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媒体与文化建设_文化教育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电视传媒行业新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策略

电视传媒行业新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策略

电视传媒行业新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策略第一章新媒体内容制作概述 (3)1.1 新媒体内容制作的概念 (3)1.2 新媒体内容制作的特点 (3)1.2.1 互动性强 (3)1.2.2 传播速度快 (3)1.2.3 内容丰富多样 (3)1.2.4 定制化与个性化 (3)1.3 新媒体内容制作的趋势 (4)1.3.1 内容质量不断提升 (4)1.3.2 跨界融合与创新 (4)1.3.3 技术驱动发展 (4)1.3.4 社交属性强化 (4)1.3.5 内容版权保护加强 (4)第二章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创意 (4)2.1 内容策划的原则与方法 (4)2.1.1 内容策划原则 (4)2.1.2 内容策划方法 (5)2.2 创意的来源与提炼 (5)2.2.1 创意来源 (5)2.2.2 创意提炼方法 (5)2.3 内容创新策略 (5)2.3.1 技术驱动创新 (5)2.3.2 形式创新 (5)2.3.3 互动创新 (5)2.3.4 跨界融合 (6)2.3.5 个性化定制 (6)第三章新媒体内容制作流程 (6)3.1 内容制作前期准备 (6)3.1.1 市场调研与分析 (6)3.1.2 确定内容定位与风格 (6)3.1.3 策划内容主题与结构 (6)3.1.4 拟定内容制作计划 (6)3.2 内容制作实施与监管 (6)3.2.1 组建专业团队 (6)3.2.2 制定内容制作流程 (6)3.2.3 实施内容制作 (7)3.2.4 监管与调整 (7)3.3 内容制作后期处理 (7)3.3.1 内容审核 (7)3.3.2 内容优化 (7)3.3.3 内容推广 (7)3.3.5 持续改进 (7)第四章新媒体内容传播渠道 (7)4.1 传播渠道的选择与优化 (7)4.2 传播渠道的整合与协同 (8)4.3 传播渠道的拓展与创新 (8)第五章新媒体内容传播策略 (8)5.1 内容定位与目标受众 (8)5.2 传播策略的制定与执行 (9)5.3 传播效果评估与优化 (9)第六章新媒体内容营销 (10)6.1 内容营销的概念与特点 (10)6.1.1 内容营销的概念 (10)6.1.2 内容营销的特点 (10)6.2 内容营销策略与应用 (10)6.2.1 内容创意策略 (10)6.2.2 内容分发策略 (11)6.2.3 用户互动策略 (11)6.3 内容营销效果评估 (11)6.3.1 内容质量评估 (11)6.3.2 传播效果评估 (11)第七章新媒体内容版权保护 (12)7.1 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12)7.2 版权保护的技术手段 (12)7.3 版权保护的国际合作 (12)第八章新媒体内容监管与自律 (13)8.1 新媒体内容监管体系 (13)8.1.1 法律法规监管 (13)8.1.2 行政监管 (13)8.1.3 行业自律 (13)8.1.4 社会监督 (13)8.2 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14)8.2.1 自律机制 (14)8.2.2 他律机制 (14)8.3 新媒体内容自律机制 (14)8.3.1 建立内容审核标准 (14)8.3.2 加强内容审核团队建设 (14)8.3.3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14)8.3.4 定期对内容进行自检 (14)8.3.5 加强员工培训 (15)第九章新媒体内容创新与融合发展 (15)9.1 新媒体内容创新的方向 (15)9.1.1 技术驱动的内容创新 (15)9.1.2 跨界融合的内容创新 (15)9.2 新媒体内容融合发展的模式 (15)9.2.1 媒体矩阵融合发展 (15)9.2.2 产业链整合融合发展 (16)9.2.3 跨界合作融合发展 (16)9.3 新媒体内容创新与融合发展的挑战 (16)9.3.1 技术更新带来的挑战 (16)9.3.2 内容版权保护问题 (16)9.3.3 市场竞争加剧 (16)第十章新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的未来 (17)10.1 新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趋势 (17)10.2 新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17)10.3 新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的发展策略 (18)第一章新媒体内容制作概述1.1 新媒体内容制作的概念新媒体内容制作,是指在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针对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创作、编辑、整合与传播的过程。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章思维导图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章思维导图

