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中考初三物理必考100个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专题04 晶体熔化与水的沸腾-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经典小题考前必刷(通用版)(解析版)

专题04  晶体熔化与水的沸腾-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经典小题考前必刷(通用版)(解析版)

专题04 晶体熔化与水的沸腾(解析版)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经典小题考前必刷(通用版)1.晶体熔化(1)晶体:冰、钻石、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所有金属等;(2)非晶体:玻璃、松香、蜂蜡、沥青、塑料、橡胶等。

(2)晶体的熔化特点: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时是固液共存态;②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3)晶体熔化规律实验常考问题:2.水沸腾规律(1)一切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2)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它们都是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即都属于汽化现象,液体在蒸发和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一、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能发生的汽化现象;二、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来实现。

要减少液体的蒸发,就采取相反的措施。

(4)水沸腾规律实验常考问题3.重要知识点1.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

2.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

3.液化两种方式: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不可将"压缩体积"简称为"加压")。

4.理解“白气”和“白雾”: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所以,凡是看得见的“白气”、“白雾”都不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小水珠)。

备战2021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02光学作图含解析

备战2021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02光学作图含解析

专题02:光学作图光学作图是学习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省市中考的主要的考查点之一。

通过光学作图能考查学生对光学知识模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也能考查学生的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的主要有反射作图、折射作图平面镜成像作图和透镜作图四个方面的作图。

一、光学作图要求:在光学作图中,无论是哪类作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清实线和虚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均用实线表示,虚像、法线和光的反向延长线等均用虚线表示。

2、光线连续不能断开,箭头要标正确:入射光线的箭头方向都是“指向界面”,反射、折身光线的箭头方向都是“背离界面”;3、分清角的关系:不要把入(或反或折)射光线与反射面或界面的夹角视为入(或反或折)射角。

4、作图一定要用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作图清晰规范,不能涂改。

5、法线与界面或反射面垂直,标垂直符号。

二、光学作图方法:1、反射作图:方法一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适用于较简单的作图:(1)过入(反)射光线和界面的交点且垂直界面作法线(用虚线表示),并标垂直符号;(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利用量角器作出反(入)射光线,并标上箭头。

方法二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适合较复杂的作图:(1)作发光点关于平而统的对称点,即像点;(2)用虚线连接像点和光线接收点(或人眼)交平面镜于一点,即为反射点;(3)用实线连接发光点与反射点,标上箭头为入射光线,用实线连接光线接收点(或人眼)与反射点,标上箭头,即为反射光线。

2、折射作图:(1)确定入(折)射点: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入(折)射点;(2)根据法线和折射面垂直,过入(折)射点作出法线(用虚线),并标出垂直符号;(3)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画出入射光找的折射光线、或画出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总是空气中的角较大)(4)对于较复杂的折射作图,由于人的眼睛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可以连接人眼和人眼看到的像,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确定入射点,从而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注意传播方向。

2021中考物理 知识点全突破系列 专题100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含解析)

2021中考物理 知识点全突破系列 专题100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含解析)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一、实验探究题1. 小兰同学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1)根据电路图甲,用笔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图乙。

(2)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发现L1不发光,L2比较亮,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L1的故障是________;(3)排除故障后,小兰正确测出了L1两端的电压,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兰打算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此操作可能会导致电压表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4)最后,小兰按照正确的方法测出了L1、L2、AC之间的电压U L1=2.4 V,U L2=1.6 V,U AC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出U AC=________V,并得出了实验的最终结论。

实验结论为:________。

(5)此实验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2.“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L1、L2应该选择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

(2)小明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压表的指针指在零刻度的左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

(4)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小明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5)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改进方法________。

3.实验小组完成了“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后,得到“电源两端电压总大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的结论,这与之前“电源两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的猜想不符。

初中物理93个必考知识点(16章全)

初中物理93个必考知识点(16章全)

初中物理93个必考知识点(16章全)第一章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1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1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4.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5.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17.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18.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专题3 力学作图专题-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典型专题各个击破(光、热、力学专题)(解析版)

专题3  力学作图专题-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典型专题各个击破(光、热、力学专题)(解析版)

