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 交流伺服系统的转动惯量辨识及调节器参数自整定
伺服系统转动惯量辨识及其应用
第4 4卷 第 l 0期
2 1年 01
徽 电 机
MI CR OM OTO RS
Vo - l44. No 0 .1 0c . 01 t2 1
l 0月
伺 服 系 统 转 动 惯 量 辨 识 及 其 应 用
卢少武 ,唐 小琦 ,宋 宝
( 中 科 技 大 学 国 家 数 控 技 术 研 究 工 程 中心 ,武 汉 华 407 ) 30 4
t i a,t r u h h de tfc t n f i e t h o g te i n i a i o n ri p r m ee s s e d—o p c n r l f s r o y tm c n be ef cie y i o a, a a t r p e lo o to o e v s se a fe tv l
te s r o d i e c n r lp r mee eft i g h e v rv o to a a trs l-un n .Th r r wo man i e t c to t o t d n i c to f e e a e t i d n i ain me h dswih ie tf ai n o i f i iet n ri a,na d d n i c t n me ie t ai meh d a e t e c e e ain n de ee a in, a i e t c to meh d i f o t o b s d h a c lr to a d c lrt o nd d n i ai n i f to b s d o h d lrf r n e a a tv .Att e s metme o tma e v o to a a tr r eae o i e — a e n t e mo e ee e c d p ie h a i p i ls r o c n r lp r mee s a er l td t n r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转动惯量辨识方法
动 惯 量 进 行 二 分 法 快 速 查 找 。 基 于 实验 平 台 , 传 统 方 法 和 新 型 方 法 进 行 实验 验 证 , 究 各 方 法 可 对 研
行性 , 并给 出各 自优缺 点和 适 用场合 。
关键 词 :永磁 交流伺 服 系统 ;转动 惯量辨 识 ; 减速 法 ; 型参 考 自适应 辨识 ;二分 法 加 模
3 8
电 工 电 能 新 技 术
第3 2卷
晕
?■ .一 f —] _ . _
/ m () t 增益 1 a自适应 s
t / ms () b 自适应增益 5
照
5 ) 备
图 4 离 散 模 型 参 考 白适 应 仿 真 结 果
Fi. S mu ain rs ls o ic ee MRAC g4 i lto e u t fd s r t
以单片机 为核心 的人机 界面
图 1 实 验 平 台结 构 示 意 图
F g 1 S h m ai a r m fe pe i n a af r i . c e tc dig a o x rme t lplto m
究, 并给 出两 种改进 辨识 法 , 同时与传 统 方法进 行对
第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卷 第 3期
21 0 3年 7月
交流伺服系统参数辨识策略研究
E E TR CDR VE 2 1 V 1 2 No 1 L C伺 服 系统 参 数 辨识 策 略研 究
尹泉 孙 明明 罗慧 , , , 王庆 义
( .华 中科 技 大 学 控 制科 学与工程 系, 1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4 2 .中国地质 大 学 机械 与 电子信 息 学院 , 北 武 汉 4 0 7 ) 湖 3 0 4
转动惯量负载转矩辨识算法在电机运动方程式中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参数有电磁转矩信号te以及电机的机械角速度信号需要通过已知信号进行参数估算和辨识的量是负载转矩tl总转动惯量j和风载摩擦系数b因为辨识的主要目的是得到负载转动惯量所以将与转动惯量辨识值无关的量合并为一项
电 气传 动 2 1 0 2年 第 4 卷 第 1 2 O期
Ab ta t I e ma e tma n t s n h o o s mo o P S ) s r o s s e ,wh n t et r u rt e i e ta sr c : n p r n n g e y c r n u t r( M M ev y tm e h o q e o h n ri o o d c a g s twi k a f e tt h e f r n e o o t ol r ih h v e n we l p i z d a d fl a h n e ,i l ma e b d e f c o t e p ro ma c fc n r l s wh c a e b e l o tmie n l e tn d u e .Th r f r ,t c iv i h p ro ma c p e o to t e t rta se tc a a t r t s ti n c s a e e o e O a h e e h g e f r n es e d c n r l wih b t e r n in h r ce i i ,i s e e s — sc r O i e t y t e mo n fi e ta a d t r u ft e s r o s s e y t d n i h me to n r i n o q e o h e v y t m. A e h i u f t e i e ta i e t ia i n f t c n q e o h n r i d n i c t f o b s d o h y a ce u to so h t rwa r s n e a e n t e d n mi q a i n ft emo o sp e e t d,b ah ma ia e i a in,g tt er c r in f r ym t e t l r t c d v o e h e u so — o