口头新闻信号媒介书信新闻印刷媒介五、新闻事业的产生1.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工具形式中国茶馆、西方咖啡厅 烽火台、敲锣报警特点包括军报、官书、民间书信往来,远距离传递信 息 驿站、风筝、信鸽邸报政府公文,作用:沟通阶级内部消息优点:简便、广泛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 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优点:迅速,缺点:传递简单信息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新闻事业的诞生 16C—18C ,是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时期。

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产生的背景(社会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大工业生产,学校大量兴办,为报纸创造读者群创建大量城市,便利新闻采集和发行交通、通讯迅速发展保证新闻采集发布迅速及时印刷、纸张等工业发展保证报刊物资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增加广告,使报纸成为有利可图的企业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3.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大众传媒 报纸、广播、电视合称新闻事业,又称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报纸 定义: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的公开发行的定期出版物特征载体质地稳定便于选择和保存善于表达深刻的内容和进行连续性报道发展阶段(16C—18C ) 手抄新闻新闻书周刊(周报)、日报广播 定义: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征 及时迅速具有伴随性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电视 定义: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新媒体定义:以互联网为依据的融合媒体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崛起于90年代,兴旺于新世纪邸报称呼发布机关或发布地点:邸抄、朝报、进奏院状报形状:条报、条陈、除目、报状、状基本内容皇帝的圣谕朝廷公布的法令大臣的奏折作用和读者对象 阅读者:从各类内容中获取各种必要的信息,看作获取信息的工具皇帝的圣谕大臣的奏折各地方的奏折 封建王朝的最高当局:宣传忠君,封建纲常,通信息近代中文报纸的产生第一批近代中文报纸是19世纪英国传教士创办 鸦片战争后,在沿海通商口岸出现外商办的中文报纸维新运动开始,中国人自办中文报纸古代社会新闻活动特点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 规模小,基本上定向传播,基本上无定向的大众传播基本由统治阶级所垄断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思维导图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思维导图

起因
经过
结果
包起鱼 钩贴身放
鱼钩闪着 金色的光芒
金 色 的 鱼 钩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十五课
开头巧 妙设疑
党员排在后面!
他像 桥窄!排成一 一座山 队,不要挤!
指挥
揪出小伙子
(儿子)、吼道
号召
凶得像只豹子。
不徇私
经过
写作特点
语言简练
语句简短
起因
老汉自己 吼、推
结果
环境描写 烘托氛围
老汉的儿子
会默古诗
诗句、小注和中心
树全 册 知 识
习作
多练笔
学以致用 仿写
多修改
迁移
谴词造句 布局谋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全册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 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 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 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
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2丝绸之路
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 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
传真、视频
信息传递速 度慢、不精确。
现代信息 传递的方式
远古
靠驿差 长途跋涉 信息
古代信息 传递的方式
时代与信息 传递的方式
古代 近代
传递速度慢、 信息形式单一。
信息传递速度 相对快一些、
着信
现代
我息
当代
们传
的递
生改
活 变 传递速度快、 计算机网络 传递信息 不受地域阻隔。 量大、信息多样
距离远相对就 慢、且费用高。
询问老师,激发起 对人的起源的兴趣
观察鱼,苦苦思索, 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大胆发现
梦见飞行
起因

