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考点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4鉴赏古代诗歌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4鉴赏古代诗歌的](https://img.taocdn.com/s3/m/93a7980c0b4c2e3f572763f7.png)
类型二 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 情中之景,这里有单个意象(即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意 象(多个景物形象)组合而成的意境。
意象与意境 (1)意象。意象顾名思义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 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 中的物。它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是客观事 物与作者主观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 (2)意境。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 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答题步骤】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除夜宿石头驿【注】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 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刻__画__了__一__位__羁__旅__思__乡__者__的__形__象__。__除__夕__之__夜__,__诗__人__远__离__故___ 乡__,__滞__留__驿__舍__,__无__人__问__候__,__只__有__寒__灯__为__伴__,__孤__独__凄__凉__。___
2.鉴赏古代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古代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 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 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例1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诗歌形象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诗歌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e9618fa7f705cc175427090d.png)
古典诗歌鉴赏之诗歌形象考纲解读考纲要求,能够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
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古典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部分: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题目。
概念解析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类型(一)人物形象: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1.主人公形象是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形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
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2.诗人的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①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专题十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46张PPT)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专题十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df283daf45b307e87197d6.png)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高考试 题中都出现过对这三类形象的鉴赏。 (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思想痕迹。 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中所
壮观景象。
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
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 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
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
象,通过喜忧、冷暖、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 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四
文言文阅读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点透视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寄寓作者生活理
想和思想感情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 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古典诗歌的 “形象 ” 是作者
意蕴与情感的载体。诗歌形象与作者的心思、情愫、审美倾
向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意义,具有 相对稳定性。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 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 会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这首七律题为 “ 竹轩诗兴 ”,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 以看出作者的志趣。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
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 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 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 人生志趣。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分析诗歌中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e1b332fb03d8ce2f01662336.png)
②时光流逝。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清风”“白云”意象。
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杜甫《恨别》)
•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
(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例2:2019年高考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 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 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 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 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 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 “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 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 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 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 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 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 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 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高 考 考 查 重 点 放 在 景 物 形 象 ( 即 意 象)上,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 难点。
叁
贰
壹
事
景
人
物
物
物
形
形
形
象
象
象
目 录
01 人物形象
考情分析
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 象的作用等。考查方式一般是主观题。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板块一专题二第1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板块一专题二第1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619a28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a.png)
考点一 人物形象 考点二 景物形象
考点三 事物形象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一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中塑造的人 物形象两大类。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 了的作者”;而对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则要分析其肖像动作、神 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从而把握个性特征。因为诗人 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分) (一)读诗抓关键 1.审标题 “送子由使契丹”交代了事件。 2.看作者 苏轼身处逆境之中,既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胸 怀,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就是苏轼 旷达精神的所在。
3.析注释 注释①对“清禁”的解释,有助于理解诗意,暗示苏辙的地 位。注释③解释典故,有助于读懂、理解诗歌,进而把握作者情 感:对苏辙的担心。 4.抓关键 “云海相望”表明宦游四方,聚少离多。“那因远适更沾 巾”,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 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 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
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解析:第一问要求描绘诗中的景象,作答时,首先要抓住诗句中 所描绘的景物及特点,然后归纳出这些形象组合构成了什么样的 画面。诗歌前两联写边塞秋景,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 都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有无限肃杀之感。第二 问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交代时间、地 点、季节等;渲染(营造)……气氛(氛围);如有情感词,还可以 从奠定情感基调的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无限肃杀的边塞秋景图。寒蝉在桑 叶枯落的空旷桑林里鸣叫,边塞天气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的 芦草。这两联借景抒情,营造出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后面的抒 情议论做了铺垫。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实用课件(53张PPT)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实用课件(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5ff20f1a37f111f1855bef.png)
