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第一节唯物辩证法与人类实践一

合集下载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全面完整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仅要理解世界是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而且必须深入研究物质世界为什么会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深刻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的规律,特别是揭示了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本趋势。

要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首先就必须懂得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一、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是物质世界的基本特征。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和第一个基本观点。

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物质世界是一个立体式的动态的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①唯物辩证法就是要揭示物质世界这种普遍联系的状态。

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及其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充分证明了普遍联系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19世纪初,自然科学获得巨大发展,天文学、地质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方面的重大成就,为人们阐明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天文学的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证明了整个宇宙天体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地质学揭示了地壳各层面之间的紧密联系。

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表明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一切生物有机体都是紧密联系的。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证明了物质同运动之间,物质运动同其能量、质量之间,以及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紧密联系。

当时的社会科学发展及其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表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就表明,社会生产各部门、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内容一、概述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论,它是以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从物质的本质、发展规律、相互关系等方面,揭示了世界的真实面貌和发展趋势。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革命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

因此,在人类社会中,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都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这就是所谓“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2. 矛盾普遍存在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任何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

这种矛盾既有对立面又有统一面,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普遍规律,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3. 质量互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量和数量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当事物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而质变又能引起数量的变化。

这种质量互变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重要规律。

4. 否定之否定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通过否定之否定来实现的。

这种否定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次否定是指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第二次否定则是指新事物被更先进、更高级别的事物所取代。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断推动着社会历史向前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1. 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所有存在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人类社会也不例外,它由人们创造出来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各种制度、文化等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只有它们与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相协调,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

2. 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遵循着客观规律;在人类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马哲章节总结 1.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哲章节总结 1.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根本问题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开展的观点看世界,开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做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开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那么。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表达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之一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根底。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社会的物质性表达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局部。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集中表达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表达了自觉的能动性 3.实践使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根本形式多样化: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根底。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局部,实践的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整理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整理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整理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物质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动力。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能够感知和认识的对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2.辩证法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辩证的,事物的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

矛盾是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对抗力量,推动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矛盾的存在使事物具有动力和活力。

3.发展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事物在内部积累一定量的矛盾时,就会发生质变,产生新的事物。

4.平衡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运动的平衡过程,即矛盾的统一和斗争。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表现为事物的相对稳定。

5.全面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具有全面性的。

事物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多阶段、多因素的。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辨证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辨证思维是理解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辨证思维是以矛盾为基础的思维方式,通过研究和分析矛盾,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矛盾的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

2.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内部矛盾的认识和分析,通过矛盾的辨析和解决,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分析方法要善于发现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找到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找到矛盾解决的关键点,从而推动事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5.实践性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

实践性分析方法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推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三、唯物辩证法的应用领域1.自然科学: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探索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社会科学:唯物辩证法可以用于分析和研究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3.教育科学:唯物辩证法可以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唯物辩证法大纲

唯物辩证法大纲

唯物辩证法大纲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和革命的哲学1、哲学是人类精神领域的特殊部门,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人生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对实际生活起指导作用。

3、哲学在阶级社会里总是一定阶级的地位、眼界和利益的理论表现,没有超阶级的哲学。

4、马克思主义公然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5、全部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章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1、唯物论的基本论纲: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存在的反映,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纲:社会存在时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唯心论的基本论纲: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不是存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存在。

客观唯心论代表:柏拉图、黑格尔、宋代程朱理学。

主管唯心论代表:十八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二十世纪奥国哲学家马赫、宋代哲学家陆九渊3、二元论和折中论是不彻底的哲学,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实体,二者同为世界的本原。

代表: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十七世纪发过哲学家笛卡儿。

4、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史具有阶级性、党派性的。

在现代,辩证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思想领域中的反映。

5、唯心论的认识根源:第一,人们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被移植于人脑中并在人脑中被改造过的物质现象,意识的内容和泉源是客观的,意识的形态是主观的。

第二,人们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只有当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而认识的目的又是改造客观世界。

