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材料结构与性能 第四章 马氏体相变及形状记忆合金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功能材料课件-形状记忆合金

功能材料课件-形状记忆合金

合金产生宏观变形 变形随之消失
变形在Ms以上进行 无双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阿波罗11号——天线
机械应用
自控元件
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水龙头上的温度调节装置
制作发动机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在高温、低温时发生相变,
产生形状的改变,并伴随极大的应力,实现机械能、 热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课堂练习 简述形状记忆效应的种类及其特点。
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分为三种: 镍钛系 铜系 铁系
其性能见P51 表5-2
镍钛系
基本特点:记忆效应优良、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等 一系列的优点。但制造过程较复杂、价格高昂。
(一)Ti-Ni基记忆合金中的基本相和相变
母相是CsCl结构的体心立方晶体(B2)
铜系
基本特点:形状记忆效应好,价格便宜,易于加工制造, 但强度较低,稳定性及耐疲劳性能差,不具有生物相容 性。 主要合金:主要由Cu-Zn和Cu-Al两个二元系发展而来
Cu-Zn合金的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温度极低,通过加入Al, Ge, Si, Sn, Be可以有效的提高相变温度,由此发展了的Cu-ZnX(X= Al, Ge, Si, Sn, Be )三元合金。加入其它组元进一 步提高性能(多元合金)
基于高分子材料中分子链的 取向与分布的变化过程
分子链的取向与分布可 受光、电、热、或化学 物质等作用的控制
SMP 可 以 是 光 敏 、 热 敏 、 电敏等不同的类型。
形状记忆高分子(shape memory polymer, 简称SMP) 热敏型SMP的工作机制
课堂练习 简述形状记忆效应的种类及其基本特点
基于非热弹性可 逆马氏体相变
Fe-Mn-Si Fe-Ni-Si Fe-Cr-Si-Mn-Co

《马氏体相变 》课件

《马氏体相变 》课件

2 条件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马氏体相变的条件是实现马氏体相变的必要 前提,它们直接影响马氏体晶体结构和材料 性能的形成和转化。
马氏体相变的过程
1
马氏体相变的步骤和原理
马氏体相变包括两个基本过程——形变和回复过程,当材料由奥氏体转变为马氏 体时,晶体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
2
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马氏体相变的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温度、压力、组织性能等,需要注 意这些影响因素对相变的影响。
应用领域
哪些领域得到应用?
马氏体相变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材料等领域, 如机械弹簧、手机天线、记忆合金等。
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是什么?
马氏体相变具有自修复性、快速响应、压电性、形 状记忆等特性,但仍然存在加工困难和应用的局限 性等问题。
结论和展望
总结发现和成果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马氏体相变的背景、条件、过程和应用,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 现状。
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马氏体相变技术在自动化、能源、环境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期待它能在未来发挥 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李新. 材料科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 关辰. 马氏体相变的研究进展[C]// 2019第五届全国现代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9: 254-259. • 郭宝昌, 焦彦龙. 马氏体晶体几何结构及马氏体相变过程的研究进展[J]. 您刊, 2018, 39(05): 57-63.
马氏体晶体结构
晶结构是什么?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是单斜晶体结构,其单斜晶体形 状由一维位错和孪晶形成。
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马氏体晶体中存在位形、变形、弹性、能量等多种 耦合,与其他晶体类似,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性质。

