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眼科视觉电生理

眼科视觉电生理

谢谢大家!
融这里小额贷款

碧迎秋曍
(4)临床应用
1、视网膜色素变性 2、各种夜盲症 3、先天性黑蒙 4、全脉络膜血管萎缩症 5、视网膜阻塞性血管病变 6、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7、眼外伤
图形ERG(PERG)视力>0.1
(1)组成: 由N25、P50、N95组成.N代表负波,P 代表正波
(2)参考值: Lp:50士10(ms) Ap:1.5~4(uv) (3)临床应用: 1.青光眼 2.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萎缩 3. 黄斑疾病 4.弱视
病人准备 。
所有VEP检测应在瞳孔未受扩瞳或缩瞳药 影响时进行。即使使用缩瞳药对抗,瞳孔 仍有一定程度的扩大,这将影响视敏度, 从而影响p100的振幅,另外,瞳孔直径的 增大,将增加视网膜的照度,可使p100潜 伏期缩短。
行VEP检测前要检查病人的视力情况。根据病人视力情况 选择进行图形VEP或闪光VEP检查。由于图形VEP的变异 比闪光VEP要小得多,在临床上图形VEP具有更加重要的 意义,所以我们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给病人进行图形 VEP的检查,一般来说,视力在0.1以上时适宜于作图形 VEP检查;视力在0.01到0.1的范围时,有的患者可记录 得到图形VEP,但以较多数的患者行图形VEP检查时,记 录不到波形,或得到的波形是不可靠的,重复性比较差, 视力在0.01以下时应该给患者进行闪光VEP检查。 患者需要行图形VEP检查时,对于有屈光不正者,应先要 矫正视力。
图形VEP(PVEP)视力>0.1
1、 组成: 由N75、P100、N145组成。 N代表负波,P代表 正波
2、参考值: Lp: 100士10(ms) Ap:(老年人)4~8(uv) (成年人)8~15(uv) (儿童)〉15(uv) 注释:时间第一位(潜伏期)是判断受检者传导好坏的主 要参考值,振幅第二 位主要反映细胞数量多少、细胞 活性高低。

视觉电生理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视觉电生理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视觉电生理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刘旭阳一、 视觉电生理发展史及临床应用视觉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人脑 90% 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来收集的,如同神经组织一样,视觉系统主要呈现生物电活动,它即包含了视觉电信号的发生,也包括了视觉信息的传递。

1849年 Du Bois- Reymond 首先发现离体动物眼球的前后极间存在着电位差,开创眼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1940 年代,全视野视网膜电图( ERG) 应用于临床。

1960 年代,眼电图( EOG )被用于检查某些特殊的视网膜病变。

1960 年代,因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的进展,视觉诱发电位( VEP )技术发展成熟,它主要用于视网膜至视觉皮层神经通路功能的检测。

1990 年代, Sutter 创立了多焦视网膜电图( mfERG )和多焦视诱发电位( mfVEP ),可对视网膜至视皮层各个局部区域的视觉生物电信息进行记录。

21 世纪,有研究发现心理和精神疾病存在视觉电生理的异常,为精神疾患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和领域。

抑郁症患者,不仅是情感和认知功能的异常,可能存在视觉信息接受和处理功能异常(比如经常有患者描述他们看外界是灰暗的,也许这个 “ 灰暗 ”并不仅仅只表示他心情的低落,而确确实实存在视觉信息的异常,从而导致这个多彩的世界在他们眼中是灰暗甚至黑白的),从而可能反过来进一步加重情感、认知的异常。

二、 视觉电生理的产生机制视觉电生理是对视网膜至视中枢功能的系统检查方法。

其产生机制如下:在视网膜受到光或者图形的刺激之后,在视感受器内引起了光化学以及光电反应,产生电位变化,形成神经冲动,传给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并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线,最终终止于大脑皮质的距状裂视中枢。

并该过程用电生理学的方法记录下来。

三、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主要内容视觉电生理技术分为 EOE 、 ERG 和 VEP 三种技术。

眼电图( electrooculogram , EOG )记录眼的静息电位。

眼科视觉电生理

眼科视觉电生理

• Ab:(自然瞳孔)〉70(uv)

