等工艺过程制备的固体剂型,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药效稳定等特点。
中药配方颗粒在实际应用中广泛用于中医药临床治疗,其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是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1.2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综述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提取、浓缩、制粒等工艺,以及其质量评价方法,为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2.1 中药提取工艺中药提取工艺是制备中药配方颗粒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煎、浸泡提取、超声波提取等。
本节将详细介绍不同提取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2.2 中药浓缩工艺中药浓缩工艺是从草药提取液中去除溶剂,浓缩药液至一定浓度的过程。
主要方法有真空浓缩、喷雾干燥等,本节将介绍各种浓缩工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3 中药配方颗粒制粒工艺中药配方颗粒制粒是将浓缩后的中药提取液通过造粒机械制备成颗粒剂型,该工艺能够保持药材的活性成分,提高服用的方便性。
本节将介绍制粒的不同方法,如湿法制粒、干法制粒等,并讨论其特点及适用范围。
第三章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方法3.1 外观质量评价外观质量评价是指对中药配方颗粒在色泽、形状、气味等方面进行评价。
本节将介绍外观质量评价的常用方法,如目测法、光学显微镜等,以及对应的评价标准。
3.2 成分含量测定成分含量测定是评价中药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这对于保证其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并探讨其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3 质量控制指标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指标旨在保证其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质量控制指标,如水分含量、挥发油含量、重金属残留等,并探讨其评价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
第四章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方法4.1 药效评价药效评价是中药配方颗粒疗效的关键环节,主要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等方法进行。
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摘要:建立水浴法提法提取怀菊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1]。
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正交设计优化怀菊花中总黄酮提取条件,于505nm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2]测定总黄酮的含量[3]。
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最佳温度条件为60℃,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0(g/ml)。
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两次正交实验。
关键词:怀菊花提取正交试验芦丁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water bath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Flos Chrysanthemi determination method. Methods: using rutin as comparison,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desig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Flos Chrysanthemi, content in the 505nm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determined by UV spectrophotometr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extraction temperature is 60 ℃, ethanol concentration: 60%, 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 (g/ml): 1:10. Two orthogonal experiments under these conditions.Keywords:Huai Juhua pregnant chrysanthemums orthogonal experiment rutin目录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而且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因此对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与保健品的开发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参皂苷的提取
第一章综述1.1 人参皂苷的简介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是传统名贵中药,始载于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
其栽培者称为“园参”,野生者称为“山参”。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的治疗。
人参的化学成分很复杂,有皂苷、挥发油、糖类及维生素等。
经现代医学和药理研究证明,人参皂苷为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人参的主要生理活性。
人参皂苷(ginsenoside,GS)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现已明确结果的GS单体约有40余种;在人参中的含量在4%左右。
其中研究最多且与肿瘤细胞凋亡最为相关的为Rg3与Rh2。