形状记忆合金PPT课件

形状记忆合金PPT课件

LOGO
反之,如果升高温度,则转变就向相反 的方向进行,即马氏体逆转变为奥氏体,马氏体 片就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只要 马氏体界面上的共格性未被破坏,则马氏体片可 随着驱动力的改变而反复发生长大或缩小。具有 这种特征的马氏体称为“热弹性马氏体” 。
LOGO
高温 奥氏体相
降温 升温
低温 马氏体相(M)
LOGO
奥氏体相
加应力 卸载应力
马氏体相(M)
热弹性 超弹性
本质相同,都是由马氏体相变引起的
形状记忆机理总结
LOGO
形状记忆效应是由于合金中发生了热弹性或 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
热弹性马氏体和应力诱发马氏体统称为弹性 马氏体。只有弹性马氏体相变才能产生形状记忆 效应。
LOGO
形状记忆合金的分类及性能
下经塑性变形为另一种形状,然后加热到高温相成为稳定状 态的温度时,通过马氏体逆相变恢复到低温塑性变形前的形 状的现象。
相→相变 马氏体
马氏体相变
回顾
LOG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系统中具有确定成分和结构的部分叫做相。
材料的一个相具有不同于其他相的物理、化学特性。当系 统的外在约束条件(如温度、压力等)改变时,物相将发 生改变,相变的同时,材料的性能也发生改变。
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
LOGO
超弹性(superelasticity)变形
对母相状态的样品在Af温度以上施加外力, 随外力增加,样品首先发生遵循虎克(Hook)定律 的弹性变形。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随应力的缓 慢增加,样品的应变显著增加,在一定的应变范 围内卸载,应变会完全消失,如同弹性变形,但 其应变量远远超出通常意义上的弹性变形,称之 为超弹性变形。其实质与弹性变形不同。

马氏体相变与形状记忆合金

马氏体相变与形状记忆合金
驯兽,是改 变了动物的 内心世界。 驯形状记忆 合金:是改 变了材料内 部的缺陷组 态。
4、形状记忆合金的训练
训练过程:
在外加应力下改反反复复 变温度。
平时看的温度驱动马氏体转变,是在无应力状态下, 事实上,无应力状态也不具备什么特别的含义。 如果升高到随机的应力状态后,温度依然可以驱动马 氏体相变的发生。只是所需温度会发生变化。
马氏体相变与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相变相变会产生相界面马氏体相变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相变之一相变时没有穿越界面的原子无规行走或顺序跳跃因而新相马氏体承袭了母相的化学成分原子序态和晶体缺陷
马氏体相变 与形状记忆合金


1、马氏体相变 2、形状记忆合金的马氏体相变 3、有序结构 4、形状记忆合金的训练 5、超弹性合金
普通材料:弹性应变区域非常有限,一旦超过弹性极 限(也就是屈服强度),材料将发生永久塑性变形。
5、超弹性合金
5、超弹性合金
5、超弹性合金
若加载与变形是在超过某一特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则产生的变形 量无需加热只需卸载后便能自然回复。这种现象叫超弹性效应 (伪弹性)。
3、超弹性合金
在超弹性效应中, 能回弹的延伸量 很大,可比一般 钢的弹性形变量 达8~10倍
扩散型相变:相变过程中伴随有元素的扩散,组成原子 在较大范围迁移,相变速率较慢。如奥氏体向珠光体的 转变。 无扩散型相变:以晶格畸变为主的位移型无扩散相变, 如马氏体相变。
1、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相 变之一,相变时没有穿 越界面的原子无规行走 或顺序跳跃,因而新相 (马氏体)承袭了母相 的化学成分、原子序态 和晶体缺陷。马氏体相 变时原子有规则地保持 其相邻原子间的相对关 系进行位移.
1、马氏体相变

第4章形状记忆合金精品PPT课件

第4章形状记忆合金精品PPT课件
其中,应力-应变关系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这种非线性 弹性和相变密切相关,叫相变伪弹性(Transformation Pseudoelasticity),也叫超弹性。
2020/10/21
24
形状记忆合金发生超弹性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
(Ms温度以上加载)
2020/10/21
25
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伪弹性和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在本 质上是同一现象。
60
40
20
0
270
290 310 330 350 温度/K
MS AS 275K
环境温度
2020/10/21Cu-34.1-Zn-1.8Sn合金Ms与拉伸应力的关系
23
相变伪弹性(超弹性)
产生热弹性M相变的形状记忆合金,在Ms温度以上由应力 诱发产生的M只在应力作用下才能稳定存在,应力一旦解除, 立即产生逆相变,回到母相状态,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宏观变 形也随逆相变而完全消失。
应力所加对象 不同:
前述(彼): 马氏体 此:奥氏体
施加应力前后
前述(彼): 无
有无M相变:
此:有
2020/10/21
22
当形状记忆合金受到的剪切分应力小于滑移变形或孪生变 形的临界应力时,即使在Ms之上也会发生应力诱发M相变,即 外部应力使相变温度上升。
应力/MPa 140
120
加载
100
卸载
80
2020/10/21
37
性能特点: 优点:制造加工容易,价格便宜,具有良好的记忆
性能,相变点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调节,不 同成分的Cu-Zn-A1合金相变温度不同。
缺点:强度较低,稳定性及耐疲劳性能差,不具有 生物相容性。
2020/10/21

