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性别特点,接纳自己的生理性别。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不因性别差异而歧视、排斥他人。
3. 提高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培养健康的性别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性别特点: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
2. 性别角色: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与要求。
3. 性别平等:尊重每个人的生理性别,不歧视、排斥他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接纳自己的生理性别,尊重他人。
2. 难点:培养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认识,树立性别平等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性别观念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性别歧视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性别差异。
3. 游戏法:通过性别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验不同性别的生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性别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理性别与性别角色的区别。
2. 主体环节:a.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性别观念的认识,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的生理性别。
b. 案例分析:分析性别歧视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性别差异。
c. 游戏体验:分组进行性别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验不同性别的生活。
4.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性别平等的实践作业,如观察周围生活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邀请心理专家针对性别平等、性别角色认知等方面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性别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2. 组织观看相关纪录片:观看关于性别平等、性别角色认知的纪录片,让学生从中获得更直观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游戏等环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性别观念的认知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性别平等观念的实践运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
八、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性别身份,增强性别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性别差异,树立平等的性别观念。
3. 帮助学生掌握与性别相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知识,促进身心健康。
二、教学内容1. 性别认知:让学生了解生理性别、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概念。
2. 性别平等:培养学生树立平等的性别观念,消除性别歧视。
3. 性别特点:让学生了解自己性别的一般特点,如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
4. 性别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性别自信,接纳自己的性别身份。
5. 性别角色认识:让学生了解性别角色的含义,学会在适当的情境中表现自己。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性别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促进思考和交流。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性别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性别平等和性别角色的意义。
3. 小组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自我反思法: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性别认知和行为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与性别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讨论话题和小组活动方案。
3. 准备教案、PPT等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性别相关的趣事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性别认知:讲解生理性别、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性别多样性。
3. 性别平等:讨论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平等的性别观念。
4. 性别特点:分析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让学生了解自己性别的一般特点。
5. 性别自信心:分享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性别自信,接纳自己的性别身份。
6. 性别角色认识:讲解性别角色的含义,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情境中表现自己。
7.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8. 案例分析:分析性别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性别平等和性别角色的意义。
9. 讨论:组织学生就性别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促进思考和交流。
心理健康《我的性别姜饼人》 教案

心理健康《我的性别姜饼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别角色的概念,认识到性别角色并非绝对,而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2. 帮助学生接纳自己的生理性别,尊重他人的性别认同。
3. 引导学生反思性别刻板印象,培养性别平等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性别角色的定义与表现2. 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3. 性别平等的重要性4. 制作性别姜饼人,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5. 小组讨论,分享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与感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性别角色的定义、表现及影响。
2. 活动法:制作姜饼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与感悟。
4. 问答法: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的性别姜饼人》教案及相关资料2. 教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3. 课件:性别角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4. 小组讨论指南:包含讨论话题及问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性别角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性别角色的表现。
2. 新课导入:讲解性别角色的定义、表现及影响。
3. 活动:制作性别姜饼人,让学生在姜饼人上绘制自己认为的性别特征,如发型、衣着、爱好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讨论指南,探讨性别角色的认识与感悟。
5. 分享与总结: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姜饼人作品及讨论成果,总结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
2. 分析学生制作的姜饼人作品,评估他们对性别特征的表达和理解。
3.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评估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对性别平等观念的认同。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性别研究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性别角色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观看性别平等相关的纪录片,增强他们的性别平等观念。
3. 开展校园性别平等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举办征文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和感悟。
心理性别教育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正确理解性别概念,认识到性别角色并非固定不变。
2.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性别,包容不同性向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性别意识,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避免性别歧视。
