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合集下载

检验科血常规五分类标准

检验科血常规五分类标准

检验科血常规五分类标准摘要: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测试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提供有关人体血液功能、机能和病理状态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对血常规检验的五分类标准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血细胞比容。

一、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在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为(4.3-5.8)× 10^12/L,成年女性参考值为(3.5-5.0)× 10^12/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骨髓增生异常或其他疾病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单位体积内的白细胞数量。

正常白细胞计数参考值为(4.0-10.0)× 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感染、炎症、白血病等疾病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某些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或其他疾病的表现。

三、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值为(110-150)g/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贫血或出血疾病的表现。

四、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在单位体积内的血小板数量。

正常血小板计数参考值为(100-300)× 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炎症、感染或骨髓造血异常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出血性疾病的表现。

五、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正常血细胞比容参考值为(37-47)%。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红细胞增多症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失血或贫血的表现。

结论: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血细胞比容的测试,可以获取有关人体血液情况的重要信息。

根据相应的参考范围,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炎症等疾病,并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血常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

人血 检验标准

人血 检验标准

人血检验标准
血常规检查的血液检验标准主要包括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等指标。

具体标准如下: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正常参考范围为男性(\~)×10^12/L,女性(\~)×10^12/L;血红蛋白数正常参考范围为男性120\~160g/L,女性
110\~150g/L。

异常增多可能与腹泻、呕吐、脱水、剧烈运动、烧伤、慢
性肺心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有关;异常减少可能与贫血、出血、白血病等有关。

2. 白细胞数:正常参考值为(4\~10)×10^9/L。

白细胞数增多或减少都可能存在疾病风险,如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

3. 血小板数: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多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外,还有血沉、血型、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也属于血常规检查范围。

这些标准或范围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验数据进行判断。

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

血常规
血常规项目、缩写、参考值和单位简表
中文名称英文缩写参考值范围单位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血色素)HGB或Hb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红细胞压积HCT
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白细胞WBC
中性粒细胞NEU;NE;GR
杆状核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EOS
嗜碱粒细胞BAS
淋巴细胞LYM;LY
单核细胞MON;MO
血小板计数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血小板压积PCT
WBC:白细胞
rbc:红细胞
hgb:血红蛋白
hct:红细胞积压
mcv:红细胞平均体积
mch: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plt:血小板计数
MCV红细胞平均体积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LY%淋巴细胞百分比
MO%中间细胞百分数
G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EO杆状核粒细胞
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PCT血小板压积
MPV血小板平均体积
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出、凝血时间测定(BT、CT)
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血常规正常值参考

血常规正常值参考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3: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120~160),(单位: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范文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范文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3: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120~160),(单位: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血流变各种参数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切男:7.5~10.0 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切男:5.6~6.7 女:4.7~6.0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血常规

血常规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3: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120~160),(单位: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白细胞: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109/L。

如果增多表现为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等。

白细胞的减少,常表现为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按百分比分类计数可分5类:1、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2、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着表明可能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但减少也不是好兆头,表明中性白细胞增多;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这一数据对的影响不大;5、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儿童血常规正常值表

儿童血常规正常值表

儿童血常规正常值表什么是血常规?血常规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测,可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儿童血常规与成人血常规相比,在参考值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介绍儿童血常规的正常值范围,并解释每个指标的意义。

血常规指标及其正常值1. 血红蛋白(Hb)•正常值范围:110-160 g/L(新生儿约为140-220 g/L)•意义:衡量机体供氧能力和贫血程度。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脱水或其他疾病。

2.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范围:4.0-5.5 × 10^12/L•意义:反映机体输送氧气和排出碳 dioxide 的能力。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或失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脱水或其他疾病。

3. 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值范围:110-160 g/L•意义:反映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脱水或其他疾病。

4. 红细胞压积(HCT)•正常值范围:35%-45%•意义:反映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脱水或其他疾病。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值范围:78-98 fL•意义:反映单个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缺铁性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巨幼细胞性贫血。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值范围:26-34 pg•意义:反映单个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缺铁性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巨幼细胞性贫血。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范围:320-360 g/L•意义:反映单个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浓度。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缺铁性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巨幼细胞性贫血。

8.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范围:100-300 × 10^9/L•意义:反映机体止血功能和凝血能力。

