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资本主义”

合集下载

中国,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国家资本主义?近年来,一种关于“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说法在国际上非常流行,这是由于他们认为中国国企在多个关键行业处于垄断地位,中国国企吸收了大量银行贷款,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挤压了民企生存空间,因此得出结论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

在他们看来,我们国家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只是中国特色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而这种说法也一度影响了我,使我陷入迷茫,纠结于我们国家是否真像外媒所说的那样,早已脱离了自我坚信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学习了《大道之行》这本书后,我得到了启发,再次坚定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的认识,不再被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所左右。

细心研究中国社会及经济制度,我们发现,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一些西方国家声称的国家资本主义相差甚远,但在阐释这一点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

由此看来,中国确实不是国家资本主义了: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资本主义不可能在中国产生;其次,国家资本主义是最近几年才被炒起来的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在国际经济学界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指向也非常清楚,就是中国。

而这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崛起,来自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胜利。

一些西方国家攻击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无非是看中国崛起心里不痛快,因此将中国的成就说成是资本主义。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崛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胜利,与国家资本主义没有丝毫关系。

下面我们来说说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国家资本主义不具备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在“国家资本主义”论者看来,中国市场从属于政府,国有企业离不开国家政权的扶持,即使民营企业也高度依赖政府,因而可以成为“国家资本主义”的标准样式。

他们将中国众多的国有全资公司、国有控股或参股公司作为国家资本主义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实际上是混淆了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

资本主义是指生产资料主要属于资本家所有的一种基本经济制度,而社会主义是指生产资料主要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集体所有和合作所有的一种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势是,在市场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国家在关键的市场领域和市场环节保持足够的控制力和调节能力。

这与西方垄断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和整个国家、国家予以总体协助和支持的经济模式有着实质性的差异。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而国家资本主义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

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

之所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意义在于将中国的体制改革从当时对社会主义的僵化定义中解放出来。

我们不应该死守两百年前社会主义的苍白定义,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对的调整和突破。

正是因为生产力/科技水平的发展程度还不够,所以真正的完全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下一代体制还没有出现,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与国家资本主义有一点类似之处。

对民族。官僚。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

对民族。官僚。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

对民族。

官僚。

中国。

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浅谈对几种资本主义的认识——民族、官僚、中国、国家资本主义所谓“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这种以资本为主体的制度尊重资本和财产为私人所有,任何人都不得非法侵占,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没有私有制就不能叫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要求不同资本对不同资源发挥的各自作用和价值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本文就将探讨四种资本主义,即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

一。

民族资本主义(一)。

概念理解所谓民族资本主义是指近代社会产生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使用机器进行商品生产的,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者,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得利润的资本主义。

由于它要求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机器工矿企业,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势力,以推动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是符合民族利益和历史发展需要的。

民族资本主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土生土长的资本主义,是相对于官僚资本主义而言的。

从经济地位上讲,民族资本是中小资本,而官僚资本是大资本;从对革命的态度来讲,民族资本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在经济上具有二重性。

(二)。

发展过程。

1、产生———19c60-70年代。

洋务运动时代的资本主义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1895-1912)。

清末民族资本主义3、“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2-1919)。

北洋政府前期的资本主义4。

发展与挫折———国民政府时期的资本主义(1)国民政府前十年短暂发展(1927-1937)(2)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1937-1945)(3)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945-1949)5、改造———过渡时期的资本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6、复活———八、九十年代的国家资本主义与个体私营经济(三)。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国家资本主义论不符合中国实际

国家资本主义论不符合中国实际

国家资本主义论不符合中国实际国家资本主义是指国家直接介入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以国家资本为主导的一种经济制度。

这种经济制度在某些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国家资本主义论不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资本主义很难适应中国多元化的社会现实。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史上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

国家资本主义往往会加剧地方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社会不稳定。

在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复杂,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国家资本主义的集中管理制度很难解决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导致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不稳定。

国家资本主义难以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现实。

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大量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国家资本主义往往会对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形成压制,导致市场活力不足。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市场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模式。

国家资本主义会破坏市场机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国家资本主义论难以适应中国的国情和现实情况。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国家资本主义往往会导致国家对资源的过度集中和过度分配,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需要更多的市场经济而不是过多的国家干预。