10
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
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
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 等)。
11
意象类别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送别场所
12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 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
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
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
13
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 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4
1、“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 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 人的怀念。
•
牡丹象征 高贵、富贵
•
杨花象征 飘零、离散
• • • •
17
二、动物类:
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
•
杜鹃
沙鸥、蟋蟀、鸣蝉 、 猿猴、燕、 鱼
18
•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 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 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 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 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 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 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 悲苦联系在一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557a5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8.png)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考点19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考点19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45a376d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a.png)
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其特征,品味其内涵,探寻其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进而理解作者融注在特定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复习中,考生应首先强化读懂训练,读懂就能得到80%的分数,其次强化主观答题规范训练,向规范要满分。
这里的规范包括审题解题思路规范,更包括答题模板规范。
【考点精讲】意象(景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像湖光山色、田园桑植、大漠孤烟之类,只要灌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均可叫意象。
意象有单个的,也有群组的。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然后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或考查其中一项)。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因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简单地说:(1)意象=物象+情思;(2)意境=意象+氛围。
古诗常见意象内涵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鉴赏意象内涵【考点小练】下面诗句中的意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内涵。
请根据理解填出下表。
“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④也叫“雁书”“雁足”“鱼雁”等,是书信、音讯的代称⑤寄托物是人非的感慨⑥象征凄凉哀伤【技法点拨】[即时训练](2020·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任务。
寄东鲁二稚子①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
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2.2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
![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2.2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f85d67f481c758f5f61f67a3.png)
答案:(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秋雨之后落叶的情 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 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 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2.(2011 ·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鉴赏要点:(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3)分析诗 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4)要 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答题步骤:(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2)结合诗句分析人 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 追求、品性等)。
考点一
人物形象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诗歌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 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通过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这些便是诗 歌的形象。所以说诗歌形象是情感的载体。那么准确地把握形象、 分析形象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也就成了鉴赏诗歌的一把钥 匙。形象也叫艺术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着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诗厨”的由来 江南一地有家颇有名气的 “唐诗菜馆”。一天,有位客官傲气 十足地来到馆里,仅以八文钱和两个鸡蛋,苛求厨师按杜甫的七言 绝句做三菜一汤。厨师明知客官出难题,硬是知难而上,欣然同意。 不一会,只见厨师端上三菜一汤放在桌上:第一道菜是两个蒸蛋黄, 伴以几根小葱,象征“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道是青菜叶上铺着 一丝蛋白,意为“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道菜是清炒白蛋花,连 根葱儿都没有,寓为“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道菜更简单,是一 大碗清水,上面只漂着几片雪亮的蛋壳,酷似“门泊东吴万里船”。 客官见此“三菜一汤”,连声赞口不绝。后来这位厨师被誉为“诗 厨”。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36c2f8f90f76c661371aeb.png)
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第二步:找。找到诗歌中描绘形象的有关句子。本词描写
的是女主人公丈夫出门在外,自己独居时所见所思,其形象由
此呈现出来。具体可从下列词句看出:“千万恨”“在天 涯”“山月”“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等。
第三步:析。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从词句
描写上看主人公的性格,从本词的氛围上品读其心境和情怀, 女主人公盼望远行的丈夫归来而不得,满腹哀怨,向“山月” 倾诉,无奈“山月不知心里事”;只得看花遣闷,不料反而增 添了烦恼。水面风来,风吹花落,正像自己易逝的青春年华; 碧云动荡间,日已西斜,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更 令人悲戚和哀伤。
里事”“空落眼前花”等心理描写就能概括出主人公的形象。
(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 “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2010年江苏卷 《送魏二》
【规律总结】
在高考中,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侧重于考查对形象的识
别,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对其社会价值的 认识等。有时,会把对形象的鉴赏与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技 巧结合起来考查。
角度一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 江 温庭筠 南
拥抱整个世界,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 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 昂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赏析时应该抓住这些
201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形象ppt课件
![201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形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da1b21cfc789eb172dc8e3.png)
第二课时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明确物象的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如:耐寒、清高)即可。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 “契合点”。 3、组织答案:运用拟人手法,以( ) 自喻,托物言志,明写物的( )特点, 实写人的( )品质,表达( )感情。
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其他人物。 (偏重叙事的诗歌)
诗 歌 形 象
象
景 物 形 象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诗人借以表达主 观感情的载体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偏重写景的诗歌)