(散瞳暗适应)〉150(uv)
(4)临床应用
1、视网膜色素变性 2、各种夜盲症 3、先天性黑蒙 4、全脉络膜血管萎缩症 5、视网膜阻塞性血管病变 6、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7、眼外伤
图形ERG(PERG)视力>0.1
(1)组成: 由N25、P50、N95组成.N代表负波,P 代表正波
(2)它可克服屈光间质混浊的障碍用以测定视功 能 。如白内障术前,玻璃体混浊作切割者, 视觉电生理检查可帮助预测术后视力恢复功 能。
临床检查包括
1、视网膜电图(ERG) 2、视诱发电位(VEP) 3 、眼电图(EOG)
视网膜电图(ERG)
(一)定义: 视网膜受到光或棋盘格刺激后
从角膜记录到的一组视网膜电位变化。 (二)分类:
电生理原理
刺激器产生标准刺激后刺激人眼,从而产 生生物电信号,通过与人可靠接触的电极取出该 信号,并传入放大器进行放大等处理后进入计算 机,并通过专用软件进行处理,将电信号变成直 观曲线显示出来,对曲线特征点的波幅、时间进 行分析,用于辅助诊断。
电生理在临床应用的主要特点
(1)它是一种客观检查方法,对不适合做心理物 理检查者,如婴儿,老人,智力低下者或伪 盲者,此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检 测手段。
闪光ERG和图形ERG
闪光ERG
▪ 定义:短的闪光刺激眼部后从角膜上记录到的视网 膜的电位反应,它是研究视功能的一种方法。视 网膜电图各种成分的出现依赖于不同的刺激条件, 在完全暗适应的条件下给予一个弱的刺激光,仅 出现一个正相的b波。刺激光逐渐增强时,出现 负相的a波.震荡电位是用较高强度刺激时出现的 一组叠加在b波上频率较快的低小波。a波表达了 光感受器的超极化活动,b 波产生于视网膜内 muller细胞和双极c的共同电活动。震荡电位于视 网膜内无长突c发生的抑制性反馈回路有关,常 用的诊断参数是a波,b波的振幅和潜伏期。

视觉电生理技术在中医眼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视觉电生理技术在中医眼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视觉电生理技术在中医眼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视觉电生理技术在中医眼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状况。

方法:从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视力色觉障碍患者随机选取68例作为本研究病例,所选68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两组,对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对照组接受假同色图测验,研究组接受视觉电生理技术检查,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确诊率,研究组94.12%明显比对照组79.41%要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在诊断视力色觉障碍疾病上,可考虑将视觉电生理技术检查方式作为首选诊断方式,此方式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关键词】疗效;色觉辨别力;色觉障碍;视觉;电生理技术;中医眼科【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040-02Visual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 application in ophthalm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Qian Jing.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ush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Lushan 625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visual electrophysiology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ophthalm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Methods Choose between April 2013 and May 2013, our hospital vision color deficiency patients 68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34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ham figure test the same color. The team examined for visual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 Results For diagnosis rate, the team (94.12%)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79.4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s In the diagnosis of visual color deficiency, can be visual electrophysiology technical inspection way as the preferred diagnostic way, this way is accurate, is of relatively great valu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Curative effect; Color discrimination; Color deficiency; Visual;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 Ophthalm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人体视锥细胞包含三大功能,即形觉、色觉、光觉,而光觉属于此三大功能的基础,辨别物体的轮廓形状则主要形觉,而颜色辨别主要靠色觉,也就辨别光波的波长,进而分辨出各物体的颜色。

多焦视觉电生理及其临床应用

多焦视觉电生理及其临床应用

多焦视觉电生理及其临床应用
多焦视觉电生理是一种基于改变小动物视网膜神经元反应性的研
究方法,可以检测出视网膜神经元在活体眼内的功能状态。

多焦视觉
电生理的应用主要涉及视网膜功能的检测,包括视网膜病变检测、视
觉路径成像以及眼球动力学检测等。

在临床实践中,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应用广泛,不但可以
检测复杂的视觉缺损,而且可以协助诊断好多眼部疾病。

多焦视觉电
生理特别适用于检测视网膜出血前或出血后视觉损害、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损伤等情况。

此外,多焦视觉电生理在视网膜外伤、视网膜母
细胞病及激光手术术后复查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多焦视觉电生理
技术可以从感光性和卫星状态查明视网膜出血前和出血后的损伤情况,以诊断视网膜病变、母细胞病变及其他视网膜病变,而且可以监测激
光或其他眼科手术术后的恢复进程。

视觉电生理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视觉电生理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视觉电生理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摘要: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技术的影响很大。

视觉电生理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人眼睛视觉功能进行检测,已经成为眼科疾病中系统、全面检查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视觉电生理的视网膜电图、视诱发电位和眼电图,视网膜电图主要有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图形视网膜电图和多焦视网膜电图三种,视觉诱发电位主要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扫描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为主,然后详细阐述了视觉电生理操作技术的关键,需要向患者详细的介绍检测的目的、方法等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最后对视觉电生理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说明了其必要性和临床意义。

关键字:视觉电生理;眼科临床;应用效果引言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客观的无创性视功能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视功能鉴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视觉电生理检查中,由于患者对检查过程不了解,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影响检查结果,从而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

本研究对视觉电生理检查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期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保证检查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1视觉电生理的视网膜电图、视觉诱发电位和眼电图的标准1.1视网膜电图标准视网膜电图英文缩写为ERG,其特点为波幅较为稳定且可靠性较高,能够客观地对视网膜的功能进行反映,是临床上视觉电生理最早制定出的标准,在1989年制定后经过多次修订。

