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史课后思考题及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洋思考题

1、人类何时开始使用纤维做衣料?简述纤维的使用过程。

新石器时代的湖上住居已经有了麻织物和毛织物。二、纺线技术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创造。

三、在欧洲,新石器时代初期才出现石制或制的纺轮。通过加捻把许多短纤维接续起来。

2 、简述古埃及的服装特性:

由于气候炎热,古代埃及人衣服甚少,衣料轻薄,其纺织技术已经达到极其精巧的程度。

1古埃及的服装构成及其单纯,种类很少。造型本质上分两种形式:无垂褶(丘尼克)和有垂褶(罗印•克罗斯)。

2埃及的服装美是由相对固定不变的样式和多变的表面装饰交错而成。

3古埃及的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羊毛、优质的皮革、棉布、丝绸;加工技术有浆硬、织花、压褶、起皱加工、漂白、染色、刺绣、滚边等。

3、古埃及的男装和女装各有哪些品种?

男装:a绳衣(里嘎丘阿)b腰衣(罗印克罗斯)c筒形连衣裙(丘尼克)d贯头衣(卡拉西里斯)e长袍(罗布)f披肩(肖尔)女装和男装造型基本相同,只是女装在丘尼克和肖尔比男装更富于变化,在色彩纹样和装饰方面也比男装丰富。

4 、古代西亚地区的主要衣料是什么?

羊毛织物(文明史由良驹和羊毛带来的)

5 、简述多利亚式希顿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着装方法。

A:多利亚式希顿:先把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向外折,折的量等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阿波太革玛)。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的布的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从后面提起布料,在前面用大概10cm的别针固定,多余的布自然地垂挂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为强调优美的衣褶和便于行动,系上腰带,系时,把布向上提一提,使布在腰上形成膨臌的余量,以致垂下来盖住腰带(科尔波斯)还有一种穿法:一条带子系住阿波太革玛下面的高腰身处,另一条带子系在低腰身处,在上半身创造两层纵向的衣褶。

B:爱奥尼亚式希顿:两短边对折,侧缝留出伸手的一段外,其余部分缝合,成筒状。从双肩到到两臂用安全别针固定(约8-12个),为便于行动,系腰带,系法不同,服装效果也不同。区别见(P93)

6、以托加为例,说明古罗马服装的社会功能。

1、托加的形制类别:托加形状为椭圆形,竖长为身长的三倍,横宽为身长的两倍,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是等级象征的服装。它分化出不同类别,表示不同的地位和职业:市民为天然白色无装饰,上层议员用丝绸做料并有两条宽宽的深红装饰带,高级官吏、将军和皇帝为紫色面料并用金线刺绣

2、各时期的变化在王政时代男女都可穿,到时代成为男子的专门服装.到帝国时期上升为低度仪礼服,形制也变其大无比,穿着要别人辅助才行,于是成为有权势者的专用服装。当帝国衰落时,托加也变小了,之后又变成带状,至公元7--8世纪消失。

3、托加是罗马最具代表性的服装,表现出一种尊严,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是罗马男性公民的,它作为罗马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然而随着罗马的衰落,这种大的服装反复裹缠后形成一种横向的扩,给人一种累赘和繁琐的感觉,与当时形势不符,所以逐渐变小,形成带子,它的变化可以看出罗马帝国的兴衰整个过程。

7 、分析并理解西方古代服饰文化的特点。

1.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是构成服装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2.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与北欧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相对,地中海周围是南方型的宽衣

文化。

8、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饰特点?

拜占廷时代初期的服装基本上延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其服装就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和单纯,造型变得呆板、僵硬,其特如下:

(1)色彩绚丽、华美,流、滚边以及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充满文化的特征。

(2)皇帝的衣装气氛非常浓,大臣和侍从的衣服也根据其地位和职务有严格的规定,服饰成了“别威严、显贵贱”的工具。

9、拜占庭时期的织物及色彩图案特征是什么?

拜占庭染织业发达,拜占庭织物的特色是绚丽丰富的色彩。初期沿用罗马帝国末期样式,后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由自然、朴素、单纯,变得呆板、僵硬,色彩绚丽、华美,流、滚边、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表面装饰上,充满文化的特征。给人一种强烈的否定人存在的绝对的性,人们穿衣是为了包藏和掩盖身体。服饰成了“别等威显贵贱”的工具。

10、日耳曼人的服饰特点。

1)为了御寒形成了封闭式、窄小紧身、四肢分别包装的体形型样式,是上衣和下衣的二部式结构,需要裁剪。

(2)女子上身穿短小紧身的丘尼克,筒袖长及肘部,裙子为筒形,用带穗的带子系扎;男子上身穿无袖的皮制丘尼克,下穿长裤,膝下系着绑腿。

(3)受罗马文化影响,男子在丘尼克和长裤外穿上了罗马式萨古姆(斗篷);女子沿用了罗马末期的达尔玛提卡,卡拉比变成沿领围一圈后中心一条的形状,为御寒,常两件达尔玛提卡重叠穿用,层窄袖口的紧身长袖,外层为宽松的半袖或喇叭状的长袖,袖口装饰带状刺绣纹样,系腰带,头包长及下摆、披肩似包住双肩的贝尔,贵族妇女在贝尔外戴冠。

11、罗马式时代的服饰特色。

除了男子穿裤子外,男女同形,几乎没有性差。品种有:衣-鲜兹;外衣-布里奥;斗篷-曼特。

1.鲜兹和布里奥都是长长的筒形丘尼克式衣服。鲜兹有窄长的紧身袖子,袖口装饰刺绣和带子,领口有滚边作缘饰,衣长及地。

2.布里奥是从达尔玛提卡演变来的这个时代特有的外衣。领口、袖口、下摆都有滚边或缘饰,衣长较鲜兹短,及膝或腿肚子,袖子有七分袖、八分袖,袖口呈喇叭状。袖子变化很多,是这个时期服装上最具特色、最精彩的部分。

3.布里奥着装特征是长长的腰带,12世纪后半叶,布里奥开始收腰身,只从两侧收,并非立体性构成,仍是平面的直线型裁剪,缺点是出现难看的横褶,于是在两侧开口用带子系起来,裙子部分接上三角形的布,使下摆量增大。

4.十字军东征后,布里奥出现纵向的褶,女子外穿紧身背心一样的胴衣-科尔萨基,领口滚边,背后开口,穿时用绳或细带系合。

5.男子下半身有裤子“不莱”和袜子“肖斯”,14世纪中叶,长统袜“肖斯”越来越长变成紧身长裤,不莱变成短裤。女子只穿肖斯。男子鞋出现了鞋尖很尖的样式。

6.曼特是一种无袖的卷缠状或披肩状的长披风,是男女皆用的外出服。

12、哥特式建筑样式是如何表现在服装上的?

受建筑风格的影响,衣服的裁剪方式上出现了新的突破,在哥特式初期的服装,男女性别区分仍不明显,以宽敞的筒形为主。但到13世纪,罗马式时代产生的那种收腰身的合体意识得到发展和强调,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段,使包裹人体的衣服由过去的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14世纪中叶,更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与男子服短上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