国家资本主义论在中国的实行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成本。

国家资本主义往往需要大量的政府投资和补贴,导致政府的债务风险增加,从而可能导致经济风险和社会危机。

国家资本主义需要大量的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这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和人力资源压力。

中国的政府需要降低政府的经济负担,减少政府官员的规模,而不是加大政府的负担和压力。

如果中国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将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现实情况需要更多的市场经济而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种资本主义经济。

它的性质和作⽤决定于国家的性质。

在资本主义国家⾥,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产阶级。

在资本主义国家⾥,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它实际上就是国有或半国有企业,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种⼿段。

新中国成⽴后,对资本主义⼯商业实⾏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

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上败于德军,⼯⼈和⼠兵通过武装的“⼆⽉⾰命”,迫使沙皇下台。

沙皇下台后,政权却被资产阶级的政党接管,建⽴了⼀个“民主的”过渡政府。

这个过渡政府⾮常松散、软弱,尽管⾯对整个国家因为战争导致的饥荒和⼤规模的失业现象,束⼿⽆策,⼀筹莫展,却还整天考虑着履⾏协约国条约,继续与德国的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写了这篇⽂章,并提出应对之策:由国家实⾏监督、监察、统计和调节⽣产和流通,规定⽣产中劳动⼒的正确分配,爱惜民⼒,消除对民⼒的浪费,加以节省。

监督的主要办法是银⾏国有化,⼤型垄断公司国有化,取消商业秘密,强迫中、⼩⼯商业者实⾏合并,强迫⼈民联合于消费合作社。

同时列宁指出:强迫把⼯业合并到组合之中,是在德国早已实⾏了的,这是“国家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办法”。

针对⼀个特例,既战时最缺乏的⾷品⾯包⽽⾔,列宁专门指出德国是“最准确、最精密、最严格调节消费的模范国家”。

此时离“⼗⽉⾰命”仅距⼀个⽉的时间。

在该⽂中,列宁还有如下最重要的⼀段话:“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那么任何起义也不会创造出社会主义,⽽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完备的门阶,是历史梯⼦上的这⼀级,即从这⼀级到社会主义那⼀级是没有任何中间级段的。

”“⼗⽉⾰命”胜利后的第四年,既1921年4⽉,列宁⼜写了⼀篇重要的⽂章《论粮⾷税》,在这篇⽂章中,列宁指出当时苏联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1.原始的⼩农经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有所发展 (1927-1936) 背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表现: 民族资本比重增加,国民 生产总值增长
抗战时期遭受打击 (1937-1945) 沦陷区: 日本野蛮经济掠夺 国统区: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 资本萎缩
背景: ①美国对华经济掠夺 ②官僚资本挤压 ③苛捐杂税与通货膨胀 影响: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 (资本、人才、市场、技术、观念、 先天不足 半‘半’社会环境、三座大山) 后天畸形(政局动荡、结构与地区分布失衡)
2、推动: ①列强的侵略
(冲击旧生产方式与观念、瓦解自然经济)
②政府政策的支持
③人民反帝热情本主义发展历程中国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现在是资本主义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
中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历 程
初步发展(19世纪末) 短暂的春天 (辛亥革命-民国初期)
曲折发展(1927-1945) 萎缩(1945-1949)
背景: ①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②政府放宽限制 表现: ①投资总额增加 ②商办企业数量增加 ③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 史舞台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
背景:①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支持 ③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④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一战) 表现:①轻工业发展较快 ②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张謇) 特点: 昙花一现、短暂 力量弱小,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特征

中国为什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

中国为什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

中国为什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直到十六世纪的明朝中后期,在苏湖地区的丝织工厂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结构开始出现转型。

对比当时的世界形势,中国同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萌芽几乎产生于同一时期,然而历史发展的结果表明此后的中国并没有如同西方国家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走向资本主义。

中国为什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没有选择中国,还是中国没有选择资本主义?(一)古代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束缚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着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成为必然,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方面成了主要方面。

明朝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

(二)社会阶级矛盾不凸显,推翻强大的封建势力没有动力源泉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官本思想根深蒂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价值观念;科举制度又为贫苦的农民阶级提供了公平的翻身机会,这并不同于西方贵族与平民身份的世袭,阶级之间完全没有流动的可能。