回响: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

回响: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

第31章呼伦贝尔学 院(传媒学院)
第33章内蒙古大学 创业学院(语言与
传媒学院)
第35章渤海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第34章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第36章东北财经大 学(人文与传播学
院)
第37章大连民族大学 (文法学院)
第38章吉林艺术学院 (戏剧影视学院)
第39章东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
第116章中原科技学 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第117章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第118章华中科技大 学(新闻与信息传播 学院)
第119章长江大学 (人文与新媒体学院)
第120章中国 1
地质大学(武 汉)(艺术与 传媒学院)
第121章华中 2
师范大学(新 闻传播学院)
3 第122章湖北
大学(新闻传 播学院)
院)
第76章安徽工程大 学(艺术学院)
第78章阜阳师范大 学(文学院)
第79章黄山学院(文 化与传播学院)
第80章皖西学院(文 化与传媒学院)
第81章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院)
第82章安徽新华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
第83章安徽外国语学 院(文学与艺术传媒
学院)
第84章蚌埠工商学院 (人文与艺术系)
院)
第131章武汉文理 学院(人文艺术学
院)
第132章武汉 工程大学邮电
1
与信息工程学
院(艺术设计
学院)
第133章武汉 2
工商学院(文 法学院)
3 第134章长江
大学文理学院 (人文与传媒 学院)
4 第135章武汉
体育学院体育 科技学院(人 文社会科学系)
5 第136章湖北
师范大学文理 学院(人文学 部)

第6版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八章思维导图

第6版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八章思维导图

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国营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通讯社八、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新闻体制 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机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地位新闻体制的核心分类定义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股份制)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受政府保护特点 董事会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构依托财团以盈利为目的 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迎合受众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半官方机构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强调为公众负责不播广告 完全信赖政府政府的宣传机构节目严肃呆板国家制度以中国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媒介 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体制复杂多样2.生产力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总趋势 世界各地区的新闻事业总是跟随着经济实力的兴衰而兴衰,生产力水平和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具体表现 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日益精细,人们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日益迫切 整个社会受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读者群越来越大 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获利丰厚的企业,刺激了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日益先进的物质手段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能够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短处特点以印刷文字为媒介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图像和声音为媒介向各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稿或新闻原胚 优点缺点 记录性好选择性强材料运用自如 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性差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够广泛文字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传播迅速,时效性强感染力强渗透性好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一瞬即过,受众难以仔细研究和推敲,听众的注意力只能被迫跟随广播听众必须按照电台安排的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 强烈的现场感 亲切感 简洁明了 长于报道外在的看得见的动态新闻,而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传播的多样性和沟通的交互性4.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传媒的非群体化受众的细分,受众的分众化、小众化不同媒介的发展和分化电台20世纪90年代开始分化 电视台20世纪90年代开始分化本世纪初正式迈向频道专业化 2003年,中央台已有12个专业频道,地方台也开始专业化报纸办报方针政治性报纸商业性报纸政治性报纸 报纸内容我国: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西方:严肃的高级报纸、大众化的通俗报纸阶级属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发行范围全球性报纸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出版时间日报、晚报、周报新媒体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中国新闻教育起始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解放前 新闻教育规模较小,教材基本上搬用英美教学,偏重于训练学生的文字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创办一些新闻院系,对旧的新闻院系加以改造硕士研究1978年招第一批研究生,1981年招收博士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新闻事业迅猛发展,各地高校新办新闻系、新闻专业,新闻研究机构纷纷成立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报纸的新闻文体新闻 消息 通讯言论新闻评论 时评政论杂交品种 新闻特写 新闻评述 调查报告深度报道杂文广播的新闻文体 节目五大块内容构成新闻报道、文艺节目、服务性节目教育性节目、广告中国广播电台采用方式 消息报道现场直播新闻人物访谈电视的新闻文体 电视节目五大板块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社教节目电视剧、广告样式 消息报道现场新闻直播 纪录片 新闻评述新闻特写。

2024版年度新媒体运营方式思维导图及知识点

2024版年度新媒体运营方式思维导图及知识点

识点CONTENTS•新媒体运营概述•新媒体平台类型与特点•内容营销策略与技巧•社交媒体运营实战举例•数据驱动下的精细化运营•团队协作与资源整合能力提升新媒体运营概述01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新媒体运营是指利用互联网新兴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进行品牌宣传、营销推广、用户关系管理等一系列运营活动。

发展历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平台逐渐崛起,新媒体运营也应运而生。

从最初的论坛、博客,到后来的微博、微信,再到现在的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运营的形式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

交互性强新媒体平台具有高度的交互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和交流,使得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和高效。

传播速度快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内容受到用户认可,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病毒式传播。

