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战略目标(精)

战略目标(精)

12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2、西部大开发战略 意义:(1)实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 达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2)形成一个各个 地区之间互补合作的良好态势;(3)对于支 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各民族之 间的团结,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和国防巩固具 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三、战略重点 突出战略重点,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能源和交通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是我国 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教育和科学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四、战略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
意义(1)是提高国民经济宏观效益的一个关键 环节。(2)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 个重要条件。(3)是全面完成“三步走”战略 任务的一个根本措施。 原则: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 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二是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战略的依据: 1、中国国情 2、当代世界发展趋势 3、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 4、总结历史经验

“三步走”战略的特点

1、指导思想的长期性 2、发展目标的双重性 3、发展目的的人民性 4、战略重点的科学性 5、实现途径的开放性
4
两次现代化 第一次现 代化是以发 展工业经济 (工业化) 为基本特征 的经典现代 化,第二次 现代化是以 发展知识经 济(新经济) 为基本特征 的新现代化
2、西部大开发战略 措施:(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切 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3)积极调整 产业结构。(4)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 培养。(5)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与对策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与对策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 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式。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水平——人均800美元 不全面——侧重于物质
不平衡——城乡、东西、 个人收入差距还较大
更高水平
内容比较全面丰富 发展较为均衡
总之,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 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地区差距、贫富差别没有改变;人 口总量增加,老龄人上涨,就业压 力大;面临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压 力;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不健全; 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建设不够。
经济:GDP翻两番,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法制更加更加完备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 文化和健康素质提高
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2056年
二、党的十五大与“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的“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 战略:即在21世纪前50年,我们的目标是:
⑴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⑵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 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⑶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 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个“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邓小 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是 具体落实邓小平第三步发展战略的一种部署。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确定了战略目标之后,还必须确定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步骤,这种战略步骤将总的战略目标再加以分解以确定阶段性的具体目标。

先讲一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一)邓小平关于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设想我们党曾经在1964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最早提出了一个“两步走”的设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同时,也认真思考了如何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步骤问题。

开始也是“两步走”的设想。

到了1987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的谈话中第一次明晰地构画了他“三步走”设想,他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

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

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为小康的中国。

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

做到这一点,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他还说,第三步比前两步要困难得多。

我们还需要五六十年的艰苦努力。

这次谈话,标志着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成熟。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对男“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做了完整的表述。

这个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环境可持续和人民幸福。

首先,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经济的繁荣。

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落实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社会主义建设的另一个目标是实现社会公正。

社会主义追求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注重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加强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权益。

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效能。

推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解决,实现农民的稳定增收和城乡发展的均衡。

第三,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还包括环境可持续。

社会主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加强资源节约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推动低碳发展,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重要目标是人民的幸福。

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的价值和幸福感,注重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人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问题。

加强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加强社会和谐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环境可持续和人民幸福。

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得到了持续推进和深化。

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这个过程中,中国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创新驱动。

中国着力培育创新的内部动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心。

中国致力于加强基础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通过建立创新平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中国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

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战略。

中国注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注重城乡之间的协调与发展平衡。

中国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平衡,加强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推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中国通过建设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间的协作,提高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

绿色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中国政府将绿色发展作为一项优先战略来推进。

中国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环境监管力度,鼓励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加强环境领域的科研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开放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自由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中国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中国致力于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通过实施扶贫政策、加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水平,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四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战略,从广义讲,就是指对重大的全局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其本质是谋求全局的最优化。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实现目标道路的综合谋划的概括,它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三个方面。

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定。

即: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52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上实现现代化。

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三步走”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到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大体20年的时间,全面建成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16项指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既重视国民经济的发展,又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既强调经济的发展,又注重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战略措施1、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46,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41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其基本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注重质量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新型工业化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要求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区之间合理配置,使各个地区在国民经济整体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ppt 83页)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ppt 83页)