4.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受到性别侵害。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40分钟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视频资料3. 小组讨论材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性别吗?请分享一下你们对性别的理解。
2. 展示PPT,简要介绍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的定义。
(二)性别认知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男生和女生有哪些区别?- 性别角色是如何形成的?- 性别刻板印象有哪些?2.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三)性别刻板印象的打破1. 观看视频资料,了解性别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
2. 学生讨论:如何打破性别刻板印象?3. 教师总结: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方法包括:- 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个性;- 不将性别作为评价标准;- 积极参与性别平等的活动。
(四)性别之间的互相尊重1. 小组讨论:如何与异性同学相处?2.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和补充。
3. 教师总结:与异性同学相处的原则包括:- 尊重对方,不歧视;- 平等相待,不偏见;- 保持距离,不侵犯隐私。
(五)补充内容:对多元性别的讲解1. 介绍不同性向的概念,如同性恋、双性恋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尊重和理解多元性别?3. 教师总结:尊重和理解多元性别的原则包括: - 不歧视、不嘲笑;- 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个性;- 积极参与多元性别平等的活动。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性别平等的文章或作文。
2. 与家人、朋友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传播性别平等的理念。
---范文:心理性别教育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正确理解性别概念,认识到性别角色并非固定不变。
初中生性别教育教案第一课

初中生性别教育教案第一课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别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性别认同的良好品质,消除性别歧视。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1. 性别的基本概念2. 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3. 尊重性别多样性教学难点:1. 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的区分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性别平等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课堂讨论素材3. 作业布置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性别相关的谜语、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性别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性别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之间的差异。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性别的认识和理解。
三、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15分钟)1. 教师讲解性别认同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别认同,无论生理性别如何,都应该被尊重。
2. 学生分组讨论性别角色在生活中的表现,分享各自的观点。
四、尊重性别多样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性别多样性,让学生了解到除了生理性别外,还存在跨性别、非二元性别等性别身份。
2. 学生分享对性别多样性的看法,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接纳不同性别的他人。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些性别歧视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性别歧视的表现和危害。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性别平等和尊重性别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在生活中实践性别平等的计划。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性别平等和尊重性别多样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性别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的区别,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性别认同的良好品质。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性别身份,树立性别自信。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性别差异,树立平等性别观念。
3. 帮助学生理解性别刻板印象,学会打破性别束缚,发展个性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性别认知:让学生了解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的区别,认识自己的性别身份。
2. 性别自信: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性别特征和能力充满信心。
3. 性别平等:引导学生尊重和接纳性别差异,反对性别歧视。
4.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让学生认识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学会突破束缚,发展个性和兴趣。
5. 性别角色:帮助学生理解性别角色在社会中的影响,学会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性别相关问题。
3. 小组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性别角色,增进对性别平等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与性别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小组活动道具:准备一些道具,用于小组活动中的任务完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性别角色的短视频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性别认知:讲解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性别身份。
3. 性别自信:分享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性别自信,接纳自己的性别特征。
4. 性别平等:讨论性别歧视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和接纳性别差异的观念。
心理性别教育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中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正确认识性别,了解性别差异,消除性别偏见。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自己的性别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性侵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识性别差异。
2. 尊重他人、关爱自己的性别意识。
3. 自我保护意识与防范性侵能力。
教学难点:1. 消除性别偏见。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性别差异的动画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性别差异的合理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性别差异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性别概念:性别是指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男性和女性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利。
2. 分析性别差异: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性别差异的合理性。
3. 消除性别偏见:通过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性别偏见的存在,并学会消除偏见。
4. 尊重他人、关爱自己的性别意识:强调尊重他人、关爱自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自我保护意识与防范性侵能力:讲解防范性侵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
2. 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性侵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性别平等、尊重他人、关爱自己、防范性侵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表达对性别教育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本关于性别教育的书籍或文章,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 为家人或朋友讲述本节课的内容,传播性别教育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消除性别偏见。