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光、热、力学典型专题各个击破专题1 电路的连接与设计********************************************************************一、受力分析一般步骤1. 确定研究对象:只分析被研究物体所受的力.2. 查力(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到的力)(1)先重力:地面上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物体往往是在重力及其他主动力的作用下才产生了弹力和摩擦力.(2)再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在研究对象与其他物体的接触面上,如果有弹性形变(挤压或拉伸),则该点或面上有弹力,反之则没有.弹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3)最后摩擦力:分析摩擦力,先看接触面是否光滑,“光滑”表示摩擦力为零;其次看是否有弹力,不光滑、有弹力的接触面上才可能有摩擦力,摩擦力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3. 分析物体的状态:平衡状态(物体在各个方向上受力平衡);非平衡状态(需注意各个力的大小关系).4. 检查:每分析一个力,都应该找出相应的施力物体.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和平衡力的知识来检验此受力分析是否正确.(按照图示原则检查)考点1 指定力作图1.如图竖直墙壁上用细绳悬挂着一个小球,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以及小球对墙壁压力的示意图。

【解析】小球受到的重力G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小球的重心上;绳子对小球的拉力F′作用点也可以画在小球的重心上,方向沿绳子向上;压力的作用点是球与墙壁的接触点,然后从作用点作垂直于墙壁,并指向墙里面的压力F.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画出均匀木棒的重力G和木棒A、B两端对接触面的压力F A,F B的示意图。

【解析】过木棒的重心作一条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即为重力的示意图;过木棒与墙壁的接触点作垂直于墙面向左的压力F A;过木棒与地面的接触点作垂直于地面向下的压力F B,如图所示:3.如图,弹簧右端连接物体,左端固定在墙面,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且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请作出此时物体所受弹簧弹力的示意图。

备战2021中考物理考点精准题练——专题二十四:质量

备战2021中考物理考点精准题练——专题二十四:质量

备战2021中考物理考点精准题练——专题二十四:质量考点一:质量一、概念:叫做质量。

用字母表示。

二、单位:1.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常用单位和换算:1t= kg,1kg= g= mg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 。

2.实验中常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各种秤也是测的工具。

三、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而改变。

【精准题练】1.(2020柳州,1)下列物体质量最大的是()A. 太阳B. 地球C. 电脑D. 电子2.(2020长春,1)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A.5gB.50gC.500gD.5000g3.(2020鄂州,7)一艘船将一箱质量为100kg的科研器材从赤道运送到南极,在运送的过程中物体没有损失。

则物体的质量将()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4.(2020恩施,11)“新世界奇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如图,其航站楼混凝土结构F1层平面565m×437m不设缝,是世界最大的机场单块混凝土楼板。

如果楼板为标准厚度10cm,这块楼板的质量最接近于()A.6×105tB.6×104tC.6×103tD.6×107t5.(2020衡阳,1)下列数据中,在我们生活中最合理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1.2m B.夏天一般将空调温度设定为37℃C.电饭锅的额定功率大约20W D.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150g6.(2020陕西,7)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

如图所示,医用外科口罩由口罩体、鼻夹、口罩带组成,口罩体采用三层工艺制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口罩体的长度约为175mmB.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质量约为50gC.口罩体中带有静电的熔喷布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D.佩戴口罩时,轻压鼻夹能使其与鼻梁贴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7.(2020海南,8)椰雕是用经过处理的椰子壳雕刻的艺术品,海南的椰雕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工艺师正在进行椰雕雕刻。

备战2021中考物理考点精准题练——专题四十七:机械效率

备战2021中考物理考点精准题练——专题四十七:机械效率

备战2021中考物理考点精准题练——专题四十七:机械效率考点一:机械效率一、有用功:定义:对人们的功。

公式:斜面:二、额外功:定义:的功。

公式:(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三、总功:定义:公式:四、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五、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精准题练】1.(2020咸宁,9)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缓慢提升不同物体,每次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均为0.5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受到重力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动滑轮的重力为5NB.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拉力做功越少D.每次提升重物时,滑轮组做的额外功为5J2.(2020抚顺,10)如图所示,小吉用200N的拉力,在4s内将重50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

