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三年级科学

我们周围的空气三年级科学
我们周围的空气三年级科学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

三、教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播放器或MP3播放器;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香水、蜡烛、打火机等。

教师备份材料: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

学生自带: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闭眼游戏”好吗?

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

2、用多媒体或MP3播放器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

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自由流淌的风,穿过浓密树叶的会跳舞的阳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多么美妙的早晨,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

3、睁开又眼,谈谈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

方案A: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空气”,则顺利地引出课题。

方案B: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师可引导:是不是感觉有一股气从鼻子吸入,科学上把这种气叫做“空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我们知道的空气

1、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课本P75气泡图中。(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

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再想想,除了在教室里,你还在哪里也感受到了空气。没有空气,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学生说,教师运用实物投影或小黑板整理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气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三、空气存在吗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但是口说无凭,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2、师:可以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

→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个装着水的水槽,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每人选择自己方法向另外三人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组员认真听讲解,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

(适时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并请学生试着举例。)

四、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回顾水的特点;

→相同的地方;

→比较不同。

2、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利用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维恩图,与学生交流。

3、探究空气比水轻

师: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说一说你是怎样证明的?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当小组内一名同学动手操作时,其他组员认真观察。(对于感觉有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适当启发。

4、空气的流动

①师:水能流动,空气能流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可在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悄悄把花露水洒到讲台桌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还可请一位学生上台吹泡泡,让大家通过观察泡泡的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

②动手画一画风。

③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五、总结与延伸

1、回到课前的气泡图,看看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一样吗。

2、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再去探究?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还需要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2.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实验室制氧气主要过程为以下几步: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气密性③装配好仪器④装药品⑤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顺序为() A.②④③①⑤⑥⑦B.④②③①⑤⑥⑦ C.④③②①⑤⑦⑥D.③②④①⑤⑦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④①⑤⑦⑥。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 a、b、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的质量集中在b和c上 D.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图中c表示质子,故A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b是中子,c是质子,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B选项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与原子核上,故C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a是电子,c是质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D选项错误。故选C。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5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项,16—20题每题各有 一个 ..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或两个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空气 B.过氧化氢 C.高锰酸钾 D.二氧化锰 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5、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6.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 C.煤作燃料 D.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 7、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9、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烧得更旺 B.燃着的木条熄灭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 10.从CCTV-1每日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中可看到,北京市属于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复习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用定量法研究空气成分 实验步骤:①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 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小约1 5 ;①研究剩余的 4 5 体积的气体, 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①把在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 体体积;①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 5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 的性质完全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5 。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u u u u u r 点燃五氧化二磷 ①实验步骤: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底 装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 橡皮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然 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 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 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 5 。

③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5 。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纯净物和混合物: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3.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源 ①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等);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飞机等的尾气;会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形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等);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窒息死亡等);氟氯烃(主要来自空调机;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②固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会引发咳嗽、咽喉病、“尘肺”;导致云雾增多,使能见度降低)。 (2)防治措施:①加大环境和大气质量检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工厂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④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等;⑤使燃料充分燃烧;⑥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⑦消除污染源。

最新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最新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 A .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 B .石蜡+氧气点燃 ???? →水+二氧化碳 C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 .氢气+氯气???→光照氯化氢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可知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A 、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A 错误; B 、石蜡+氧气点燃 ????→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 正确。 C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 反应,故C 错误。 D 、氢气+氯气???→光照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 错 误。 故选:B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不改变 C .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一定不同 D .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分子、原子、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A 选项正确; B 、化学反应的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可能不变,故B 选项正确; C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不同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不相等的,但中

子数不确定,如碳14中子数为8,氧16中子数也为8,故C选项错误; D、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C。 3.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B.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C.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A、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省略了,所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不是16g,故A说法错误; 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择量程比所量取液体体积略大的量筒,所以可以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故B说法正确; C、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pH值的整数值,无法精确到小数点,所以pH试纸不能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空气中的成分以体积含量计算,氧气约占21%,故D说法错误。故选B 4.2019年3月2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27日10时,事故点下风向1公里出现苯超标现象,2公里和3.5公里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下列有关苯(C6H6)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每个苯分子里含有3个氢分子和3个氧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C H,属于有机物。 苯的化学式为66 【详解】 ??=,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 故A不正确; C H,则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B、苯的化学式为66 ??=,故C不正确; C、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 D. 每个苯分子里含有6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故D不正确。故选B。 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背景: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以系统的观察为基础。而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对象应该有以下特点:相对静止,比较便于观察;生活中常见,经常观察能够发现一些平常未能发现的秘密。选择这样的观察对象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作为《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来说,不论是新老教材都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学习内容、观察对象有所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新教材更充分地考虑了学生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并要求学生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测量,体验观察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具:实物投影仪或小黑板绘制气泡图、维恩图;多媒体播放器或MP3播放器;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香水、蜡烛、打火机等。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 学生自带: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闭眼游戏”好吗? 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 2、用多媒体或MP3播放器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 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自由流淌的风,穿过浓密树叶的会跳舞的阳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多么美妙的早晨,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练习: 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大米酿酒B.菜刀生锈 C.湿衣晾干D.食物腐败 2.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2003年,甘肃省)( )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3.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2003年,贵阳市)( ) A.氧气B.氢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2003年,安徽省)( )