2. 通过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3. 课后作业的设置应具有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性别身份,增强性别自尊。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接纳不同性别的意识。
3. 帮助学生认识性别角色,避免性别刻板印象。
二、教学内容1. 性别自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性别价值,培养自豪感。
2. 性别角色:引导学生了解性别角色的概念,分析性别刻板印象。
3. 尊重他人:教育学生尊重不同性别,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性别自尊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
2. 难点:引导学生消除性别刻板印象,接纳不同性别。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性别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性别问题。
3. 游戏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性别角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自己的性别吗?你对你的性别有什么看法?2. 讲解性别自尊:教师讲解性别自尊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性别自尊的重要性。
3. 分析性别角色:教师介绍性别角色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性别刻板印象。
4. 案例分享:教师分享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消除性别刻板印象。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性别的认识,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
6. 游戏体验:教师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性别角色,增进对不同性别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份关于家庭中不同性别成员的角色认识问卷,了解家庭成员对于性别角色的看法和期望,并讨论如何在家里实践性别平等。
2. 社区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组织的性别平等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增进对性别平等的社会认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游戏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对性别平等的理解。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认同程度和对性别平等的态度。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性别特征,接纳自己的生理性别。
2.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性别的个体,消除性别歧视。
3.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自我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性别特征: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差异。
2. 性别歧视:现象、危害及如何消除。
3. 自我认同:接纳自己、尊重他人、消除歧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性别特征,尊重和欣赏不同性别的个体。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消除性别歧视,培养自我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性别歧视的现象和危害。
3. 小组活动法:分组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性别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性别特征:教师详细讲解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差异。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性别歧视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现象和危害。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消除性别歧视,培养尊重和欣赏不同性别的态度。
5. 分享感受: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重和接纳性别差异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性别差异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以了解教学效果。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性别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不同性别的社会角色。
2. 组织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青春期的性别困惑。
3. 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辅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程》2. 参考书籍:《性别差异与心理健康》、《性别平等教育》3. 网络资源:相关心理健康网站、性别平等教育资讯九、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发现自身的性别优势。
心理性别教育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别的基本概念和性别角色的认知。
2. 培养学生尊重性别差异,消除性别歧视的观念。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1. 性别的基本概念和性别角色的认知。
2. 尊重性别差异,消除性别歧视。
3. 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性别角色的认知,消除性别歧视。
2.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性别?性别有哪些特点?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性别。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性别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性别是由生物特征、社会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2. 讲解性别角色,让学生认识到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行为、态度、兴趣等方面的期待。
3. 强调尊重性别差异,消除性别歧视的重要性。
(三)互动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性别角色的看法。
2.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性别角色认知和消除性别歧视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性别平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别的基本概念和性别角色的认知。
2. 培养学生尊重性别差异,消除性别歧视的观念。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1. 性别的基本概念和性别角色的认知。
2. 尊重性别差异,消除性别歧视。
3. 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性别吗?性别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性别是由生物特征、社会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性别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性别是由生物特征、社会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喜欢做个好女(男)孩

我喜欢做个好女(男)孩(正确对待异性、青春期)一、活动目标1、认识性别意识的发展过程;2、接受和喜爱自己的性别;3、做一个好女(男)孩。
二、活动设计思想1、通过“玩具博览会”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的性别意识是如何培养和发展起来的;2、帮助学生逐渐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的性别,并学习按照社会规范来培训自己的行为举止。
3、提高性别风度的意识。
三、活动说明准备工作1、请同学课前准备一些童年时的玩具,教师提示男女同学对玩具的不同爱好。
2、每个同学回去准备一个主人公与自己性别相同的故事,准备交流。
3、男女同学各推选辩手2——3人,准备就性别问题进行辩论。
四、活动过程㈠团体活动1、请一名同学上台朗诵一首小诗(见右)。
2、学生按男女生分组坐,展示自己的玩具。
3、大家讨论:男孩和女孩的玩具各有什么特点?男孩和女孩的玩具为什么会有很大的不同?4、教师总结:男孩、女孩玩具的选择差异,反映了家长按照社会规范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5、完成自助练习:(印发)从小到现在,长辈们除了精心为我们挑选合适的玩具之外,还常常:(在所选的项目前打“√”号,在下面可写上其他的内容)[ ] 给我买花衣裙[ ] 给我买牛仔装[ ] 给我扎小辫[ ] 给我剃个小平头[ ] 夸奖我漂亮[ ] 称赞我力气大、勇敢[ ] 鼓励我学习舞蹈[ ] 鼓励我在黑暗中走路[ ] 批评我“疯疯颠颠”[ ] 批评我爱哭我明白了,长辈们希望我成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填写的内容,鼓励大家参与。