•内容形式多样:新媒体平台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展示,使得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吸引用户关注。

相对于传统媒体广告而言,新媒体运营的成本较低,且投放效果更加精准,适合中小企业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

通过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优质内容,可以吸引更多潜在用户关注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精准的用户定位和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可以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促进销售转化。

降低成本提升品牌知名度促进销售转化新媒体平台众多目前市场上存在众多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每个平台都有其独特的用户群体和内容特色。

竞争激烈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低成本特点,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个人进入该领域,导致竞争非常激烈。

平台整合未来新媒体平台可能会进行整合,形成少数几个综合性平台主导市场的格局。

内容创新随着用户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媒体运营将更加注重内容创新和质量提升。

行业现状及趋势预测数据驱动数据将在新媒体运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跨界融合新媒体运营将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融合,如与电商、线下实体店等合作,打造全方位的品牌体验。

第2-1章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

第2-1章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

二、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 件的系统阐述, 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 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 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和教学 理论的基础。 理论的基础。 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教育技术学必须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纵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以及 正在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了坚实的基础。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Why Where 为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
推论2: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
向性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它认为 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 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显然 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 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 还对信息做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还对信息做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教学信息的传播同样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传播行 为来实现的, 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 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 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广告法思维导图

广告法思维导图

诱导,怂恿饮酒或者宣传无节制饮酒
酒类
出现饮酒的动作 表现驾驶车、船、飞机等活动
明示或者暗示饮酒有消除紧张和焦虑、增加体力等功效
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
教育、培训广告
明示或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的
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 推荐、证明
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表明出处
涉及专利的,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
广告不能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和服务
商业诋毁
通过大众传媒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
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
区别在于媒体是否主动提出报道新闻
隐性广告
与具有广告标记的商业广告相对的一类广告形式(广告植入,目前尚无规定)
广告法
概念及基本特征
广告
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 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
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
广告的特征
广告以介绍商品服务为内容 通过一定的媒介传播
目的是为了介绍和推销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
可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 作广告
食品功效的保证
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并与药品、其他保健品进行比较
保健食品广告
还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品
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
利用广告代言人做推荐证明
表明功效、安全性断言或保证
农药广告
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技术推广机构、行业协会或者专业人士、用户的名义或者形 象作推荐、证明

新媒体编创-配套课件可修改全文

新媒体编创-配套课件可修改全文
知识准备
心智定位
(一)
如何进行心智定位?1、在用户的心智上形成心理暗示力,对良好的使用体验产生记忆,形成情感倾向。2、基于大脑学习方式,培养下意识,养成行为习惯。据神经学专家研究,大脑为了让人们能学习更多的新东西,会把习惯了的思考方式放到基底神经节。。
知识准备
关系运营
(二)
什么是关系运营? 用户通过媒体平台与他人的工作、生活及消费圈形成各种各样的连接,在获取他们使用信息的同时,又释放了他们的需求信息。所以新媒体可以通过双向,多向的互动,将传统媒体的传递信息的功能,强化成为一种关系连接,形成新的传播价值。
知识准备
新媒体的内涵
(一)
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物体(媒介);二是指储存、呈现、处理、传递信息的实体。
知识准备
新媒体的内涵
(一)
“新媒体”指一切传统大众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信息传送的方式,带来信息传播内容变化的媒体,都可以称为新媒体。
知识准备
新媒体的分类
项目实施
任务分析
四、
作为公司新媒体编创工作者,首先必须熟悉新媒体,特别是公司的新媒体平台,公司平台建设的目标,平台主要的用户,不同平台的定位和特点。其次,了解整个新媒体的工作流程以及思考问题,创作具体内容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技巧,实现平台的传播价值。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分析,从知识结构到实践技能距离岗位有哪些缺失,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能力。
(二)
分类标准
举例
平台分类
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百家号、抖音、快手、喜马拉雅等
内容分类
纯文字、图文、条漫、音频、短视频、直播等
内容功能
资讯、社交、传播(整合营销传播)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