加之商人的社会地位一向不高,国家又没有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制度,使得商人的钱财大部分还是流向封建统治者的手中,而商人也愿意花钱买官变身成为地主阶级,古代中国的阶级矛盾从未凸显过,推翻强大的封建势力既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阶级基础。

(三)“闭关锁国”和“禁海”未赶上世界工业发展大潮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相继实行闭关锁国和禁海的政策,固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脱离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大潮,妄自尊大,拒接海外贸易往来。

最终导致了与世界经济发展脱轨,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国家开始发展本国经济来巩固强大资产阶级的势力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中国模式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模式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模式不是国家资本主义近年来,许多人对中国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特别是在经济领域。

有些人认为中国正在实行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然而,我认为中国模式并不等同于国家资本主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阐述这个观点。

首先,国家资本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和控制,而中国模式则更注重市场化改革和开放。

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中国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过度干预。

与国家资本主义不同,中国模式是一种混合经济体制,既有政府的引导和干预,也充分尊重市场力量。

这种模式在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减少贫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次,国家资本主义倾向于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所有和管理,而中国模式更强调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

中国积极推行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和自主经营,尊重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市场变化。

政府主要由监管机构和服务机构组成,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市场准入、法律保护等方面的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与国家资本主义相比,中国模式更加注重公平竞争和市场导向。

第三,中国模式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福祉。

中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中国还提出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改善民生、减少贫困、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相较之下,国家资本主义往往忽略了环境和人民的利益,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

最后,可以通过比较中国模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证明其与国家资本主义的区别。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合作的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推动全球经济稳定。

此外,中国还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这样的行为表明中国模式不仅为自身的发展服务,也为全球共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国家资本主义相比,中国模式更具包容性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中国模式与国家资本主义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模式注重市场化改革和开放,鼓励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和发展,强调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同时在国际上倡导和平发展和全球合作。

中国,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国家资本主义?近年来,一种关于“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说法在国际上非常流行,这是由于他们认为中国国企在多个关键行业处于垄断地位,中国国企吸收了大量银行贷款,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挤压了民企生存空间,因此得出结论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

在他们看来,我们国家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只是中国特色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而这种说法也一度影响了我,使我陷入迷茫,纠结于我们国家是否真像外媒所说的那样,早已脱离了自我坚信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学习了《大道之行》这本书后,我得到了启发,再次坚定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的认识,不再被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所左右。

细心研究中国社会及经济制度,我们发现,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一些西方国家声称的国家资本主义相差甚远,但在阐释这一点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

由此看来,中国确实不是国家资本主义了: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资本主义不可能在中国产生;其次,国家资本主义是最近几年才被炒起来的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在国际经济学界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指向也非常清楚,就是中国。

而这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崛起,来自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胜利。

一些西方国家攻击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无非是看中国崛起心里不痛快,因此将中国的成就说成是资本主义。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崛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胜利,与国家资本主义没有丝毫关系。

下面我们来说说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国家资本主义不具备的目标。

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新时期的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新时期的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新时期的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一、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 建国初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背景2.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3.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优缺点分析4.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5.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验与启示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因其能够有效解决国家经济问题的特点受到了高度关注和推广。

在这一时期,政府通过限制民营企业、强调国营企业优先发展等方式,推动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国家垄断经济,保留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国家通过干预市场经济达到政治、经济、社会等目的。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优点是能够积极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消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害处;缺点是过度依赖政府干预,可能限制自由市场发挥作用,降低民间投资积极性。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

在这个时期,经济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张,而且各种行业和领域不断出现了优秀的企业和职业人才,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完善也带来了国企经营状态持续下降、管理困难等问题,导致了企业的低效率生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应注重市场机制的体系完善,维护市场主体自由竞争,确保市场和政府得到合理的协调和治理,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

二、新时期的私营经济1. 新时期私营经济的背景2. 私营经济的特点3. 私营经济的优缺点分析4. 私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5. 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新时期的中国,随着经济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私营经济得到了广泛发展。

私营经济的特点是以私人所有制为主,依赖市场自由竞争的机制运动。

它的优点是灵活性强、适应市场变化快等等,但同时也存在着风险增加的问题等弱点。

私营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我国国家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状况和作用