7、教师简要总结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及性别意识的发展过程。
㈡故事会1、各组推荐学生上台讲故事,人数依时间而定。
教师事先对学生所录的故事做好筛选工作。
2、要求:⑴故事里主人公的性别应与自己的性别一致。
⑵要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表现他(她)的优秀品质或伟大贡献。
⑶故事主人公可以是伟人、名人,也可以是普通的人,如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等。
3、教师总结: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许多伟大的事迹,动人的故事,都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心理健康-《我喜欢做男生、女生》教学设计

《我喜欢做男生/女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我喜欢做男生/女生》二、设计理念: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面临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
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没有形成明确的性别角色概念。
纵观现在的中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出现了不少不良现象,如早恋、异性交往过分随便,还有受“男女授受不亲”思想或由于个性内向、胆小、缺乏自信等因素,异性交往过分害怕、紧张,甚至恐慌。
针对于此,本节课堂我安排了互动游戏、讨论男女性别的优势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性别的社会角色,认识男生女生之间的不同优势,,学会与异性健康的交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不同性别的社会角色,认识男生女生之间的不同优势,和自己作为男性(女性)应该努力的方向。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社会要求,扮演好自身的性别角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接受自己的性别,树立正确的性别观。
四、学情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有所变化,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
然而,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还会使人产生误会。
因此,通过这堂男女同学交往的心理辅导课,让学生懂得接受自己的性别,了解不同性别的社会角色,和自己作为男性(女性)应该努力的方向;让学生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学会以正确的方式与异性健康的交往。
五、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性别的社会角色,认识男生女生之间的不同优势。
难点:能够根据自身性别的社会角色,采取恰当的行为方式进行同学交往。
六、教学课时:本教学内容共设1课时。
七、教学准备:测验题目、歌曲。
八、教学过程(一)团体热身阶段:一元五毛游戏规则:教师将学生分成前后桌6人为一小组,男生代表一元,女生代表五角,听老师口令,团体合作凑出老师说的钱数。
速度最慢的小组淘汰,直至产生最后的胜利组。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游戏感受,请同学们分享。
随后,教师进行总结:其实不仅仅是在这个游戏中,在现实生活中男性与女性也扮演着不同的性别角色。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别特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接纳自己的性别特征,并尊重他人的性别差异。
3.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性别特征: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2. 性别观念:接纳自己的性别,尊重他人的性别差异。
3. 自我认知: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性别特征,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接纳自己的性别,尊重他人的性别差异。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性别特征的认识和体会。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性别观念的重要性。
3. 自我反思法: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绘制心情卡片等方式,进行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自己的性别吗?你对性别有什么认识?2. 主体教学:a. 性别特征:教师介绍性别特征的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性别差异。
b. 性别观念:教师讲解性别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c. 自我认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接纳自己的性别,尊重他人的性别差异。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互相借鉴。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绘制心情卡片等方式,进行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性别特征、性别观念和自我认知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通过写日记、绘制心情卡片等方式进行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的质量。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性别教育的认识和感受。
心理性别教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正确认识性别,消除性别偏见,培养平等、尊重的性别观念。
2. 帮助学生了解性别差异,学会接纳自己和他人,建立健康的性别关系。
3.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性别的正确认识2. 性别差异的接纳与尊重3. 自我保护意识与应对性别歧视三、教学难点1. 性别观念的更新与转变2. 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的识别与应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性别的定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性别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性别的理解,讨论性别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二、教学内容1. 性别的正确认识a. 引导学生了解性别不仅仅是生理差异,还包括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b. 分析性别刻板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性别刻板印象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性别差异的接纳与尊重a. 引导学生认识到性别差异是正常现象,学会接纳自己和他人。
b. 强调尊重他人,不因性别差异而歧视或贬低他人。
三、互动环节1. 分组讨论:如何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2. 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性别歧视和性骚扰场景,学习应对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性别问题及应对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的识别与应对a. 介绍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识别这些行为。
b. 学习应对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建立健康的性别关系a. 分析健康性别关系的特点,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性别关系。
b. 强调沟通与尊重在性别关系中的重要性。
三、互动环节1. 分组讨论:如何建立健康的性别关系?2. 角色扮演:模拟建立健康性别关系的场景,学习沟通与尊重。
四、总结与反思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性别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性别认同心理辅导

三、悦纳自己 心灵训练二:勇敢体验 游戏:摸箱子
摸箱子:箱子里有两种动物。老师请同学,到讲 台上来,通过触摸,告诉同学们箱子里是什么动
物?
三、悦纳自己 心灵训练二:勇敢体验 游戏:摸箱子
摸箱子:箱子里有两种动物。老师请同学,到讲 台上来,通过触摸,告诉同学们箱子里是什么动
物?
几个男生用手触摸箱子里的动 物,展示了男性的勇敢。
男人用这种勇敢的方式表达了对妻子的最真 挚的爱。
那男人喊的是什么?
“照顾好女儿,好好活下去!”
多么勇敢的丈夫、爸爸,多么坚强的勇担家庭责任的妈妈。
三、悦纳自己
男生要像爸爸一样勇敢,女生女生要像妈 妈一样有责任感。可是,有一小部分家长的重 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会造成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 式发生了扭曲。这可 能造成孩子心理上性别角 色的认同的茫然。请看小品《 我是女孩吗?》
社会性别,是一切社会认为适合于女 孩和男孩、男人和女人以及非男女二元 身份者的角色、行为、活动、属性和机 会,以及男性之间、女性之间、非二元 身份者之间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性别
判断通常这样的行为是属于男生还是女生? 行为:1.喜欢叠千纸鹤;
2.很容易就把老师的批评抛出脑后; 3.看到蟑螂便尖叫起来; 4.讨厌逛街; 5.出去旅游总喜欢带大包小包的东西; 6. 房间总是一团糟; 7.喜欢刺激,富有挑战性,活动剧烈的运动 8.性格特征温柔善良,细心认真
三、悦纳自己
心灵训练三:女生说出自己小时候的 玩具,玩过的游戏......展示自己的性 别优点。
祝愿:
每个花季少女、阳光少男都拥 有一个灿烂的青春期!