2010第五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征文通知
社 ,9 53 7 . 1 9 :- 9
指挥 控制 与仿 真
l9 0
[] 刘 金坤.滑模变结构控制 MA L 4 T AB仿真[ . 京: M】 北 清华 大学 出版社 , 0 :2 17 2 52 8. 0 [] 陶永华.新型 PD 控制及其应用[ . 5 I M] 北京: 机械工业 出
与控制,9 6 54:1—2 . 19 , () 72 3 2 2 [0 1]高为炳 .变结构 控 制理论 基础 【 . M】 北京 : 中国科学技 术
出版 社 ,9 0 18 . 19 : —3 4
【】 郭宇婕 , 6 黄立培 , 阳.交流伺服 系统 的转动惯量 辨识及 邱 调 节 器 参 数 自整 定 [ . 华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J清 ]
版 礼 , 0 :17 . 2 53 -3 0
京航天航 空大学 出版社 , 0 :3 —4 . 2 22 22 3 0 [】 贺 剑 锋 , 晖 , 石 生 .模 糊 控 制 的 新 近 发 展 8 陈 黄
[ .94l() 2 —3 . J 19 ,l : 9 16 ] 21
[】 金晓明, 冈, 9 荣 王骥程.自适应模糊控制 的新进展 [ l 息 Jf ]言
版 ),0 29:10 I8 . 2 0 ()18 一13 [] 张化 光, . 糊 自适应 开展理论及 其应用 【 . : 7 等 模 M】 北京 北
【1 1】李 先勇 . 糊控 制智 能控 制理论 与应用 [ . 尔滨: 模 M] 哈 哈 尔滨 工业 大学出版社,9 8 5 —9 . 19 : 43 1 2
21 0 0第五届 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 术高层 论 坛征 文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 : , 为促进我国建模与仿真技术交流 ,快速推 动我国仿真产业发展,进行科技成果转 化,继成功举办 2 0 —0 9年四届高 0 62 0 层论坛后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应用 分会和总装备部仿真技术专业组将于 2 1 0 0年 1 0月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系 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 。 论坛将广泛征文并 出版论文集 。评选 出的优秀论 文将 由论 坛组委 会颁发证书、奖品 。大会邀请 了 《 计算机 仿真 》、 《 系 统仿真学报》 、 《 现代防御技术 》、 《 指挥控制与仿真 》、 《 火力与指挥控 制》、 《 兵工 自动化》、 《 舰船 电子对抗》、 《 字 国 防 》 、 《 字 军 - ) 《 船 电 子 工 程 》 、 《 代 雷达 》 、 《 数 数 r)、 舰 - 现 图像 图 形 学 报 》 、 《 能 系 统 学 报 》 等 中 文 核 心 学 智 术期刊作为本次论坛的学术支持媒体 ,优秀论 文将 被推荐至以上期刊进行择优登载 。 组织机构 : 支 持 单 位 : 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 军 事 统 筹 学办 单 位 :总 装 备 部 仿 真 技 术 专 业 组 . 中 国计 算 机 用 户 协 会 仿 真 应 用 分 会 协办单位 :航天科工系统仿真科技有 限公 司 承 办 单 位 : 中国 军 工 网 主 席 :李 伯 虎 ( 院 士) 副 主 席 :王子才 ( 院 士 ) 刘大 晌 ( 院 士 ) 黄柯棣 ( 将 军 ) 曹建 国 ( 究员 ) 研 委 员 :王精业 ( 将 军 ) 孙柏林 ( 将 军 ) 胡晓峰 ( 将 军 ) 毕长剑 ( 将 军) 汪 玉 ( 将 军 ) 王积 鹏 ( 究 员 ) 李 国雄 ( 究 员 ) 蒋 酆 平 ( 究 员 ) 研 研 研 游景玉 ( 教 授 ) 肖田元 ( 教 授 ) 杨海成 ( 教 授) 杨 明 ( 教 授) 黄安祥 ( 教 授 ) 郝叶 力 ( 教 授) 组 委 会 主 任 :吴 连 伟 组 委 会 副 主 任 :王 浩 王 维 靖 王 玲 征文范围: l 、我 国仿真产业 化发展趋 势和探讨 2 、国 内外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 、系统仿真技术 、建模 与 V &A 发展研 究 V 4 、仿真算法 、仿真软件 与仿真计 算机发展 5 、分布式仿真/ L / H A 仿真网格发展趋势 6 、实时图形生成 与显示技术发展 7 复杂 系统 、 智 能 系 统仿 真应 用研 究 、 8 、仿 真 器 与 仿 真 设 备 需 求 研 究 9 、高性 能并行计算机 技术 发展研 究 l 、航空航天领域仿真技术 发展研 究 0 l 、作 战 系 统 仿 真 技 术 应 用 及 发 展 研 究 l 1 、嵌 入 式 仿 真 技 术 应 用 及 发 展 研 究 2 1 、雷达与 电子对抗仿真技术发展研究 3 l 、系统仿真测试技术应用 及发展研 究 4 l 、虚 拟设计、制造技术应用及发展研 究 5 l 、C /AE制造业仿真发展 6 ADC 投稿要 求 l 内容 新 颖 、 主题 明确 、 能够 反 映 作 者 近 期 的 研 究 进 展 或 成 果 。 、 2 、未在公开 出版物或 全国性 学术 会议上发表过,文责 自负 。 3 、论文 由题 目、作者及工作单位 、中文摘要 ( 0 3 0字以内)、关键 词 ( - )、正 文、参考 文献、作者简介 ( 36个 姓名 、性别 、 出生 年 月 、 专 业 、 单 位 、 通 讯 地 址 、邮 编 、 电话 、 电 子 邮 箱 , lO字 以 内 ) 组成 , 限 5 0 5 0 0字 。 4 、投稿需附单位保密 审查证 明,证 明本 篇投稿不涉及本单位 、相关单位 以及 国家的秘 密 。 5 、应 征论文无论录用 与否均不退稿 ,请作者 自留底稿 ,敬请谅解 。 截稿时 间:2 1 0 0年 9月 2 0日 第五届 中国系统 建模 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组委会 地 址 :北 京 市 朝 阳 区 北 苑 路 10号 凯 旋 城 F座 9 5室 (0 1 1 7 0 10 0 )
