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同步练习3

合集下载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第一篇:《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4分)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君主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文章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②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阅读答案答案:1.(4分)①我之所以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②项羽嫉妒有才能的贤人,对待有功劳是就迫害他,对待贤能的人就怀疑他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阅读答案。

第二篇:高祖本纪高祖本纪高祖,沛丰县中阳里人,姓刘,名字叫季。

父亲是老太爷,母亲是姓刘的老太太。

那以前刘老太太曾经在大湖边休息,梦见与神仙相遇。

这时,电闪雷鸣天色昏暗。

老太爷前往看,于是看见蛟龙在刘媪上面。

不久刘媪有了身孕,于是生下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并且上额突起,美丽的胡须,左边的大腿上有72个黑痣,仁爱并且关爱他人,喜爱给予,性情豁达。

平常有大的气度,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到了壮年,尝试作官吏,作泗水的亭长,官署里的官吏没有不被他耍笑戏弄的。

喜好喝酒和女色,常常在姓王的妇女和姓武的妇女那里赊欠酒喝,醉到卧在地上,姓王的妇女和姓武的妇女看见他上面常常有龙,以这件事为奇怪。

高祖每次去买酒畅饮,店里售出的酒是平日的几倍。

等到见了怪事,年终,两家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高祖本纪》同步练习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高祖本纪》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就是 ( )(3分)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⑥解析 ①“案”同“安”,②“内”同“纳”,③“距”同“拒”,⑤“详”同“佯”。

答案 A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就是( )(3分) 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瞧不起 B 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 C 、欲止.宫休舍 止:居住 D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 解析 D 项,卒:士卒答案 D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 A ⎩⎨⎧ 系颈以.组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B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C ⎩⎨⎧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D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 解析 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可不译。

A 项,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 项,则: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就;D 项,因:介词,乘机/介词,凭借。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A 、诽谤..者族 B 、鲁为楚坚守..不下 C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解析 A 项指“公开批评,议论”;C 项指“崤山以东”;D 项指“没有出息”。

答案 B、下列与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例句:会项伯欲活张良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B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C 、沛公从百余骑D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解析 其中“活”与“从”均为使动用法。

A 项中“苦”为意动用法;B 项中的“目”为名词作动词;D 项中的“道”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C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她三项不同的一项就是( )(3分)A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B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C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解析 C 项为定语后置句,其她三项为判断句。

[古诗文阅读]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古诗文阅读]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4分)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

高祖本纪配套练习

高祖本纪配套练习

高祖本纪配套练习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媲pì美烙luò印炮烙luò威慑shâB、销声匿nì迹一蹴cù而就攻讦jiã咀jǔ嚼juãC、咬文嚼jiáo字钳qián 制负荷hâ刮垢gòu 磨光D、蜕tuì除得逞chěng 有史可稽jī稽qǐ首答案:A、烙lào 印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骈pián 文仰韶sháo 勘kān 察脂zhǐ肪B、慰藉jiâ匮kuì乏给jǐ与给gěi以C、残羹冷炙zhì冠guān冕miǎn 脑髓suǐ譬pì如D、孱càn 头孱chán弱蹩biã进炫xuàn 耀答案:A、脂zhī肪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迸(bèng)着罡(gāng)风擎(qíng)着噩(è)梦B.塞(sè)外颓垣(yuán)荒冢(zhǒng)脸颊(jiá)C.车辙(zhé)咒诅(zǔ)无垠(yín)笳(qiā)笛D.骸(gāi)骨瘦瘠(jí)隧(suì)洞蜗(wō)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正式动笔之前,都必须经过一个惨淡经营的构思过程。

B.有的领导干部说的是“反腐倡廉”,做的却是“贪污腐化”,真是令人不可理喻。

C.这次能顺利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我反躬自省,依靠集体的力量是最关键的一条。

D.在几十年的风雨同行中,他们俩总是同甘共苦,讳莫如深。

5、下列诗句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B.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高祖本纪练习

高祖本纪练习

知能巩固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遂坐上坐,无所诎B.乃详尊怀王为义帝C.高祖常繇咸阳D.二世使使者斩以徇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组:丝带B.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属:交付,委托C.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偶:相对,相聚D.摄衣谢之,延上坐谢:感谢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 ①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②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C. ①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D. ①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A.吾当王关中B.沛公从百余骑C.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D.项羽与宋义北救赵5.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的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籍何以生此B.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D.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6.下列对该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率兵发动攻击,遭遇失利后退却,孔、费两位将军又出兵攻击,楚军失利,韩信这才乘胜进攻,汉军取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B.刘邦取得垓下大捷后,乘胜平定楚地,回军定陶后,带兵进入韩信营垒,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C.取得天下后,刘邦与臣下议论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们认为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主要是他能厚待有功之人,“与天下同利”。

