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浙江省高考语文(2024-2025)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浙江高考真题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班级:姓名:一、2024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3分〕二、2024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芜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多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24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高考语文 浙江卷诗歌鉴赏题解析
高考浙江卷诗歌鉴赏题解析【真题展示】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注】①阌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县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
(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赏析】《歌舞》是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当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前蜀韦榖编《才调集》收此诗,题作“伤阌乡县囚”。
诗的前十六句描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
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场面,揭露这些朝廷官员不顾国计民生,整天忙于营建第宅和追逐游玩的骄奢淫逸。
后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场面,从赴宴时车马的高贵华丽,舞楼的豪华秾艳,宴饮的不分昼夜等方面,刻划出他们的丑恶嘴脸。
两个场面,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最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强调狱中冻死的囚犯,对其给予诗人深切的同情。
诗人将诗歌的视角移到统治者的对立面,使诗歌的立意得以深刻,体现出此诗强烈的讽刺效果。
强烈的对比与深刻的讽刺,是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歌舞》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前者详写,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因为“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廷贵官的奢糜生活,则详尽铺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这首诗不仅前后两个部分是对比,在前一部分中,也有不少对比。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1-2023高考语文宋词鉴赏真题汇编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4.D 15.①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②穿着蜡屐登山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
体现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③闲暇之时在溪边题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
写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
“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意思是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意思是穿着蜡屐登山真诚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
据此看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意思是闲暇之时在溪边题上一首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
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高中诗歌鉴赏试题最新高考试题精选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陆游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①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酪香恰受篘②。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①豪竹哀丝:指管弦乐。
②篘:滤(酒)。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自己在樵风溪上和濯锦江边乘船游玩,忆起往日之事,为下面“兴”作铺垫。
B. 颔联写听觉,既有管弦乐声,又有杵击砧石声,“惊”字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C. 颈联选取熟橘和适合过滤的酒两种意象,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勾勒,生动形象。
D. “坠枝橘熟初堪翦”一句紧扣秋的特点,描摹秋的典型景象,语言清新典雅。
(2)请简要赏析尾联。
【答案】(1)B(2)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解析】【分析】(1)B项,这里的“惊”字是指夜晚捣衣声惊扰了诗人的梦,让他回到现实之中,对以往生活再生留恋之情,故选项中“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表述不正确。
故选B。
(2)本题中,尾联“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的意思是:不要说我身闲无事,我还每夜在孤灯下独自一个写抒发凄凉、愁闷情绪的诗。
“清愁”二字直抒胸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故答案为:⑴B;⑵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一、【新课标 I 卷】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品德,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庄严而又怡人的环境,烘托出作者的愉悦心情。
B.第三句要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勇往直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德是选送的首要依照。
D.朝廷对考生寄托了殷切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认可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赖其余考官来达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代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照答案14. 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更加见出考场的威严沉寂;③增强作者充满希望的愉悦之情。
【分析】14.试题剖析: B 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流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诚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15.试题剖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成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 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荒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进出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朝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以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能否?”李揆怕被拘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朝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正确贴切,由于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特别相像。
202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
-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旳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旳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旳重要意象。
(2分)【答案】(1)傍晚西风【解析】16.本题考察考生古诗文鉴赏能力。
第一首诗旳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
在读者眼前展开旳这幅画是光线和亮度柔旳傍晚。
西风意象被历来旳诗家们所频用,在这长期旳使用过程中,“西风”也就形成了它最基本旳也是最关键旳一种隐喻意义——离情。
而这离情又一般体现为去国离家、恋人离思、友人离别、生命离逝等四个方面。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体现手法来刻画"荷"旳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体现出来旳不一样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2)拟人体现手法。
前一首旳“绿荷”有“恨”而“背却展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旳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析】拟人旳运用:第一首诗中,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
风荷之恨是从诗人旳心目中展现旳。
诗人把自己旳感情贯注到无生命旳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旳描摹与自我内情旳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
