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气象-测雨雷达回波统计(统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际服务工作中,判断雷暴回波的移动速度是为了得出一个结论:即本 场区域和起落航线受回波影响的时间,考虑到飞行的安全距离,本场受 影响的持续时间至少要从雷暴回波进入30km计算到离开30km后,从已 有的雷达资料统计至少需要2-3个小时。
本文对比了本场出现雷暴时的观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2004-2008年雷 暴出现一个时次的有78次,包含一天中出现几次雷暴的情况,连续出现 两个时次的有32次,连续出现三个时次的有20次,连续出现四个时次的 有8次,而连续出现五个时次以上的也有8次,其中最长的是10个时次。 从以上数字推断出,一次影响本场的雷暴过程加上进入和离开30KM范围 的时间最少也要2-3个小时,与雷达资料的结果相比大致相同,这为雷暴 的航空预报服务提供了依据。
Part3 本场出现降水时的雷达回波特征
本场2005-2008年4-10月共出现降水109天,其中保留的雷达资料有 71天,占总日数的65%。探测到与降水时间相匹配的RHI资料较少, 由现有资料统计,回波顶高多在4000-6000m,而本场出现雷暴时的 回波顶高则多在8000m以上。统计本场发生降水时的回波强度,共有 样本65个,达到50dBZ以上(标识为红色)的有12天,占样本总数 的18%,其中包含了达到55dBZ的8个样本。而其他占82%的53个样 本的最大回波强度在30-40dBZ之间(标识为绿色到黄色),而 20dBZ以下的回波产生降水的概率则很小。需要关注的是,当云团中 含水量较大时,714C测雨雷达探测到的回波强度也会达到50dBZ以 上,因此上述回波强度较大的个例虽然没有出现雷暴,但是其单位时 间内的降水量很大,对飞行的影响仍然很大,不可掉以轻心。
图6c-d是节选的3张雷达PPI图,带状回波本身呈东北西南向,强度最大 达70dBZ,移动快,强回波区域从到达本场前的团状演变成片状,远离 本场后又演变成带状,整体移动方向为西北东南。本场实际影响仅半个 小时左右,但是整个时间有3个小时。
小结
1PPI雷达图上回波的移动方向以西北-东南向最多,其次是西南-东 北向,这与低空的引导气流有关。 2回波的形状一般有块状、条状、带状、团状和片状等,形态的演变 与回波的移动方向有一定关系。 3雷暴回波的强度大多在50dBZ以上,顶高超过8000m,普通降水回 波的强度在50dBZ以下,顶高在4000-6000m之间。 4雷达回波的移动速度较难精确判断,一般影响本场的回波至少持续 2-3个小时
3移动速度 移动速度
PPI雷达图上雷暴回波的移动速度对于外推预报来说十分重要,较强的系 统容易判断.移向与回波自身走向垂直的带状或条状回波移动较快,开始 出现雷暴的团状或片状回波移动较慢,块状回波因为处在不断生消的过程 中,移动速度也不太好把握,而移向与自身走向一致的回波,移动速度也 较难判断.另外回波主体到达本场之前,本场处于其前部,附近会突然生 成一些小的块状或条状云团,会使预报员对移动速度何影响本场的时间判 断出现失误。本文对西北-东南移向的16个较强个例做了对比,移动速度 达到60km/h的有9个样本,40-60km/h的有5个样本,30-4km/h的有2个样 本。
民航石家庄机场714C雷达回波统计特征分析 雷达回波统计特征分析 民航石家庄机场
民航河北空管分局气象台预报室
引言
气象雷达对中小尺度天气的探测和监测最为有效,其回波图有 直观、易用、定位准确、实时性强等优点,是雷雨季节保障飞行安 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民航机场得到了普遍应用。石家庄民航机场 安装的是成都784厂生产的714C型气象雷达,本文对2005至2008年 保存较为完整的雷达回波图进行统计分析,从回波的移动路径、形 态演变、强度以及对飞行的影响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以期能够 更好地完成飞行保障工作。
1.3其他移向 其他移向
除了上述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主要移动方向,西-东移动方向出 现的次数较多,但是其演变形态较为简单,大多是南北走向的带状回 波(见图4a)或者是团状回波(见图4b)自西向东移动,强回波的区 域面积不大。对于从南向北的路径,多是团状回波(见图4c),而从 北向南的路径多以带状回波为主(见图4d),从东向西路径出现较少, 回波的演变多是块状回波在移动过程中并不合并,直接经过本场向西 或西北而去(见图4e)。
Part4 一次典型的强雷暴天气过程
2007年7月8日,石家庄机场经历了一次强雷暴过程,图6a、b是自动观 测系统15号跑道风向风速的显示结果,数据的时间间隔是10秒,可以看 出雷暴发生前本场是持续的东南风,平均风速在5-8m/s,随后风速有所 下降后突然升高,最大阵风达到34m/s,风向不定,但以偏北风为主。 从1分钟间隔的温度、气压和相对湿度数据分析(图略),出现了气温 骤降、气压陡升的中小尺度天气特点,降水过程中最低能见度只有 700m,这次雷暴过程造成多个航班备降,机场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 坏。
对应图5可以大致了解RHI图上回波的形态,一是顶高在8000-12000米左 右的回波,垂直方向上整体上宽下窄,底层20km宽,云顶则有将近50km 宽,达到50dBZ即强度较大的范围也比较大(图5a);二是单体回波,如 2005年8月12日向本场移动过程中探测到的超过16000m的极端个例,垂 直方向回波的上下范围大致相当,个例中宽度都是20km,与其他图片相 比显得较窄是因为探测范围扩大为120km了(图5b);第三种是顶高在 4000-6000m左右,云体宽广,但是强度大的区域范围较小(图5c)。
2回波强度 Leabharlann Baidu波强度