女:1、3、5、8 男:2、4、6、7
二、社会性别
(1)微笑着注视对方,(2)伸出右手与对 (3)与对方拥抱
初中心理性别教育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别角色认知的重要性,认识到性别角色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性别差异,尊重和理解不同性别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异性同学友好相处。
4.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防范性别歧视和性侵犯。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组讨论材料3. 心理测试题4. 案例分析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性别角色教育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性别差异。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性别角色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1. 介绍性别角色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 分析性别角色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如家庭、学校、职场等。
3. 讲解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及其危害。
4. 引导学生认识性别差异,尊重和理解不同性别的特点。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认为性别角色在教育中应该如何体现?b. 如何消除性别歧视和性侵犯?c. 如何与异性同学友好相处?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心理测试1. 教师发放心理测试题,引导学生自我评估性别角色认知水平。
2. 学生填写测试题,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性别角色教育的意义。
2. 学生分享对性别角色教育的认识。
二、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性别角色的表现。
2. 学生讨论案例,分析性别角色在案例中的影响。
三、互动环节1.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扮演不同性别的角色,体验性别角色在生活中的差异。
2. 学生分享体验,讨论如何正确对待性别差异。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性别角色教育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环节中的表现。
3. 学生在课后对性别角色教育的实践应用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用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我是男生 女生 教案

我是男生/女生
一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性别角色差异,增进对另一种角色的了解和欣赏
2、学生能够悦纳自己的性别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塑造良好的性别角色
二、重点:理解性别角色差异,悦纳自己的性别
三、难点:塑造良好性别角色
四、过程
(1)导入
男生女生出生之后从小玩具到对生活的态度都不一样,毕竟这世界因为有不同才会有色彩,才会有趣味。
但这两个世界的存在也会令人困惑。
男生/女生到底谁该羡慕谁?
(2)猜一猜:
①题目:看一看,以下A到H这几个人,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呢?
A喜欢折千纸鹤
B在下课时,总能看到B手舞足蹈的身影
C很容易把老师的批评抛到脑后
D看到蟑螂,尖叫起来
E与朋友在一起喜欢聊关于自己的事情
F讨厌逛街
出去旅游时,G总要带上大包小包
H的房间总是一团糟
②提问:为什么我们的答案那么一致?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此人性别的呢?
③师生小结:男性与女性在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会应社会的要求而不同,这就是所谓的男女有别。
生活中的小现象:“小男生为穿上花裙子而得意洋洋,小女生宣布“我长大要当爸爸....”
儿时,性别角色还比较模糊。
青春期后,性别角色的意识也越来越清晰,在社会的期待下,成为固定言行模式的人。
(3)小组讨论:男生女生的差异和共同点
性别虽有差异,但没有好坏之分。
各有优缺点值得借鉴和学习。
(4)性别形象设计:
给定形容词参考:略
最佳少女形象
最佳少男形象
(5)我的计划书(分别写五条。
)
我准备向异性同学学习哪些优点?