我国国家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状况和作用
教材 新探
6 8

我国国家资本主义 在不同时 期的状况和 作用
一 吴明伟
何 为 国 家资 本 主 义 ? 国 家 资本 主义 指 与 国家 政 权相结合 , 由国家掌握 和控制 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 在我 国历 史上 , 国家资本 主义在不 同时期 的发展状 况不同 , 起着不同作用。 也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 四大家族 的官 僚资本 和大 地 主 大资 产 阶级 国家 政 权 结 合 在一 起 , 封 建 的 、 是 买 办 的 、 断 的 国家 资 本 主 义 。抗 战 期 间 四大 家 族 利 垄 用 战 争时 期 的新 情 况 , 力 加 强 官 僚 资 本 在 整 个 国 极 民经 济 中 的垄 断 地 位 , 大发 国难 财 , 官 僚 资 本 迅 速 使 膨胀 。 国家 资 本 主 义 是 国 民 政 府用 种种 手 段 对 人 民 实行公开掠夺 , 足四大家族敛财 的手段 , 严重阻碍社 会生产力 的发展 , 是社会 进步 的极 大障 碍。由于官 僚资本残酷剥削所 激起 的阶级 矛盾 的尖锐化 , 中 是 国 革命 发 展 的根 本 原 因 之 一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成 立 后 , 收 的 四 大 家 族 的官 僚 资本 , 为社 会 主 义 国营 没 成
经 济 的组 成 部 分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经济形势 十分严峻 。15 , 90年 毛泽东曾说 :有人认为可以提早 消灭资本 主义实现 “ 社会 主义 这 种 思 想 是 错 误 的 , 不 适 合 我 们 国 家 情 是 况的。在这一思想 的指 导下 , ” 党和政府 采取 的一个 重要举措就是合理 调整工商业 , 主要 是调整公 私关 系和劳资关系 , 有利 于国计 民生 的私营工 商业在 使 国营经济 的领导下 得到恢复 和发展 , 这就是 国家资 本主义的表现形式 。当时 中国经 济落后 , 本主义 资 在 国 民经 济 中所 占 的 比例 较 大 , 占有 重 要 地 位 , 商 工 业 的 调整 不 仅 调 动 了 私 营 工 商 业 的积 极 性 , 增 加 在 工业 产 品 以满 足 人 民 需 要 、 助 商 品 流 通 以 促 进 城 帮 乡交流 、 吸收职工 就业 、 培养技术 人才 和管理 人才 , 增加国家税 收和社会积 累等方面也起了相当大的作 用, 成为争取 国家 财政 经济 根本 好转 的重 要举 措。 但 是 资本 主 义经 济 同 人 民和 社 会 的利 益 , 国 家 的 同 管理 , 同社 会 主 义 经 济存 在 着 一 定 的矛 盾 ; 人和 资 工 本 家 之 问 也存 在 着 一 定 的矛 盾 , 因此 , 必须 对 资本 主 义 经 济 实 行 某种 限制 。 在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三 大 改造时期 , 国家资本 主义是在无产 阶级 国家 的管理 之下的 , 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 主义经济联系着的 , 并受工人监督 的经济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 马 克思主义关于“ 赎买” 的思想 , 结合我 国的具体实际 , 通过 国家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 、 限制 、 改造 的 方针 , 开始实行的是 以加工订货 、 统购 包销 、 经销代 销等为主的初级 国家资本 主义 , 后到个别 企业 的 然 公私合营和全行业 公私合 营的高级 国家资本 主义。 这些措施不但 是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 的利用和 限制 , 也 必 然 加 强 它们 同 社 会 主 义 国 营 经 济 的 联 系 , 因此 从一定程度上开始 了对它们 初步 的社 会主义 改造 。 这些措施的进一步发展 , 就成为资 本主义工 商业进

国家资本主义论不符合中国实际

国家资本主义论不符合中国实际

国家资本主义论不符合中国实际“国家资本主义”论认为,当前的中国是一个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在中国以国家的形式呈现,并且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被国家所掌控。

但是,这一理论在我看来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

首先,国家资本主义是企业与国家高度融合的一种形态,但是在中国的职业经历中,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企业与国家融合到如此程度的情况。

虽然在中国的国有企业中,一部分原本国有资产变成了上市公司的股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与国家融合。

这些上市公司在股权上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企业的性质和经营方式。

这些股份仅仅包括了企业的所有权,而没有涉及到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总体而言,中国的企业与国家还是保持着独立性。