2、我国 经济发 展战略 的特点
注重社会协调发展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和指标体系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国 民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经济实 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取得重 大的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实 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 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2、为轻工业提供相当份额的 工业原料
3、为工业生产的扩大补充新 的劳动力
4、为工业生产提供巨大的市 场
农业始终是我们国 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农 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 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根本问题。
2、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 设,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 东输、西电东送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实现城乡统筹 发展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促进区域经 济协调发展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国民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
战略重点
产业结构的含义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 济
农业对工业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支持1、为奠定工业化提供资金的 原始积累
我们要在二十一世纪,集 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 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 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 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 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 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 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 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 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的市 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 放的经济体系。

第六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第六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战略步骤: “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是要解决人民的温饱 问题;第二步是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使人 民生活比较富裕。
意义:①“三步走”战略把小康水平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个阶段性标志,使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有了明确的内容。
②“三步走”战略把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作为重要标志, 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具体的体现。
战略步骤:“三步走” ①第一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战略目标的内容
②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
Hale Waihona Puke ③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战略重点: ①农业;②能源和交通;③教育和科学
战略特 点:
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②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③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
其他战 略问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含义、三方面措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重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 区域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战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如何认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 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 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⑴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
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
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
⑶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
⑷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不断加强,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⑸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有效夯实了党在 农村的执政基础。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 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三步走”战略步骤及其 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了解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掌握“两大战略”的实质。

教学重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授课时数:4学时导入新课:1927年大革命失败,全国一片白色恐怖,毛泽东分析了国内形势,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还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谈话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表明了对反动派的极大蔑视。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核心。

打仗的时候,我们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

和平建设年代,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要从整体战略上布局,从局部战术上设计。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它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措施,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特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一战略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是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目标,也是一个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二)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用十年的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四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2、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利益。

6、处在我国经济工作首位的是:农业。

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8、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效益。

9、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是指:运用市场机制管理。

10、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多项选择题1、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BDE)A.保持高速度增长;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E.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2、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BCD)A.工业;B.农业;C.能源和交通;D.教育和科学;E.第三产业3、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AC)A.科教兴国战略;B.稳步发展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三步走战略;E.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战略4、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ABCDE)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B.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C.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调整加上工业,振兴支柱产业D.把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结合起来;E.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ABE)A.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B.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C.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D.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 E.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6、地区经济布局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ABC)A.统筹规划、合理分工; B.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C.利益兼顾、共同发展D.发挥优势、自成体系; E.相互照顾、均衡发展7、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CDE)A.战略准备; B.战略条件; C.战略目标; D.战略重点; E.战略步骤8、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010年(ABCD)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C.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 D.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E.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ACE)A.人口的关系;B.市场的关系;C.资源的关系;D.速度的关系;E.生态环境的关系10、当前我国要振兴的支柱产业有(ABCD)A.机械、电子;B.石油化工;C.汽车制造;D.建筑业;E.加工业11、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DE)A.企业从国有国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B.农业从家庭承包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C.政府从直接管理经济向间接管理经济转变D.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E.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形转变12、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ABC)A.科学;B.技术;C.管理;D.工具;E.人力资本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6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精品PPT课件

6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精品PPT课件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发展战略
第一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 步骤
一,“小康”,“大同”:中国人的世代梦 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
--《诗经》
孔子的梦想
可见,在他看来,小康社会是: 1,私有制,劳动不再是自觉的而成为谋生
手段; 2,改公天下为家天下; 3,人们生活不太安宁和平,礼成为协调人际 关系的重要工具。
所谓小康就是 人类刚刚迈入私有 制时代,一个靠礼 仪等儒家法制和道 德规范来维持秩序 的社会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
二,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的新内涵及“三 步走”战略
1,小康的新内涵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
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而是小
康之家”
--1979
2,三步走战略
——《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本变迁》
未来的时代是信息与科技的时候,是否能抓 住机遇,直接关互到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中国再没有资格与信息化浪潮失之交臂!
(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在今年召 开的机械工业发展论坛上说:我国钢铁总产 量连续七年居世界首位。 2001年以来,全球 钢产量增加20590万吨,我国占七成,尤其 在2001年至2003年的三年内,全球钢产量增 加12064万吨,我国增加9384万吨,占78% 左右。并且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增 加的2680万吨钢中,有2651万吨是我国逐 年增加的净进口吸纳的。
--<<新华网>>
尽管2004年中国钢材(含半成品、下同) 进口量比上年减少了约1000万吨,而美国钢 材进口量增加了1000多万吨,但中国仍以 3316万吨的钢材进口量维持世界第一,美国 钢材进口量预计为3235万吨排在次席。