我准备如何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
初中性别教育主题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别的基本概念,认识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3.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侵害。
教学重点:1. 性别平等的概念和意义。
2. 性别歧视的表现及危害。
3.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别平等。
2.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性别歧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性别教育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性别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性别的理解,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性别平等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2. 分析性别歧视的表现及危害,让学生认识到性别歧视的严重性。
3. 介绍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性别歧视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
四、互动环节1. 开展“性别平等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性别平等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性别歧视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性别平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3.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不足之处。
2.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性别意识。
3. 如何将性别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教学资源:1. 教材、课件。
2. 性别歧视案例、视频资料。
3. 性别平等知识竞赛题目。
教学时间:2课时注意事项:1. 教师应保持中立态度,避免偏袒任何一方。
2.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教师应注意课堂纪律,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初中男生性别教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男生性别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别角色的概念,认识到性别角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性别角色的观念,树立性别平等意识。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男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1. 了解性别角色的概念及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 树立性别平等观念。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性别角色,消除性别偏见。
2. 如何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性别角色吗?2. 引导学生讨论:性别角色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3. 总结: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期望和规定。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性别角色的概念及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性别角色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表现。
3. 强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消除性别偏见。
三、案例分析1. 提供案例:某男生因性别歧视而遭受同学嘲笑。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如何正确对待性别角色。
3. 总结: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性别角色,消除性别歧视。
四、互动环节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 引导学生讨论:在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 总结: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沟通。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性别平等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性别角色的概念及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树立了性别平等观念。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性别平等观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以下几点:1.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性别平等观念。
2. 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我爱我的性别

我爱我的性别【目标】1.了解异性的特质,能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彼此的差异,增进学生间的沟通。