其次,国家资本主义一般是指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也就是指由政府来规划和控制市场经济活动。

然而,在中国,虽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经由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的“领导一切”转变为现在的“管好、服务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政府与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而互补的关系。

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介入,更多是以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来发挥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直接掌控市场经济。

此外,国家资本主义假设国家具有垄断权,可以通过垄断资源和市场来维持国家资本主义模式。

但是在中国,虽然国家对一些关键资源和行业进行了垄断,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国家资本主义的存在。

相反,垄断所带来的问题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瓶颈。

为此,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推动垄断行业的改革,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来逐步打破垄断局面。

最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是由政府来掌控整个经济体系,这样会导致政府资源、治理、监管能力的过度集中,从而产生行政化和腐败的问题。

在中国,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政府不断地推动政府权力的下放,而企业则越来越多地拥有了自主经营权。

这一改变有效避免了政府权力的过度集中,也打压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国家资本主义论不符合中国实际

国家资本主义论不符合中国实际

国家资本主义论不符合中国实际国家资本主义论源于二战后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等 socialist countries 的实践。

在此理论下,国家是经济主导力量,财产、资源和企业掌握全国所有,国有化是强力手段,目的是夺取国内资本的垄断和控制,甚至建立存在边界外的实力。

但实践证明,国家资本主义论一方面无助于实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违背了市场化经济、私人制造供给的必备条件。

首先,国家资本主义不足以促进经济发展,甚至不断侵蚀着财富,加重了贫富分化的程度。

官员、富人、私人企业主都可以从占有公有财产的优势中得益。

他们会利用每一个“谈判”的机会,以谋求利益为前提,从而使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

另一方面,他们将动态增长的资本集中于几个大企业,而不是全部行业等比例发展。

这导致了资本的不均衡分配,这是经济发展的真正障碍。

此外,在一个供给垂直统一的国家资本主义领域中,缺乏产品竞争导致无法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商品价格,这将阻碍消费、拖延了发展进程。

其次,国家资本主义违反了把经济置于市场的原则。

国有企业可能会与政府官员的利益高度互相关联。

在这些国有企业中,有关人员加入企业董事会拥有股份,这种情况下相关利益不明确,一般市场的联合应该是围绕着企业经理人的利益构建的。

国家或政治领袖也可能利用国有企业为其政治、经济或地理战略谋求利益。

使用这些企业赚提高政府预算和财富是与市场自由化和透明度的实质相抵触的。

另外,国家资本主义在企业发展状况受政治、官员、政策等非市场因素影响的时候,其方向和经济环境无法适应并反应。

最后,即使在过去国家资本主义并不能完全成功,更不用说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加速的背景下如何成功实现。

随着全球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展,国家资本主义的优势逐渐减少,而国有企业也在持续改革,利润增长,注重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

这说明,国家资本主义没有对中国经济实践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意义。

总的来说,国家资本主义论不符合中国实际,因为中国需要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和私人制造供给的必备条件。

中国模式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模式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模式不是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大国,中国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西方国家的视角下,中国的发展模式经常被贴上“国家资本主义”的标签,认为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过于集中权力,存在着诸多问题。

然而,我认为中国的模式并不完全是国家资本主义,而是一种独特的经济和政治体制。

中国模式的核心特征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不同。

首先,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将公有制经济作为主体,并且注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得国家、集体和私人资本可以共同参与经济活动,形成了竞争和协同并存的市场环境。

其次,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与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中国政府并非直接经营企业,而是通过宏观调控和监管来引导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拥有制定计划和政策的权力,能够通过产业政策、财政支持等手段对市场进行引导和调整。

这种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关系,既保证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又能够通过政策支持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此外,中国模式还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社会公平。

中国一直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积极努力解决贫困问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中国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公共福利事业的建设,还通过城乡统筹、教育改革等措施来缩小贫富差距。

这种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具有可持续性和社会认可度。

在政治方面,中国模式也有自己的特点。

虽然中国并不是一个多党制国家,但中国政府通过依法治国的原则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自由。

中国在执法和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注重推动司法公正和透明。

此外,中国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良好治理相结合,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民主参与渠道和表达途径。

然而,中国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的政府干预程度相对较高,容易引发政府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环境和产权保护仍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和市场监管,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名词解释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名词解释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名词解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基本概念•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制度,即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国家通过政府行为参与经济活动,并扮演重要角色的经济模式。