视网膜电图可以分为FERG、mfERG和PERG,FERG为全视野视网膜电图的英文缩写,mfERG为多焦视网膜电图的英文缩写,通过常规的ERG角膜记录电极进行特殊的刺激后对局部视网膜的功能进行一定的记录和分析并且能够通过地形图的方式进行表现,还可以进行图形闪烁变换的操作。

FERG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视网膜病变和功能总和的具体情况,在诊断视网膜病变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mfERG有适应效应主要是由于视网膜其他部位散射光和适应状态的影响,其特征为非线性。

PERG能够通过调控时间和总亮度恒定图形刺激诱发视网膜生物的电反应,其信号较小,所以要求更高的技术。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临床运用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临床运用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临床运用【摘要】目的探讨良好的视觉电生理检查的各种因素的配合,对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性。

方法使用重庆贝奥公司的视觉电生理检查仪对我院519例受检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的记录。

结果机器的良好运作和病人的配合,能够取得确实可靠的检测结果。

结论护士专业的电生理检查技术,耐心细致地作好病人的解释配合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对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十分必要。

【关键词】视觉电生理;检查;临床运用视觉电生理是利用视器的生理电活动了解视网膜到视中枢功能的系统检查方法,包括视网膜电图(ERG),眼电图(EOG),视觉诱发电位(VEP)等,具有客观性、无创伤性等优点,可以在屈光质浑浊时了解眼底有无严重病变,在不能进行主觉检查的情况下,客观的评价视功能,对婴幼儿,老年人,不合作或者伪盲者,更可作为有效的视功能检测。

电生理检查广泛用于各种眼底疾病,如视网膜病,黄斑病变,视神经疾患,白内障及青光眼等疾病的检查。

该仪器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记录系统和分析系统日异完善和专业化,操作护士应充分了解仪器的基本性能,熟练操作电生理的检测知识,同时还要做好受检者的心理指导和配合,以要求受检者集中注视,努力聚焦注视点。

对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十分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于2005—2008年使用重庆贝奥公司电生理仪,记录电极为银质盘状皮肤电极。

对519例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测,其中男291例,女228例,年龄1~92岁,其中381例行ERG+VEP进行白内障术前检查,仅行VEP检查的131例,以明确诊断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及黄斑病变,EOG检查7例以协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

其中除25例正常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2 护理操作2.1 操作者打开电源开关启动视觉电生理检查仪,输入病人信息,根据临床要求选择相关的检查项目。

2.2 做好病人的知情解释工作护士应耐心细致的给受检者讲解检查的有关事项,让其了解检查方法及程序,以及暗适应的必要性,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主动的配合,嘱其在检查中要集中注视,不要左右环顾,尽量睁开眼睛,减少瞬目。

视觉电生理视觉诱发电位在眼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视觉电生理视觉诱发电位在眼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求医问药 } 半月刊S e - F ekMe i l dA kT e dc e 0 2 dc An s h Me in 2 1 年第 1 卷 第 8 a i 0 期
3 期妇女特别是具有高危因 素的孕妇肾功
能损 害有 极其 重要 的意 义 42 胱抑 素 在 肾功能 不 全 、 瘤 、 . 肿 肝硬 化 、 湿性疾 病 、 风 肾移植 术 后 等 多种 情况 下, 能很好 地替代 血清 肌酐及 肌酐 清除隼
2 0 ,4() 2-26 02 02:2 I 2 .
C 的倒数、 血清Sr的倒数(ny t c e zmai c法) c 及C r呈线性相关, 以受试者 工作 特征 曲线(rcie2p rf gh rc r t , ee ro ea n c aat ii ROC 作 图分析 发现 , v i e sc ) 血 清 C s t 的曲线 下面积 ̄rau d rtecre , yti C an ae n e uv AUC h )为0 9 .96
【] 黄君 富 , 2 魏明 竞 .血 清胱 抑索e 测定 的 临床 意义 及方 法 学进 展 国 外 医学.临床 生物 化 学与检 验 学分册 ,9 9 ,2 : ~j . {9 08 0 【】 Da iak RK o c tvn 0 e m csai C ispr r r 5 hrd raV ,w n ,Sees .Sr ytt s ueis u nh u n oem c ain saakro i e fn i : mt- nl i3A Kd y i r t i a mre f d y uco A ea aays ]m JieDs e ne k n tn s[ n ,
【】 陈文彬 诊断学 第5 北京: 4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0 3 20 . I】 苏彩芳. 岩・ 5 高 血清胱抑素c 测定临床意义探训 』. J中国病案, 06 20 . 7() 7 6:4 ・