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动滑轮重为100N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2.5%C. 拉力做功为1000JD. 拉力的功率为300W3.(2020乐山,16)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在4s内将一重为9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升了10cm,拉力为4N,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g取10N/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滑轮重力为5N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C.拉力所做的功为0.4JD.拉力的功率为0.4W4.(2020随州,9)体重为60kg的工人利用如图滑轮组将一质量为80kg的重物A匀速提升1m,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与摩擦,g取10N/kg),小明对此工作过程及装置作出了以下论断:①动滑轮重为200N②此过程中,工人对绳的拉力做功1000J③重物匀速上升过程中,它的机械能增大④若增大重物A的质量,该工人用此滑轮组匀速拉起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90%关于小明的以上论断()A. 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5.(2020衡阳,11)近期我国长江中下游许多省份因连续大雨发生洪涝灾害。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复习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凸透镜的综合复习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30cmB.换成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凸透镜从紧靠蜡烛向光屏移动,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两次清晰倒立的像C.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凹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还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去掉光屏,人眼在 100cm 处能看到蜡烛的像【答案】BC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f u v230cm则焦距为15cm,故A项错误;B.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凸透镜从紧靠蜡烛向光屏移动,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0cm~20cm之间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50cm~40cm,移动凸透镜在适当位置能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光屏距离凸透镜10cm~20cm 之间时,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故B项正确;C.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将光屏向右移动还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项正确;D.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去掉光屏,光依然沿原来的方向传播进,人眼在 100cm 处能看到蜡烛的像,故D项正确。

故选BCD。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前,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

实验中,学生多次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完成后,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60cmB.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C.当学生把蜡烛移动到80cm刻度处,再移动光屏,会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D.小明拿来的眼镜是近视镜【答案】BCD【解析】【详解】A.由焦距的概念可知,f=-=60cm50cm10cm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A错误;B.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B正确;C.由甲图知, 80cm刻度处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80cm50cm30cm所以>=u f20cm2因此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确;D.只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到适当的位置又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物距不变,像距增大了,也就是眼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因此小明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用来矫正近视眼也叫近视镜,D正确。

2021年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2)

2021年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2)

2021年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2)6、电能知识要点:(☆☆☆)消耗电能的多少可以用电能表来测量。

它是以KW.h为单位的。

表盘上:“220V”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是10A,额定最大电流是20A。

“50 Hz”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在50赫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3000r/KW.h是指接在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就转3000r。

读电能表的示数时,我们要注意最后一个数字,它是小数点后的数字。

一段时间消耗的电能等于这段时间结束时读数-这段时间开始时读数。

根据“3000r/KW.h”字样能进行的计算:如果告诉我们转数为n那我们可以计算消耗的电能:W=1 KW.h/3000r(1转消耗的电能)乘以n如果再告诉我们时间为t我们可以计算这段时间的电功率:P=W/t(要注意单位是否配套:此时W取KW.h为单位;t取h为单位计算较方便)7、电功率知识要点:(☆☆☆☆)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根据W=Pt我们可以知道不能说电功率大,消耗的电能就多,还与时间有关系)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用电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有关系的。

不同的实际电压对应着不同的实际功率。

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唯一的,不变的。

如果告诉你此时用电器正在正常工作,那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用电器的实际电压就等于其额定电压,其实际功率就等于其额定功率。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

生活中的用电器,电功率达到1000W的有:电炉,电热水器,微波炉,空调。

在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在测额定功率时,一定要让电压表测小灯的电压且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让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流且示数为其额定电流,这样用公式P=UI计算出的才是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实验时,如果出现灯不亮,电流表没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较大的现象,则电路故障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断路了。

备战2021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10杠杆作图及计算含解析

备战2021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10杠杆作图及计算含解析

学习资料专题10杠杆作图及计算力臂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学习杠杆平衡的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又是另一个重要考点。

在各省市中考中画力臂、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都是常常出现的考题。

一、力臂:1、力臂的定义: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力臂的物理意义是:表示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对杠杆转动效果的影响.3、作用在杠杆上的一个力的作用点不变,力的方向改变时,它的力臂一般要改变。

4、力臂可能与杠杆重合.二、画力臂的步骤:(1)找支点:具体的方法是“转一转"——不管杠杆是在静止时,还是在匀速转动时,设想杠杆在动力的作用下转动一个较小的角度,杠杆上瞬时不动的那个点就是支点。

(2)画力的作用线:在表示动力或阻力的线段上,根据实际需要,把线段正向或反向延长.(3)作垂线段: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或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和垂足的线段就是动力臂或阻力臂,并把它们用虚线表示,标出垂直符号。

(4)标长和短:用大括号把动力臂或阻力臂括上,在大括号的旁边标上动力臂的符号L 1或阻力臂的符号L 2.画力臂的口诀: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四标长和短。