这里,表面写旳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旳是诗伤感不平之情。
《暮热游荷池上》中,诗旳一、二两句写,在一种酷暑旳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烘托自己旳心情。
在移情于景时是使用了拟人旳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
诗旳三、四句写,正由于自己深感余热盈怀,因此觉得荷花也胆怯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体现了诗人旳欣喜,喜悦之情。
专题05 诗歌鉴赏-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三、【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杭州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1)
杭州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 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 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 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2)本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借“梦”与“剑”来表达情感,两首诗歌借此表达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同:在两首诗歌中,诗人都借“梦”表达了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以“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异:何诗在悲愤中见绝望,辛词于悲愤中显壮怀。
何诗借“前世梦”“匣中剑”表达自己一身才华于世无济的悲愤,满心抱负无力回天的绝望。
辛词借“挑灯看剑”,“梦回”沙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悲愤中有壮怀。
【解析】【分析】(1)B项,“颔联……‘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错误,选项对“遗民闲居”中的情态界定不准,这里的“云归岫”既不是隐居的悠闲之情,也没有闲人的聊赖之意,表达的是诗人避世隐居的痛苦。
故选B。
(2)本诗中说“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意思是“闭门读书的生涯变成了前世的梦,深锁匣中的孤剑正象征着我少年时的壮心”,“前尘梦”是对过去读书生活的回顾,“匣中孤剑”是现状,现实是书不能读、剑不能舞,作者直抒胸臆,抒发了不甘现状而又无可奈何的孤寂与愤激之情,结合尾联目断征鸿可知,还有宋朝复兴无望的郁闷悲凉心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意思是“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前一句“挑灯看剑”是现实生活,“剑”代指词人报国的志向,而词人只能醉酒之后挑灯看剑,说明他空有报国志向却无法施展,流露出壮志难酬之感,后一句“梦回连营”是梦境,从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悲愤之中又含有壮怀。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及答案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全国卷1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使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使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一)别滁① 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夜发分宁②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③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从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
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
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
③旌阳,山名。
8.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5分)9.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答案8.欧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2分)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以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
(3分)9.①欧诗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
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
(3分)②黄诗的结句用的是拟人手法,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替人悲愁。
以景物的凄凉衬托人的愁绪。
拟物为人,以景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
(3分)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二)赤壁杜痒(明)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乌满烟芜。
赤壁杜牧(唐)②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③春深锁二乔。
注:①杜庠:号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
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
③铜雀即铜雀台,铜雀台位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两南,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水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
浙江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故答案为:⑴B;⑵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浙江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浙江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古诗鉴赏在浙江高考语文试题中有较高的答题难度,很多考生都在古诗鉴赏部分的题目失分严重,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考生阅读练习。
浙江高考古诗鉴赏试题(一)鹧鸪【唐】郑...古诗鉴赏在浙江高考语文试题中有较高的答题难度,很多考生都在古诗鉴赏部分的题目失分严重,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考生阅读练习。
浙江高考古诗鉴赏试题(一)鹧鸪【唐】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前人评价这首诗"赋鹧鸪,警绝",因此,郑谷被誉为"郑鹧鸪"。
请简要分析一下颈联在描写鹧鸪时的精妙之处。
(3分)(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4分)浙江高考古诗鉴赏试题答案(1)参考答案:颈联处用了侧面描写(1分),诗人通过游子闻声而落泪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1分)侧面写出鹧鸪声的哀怨(1分)。
评分标准:手法1分,分析1分,效果1分。
如果手法答成"烘托"、"虚实相生"可酌情给分。
(2)参考答案:诗歌前两联主要刻画了鹧鸪的外形、习性和所处环境,渲染了孤寂凄清的氛围,颈联写游子和佳人在听到鹧鸪声后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尾联写鹧鸪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或者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苦竹深处太阳西下,景色越发幽冷(3分),借景抒情,透露出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1分)。
(能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浙江高考古诗鉴赏试题(二)从军行陈羽海畔①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武威遇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庆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②西,角声一动钥天晓。
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1、【2021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两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成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重点要表现的是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试,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
E 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词句注释⑴礼部: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及学校贡举的政令。
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
⑵紫殿:指京都贡院。
一作"紫案"。
暖吹:暖风,指春风。
⑶席:犹言列坐。
⑷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
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⑸乡里:犹言郡县。
献贤:献举人才。
先德行:以德行为先。
⑹列爵:分颁爵位。
?尚书·武成?:"列爵惟五",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此处代指官职。
公卿:指执政大臣。
⑺衰病:衰弱抱病。
耗:无,尽。
⑻赖:幸亏。
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
识鉴:能赏识人才、区分是非,一作"鉴裁",又作"择鉴"。
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精选题带答案