6、唯物论在自己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与科学结成联盟的。

唯物论不能离开科学,科学也不能离开唯物论。

联系与发展

联系与发展
学生思考:如何理解以上三个概念?试说说你的理解,并与周围同学分 享。
二、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教学安排: 1、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说明量变、质变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 2、解释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尽可能多层次桓公,立有闲。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 治将恐深。”恒公曰:“寡人无。”扁鹊出。恒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机械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都不懂得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 系,前者承认了必然性,却不理解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表 现出来;后者承认了偶然性,但却不理解偶然性要受到必 然性的制约。
二、规律及其实现:从可能到现实
1、规律是指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实现是从可能到现实的过程。
居五日,恒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恒侯遂死。
分析:
“君有疾”的变化:在腠理 在肠胃 在骨髓
在肌肤
时间:居十日 五日
居十日
居十日 居
治疗:汤熨 所属
针石
火齐 司命之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表明量 变与质变的复杂性。
量变、质变
量变即事物量的变化 数量的增减 场所的变动
2、联系既是客观存在又是普遍存在。 3、事物的普遍联系只能通过中介才能 实现,而中介也只有在普遍联系中才能产 生和存在。 4、在当代,普遍联系与系统论相结合。
系统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
(1)系统的分类 (2)系统论观察和分析事物具有一系列特点:
相关性、整体性、有序性、模型化等。 (3)构成科学系统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原则:
生物链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它形成了大自然中" 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

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引言1.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唯物辩证法是我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一种哲学方法,它最早见于老子和庄子的著作,然后由后来的人们进行了不断的补充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仅要看到它们的联系,还要看到它们发展的变化。

唯物辩证法对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2 为什么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因为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没有什么是孤立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停地前进,这是事物的本性。

唯物辩证法将联系和发展作为自己的总特征。

二、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1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生与死、冷与热、上与下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到对方。

这种联系贯穿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普遍性和客观性。

2.2 事物联系的特点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事物之间既存在着相对的独立性和对立性,又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没有什么是孤立的,任何事物都受其他事物的影响。

人们不能脱离这种联系而片面地看待事物。

2.3 我对联系的理解在我看来,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思维的认识。

我们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都是从事物的联系入手,逐步深入了解其本质。

联系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三、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3.1 事物的发展是普遍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无处不在的。

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生命的起源、社会的变革等,都是事物发展的表现。

3.2 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它不是简单的随机变化,而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的。

事物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有其周期性和不可逆转性等规律。

认识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动态的、矛盾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是因为矛盾的存在和运动。

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正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的。

本文将探讨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整个宇宙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切事物都是以辩证法的规律为基础的,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辩证运动。

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也必须以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为基础。

只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在发展中解决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通过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也必须通过解决社会矛盾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只有不断解决社会矛盾,调整社会矛盾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和创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而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 也必须通过实践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和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密不可分。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加强对社会矛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懈努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章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章内容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分:3总学时:54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个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必修课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

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服务。

二、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绪论部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来源(三种直接思想来源);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概念的经典定义及其意义;3、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6、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7、意识、意识的能动性、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的实质及两条认识路线;3、认识的基本规律和过程;4、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5、真理的检验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重要动力、强大杠杆);5、人民群众与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8、科学技术是双刃剑;9、历史人物及其评价法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4、剩余价值的本质;5、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6、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发展阶段及实质;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双重性;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及实质;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第六章不考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法1. 辩证法的含义- 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例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一种生物的灭绝可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像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就是社会形态不断发展的过程。

- 在看待事物时要全面,不能片面。

比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只看到他的功绩或者只看到他的过错,要综合考虑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他的行为对当时和后世的各种影响等。

2. 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古代朴素辩证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认为万物皆流,无物常住,这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典型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也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的体现。

这种辩证法往往是直观的、猜测性的,缺乏科学依据。

- 近代唯心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通过辩证法的方式自我发展、自我运动。

他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但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把客观世界的发展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 现代唯物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将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认为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3.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矛盾,他们在经济利益、社会地位等方面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并且随着社会发展,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可以转变为社会的统治阶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章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章内容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分:3总学时:54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个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必修课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

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服务。

二、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绪论部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来源(三种直接思想来源);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概念的经典定义及其意义;3、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6、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7、意识、意识的能动性、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的实质及两条认识路线;3、认识的基本规律和过程;4、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5、真理的检验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重要动力、强大杠杆);5、人民群众与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8、科学技术是双刃剑;9、历史人物及其评价法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4、剩余价值的本质;5、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6、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发展阶段及实质;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双重性;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及实质;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第六章不考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备考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备考知识)

