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PPT下载[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百家争鸣》ppt课件(23张PPT)

二、“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政治上: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各诸侯国 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
3、阶级关系:文士阶层的崛起;
4、思想文化:贵族流落民间,促进民间文 化教育的发展。
思考:当时有哪些主要的学术流派?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争论的焦 点是如何治理国家。
•
一、科技名著
•
作者 著作 价值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至今影响着国人的精神内涵。
孔子
(前551—前479)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的主要成就
(一)思想方面: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 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二)教育方面:
1、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
《百家争鸣》ppt课件(62张PPT)

•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战国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 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荀子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孙武 春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武
孙膑
兵家 孙膑 战国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 想,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 矣” 。
孙武名片
孙膑名片
兵圣 孙武
兵家 孙膑
• 春秋晚期
杰出的军
事家,兵
家创始人
孙武
著有《孙 子兵法》
继承发展了 孙武的军事思 想, 反对空谈 孙武 仁义,提出
孙膑 “战胜而强立,
故天下服 矣”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 3000人。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 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 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 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万世师表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文化成就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请阅读课本P38-39页,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学派 人物
墨家 墨子
孟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哪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用? 为什么?
道法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不受重用
一、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 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今天的老子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人,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阅读史料
仁
•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 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 停的哭泣。
为政 以德
孔子周游列国无所得, 为什么?
《百家争鸣》PPT精品课件

4.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
。这一举动( D)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
C.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D.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5.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下列最能体
现孔子这一思想的是( A )
A.有教无类
B.温故知新
C.因材施教
鸣
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孟 学派 □12儒__家__的代表人物
子
主张实行“□13仁__政__”;提出“民为
思想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
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墨子像
荀 学派 □14 _儒__家_的代表人物
百 子 思想 主张实行“□15礼__治__”,明确尊卑等级
家
学派 □16 _道__家_的代表人物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情境导入 2019年9月28日上午,公祭孔子大典在山 东曲阜孔庙举行。每年的9月28日,来自海内 外的嘉宾都会在曲阜孔庙的大成殿,祭祀和 追怀中国古代伟大的先贤孔子。 孔子为什么会受到后人如此的尊敬?他 在历史上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呢?带着这些问 题,我们开始进入今天的学习。
”这一观点出自于( C)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8.战国时代是我国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亚圣”孟子 思想的是( B )
A.提出“仁”的学说,重视“礼” B.提出“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 ” C.主张礼法结合,隆礼而重法 D.主张全面加强君权,实行“法治”
9.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主张君主“以法为本”“操术以御下”,
(2)材料二中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电 影《墨攻》中的主角革离应该属于哪一学派?这一学派有哪些主张?
《百家争鸣》PPT课件【优秀课件PPT】

哪家思想在当时会得到重视?
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 的“法治”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 益,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法家提 出的建立中央集权专治统治和以法治国的 思想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因而受到 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学派 代表 时期
思想主张
著作 备注
孔子
儒 家
孟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荀子
道 老子 家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春秋 后期
“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 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
《春秋》 “圣人”
刑主杀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战国 反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亚圣”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兵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 兵法》
“武圣”
孙膑 战国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兵孙法》膑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 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 和人性。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直接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再者,百 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 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 的发展。总之,百家争鸣是我国思想文化发 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在当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 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 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 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8张PPT).ppt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 出土的《论语》竹简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5.儒家思想的发展与传播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
“罢黜子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学
院
韩国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 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 2024年2月12日,共有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 孔子课堂。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的思想核心 仁
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什么?
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已所不欲,务施于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
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的大丈夫。这种精神对后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 生观有重要影响。
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
做人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不卑不亢,正气凛然,具 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析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讨论探究:结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说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
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
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
A.学而不厌 C.温故知新
B.因材施教 D.不耻下问
【B】
中考真题演练
5.(2024·四川成都·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法家
强调“以法治国”。这里,二者关注的共同点是
A.道德规范要求 C.人才选拔途径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5.儒家思想的发展与传播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
“罢黜子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学
院
韩国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 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 2024年2月12日,共有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 孔子课堂。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的思想核心 仁
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什么?
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已所不欲,务施于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
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的大丈夫。这种精神对后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 生观有重要影响。
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
做人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不卑不亢,正气凛然,具 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析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讨论探究:结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说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
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
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
A.学而不厌 C.温故知新
B.因材施教 D.不耻下问
【B】
中考真题演练
5.(2024·四川成都·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法家
强调“以法治国”。这里,二者关注的共同点是
A.道德规范要求 C.人才选拔途径
(部编)《百家争鸣》ppt优秀课件

“百家”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论语·雍也》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3.以“礼”治理国家 ——《论语·颜渊》 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
后一点。” 13(1)儒家,“仁”。
7、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 遵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
文化方面:
5、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 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 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 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
家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代表作:《论语》
政治方面: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①“仁者爱人”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②“克己复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随。
当马上就去做。”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 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耻且格。
——《论语·雍也》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3.以“礼”治理国家 ——《论语·颜渊》 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
后一点。” 13(1)儒家,“仁”。
7、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 遵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
文化方面:
5、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 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 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 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
家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仲尼、圣人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代表作:《论语》
政治方面: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①“仁者爱人”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②“克己复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随。
当马上就去做。”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 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耻且格。
百家争鸣PPT精品课件3(2024版)