众多研究表明,它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与其他化疗药物(如顺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人参皂苷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将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成正常细胞有利于控制肿瘤发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使细胞解体后形成凋亡小体,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
Popovich等研究认为,人参皂苷可以促进人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其途径与地塞米松相识,均为受体依赖性。
目前我国对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制剂工艺、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而且已经有人参皂苷的新产品推向市场。
1.2 人参皂苷成分人参的根、茎、叶、花及果实中均含有多种人参皂苷(ginsenosides)。
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从人参根及其它部位已分离确定化学结构的人参皂苷有人参皂苷-Ro、-Ra1、-Ra2 、-Rb1、-Rb2、-Rb3、-Rc、-Rd、-Re、-Rf、-Rg1、-Rg2、-Rg3、-Rh1、-Rh2及-Rh3 等50余种人参皂苷。
Rh2:具有抑制癌细胞向其它器官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力,快速恢复体质的作用。
化学实验:金属的提取和精炼技术的历史发展
金属的精炼技术
溶解
将金属物质溶解 在适当的溶剂中萃取利用Fra bibliotek剂提取金 属离子
电积
将金属离子在电 极上还原成金属
析出
通过沉淀或结晶 的方式将金属从
溶液中析出
历史发展概述
古代
古代人类主要通过火法冶 炼等简单方法提取金属 金属技术水平较低,多用 于工艺制品
中世纪
中世纪开始出现更为复杂 的金属提取和精炼方法 金属材料用途逐渐扩大, 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感谢观看
金属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重要基础,广泛应 用于建筑、交通、电 子等领域。金属的提 取和精炼技术对于金 属材料的品质和可用 性有着重要影响。
金属的提取方式
01 化学还原
通过还原反应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提取出来
02 电解
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将金属离子还原成 金属
03 火法冶炼
通过高温熔融金属矿石,使金属分离出来
提炼设备
高炉 电解槽 转炉
纯度提升
火法冶炼技术改进
机械化生产
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进步
提升金属品质
工业革命时期金属提取技术的影 响
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和新型设备的应用,深 刻影响了金属工业的发展。从机械化生产方式到 新型提炼设备的引入,再到火法冶炼技术的改进, 都为金属提取和精炼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 变化不仅提高了金属的质量和产量,也拓展了金 属的应用领域。
化学实验:金属的提取和精 炼技术的历史发展
汇报人:大文豪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金属的提取和精炼技术概述 第2章 古代金属提取技术 第3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金属提取技术 第4章 现代金属提取和精炼技术 第5章 未来金属提取技术展望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苯乙醇β-蒎烯——月桂烯β-蒎烯——柠檬醛α-蒎烯
CH3(CH2)6-CH-CH2-CH2 O
CH3 O 2N (CH3)3C NO2
C=O
NO
丁子香
含氮 化合物
二甲苯 麝香
麝香
CH3
乙缩醛类
二乙缩 柠檬酸
CH
OC2H5 OC2H5
轻微 风信子
第二章 香料
19
(二)合成香料
一)合成香料的工艺特点 (1)规模小、间歇式;
(2)因为具有挥发性,对热、光、空气不稳定,故
要注意工艺、设备、包装、运输对香料稳定性影响;
(3)品种多、使用量小,原料繁多,注意安全,环
保,所以工艺要求高; (4)合成香料直接、间接对人体健康影响,要严格
执行安全、卫生检测标准,严格管理,严把质量关。
第二章 香料 20
工艺分两个阶段:合成、纯化
合成反应有:缩合、酯化、硝化、卤化、氧 化、还原、异构化。 纯化方法:常压蒸馏、真空蒸馏、水蒸气蒸 馏、精密分馏、重结晶。 设备材料:不锈钢、搪瓷或玻璃。 反应温度<150℃。 *合成含氧萜烯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如松节油中 的α、β-蒎烯
第二章 香料 8
(2)天然香料的制法
1)压缩法(压榨法)
柠檬、橙子、柑桔类果皮经压榨法可制取取香料,特点—
—不致使香料变性。一般适用于含香质较多而又价廉者。 2)☆水蒸汽蒸馏法 这是提取香料的主要方法。 除不耐热处理的茉莉和晚香玉外,所有的花、叶、木材、
树皮、树根、苔衣、草类等。肉桂、檀香、樟、桂枝、薄荷、
第二章 香料 13
茉莉香脂流程图
脂肪基 铺花 吸收香气 换花
茉莉香脂
刮脂肪基
换花(30次)
吸收香气
第二章 香料
14
(3)天然香料分类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终稿)课件
番 茄红素提取率(%)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未处理
NaOH
NaHCO3
不同碱液处理
弱碱Na2CO3 处理效果最好,
提取率40.3%
Na2CO3
乙醇处理
番 茄红素提取率(%)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未处理
1:1
1:2
原料与酒精的质量体积比
质量体积比为1:2时 提取效果最好,达 到39.5%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番茄红素的性质
性质:番茄红素分子式为C40H60。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 、乙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其稳 定性较差,长时间加热或紫外照射,容易发生顺反异构和
氧化降解。
• 1.2 番茄红素功能
抗癌,保护心血管 ,抗衰老
• 1.3 常见提取方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正己烷、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等 超临界CO2萃取法 超声波法:超声波的空化和振动作用 微波提取法:穿透萃取介质激化细胞内的极性分子 酶法提取法:酶反应破壁提取