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随着中国的崛起,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中国的重大问题。

在如今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实现人民安康和幸福。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需要在多方面实现。

首先是加强军队建设,不断增强军事实力。

军队是国家安全的中流砥柱,只有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是重要内容之一,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提升军队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也包括要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

在发达国家中,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需要以此为支撑,不断推进中国自主科技的进步和方向,提高教育的水平,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再次,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也需要加强经济发展。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对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需要致力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

此外,构建人民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

这需要注重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人民的权力保障,推进以多样性为核心的多元社会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法律、制度和文化等多方面出发,谋求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福利和全面发展。

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时,中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

因为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向未来建立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的必要条件。

总之,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推进。

只有坚定不移的实施这一战略,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让中国实现国家科技强国和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概课件之第六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毛概课件之第六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39
(二)总体小康的特点
到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超过 了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 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 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40
全国有74.84%的人口达到了小康水 平,有12.82%的人口接近小康水平,有 12.34的人口离小康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26
邓小平所设想的小康社会:
2)“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
好过。”
“那个时候,中国国内市场比较大了,相应的,与国外 的经济交往,包括发展贸易,前景就更加宽广了。”
“到那个时候我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 来更新装备。” “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 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 “到那个时候,中国对于世界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肯定 会起比较显著的作用。” 27
第一次是经典 现代化,是以发展
工业经济(工业化)
为基本特征。
第二次是新现代 化,是以发展知识
经济(新经济)为
基本特征。
2000年中国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实现程度为76%(100%为完成);
如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等。而且,中国的第二次现代化的世界排名 (1999年在108个国家中排名第56位),高于第一次现代化的世界排名(1999年 7 在108个国家中第64位)。
经起到过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但实际上是
做不到的。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走 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初步提出分“两步 走”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
11
20世纪末,邓小平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基本 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并被党的十三大确定下来。
12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2.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途径,以及邓小平关于尊重和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选择经济增长方式的指导方针;3、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其措施,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

二、提要1.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该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战略步骤是“分三步走”;战略重点是发展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与科学。

2、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目标包括经济建设和改革目标,政治民主建设的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3、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具体包括:大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续、稳定增长,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进人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可持续发展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和战略高度,提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提出坚持实施了持续发展战略,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1、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是()A、到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B、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确定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A.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B.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接近发达国家水平D.达到发达国家水平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A、理想社会的奋斗目标B、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C、共产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D、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4、1982年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除农业、教育科学外,还有()A.支柱产业B.能源和交通C.第三产业D、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5、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产业是()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第三产业6、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转向效益型,必须依靠()A、生产力的发展B、科技进步C、进一步对外开放D、战略目标转变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A、翻一番B、翻两番C、翻三番D、翻四番8、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中各种矛盾的焦点是()A、资金短缺B、科学技术落后C、劳动生产率低D、经济活动效益太低9、-------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A、市场经济B、科学技术的进步C、生产力的发展D、社会制度的巩固、完善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是()A、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1、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A、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B.增加政府支农力度C、政策和投人D.科学和教育1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是处理好()A、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C、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D、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13、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载入党的正式文件,是在()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C、十四大D、十五大14、社会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是()A、扩大资本积累B、调整产业结构C、建立和健全管理体制D、提高经济效益15、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A、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B、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C、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6、从直接意义上来说,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A、经济制度的改变实现的B、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的C、政府职能的改变实现的D、对生产力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17、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A、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B、适度紧缩型增长方式C、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D、适度膨胀型增长方式18、我国经济发展应以()A、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B、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C、发展市场经济为中心D、增加人民收入为中心19、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来实现。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核心: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特点和实现方式是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最终目标是五个方面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支撑力量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工业化的过程是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过程 产业结构: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比例 第一产业 种植业 林业 工业 第二产业
……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
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 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二)
推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从全局出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 大
通常经济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活动各个类别的比例组合, 它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供求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等等。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实质是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调整。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十六大
全面小康
更高水平 内容比较全面丰富 发展较为均衡
经济:GDP翻两番,综合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法制更加更加完备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 化和健康素质提高 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
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
(1)农业 (2)能源和交通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从体制和法律上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机制 切实打破城乡隔阂,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 赋予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让公共服务更多地 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自 身良性发展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安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安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安排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安排,秉持着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具有科学合理性和系统性。