相关名词解释及例子1.国有企业–指由国家直接或间接控制、管理和运营的企业,在国家资本主义中起到重要角色。

–例如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和国有电力公司中国大唐集团。

2.国有资本–指由国家持有或控制的资本,用于投资、运营国有企业或参与其他经济活动。

–例如中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资公司)负责监管、管理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作。

3.计划经济–指由国家制定经济计划,控制和引导商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经济方式。

–例如前苏联的五年计划制度,国家通过计划调控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

4.国家干预–指国家通过政府行为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以实现经济目标的行为。

–例如印度政府通过设定进口关税、发放补贴等手段控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本国产业。

5.控股公司–指国家通过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股份,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公司。

–例如新加坡国际投资公司(GIC)是新加坡政府控制的主权财富基金,通过持股控制和管理各种国内外企业。

6.国家垄断–指国家通过正当手段,垄断某一行业或市场,掌握绝对或相对优势地位。

–例如挪威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国家拥有绝大部分石油资源,并垄断该行业。

7.国家参与投资–指国家通过投资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通过资金投入和合作项目,推动经济发展和扩大影响力。

8.基础设施建设–指国家通过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例如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国家通过投资兴建高速铁路网,促进交通发展和经济增长。

9.国家间竞争–指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通过竞争争夺资源、市场和优势地位的行为。

–例如美国与中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竞争,包括5G技术、人工智能等。

10.国有银行–指由国家控制或完全拥有的银行,为国家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新时期的私营经济外资经…

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新时期的私营经济外资经…

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新时期的私营经济外资经营引言建国初期,中国面临了庞大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任务。

在这个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与推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私营经济和外资经营开始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将对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时期的私营经济外资经营进行比较分析。

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破坏和社会动荡,中国的经济基础实际上已经崩溃。

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国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指国家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通过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直接参与和控制各个行业。

这个时期的国有企业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初期,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通过制定经济计划,对各个行业的生产和投资进行统一调度和指导。

这种经济体制使得国家能够集中资源,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国有企业的兴起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有企业的兴起。

通过国有企业,国家直接参与和控制各个行业的生产和经营。

国有企业在建立初期,起到了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

3.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为了确保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推行,中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在国家的精心组织和计划下,各个行业的企业被统一管理和调度,确保了国家经济的有序运行。

4. 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增强国家实力和进行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中国在建国初期重点发展了重工业。

在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下,钢铁、煤炭、冶金等重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奠定了基础。

新时期的私营经济外资经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私营经济和外资经营在这个时期开始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对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解

对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解

对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解
国家资本主义含义:
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

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包括:资本主义国有企业、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资产阶级专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凭借国家机器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专政是少数剥削者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的统治,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国有经济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起来,也可以通过国有化的方式,将一些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私人垄断资本需要这些经济部门或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但又不愿自己直接投资于这些部门和产业,资本主义国家就担负起这样一些任务。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仍然是为了解决单纯的私人资本所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股份制企业为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一个企业内部的结合提供了可行的方式。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正是主要通过这种在私人企业外部的调节控制,实现其经济职能的。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毛泽东在1953年7月写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对我国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作了阐述:“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

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的。

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造,这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

国家资本主义,按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联系的程度和社会主义因素的多少,分为低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1953年以前,我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放在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等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上。

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

1954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原来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公私共有,转归国家支配。

资本家虽然还对生产资料有所有权,但已不能买卖,只是在定息的形式上被保留着。

这时的企业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

到1966年9月,随着定息的停止,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的性质就变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引西方侧目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大国总体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即让市场竞争而不是政府计划来决定经济产出。

中国的国家经济战略扰乱了这种共识,看看太阳能大亨朱共山的崛起历程,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这么说。

2007年,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多晶硅出现短缺,威胁到中国刚刚兴起的太阳能产业。

当时多晶硅价格飙升,2008年涨价到每公斤450美元,一年之内涨了10倍。

外国公司主导了多晶硅的生产,并把高成本转嫁给中国。

北京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把国内多晶硅供应的开发列为全国重点任务。

大量资金从国有企业和银行涌进多晶硅生产商,地方政府加快了新建工厂的审批流程。

在西方,多晶硅工厂要经过冗长的审批,得花数年时间才能建起来。

朱共山为建厂筹资10亿美元后,不到15个月即开工生产。

仅几年时间,他就打造了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GCL-Poly Energy Holding Ltd.)。