名词解释1.运动:运动是标志物质根本属性的哲学范畴。

他概括了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本质,从最简单的位移到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的变化,直到人的思维这种最复杂的活动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2.物质的统一性:物质的统一性是指世界上繁多的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就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3.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4.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既非现存的存在,也不是人们主观任意的产物,而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交往活动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整个结构就是通过人们之间不同形式的交互活动或交往活动及其制度化而形成的5.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内容与形式: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反映事物的一对范畴。

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7.规律:规律就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简答题1.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马克思主义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的意识只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可见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马克思说:“动物只生产自身,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①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②动物是在消极的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动物的生存方式是由其生理结构尤其是活动器官的结构决定的本能的活动。

而人是在利用工具改造自然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

正是这种不同于动物的物质实践活动,不断创造着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构成了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③人类活动具有意识性目的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人的意识是在实践过程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劳动过程中,人发展出了意识能力,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1、事物的发展过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新的肯 定)……是事物自我发展和完善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 (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扬弃)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回复的。(体现为事物发展的周 期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暂时的挫折、甚至倒退等。) (即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是前进的过程。) 2、方法论意义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 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2)要把坚定的革命热情和灵活的斗争策略结合起来。(退一步, 进两步) (3)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此要正确对待新生事物,积极热 情地扶持新生事物。
二、内容和形式
(一)含义: 1、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2、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二)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1、对立:(1)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则是事物存在的 必要条件。 (2)内容是活泼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 2、统一: (1)相互依存: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2)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 容;另一方面,形式有反作用于内容。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思想是反映世界的形式, 同时又是语言的内容。 3、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复杂性: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同 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 (三)方法论意义: 1、反对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的形式主义。 2、要注意一)辩证的否定观 1、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1)肯定: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否定: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一切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统一。 2、辩证的否定 (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标志否定本质的哲学范畴,是 指包含着肯定的否定。 ①其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②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 ③它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 ④它是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事物的自我表现否定。 (以上也是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2)方法论意义:①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不是绝对的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和哲学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和哲学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总结】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二、联系的分类1.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2.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就独立于意识之外(客观性)。

三、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注意: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条件与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固有的联系。

②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包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才能成功。

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

四、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部分;②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矛盾的性质不同,其斗争形式也不同,有两种 基本形式,即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PowerPoin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PowerPoin

2、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P132)
(1)对立:
现象是本质的个别表现,本质是同类现 象的一般根据;现象多变易逝,本质相对稳 定;现象显露于事物之外,为人的感官所感 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之内,只能为抽象思 维所把握。
பைடு நூலகம்
硬道理、先富与共富、两手抓两
手都要硬
江泽民:稳定、改革和发展的辩证关系等
第二节 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的 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含义和辩证矛盾的根本属性 (P112)
(1)形式逻辑矛盾
(2)辩证矛盾及其根本属性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相互关系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含义(P117)
(2)辩证关系:主要矛盾规定和制约非主
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影响和反作用
于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相互关系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含义
(2)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
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
(1)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P112)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P113—114)
对立: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联结: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包 含
着对立和斗争;斗争性也离不开
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范畴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和核心
动力和源泉、中心线、最根本的
认识方法、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恩格斯:《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

ja004

ja004

第四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第一节唯物辩证法与人类实践一、唯物辩证法的确立(一)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过程1、古代朴素辩证法2、近代唯心辩证法3、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1、辩证法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世界2、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3、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人的活动辩证法与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统一(一)唯物辩证法划分为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两大系列(二)客观辩证法分为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和人的活动的辩证法1、人的活动的辩证法是实践的辩证法或社会的辩证法,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的辩证法;•2、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自然界自在运动的辩证法,它是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自发运动过程。

(三)人的活动的辩证法与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内在一致的1、两者都属于合理形态的辩证法]2、二者都是客观的辩证法,通过大量的中介系统而相统一。

3、人的活动的辩证法包含、体现着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辩证法。

第二节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多样性1、联系的涵义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当我们接触物质世界时,首先遇到的是一幅错综复杂、普遍联系的网络。

猫、田鼠、熊蜂、三色堇(俗称蝴蝶花),在自然界中是种属相距甚远的动植物。

乍看起来,彼此互不相干,似乎没有什么联系。

其实不然。

三色堇属于兰科植物,是信赖熊蜂的蜂窝;而田鼠的多少,又与猫的多少不可分。

这样,猫、田鼠、熊蜂、三色堇之间有生死攸关的联系:•猫吃田鼠,猫多则田鼠少;田鼠毁掉蜂窝,田鼠少则熊蜂多;熊蜂能替三色堇传递花粉,熊蜂多则三色堇繁茂。

3、联系是多样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第五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第一节唯物辩证法与人类实践一-精选