第四章 马氏体相变及形状记忆合金

第四章 马氏体相变及形状记忆合金

K—S切变模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导出了所测 得的点阵结构和位向关系,给出了面心立方的奥 氏体点阵改建为体心正方马氏体点阵的清晰模型, 但是惯习面和宏观切变与事实不符。
3、G—T模型
格伦宁格和特赖雅 诺于1949年提出的另一个 两次切变模型。
(1)首先在接近于(259) γ的面上发生均匀切变, 产生整体的宏观变形,造 成磨光的样品表面出现浮 凸,并且确定了马氏体的 惯习面。这个阶段的转变 产物是复杂的三棱结构, 还不是马氏体,不过它有 一组晶面间距及原子排列 和马氏体的(112)α面相 同。
不符合
部分符合 符合
非热弹性 马氏体相变
半热弹性 热弹性
非热弹性马氏体相变过程 奥氏体 降温 马氏体形核
迅速长大
继续降温
马氏体片不再长大
最终马氏体量与马氏体片生长速率无关,是由成核速 率和马氏体片的大小决定的。
热弹性体马氏体相变过程
奥氏体
降温
马氏体突发形核
长大继续长大
弹性平衡
继续降温 新的形核并长大
从原子迁移情况 扩散型相变:相变过程中伴随有元素的扩散,组成 原子在较大范围迁移,相变速率较慢。如奥氏体向珠光 体的转变。 无扩散型相变:以晶格畸变为主的位移型无扩散相 变,如马氏体相变。
钢:含碳量小于2%并含有某些其他元素的铁碳合 金。
合金: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 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组成合金的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 组元。组元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也可以是 化合物。固态下所形成的合金相基本上可分为固 溶体和中间相两大类 。
Martensite
M—马氏体
十九世纪未到二十世纪初主要局限于研究钢中的马 氏体转变及转变所得产物—马氏体。

形状记忆合金PPT课件

形状记忆合金PPT课件

➢ 合金具有双程记忆效应是因为合金中存在方向性的应 力场或晶体缺陷,相变时马氏体容易在这种缺陷处形 核,同时发生择优生长。
➢ 通过记忆训练(强制变形)获得双程记忆能力:
✓ 先获得单程记忆效应,记忆高温相的形状;
✓ 随后在低于Ms温度,根据需要形状进行一定限度的可恢复变 形;
✓ 加热到As以上温度,试样恢复到高温态形状后,又降低到Ms 以下,再变形试件,使之成为低温所需形状;
利用形状记忆元件传感和驱动特 性制造上下自动转换的百叶板。 安装在排气口的形状记忆线圈随 排气温度变化进行收缩或张开, 和另一侧偏动弹簧一起完成双程 动作,自动控制百叶板运动。
经10万次以上的动作后证实,形 状记忆特性没有任何下降。
2021
空调百叶板 35
混水阀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可以控制浴室 水管的水温,在热水温度过高时通过“ 记忆”功能,调节或关闭供水管道,避 免烫伤。
2021
31
➢ 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使弹性模量呈现非线性特性 ,即使应变增大,矫正力却增加很少,永久应变 远远小于不锈钢丝,在大变形范围内可持续释放 比其他材料更加恒定的矫正力。
NiTi合金牙齿矫形丝
2021
32
NiTi矫形丝不仅操作简便,而且疗效也好,可减 轻患者的不适感。
1980年,中国就开始研制NiTi合金矫形丝,北京 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与北京口腔医院合作,研制出 NiTi合金牙弓丝,称为“中国NiTi牙弓丝”。
2021
15
2021
16
形状记忆处理
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通常是先制备合金锭,之后 进行热轧、模锻、挤压,然后进行冷加工。
为把形状记忆合金用做元件,有必要使它记住给 定形状。
形状记忆处理(一定的热处理)是实现合金形状记 忆功能方面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环。