视觉电生理检查

视觉电生理检查
全视野ERG 评价总体视网膜功能的一种标准化临床检查 多焦ERG(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ERG) 是一种分析后极部视网膜(250)局部功能的新检查技术 常用37、61、103、241个测试位点 类型:闪光mERG、图形mERG
常用的103个位点闪光刺激
暗适应F-ERG
明适应F-ERG
Figure : Diagram of the five basic ERG responses defined by the Standard. These waveforms are exemplary only, and are not intended to indicate minimum, maximum or even average values. Large arrowheads indicate the stimulus flash. Dotted arrows exemplify how to measure time-to-peak (t, implicit time), a-wave amplitude and b-wave amplitude.
ms
N1
P1
N2
四象限平均反应
SN
ST
IT
IN
每个象限22个位点
上、下半野反应
上、下半野各46个位点
20 nV/deg^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ms
1
2
14.2
-13.6
27.5
24.6
41.6
-18.8
14.2
-15.0
27.5
27.0

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两篇)

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两篇)

引言概述:临床视觉电生理学是一门研究视觉系统的电生理特征和功能的学科,通过分析和记录视觉系统电生理信号,可以帮助诊断和评估一系列与视觉相关的疾病。

本文是《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二)》的续篇,将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相关内容。

通过解析临床视觉电生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及其在眼科疾病诊断、神经眼科学和视觉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视觉电生理学的思路和手段。

正文内容:一、睡眠中的视觉电生理学1.1眼动电位1.2视觉诱发电位二、视觉电生理学在神经眼科学中的应用2.1视网膜功能的评估2.1.1光电的损伤2.1.2视网膜远离需氧基质2.1.3视网膜神经元变性2.2视觉通道的病理改变2.2.1色觉缺陷的电生理特征2.2.2视觉运动通道的障碍2.3视觉大脑皮层异常三、视觉电生理学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1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3.2青光眼的评估3.2.1视觉诱发电位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3.2.2视觉诱发电位在青光眼治疗响应预测中的应用3.3角膜病变的诊断和监测3.3.1角膜屈光性改变的电生理评估3.3.2角膜感染的电生理特征四、视觉电生理学在视觉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1外伤性脑部损伤中的视觉系统重塑4.2视觉注意和认知控制的电生理基础4.3视觉信息处理的电生理机制五、视觉电生理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前景5.1多模态脑电图测量技术的应用展望5.2更高分辨率的电生理信号记录和分析技术5.3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生理数据分析方法结论:本文全面介绍了临床视觉电生理学,包括睡眠中的视觉电生理学、视觉电生理学在神经眼科学中的应用、视觉电生理学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视觉电生理学在视觉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视觉电生理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前景。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内容,读者对于临床视觉电生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电生理学将继续引领眼科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并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视觉系统功能和异常的信息。

视觉电生理检查及临床应用

视觉电生理检查及临床应用

视觉电生理检查及临床应用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视觉系统功能的专业检查技术。

它通过记录视觉系统产生的电活动来评估视网膜、视觉通路和视觉皮层的功能状态。

视觉电生理检查主要包括闪光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phy, ERG)、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和通路电位(Electrooculography, EOG)等。

闪光电图是一种能够评估视网膜功能的检查方法。

在该检查中,患者被要求注视一个发出规律闪光的LED灯。

通过记录视网膜电活动的改变,可以评估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功能状态。

闪光电图常用于评估视网膜疾病、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毒性视网膜疾病等。

视觉诱发电位用于评估视觉通路的功能。

在该检查中,患者被要求注视一个发出规律光刺激的屏幕。

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电活动的改变,可以评估视觉通路的传导速度和功能状态。

视觉诱发电位常用于评估视神经病变、视觉通路病变、癫痫等。

通路电位用于评估视网膜和视觉通路之间的相对电活动。

它主要通过记录眼睛的水平和垂直电活动来评估视网膜和视觉通路之间的连续电流。

通路电位常用于评估斜视、眼球震颤等。

视觉电生理检查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帮助诊断各种与视觉系统相关的疾病。

例如,通过闪光电图可以评估视网膜功能,帮助诊断视网膜疾病,如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等。

通过视觉诱发电位和通路电位可以评估视觉通路的功能状态,帮助诊断视神经病变、视觉通路病变等。

其次,视觉电生理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视觉系统对治疗的反应。

例如,在一些视网膜疾病的治疗中,闪光电图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来监测治疗的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视觉电生理检查,可以及早评估治疗效果的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视觉电生理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视觉系统的功能恢复情况。