A.医用消毒酒精 B .生理盐水 C.清新的空气 D.蔗糖 5.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2003年.南通市) ( ) A.氮气 B .氧气 C.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6.空气中一般不含的气体是(2001广东省) ( ) A .氮气 B .氢气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7.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2003年,辽宁省) ( ) A.煤炭燃烧 B .燃放烟花 C.光合作用 D .汽车尾气 8.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2003年,武汉市) ( ) A.氯化钠 B .冰水 C.高锰酸钾 D .稀硫酸 9.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 A.颜色 B .状态 C.硬度 D .可燃性 10.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 ) A.木炭 B .硫粉 C.铁丝 D .红磷 1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 A.分离液态空气 B .加热高锰酸钾 C .加热氯酸钾 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B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C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D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13.存放一瓶氧气,正确的方法是 ( ) A.瓶口朝下,盖上玻璃片 B .瓶口朝下,不盖玻璃片 C.瓶口朝上,盖上玻璃片 D .瓶口朝上,不盖玻璃片 1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试管里,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面下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③④①⑤②⑥ B .③④①⑤⑥② C .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高温点燃点燃加热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三及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仪器:①量筒②试管③烧杯④燃烧匙⑤试剂瓶,能直接加热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②③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液态氧气是淡蓝色液体 B、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充入氖气的灯管充电时可发出红光 D、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3、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硫黄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C、氧化汞受热分解 D、铁在氧气中燃烧 4、据报道,江西南昌被美国《新闻周刊》评选为2006年“全球十大最有活力的城市”, 这将掀起又一轮南昌投资热。为避免投资办厂引起的环境污染,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对工厂的烟筒加高处理 B、工厂废水直接排放 C、对工厂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D、化工厂建在居民区 5、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甲烷和一氧化碳 6、下列科学家中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组成的是()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阿伏加德罗 7、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8、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9、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变化是() A、硫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气体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 C、水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气体 D、氯酸钾在空气中加热放出气体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11、以下对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C、空气是几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12、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 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可吸入颗粒物 D、臭氧 13、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14、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充灌气球,利用了氦气的哪些性质() ①密度比空气小;②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③是一种无色气体;④不能供给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5、下列各组变化,前者一定包含后者的是() A、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B、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化合反应 D、氧化反应,化学反应 16、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 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 17、某同学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时试管 与灯芯接触;⑤收集完毕,先撤去酒精灯。 A、①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8、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 ①反应物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③制得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④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⑤制得气体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 D、①②③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及标准答案(一)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作者:————————————————————————————————日期: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1、下列仪器:①量筒②试管③烧杯④燃烧匙⑤试剂瓶,能直接加热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②③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液态氧气是淡蓝色液体 B、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充入氖气的灯管充电时可发出红光 D、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3、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硫黄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C、氧化汞受热分解 D、铁在氧气中燃烧 4、据报道,江西南昌被美国《新闻周刊》评选为2006年“全球十大最有活力的城市”,这将掀起又一轮南昌投资热。为避免投资办厂引起的环境污染,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对工厂的烟筒加高处理 B、工厂废水直接排放 C、对工厂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D、化工厂建在居民区 5、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甲烷和一氧化碳 6、下列科学家中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组成的是()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阿伏加德罗 7、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8、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9、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变化是() A、硫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气体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 C、水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气体 D、氯酸钾在空气中加热放出气体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测验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50分。)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2.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不是混合物的是 ( ) A. 五粮液酒 B. 精制酱油 C. 鲜牛奶 D. 蒸馏水 3.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叫可入肺颗粒物,与肺癌、 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 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 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B. 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 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 2.5的表面进入人体 D. PM 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4. 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逐渐被污染。在下列五种物质中,造成空气污染,对人类有 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 ①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③天然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 A .①③ B .①②⑤ C. ③④ D .①③⑤ 5. 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与氧气的用途无明显直接关系的是( ) 6. 下列物质中,能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里燃烧,并使容器内压强明显降低的是( ) A .铜丝 B .碳 C. 磷 D .硫 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牛奶变酸 B .钢铁生锈 C .农家肥料腐熟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8.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下,木炭与氧气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 B .液氧是无色液体 C. 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黑色三氧化二铁 D .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9.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铸成刀具 B .蜡烛熔化 C .实验室制氧气 D .工业上制氧气 10.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 B .催化剂能加快一切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 C. 有些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就不能发生 D. 催化剂并没有参与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 1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 B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D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点燃 点燃 加热

