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考点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十四: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更多一轮复习资料:/gao_neirong.php?tid=1773585
【考点精析】
《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级。跟其它文学作品一样,古代诗歌中也塑造艺术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自然形象。人物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鉴赏这两类人物形象,要求能知人论诗,平时多积累点作家背景,同时,考生在阅读时要注重感悟,将形象活化,能准确地概括出其特点,并用文字准确表述出来。事物形象一般主要指出现在咏物诗中绘写的形象。鉴赏这类形象时,考生尤其要注意事物的特点,因为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往往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哲理志趣,诗人在刻画事物形象时已经把形象人格化了,一般情况下,事物形象的特点往往就是诗人思想情感或哲理志趣的特点。自然形象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例如,杜牧的《山行》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即为意象。它比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本考点中“文学作品”主要是指古诗、词和曲,能力要求很高。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指要分析判断人物形象或诗歌中所采用的一些意象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容,分析判断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还要判断其社会意义。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包括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这是古诗词高考考查的重点。
【真题体验】
1.(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上片
重点描写词人的的容貌和生活处境:前两句写发、髯、病容,后两句写生活状况(“霜侵雨打”“石里藤”)。这样写,意在突出自己容貌怪异,不怕风吹雨打。前两句以描写(描摹,细描,白描)为主,后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境况。
2.(201
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景物形象要抓住关键词语,如形容词、动词等,在分析其描写手法时,要注意侧重修辞格的分析,同时也要兼顾动词的妙处。
3.(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
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要抓住关键词语,如形容词、动词等,在分析其描写手法时,要注意侧重修辞格的分析,同时也要兼顾动词的妙处。
4.(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理解。本题鲜明地体验了江西诗歌鉴赏“重内容,轻技巧”的特色,答此题一方面要求学生读懂词的意思,同时要注意注释中的暗示,联系所学过的屈原的《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品德。
【方法归纳】
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这些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要能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像。所谓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触动作者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像则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他的具体形象来。诗歌往往通过联想和想像使感情形象化。但是联想和想像不是空想和妄想,而是生活情景的重新组合。它来自诗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充沛的感情。联想丰富、想像奇特是很多诗歌的共同特点。
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