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子课题《让民俗走进语文课堂》

课题研究心得

我有幸参与了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子课题《让民俗走进语文课堂》课题研究,历经三年,顺利结题。回顾整个这次课题研究,尽管在课题的进行中,会感到困惑,会遇到瓶颈,但经历之后,收获颇多。

(1)课堂教学观念得以更新。通过课题的研究和理论的不断学习,我在观念上首先从以前的“教书匠”转变我“研究型”教师,有了大语文观,课堂拓展了,教学效果好。

(2)思想意识得到提高。我们的课题组成员经常在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相互交流教学体会,积极撰写文章,坚持写学习笔记,理论水平逐步提高。

(3)教学技能有进步。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实践,我们组教师的基本功,文化底蕴有进一步的提高。

2、通过课题研究,不仅造就了一批教育观念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独特,大语文观念的语文教师,我们的学生也悄悄的在改变,他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的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从每个阶段的调查问卷我们就清楚反馈出:创新的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他们普

遍反应语文课新颖别致,兴趣高,有意思,课业负担轻。在三年实验中,认为中华古文化的积淀和学习对语文成绩“有很大提高”和“有一定提高”的从开始的73%到最后的95%;认为语文学案对自己“非常有帮助”和“有一定帮助”的从开始的74%到最后的94%;能够坚持研读文化著作的学生越来越多,能够敢于上课提问的和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

(2)由于在研究中开展了各种活动,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例如:诗歌朗诵水平、诗词创作能力、文言文理解阅读能力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

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虽然所涉及的仅仅是一点点文学经典,还远远不是经典文化的全部,但培育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实验验收阶段,我们通过竞赛的形式,对学生传统经典文化积累以及运用方面进行了摸底,从试卷的反馈分析,极大部分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熟练运用文言文基本的词法和句法进行解题。

(3)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与提高,不但知道并牢记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将之贯穿于自己的行动当中。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变得有礼貌,尊老爱幼等等。

开展“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于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内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无论是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是“韦编三绝”、“凿壁借光”、“曾子杀彘”、“鹬蚌相争”等文言故事都令他们激动、振奋。这种人文文化给学生很多直接或间接的人生体验与人生哲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自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思想道德水平得以提高。总之,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素质修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今天我们的课题终于顺利结题并获得肯定,我感到非常高兴,研究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历历在目。但这并不是一个句号,而恰恰是开端,有了这次课题研究的经验,我校已经形成了一个科研能力较强的队伍,我们一定会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