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阿力木·热合曼0910810101 文法行管09
【中文摘要】:如果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赡养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不能有效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对于社会经济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经济老龄化养老人口比例
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国家提前面临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实施,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及数量达到问题程度。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比例迅速上升,成为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一、人口老龄化现实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截止到2000年11月,我国总人口12.95亿人,其中农村人口为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而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88166988,占总人口的6.808%,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92%,由于大量农村青年迁移到城市,加上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出现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以及老年人赡养不到位等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存在以下特点:
(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比城镇更为严重。专家预测得出,21世纪中叶我国农村和城镇65岁及以上老人比例分别为,26%和22%,农村是城镇的1.2倍。
(二)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现阶段我国既面临着原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面临新增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时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庞大,加上青壮年从农村外迁,农村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加剧。
(三)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这在农村更为明显。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老龄化速度有加快趋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跟不上。虽然近些年我国经济在整体水平上发展较快,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经济底子薄,人均生产总值还很低,同时农村人口收入也比较增长趋于缓慢。
(四)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突出。60岁以上老年人的性别比为95.18%,比例上基本平衡,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绝对数字可很大,女性老年人比男性老年人多321万人。高龄老年人的性别比为61.07%,女性数量超出男性290万人。性别比失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老年人养老水平。
二、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意义:
如果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赡养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不能有效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对于社会经济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来源:
每个社会都有老年人养老问题存在,但是问题的程度不同。有些国家社会由于社会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老年人养老已不再是问题了。但是由于我国总体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农村劳动力水平底下,农村收入水平底下,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加上城乡二元制产生的农村社保养老体系的薄弱,我国农村的养老环节出现问题并呈现加剧趋势。产生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加剧的原因如下:
(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也往上升。资料显示,2008年比较1953年的特点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88.2%,劳动人口比重上升30.5%,少儿人口比重下降56.1% ,人均寿命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老龄化趋势。
(二)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迁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上升。据统计,在农村大概有20%的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而且这个比例在不断上升。所谓空巢家庭,就是子女离家后仅由父母组成的家庭。
(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城市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口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城市转移,特别是向东南沿海城市转移。这种现象有双重影响,一方面青壮年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提高,能更好的赡养老年人;但是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年老体弱,身边也没有子女赡养;还有一大部分青壮年到了城市之后生活压力增大,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让他们头疼,没有余力去赡养身在农村的老年父母。
(四)道德观念的转变导致逃避养老责任。一部分子女开始独立生活之后由于各种原因相互推卸赡养父母的责任。
(五)社会养老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养老机构的制度缺陷导致老年人生活水平的长期不提高。现行的社会养老体系中,社会性养老机构主要面向于没有子女,没有收入来源的老年人,而那些有一定的收入而子女不在身边的体弱无力的老年人却得不到应得的关心。
(六)老年人传统观念影响着社会养老的普遍化。
(七)其它原因。
四、具体措施探索:
我觉得未来中国社会应该建设以社会养老为主,以家庭养老和自己养老为副的养老保障体系。
(一)1.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资金运营机制,适当引进市场运作方式,加强科学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弥补漏洞,使社会养老体系作为老年人养老的基本形式。
2.改善公共养老机构的环境,基层有些养老机构的生活条件确实很低,应该加大支持力度,改善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度过余生。
3.完善养老基金制度。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养老制度建设上很有借鉴之处,他们采取高额的养老基金措施,六十岁之前的十五年收取养老基金,六十岁之后分每个月或每个周返还一定的养老基金,或者在养老院等社会福利养老机构里免费提供优质服务。中国的城市养老体系应该采取这类养老政策。但是这类政策更适合于城市老年人的赡养,而由于时间与空间等原因,不太适于农村。
4.鼓励那些城市致富的农村人口返乡创业,并在政策上提供便利,让他们有机会赡养年老的父母。
5.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变中国农村的小农经济现状,找出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模式并推而广之。推广公司制的农业集体化形势,并加强管理和指导,并在基层以村委会或农业集体化规模化的企业来承担办养老所的资金并管理。
6.加强宣传力度,改变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因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老年人还不愿意去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养老院等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的兴起是必然的。必须通过宣传和改善养老院的服务条件,改变老年人的观念。
(二)提高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的水平。
1.努力提高农村收入,建立健全并提高农村的公共设施利用水平。
2.适当加以修正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加剧老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两个人只剩一个孩子,虽然这有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子女教育,但是父母年老后一个孩子要承担父母两个人的赡养义务,不仅此外还要承担自己核心家庭的生活义务。这对独生子女来说有一定难度。每次全国人大会议上也有专家和代表提议放宽。中国沿海一些城市已经放宽了政策,允许生两个。我觉得在个别条件允许的农村或家庭里可以允许生两个。
五、结束语
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呈现出更具重要性,如果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助于把我国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刘奕,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社会科学院,2010年12月38-42.
【2】淳军,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赡养思考,公共财政,2008年12月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