三、画杠杆的“最小力"的技巧:(1)①画连线,连接支点与动力作用点(或离支点最远的点);②作垂线,作连线的垂线;③标方向,确定力的方向.(2)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大小,可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判断:由F 1L 1=F 2L 2得,动力2211F L F L ,动力臂L 1越长,动力F 1越小. 四、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1、题型分析(1)已知F1、F2、L1、L2四个量中的三个计算第四个量,通过将F1l1=F2l2变形,再直接带入求解即可。

(2)已知F2L2一定,分析F1与L1之间的关系,常常用来计算或画最小力,关键是找到最大动力臂:①当动力作用点确定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线段即为最大动力臂;②动力作用点没有规定时,应看杠杆上哪一点离支点最远,则这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大动力臂.(3)杠杆原来平衡,改变其中的一个要素,判断杠杆能否平衡或如何平衡操作才能使杠杆平衡:关键看ΔF1L1(动力与动力臂乘积变化量)与ΔF2L2的(阻力与阻力臂乘积变化量)大小问题。

2021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中考必备)(完整版)

2021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中考必备)(完整版)

2021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中考必备)(完整版)Chapter 1: Mechanical n1.Units of Length: The unit of length in physics is meter (m)。

other units include kilometer (km)。

decimeter (dm)。

centimeter (cm)。

millimeter (mm)。

micrometer (μm)。

and nanometer (nm)。

XXX: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and 1nm=10^-9m.2.Units of Time: The unit of time in physics is second (s)。

other units include minute (min) and hour (h)。

The n s are:1min=60s and 1h=3600s.3.Mechanical n:1) n: In physics。

the change in n of an object is called XXX.2) n: XXX。

and linear n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uniform linear n and non-uniform linear n.4.XXX Frame:1) Concept: XXX whether an object is in n or at rest。

a reference frame needs to be selected as a standard。

The object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frame is XXX and is called the reference object.2) How to study the n of an object: First。

2021中考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2021中考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2021中考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1=I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并联电路分流,该支路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电阻成反比。

即:2021中考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I1R1=I2R2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1+U2串联电路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电阻成正比。

即:2021中考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U=U1=U2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

(总电阻越串越大)R=R1+R2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

(总电阻越并越小)R=R1R2/R1+R2(上乘下加)或: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即:2021中考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如果n个阻值都为R0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nR0☆如果n个阻值都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0/n电功:☆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总=W1+W2+…Wn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并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总=W1+W2+…Wn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即:电功率:☆串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实际电功率之和。

即:P总=P1+P2+…Pn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并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1+P2+…Pn各支路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个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即:2、公式:(☆☆☆☆☆)☆电流(A):I=U/R(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电压(V):U=IR(电压不随电流变。

专题6 光学作图题-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倒计时30天38个专题全攻略(解析版)

专题6 光学作图题-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倒计时30天38个专题全攻略(解析版)

备战2021年中考倒计时30天专题题型全攻略专题六光学作图题************************************************************考点1 光的反射、折射作图一、规范作图及注意事项1. 使用作图工具规范作图(刻度尺、量角器、铅笔).2. 实际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用实线,并用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光线不能断开.3. 虚像、法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4. 入射光线箭头“指向界面”,反射、折射光线箭头“背离界面”.5. 法线与反射或折射界面垂直,并标明垂足符号.6. 平面镜的反射面和非反射面不能混淆,平面镜的非反射面要画短斜线.7. 要符合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在折射作图中“空气中的角较大”)二、光的反射、折射作图步骤1. 作入射(反射)光线【例1】根据图中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50°2. 补画平面镜【例2】如图所示,一束与水平面成30°夹角的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60°3. 光的折射作图【例3】如图所示,在水面上的A 点看到水中物体S 的像在S′点,请你画出从A 点能够看到物体S 的像S′的光路答图.三、平面镜成像作图步骤(1)对称法(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示例:请在图中画出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光路图法(成像原理):光的传播路径.【例4】请画出发光点S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画出眼睛在A 点看到像的光路图.【例5】光源S 放在平面镜前,A 、B 为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N 反射后的两条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并确定光源S的位置.四、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焦点过光心凸透镜通过焦点与主光轴平行方向不变凹透镜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与主光轴平行方向不变1.如图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抢分秘籍(大气压和流体压强)-解析版