伺服电机转动惯量辨识方法的研究
交流伺服系统作为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在对电机要求高性能、高可靠性以及高稳定性的领域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1]o由于永磁同步电机相比于其他电机来说可靠性更高 ,因此在伺服领域中的运用已经越 来越广泛。在实际的伺服系统应用中,长时间运行的电机工况复杂,导致电机的某些参数发生改变,从而 影响系统的控制性能.所以,对电机参数进行实时辨识显得尤为重要,而电机的转动惯量又是其中的关键 参数[2]o因此,能够实时辨识得到电机的转动惯量,对保证伺服系统稳定性以及提高控制性能具有重要 的研究意义。
限定在[Vmin, VmJ内,粒子的位置也是限定在[X/i”,XmaI]内,这样就对粒子自身和粒子群体的学习
行为进行了约束,使得粒子尽可能在可行域中进行搜索。因此,在这里引入了罚函数。罚函数的目的是为
第6期
任丽晔,等:伺服电机转动惯量辨识方法的研究
13
了解决非线性约束问题,在目标函数上加入一种带有惩罚性质的函数,来进行惩罚违反约束条件的迭代
1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分析
考虑到永磁同步电机的强耦合问题,采用了矢量控制方法来进行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5-7] o矢量控
制的思想是将电机的三相定子电流形成的静止abc坐标系通过Clark坐标变换为两相静止邙坐标系,再通
过Park变换为两相旋转的dq坐标系。永磁同步电机以下简称PMSM。 PMSM的电磁转矩方程[4]为:
最佳位置为Pgd,其中i =1,2,…,m; d =1,2,…,m。可得到如下的迭代公式[9]:
+ 1) ( ( ( ) ( ( ) 匕d (k
= eVd k) +C] r pd k)-兀(k) +C2 r Pgd (k) -XU k) ,
(6)
Xd (k+1) = xid (k) V+ ,d (k+1) ,
伺服系统转动惯量辨识及控制器PI参数优化
No.4Apr.2021第4期2021年4月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Modular Machine Tool &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Techninue文章编号:1001 -2265(2021)04 -0096 -04DOI : 10.13462/j. cnki. mmtamt. 2021.04. 023伺服系统转动惯量辨识及控制器PI 参数优化孙彦瑞,苏成志(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长春130000)摘要:在机器人运行时,为了使伺服电机在最优性能下达到目标速度、在工作过程中有着更强的抗 扰动能力,并避免出现震荡、谐振的状况,从而造成机器人运行时动态稳定性严重降低。
提出一种 基于非线性动态学习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普通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改进。
该算法以伺服系 统控制模型中的速度控制器为核心,实时辨识负载转动惯量值,使伺服系统内部控制参数根据实际 工况调节;运用该辨识值,通过计算得到速度控制PI 参数值,并实时修正速度控制器PI 参数值。
MATLAB/SIMULINK 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无论在电机启动过程中、还是 负载扰动下,该方法都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的控制精度以及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转动惯量;非线性动态学习因子;粒子群优化算法;速度控制器PI 参数中图分类号:TH166 ;TG506 文献标识码:AServo System Inertia IdenhPcahon and Controller PI Parameter OptimizationSUN Yan-rui , SU Cheng-zhi(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Changchun Univv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y , Changchun 130000, Ch/ia )Abstrach :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robot , in order to make the servo motor achieve the target speed un der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 and have stronger anti-disirbance ability in the working proces s , and to a void the prob —m of vibration and resonance , resulting in a serous reduction in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the robot. The coniol model of servo motor