阅读感受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传播学理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介绍了传播理论,让读者对传播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对各种理论的深入学习,我逐渐明白了传播学不仅仅是研究信息传播的科学, 它还涉及到人类社会中的许多方面,如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
阅读感受
书中的分析部分非常出色,作者不仅对每个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还提供了 许多案例来说明这些理论如何被应用于实际场景中。这些案例使理论知识更加生 动,易于理解和记忆。作者还对每个理论进行了评价和总结,让读者能够更好地 理解每个理论的优缺点。
目录分析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将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每个 章节都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进行详细阐述,例如广告宣传、公共关系、新闻报道、 电影制作、网络营销等等。这些案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目录分析
该部分总结了本书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 实践中去。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应用部分也非常有价值。它提供了许多实际场景,让读者能够将理 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如何利用不同的传播渠道来宣传一个新 产品?如何制定一项有效的传播计划来提高一个组织的知名度?如何利用社交媒 体来增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有详细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阅读感受
精彩摘录
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传播理论,包括线性传播、互动传播、批判性传播 等。其中,线性传播理论认为信息从发送者传递到接收者,而互动传播理论则强 调了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批判性传播理论则着重于分析社会不平等 和不公正的问题。
精彩摘录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传播应用领域,如组织传播、营销传播、政治传播 等。这些领域的应用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传播目标,比如提高组织的效率、促进 销售、赢得选民支持等等。

媒介话语的进路

媒介话语的进路
贝尔详细解析了媒介话语的进路。他认为,媒介话语的进路是由四个关键性 的子系统构成的:话语的生产系统、传播系统、接收系统和反馈系统。这四个系 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媒介话语的完整运行过程。通过对于这四个系统 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话语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精彩摘录
贝尔还强调了媒介话语进路的批判性。他认为,媒介话语并不是一种客观的 存在,而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意识形态性。因此,媒介话语的分析应该具有批 判性,通过对于话语中的意识形态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出媒介话语背后的权力关 系和社会结构。
阅读感受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媒介话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媒介的话语中, 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思想和观点,既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也有消极的、破 坏性的。在这个复杂多样的社会中,如何把握好媒介话语的方向和影响力,是一 项重要的任务。只有把握好媒介话语的方向和影响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
内容摘要
传统媒介话语包括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现代媒介话语包括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 数字媒体;后现代媒介话语包括社交媒体、自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新型媒体。这些不同阶段的媒介 话语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影响。
第三,作者探讨了媒介话语的传播方式和影响。作者认为,媒介话语的传播方式包括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等多种形式。这些传播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同时,媒介话语的影响 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广告、新闻和娱乐等信息和媒体内容会对人们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产生影响。
阅读感受
《媒介话语的进路》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话语的重要性、复杂性 和多样性,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媒介话语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学习和 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媒介话语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 合能力。