血常规

血常规

血常规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参考值单位1:WBC 白细胞 4~10 109/L2:LYM 淋巴细胞绝对值 0.8~ 4 109/L3:MON 中间细胞绝对值 0.10~0.90 109/L4:GRA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2~ 7 109/L5:LYM% 淋巴细胞百分比 20~40 %6:MON% 中间细胞百分比 3~10 %7:GRA%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50~70 %8:RBC 红细胞 3.5~5.5 1012/L9:HGB 血红蛋白 110~160 g/L10:HCT 红细胞压积 35~50 %11:MCV 平均红细胞压积 80~100 fL12: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27~34 pg13:MCHC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20~360 g/L14:RDW 红细胞分布宽度 10.6~15.5 %15:PLT 血小板计数 100~500 0-9/L16: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6.0~11.5 fl17:PCT 血小板压积 0.10~0.50 %18:PDW 血小板分布宽度 12~18.1 fLRBC Hb成年男性(4.0-5.5)×1012/L (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12/L (110-150)g/L初生儿(6.0-7.0)×1012/L (170-200)g/L一、白细胞WBC1、白细胞基本检验为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

2、白细胞数量仅为红细胞的0.l-0.2%,如果把大量的白细胞收集起来,呈乳白色。

3、白细胞在外周血中分五类——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噬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1、单位容积血液内各类白细胞的总数,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血常规

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

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正常值:红细胞计数(RBC)(单位:10^12/L)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红细胞压积(HCT)(单位:%)男: 40-50%,女:36-45%,新生儿:36-5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位:fL)男:80-100FL,女:80-100 FL,新生儿:97-109 FL;红细胞分布宽度(单位:%)男:10-16%,女:10-16%,新生儿:10-18%;血红蛋白浓度(HGB)(单位:g/L) :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单位:pg)男:26~38 pg,女:26~38 pg,新生儿:26~38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单位:g/L)男:300~360*g/L,女:300~360*g/L,新生儿:300~360*g/L;白细胞计数(WBC)(单位:10^9/L)男:4-10*10^9/L,女:4-10*10^9/L,新生儿:1.5-2.0*10^9/L;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位:10^9/L)男:0.3-0.8*10^9/L,女:0.3-0.8*10^9/L,新生儿:0.3-0.8*10^9/L;单核细胞比例(MONO%)(单位:%)男:3-10%,女:3-10%,新生儿:3-10%;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单位:10^9/L)男:2.0-7.5*10^9/L,女:2.0-7.5*10^9/L,新生儿2.0-7.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单位:%)男:50-70%,女:50-70%,新生儿50-70%;淋巴细胞计数(LY)(单位: 10^9/L)男:0.8-4.0*10^9/L,女:0.8-4.0*10^9/L,新生儿:0.8-4.0*10^9/L;淋巴细胞比值(LY%)(单位:%)男:17-50%,女:17-50%,新生儿17-50%;血小板计数(PLT)(单位:10^9/L)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儿:100-300*10^9/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单位:%)男:10-18%,女:10-18%,新生儿:10-18%;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单位:fL)男:7-13 fL,女:7-13 fL,新生儿:7-13 fL;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单位:%)男:10-50%,女:10-50%,新生儿:10-50%;血小板压积(PCT)男:0.10-0.35%,女:0.10-0.35%,新生儿:0.10-0.35%。

血常规检查参数

血常规检查参数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10~18),(单位:fL)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1、红细胞(RBC)计数正常值:成人女性(4.1~5.1)×1012/L;男性(4.5~5.9)×1012/L。

低于正常值主要提示贫血,再根据血红蛋白(HGB)的值判断贫血的程度,具体划分为:轻度贫血(90~110g/L);中度贫血(60~90g/L);重度贫血(30~60g/L);极重度贫血(30g /L以下)四个贫血等级。

血常规化验项目表

血常规化验项目表

项目 白细胞总数(EBC) 红细胞总数(RBC) 血红蛋白(HGB)
结果 H 13.29
单位 G/L
参考值 5.0-12.0
4.24 T/L
4.0-5.5
L 103
g/L
110-120
项目 中性粒细 胞总数 (NE#) 淋巴细胞 总数 H (LY#) 单核细胞 总数 (MO#) 嗜酸性粒 细胞总数 H (EO#) 嗜碱性粒 细胞总数 (BA#) 中性粒细 胞百分数 L (NE%) 淋巴细胞 百分数 H (LY%) 单核细胞 百分数 (MO%) 嗜酸性粒 细胞百分 H 数(EO%) 嗜碱性粒 细胞百分 数(BA%) 有核红细 胞百分数 (NRBC%) 有核红细 胞总数 (NRBC#)
25.9 pg
25-32
336 G/L 15 % 246 G/L
320-360
11.514.5
100-400
平均血小板容积(MPV) 平均血小板宽度(PDW) 血小板比容(PCT)
6.7 fL L 10.0 %
0.164 %
5.0-20.0
15.518.1
0.160.36
嗜酸性粒 细胞总数 (EO#) 嗜碱性粒 细胞总数 (BA#) 中性粒细 胞百分数 H (NE%) 淋巴细胞 百分数 L (LY%) 单核细胞 百分数 (MO%) 嗜酸性粒 细胞百分 数(EO%) 嗜碱性粒 细胞百分 数(BA%) 有核红细 胞百分数 (NRBC%) 有核红细 胞总数 (NRBC#)
项目 中性粒细 胞总数 H (NE#) 淋巴细胞 总数 (LY#) 单核细胞 总数 H (MO#)
红细胞比容(HCT) RBC平均容积(MVC)
L 0.31
L
77.3 fL
0.400.50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血常规