对流云雷达回波的强度 顶高 强度和顶高 强度 顶高是判断其发展是否旺盛的两个重要指标, 对照本场雷暴出现时所对应的PPI图或RHI图(时间临近或距离临近) 共计81个样本,发现50dBZ(图例显示为红色)以下的有16个,占所有 样本的20%,其他80%的回波强度达到或超过50dBZ,最高的达到 75dBZ。 普查本场雷暴出现时对应的RHI图,共有44个样本,回波顶高达 到8000m的有38个,占总数的86%,最高的达到16000m,而 8000m以下的只有6个,最低的只有4000m。从上述统计数字看 出,本场出现的雷暴,其雷达回波显示大多数强度在50dBZ以上, 顶高达到或超过8000m,但是仍有20%的个例在强度、顶高达不 到上述情况时仍然有雷暴发生,对飞行造成不利影响。
Part2 未经过本场的周边回波特征
由于飞行保障的原因,机场雷达每天按照规定时间扫描监测。从4 月到10月开机阶段,中间6月到8月的雷雨季节每1小时一次,其他 时间3小时一次,遇有较强回波出现则连续扫描,因此捕捉到了一 些本场没有出现雷暴或降水的对流天气,本文共选取了61天的雷达 资料,回波强度大多在50dBZ以上,与本场出现雷暴时的回波强度 类似,顶高在6000m至12000m之间,因没有相应的地面观测资料 作对照,无法确认其是否出现过雷暴,但是有的回波位于飞机的航 路或者起落航线上,仍然会危及飞行安全。
1.1西北 东南移向 西北-东南移向 西北 西北-东南移向的雷暴云团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出现较多的原因与低空引导 气流大多是西北风有关,冷空气大多也是从西北方向侵入的。 其形态演变主要有五种类型
一是东北西南走向的云带从本场西北方向移来,经过本场后继续向东南方 向移动,远离本场(见图2a);二是一些东北西南的条状回波在向东南移 动过程中,不断合并发展,到达本场时发展为带状回波,然后远离本场 (见图2b);三是西北方向的小的块状回波,向东南移动时合并成为团状 回波,产生雷暴,减弱后向东南移动(见图2c);四是西北方向的片状回 波移过本场,有雷暴发生并产生降水(见图2d);第五类是西北东南走向 的回波带,其移动方向与回波走向一致(见图2e),以上几种类型发生的 概率大致相同。
演变类型 使本场产生降水的云团演变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锋面云带移动到本场, 二是范围宽广的降水云团,三是对流云团到达本场前开始减弱,到本场时 残留的降水回波。移动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类:西北-东南的22天,西-东的16 天,二者占总样本的53%,西南-东北的有15天,占21%,从东到西的有5天, 其他12天在本场附近,移动方向不能确定,这与开机时间以及资料保留情 况有关。一般降水云带或云团的整体移动速度比较缓慢,只是产生降水的 回波强度不断变化,本场降水后能量释放,回波开始减弱,然后又会有新 的降水回波生成。
1.2西南 东北移向 西南-东北移向 西南 西南-东北移向雷暴回波出现的个数也较多,形态演变主要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条状回波云体走向与移动方向一致,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形态始终保 持为条状,没有出现回波合并的现象(见图3a);第二类则是西北东南向的 云带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移动方向与云体走向垂直,此类型出现较少, 仅发现一次(见图3b);第三、四类只是初始情况不同,分别是块状和条状, 在移动过程中发展壮大,到达本场时成为团状回波,雷暴发生后逐渐减弱并 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见图3中c、d),第五类则是初始的团状回波位于本 场西南,整体向东北移动并经过本场(见图3e),后三种情况回波到达本场 时大多呈团状。
Part1 本场出现雷暴时的雷达回波特征
1 移动路径和形态演变
2005-2008年本场出现雷暴的日数为104天,有雷达资料的共91天,占总日数的90%。
雷达回波的移动路径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西北-东南走向 自西向东的有17天,自北向南 自北向南的为6天,以上三 西北 东南走向的有34天,自西向东 东南走向 自西向东 自北向南 类将近总样本数的三分之二; 西南-东北走向 自南向北的11天,两类合计约占总样本数的三分 西南 东北走向的19天,自南向北 东北走向 自南向北 之一, 自东向西的包含东北 西南 东南 西北 正东 正西 东北-西南 东南-西北 正东-正西 自东向西 东北 西南、东南 西北和正东 正西共有4天,出现的情况 很少
特征 从所监测到的回波初始位置看,本场四周各个方位都有,大多是 以块状出现,也有以条状或带状出现的,其演变形式一是在本场 的某一方位稳定不动或稳定少动,强度有所变化直到消散,61天 中共出现了14天,约占23%。第二种演变形式是从某方位移向本 场,到达本场前消散、断开或转向,第三种则是从某方位开始移 动,而方向偏离本场,从回波移动的方向看,西北-东南的19天, 西-东的10天,两种约占总数的48%,西南-东北7天,南-北的4天, 两者约占18%,最后东北-西南以及东-西分别有5天和2天,合计占 11%。
PPI图上雷达回波的形态标识及对照图
PPI雷达图上回波的形状大多是不规则的,但仍然可以归纳出几种形态, 块状、条状、带状、团状和片状(见图1),条状和带状回波有不同走向 的,有西北-东南向、东北-西南向、南北向和东西向4种,需要注意的是这 是回波自身的走向,与其移动方向是不同的,由移动方向与自身走向垂直 的,也有移动方向与自身走向一致的。另外块状回波有大有小,本文取小 的称为块状,大的称为团状,团状回波的特征是强回波区域面积较大,片 状回波特点是边界松散,整体面积较大,但强回波区域面积小,位于整个 边界内的某一区域或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