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 或以物曲折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 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 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 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 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 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 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的形象。
(题目:白梅)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坚毅、清高、报春 的特征。(冰雪林中著此身)衬托(用冰雪衬托梅的坚毅)、 (不同桃李混芳尘)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的高洁守 志),(散作乾坤万里春)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听觉感受有:闹、静、美妙动听 、不堪入耳等。 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 繁闹。 嗅觉感受有:香 、臭等。如:“迟日江 山丽,春风花草香。” 味觉感受有:酸、甜、苦、 辣、咸等。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触觉感受有:寒冷、温暖 、凉爽、燥热 、疼痛 舒 适等。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 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 往、思念等等。
语文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复习PPT课件
![语文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5aa1cdcc17552706220868.png)
• 2、塑造人物的方法 • (1)正面描写:神态、动作、心理、语言、
细节等。
•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 悠,独怆然而涕下。” 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 王维《观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平。” “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
• (2)侧面描写:烘托、渲染、对比、衬托 等。
(2)解题方法:
A: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 外的形象 ;
B: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结合作者对 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 特点;
C: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D: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
和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 4、答题步骤
(1)用一句话总写塑造了什么形象。 (2)结合具体的诗句及所用表现手法简要展
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
任答蓑:残是”一的个所表谓开面颜旷之达举闲,适貌、似内轻松心洒却脱充,满实抑则郁无不奈; “平老的却隐英士雄(”或四字落更寞明英显雄道)出形诗象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
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
2、 【中吕】普天乐·秋怀(张可久)
•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 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 鹰,笑我飘零。
鹧鸪天①(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 竹穿行,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蓑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 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 免官,被迫隐居。 ②玉瀣:美酒。 ③黄庭:即《 黄庭经》,道家经典著作。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1):你抒读情出主这人首公词隐的居抒“情苍主烟人落公照是”一之个间怎,样丝的毫形不象理?“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十四: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更多一轮复习资料:/gao_neirong.php?tid=1773585【考点精析】《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级。
跟其它文学作品一样,古代诗歌中也塑造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自然形象。
人物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鉴赏这两类人物形象,要求能知人论诗,平时多积累点作家背景,同时,考生在阅读时要注重感悟,将形象活化,能准确地概括出其特点,并用文字准确表述出来。
事物形象一般主要指出现在咏物诗中绘写的形象。
鉴赏这类形象时,考生尤其要注意事物的特点,因为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往往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哲理志趣,诗人在刻画事物形象时已经把形象人格化了,一般情况下,事物形象的特点往往就是诗人思想情感或哲理志趣的特点。
自然形象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
例如,杜牧的《山行》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
诗歌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即为意象。
它比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本考点中“文学作品”主要是指古诗、词和曲,能力要求很高。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指要分析判断人物形象或诗歌中所采用的一些意象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容,分析判断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还要判断其社会意义。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包括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这是古诗词高考考查的重点。
【真题体验】1.(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上片重点描写词人的的容貌和生活处境:前两句写发、髯、病容,后两句写生活状况(“霜侵雨打”“石里藤”)。
这样写,意在突出自己容貌怪异,不怕风吹雨打。
前两句以描写(描摹,细描,白描)为主,后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境况。
2.(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景物形象要抓住关键词语,如形容词、动词等,在分析其描写手法时,要注意侧重修辞格的分析,同时也要兼顾动词的妙处。
3.(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6分。
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要抓住关键词语,如形容词、动词等,在分析其描写手法时,要注意侧重修辞格的分析,同时也要兼顾动词的妙处。
4.(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分)【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理解。
本题鲜明地体验了江西诗歌鉴赏“重内容,轻技巧”的特色,答此题一方面要求学生读懂词的意思,同时要注意注释中的暗示,联系所学过的屈原的《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品德。
【方法归纳】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这些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要能理解诗歌中的联想和想像。
所谓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触动作者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想像则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他的具体形象来。
诗歌往往通过联想和想像使感情形象化。
但是联想和想像不是空想和妄想,而是生活情景的重新组合。
它来自诗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充沛的感情。
联想丰富、想像奇特是很多诗歌的共同特点。
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
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景物形象分析的方法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
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月、鸿雁、子规、兰、竹、浮云、梧桐、夕阳等。
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不同意义。
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枫叶”则给人无限喜悦,激昂奋进之感。
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中的“枫叶”则带给人相思的愁苦。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
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以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为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分析该诗所描绘的景物时,可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
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以张渭的《早梅》为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答题时首先应分析梅的自身特征: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
然后结合诗歌中后两句评价性述语,从而可以概括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表达了对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知能巩固】1.(2013.徐州淮安宿迁三市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韦庄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答:2.(2013.徐州淮安宿迁三市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曲的最后三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用意?答:3.(2013.江苏省泰州市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刻画了词人自己的形象,词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4.(2013.江苏省淮安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几度:这里指几年。
②翻:反而。
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5.(2013.江苏省如皋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