国际传播概论:理论与思考

国际传播概论:理论与思考

精彩摘录
国际传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国际关系。 这四个方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国际传播的复杂体系。
精彩摘录
国际传播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困境,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媒 介垄断等等。这些挑战和困境制约着国际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因此需要采取有效 策略和方法来解决。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国际传播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之间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信息 交流与传播活动。
精彩摘录
国际传播具有跨越时空、覆盖全球的特点,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手段。
精彩摘录
国际传播的核心是信息传播,而信息的本质在于流动和共享。因此,国际传 播不仅是国家之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全球化和信 息化的重要力量。
精彩摘录
在国际传播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不同媒介的特点和作用 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受众和传播目标选择合适的媒介和传播策略。
精彩摘录
在国际传播中,跨文化传播是不可避免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于信息 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尊重文化差异,采用跨文化传播策略,提高信 息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目录分析
在实践案例部分,作者列举了许多具体的国际传播实践案例,包括国际新闻 报道、国际广告、国际公关、国际网络传播等,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际传播 的实践应用。在主要挑战部分,作者分析了文化差异、信息泛滥、媒体偏见等对 国际传播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在结论部分,作者总结了全书的主要观点, 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国际传播概论:理论与思考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第三单元+项目+4《发布网页推广地方文化—互联网数据发布》安徽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项目+4《发布网页推广地方文化—互联网数据发布》安徽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第3单元 用互联网传播地方文化
项目4 发布网页推广地方文化
01.项目总结
项目准备 项目实施 素养提升 拓展评价
什么是互联网数据的发布 将数据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外公开或共享的行为。
互联网数据发布要考虑哪些问题1.隐私保护 2.网络安全 3.内容审核4.知 识产权保护等
网页与网站推广方法有很多,请列举一些你知道的推广方式 1.搜索引擎推广 2.社交媒体推广 3.优化内容推广 4.网络广告推广
第3单元 用互联网传播地方文化
项目4 发布网页推广地方文化
01.归纳提升
请你用思维导 图的方式,总结本 节课所学内容,畅 所欲言分享本节课 的收获。
项目准备 项目实施 素养提升 拓展评价
第3单元 用互联网传播地方文化
项目4 发布网页推广地方文化
项目准备 项目实施 素养提升 拓展评价
02.学以致用(2选1)
01.观微课学知识填空白
网页或网站发布常用的方式有哪些?它们实施起来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第3单元 用互联网传播地方文化
项目4 发布网页推广地方文化
项目准备 项目实施 素养提升 拓展评价
01.议一议,填一填
分组讨论交流,议一议,在图中填一填。
第3单元 用互联网传播地方文化
项目4 发布网页推广地方文化
项目准备 项目实施 素养提升 拓展评价
02.规划徽文化网页发布过程
互联网上发布信息要遵守相应的规范,发布者必须遵守哪些规则? 请将下表填充完整。
第3单元 用互联网传播地方文化
项目4 发布网页推广地方文化
项目准备 项目实施 素养提升 拓展评价
02.规划徽化网页发布过程
互联网络上发布的网页信息,为什么都需要有明确责任人和审核流程 ?并 请小组代表上台说说对发布网页有怎样的认识。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在“大众传播理论的传统流派”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传 统流派,包括功能主义、符号互动论、社会心理学派和政治经济学派等。每个流 派都从理论起源、基本假设、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和贡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通过这些流派的介绍,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众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流 派之间的差异。
“大众传播理论的当代流派”部分则重点介绍了新兴的、具有代表性的当代 流派,如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媒介生态学和新闻社会学等。同样,每个流派都 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使得读者可以对这些理论有一个全面的认 识。通过这一部分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当前大众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 展趋势。
在“大众传播理论的跨文化研究”部分,作者通过对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研究, 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现象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这一部分的目录包括了对跨文 化传播理论基本概念的解释、研究方法的介绍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等内 容。通过学习这一部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传播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导论”、 “大众传播理论的传统流派”、“大众传播理论的当代流派”、“大众传播理论 的跨文化研究”和“结论”。这种结构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 题和章节,从而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本书目录中的具体内容也很有特色。例如,在“导论”部分,作者首先对大 众传播理论进行了定义和解释,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接下来,通过对 本书的结构和内容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全书的核心内容。作者还对大众 传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表示赞赏。这本书不仅涵盖了大众传播理论的主要 范式和流派,而且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解释,使这些理论变得易于理 解和接受。每个章节都以一个特定的理论或流派为重点,然后对其进行详细的阐 述,包括其起源、主要观点和应用。这种结构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大众传播理 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同时也能够理解各个理论之间的内在和区别。