其核心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总体布局由"五位一体"的基本原则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构成。

1. "五位一体"基本原则"五位一体"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石,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各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开放、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新格局。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这四个全面相互统一、相互支撑,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战略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安排,是为实现总体布局而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这些战略安排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1. 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安排主要包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等。

这些安排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2. 政治领域在政治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安排主要包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能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

这些安排旨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政治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3. 文化领域在文化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安排主要包括: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自信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 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从2001年到2050年, 人均GDP4000美元)
第6页/共49页
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 示
富强 小康
(人均 4000 美元)
(人均1000美元)
温饱
80年 90年 2000年
在这个目标设计中,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 路是坚定不移的。
第3页/共49页
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目标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如 果说得展开一点,那就是“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第4页/共49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第14页/共49页
[相关链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10项指标
①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 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④恩格尔系数低于40℅; ⑤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 设备齐全”。
第15页/共49页
[相关链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10项指标
2050年
第7页/共49页
附: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及特点 ★ 低水平的小康; ★ 不全面的小康; ★ 很不平衡的小康。
第8页/共49页
附:何谓小康? 小康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状态,邓 小平说:“虽不富裕,但日子好 过。”这就是小康社会。
第9页/共49页
二、党的十五大与“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7年9月,党的 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 走”的发展战略,“新三步走”战略是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对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 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是具体落实第三步发展 战略的一种部署。《 P105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本 标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康 基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 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社会更加和谐 文化更加繁荣
科教更加进步 民主更加健全
经济更加发展
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
1、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
2、以提高人民的奇缺,仅占全
国的3-8%左
各种有色金属矿 右
藏量占90%
国年 民递 生增 产速 总度 值
0
(1979—1994年的15年间) 19.88%
16.2% 15.78%
东部 中部 西部
(1979—1994 年的15年间)
1 : 0.54 : 0.43
1 : 0.67 : 0.55
东、中、西部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例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讨论 中国建立小康社会 的难点
东西部地区差距巨大
人口压力和资源约束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走势图
(单位:亿元)
90000
894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这一章主要是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问题,具体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为实现战略而采取的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后阐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内容较多,涉及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与现实的经济发展联系较为密切,热点问题比较多。

这一章是历年考试的重点,2005年复习备考时应高度重视。

通过对以往真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章题型以选择题、分析题为主。

本章还可能会联系实际出高分值的综合题目,复习时应特别注意联系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去思考问题。

考生在复习这一章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全面理解一些概念;另一方面要把握一些重点问题,如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意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实施这一战略,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等。

在复习的时候,考生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注意。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

不要把可持续发展片面地理解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或者生态的保护。

本章内容2005年考试大纲有较大调整,该部分原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现改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具体变动如下:新增考点:本章第一节“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包括知识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删减考点:无修订考点:第四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修改和添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国战略的内涵;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其他方面只是概念准确性说法的修订。