2.在认同并强化各自性别角色的同时,通过对“中性”角色的讨论,学习接纳并欣赏自己或别人身上的异性特质。
【设计意图与建议】青少年时期,身体的成熟与第二性征的出现,都会激发青少年面临对“自我性别”的困惑,他们会极其注重身体的发育及外表的形象。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个人的性别发展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生理的层面,其二是心理的层面。
在自我观念发展上,不但认识自己生理上的性别,而且在心理上也接纳自己的性别,愿意做一个男生或女生。
青少年如果不认同自己生理的性别,就可能产生性别认同障碍。
性别认同障碍者,即使他生理上性别的主性征(生殖器官)与次性征(乳房体毛等)发育均正常,但在心理上总希望使自己成为相反的性别,故而导致身心冲突。
在性别意识逐渐觉醒的同时,学生也会更深刻感受到社会对性别的态度。
如华人社会中常见的“重男轻女”现象,容易使女生产生对自己性别的否定。
还有一部分学生也可能对自身的“中性行为”产生担忧与自卑。
1.在组织本课活动时,教师要把握三点。
一是异性间是有差异的,增进对异性的了解,有利于建立接纳的态度,从而增进人际关系,增强生活的情趣;二是性别是与身俱来的,最健康的办法就是接纳并愉悦它;三是在认同自己性别的特质时,也乐于拥有部分异性特质。
2.教师课前准备“自我训练”第2~3题的情境,可以制作课件,或让现实生活中较仔细的男生和假小子的女生来组织小品表演。
3.为便于统计,教师可将“感受自我”的第4题和“自我训练”的第4题设计成一张“理想的性别形象”调查表。
4.本次活动重在丰富学生的体验,端正对青春期的性认识,纠正一些认识和情感的偏差。
但真正的效果需要教师后续的观察,若能在一个时段后,组织一项相关活动,如“最佳女生”“最佳男生”的评比,将有助于学生塑造自身性别的理想形象。
【活动方案】一、男生女生有差异1.学生完成“活动广场”,根据动物的特征,对男女性别有所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我的性别【目标】1.了解异性的特质,能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彼此的差异,增进学生间的沟通。
2.在认同并强化各自性别角色的同时,通过对“中性”角色的讨论,学习接纳并欣赏自己或别人身上的异性特质。
【设计意图与建议】青少年时期,身体的成熟与第二性征的出现,都会激发青少年面临对“自我性别”的困惑,他们会极其注重身体的发育及外表的形象。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个人的性别发展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生理的层面,其二是心理的层面。
在自我观念发展上,不但认识自己生理上的性别,而且在心理上也接纳自己的性别,愿意做一个男生或女生。
青少年如果不认同自己生理的性别,就可能产生性别认同障碍。
性别认同障碍者,即使他生理上性别的主性征(生殖器官)与次性征(乳房体毛等)发育均正常,但在心理上总希望使自己成为相反的性别,故而导致身心冲突。
在性别意识逐渐觉醒的同时,学生也会更深刻感受到社会对性别的态度。
如华人社会中常见的“重男轻女”现象,容易使女生产生对自己性别的否定。
还有一部分学生也可能对自身的“中性行为”产生担忧与自卑。
1.在组织本课活动时,教师要把握三点。
一是异性间是有差异的,增进对异性的了解,有利于建立接纳的态度,从而增进人际关系,增强生活的情趣;二是性别是与身俱来的,最健康的办法就是接纳并愉悦它;三是在认同自己性别的特质时,也乐于拥有部分异性特质。
2.教师课前准备“自我训练”第2~3题的情境,可以制作课件,或让现实生活中较仔细的男生和假小子的女生来组织小品表演。
3.为便于统计,教师可将“感受自我”的第4题和“自我训练”的第4题设计成一张“理想的性别形象”调查表。
4.本次活动重在丰富学生的体验,端正对青春期的性认识,纠正一些认识和情感的偏差。
但真正的效果需要教师后续的观察,若能在一个时段后,组织一项相关活动,如“最佳女生”“最佳男生”的评比,将有助于学生塑造自身性别的理想形象。
【活动方案】一、男生女生有差异1.学生完成“活动广场”,根据动物的特征,对男女性别有所认识。
2.全班交流,并以实例说明自己的选择。
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每一种回答,不必强求统一。
3.学生思考:哪一种动物最好?4.教师提示:所谓“男女有别”,此话不假。
由于性别基因的不同,男女生在身体特征上有许多不同。
有些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声音、体能等,也由此带来了与生俱来的各种各样不同的强项和弱项。
就像兔子灵敏,老虎威猛一样。
男女生在许多方面的不同,是不可以简单地用谁好、谁不好来评判。
我们只能看到男女生各自的长处和不足。
相互的了解促使我们更宽容地看待差异。
比如,我们可以理解羊的胆小,容忍狼的鲁莽。
5.教师补充介绍性别的差异:⑴从性别的奥秘可知,男女应是对半分布,不过从出生率上来看,男儿童略高于女儿童。
⑵从平均年龄上来看,女性比男性长寿。
⑶从先天的能力来看,男女各有占优势的地方。
智力方面,女生占优势的有:语言、知觉速度、艺术鉴赏等。
男生占优势的有:数学能力、空间能力等。
⑷感情方面,女生普遍比男生感情丰富,如女生更富同情心,更易害羞,也更易焦虑等。
⑸个性方面,女生多内向,男生多外向;男生较倾向于支配他人,女生较倾向于服从他人。
⑹自我评价方面,男生往往自我评价偏高,且不太注意他人评价。
女生则多相反。
对失败的认识,男生往往将失败归因于外因。
女生往往将失败归因于自己。
⑺交往方面,女生有少而深的伙伴关系,男生的交友面广,但常是泛泛之交。
二、面对我的性别1.教师简要介绍性别的奥秘:XX+XY的结合。
父亲的Y染色体与母亲的X染色体结合,就是男性;父亲的X染色体与母亲的X染色体结合,就是女性。
2.学生以手势表达自己对性别的喜恶。
“YES”举手,“NO”向下握拳。
全班统计,并交流喜恶的原因。
3.全班分享:如果可以选择,自己是否愿意改变性别?4.全班统计,“YES”举手,“NO”向下握拳。
交流原因。
三、我喜欢我的性别1.教师讲述“自我训练”第1题的情境。
2.学生交流:⑴琳琳长大后会形成怎样的性格?⑵你如何看待这种养育方式?⑶琳琳目前该怎么做?3.学生阅读故事“我热爱我的性别”。
4.师生小结:性别是与生俱来的,充分地发挥由性别带来的先天的优势,能做最好的自己。
四、欣赏“中性”行为1.教师简述“边博士说”,初步了解“中性行为”。
2.学生表演“自我训练”2~3的情境,即男女生常见的“中性行为”。
3.师生讨论、交流对“中性行为”的看法:在现代科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脑力的工作越来越多,体力劳动相对减少,强度也趋向减弱。
特别使电脑和机械化的普及应用,结果导致男子的用武(强体力)之地逐步缩小,女子的施展之地在扩大。
而现代文明带来的女性解放,传统女性“足不出户”“走不动裙,笑不露齿”的唯美标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能与男生匹敌的“假小子”也被社会所认同。