形状记忆合金PPT课件

形状记忆合金PPT课件
在TiNi合金中掺杂Au或Pt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相变温度,使之 成为高温形状记忆合金,加入Nb可以使相变热滞增大到140℃ ,而加入Cu后相变热滞则锐减至4 ℃。
另一方面,随着材料先进制备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化处理也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形状记忆合金中。
形状记忆合金使用中的问题
形状记忆合金并不是无论承受怎样的变形只 要受热就能恢复原状,有时可残留永久变形。
图2 钢的马氏体转变
图3 马氏体相和母相化学自由能差随 温度变化与马氏体相变的关系
热驱动力与弹性能平衡,称之为热弹性平衡,此时 马氏体将停止生长。热弹性马氏体与钢中的淬火马氏体 不一样,通常它比母相还软。
形热 貌弹 的性 明马 场氏 像体
箭 状
图4 CuAlNi合金冷却过程中热弹性马氏体相变(马氏体长大) 图5 CuAlNi合金加热过程中热弹性马氏体相变(马氏体缩小)
形状记忆合金
Shape Memory Alloy
主要内容
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 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 形状记忆合金的分类 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形状记忆效应源自材料中发生的马氏体相变。
德国金属学家Martens发现:钢在奥氏体高温区淬 火时,原来面心立方的奥氏体晶粒内以原子无扩散 形式转变为体心立方结构,得到的组织以他的名字 被命名为马氏体。
形状记忆效应原理
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范 围内发生塑性变形后, 经加热到某一温度后能 够恢复变形,实质是热 弹性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在外力下变形成 某一特定形状,加热时 已发生形变的马氏体会 回到原来奥氏体状态, 这就是宏观形状记忆现 象,如右图所示。
图6 形状记忆效应 过程的示意图
形状恢复完全可逆需具备以下条件:

4形状记忆合金PPT课件

4形状记忆合金PPT课件
马氏体相变分三步进行
21
马氏体相变的G-T转变模型
{11}1 //1{1}0a',差1 110 //111a' ,差 2
3
形状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效应:固体材料在发生了塑性变形后, 经过加热到某一温度之上,能够恢复到变形前的 形状,这种现象就叫做形状记忆效应。
普通金属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
4
形状记忆效应简易演示实验
初始形状
拉直
加热后恢复
5
形状记忆效应与马氏体相变
➢形状记亿效应是在马氏体相变中发现的 ➢马氏体相变中的的高温相叫做母相(P),低温相 叫做马氏体相(M) ➢马氏体正相变、马氏体逆相变。 ➢马氏体逆相变中表现的形状记忆效应,不仅晶 体结构完全回复到母相状态,晶格位向也完全回 复到母相状态,这种相变晶体学可逆性只发生在 产生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合金中。 ➢马氏体相变的临界温度:Ms、Mf、As、Af
形状记忆合金 Shape Memory Alloys
1
形状记忆合金概述
❖ 发展历史 ❖ 基本概念
形状记忆效应及其临界温度 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变体与自协作 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 相变伪弹性(超弹性)
2Hale Waihona Puke 形状记忆合金发展历史❖ 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A. B. Greninger等发现CuZn合金在加热与冷却的 过程中,马氏体会随之收缩与长大
15
马氏体相变
❖马氏体相变的热力学持征 ❖马氏体相变机制的几个晶体学经典模型
Bain转变模型 K-S转变模型 西山转变模型 G-T转变模型
16
马氏体相变的热力学持征
❖相变得以进行需要驱动力,相变驱动力来自 于新旧两相的自出能差
❖马氏体相变时需要较大的驱动力。这主要是 由于相转变时的切变过程需要很高的塑性变 形能,用以产生浮凸,产生高密度位错或孪 晶等,同时,为了维持两相的共格,以及因 体积的变化会引起晶格的弹性畸变,导致较 大的能量提高。所以,马氏体相变的的驱动 力主要是为了克服相变时的切变阻力和变形 阻力,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形状记忆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形状记忆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高耐热SMA
[ 2 31]
Cu-24Al-3Mn合金淬火态马氏体透射电镜衍衬像和电子衍射花样 _
(a)淬火态衍衬像; _ _ (b) [010]_ 晶带轴衍射斑; (c) [461] _ _ 晶带轴衍射斑;
_
_
(d)[231]晶带轴衍射斑;(e)[10151]晶带轴衍射斑;(f) [232]晶带轴衍射斑
母相与马氏体相变的晶体学可逆性与有序点阵具有密切的 关系,晶体学可逆性通过有序点阵的形成自动得到保障,在母 相→马氏体→母相的转变循环中,母相完全可以恢复原状。这 就是单程记忆效应的原因。上图中:a.将母相冷却到点以下进 行马氏体相变,母相的一个晶粒内会生成许多惯习面位向不同, 但在晶体学上是等价的马氏体,把这些惯习面位向不同的马氏 体叫做马氏体变体(Variant),马氏体变体一般有24种,由于相 邻变体可协调地生成,微观上相变应变相互抵消,无宏观变形; b.马氏体受外力作用时(加载),变体界面移动,相互吞食, 形成马氏体单晶,出现宏观变形;
宽滞后铜基记忆合金热收缩管接头的研制
SMA管接头应用原理
记忆管接头的优越性:
记忆管接头的优点: 用记忆管接头进行管道等的连接,具有装配 工艺简单、无污染等优点,在连接密集部件、 不可焊部件、人类不易达到区域的工程部件 (如深水工程、太空工程)、异种材料的连 接等方面更显示了其优越性。
传统铜基记忆合金管接头的缺点:
形状记忆原理 及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作为一种新型功能 材料已经被广泛使用。该合金可以认为是始于1963年美国海 军武器试验室(Naval Ordianace Laboratory)W.J.Buehler博 士的研究小组对TiNi合金的研究。他们发现TiNi合金构件因为 温度不同,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明显不同,这说明该合金的声 阻尼性能和温度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等原子比TiNi合金具 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后来TiNi合金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给 等原子比的TiNi合金商品取名为NiTinol,后面的三个字母就是 该研究室的3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目前形状记忆合金已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汽车工业、电子、医疗、机 械、建筑、服装、玩具等各个领域。 形状记忆材料主要包括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陶瓷和形 状记忆聚合物,其记忆机制各不相同。本章将对与热弹性马 氏体相变有关的形状记忆效应做基础性介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性
(一)马氏体转变的非恒温性
马氏体转变有一上限温度,这一温度称为马氏体 转变的开始温度,也称为马氏体点,Ms表示。不同 的材料Ms是不同的。
马氏体转变还有一个下限温度,用Mf,当奥氏体 过冷到Mf以下时转变也不能再进行了。称为马氏体转 变的下限温度或马氏体终了点。也就是说马氏体转变 是在Ms—Mf之间进行的。
片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和珠光体团示意图
珠光体转变示意图
马氏体转变的发展过程
早在战国时代人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淬火(即将钢 加热到高温后淬入水或油中急冷) 的方法可以提高 钢的硬度,经过淬火的钢制宝剑可以“削铁如泥”。