is analyzed , and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onlmear dynamic learning factor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ties the speed conioller in the servo system coniol model as the core , and can identify the loadz moment of inertia in real time , so that the internaicontrol parameters of the s ervo system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acial condbions. By using the i dentification value , the PI parameter value of the speed control is obtained through calculation , and the PI parameter value of the speed conioller is corrected in real time. The results of MATLAB/SIMULINK sim ulation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akW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 this method has fas ter response speed , higher control accuracy and stronger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 whether in the motorsha+hing p+oce s o+unde+hheload dishu+bance.Key wois : moment of inertia ; nonlinear dynamic learning factor ;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goriim ; speed conho l e+PIpa+amehe+0引言机器人在运行时,每个轴的负载转动惯量与负载 扭矩随着机器人的姿态的变化而变化;伺服系统对负 载转动惯量的辨识精度、辨识快慢,决定着伺服系统运 行的稳定性、精确性与快速性。
交流伺服驱动器转矩控制模式参数说明
0~4
9 F 01 电机额定转速(rpm) 10 F 02 电机极对数 11 F 03 额定转矩(x 0.1 Nm) 12 F 04 额定相电压(Volt) 13 F 05 额定相电流(x 10 mA) 14 F 06 电机相电阻(x 0.1 Ω) 15 F 07 电机相电感(x 0.1 mH) 16 F 08 转子惯量(x 0.1 Kgcm2)
3:双脉冲串正逻辑;4:双脉冲串负逻辑;
5:正交脉冲正逻辑;6:正交脉冲负逻辑。
序 功能 号 码
参 数 定 义
参数范 参数 围 属性
参 数 说 明
*
55
电机反馈输出分频系数
F 2f
1~255 调整 电机反馈编码器信号输出分频比值
56 F 30 加速时间(ms)
参数 属性
参 数 说 明
调整 参数
速度环调节器第一比例增益参数: u 数值越大,增益越高,速度响应越快。 u 参数值的设定需根据负载情况确定,一般,负载惯量越
大,设定值越大!
调整 参数
u 建议在系统不出现振荡和允许噪音的情况下,参数的设 定值尽可能大!
速度环调节器第一积分增益参数: u 参数值越大,速度误差积分速度越快,速度环刚度越大。 u 参数值的设定需根据具体负载情况确定,一般,负载惯
量越大,设定值越小! u 建议在系统不出现振荡的情况下,参数的设定值尽可能
大!
保留 速度环调节器微分增益参数:
只读 电流环参数
参数
位置环调节器比例增益调节参数:
u 调整
u 参数
u
参数值越大,增益越大,刚度越大。 参数值的设定需根据负载情况确定。 建议在系统不出现振荡的情况下,参数的设定值尽可能 大!
交流伺服系统转动惯量及负载转矩的辨识
的参数进行辨识才是有意义的。对电机的负载
转矩的观测主要是针对后者的情况。在电机稳
态运行时,转动惯量为 Jr。当电机的运行出现扰
动时,电机的转速也将发生变化,将 Jr 代入到
状态方程中利用状态观测器来观测负载转
矩, 仅用速度的变化来反映负载转矩的扰动。
由电机的原理特性可知,这是可行的。利用状
态观测器观测出的负载转矩再利用模型参考自
交流伺服系统转动惯量及负载转矩的辨识方法研究
黄立培,蒋志宏,郭宇婕
(清华大学 北京,100084)
摘要 交流伺服系统的工作性能受电机参数及负载扰动的影响很大,有必要对其转动惯量和负载转矩进行在线
辨识和观测,在辨识转动惯量时将负载扰动考虑进去,并据此调整速度 PI 调节器参数以改善和提高系统的稳
态和动态响应性能。本文中先利用状态观测器对负载转矩进行实时观测,然后再利用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对系
0 CT
⎢J
⎢ ⎢⎣
0
其中:
⎤
0
⎥ ⎥
0⎥
⎥
[ −
1 J
⎥ ⎥⎦
,ζ
=
Innoise
] λ T noise ,
Innoise 是系统的控制输入噪声;
λnoise 是负载扰动引起的噪声。
由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矩阵参数 可以得到系统能观性矩阵:
⎡
⎤
N
=
⎡C ⎤
⎢ ⎢
CA
⎥ ⎥
⎢⎣CA 2 ⎥⎦
=
⎢ ⎢ ⎢
1
困难,利用自适应控制理论(比如最小方差理 论)来同时辨识转动惯量和观测负载转矩时, 要求速度不断变化,同时转动惯量和负载转矩 两个量都是瞬时改变的,这种算法很难达到收 敛。所以,要辨识电机的转动惯量和观测负载 转矩只能分两步来进行。第一步,先把转动惯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转动惯量辨识方法
