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玫瑰花的经济学悖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过经济学中﹑高级课程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这些课程往往是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开始的。将这两条有趣的曲线结合在一起,能够获得很多有趣的见解。这其中有一条就是“Cash is King”,翻译成中文就是“现金为王”。这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提高一个人的福利,或者说让一个人过得更好,相比于实物配给和购物补贴(或称折扣)等方式,直接提供现金是最有效的途径了。
这个道理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简单易懂。比如我们辛苦工作,是希望获得现金酬劳,再用现金换取我们希望获得的生活用品并满足其他的消费需要。一些朋友经常说,工作单位发了何种何种福利,还不用直接把钱给我们,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背后有一个基本前提,即现金是能够换取其他物品的“通货”。
然而,我们在生活中总会看到一些与之相反的例子。比如,朋友或亲人生日,何不直接送钱?恋人之间表达爱意,何不以现金相赠?乍看之下,这类行为让我们怀疑人们的行为理性,但是经济学研究却能够解通其中奥妙。
首先,以礼相赠不仅包含了礼品的金钱价值,更表达了送礼者花费在其中的时间和精力。比如一位朋友或亲人过生日,我们可以直接给钱。但反之,为了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心意,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对方的需求,到市场中搜寻合适的物品,再精心选择对方喜爱的包装,甚至要想方设法在送出礼物时给对方一个惊喜……这些,可能都算是附着在礼品上的附加值了。
其次,礼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传达了送礼者的品味和兴趣。比如体育爱好者往往会在体育用品上打礼品的主意;读书人往往会以书相赠或以字画为礼;职场中人的礼品则经常是烟酒﹑化妆品﹑衣物服饰或者电子产品。
再次,礼尚往来往往还隐含着送礼人和收礼人之间不同的关系。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知己之间﹑亲人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其礼物形式往往不同。礼物不仅传达着这一送一收之间的情感,恐怕还表达和定位着送礼人和收礼人之间特定的社会或家庭关系。
最后,经济学研究中还特别注意一些特别的礼物,比如恋人之间相送玫瑰。众所周知,玫瑰可不是随便送的。鲜花多种多样,表达着不同的花语,甚至有一套精密的花语“体系”。但即便我们对“花语”再无知,也不能在普通好友的生日聚会中送上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情人节时,马路上那些手捧玫瑰花的卖家,也肯定不会拉住一位老人家,让他们为身边刚放学的孙子孙女买上一朵。
特别是在西方文化中,送上玫瑰代表着将一份感情看作一段严肃而长期的恋爱关系
。这种情感和意愿,用现金就很难去表达了。在美国,一打玫瑰送货上门的价格动辄上百美金,虽然玫瑰本身生命短暂又看似毫无用处,但恋爱中人收到玫瑰的心情必定是幸福而又温馨的。反之,如果你在春宵一度之后的早晨,在恋人床边放上一百美金,不知你的爱人会做何感想。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类似一些与结论相悖的现象。如果简单地将其归为人类的非理性,未免有些粗暴了。倒是这些与固有观念或理论相悖的现象一直激发着经济学家们的思考,也促发着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缜密。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饭馆或小吃店门口排着长队等位或购物,远远看去就能猜到这家生意肯定不错。但是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提高价格就可以减少需求量,又能用较少的产量获取相等的利润,商家何乐而不为呢?
进一步的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商家并没有我们想的那样无知。实际上,门口的长龙恰恰是商家的广告,此类饭馆或食店没有必要负担高额的广告费,而排队的长龙就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诉过路人和附近居民这个店家的水平了。不涨价而维护着这条“长龙”,是商家有意而为之。
再比如,我们知道,无论是电脑还是汽车,新货和二手货的价格相差巨大。即便你昨天从店里买回电脑或开回汽车,今天转手卖出,也会有相当的一笔损失。明明只用了一天,为何价格差别巨大,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呢?经济学认为这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
类似电脑﹑汽车一类零配件复杂又需要专业知识鉴别的产品,一旦成为二手货,买方和卖方在产品质量上的信息就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即便只用了一天,买方也倾向于认为产品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因而大幅砍价。这也是为什么这类产品的二手市场上,好货不多,而次货泛滥的原因。借用专业词汇,此所谓“逆向选择”是也。
总而言之,经济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行为结论,而多年来的经济学发展告诉我们,如果对这些乍看起来与常识相悖或匪夷所思的现象深入研究,往往会得出一些对人类行为更为深刻和有趣的理解。而这类似浅实深的研究,很多都摘下了诺奖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