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经济疏散数学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楼经济疏散数学模型

摘要

研究在险情发生时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人员逃出某建筑物这类应急处理问题,是为了寻求到最佳的疏散方案,建立了人流疏散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人流速度与人流密度之间的关系,以疏散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根据此模型求解得到了2号教学楼人员快速疏散的优化方案。

问题一:假设只有单行和双行两种方式。而人流速度主要与人员密度有关,0.80v v ρ-=-。通过分析知流量随人流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单行流量小于双行的流量,故我们尽量使人流双行。经分析得出:

540.800.8110[([/1])/2]*/[(2[1/1])]([1/1])ij i j l t N l d c v d v d --==⎧⎫=+-+-+⎨⎬-+⎩⎭∑∑

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给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经求解得出: 当V 0=4.0m/s 时,t=158.18s ;当V 0=3.0m/s 时,t=216.25s

得出最佳撤离方案:即先撤出一楼单行的人员,再撤出一楼和二楼双行的人员,最后撤出三至五层楼的人员。

问题三:为方便紧急撤离,我们给出五个改进措施,并画出教学楼的设计图。为使模型简化,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假设,简化和数据,从而得出疏散时各楼层的模拟图。最终列出模型方程:

5440.80.810111'[()/3]/[2(1/1)]ij j i j j t N N c l v d --===⎧⎫=-*+-+⎨⎬⎩⎭

∑∑∑

代入问题二中的数据,得到:

当V 0=4.0m/s 时,t=48.6059s ;当V 0=3.0m/s 时,t=65.3174s

与问题二中所求的疏散时间相比较,显然我们改进的方案的疏散时间较短。故我们的改进方案可行性较强。

关键词: 人员疏散 疏散方案 疏散模型 人流密度 人流速度

1.问题的重述

1.1问题的背景

学校的教学楼是一种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当发生地震、火灾等安全事故,或晚自习突发停电等突发事件时,师生需要尽快撤离事故现场,由于学校教学楼开放的安全通道有限,加上缺少合理的人员疏散方案,造成师生上下课时的楼道拥堵。

在灾难发生之时,建筑物内的人员是否能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是有关人身安全保障的大问题。对于一个特定的建筑物,管理人员最关心建筑物内所有的人全部撤离完毕所用时间,以便于安排建筑物的出口以及撤离方案。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反复的实际演习来解决。但多次反复的演习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理想的办法是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得到。

1.2问题的提出

现在考虑学校的2号教学楼,共5层,其中每层楼有两排教室,一层共4间,2至5层各5间,如图1,2:

图1 1楼原平面图

图2 2至5楼原平面图

为了发行方便对其进行简化处理,即将A、B、C、D、E五间教室都各划分为两间小教室,每间小教室对应一个门,如图3,4:

图4 1楼简化平面图

图3 2至5楼简化平面图

楼里的师生们可以沿教室外的走廊一直走到楼梯间下楼,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用数学模型来分析这栋教学楼的师生疏散所用的时间;

2.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给出最佳撤离方案;

3.为方便紧急撤离,结合实际,就教学楼的设计方案给出合化的建议;

若教学楼按你预计的方案建设,考虑到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运动能力不同,为方便紧急撤离,给学校提供合理的教室安排方案。

2.模型假设

1.楼道中与楼梯上无障碍物;

2.疏散时走道左右两边教室的人员各自排成一行独立有序行进,互不影响;

3.撤离人员间隔均匀且行进速度保持不变;

4.全部人员的反应时间是一样的;

5.地震时,老师与学生都在教室中;

6.队列中人的身体厚度相同;

7.在疏散过程中,在门口、楼梯口、由于瓶颈因素人流可能出现滞留,在此情况按排队等候型处理;

8.个体始终朝出口方向移动,不考虑心理层面对个体的行为的影响;

9.忽略卡死与跌倒现象;

10.到一楼楼梯底即为逃脱。

3.符号说明与名词解释

3.1符号说明

为第i层楼第j个教室中的人数;

1.N

ij

2.Li为第i个教室的门口到它前面一个教室的门口或出口的距离;

3.D为教室门的宽度;

4.H为楼房的层高;

5.v是人流移动速度;

v是不发生拥挤时自由移动速度;

6.

7.ρ是人流密度;

8.b为肩宽;c为步长;e为身体厚度;

9.楼梯宽度w;楼梯长度l;

10.走廊宽度f;

=-;

11.d为相邻个体间距,d c e

12.l为相邻楼层间的楼梯长度;

13.人流的宽度:[/]

D b。

3.2名词解释

1.单行:人员排成一列行走;

2.双行:人员排成两列行走;

3.人行流(人流):运动的人员视为连续流动的介质,即人流。

4.模型的准备

4.1人行流(人流)的基本函数

人流密度反应了人流内人员分布的稠密程度,通常是指单位面积内分布的人员的数目。Fegress认为人流密度指单位面积的疏散走道上的人员的水平投影面

,它是一个分数值,其大小为

p = nf/{[(n-1)d

0+nw]b

/2}

其中,n为一定面积的总人数,f为单位水平投影面积(m2),d

人流间的间距

(m),w为人流间的厚度(m),b

为疏散通道宽度(m)。

式中的单位水平投影面积反映整个人流内人员投影面积的综合水平。Fegress将人流内的人员按不同的年龄段分为3类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各类人员的投影面积可按实际测量得出取平均值,然后按各类人员在人流中的百分比求加权平均值,即

f = xa + yb + zc

式中,f为单位水平投影面积(m2),x、y、z分别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平均的单人水平投影( m2);a、b、c分别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在人流中的百分比。

人流速度是指人流整体的行进速度,其值为人流首段的行进速度。研究表明,人流速度是人流密度的函数:v = f ( p ),一般说来,由于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的不同,疏散人员的能力也各有不同。为简化起见,Fegress将楼栋里的人群视为人流处理,并具有一定的密度、速度及流量,而不单独考虑人流内各个人员的具体特征。图5显示了在不同疏散路线上人员行走速度与人员密度的关系:

图5 人员行走速度与人员密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