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以7.10亿美元购买了保利协鑫20%的股权。

今天中国生产着世界约四分之一的多晶硅,并控制着全球太阳能设备成品约一半的市场。

西方对中国的愤怒主要集中于北京的低汇率政策。

在上周末于首尔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对这种政策大加抨击。

朱共山跃升世界前列让人看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的国家经济战略是详尽而多面的,并在多个领域对美国和其他大国构成了挑战。

中国国家经济战略的核心,是让国有龙头企业和其他全国龙头企业大力获取先进技术,同时按有利于出口企业的方向管理汇率。

它利用国家对金融系统的控制,把廉价资金导入国内各个产业,并导入其他资源丰富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石油和矿产是中国维持高速增长所需要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样一种独特状态的产物。

它的领导人并不认为市场是优越的,他们认为,国家权力才是维持稳定和增长、进而维持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关键。

它所表现出来的办事效率,已经使自己成为一个榜样,特别是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公众对市场效力、政治家能力的信心出现动摇的时候。

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今年很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曾以美国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贸易代表的身份参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谈判。

她说,中国和俄罗斯等由国家主导的经济强国崛起,正在削弱已经成熟的战后贸易体系。

巴尔舍夫斯基说,当这些经济体认定“所有新兴产业都应当由政府开创”的时候,那么私营部门就会面临不利的竞争处境。

西方的批评者说,中国的政策是一种重商主义,目的在于通过操纵贸易积累财富,依据是中国2.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美国和欧盟已多次针对北京的政策向世贸组织起诉,并采取其他贸易措施。

它们还不断敦促中国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认为中国拒绝人民币更快升值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失衡。

外资公司的高管已经开始公开抱怨。

7月份,在德国产业界人士与中国总理公开会面期间,西门子(Siemens AG)首席执行长罗旭德(Peter Loscher)和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BASF SE)董事长贺斌杰,针对外资公司要获得市场准入就得转移宝贵知识产权的措施,表达了他们的担忧。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政府的观念根植于洗刷以19世纪鸦片战争为开端的“百年国耻”的渴望。

这些批评人士认为,中国着重发展“自主创新”,也就是培养本土科技,必然会对其他国家的技术加以利用。

例如,中国高铁基于的就是从德国、法国和日本制造商引进的技术。

纽约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的总裁布里默(Ian Bremmer)说,中国人已经向我们展示,如果他们有能力扼杀你的模式并夺走你的利润,那么他们就会付诸行动。

在其所着《自由市场的终结》(The End of the Free Market)一书中,布里默说中国所引领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可能削弱美国的竞争优势。

然而目前来看,跨国公司并未从中国逃走,因为对那些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公司来说,中国仍是实现增长的重要来源。

中国的战略与日本在经济崛起时采用的政策类似,这些政策同样惹怒了美国。

但中国如此庞大的规模──人口是日本的十倍──使其成为一个更可怕的威胁。

同时,由于中国近几十年来愿意向外资企业开放其某些行业,对全球商界来说,中国成了一个远比当时的日本更重要的市场,这也给了中国政府相当大的筹码。

中国领导人已经开始承认这种负面冲击。

在9月于天津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夏季年会上,温家宝总理说,最近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议论“不完全是外国公司的误解,同我们政策不够明确也有关系。

”温家宝说,中国始终致力于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开放公平的良好环境。

政府在中国经济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大部分改革岁月里,随着集体农庄的逐渐取消以及效率不高的国有工业企业纷纷关闭,政府的作用开始淡化了。

2001年中国加入WTO表明中国领导人为进一步实现市场自由化下了重注。

结果赌赢了,过去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增长。

而政府的作用却再次强大起来。

许多分析师说,一大批行业仍然被国有企业所控制,外资企业的介入受到严格控,这导致自由化的脚步减慢了。

中国几乎所有的主要银行、三大主要石油公司、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主流媒体都是政府所有。

据中国财政部统计,2008年所有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约6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经济产出的133%。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法国,因实行国家统制经济的政策,法国在主要西方经济体中成为国有经济成分占比最大的国家之一。