_第二单元_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6)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一、选择(每题2 分,共36 分)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 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A. 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湿衣晾干 D.酒精挥发 4、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 A .空气 B .二氧化碳 C .纯净水 D .高锰酸钾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 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 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红磷产生大量的白烟 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二氧化碳。 7、在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木炭的仪器是( ) A .弹簧夹 B .坩埚钳 C .铁夹 D .试管夹 8、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 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该气 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海水 C .生铁 D .臭氧 10、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用氯酸钾制取时必须加热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2、 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 C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 .滴加少量液体 下列 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B.空气是混合物 C.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D.氮气可以供给呼吸2.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3.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极易溶于水 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4. 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木炭+氧气二氧化碳B.铝+氧气氧化铝 C.石蜡+氧气水+ 二氧化碳D.氧化汞汞+ 氧气 5.下列各项为小明同学记录的物质燃烧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6.图2-1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其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图2-1 7.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氧气液氧B.冰水混合物矿泉水 C.汽水河水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8. 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放电 A .加热时无氧气产生 B .加热时产生氧气少 C .产生氧气缓慢 D .没有影响 9. 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 的原因可能是( ) A .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 B .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 C .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D .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 10.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 A .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B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 .分别加入蒸馏水 11.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变成臭氧,这个变化可表示为: 氧气 臭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这是分解反应 B .这是物理变化 C .这是化学变化 D .这是化合反应 12.(2014年河南)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 A .SO 2 B .O 2 C .CO D .NO 2 13. (2014年云南昆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 .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 . 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D . 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14.(2014年四川南充)今年南充市成为四川省空气质量重点监测城市,PM 2.5是监测指标之一,PM 2.5是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下列做法不会增大PM 2.5检测结果的是 A .汽车排放尾气 B .工厂排放烟尘 C .太阳能发电 D .露天焚烧垃圾 15. 在KClO 3分解制O 2的反应中MnO 2作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B .反应前后质量发生了改变 C .某些反应可使用不同的催化剂 D .某些催化剂可催化不同的反应 16. 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 A. 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 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17. 将固体二氧化锰放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至完全反应,最后试管中剩下的物质有( )。 A. 两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 18.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 ) A .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B .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人教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人教版)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答案填在方框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14;C-12;H-1; 1.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化合物 B.空气是几种元素的混合物 C.空气是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D.空气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2. 下列情况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 ①燃烧烟煤;②燃放鞭炮;③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飞机、汽车排 放尾气;⑥人和动物的呼吸 A.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双氧水 B.二氧化碳 C.液氧 D.二氧化锰 4.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变化中火星四射 B.有发光现象 C.有大量的热放出 D.有黑色固体生成 5.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磷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铁(Fe2O3)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7.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B、氧气能支持燃烧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易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将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立即燃烧起来 C.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凡是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9.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将导气管插入集气瓶底部 B.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10.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我们周围的空气三年级科学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 三、教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播放器或MP3播放器;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香水、蜡烛、打火机等。 教师备份材料: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 学生自带: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闭眼游戏”好吗? 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 2、用多媒体或MP3播放器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 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自由流淌的风,穿过浓密树叶的会跳舞的阳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多么美妙的早晨,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 3、睁开又眼,谈谈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 方案A: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空气”,则顺利地引出课题。 方案B: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师可引导:是不是感觉有一股气从鼻子吸入,科学上把这种气叫做“空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我们知道的空气 1、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课本P75气泡图中。(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

初三化学_我们周围的空气(习题及答案) 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附答案 一、选择题: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 C.瑞典的舍勒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白磷燃烧 B.汽油挥发 C.水遇强冷变成冰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4.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6.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 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B.红磷C.铁 丝D.木炭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D.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B.空气C.氯酸钾D.氧化汞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30分。) 16.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4)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证装置不漏气 B.用放大镜聚焦日光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的原因一定是集气瓶内没有氧气 D.该实验可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答案】C 【解析】 A、凡是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实验,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证装置不漏气,正确; B、放大镜有汇聚光线,提高温度的作用,故用放大镜聚焦日光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 C、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的原因可能是集气瓶内没有氧气,也可能是红磷量不足,错误; D、若红磷足量,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压强降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故选C。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2H B.3个亚铁离子——3Fe+2 C.氢氧化铝——AlOH3D.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A 【解析】 【分析】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在数字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点电荷时,1要省略;化合价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化学式书写方法是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零书写。 【详解】 A、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能表示微观概念,表示几个该原子,2个氢原子可以写成 2H,故A正确;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在数字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点电荷时,1要省略;3个亚铁离子应该写成,故B 不正确; C、化学式书写方法是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零书写,氢氧化铝应写成,故C不正

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三上《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简案

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三上《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出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新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五课时。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以系统的观察为基础,在活动的设计上新教材更充分地考虑了学生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并要求学生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测量,体验观察的多样性。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科学》课中的实验活动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项活动,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孩子们在面对新知识得态度是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对科学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经常会自发地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兴趣或疑问,从而引发其探究的需求和愿望,但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用更多的方法、充分的证据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对无法看到的现象(空气的存在)如何把现象放大,让学生感知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