本章新增知识点对应试题1.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 实现科技的飞跃B. 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C. 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D. 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答案]D[解析]科学发展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故选D。

2.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所遵从的“五个统筹”是:A. 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B.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C.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答案]ABCD[解析]“五个统筹”统筹就是为了兼顾,统筹就是为了整合,统筹就是为了协调。

一句话,统筹就是我们这个在近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只有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故选ABCD。

习题:一、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以及放在全部经济工作首位的是A.农业B.工业C.第三产业D.信息产业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是指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速度、结构、效益、质量四者的统一,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速度B.结构C.效益D.质量4.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A.以生产要素大量投入为中心B.主要是更加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C.适度紧缩型增长方式D.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是A.贯彻教育为本的思想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发展科学技术D.把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二)不定项选择题1.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B.农业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国家基金积累的重要来源C.农村的发展为工业和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D.农产品是我国重要出口商品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做到A.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B.节约资源,坚持开发与合理利用并重C.正确认识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关系D.大力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3.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的飞跃有A.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农业发展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A.保持高速度增长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C.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具备的有利条件如下:A.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B.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体制保证C.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D.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6.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A.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C.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D.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二、强化训练(一)单选题1.我国现阶段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关键是依靠A.增加劳动力和生产要素数量B.引进外国先进技术C.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D.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依靠科技进步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C.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A.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产品价格B.实行费改税C.加快农业和经济结构调整D.加强农村财务制度建设4.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心是A.计划生育B.环境建设C.经济建设D.可持续发展5.我国“十五”规划确定的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A.发展B.结构调整C.改革开放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下面是我国不同年度各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统计表(%)产业〖〗1980年〖〗1985年〖〗1990年〖〗1994年第一产业〖〗30.1〖〗28.4 〖〗27.1 〖〗21.0第二产业〖〗48.5 〖〗43.1 〖〗41.6 〖〗47.2第三产业〖〗21.4 〖〗28.5〖〗31.3〖〗31.8该表说明1980年以来我国A.产业结构呈现优化趋势B.第一产业呈现萎缩趋势C.第二产业处于停滞状态D.第三产业处于超前发展状态7.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是A.调整经济结构B.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的转化C.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D.引入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二)不定项选择题1.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形成A.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B.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C.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D.有利于企业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机制2.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是A.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B.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C.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我们必须A.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B.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C.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D.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4.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A.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D.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A.统筹规划、协调发展B.因地制宜C.发挥优势D.分工合作(三)辨析题1.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因此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把效益摆在第一位。

2.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现在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此外,再没有第二条道路。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而下降。

(四)分析题1.材料1我国每亩耕地占有农机总动力只有0.16千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机播和机收面积均不超过20%。

……在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目前改造的步伐仍然比较慢。

摘自《经济日报》日前中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9%,而发达国家则达到70%~80%摘自《经济日报》材料2我国12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

1997年,9亿多农民消费水平还不及3亿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农民要达到1995年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约需增加彩电1.6亿台、电冰箱1.4亿台、洗衣机1.7亿台,相当于我国目前彩电生产能力的2.8倍、电冰箱生产能力的7.2倍、洗衣机生产能力的6.8倍。

摘自1998年度《中国统计年鉴》材料3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

1996年1月~10月份,国家财政支援农业的支出达3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高于同期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

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我国“九五”期间将达到40%以上。

据专家估计,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如果能提高到50%,则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可提高4500万吨。

摘自《经济日报》材料4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

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摘自江泽民作的十六大报告依据以上材料,请回答问题(1)材料1说明了什么?(2)材料2说明了什么?(3)结合材料3、4,说明我国现阶段怎样才能改变农业落后的现状?2.“西部大开发”正在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学者甲:新疆的棉花产量高,质量好,但由于运费太高等原因,在国内打不开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