例如,在视觉障碍恢复治疗中,如由于视神经损伤引起的视力减退,通过视觉诱发电位可以评估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程度。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分类
图形ERG(P-ERG)
• P-ERG是视网膜受到交替图形刺激(翻转黑 白棋盘格)产生的电反应,不仅能够评价黄 斑功能,也可以评价视网膜内层神经节细 胞的功能,还能够对同样刺激所诱导的PVEP反应,作进一步诠释。
mf-ERG正常波形
mf-ERG结果分析
• 主要观察原始阵列图形和3D图形,定量描 述结果时分别描述6个环、4个象限的振幅密 度和峰时的异常程度。
• 3D 图应观察相对于正常值的调整图,更直 观的反应异常情况。
• mf-ERG可选择与视网膜方向一致或与静态 视野方向一致。当选择与静态视野一致时, 与眼底彩照成上下镜像;当选择与视网膜一 致时,与眼底彩照方向一致。
• 适用于视神经病变和黄斑病变,结合P-VEP 来区分病变发生在视路或视网膜。
P-ERG检查操作要点
• 使用CRT刺激显示器,双眼同时检查。 • 患者坐在距离CRT 刺激显示器1 米处,电极
位置同全视野ERG,眼电极使用DTL电极。 • 检查前不需暗适应,检查时弱光即可。 • 检查时使用48min方格刺激。 • 刺激次数以30-60 次为宜,时间太长患者疲
mf-ERG相关病例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 黄斑前膜 • 黄斑囊样水肿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视网膜脱离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黃斑裂孔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原始阵列图形、 2D、 3D 和5 环的反应密度 均降低,中心凹和第2 环的反应密度明显降 低,尖峰消失。

临床视觉电生理学

临床视觉电生理学

视觉电生理学概述
视觉电生理学的定义
视觉电生理学是研究视觉系统生物电活动 的科学,主要探讨视觉信息在视网膜、视 神经及视觉中枢的传递和处理过程。
视觉电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采用无创或微创的电生理检测技术, 记录和分析视觉系统在不同刺激条件 下的生物电反应。
视觉电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包括视网膜电图(ERG)、视觉诱发电位 (VEP)等生物电信号的检测、分析和解释, 以及这些信号与视觉功能的关系。
临床应用范围
包括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弱视等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
新型治疗技术介绍及原理阐述
视网膜植入式电刺激器
通过植入式电极对视网膜进行直接电刺激,以恢复或提高患者视力。
经颅磁刺激技术
利用磁场对大脑视觉皮层进行非侵入性刺激,改善视觉功能。
多模式视觉电生理治疗仪
集多种电生理治疗技术于一体,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治疗。
原理阐述
新型治疗技术主要基于神经可塑性、电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原理, 通过刺激视觉通路上的不同靶点,改善或恢复视觉功能。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视觉电生 理治疗技术将更加精准、高效和安全。
跨学科合作
未来视觉电生理治疗技术将与神经科学、生 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进行更 紧密的交叉融合,推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其他眼病与视觉电生理关系
青光眼
白内障
玻璃体积血
青光眼是一组以眼压升高、视神经萎 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虽然青 光眼主要影响视神经,但ERG检查也 可发现一些异常,如暗适应下b波振 幅降低等。此外,青光眼患者的VEP 检查通常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 振幅降低。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力下降 。虽然白内障主要影响晶状体,但长 期的晶状体混浊也可能导致视网膜功 能下降。ERG检查可发现白内障患者 的视网膜功能较正常人有所下降,表 现为a波、b波振幅降低和潜伏期延长 。不过,这种变化通常不如视网膜疾 病那么明显。

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谢英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3(032)005
【摘要】@@ 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以测定视觉形成过程中生物电变化为观察指标,能从不同角度反映视觉系统在不同水平上的功能状态,具有非损伤性、客观性、定性、定量、可重复性的特点,在眼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预后、疗效评价、视觉功能评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到眼科医生的青睐,已被卫生部列为三级甲等医院眼科必备的检查项目之一[1].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评述视觉电生理的主要内容及临床应用,特别是阐述最新进展--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和多焦视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VEP)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以便正确有效地在临床推广使用.
【总页数】5页(P458-462)
【作者】谢英
【作者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
【相关文献】
1.视觉电生理在早期青光眼诊断的临床应用 [J], 张晓湄;何剑峰
2.多焦视觉电生理及其临床应用 [J], 梁召云;梁乒
3.多焦视觉电生理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 [J], 黄时洲;吴德正;余敏忠;吴乐正;罗光伟;龙时先;江福钿;梁炯基
4.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罗文玲
5.《罗兰视觉电生理仪测试方法和临床应用图谱学》一书出版 [J], 唐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眼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眼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 EOG的诊断指标:
• 阿登比:光峰电位/暗谷电位(常用) • 格利姆比:差值电位/基值电位 • 差峰比:差值电位/光峰电位 • 峰基比:光峰电位/基值电位
•影响正常眼电图的因素
• 照度(a:开始的视网膜暗适应 b:视网膜照
明的时间 c:光照度 d:理想照明水平)
• 预适应 • 散瞳的作用 • 色光的影响 • 上下视网膜的差异 • 视网膜外的影响(葡萄膜,眼球位置和长度,
• a波:起源于感光细胞内段,为一负相波,反映视网膜
光感受器的电位变化
• B波:起源于Muller细胞或双极细胞,为一正相波,它反
映视网膜内核层区域细胞的电活动。
• 由此,a波是内核层的传入信号,b波则为其传出信号;
a波取决于光刺激的强度及光感受器的完整性,b波则 取决于a波和视网膜内信号传递过程的完整性
• 图像视网膜电图(PERG):是用亮度呈周期性
改变的光栅或棋盘格刺激视网膜时从角膜 面记录到的生物电反应,主要反映视网膜第 三神经元的功能.
• FERG的成分和起源
• ERP(早感受器电位):是在暗适应条件下,用高强度,短时
程的闪光刺激视网膜得到的一个潜伏期极短,极性相反 的双相波,由正相的Ri波和负相的R2波组成
1.累及视网膜各层及脉络膜的各种病变, 包括炎症,变性,肿瘤,外伤及中毒等 2.黄斑部疾患 3.视网膜血管性病变 4.视神经病变 5. 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视网膜脉络膜损害
•视网膜电图(ERG)
• 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是视网膜受到闪光
刺激后从角膜面记录到的生物电反应.主要 反映视网膜第一.二神经元的功能
离,单位为ms.
• a波振幅:从基线到a波波谷的垂直距离,单位为uV • b波振幅:从a波波谷到b波波峰的垂直距离,单位为uV • OPS振幅:各子波的振幅为该子波波谷到该子波波峰的垂直