第五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第一节唯物辩证法与人类实践一-精选
2、目的论——认为世间万物均由神或神秘力量按一定目的预先安排, 人只能听从“上帝”、“天意”、“天命”的摆布。目的论实际上也是 一种决定论,这是一种反科学的决定论。
有些唯心主义者也承认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承认世界的决定 过程,但他们又认为,决定过程是由绝对精神、理念等规定的,因而只 是一种“观念决定论”。
(二)决定论思想的历史流变
1、古代朴素的决定论——是自发的、直观的、 不系统的
古希腊原子论:原子与虚空构成万物;
中国先秦哲学家庄子:“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以力的相互作用 的动力学规律论证了决定论。
①把经典力学的思维方式当作哲学的普遍思维方 式
②把力学定律所表述的决定关系当作唯一普遍的 决定方式
人的活动的辩证法是高级的物质运动的辩证 法,即社会运动的辩证法。它同一切客观事物一 样,在自身运动过程中,也遵循着物质运动的规 律,在总体过程和趋势上具有客观必然性。它与 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一致的。区别在于高级与低 级、自为与自在、有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活动的辩证法通过大量的中介系统与客观事 物的辩证法相一致。现代控制论、信息论、自组织理 论揭示,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以及自控机器系统都服从 自组织系统的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运动形式都通过 一定的目的、手段、反馈实现对环境的控制。
5、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 “地球村”与全球化 ②局部与整体——开发大西北 ③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
二、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及其表现
(一)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运动、变化、发展的含义 ①运动——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一切 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它主要标志事物变动不居不动态 过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规律的特点 (1)它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它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 程。 (2)它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规律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相对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 (3)它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它代表着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3、规律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个别规律 ①一般规律:是渗透于自然界、社会、思维各个领域的
5、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① “地球村”与全球化 ②局部与整体——开发大西北 ③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
二、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及其表现
(一)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运动、变化、发展的含义 ①运动——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一切 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它主要标志事物变动不居不动态 过程 。
(二)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与范畴的关系 1、规律包含了范畴 2、范畴体现了规律
(三)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它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 对立、斗争的焦点。
看世界。 3、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动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二者都是客观的辩证法,通过大量的中介系统而 相统一。
人的活动的辩证法是高级的物质运动的辩证 法,即社会运动的辩证法。它同一切客观事物一 样,在自身运动过程中,也遵循着物质运动的规 律,在总体过程和趋势上具有客观必然性。它与 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一致的。区别在于高级与低 级、自为与自在、有意识与无意识。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的因果规律的客 观性和普遍性。
c.非决定论:它主张世界是偶然的,服从统计规律的。
科学史材料:
近代科学家找到确定性(必然)现象 的内在原因,并且用确定性方程表达确定性 (必然)现象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同时把 这种因果必然联系的规律性叫做自然规律。 这充分表现在牛顿力学定律中。因为当时研 究必然现象的规律性局限于物体的力学运动 或机械运动。所以,以后哲学家又把这种规 律性叫做动力学规律,以区别于统计学规律。
③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结果都是按力学公 式产生的、一切都是由先前的状态和条件完全地、 一成不变地决定的。任何结果都是注定不可避免的。
机械决定论断言,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 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 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历 史和未来犹如在眼前一样,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 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三)人类发展的总方向和基本趋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以上升性运动为总体特征。
1、新事物——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 西。
2、旧事物——指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 日趋灭亡的东西。
3、区别新旧事物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四)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这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 定的
评析: 肯定了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但只承认单一的机械的因 果关系,并把一切偶然性、可能性都上升至必然性的高度, 实际上最终否定了客观世界的决定过程,导致了预成论和宿 命论。
3、统计决定论 ①事物的具体过程和环节并不是直线、单向、一义的;(其 中有很大的偶然 性和随机性) ②其总的过程和趋势仍然是受制约的,有确定性的。(因果 性)