Me t ho d s o f I n e r t i a I de n t i ic f a t i o n f o r Pe r ma ne n t Ma g ne t AC Se r v o S y s t e m
Y A 0 L e i , Q I U X i n , W A N G Hu i z h e n , ⅣY a n g g u a n g
( A e r o — P o w e r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C e n t e r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e r o n a u t i c s a n d A s t r o n a u t i c s ,N a n j i n g 2 1 0 0 1 6 , C h i n a )
DC g e ne r a t o r wa s g i v e n t o v e r i f y t h e v a l i di t y o f FEA a n a l y s i s r e s ul t s . A de s i g n e x a mpl e o f hi g h p o we r d i r e c t dr iv e n wi n d t ur b i n e wa s c a r r i e d o u t t o c o n ir f m c o rec t n e s s . Ke y wor ds: pe r ma ne nt m ag ne t AC s e r v o s y s t e m; i ne r t i a i d en t i f i c a t i o n; ac c e l e r at i on de c e l e r a t i o n me t ho d :bi s e c t i o n me t hod
基于转动惯量辨识的速度环PI参数自整定方法
摘 要: 为提高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速度环响应速度,设计一种基于转动惯量辨识的速度环
PI参数自整定方法。考虑转动惯量值的实时修正,优选朗道离散惯量辨识算法,引入评价函数
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实验发现,当速度给定为1 800 rpm阶跃指令时,速度超调量减少了
5.5%,调节时间减少了95 ms,数据结果变化与仿真结果一致。基于转动惯量辨识的PI参数自整
(10)
其中,
是估计的电机角速度,辨识参数
。 根据离散朗道参数辨识方法,惯量辨识公式为[9]
(5) 实 际 系 统 惯 量 由 电 机 转 动 惯 量J 0 与 负 载 惯 量J L 共同组成,设系统惯量J 与电机本体惯量J 0 的比值为 KJ,此时速度环的PI参数为
(6) 式(6)表明,速度环PI参数与系统转动惯量直接
工第 0业6技卷术 第创0新2 I期ndu2s0t1ri9al年Te4c月hnology
InnovatioInnd工ustri业al Te技chno术logy
创新
Innovation
Vol.06 N2o0.0129 年Ap第r.20021期9
基于转动惯量辨识的速度环PI参数自整定方法
刘怡,陈经国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3) 速度给定为1 800 rpm阶跃指令,根据速度 响应,计算对应PI参数下的评价函数值,并保存;
(4) 将上一组PI参数作为新的初值,增加开环截 止频率,求得下一组实验测试的PI参数;
(5) 重复步骤(3),得到新的评价函数值,与之 前测试最小的评价函数值进行比较,刷新最小评价 函数的值,并保存对应的PI参数值,再将本次测试 的PI参数作为下一次测试的PI参数初值;
伺服系统的参数调节方法
伺服系统的参数调节方法伺服系统是一种通过控制输出来保持输出与输入一致的控制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持伺服系统的性能,需要对伺服系统的参数进行调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伺服系统参数调节方法。
一、比例控制器调节法在伺服控制系统中,比例控制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比例控制器是由一个比例增益、一个积分增益和一个微分增益组成的。
比例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误差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
比例控制器调节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首先,将伺服系统的比例增益调整到最大值。
然后,逐步减小比例增益,直到出现振荡。
此时,将比例增益调整到振荡的前一级,即可获得一个稳定的伺服系统。
通常情况下,比例控制器的积分增益和微分增益不需要进行调整。
二、峰值法峰值法是一种通过调整伺服系统的参数,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负载变化时,系统会振荡,振荡的周期取决于系统的惯性和弹性,所以如果能够控制振荡周期,则可以控制系统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法是:首先,在初始条件下,设定伺服系统的参数,并进行一次试验。
然后,记录振荡周期和振荡幅度的变化情况。
接下来,根据振荡周期和振荡幅度的变化规律,调整伺服系统的参数,使其达到峰值。
这时,伺服系统的性能就达到了最佳。
三、根轨迹法根轨迹法是一种基于系统根轨迹的调节方法。
系统根轨迹是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极点和零点随控制参数变化而形成的轨迹。
通过对系统根轨迹的分析,可以得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性能。