视觉电生理

视觉电生理

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由于眼睛受光或图形的刺激,会产生微小的电位、电流等电活动,这就是视觉电生理。

正常人与眼病患者的电活动有所差别,因此可以通过视觉电生理的检查来诊断某些眼病。

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眼电图(EOG)、视网膜电图(ERG)及视觉诱发电位(VEP)三大部分。

一、眼电图(EOG)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复合体的功能。

临床应用:1、先天性静止型夜盲 EOG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Arden比降低2、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类眼底病的视觉EOG时间-振幅曲线甚平,暗相电位和光相电位差别很少。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只有在眼底出血水肿、眼底出现严重的病变或发生广泛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Arden比才发生降低。

Arden比的大小和血糖水平有关。

二、视网膜电图(ERG)主要反映视网膜感光细胞到双极细胞及无长突细胞的功能。

图象ERG 反映神经节细胞的活动,故可用于黄斑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青光眼、球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症和视神经外伤的诊断。

在这些疾病中,图象ERG的异常主要表现在P50振幅的异常,峰时的变化较少。

三、视觉诱发电位(VEP)主要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至视觉中枢的传导功能。

VEP的临床应用(一)视神经病变1、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在VEP中表现为某些成分峰时的明显延时和振幅降低,疾病缓解时VEP改善。

2、球后视神经炎在急性发作期峰时延迟,振幅降低,在极期VEP可暂时消失,在好转期振幅可逐渐上升,并可恢复到正常值。

3、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开始只影响图像的VEP振幅,以后可使潜伏期延迟。

4、中毒性视神经炎乙胺丁醇、乙醇中毒者都表现异常的图象视觉诱发电位。

5、视神经挫伤或断裂视网膜电图表现正常,但是闪光VEP的振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波形完全消失。

(二)青光眼青光眼在未损及视神经前闪光VEP是“正常”的。

由于青光眼视野的最早损害是位于周边部,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图象VEP是正常的,当损及中央视野时图象VEP的振幅才开始降低。

