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和管理[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 务体系的组成和管
理
第一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组成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
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 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 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三环结构
EMSS
院前急救
现场抢救
途中救护
重症监护室
施院前救护。
法国
而SAMU与消防部门的第一目击者和全科 医师密切配合,必要时派出一个有全套设备 和配备包括急诊专科医师或麻醉师和一名护 士在内的医疗组的可移动加强监护病房,到 危及生命的急诊或严重创伤病人处。
法国
可移动重症监护病房内设备齐全,相当 于医院的一个小型ICU,包括全套气道管理 设施、胸腔引流装置、便携式机械通气机、 复合心电镜、除颤器、静脉内导管和液体、 抗休克裤、固定用的真空垫等。
医务人员于 5 ~ 20min 可抵达灾害或事故 现场,20 ~ 45min将伤病员送到医院。
日本、 意大利、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急救 医疗体系也相当健全和发达。
目前, 急救医疗服务已向国际化、全球化 发展。国际SOS急救援助公司总部设在日内 瓦, 现已在2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和 急救中心。
世界各国大中城市的相关综合医院也都开 放了国际急救医疗绿色通道。全球性的急救 医疗服务网络已经形成, 并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
中国
我国急救医疗服务始于20世纪50年代, 大中城市出现救护站。
EMSS是在1980年10月,国家卫生部颁 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后提 出的。
1984年再次下文,各家医院成立急诊科。
急诊室抢救
强调急诊的
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既适合日常急诊医疗工作,又适合于大型 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主要应对群体伤员 的紧急救助。
组织结构严密、行动迅速、有效救治 符合“新型社会化急诊”的概念
各国家重视,发达国家尤其重视。
最早:法国,1936年建立。
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各国EMSS体系 都较为完善,值得借鉴。
法国
法国于1936年就建立了急救医疗系统( service Daidemedicale urgent,SAMU)是 一种以医师为主的全国性服务, 并且派出专科医师进行现场急救服务。
法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国大部分地区开设免费急救热线“15 ”,由SAMU中心接听,并统一指挥、组织各 个SAMU或私人急诊值班医生和私人救护站实
(二)急诊科救护:桥头堡
EMSS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
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继续进行复苏措施;非中转站。 快速准确判断病情,确定进一步治疗措施; 转送
(三)危重病救护 :大本营
ICU三集中:集中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集 中先进的监护、救治设备和急救药品;集中临 床各科的危重病人。
197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急救医疗服务体 系 EMSS 法案》
1976 年完成了立法程序, 形成了全国急救 医疗网, 之后,又相继建立了院前急救、 现场和
途中救护以及重症 ICU、 CCU 监护体系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就开始了空中救护, 目
前用于空中救护的有直升飞机, 远距离运送时应
用固定翼飞机。
法国
目前,法国的急救医疗网络已遍布全国 ,共有105个SAMU中心和350个移动急救服务 单位,有31个卫生直升机基 地,覆 盖90% 以 上 的 国 土,直 升 机 覆 盖 半 径 为(21 ± 14)k,医务人员保证在(12 ± 7)min内抵达救护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美国
美国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就有急救专业人员 进行科学、规范的现场救治和施行手术
空中救护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并24h 值班, 求救者可从事故现场直接拔打免费电话提出 请求, 或由急救信息中心决定是否采用空中救护 , 在20 ~ 40min内组队出发, 一般2h 内可将伤 员运送到医院。
急诊医师都要经过3 ~ 4 年正规急诊专业培 训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美国对普及急救知识教育极为重视, 规定警 察、司机、 消防队员、 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 心肺复苏和现场抢救、 自救的培训、 要求 1 / 3 以上的人民群众学会院前急救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健康的重视程 度提高而发展的。
中国
目前,我国二级以上医院均设有急诊科, 地市级城市均有急救中心或急救站,综合性 大医院都建立了重症监护病房,贝贝乐一定 的专业队伍。全国统一了急救电话号码“120”
阅读拓展材料:
1、国外急危重症救治生存链概要及对我国 的启示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3、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介绍 4、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思考
德国
德国的急救医疗服务实行保险制, 医疗 费用由政府、 企业主和职工 3 方分担。
大部分病人运送工作由红十字会完成, 急救中心归属红十字会组织和管理, 是一个 设备先进的指挥系统, 全国使用 “110” 急救 电话号码呼叫。
运输工具有救护车和直升飞机。
德国
目前德国有54 个海上救护站,61 艘救护 船专门用于海上救援工作。有36 个直升救护 机基地, 执行 50 ~ 70km 半径的急救任务, 几乎覆盖了近 95%的领空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管理意义重大
(一)院前急救 (二)急诊科抢救 (三)危重病救护
(一)院前急救:突击队
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 医疗救护。
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 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 等环节。
(一)院前急救:突击队
意义 性质:公益性事业;
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是人民政府的形象 卫生系统的重要窗口 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救治力量