十九世纪未期,人们才知道钢在“加热和冷却”
过程中内部相组成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钢的性 能的变化。为了纪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做出杰出贡 献的德国冶金学家Adolph Martens,法国著名的冶 金 学 家 Osmond 建 议 将 钢 经 淬 火 所 得 高 硬 度 相 称 为 “马氏体”,并因此将得到马氏体相的转变过程称 为马氏体转变。
K—S切变模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导出了所 测得的点阵结构和位向关系,给出了面心立方的 奥氏体点阵改建为体心正方马氏体点阵的清晰模 型,但是惯习面和宏观切变与事实不符。
一般钢材的Mf都低于室温,在生产中为了获得更 多的马氏体,常采用深冷到室温以下的处理工艺,这 种工艺方法称为冷处理。
(二)马氏体转变的切变共格和表面浮凸现象
马氏体转变时能在预先磨光的试样表面上形成有 规则的表面浮凸。这说明马氏体的形成与母相奥氏体 的宏观切变密切相关。
下图是三种不变平面应变,图中的C)既有膨胀 又有切变,钢中马氏体转变即属于这一种。
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时,新旧两相之间保持着严 格的晶体学位向关系,马氏体的不变平面被称为马氏 体的惯习面,以平行于此面的母相的晶面指数表示。
(五)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冷却时高温相可以转变为马氏体,加热时马氏体 可以逆转变为高温相,而且转变都是以马氏体转变方式 进行的。与 Ms—Mf 相对应,逆转变有As—Af 分别表 示逆转变的开始和终了温度。
马氏体转变的切变模型
M转变的无扩散性及在低温下仍以很高的速度进 行等事实,都说明在相变过程中点阵的重组是由原子 集体的、有规律的、近程迁动完成的,而无成份变化。 因此,可以把M转变看作为晶体由一种结构通过切变 转变为另一种结构过程。
自从1942年以来,由Bain开始,人们便根据M相 变的特征,设想了各种相变机制。因为相变时母相发 生明显的切变,所以早期提出的机制常常是从简单的 切变过程推导出来的,企图通过简单的切变便可以得 到与实验事实相符合的M。
(2)第二次切变:第二次切变是在(11-2)面上(垂 直于(111)面),沿[1-10]方向产生10°30′的切变。 第二次切变后,使顶角由120°变为109°30′或60°角 增至70°30′。
(3)经两次切变后,再作一些小的调整,使晶面间距和 测得结果相符合。
由于没有C原子存在,得到的是体心立方点阵的M。 在有C原子存在的情况下,对于面心立方点阵改建为体心 立方点时,两次切变量都略小一些,第一次为15°15′, 第二次为9°。
2、Fe-C合金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后,C原子的间隙 位置保持不变;
3、马氏体转变可以在相当低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且 转 变 速 度 极 快 。 例 如 : Fe-C 、 Fe-Ni 合 金 , 在 -20~196℃之间一片马氏体形成的时间约5×10-5─5×10-7 秒。
(四)马氏体转变的位向关系及惯习面
曾经有人认为“马氏体转变与其它转变不同,是一个 由快冷造成的内应力场所引起的切变过程” 。
四十年代前后,在Fe-Ni、Fe-Mn合金以及许多有色 金属及合金中也发现了马氏体转变。不仅观察到冷却过 程中发生的马氏体转变;同时也观察到了在加热过程中 所发生的马氏体转变。由于这一新的发现,人们不得不 把马氏体的定义修定为:“ 在冷却过程中所发生马氏体 转变所得产物统称为马氏体 ”。把以晶格畸变为主的位 移型无扩散相变统称为马氏体相变。
Martensite
M—马氏体
十九世纪未到二十世纪初主要局限于研究钢中的马 氏体转变及转变所得产物—马氏体。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用X射线结构分析的方法测 得钢中马氏体是碳溶于α-Fe而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马 氏体中的固溶碳即原奥氏体中的固溶碳,因此,曾一度认 为“所谓马氏体即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
显然,界面上的原子排列规律既同于马氏体,也同 于奥氏体,这种界面称为共格界面。
(三)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
马氏体转变只有点阵改组而无成份变化,转变时原 子做有规律的整体迁移,每个原子移动的距离不超过一 个原子间距,且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1、一些具有有序结构的合金发生马氏体转变后有序 结构不发生变化;
材料结构与性能 第四章 马氏体 相变及形状记忆合金
内容
• 马氏体相变 • 共析转变 • 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应用
共析转变(珠光体转变)
从固溶体母相中以相互协作的方式生长为结构、 成分均不同于母相的两个新固相。
γ β+α
形成铁素体、渗碳体交替分布的片层状共析组织, 由于其经抛光、侵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而 得莫夫和萨克斯测出含C为1.4%的碳钢中M 与A存在的位向关系,即K—S关系,为了满足这一取 向关系必须有点阵的切变。他们于1930年提出了轴比
相当于1.06的点阵转换模型,即K—S模型。
首先考虑没有C存在的情况,设想A分以下几个步 骤转变为M:
(1)在(111)面上沿[-211]方向产生第一次切变,第 二层原子(B层原子)移动1/12[-211],而更高层原子 则按比例增加。但相邻两层原子的相对位移都是相同 的。第一次切变角是19°28′。
1、贝茵(Bain)模型
早在1942年Bain就注意到可以把面心立方点阵看成 是轴比为c/a=1.41(即21/2:1)的体心正方点阵。同样,也可 以把稳定的体心立方的铁素体看成是体心正方点阵,其 轴比等于1。
Bain 模 型 给 出了点阵变化的 清淅的模型,但 不能解释宏观切 变和惯习面的存 在,也不能解释 M内部的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