视觉电生理临床应用

视觉电生理临床应用

8
10
12
14
16
18
20 nV/deg^2
200 nV
0
80 ms
200 nV
0
80 ms
PCV患眼PDT前后mfERG监测
25
0 deg
25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nV/deg^2
25
0 deg
25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nV/deg^2
一例视网膜前膜病人的眼底彩照、FAG及多焦ERG
Arden比≤1.5
EOG: Arden比≤1.5
EOG: Arden比≤1.5
CRAO
CRAO
CRAO
CRAO
CRAO血流再灌注后的诊断
CRVO
CRVO
CRVO的全视野ERG波形
30Hz 视锥 OPs 最大反应
视杆
CRVO伴虹膜红变的ERG
CRVO伴虹膜红变的ERG
不同程度CRVO的ERG
•疾病的分层定位、定量诊断:联合检查
•疾病的预后及手术前后视功能判断评价:对是否采用手术 以及疗效评定有重要意义;视网膜脱离术前的视觉电生理 检查可帮助预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婴幼儿、智力低下者、癔病或伪盲者视功能的判断:尤其 适合不能作心理物理检查的患者,其他检查方法很难判断
•屈光间质混浊的视功能判断:它可克服屈光混浊的障碍, 测定到视功能,如白内障、玻璃体混浊
暗视反应消失,其他各项反应不同程度下降 混合反应呈负波型,明视反应b/a比值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诱发电位
F-VEP:0~Ⅲ属于初级反应反映了17区的特殊反应
Ⅳ~Ⅶ属于次级反应反映17区的非特殊反应 250秒的后放电与脑电波α波有关。
从枕部记录到的电位主要代表6~12度黄斑区的反应周边
部对其贡献在30%左右。
视觉诱发电位
P-VEP主要反映视网膜黄斑、视路、视皮质的功能 一、图像VEP的成分和命名:
17.4-23.8
42.2-50.2 19.2-21.6 25.6-28.8 31.2-33.6 37.8-44.2
a
b O1 O2 O3 O4 V M
W.
L.
OPS
92-196
80-180
859-1120
818-1156
F
V
C.L.
局部ERG
图像视网膜电图
是应用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的明暗交替 光栅或棋盘格图像刺激视网膜,通过放在角膜 表面的作用电极所纪录到的一种电位。
ISCEV1997年也作了规定: 不需要散瞳 纪录条件有明确的规定
PERG的起源和成分
起源:目前试验表明PERG起源于内核层 (神经节细胞) 成分:
PERG的刺激特性
RF-在1秒内图像的明暗或不同颜色部分改变的
次数
SF-单位视角所对的黑白方格和光栅的对数(周 数/秒) 平均亮度:50cd/m2 对比度:12.5~75%振幅呈线性增加。
明视ERG
是以视锥细胞系统为反应的电反应, 表现为较短峰时的a、b波,尖锐的波形 和较小的振幅。
标准化ERG
国际视觉电生理学会于1989和
1994年两次公布了关于5种具有定位和 定性价值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G作了具体的说明和规定
检查前准备
临床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
术前与患者谈话要求其配合特别是在闪 光的1~2秒内不要瞬目。 扩瞳 给于完全暗适应30分钟。 防止破坏暗适应为了不破坏暗适应,一切 操作包括安放电极都必须在小于等于 5lx的弱红光下进行。
电极选择和放置
电极类型 作用电极:角膜接触镜电极、DTL电极。 参考电极:ERG的参考电极有多种,杯状或盘状氯 化银电极、杯状或盘状金质电极和盘状不锈钢 电极均可使用。 电极的位置 任何一种ERG的作用电极都必须与角膜保 持良好的接触;参考电极 放在前额正中或同侧 太阳穴;地电极通常放在同侧耳垂。
标准化ERG的纪录
1.暗视ERG
2.暗适应最大电反应ERG
3.明视ERG
在GaMeld剌激器17~34cdm-2背景光前明适应10分钟。 低频端置于0.3Hz,高频置于2ooHz 刺激光用白色标准闪光或用与白色标准闪光强度匹配的 红光(690m)作剌激。 明视FRG的两次闪光间隔为5秒
明适应眼闪烁ERG
PVEP的测定和正常值
P-VEP A(uV) -3.18-0.0 3.49-10.15 T(ms) 64-77 95-107 N1 P1 男
(-4.1)-0.71
-(0.34-4.26) 5.62-12.32 -(4.5)-0.92
124-158
62-77 92-108 124-158
N2
N1 P1 N2 女
九、癔症 黑朦在病史中有导致发病的精禅因素,发 作时有典型的体征,视力障碍与眼部检查所见 明显矛盾。电生理检查中FVEP和PVEP均正常 十、视网膜病 在现代的电生理检查中,暗视ERG反映视 网膜杆状细胞的功能,而VEP是反映黄斑区锥 体细胞和视路的传导的功能。在早期原发性视 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中,暗适应视网膜电图表 现a波、b波振幅降低、峰时延迟,以后趋于 无波型,对于尚保持中心视力的病例所记录到 PERG峰时延迟。这种峰时延迟是发生在视网 膜内,因此对于患有白内障的原发性视网膜色 素变性患者最好同时记录ERG和VEP,这可预 测术后视力恢复的程度。
呈NPN,N75、P100、N135等成分。 健康成人以P100最为稳定,振幅最大。
N75-Brodmman17区 P100-17区以上或18、19区
PVEP的记录技术
记录前的准备:
必须了解病史及有关ERG的情况。 一般先记录VEP后记录ERG 视力必须矫正
记录条件
刺激野≥20度;空间频率1~5cpd;翻转频 率2.5Hz;平均亮度20~30cde/m2;叠加次 数为64~100
正常EOG
Arden比正常范围在3.00~1.85,
大于3.5为超常,小于1.5为低于正常。 期间为可疑。
正常分谷时为8~12min;正常光峰时为7~10min
按图形分为: 正常型、超常型、低常型和平坦型时间振幅曲线。