4.2 展望
番茄红素将被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医学,食品,生物等 等。而伴随着其产业化的进程,我们期待番茄红素的其他 可利用价值被发现。
致谢
谢谢本文的指导老师万红贵老师,也感谢师兄汪文进的支 持与帮助。 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莅临,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谢谢
章训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0
35
40
45
50
55
60
酶解温度(℃)
45℃时提取率最 高,分别为78.9%
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
➢ 一般分子中官能团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官能团的数量 越多,整个分子的极性就越大,亲水性就越强;
➢ 分子中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链越长,分子的极性就 越小,分子的亲脂性就越强。
官能团的极性顺序
大
极 性
小
CHO
R +NH 3 CH
_
COO
氨基酸,极性强
HCOH
HO CH HCOH HCOH
葡萄糖,分 子中多个羟 基,极性强
• 温度升高可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凝固、酶破坏、 增加浸提液的稳定性。(优点)
• 浸提温度过高,热不稳定成分被破坏,浸 提液品质劣变,提取的杂质含量增高,给 后续精制带来困难; (缺点)
• 一般浸出温度控制在60-100°C。
分子极性概念
• 极性是一种抽象概念,用以表示分子中电 荷不对称(assymmetry)的程度,大体上与 偶极矩(dipole moment)、极化度 (polarizability)及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等概念相对应。
__________(课本pp25-27)
影响分子极性的因素
了解
4.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特点
• CO2的临界温度31.1°C,临界压力7.32MPa。 • 萃取条件温和,适于具有热敏性或易于氧化成分,
萃取介质可循环使用。 • 超临界CO2 萃取效率高,绿色环保。 • CO2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无毒性,不易燃,
不易爆,萃取后容易从分离成分中脱除,不会造 成污染,适于食品及医药行业。
➢ 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结构及分子大小有关;
——分子结构指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 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
——分子大小指分子碳链长度、骨架大小,与分子 量相关。
提取工艺获奖课件
(3)水解 皂苷旳水解有两种方式,可一次完毕水解, 生成皂苷元及糖,也能够分步水解,即部分 糖先被水解,或双糖链皂苷中先水解一条糖 链形成次生苷。 假如皂苷所含旳糖为2-羟基糖,用温和旳水 解条件不能使苷键断裂,需用剧烈条件进行 水解,一般用2~4mol/L旳矿酸,也可酸性较 强旳高氯酸,有时还需要加热或加压。
– 例如,一般黄酮类化合物不溶于石油醚中,故 可与脂溶性杂质分开,但川陈皮素(5,6,7, 8,3’,4’-六甲氧基黄酮)却可溶于石油醚。
18
(6)黄酮类化合物旳羟基糖苷化后,水中溶 解度即相应加大,而在有机溶剂中旳溶解度 则相应减小。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 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溶或不溶于苯、 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糖链越长,则水中溶解 度越大。糖旳结合位置不同,对苷旳水中溶 解度也有一定影响。
– 以棉黄素(3,5,7,8,3’,4’-六羟基黄酮) 为例,其3-O-葡萄糖苷旳水中溶解度不小于 7-O-葡萄糖苷。
19
3.酸碱性 (1)酸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 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 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
– 因为酚羟基数目及位置不同,酸性强弱也不同,以 黄酮为例,其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 7,4’-二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5-
34
(8)柱色谱法 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旳吸附剂或载体有大 孔树脂、硅胶、聚酰胺及纤维素粉等。另外, 也有用氧化铝、氧化镁及硅藻土等。
35
(三)皂苷 1.构造 皂苷由糖或糖醛酸和皂苷元(非糖部分)构 成。构成皂苷旳糖常见有D-葡萄糖、D-半乳 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D-木糖、D-葡 萄糖醛酸以及D-半乳糖醛酸等。糖或糖醛酸 以低聚糖旳形式与苷元缩合而成皂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 (2)醇类溶剂提取法:
– 生物碱及其盐都能溶于 甲醇或乙醇,所以常用 甲醇或乙醇为溶剂
– 有时也用酸性乙醇或甲 醇(含0.5%~1.0%硫酸 或醋酸)
•
--
13
• 2.溶解性
•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 (苷和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 同而有很大差异。
• (1)一般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 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醇等有机溶剂及 稀碱水溶液中。
• 黄芩苷
汉黄芩素
• 石油醚<己烷<苯<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
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 因为酚性生物碱能与氢氧化钠成盐,不宜用氢 氧化钠溶液。
– 此法仅能提取亲脂性生物碱,同时 也带来亲脂 性杂质,可将生物碱转溶于酸水与杂质分开。
--
8
• 3.分离方法
• (1)利用生物碱的碱性差异进行分离:pH 梯度萃取法。
• 此法有两种操作方式:
• ①将总碱溶于酸水,逐步加碱调pH值使之 由低到高,每调一次pH值后,即用氯仿等 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一次。生物碱按由弱 到强顺序,分别游离转溶于有机溶剂中。
7,4’-二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 5-羟基
•
C7-OH因为处于C=O的对位,在p-
共轭效应的影响下,酸性较强,可溶于碳
酸钠水溶液中,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
及鉴定工作。
--
20
• 4.提取
• 黄酮类化合物在花、叶、果等组织中,一 般多以苷的形式存在,而在木部坚硬组织 中,则多以游离苷元形式存在。
– 以渗漉法、浸渍法、回 流法、连续回流法提取。
– 纯化方法可以采用前述 的有机溶剂萃取法。
--
6
--
7
• (3)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
– 用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游离生物碱,采 用回流法、连续回流法提取。
– 提取前应先用少量碱水(氨水、石灰乳等)与 原料拌匀至湿润,使生物碱由盐转为游离碱, 再形成 的盐显示出不同的溶解度, 例如,在麻黄的水提液中, 加入草酸溶液后,适当浓缩, 草酸麻黄碱溶解度小,先析 出结晶,而草酸伪麻黄碱仍 留在溶液中。
--
11
• (3)利用生物碱的特殊功能基进行分离:
• 某些生物碱的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将其 溶于氯仿中,用稀氢氧化钠水溶液萃取, 得到酚性生物碱部位,非酚性生物碱则留 在氯仿。
--
14
• (2)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平面性强的 分子,因分子与分子间排列紧密,分子间 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
查尔酮
--
15
• (3)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因系非平 面性分子,故分子与分子间排列不紧密, 分子间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溶 解度稍大。
--
16
• (4)花色苷元(花青素)类虽也为平面性 结构,但因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 性,故亲水性较强,水中溶解度较大。
4. 组织物质:构成细胞-- 的不溶物,如纤维质、2
• 第二节 提取原理 • 一、药材中各类有效成分及提取分离
方法 • (一)生物碱 • 1.理化性质: 2.提取方法:
--
3
--
4
• (1)酸水提取法:一般用 1%~5%的硫酸、盐酸或醋 酸为溶剂,使生物碱成盐而 溶于水。
• 该法提取水溶性杂质较多, 常合并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
• ②将总碱溶于氯仿等,用pH值由高到低的 酸性缓冲液依次萃取,使生物碱按碱度由 强至弱的顺序萃取出来,然后将各部分缓 冲液碱化,转溶于有-机- 溶剂,回收溶剂即 9
• (2)利用生物碱及其盐的溶解度差异进行 分离:
• 常采用溶剂萃取法、沉淀法。
– 例如,苦参碱因其极性小于氧化苦参碱,能溶 于乙醚,后者难溶于乙醚,因此,将二者混合 物溶于适量的氯仿,在氯仿液中加入10倍量的 乙醚,氧化苦参碱即可析出沉淀。
--
17
• (5)黄酮类苷元分子中引入羟基,将增加 在水中的溶解度;而羟基经甲基化后,则 增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 例如,一般黄酮类化合物不溶于石油醚中,故 可与脂溶性杂质分开,但川陈皮素(5,6,7, 8,3’,4’-六甲氧基黄酮)却可溶于石油醚。
--
18
• (6)黄酮类化合物的羟基糖苷化后,水中 溶解度即相应加大,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 解度则相应减小。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 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溶或不 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糖链越长, 则水中溶解度越大。糖的结合位置不同, 对苷的水中溶解度也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 提取工艺
--
1
• 第一节 药材成分
1. 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发挥主要药 效的物质,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
2. 辅助成分:本身没有特殊疗效,但能增强 或缓和有效成分药效作用的物质。如洋地 黄中的皂甙可帮助洋地黄甙溶解或促进其 吸收。
3. 无效成分:指本身无效甚至有害的物质, 往往会影响浸出效果、制剂稳定性、药效 等。
宜用极性较小的 溶剂,如氯仿乙 醚、醋酸乙酯等 提取
可用丙酮、醋酸
乙酯、乙醇、水
或某些极性较大
的混合溶剂进行
提取;
一些多糖苷类则
--
可以用沸水提取21
• (1)浸提法 • 多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提
轻汽油/ 四氯化碳
蜡、脂类
苯/乙醇 游离黄酮
--
稀乙醇/水 黄酮苷
22
• (2)碱提取酸沉淀法
• 黄酮苷类虽有一定极性,可溶于水,但却 难溶于酸性水,易溶于碱性水,故可用碱 性水提取,再将碱水提取液调成酸性,黄 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
– 以棉黄素(3,5,7,8,3’,4’-六羟基黄酮) 为例,其3-O-葡萄糖苷的水中溶解度大于7 -O-葡萄糖苷。
7
--
3
19
• 3.酸碱性
• (1)酸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 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
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
–由于酚羟基数目及位置不同,酸性强弱也不同, 以黄酮为例,其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
• 如吗啡具有酚羟基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借此可与可待因分离。
带羧基的生物碱可用 碳酸氢钠水溶液从氯 仿溶液中萃取。
--
12
• (二)黄酮类化合物
• 1.定义:凡两个苯环(A环、B环)通过三 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类成分称为黄酮类 化合物。大多具有6C-3C-6C的基本骨架, 且常有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 取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