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抢分秘籍(大气压和流体压强)-解析版

考点大气压和流体压强抢分点1.大气压的存在证明大气压存在或利用大气压的常见实例:塑料吸盘压在光滑面上能够承受重物;用吸管能吸入饮料;人呼吸;瓶吞鸡蛋;抽水机抽水;马德堡半球实验;拔火罐;玻璃管中的水不掉下来;吸空塑料瓶,瓶子变瘪等。

例题精选(2020成都5)图所示的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A.“吸盘”挂钩贴在竖直墙面上B.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肌肉C.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D.用硬纸片“托住”杯中的水【答案】B【解析】A.把吸盘里的空气压出来,靠大气压力固定,A错。

B.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肌肉,是靠手的推力而不是大气压,B正确。

C.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当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C错。

D.因为大气压对纸的压力大于杯中水对纸的压力,所以水流不出来,D错。

选B。

【提分秘诀】记住常见的大气压现象或应用实例。

灵和分析压强产生的力来自何物。

抢分秘练1.(2020泸州10)在泸州市第35届科技创新大赛上,某学生在现场展示了科创作品。

他把橡胶管一端放入位置较低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另一端与塑料瓶盖相连并密封,在空塑料瓶中倒入少许热水摇晃后倒掉,然后迅速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发现烧杯中的水通过橡胶管慢慢流入位置较高的瓶内,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塑料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后倒掉,目的是让瓶内空气增加B.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目的是让瓶内气压始终等于大气压C.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D.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是因为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答案】D【解析】A.塑料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后倒掉,塑料瓶内空气受热膨胀溢出,目的是让瓶内空气减少,A错。

B.塑料瓶内空气受热膨胀溢出,瓶内空气减少,再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目的是让瓶内气压始终小于大气压,B错。

CD.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是因为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C错,D正确。

2021中考——(最全)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精华版)

2021中考——(最全)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精华版)

2020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1km=1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 、分(min) 。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牛顿第一定律—(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牛顿第一定律—(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8-1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 解读知识点一 历史回顾鸡蛋会落入杯子中你知道为什么吗? 紧急刹车时你知道不系安全带地危害吗?知识点二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地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地性质。

3.惯性与质量:质量大地物体惯性大。

说明惯性大小只由质量大小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4.牛顿第一定律地物理意义(1)揭示了力与运动地关系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地原因:物体受到力地作用,它地运动状态就一定发生改变,并且产生加速度。

②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地原因:物体若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地一种属性——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5.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地三种情况(1)速度地方向不变,大小改变。

(2)速度地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3)速度地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典例· 解读例1,(多选)下面表述中正确地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款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地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地实质是相同地D.物体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结果】BD.【思路】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地理想款件下所遵循地运动规律,不能通过实验验证,并非实验定律,选项A错误。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要改变物体地运动状态则一定有力地作用,选项B,D正确。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地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则反映了物体在一定款件下地运动规律,选项C错误。

温馨提示 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不同。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地一种属性,牛顿第一定律则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循地运动规律。

例2,(多选)相关牛顿第一定律,下面表述正确地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地运动规律B.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物体地惯性C.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地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物体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必定受到外力地作用【结果】ACD.【思路】惯性是物体地固有属性,惯性大小仅由物体地质量决定,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地运动状态无关。

第三章 (考点分类) 物态变化 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一本通(原卷版)

第三章 (考点分类) 物态变化 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一本通(原卷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分类汇编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1.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2.某护士随手取了一支体温计,此体温计曾给一个体温为39℃的发烧病人测量过.该护士对体温计作了消毒处理,但忘记了甩几下,直接用来给另一个人测体温,结果示数为39℃,该人的体温()A.就是39℃B.可能高于39℃C.一定低于39℃D.可能低于39℃3.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棉花包上,蘸上酒精.观察较长的时间,温度计的示数如何变化()A.不变B.先下降后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不变D.都有可能4.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物质水银酒精甲苯萘熔点/℃-39 -117 -95 80.5沸点/℃357 78 111 218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____ 做测温物质.5.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

里面的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1)太阳光对箱内温度_____(选填“有”、“没有”)影响,所以要求安装百叶箱时其门应朝向_____(选填“北”或“西”)。

(2)百叶箱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内是液体,温度计的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_____的改变量相同。

(3)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_____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与_____(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21中考初三物理必考100个知识点
很多同学已经进入中考一轮复习阶段,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心理压力大”的考前期特征,资深物理老师为同学们整理了初三物理一轮复习必考的100个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一轮复习加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哦!
01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2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 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①有力
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4 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 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6 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7 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