EOG常见临床应用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白点状视网膜变性 青光眼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循环障碍 黄斑变性 葡萄膜炎
时消失,在好转期振幅可逐渐上升,并可恢复到正常值,
但峰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延迟。在恢复期由于发
生了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而导致VEP的振幅降低,如
峰时恢复正常则提示疾 病已趋于静止。
VEP的应用
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开始只影响图象VEP的振幅,以后可 使潜伏期延迟。 三、中毒性视神经炎:乙胺丁醇、乙醇中 毒者都表现异常的图象视觉诱发电位。
• 在明视ERG后立即记录。 • 白色标准闪光 • 刺激频率≥30Hz
ERG的分析方法
一、时域分析法 波形和振幅 峰时 峰时间 总振幅
ERG的分析方法
二、频域分析法 主要用于对稳态闪光ERG的分析。
ERG的正常值
-(155-383)
298-710 4-36 52-136 32-108 0-28 108-236 72-162 780-1248
一般认为它可以反映视网膜内层的血供情况, 在视网膜血管性病变(CRVO)和糖网病中 有明显的变化
C波和d波
C波位于ERG后是一个呈拱形的正向波。 反映RP细胞的功能,在人眼中很难测到 (全麻患者) D波是一种撤光波,它出现在用长时间光 刺激突然停止时重叠在c波上。
STR
是应用一个很弱的光刺激视网膜所 获得的负相反应,他代表视网膜对最小 量光刺激的敏感性。
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基 础 篇
视觉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视网膜
内层
外层
视网膜神经元
感光细胞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OFF和ON) 节细胞 水平细胞 无长突细胞 网间细胞
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
分类:有放射状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作用:为神经元提供一种结构的框架,把
神经元的突起绝缘,对视网膜起了支持
阻断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ERG中的b波降低 或消失,但留下了深而宽的a波
b波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Muller细胞 试验证明光照视网膜诱发去极化双 极细胞分泌的K+,是在外网层[K+]浓度 增加,。由流入Muller细胞的K+产生了
细胞的去极化和流经细胞的径向电流。
ops
是一组有节律的小波所组成。起源于内网层 可能是多细胞产生,目前研究以多巴胺on无长突细细胞最为关注。
十一、黄斑区病变 急性中浆、老年黄斑盘样变性等黄斑病变 VEP中P100异常特别振幅下降。 十二、弱视 VEP在弱视工作中至少有两点是重要的, 一是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早期发现儿童弱视 的方法;二是对弱视发生机制提供一种客观的 研究手段。
十三、视神经中毒 如烟草、乙醇或大麻中毒可引起特 殊异常的VEP,其表现为峰时延迟和由 于存在中央暗点引起的PNP型〈亦称负 波型)VEP。 乙胺丁醇中毒通常也引起闪光VEP 和图象VEP的峰时延迟,并可出现PNP 型的闪光VEP。
损及中央视野时图象VEP的振幅才开始降低。
六、前视路受压 视神经受压是否引起异常的VEP,这取决于病变受压的位置。 位于视交叉水平的压迫可引起延迟的VEPo由于黄斑区的神经纤 维从上方经过视交叉,只有从视交叉的上方或前方压迫才影响到 VEP,例如脑膜瘤或颅咽管瘤。这些病变在视力还正常时,已使 VEP的振幅降低和峰时延迟。但是在垂体腺瘤压迫视交叉已引起
视野的缺损时,其VEP还是正常的。
七、视交叉后病变 正常人的以全视野和半视野图象记录的VEP有明显的差异,所
以可应用半视野剌激为区别视交叉后的病变提供有价值的特征,
其半侧VEP会变得特别地小。
八、皮质性黑朦 中枢神经对缺氧的耐受性比周围神 经差,在co中毒的病人中可出现皮质盲。 电生理检查的特点为ERG正常,FVEP正 常。PVEP的N75正常,但P100时间延迟, 振幅下降,表明虽然皮质17区还有功能, 但由于皮质18区、19区受损,主觉上仍 然看不见,形成了所谓心理盲。
刺激面积:在测定的距离不变,反应的振幅和刺 激面积成正比。
PERG的正常参考值
P-ERG A(uV) T(ms) K(ms)
25.52-35.10
AL
1.47-3.15
50.68-60.12 1.73-3.13 1.14-2.26 54.64-64.46 0.85-2.41 F
M
<50 F M >50 BL
2.41-4.69 38.20-49.76 2.66-5.86 91.82-105.24 1.32-3.30 32.90-47.98 1.96-4.20
M <50 F NP M >50 F
临床意义
黄斑病变在PERG上比FERG更敏感。 弱视诊断和弱视的遮盖疗法中,检查PERG有 临床意义。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已经成为常规。 球后视神经炎。 鉴别急性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急性视神经炎。
和营养的作用。
视网膜电流图(ERG)
ERP
是位于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的外段的
视色素吸收光子后的电反应。
正r1代表视紫红质转为间视紫红质I
负r2代表间视紫红质I转为间视紫红
质II
LR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