血常规

*10^12/L
g/L % fL pg g/L %
3.5-5.5
110-150 40-50 81.0-99.0 27.0-33.0 320-360 11.5-1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浓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CV) RDW-CV
白细胞
增高及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 量的影响
中性粒细胞
血常规
项目中文名称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淋巴细胞百分比 单核细胞百分比
项目英文名称 WBC NEUT%Biblioteka LYMPH% MONO%结果
单位 *10^9/L % % %
参考范围 4-10 50.0-70.0 20.0-40.0 3.0-8.0
嗜酸细胞百分比
嗜碱细胞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淋巴细胞绝对值 单核细胞绝对值 嗜酸细胞绝对值 嗜碱细胞绝对值
<80 <80
>34
<27 <27
32~36
巨幼贫,恶性贫血
缺铁贫,铁粒幼性贫血
<32 32~36
慢性感染,肝病,尿毒症,恶性肿 瘤


血小板: 增多:真红,慢粒 减少:生成障碍(再障,巨幼贫,急性 白血病),破坏过多(ITP,SLE,DIC,输 血后),分布异常(脾肿大,肝肿大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增多:相对增多:血容量减少(呕吐, 腹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氧饱和度减低(红细胞增多的程度和 缺氧的程度成正比) 减少:生理性: 病理性:贫血
MCV 80~100
MCH
MCHC
病因 再障,急性失血性贫血,白血病
27~34 32~36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正常值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一:红细胞记数RBC: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0-5.5)T/L女(3.5-5.0)T/L二:血红蛋白HGB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110-160g/L三:红细胞比积HCT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0.37-0.49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正常参考值:82-92fl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27-31pg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320-360g/L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正常参考值:11.6-14.8八:白细胞记数WBC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正常参考值:4-10G/L九:白细胞分类DC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

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单核细胞MID 3-8%十:血小板记数PLT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正常参考值:100-300G/L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正常参考值:6.8-13.5fl十二:血小板压积PCT临床意义:同PLT正常参考值:0.1-0.3%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正常参考值:15.5-18.0%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正常参考值:0.5-1.5%十五:血沉ESR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炎症、恶性肿瘤、贫血、高胆固醇及高球蛋白血症正常参考值:男0-15mm/h女0-20mm/h十六:尿比重SG临床意义:降低:尿崩症、肾功能不全增高: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正常参考值:1.010-1.030十七:尿酸碱度PH临床意义:酸性尿:尿酸盐结石、酸中毒碱性尿:草酸盐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正常参考值:5-8十八:尿沉渣镜检临床意义:红细胞:肾炎、肿瘤可增加白细胞:泌尿系统感染上皮细胞: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增加管型:各类肾炎肾病正常参考值:OBL:neg 0-5(±) 2-6(+) 8-15(++) 20-30(+++) >40(++++) LEU:neg 0-5(-) 5-10(+) 10-15(++) 20-40(+++) >50(++++)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管型:偶见透明管型十九:本周氏蛋白临床意义:阴性监狱多发性骨髓瘤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尿胆红素U-BiL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正常参考值:阴性1(SCHWACH)3(MAESSIG)6(STARK)二十一:尿胆原URO(UBG)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及肝病正常参考值:0.2 2(+)4(++)8(+++)12(++++)二十二:尿酮体U-Ket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腹泻正常参考值:neg 5(±) 15(+) 50(++) 150(+++)二十三:尿糖U-Glu临床意义:糖尿病、肾性糖尿时增高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四:尿蛋白U-Pro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正常参考值:neg 25(+) 75(++) 150(+++) 500(++++)二十五:尿亚硝酸盐NIT临床意义:阴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六:便潜血OB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七:精液常规RT临床意义:鉴别诊断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精囊炎与精囊结核正常参考值:1-1.5亿/ml二十八:脑脊液常规CSF Tt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脑脊液、脑肿瘤、脑出血等正常参考值:颜色:无色水样液体透明度:清晰蛋白:阴性红细胞记数:成人(0-8)×106/L临床生化检测项目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LT(GPT)临床意义:升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梗等正常参考值:3-40U/L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ST(GOT)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心梗发病期、急慢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等正常参考值:3-40U/L三.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等正常参考值:7-50U/L四:血清碱性磷酸酶ALT(AKP)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骨细胞瘤、骨转移癌等正常参考值:30-110U/L五:血清肌酸激酶测定CK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心梗、心肌炎、肌损伤、心脏手术等正常参考值:25-200U/L六: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临床意义:升高见于急性心梗、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等正常参考值:109-245U/L七:血清a-羟丁酸脱氢酶HBDH临床意义:升高作为急性心梗诊断标志正常参考值:80-220U八:血清淀粉酶AMY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胃穿孔等,降低见于肝脏疾病正常参考值:0-220U/L九:血清总胆固醇TC(CHOL)临床意义: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血蛋白血症的诊断和分类;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定正常参考值:80-220U/L十:血清甘油三脂TG临床意义:升高见于糖尿病、肾病等,降低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病变等正常参考值:30-150MG/DL十一:血清总胆汁酸TBA临床意义:作为肝功能检测指标、肝炎、肝硬化、肝损害等正常参考值:0-10umol/L十二:血清肌酐测定CRE临床意义:升高见于严重肾功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降低见于肌肉量减少、多尿。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血常规检查是评估血液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态。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红细胞减少常见于贫血,如急性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增多则可能提示身体缺氧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HGB):反映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参考值为男性130~175 g/L,女性115~150 g/L。