具体实施方法是:首先,对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分析,得出伺服系统的根轨迹。
然后,通过根轨迹的分析,得出伺服系统的稳定域和性能范围。
最后,根据性能范围和目标要求,调整伺服系统的参数,使其满足要求。
如果需要更高的性能,可以通过观察根轨迹的变化,得到更优化的调整方法。
四、频率法频率法是一种基于系统频率响应的调节方法。
通过对系统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性能。
具体实施方法是:首先,对伺服系统进行一次频率响应试验,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
基于参数辨识的交流伺服速度环参数自整定
控制 器参 数 自整 定 的方 法 可 以分 为两 类 : 类 是 一
基 于对 象 模 型设计 方 法 , 一 类 是 通 过 模 拟 人 工 调试 另
图1 交流伺服速 度环结 构图
速 度环 中去 除 P 控制器 的其 他部 分 , I 开环 传递 函
数 可 以等效 为
S . ( s + 1) () 1 、 2 系统 参 数 辨识 方 法 广 泛 的应用 。
节器 为 P 调 节 器 , 递 函数 为 K ( i+ )TS K 为 I 传 TS 1 / i, 比例增 益 ; i 积 分 时 间 ; 中 电 流 环 的 等 效 模 型 为 T为 其 1 ( o+ ) 为一 阶惯性 系统 ; 为 电动 机 转矩 常数 , / TS I , t ,
利用对 称 最优 法 整定控 制 器参 数 。
关键 词 : 交流 伺服 系统
中 图分类 号 : P 7 T 23
参数 整定
对 称最 优 法
文献 标识 码 : B
P r mee ef t nn fAC e v eo i - o p b s d o a a t rr c g ia in aa t rs l u ig o - s ro v lct lo a e n p r me e e o nz t y o L n ig I u qn , I We qn ,L oig WA G D w i I ig og LN Meg Z N a e,LU Q n hn , I n ( a a un yn eh o g n ier gC . Ld , a a 6 0, H D l nG ag agT c nl yE gnei o , t. D l n16 0 C N) i o n i 1
交流伺服系统的相关系统参数和指标
伺服系统的参数调整和性能指标试验1 伺服系统的参数调整理论基础伺服系统包括三个反馈回路(位置回路、速度回路以及电流回路)。
最内环回路的反应速度最快,中间环节的反应速度必须高于最外环。
假使未遵守此原则,将会造成震动或反应不良。
伺服驱动器的设计可确保电流回路具备良好的反应效能。
用户只需调整位置回路与速度回路增益。
伺服系统方块图包括位置、速度以及电流回路,如图1所示。
图1 伺服系统方块图一般而言,位置回路的反应不能高于速度回路的反应。
因此,若要增加位置回路的增益,必须先增加速度回路增益。
如果只增加位置回路的增益,震动将会造成速度指令及定位时间增加,而非减少。
如果位置回路反应比速度回路反应还快,由于速度回路反应较慢,位置回路输出的速度指令无法跟上位置回路。
因此就无法达到平滑的线性加速或减速,而且,位置回路会继续累计偏差,增加速度指令。
这样,电机速度会超过,位置回路会尝试减少速度指令输出量。
但是,速度回路反应会变得很差,电机将赶不上速度指令。
速度指令会如图2振动。
要是发生这种情形,就必须减少位置回路增益或增加速度回路增益,以防速度指令振动。
图2 速度指令位置回路增益不可超过机械系统的自然频率,否则会产生较大的振荡。
例如,机械系统若是连接机器人,由于机器的机械构造采用减低波动的齿轮,而机械系统的自然频率为10~20Hz ,因此其刚性很低。
此时可将位置回路增益设定为10至20(1/s)。
如果机械构造系统是晶片安装机、IC 黏合机或高精度工具机械,系统的自然频率为70Hz 以上。
因此,可将位置回路增益设定为70(1/s)或更高。
需要很快的反应时,不只是要确保采用的伺服系统(控制器、伺服驱动器、电机以及编码器)的反应,而且也必须确保机械系统具备高刚性。
1.1交流伺服系统相关参数的设定速度回路增益主要用以决定速度回路的反应速度。
在机械系统不震动的前提下,参数设定的值愈大,反应速度就会增加。
如果负载惯量比设定的正确,速度回路增益的值就可以达到预想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D8 9 <$ : B B C 8 9 :; C 8 9 <$ := F E 8 9 : = ’ . * $= F D8 9 <$ : D8 9 <$ :; /I8 9 <$ :< /I8 9 <* : = F .
交 流 电 机 在 伺 服 系 统 的 应 用 中= 负载转动惯量 的变化会对系统的机械特性造成明显的影响 G 伺服 系统的良好动态和静态特性需要实现对转动惯量的 鲁棒控制 G E首先辨识 万其中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 方数据 出 电 机转子和负 载 的 转 动 惯 量 = 然后根据辨识值对
图 1 二惯性系统机械模型
3 调节器参数的自整定
3 2 1 一惯性系统的自整定方案 一惯性机械系统的控制系统中速度环框图如图 -所示 + 图中带 Y 者为设定值 #Z[#Z\分别为 速度 调节器的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 #] 为 [ 为极对数 #^ _ ‘ 转子 永磁体 基 波 励 磁 磁 场 链 过 定 子 绕 组 的 磁 链 #9 和 a 分别为定子相电阻和电感 +
图 g 典型三阶系统的幅频响应
图 /中 !7 4和 7 - 为转折频率 #7 W 为截止频率 + 幅频响应中 h 若要 &7 ( 7 4 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 获得最小的闭环幅频响应幅值 :c #应满足 ! 8i ] 7 7 h hD 4 W & # & # 7 hD 4 7 W 4 此时 , 4 .