第6版新闻学概论(李良荣)思维导图第六章

第6版新闻学概论(李良荣)思维导图第六章

六、互联网与新媒体1.互联网发展史第一阶段(1969—1896)阿帕网阶段 第二阶段(1986—1995)国家科学基金网络阶段第三阶段(1995—现在)国际互联网阶段特点 即时、互动、海量等,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以数据形式呈现出来 可以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面对面的传播,成为真正的全媒体作用 解决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从技术上赋予公民公开表达的权力 现状 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占主导地位,网络基础资源保有量居世界前列 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网络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垄断竞争格局基本成型盈利模式逐渐多元化,商业化态势日趋深入发展趋势以智能手机为主要网络接入设备的移动互联网 以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巨大的数据价值为特征的大数据以云方式分散布置同时密切互联的数据存储中心2.新媒体 特点即时、海量、互动、个人化、融合终端电脑、手机、ipad形式 微信、微博、论坛、新闻网站(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4.争夺传播主导权产生背景 新传播革命打破了国家对传播渠道的垄断,赋予社会前所未有的传播资源,从而产生了社会与政府争夺传播主导权的斗争表现 议程设置 解读信息舆论导向舆论导向中的两种社会力量新意见领袖各种社会思潮 意义3.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新老媒体划分老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以互联网平台的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新老媒体所构建的舆论格局的特点 自发性突发性鲜明的指向性诉求明确、直接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传播符号的娱乐化网上网下开始频繁互动,而且发生几率在上升舆论呈现出不良现象互联网三大公害 谣言泛滥 侵犯隐私群体极化。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如仁、义、礼、智、信等,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3.掌握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如丝绸之路、海外华人等。
4.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跨学科整合,拓宽视野:
-结合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中华文化,拓宽知识视野。
7.课后拓展,巩固知识:
-布置课后阅读和实践活动,如研究性学习、文化考察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中华文化,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包括长城、孔子像、故宫、丝绸等具有中华文化象征意义的元素。通过视觉冲击,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1.兴趣浓厚:学生对中华文化具有浓厚兴趣,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传播过程充满好奇心。
2.思维活跃: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提出自己的看法。
3.合作意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有利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4.表达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但在逻辑思维和论证方面有待提高。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在全书的结论部分,作者对全书进行了总结,重申了“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作者指出,在信息时代,媒介已经深深地渗透 到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的认知、价值观甚至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 此,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媒介化的过程和影响,以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 战和机遇。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著作,全面阐述了文化和 社会媒介化的各个方面。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层层深入,为读者提供了一 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文化和社会媒介化的视角。
内容摘要
同时,媒介化也加速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但是,媒介 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信息过载、虚假新闻、网络沉迷等。 本书提出了一些有关媒介素养的问题。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如何正确地 使用媒介。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水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媒介,避免被不良信息所 影响。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这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文化和社会媒介化的书籍,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 媒介的重要性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著作,它提供了很多关于 媒介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的见解。通过深入了解媒介化的概念和进程,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和社会是如何受到媒介的影响的。
阅读感受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是一本探讨文化和社会如何通过媒介相互影响的著作。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这本书还讨论了媒介化对社会的影响。例如,在广告时代,商业广告成为推动 消费主义的重要手段。商业广告通过媒介传播信息,使人们认为拥有某些商品 或服务可以带来幸福。这种影响导致了社会的物质化和消费主义的盛行。
这本书还探讨了媒介化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作者指出,未来社会将更加依赖于 数字技术。例如,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这些变 化将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汉语文化传播研究:以中国语言文化为视角

汉语文化传播研究:以中国语言文化为视角

“汉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这句话概括了汉语文化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汉语不仅是中华民族日常交流 和思维的主要工具,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指出,汉语文化的研究 和传播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作者通过对汉语文化传播历史和现状的考察,得出了这个结论。随着中国的 崛起和汉语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文化的传播为世界 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途径。
中国语言文化在艺术方面也有着丰富的表现。该部分探讨了汉语诗歌、小说、 戏剧等不同文学形式的发展和特点。还分析了中国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中 蕴含的语言文化元素。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该 部分讨论了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汉语文化在国际传播中面临 的挑战和机遇。还介绍了一些国际汉语文化活动和项目,如孔子学院、汉语桥等。
《汉语文化传播研究:以中国语言文化为视角》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对于推动汉语 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精彩摘录
《汉语文化传播研究:以中国语言文化为视角》是一本探讨汉语文化传播和 影响力的著作。作者以中国语言文化为视角,深入剖析了汉语文化的内涵、特点、 传播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本书将选取其中的一些精彩摘录,与大 家分享。
这本书强调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将其视为一个多元、动态和 跨文化的现象。通过对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的深入探讨,我 认识到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以及语言在文化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书中的 跨文化对比研究也让我明白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差异和背后的社会文化 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