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精选题(一)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8.作者之“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触目之伤”的。
(5分)9.这首词的结尾,历来被词家公认为经典。
请谈谈它为人称道的原因。
(6分)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精选题答案8、“伤”:离愁别恨; 怎样描写:融情于景,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
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砌)下的落梅了。
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
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
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
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伤情。
9、作者怀着这“伤”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恰如”,正像的意思。
“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
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
这个结句,比喻新颖,化抽象为具体,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精选题(二)鹊桥仙·春日登楼(清)邵长蘅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
芳洲一带草痕齐,早青到姑苏台畔。
催归杜宇,重来燕子,惹起乡心历乱。
凭阑干、万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半。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9.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
(6分)浙江高考诗歌鉴赏精选题答案8.上片通过如雪的杨花、如雨的桃花、如茵的碧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江南春景图。
(3分)下片点题,写出了诗人春日登楼所见,同时以乐景写哀情,与下片的抒情形成反衬。
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浙江2012-2018):诗歌鉴赏
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浙江2012-2018)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 “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19. (1). 久留(逗留)(2). 依依不舍20.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把握“淹留”一词的含义,可以联想屈原在《离骚》中“岁月忽其不淹兮”的“淹”字,该句中的“淹”为停留、停滞之意,代入“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意义通畅。
结合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和“送君多暮情”,可知此诗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
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
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点睛: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
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
浙江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附答案
浙江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附答案浙江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一)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①,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②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①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②者:通“这”(1)请联系词的上片,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4分)(2)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愁情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分)浙江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答案青玉案被檄①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②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②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8. 前人评论上阕“满袖尘埃推不去”的“推”一词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
(5分)▲9. 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6分)▲浙江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二)8. (5分)答:“推”一词用得妙之处在于,①运用夸张手法,(1分)突出“尘埃”之多,(1分)形象写出词人风尘仆仆之状。
(1分)②更写出词人因“被檄出郊”而内心郁闷之重。
(2分)9. (6分)答:下阕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希望及早超拔出来的情感。
(2分)“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道出了诗人误入仕途的怨恨与懊悔;(1分) “且尽清樽公莫舞”,既表达了对官场得势之人不要过分轻狂的奉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1分)而“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又表明诗人对历史上的荣辱成败已经看透;(1分)因此“万感天涯暮”,在面对黄昏时,想到身世国情,倍感凄凉。
(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09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1)梅花与雪花;大自然
(2)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10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1-22题。
(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
参考答案:2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
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1-22题。
(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
【解析】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情,其表现手法往往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所以答案为“以情
相问,以景作答”。
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相同,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
(2013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
(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一脉相承。
(2分)
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
(5分)
参考答案: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14年浙江高考)(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
(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
参考答案:21.猿声
22.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抒怀,借典故来写愁,意在借三峡周围狭长幽深、山高林密的环境烘托出一种萧森凄凉的气氛,以此映衬行人凄婉哀伤的心情。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直抒胸臆);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意即碧深的江水映着天青色,江边上有一片片红叶,眼睛看到很远的地方,但映入眼中的只有秋天的枫树,为已经离去的春天感到忧伤。
•这里诗人暗用典故,意在借三峡周围狭长幽深、山高林密的环境烘托出一种萧森凄凉的气氛,以此映衬行人凄婉哀伤的心情。
(15年浙江高考)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
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
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5分)
(15年浙江高考)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
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
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5分)
参考答案:21.解析: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
词来找答案;抓住“月色”这个意境找答案,即找有“月”的诗句。
(15年浙江高考)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
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
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5分
22.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
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
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