! 机械参数辨识
! B ! 一惯性系统转动惯量辨识算法 当 负 载 与 电 机 为 刚 性 联 结 时= 离散的交流电机 机械运动方程为 E > /I8 9 <$ :< ?
P Q R S T U VV Q WV X T Y Z T X Q U Q [Y \ ] ^ R R W _ Y Q T S Y ‘ ‘ R S ] \ Y Sa b] R S c Y] d ] T R e]
7 U ? W& 7 8 A 7 8 &
J P :8, J . Q - 2 ) , JD 7 . T U T @
, 4 4 .
A 其中 !7 认为系 8 是不考虑 二 惯 性 系 统 弹 性 联 结 时 ,
统是一惯性系统刚性 联结 . 得到 的速度 响应 S7 是 U ? W 其频率就是系统的自然频 速 度 响 应 的 振 荡 部 分# 率7 + @ 由式 , 可分别得到 转动惯 量和 自然频 4 @ . #, 4 4 .
图 3 控制系统速度环结构图
这是一个典型三阶系统 + 设计这种系统参数有
/ F 时 域和频域的多种方法 E 最小 :c + 本文选用的是 b 准则 d 方法 + 其中 :c 为 系 统 闭 环 幅 频 响 应 的 峰 值 +
图 /为系统的 e 图+ U 5 f
M
N
:8, J . J P :8, J . Q D , R . - # J ) K ) , J D 7 . K @ 其中 !J 为算子 S) &) T U T 8D) 9 为机械系统总转动惯 量 SP &) ) Q 9( 8 为负载与电机转子转动惯量比 S 7 B ) ( , ) # @& V C T U T 8) 9. 为机 械 系 统 的 自 然 角 频 率 +7 越 大 系统的刚性越 # @ 强# 也就越接近一惯性系统 + 从式 , 中可以看出 # 速度响应分为两部分 ! R .
交流伺服系统的转动惯量辨识及调节器参数自整定
4 4 O 4
A
$为 估 计 速 度 信 号 #% $ 式 中 !"为 速 度 信 号 #" & ’( ) 为待辨识变量 #*为自适应增益 + 将式 , 作为参考模型 # 式, 作为可调模型 # 式 . / . 作为自适应机制 # 则可以实现模型参考自适应的 , 0 . 辨识算法 + 1 2 3 二惯性系统机械参数辨识 在应用中 # 负载与电机轴之间并非刚性联结 # 存 在摩擦等非线性因素 + 本文只考虑弹性联结对系统 性能的影响 # 此时的机械系统可被视为二惯性系统 + 图 4是二惯性机械系统模型 +
收稿日期 E* % % $ & % ’ & $ $ 作者简介 E郭宇婕 汉. $ > C F & . =女 =陕西 =硕士研究生 G 通讯联系人 E黄立培 =教授 =H & E5 KL B B I7 2 A 6 7 3 4 A 2 J < 2 1 2 3 4 5 6 7 < M 6 : 3
郭宇婕 #等 !
7 9 :; 7 9 <$ := I8 I8
/@8 9 <$ : . = $ . 式中 E7 I 为 电机转 速 => 为采 样时间 =?为 机 械 系 统的转动惯量 =/I 为电磁转矩 =/@ 为负载转矩 G 在快速响应的伺服系统中 = 采样频率很高 G 由此 可 以 假 设 负 载 转 矩 /@ 在 一 个 采 样 周 期 内 不 变 = 可得 E 7 9 :; * 7 9 <$ :< 7 9 <* := I8 I8 I8 > /I8 9 <$ :< /I8 9 <* : . B * . ? 8 $ : 使用 @ 7 3 M 7 6离 散 时 间 递 推 参 数 辨 识 机 制 = 可以设计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为 E B A 8 9 :; * A 8 9 <$ :< A 8 9 <* := B C 8 9 <$ : D8 9 <$ : = B E 8 9 :; A 8 9 :< A 8 9 : =
了调节器参数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 研究了基于模型参考 自适应算法的一惯性系统及二惯性系统机械参数的辨识方 并研究了自适应增益对辨识结果的影响 " 基 于 最 小 峰 值 法! 响应方法对一惯性系统参数进行自整定 ! 采用优 化 对 称 法 设 比较了对一惯性系统和二惯 计了二惯性系统的速度调节器 " 性系统进行参数辨识及自整定的差异及相容性 " 仿真和实验 证实了其有效性 " 该方法也可以用于永磁同步和异步电机 " 关键词 E交流电机 #转动惯量辨识 #自整定 中图分类号 E0 * N+ 文章编号 E$ % % % & % % ’ ( * % % * . % > & $ $ D % & % ( 文献标识码 EO
交流伺服系统的转动惯量辨识及调节器参数自整定
郭宇婕 = 黄立培 = 邱 阳
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北京 $ % % % D ( .