②变化——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运动的多样性、运动 的不同过程、状态和趋向,事物内部和外部联系的演变 等等。
②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物质世 界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指前进的变化或进 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非决定论”在现代西方社会科学中占有主 导地位,它认为既然社会生活都是由有意志的人 参与的,那么热的意志,尤其英雄的意志就是历 史活动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根本没有 客观规律性和因果制约性可循。“决定论”与 “非决定论”的争论,是20世纪哲学、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的一个热点,它对现代科学和现代思 维方式起着导向作用。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多样性 1、联系的涵义 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当我们接触物质世界时,首先遇到的是一幅错综复杂、 普遍联系的网络。
猫、田鼠、熊蜂、三色堇(俗称蝴蝶花),在自然界 中是种属相距甚远的动植物。乍看起来,彼此互不相干,似 乎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三色堇属于兰科植物,是信赖 熊蜂的蜂窝;而田鼠的多少,又与猫的多少不可分。这样, 猫、田鼠、熊蜂、三色堇之间有生死攸关的联系:猫吃田鼠,
猫多则田鼠少;田鼠毁掉蜂窝,田鼠少则熊蜂多;熊蜂能替三色堇传递 花粉,熊蜂多则三色堇繁茂。
3、联系是多样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4、联系是有条件的 ①一切以条件为转移,条件是具体的、多样的; ②条件是可变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人的活动的辩证法与客观事物的辩证法的统一 有两个现实的基础:一方面,两者都统一于物质 过程,是物质世界不同的运动形式,因而天然是 统一的;另一方面,两者又统一于人类实践,即 客观事物与人的活动在何种程度、何种范围内统 一起来,现实地连接起来,取决于人类实践所达 到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3、非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 然性,认为事物运动不受因果关系制约、没有规律和秩序可寻。
西方某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无机自 然界是受决定论约束的,而生物的发展、生理心 理的变化不服从决定论原则。还有些科学家认为, 决定论只在宏观世界起作用,在微观世界就失去 了效用。
①质量互变规律提示出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量变与质变。 ②对立统一规律提示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2、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对事物现象间最普遍的辩证联系或关系的概括和 反映 ①范畴:即基本的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 反映。 ②辩证法的范畴: 质、量、度、量变、质变、矛盾、对立、统一、肯定、否定、原因 和结果、 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结 构和功能、系统和要素
人的活动的辩证法通过大量的中介系统与客观事 物的辩证法相一致。现代控制论、信息论、自组织理 论揭示,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以及自控机器系统都服从 自组织系统的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运动形式都通过 一定的目的、手段、反馈实现对环境的控制。
只不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一 种赋予外部世界以合目的性形式的创造性活动,而生 物的活动是无主体的受动的活动。另一方面,人的活 动又与自组织系统的活动相一致,都是由目的、手段、 反馈、结果等方式组成的控制系统的活动,二者具有 内在的一致性。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开。 —王安石
2、因果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受因果联系 的支配,因果联系存在于一切现象的发展过程 中。
(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a. 原因是在先的 b.结果是在后的
2、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 a.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b.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 化的
2、目的论——认为世间万物均由神或神秘力量按一定目的预先安排, 人只能听从“上帝”、“天意”、“天命”的摆布。目的论实际上也是 一种决定论,这是一种反科学的决定论。
有些唯心主义者也承认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承认世界的决定 过程,但他们又认为,决定过程是由绝对精神、理念等规定的,因而只 是一种“观念决定论”。
c.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一因多果,
同因异果;
一果多因,
同果异因;
多因多果,
复合因果。
(四)原因和结果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1、它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内在依据,为人 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a.唯物主义决定论:是关于一切事件和现象的有规律 的必然的联系及其因果制约性的学说。
(二)决定论思想的历史流变
1、古代朴素的决定论——是自发的、直观的、 不系统的
古希腊原子论:原子与虚空构成万物;
中国先秦哲学家庄子:“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以力的相互作用 的动力学规律论证了决定论。
①把经典力学的思维方式当作哲学的普遍思维方 式
②把力学定律所表述的决定关系当作唯一普遍的 决定方式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决定论
①承认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的制约性和规定性;
②提示事物和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动态统一。
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原因和结果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阶引起的现象 (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指因果联系为客观 事物所固有,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 移,人们的因果观念只不过是客观因果 联系的反映。
17世纪以后出现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为科学家用统计方法研究随机性(偶然 性)现象的规律性做了准备。19世纪下 半叶,统计物理学家应用统计方法研究 大量粒子系统组成的宏观物质的物理性 质。这时,科学家把大量随机性(偶然) 现象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叫做统计规律, 以区别于动力学规律所表达的必然现象 的规律性。
3、人的活动的辩证法包含、体现着客观事物的辩 证法,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辩 证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