天 子 为
得 乎 丘
社 稷 次孟
尽 心
孟 子
”
诸 侯
民 而
之子 ,曰
下
, 为 君:
得 天 为“
乎 子 轻民
诸 , 。为
侯 得 是贵
为 乎 故,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 说,阐述自己主张,还与其它学派相 互论争和批判。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 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为百 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2)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 放。
(3)春秋战国时期,世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 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 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有教无类
• 以人为本
连 • 因材施教
• 以法治国
连 • 民贵、君轻
看 • 兼爱 、非攻
• 以德治国 • 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 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 依法治国方略
知识点拔
守株 待兔
“守株待免”的故事违背了哪一学派的政治 观点?这对于我们现在有什么启示?
法家 ①应树立科学发展观;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不应墨守成规。
实都是祝愿。
•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部编)《百家争鸣》ppt完美课件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生平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 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
思想主张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 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著作 《荀子》
《荀子》书影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道家学派代表人 庄 子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百家争鸣
孟子 儒家
荀子
战国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孟子》
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墨家学派代表人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 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 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这个“黄金时代”指的就是“百家争鸣”时期。
——《中华史纲》
三、百家争鸣
1、何谓“百家”?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这里主要指的是战国时
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 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法与时移”、君主应该凭借权力 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 以巩固君主的地位。
《孙子兵法》
孙膑
战国时期
《孙膑兵法》
一、老子
道家 老子 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
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老子》也称《道德经》 主要思想: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 转化; (辩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1)思想核心:仁
含义:“仁者爱人”(有差别的爱:爱自己,爱 他人,为政以德);最高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实现: 对己——克己复礼; 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表现——为政以德
“仁”的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拓展:
“三教”:儒、道、佛 “九流”:分别指:农流,墨流,名流,法流,纵 横流,小说流,阴阳流,医流,杂流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二)百家争鸣的原因
1、经济:
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 和生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
根
本
2、认政识治::分诸封侯制争、霸宗(法环制境崩自溃由;)王室衰微、
原 因: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社
④ 评价
a. 孔子的“仁”具有和谐意识,对于缓和阶级 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 极作用,体现了民本理念。
b. 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 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 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有等 级差别的爱,并非普遍意义上的爱。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孔子重“礼”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礼”的含义是什么呢?
实质是维护奴隶制的等级秩序,具有保守性,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 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阶级: “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会
大
4、文化:私 学学术下兴移起:(造“学就在大官批府文”士到)“学在民间” 变 革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三)百家争鸣的表现
儒
法
道
墨
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字仲 尼,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 故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年轻 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 间都是从事教育,55岁任鲁国司寇; 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 执教。
(5)哲学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现实问题 (6)孔子评价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 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想。
2011年韩国首尔大学生举行祭孔大典
2014年曲阜祭孔大典
孔子在首尔
孔子在柏林
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说:“我受中国的 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1、春秋战国:创立、发展,蔚然大宗 2、秦:遭到打击 3、汉:成为正统 4、魏晋-唐中后期:受佛道冲击,地位受到挑战, 逐渐形成“三教合一”趋势 5、宋明:发展到新阶段-理学 6、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但未从根本上动摇其主导地位。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2)思想核心:礼 含义:指西周时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 的等级名分制度(周礼);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内容:尊尊(等级君主);亲亲(宗法) ——上 下有别、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进一步提出:正名(名正言顺)按周礼把已经混 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一、百家争鸣的原因
(一)概念阐释
“百家”: 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 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 “争鸣”: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 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 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礼记•檀弓下》
苛政猛于虎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具有进步性:
①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4)教育思想
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②重视对文化典籍的整理,创办私学。
主要贡献: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的范 围,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同时其言论《论语》, 编订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 秋》等。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材料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颜“渊仁请教”如是何内行仁在(的仁修,养人生;正“途礼),”孔是子外说在,能的够规自己 作只走范遵在主要。守人, 能生去够具“正实 自备礼途践 己“”上礼 作。的 主仁;走要 去”遵上求实的守人,践内“生就礼正是的在礼途人要品”是生求德的完正,全途天,规靠。 下才范自不 人能,己论 都自才的任 会,何 肯觉能难时 定地更道候 你还, 是 能好靠地别人践吗行?“颜渊仁说”,的希品望指德点,一二些具者体相做互法制,孔约子。说,
百家争鸣Βιβλιοθήκη 中百家 争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国
传 统
春秋战国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
儒 汉代成为正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家
思 想 的
两宋程颢、程颐和朱熹、 宋明发展为理学 明朝王阳明思想主张
演
变
李贽反正统思想,顾炎武、
明清新发展 王夫之和黄宗羲反君主专制
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 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 努力做到这些话。
统治者 克己复礼、德治
礼
乐
文
仁礼
明
社
会
人人
道德自觉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3)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 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 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 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苛政猛于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