摘
要 E为 对 交 流 伺 服 系 统 的 转 动 惯 量 进 行 在 线 辨 识 ! 调整
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 = 以提高系统动态性能 G 当电机 轴与 负载之 间为 弹 性 联 结 时 = 负载转速不再与电机 转子转速吻合 = 尤其是在动态过程中 = 如采取的控制 方 法不 当 = 可能 导 致 负 载 转 速 和 电 机 转 速 响 应 完 全 不同 G 这样的系统可视为二惯性系统 G 为获得良好 的动态性能 = 除辨识转动惯量外 = 还需考虑联结轴的 弹性系数 = 相应的调节器自整定方法也有所改变 G
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8= ;7 5 7 9 & 5 6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A
4 = ) 7 8 ; 8= 7 9 D <:? > @>
4 ) 9
<B AB C C ;4 ) 8 @=
4 @ A ) 9
E: F#
9
:8
, G .
<@ @> 式 中 !7 为 负 载 转 速 #:? 为 轴 的 反 抗 转 矩 #B 9 C为 轴 的 弹 性 系 数 #) 8 为 电 机 转 子 转 动 惯 量 #) 9 为负 载转动惯量 + 电机转子转速与电磁转矩之间的传递函数为 ! 7 J . 8, H J .& & I, :8, J . 于是有 7 8 & ) 9 J B C 2 , O . ) ) 9 8 ) J4D J KL ) B K C 4D
f g hi j k l m =n g o p fq l r m l =s t gi u v w x R ^ V S T eR Q T Y \ y ‘ R _ T S U _ V ‘ y Q [ U Q R R S U Q [ =z ] U Q [ { X V| Q U c R S ] U T d = } R U ~ U Q [! " " " # $ =b { U Q V . % ] T S V _ T E0 5 <M & 3 7 I2 :J < ’ ( @ ’ I7 3 : <@ ( O) 1 < ’ 9 @ 1 & 1 L < I1 2 1 a ’ @ 9 < M) &2 M < 3 L 2 ( & 2 3 4L 5 <I< : 5 7 3 2 : 7 A J 7 ’ 7 I< L < ’ 1L @7 6 L @ & L 6 3 <L 5 < 2 IJ 1 J < < M: @ 3 L ’ @ A A < ’ B *3 A 2 3 <2 M < 3 L 2 ( 2 : 7 L 2 @ 3 I< L 5 @ M 1 +< ’ <M < 9 < A @ J < M ) 7 1 < M@ 3I@ M < A’ < ( < ’ < 3 : <7 M 7 J L 2 9 <1 & 1 L < IN, O" .( @ ’@ 3 < & I7 1 1 7 3 ML +@ & I7 1 1 1 & 1 L < I1 B0 5 < 2 IJ 7 : L @ ( M 2 ( ( < ’ < 3 L 7 M 7 J L 2 9 < 4 7 2 3 1 @ 3L 5 < 2 M < 3 L 2 ( 2 : 7 L 2 @ 3’ < 1 6 A L 1 +7 17 3 7 A & < M7 3 M7 6 L @ I7 L 2 :1 : 5 < I< 1 +< ’ < M < 9 < A @ J < ML @L 6 3 <L 5 <1 J < < M: @ 3 L ’ @ A A < ’ B0 5 <@ 3 < & I7 1 11 & 1 L < I +7 1 L 6 3 < M 6 1 2 3 4 L 5 < . A < 7 1 L /’ : ’ 2 L < ’ 2 7 0 B 0 5 < L +@ & I7 1 1 1 & 1 L < I 7 6 L @ & L 6 3 2 3 4 7 A 4 @ ’ 2 L 5 I +7 1 ) 7 1 < M @ 3 L 5 < @ J L 2 I7 A1 & II< L ’ & L < : 5 3 2 1 6 < B #6 I7 ’ 2 : 7 A 7 3 M < 2 J < ’ 2 I< 3 L 7 A : @ IJ 7 ’ 2 1 @ 3 1 @ ( L 5 < 7 6 L @ & L 6 3 2 3 4 I< L 5 @ M 1( @ ’L 5 <@ 3 < & I7 1 17 3 ML +@ & I7 1 11 & 1 L < I1 9 < ’ 2 ( 2 < ML 5 < 2 ’< ( ( < : L 2 9 < 3 < 1 1 B0 5 < I< L 5 @ M 1: 7 3) <7 A 1 @6 1 < M2 3 ’ I< 3 7 3 LI7 4 3 < L 2 :1 & 3 : 5 ’ @ 3 @ 6 1 I@ L @ ’3 N" N. 7 3 M2 3 M 6 : L 2 @ 3 J < I@ L @ ’! N.1 & 1 L < I1 B 4R d5 Y S W ] EO)I@ L @ ’ 1 62 3 < ’ L 2 72 M < 3 L 2 ( 2 : 7 L 2 @ 3 67 6 L @ & L 6 3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