2008年,法国负责控制政府企业的机构拥有资产5,390亿欧元(合6,860亿美元),占法国经济规模的28%左右。

从煤矿到互联网,中国政府对诸多行业的参与越来越强,中国的市场经济拥护者因而创造了“国进民退”这个词,意思是政府前进、私有企业后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今年1月份的一份报告说,在包括俄罗斯在内被调查的29个国家中,中国经济的竞争度最低。

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钱颍一曾说,过去这几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似乎在倒退,他对此十分担忧。

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角色使其在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方面拥有了巨大力量。

这通常体现在宏大的五年规划中(有时是十五年规划)。

对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 Inc.)和波音公司(Boeing Co.)等依赖于中国市场的西方企业巨头来说,这些毛泽东时代计划经济的遗留物对它们的业绩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是卡特彼勒收入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也是波音公司商务飞机除美国之外的最大买家。

中国政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逐渐消除中国对昂贵的外国科技产品的依赖。

这一进程从1978年邓小平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时就开始了,大量外资企业涌入中国,他们的技术也纷纷被引进来。

微软(Microsoft Corp.)和摩托罗拉(Motorola Inc.)等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研发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和职业经理人。

这一进程目前正在超速运行。

中国领导人2006年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计划到2020年将中国变为一个科技大国。

该规划呼吁将全社会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1.3%提高至2.5%,增加近一倍。

其中绿色科技是重点发展领域。

旨在迅速提升中国绿色科技产业的“火炬计划”提出,为厂房建设提供低价土地、出口税减免以及甚至为企业家提供三年免费住房等政策吸引国内外的企业家到中国发展。

以邓训明为例,这位在中国出生的美国公民是美国太阳能界的先锋人物,他的发明点亮了纽约时代广场(Times Square)上的首个太阳能广告牌。

邓训明的公司Xunlight Corp.一直受到美国财政资助,同时也受到那些热切希望美国能够赢得开发新能源技术竞赛的政治家所欢迎。

该公司接受的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拨款、贷款和税收抵免等资金共超过5,000万美元,而美国政府之所以会提供这些资助,其目的之一是增加俄亥俄州托莱多的就业,托莱多是该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但两年前,邓训明在上海附近一个巨大的工业园区设立了分支机构,雇佣员工100名,在这里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再出口到美国。

邓训明1985年离开中国,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学习。

邓训明说,他试图让自己在中国的经营保持“低调”。

Xunlight网站上没有提及其中国业务,邓训明在采访中拒绝对其中国工厂发表评论。

他说,中国今后会是一个很好的市场,但目前欧洲的市场相对更大,我们正集中精力关注欧美市场,但同时我们也在开发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场规模最终有可能变得更大。

中国一方面在寻找新科技,另一方面让银行向国家致力培育的产业提供低息信贷。

中国政府将银行存款利率设定得低于国内经济和通胀增涨率,这意味着中国家庭实际上通过银行储蓄在为政府“宠幸”的产业进行补贴。

电信设备生产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ologies Co.)是一家私有企业,长期以来其海外扩张一直受到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的支持。

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了一笔五年期、100亿美元的信贷融资,并一如往常地将其贷给外国买家,以资助这些买家购买华为的产品。

华为过去五年收入上涨超过200%,成为全球顶尖的三大电信公司之一,与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Nokia Siemens Networks)和爱立信(Telefon AB LM Ericsson)并肩。

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 Nextel Corp.前不久拒绝了华为及另外一家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ZTE Corp.)对一份数十亿美元合同的竞标,原因是美国担心这两家公司与中国军方有关联。

Sprint公司此举对于艰难挺进美国市场的华为来说是个挫折,同时也显示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日益担心开始使中国蒙受损失。

美国市场是华为的一大主要市场。

此外,华为还面临来自欧洲的投诉,投诉认为华为有中国政府撑腰,这让它获得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但华为与中兴通讯均表示,其设备不会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并否认自己以不正当的方式受惠于中国政府的支持。

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风险可能来自国内。

一些企图利用国家政策在高科技领域进行突破的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

一个旨在复制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和高级微设备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微处理器特点的中国本土研制的微处理器项目,耗费了数年时间,而英特尔和高级为设备公司的产品依旧在不断发展。

还有一项中国研制的移动电话技术,尽管中国政府强迫其国内最大的电话公司采用了这项技术,但它在国外的销售尚未获得明显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