血红蛋白减少或增多与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相似,同样可以反映贫血或脱水等情况。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4~10)×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应激等情况,而减少则可能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其他疾病。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可能提示出血倾向,而增多则可能提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反映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MCV增大通常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反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

MCH增大通常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单位体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MCHC增大通常提示高色素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反映红细胞体积分布的离散程度。

RDW-SD增大通常提示混合性贫血。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phil percentage, BASOP):反映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P):反映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某些皮肤病和过敏性疾病。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精心整理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

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15.0~8.0×109/(1)(2)2.(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

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②减少。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

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4)症等。

(5)3.0.01~0.05(1%。

(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

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

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

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血常规儿童和成人标准

血常规儿童和成人标准

血常规儿童和成人标准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不同年龄段的人血常规的参考范围也不同,下面将介绍血常规儿童和成人标准。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其他指标。

其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主要反映血液携氧能力;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血小板计数则体现了血液凝固功能。

儿童的血常规参考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儿童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较成人略低,而白细胞计数略高。

以下是一些儿童血常规的标准参考值:- 新生儿:血红蛋白11-21 g/dL,红细胞计数3.9-5.9×1012/L,白细胞计数9-34×109/L,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1-2岁:血红蛋白10-13.8 g/dL,红细胞计数3.6-4.9×1012/L,白细胞计数6-17×109/L,血小板计数150-450×109/L;- 3-5岁:血红蛋白11.5-13.5 g/dL,红细胞计数4-4.8×1012/L,白细胞计数5-15.5×109/L,血小板计数150-450×109/L;- 6-12岁:血红蛋白11.5-15.5 g/dL,红细胞计数4-5.2×1012/L,白细胞计数4.5-13.5×109/L,血小板计数150-450×109/L;- 13-18岁:血红蛋白12-16 g/dL,红细胞计数4.5-5.5×1012/L,白细胞计数4.5-11×109/L,血小板计数150-450×109/L。

成人的血常规标准参考值也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成人血常规的标准参考值:- 血红蛋白:男性13.5-17.5 g/dL,女性12-15.5 g/dL;- 红细胞计数:男性4.5-5.5×1012/L,女性3.8-5.1×1012/L; - 白细胞计数:4-11×109/L;- 血小板计数:150-450×109/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1: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
3:血红蛋白浓度(HB):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
200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 10^9/L)
1.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什么是室内质量控制目的是什么?
室内质量控制:是各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以决定常规检验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

主要目的:检测和控制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以提高本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室内质控规则:最广泛采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当质量控制血清的检测结果超出±3s范围,则判断为失控。

2.室间质控
室间质控是在卫生部门领导下,由检验中心(或参考实验室)负责组织级此项恬动。

由检验中向各实验室定期发出质倥物在各实验童不知质控物正确结果的情况下,要求各实验室在指定日期回报结果.包括细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等。

检验中心负责综合分析各实验室回报结果,找出实验室自身不能发现但已经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和解答问题,提高各实验室的检验水平。

3 .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的签别:Mb能溶解在百分之八十的硫酸铵溶液中,而血红蛋白则不能
4采血顺序:血小板的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测定,白细的计数,血型的签定
5.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
6核右移:外周血中出现5叶核及5叶以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能增强心肌兴奋性,又能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离子是:钙离子
能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又能降低心肌兴奋性的离子是:钾离子
7.“酶胆分离”:指由于重症肝炎时大量的肝细胞坏死,此时血中的ALT可以轻度增高,临
终时明显下降,胆红素却进行性的长升高,即所谓的“酶胆分离”,多为肝坏死的征兆8.CK—MB和Mb为早期AMI的标志物,而cTn为心肌损伤的确诊性标志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