4.师生小结:随着地域、经济、文化、时代等因素的发展,性别角色也是不断变化的。
“中性行为”若兼具男女性别的优势特质,将更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五、塑造理想的性别形象1.学生分享:塑造一个理想的性别角色,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2.学生借助“感受自我”中的问题,完成第4题“汇总”的表格。
3.学生参考“调查”结果,完成“自我训练”中第4题,为自己设定“理想自我形象”的塑造目标。
六、结束约定半个学期后进行“最佳女生”和“最佳男生”的评比活动。
【辅导后记】【参考资料】中国九成女孩教育趋男性化2005年10月,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张雷教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近1000名家长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父母对女孩的教育方式趋于男性化。
此报告一出,便在社会各界引发教育理念的“性别大战”。
“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父母倾向于用传统的男性价值观来鼓励独生子女在社会中发展和竞争。
”张雷教授在报告中表示。
据了解,从职业选择来看,家长、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现在很多职业的性别特征已越来越不明显。
“‘假小子’不再只是负面的叫法,被很多人当作个性的代名词,‘野蛮女友’也不会遭到唾弃,甚至成为时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莉莉教授认为,家长对女孩的教育和以前确实有所不同,家长希望她们在个性上能够迎接越来越多的挑战,能力更加全面,也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长这样做是给女孩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这体现了社会的一种进步。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社会对女孩的认识趋于多元化,除了文静、活泼的女孩受人喜欢外,中性化的女孩同样被大家所接受。
她补充说,女性中性化是全球大众文化中的一种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包括女性的男性化,也包括男性的女性化。
北京景山中学一位初二的女孩表示,学校里,男性化和女性化教育都应该有。
完全“男性化”的教育,会扭曲女孩独有的特征,造成性别的混淆。
从呱呱坠地开始,社会已对男女进行了角色定位,对他们的成长方向做出了期望。
传统文化一般认为,男性的性别特征为:粗犷、勇敢、大胆;好动、有活力、敢于拼搏、有某种攻击性;独立性较强、依赖性较弱、不易受他人影响;做事比较坚决果断;爱冒险、富于竞争性;不注意修饰外貌、不拘小节;慷慨大方、讲义气。
而女性的性别特征为:细心、谨慎、对人关心体贴;非常文雅、虔诚;喜欢安静、习惯过稳定的生活、不习惯剧烈运动;依赖性较强、易受暗示、容易相信别人;心肠软、易于表达温柔的情感;爱整洁、喜欢打扮自己。
我爱我的性别——毕淑敏真情告白人类的性别是人类进化的标志,我们从最早的单细胞动物一点一点地进化,然后雌雄共体,最后到人类,这是我们的光荣。
我觉得迄今为止,我们是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智力最发达的物种。
作为一个女性,天然具有生育的重任,在生理上有更多付出与危险。
而且,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身为女性,势必要拿出巨大的精力来哺育自己的孩子。
而正因为此,女性往往在社会角色中占了弱势。
但,哺育自己的孩子也是哺育整个人类的后代,把人类的神圣使命当成女性个人的负担,是很负面的,不公正的。
其实在动物界已有相关的教训。
我采访过北大的一位教授,他研究恐龙蛋,我很破例地进入到他核心的地方,看他们研究恐龙的基因,看了很多很多恐龙的资料,这么大的东西在地球上灭绝了,有一个科学家告诉我说是因为恐龙的繁殖出了问题,我想这个话特别对,任何一个物种灭绝肯定是繁殖出了问题。
同样,作为一个男性,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有一个国外学者研究社会角色对男性的要求(这已成为社会主导式的论述):第一条是男人与女人本质上是不一样的,真正的男人一定要比女人优胜。
这一条对男性的压力就够大了。
第二条是说由于女人的价值不如男人,若男人沾上女人的言行思维模式,他就变得低下。
我们说这个小小子写字怎么跟个姑娘似的,这是很贬意的。
第三条是说男人应该压抑内心的脆弱感受。
男孩子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跟他说,男子汉哭什么?哭是人类一个非常正常的情感表达,剥夺了男性哭泣的权利是很残忍的。
第四条说能够在关系中支配对方是建立男性身份最关键之处。
男性必须要处于支配的地位、主导的地位,否则的话,就是人生的失败。
对男性的这种定义,也造成了男人的胁迫之感,因为一个人的素质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适宜做领导,有的人适宜做具体的工作,这里面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五条说男性最高的价值是坚韧不挠。
它指的就是把某种品质定为男性所独有,某一种品质是女性所独有,其实在生理学的层面上它是没有根据的。
第六条说男人应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对男性来说,也是一种强大的压迫。
每个性别都不容易。
不喜欢自己的性别,又没有那么大的决心可以去做变性手术,也不知道那些无数痛苦换来的器官,到时候是靠什么样的药物维持。
不爱你的性别,又不能去做变性的手术,那就只有在痛苦中生存。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这个现实,接受我们的性别,并且热爱它!一个人接纳自己,接纳我们的性别,接纳我们的长相,接纳我们的身高,接纳我们不完美的地方,这就是生命的自然状态,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组成。
只有坦荡地接受这一切,我们才能用一种更加平和、更加包容、更加有创造性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看待他人。
自信不是来源于条件的完美无缺,而是来源于一种精神上的不可战胜,只要自己不被打倒,没有什么人能够让你不从地上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