理
第一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组成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
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 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 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三环结构
EMSS
院前急救
现场抢救
途中救护
重症监护室
施院前救护。
法国
而SAMU与消防部门的第一目击者和全科 医师密切配合,必要时派出一个有全套设备 和配备包括急诊专科医师或麻醉师和一名护 士在内的医疗组的可移动加强监护病房,到 危及生命的急诊或严重创伤病人处。
法国
可移动重症监护病房内设备齐全,相当 于医院的一个小型ICU,包括全套气道管理 设施、胸腔引流装置、便携式机械通气机、 复合心电镜、除颤器、静脉内导管和液体、 抗休克裤、固定用的真空垫等。
医务人员于 5 ~ 20min 可抵达灾害或事故 现场,20 ~ 45min将伤病员送到医院。
日本、 意大利、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急救 医疗体系也相当健全和发达。
目前, 急救医疗服务已向国际化、全球化 发展。国际SOS急救援助公司总部设在日内 瓦, 现已在2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和 急救中心。
世界各国大中城市的相关综合医院也都开 放了国际急救医疗绿色通道。全球性的急救 医疗服务网络已经形成, 并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
中国
我国急救医疗服务始于20世纪50年代, 大中城市出现救护站。
EMSS是在1980年10月,国家卫生部颁 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后提 出的。
1984年再次下文,各家医院成立急诊科。
急诊室抢救
强调急诊的
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既适合日常急诊医疗工作,又适合于大型 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主要应对群体伤员 的紧急救助。
组织结构严密、行动迅速、有效救治 符合“新型社会化急诊”的概念
各国家重视,发达国家尤其重视。
最早:法国,1936年建立。
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各国EMSS体系 都较为完善,值得借鉴。
法国
法国于1936年就建立了急救医疗系统( service Daidemedicale urgent,SAMU)是 一种以医师为主的全国性服务, 并且派出专科医师进行现场急救服务。
法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国大部分地区开设免费急救热线“15 ”,由SAMU中心接听,并统一指挥、组织各 个SAMU或私人急诊值班医生和私人救护站实
(二)急诊科救护:桥头堡
EMSS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
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继续进行复苏措施;非中转站。 快速准确判断病情,确定进一步治疗措施; 转送
(三)危重病救护 :大本营
ICU三集中:集中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集 中先进的监护、救治设备和急救药品;集中临 床各科的危重病人。
197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急救医疗服务体 系 EMSS 法案》
1976 年完成了立法程序, 形成了全国急救 医疗网, 之后,又相继建立了院前急救、 现场和
途中救护以及重症 ICU、 CCU 监护体系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就开始了空中救护, 目
前用于空中救护的有直升飞机, 远距离运送时应
用固定翼飞机。
法国
目前,法国的急救医疗网络已遍布全国 ,共有105个SAMU中心和350个移动急救服务 单位,有31个卫生直升机基 地,覆 盖90% 以 上 的 国 土,直 升 机 覆 盖 半 径 为(21 ± 14)k,医务人员保证在(12 ± 7)min内抵达救护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美国
美国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就有急救专业人员 进行科学、规范的现场救治和施行手术
空中救护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并24h 值班, 求救者可从事故现场直接拔打免费电话提出 请求, 或由急救信息中心决定是否采用空中救护 , 在20 ~ 40min内组队出发, 一般2h 内可将伤 员运送到医院。
急诊医师都要经过3 ~ 4 年正规急诊专业培 训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美国对普及急救知识教育极为重视, 规定警 察、司机、 消防队员、 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 心肺复苏和现场抢救、 自救的培训、 要求 1 / 3 以上的人民群众学会院前急救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健康的重视程 度提高而发展的。
中国
目前,我国二级以上医院均设有急诊科, 地市级城市均有急救中心或急救站,综合性 大医院都建立了重症监护病房,贝贝乐一定 的专业队伍。全国统一了急救电话号码“120”
阅读拓展材料:
1、国外急危重症救治生存链概要及对我国 的启示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3、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介绍 4、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思考
德国
德国的急救医疗服务实行保险制, 医疗 费用由政府、 企业主和职工 3 方分担。
大部分病人运送工作由红十字会完成, 急救中心归属红十字会组织和管理, 是一个 设备先进的指挥系统, 全国使用 “110” 急救 电话号码呼叫。
运输工具有救护车和直升飞机。
德国
目前德国有54 个海上救护站,61 艘救护 船专门用于海上救援工作。有36 个直升救护 机基地, 执行 50 ~ 70km 半径的急救任务, 几乎覆盖了近 95%的领空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管理意义重大
(一)院前急救 (二)急诊科抢救 (三)危重病救护
(一)院前急救:突击队
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 医疗救护。
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 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 等环节。
(一)院前急救:突击队
意义 性质:公益性事业;
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是人民政府的形象 卫生系统的重要窗口 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救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