D.刘邦与群臣在未央宫宴庆时,刘邦为父亲祝酒,当众戏弄老父,显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7.翻译下列句子。

(1)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专题3 第7课 高祖本纪 Word版含答案

专题3 第7课 高祖本纪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 高祖本纪1.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祖常繇.咸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四月,兵罢戏.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召诸县父老豪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诸吏人皆案.堵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1)息⎩⎪⎨⎪⎧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喟然太息.曰: 臣有息.女: 九年而水不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徇⎩⎨⎧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3)属⎩⎨⎧ 诸将黥布皆属.: 乃以秦王属.吏:(4)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 沛公引.兵西:(5)辄⎩⎨⎧ 去辄.烧绝栈道: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6)解⎩⎨⎧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项羽解.而东归: (7)摄⎩⎨⎧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摄.行天子之政:(8)守⎩⎨⎧ 鲁为楚坚守.不下: 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 臣等以死守.之:(9)相⎩⎪⎨⎪⎧ 吕公者,好相.人: 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其在卫者,相.中山: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3.虚词归纳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与俱攻秦军: 因.张良遂略韩地辕:(3)以⎩⎪⎨⎪⎧ 乃以.秦王属吏: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啖以.利: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 不然.,籍何以生此: 喟然.太息曰: 沛公然.其计:4.古今异义词(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①生产作业..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一下 (1)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吕公因目.固留高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项羽与宋义北.救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高祖竟酒,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沛公然.其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大王起微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沛公从.百余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诽谤者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王巴、蜀、汉中,都.南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会项伯欲活.张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及见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夜.往见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系颈以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诸将过此者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1)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本纪》 同步练习 -含答案

《高祖本纪》 同步练习 -含答案

《高祖本纪》检测讲义一、实词1、意.()豁如也2、常有大度.()3、不事家人..()生产作业4、高祖每酤.(gū)留饮5、高祖常.()繇咸阳6、纵.()观7、单父fŭ人吕公善.()沛令8、因家.()沛焉9、引.()入坐10、无所诎.()11、酒阑.()12、臣有息.()女13、何自妄.()许与刘季14、卒.()与刘季15、可.()四千余人16、足下必.()欲诛无道秦17、不宜踞见长者..()18、摄.()衣谢.()之19、二世使使者斩以徇.()20、啖.()以利21、乃以秦王属.()吏22、偶.()语者弃市23、诸吏人皆案堵.()如故2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25、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26、沛公又让.()不受27、稍佂关中兵以自益,距.之()28、因以文.()谕.()项羽29、会项伯欲活.()张良30、怀王曰:如.()约31、项羽使人还报.()怀王32、实不用.()其命33、乃详.()尊怀王为义帝34、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35、去辄.()烧绝.()栈道36、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37、及其锋而用.()之38、天下已定,人皆自宁.()39、不如决策东乡.()40、后.()天下约41、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42、汉王复入壁.()43、孔将军、费将军纵.()44、遂略.()定楚地45、示.()鲁父老项羽头46、吾不敢当.()帝位47、臣等以死守.()之48、汉王三让.()49、诸君必以为便.()50、有功者害.()之51、给.()馈饷,不绝()粮道52、连.()百万之军53、沛幸得复.()54、道.()旧故为笑乐55、沛父兄固.()请56、比.()沛57、乃绐为谒.()曰二、虚词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因.与俱攻秦军()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3.以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乃以.秦王属吏()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啖以.利()可以.有大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4.然沛公然.其计()然.恐,不敢不服耳()不然.,籍何以生此()喟然.太息曰()三、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A.《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苏教版选修7高中语文高祖本纪 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7高中语文高祖本纪 同步练习

高祖本纪同步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萧何为主.吏,主进.。

主:主管,主持。

进:指收入的钱财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易:轻视,瞧不起3、乃绐.为谒曰“贺钱万”绐:欺骗4、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必:如果5、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可:大约6、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属,交付,托付7、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止:居住8、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从:带领9、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谢:谢罪,道歉。

10、怀王曰:“如.约。

”如,按照,遵照。

11、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功伐:功劳。

“功”,“伐”同义。

12、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害:嫉恨13、游子悲.故乡悲:思念14、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复:免除赋税徭役。

15、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比:并列,跟……一样二、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黑子:黑痣2、常有大度..家人:平常人家。

大度:远大抱负..生产作业..,不事家人3、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偶语:相对私语。

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规约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无赖:没有才能,无可依仗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该字。

1、高祖常繇咸阳……繇:通“徭”,服徭役。

2、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3、诸所过毋得掠卤卤,通“虏”。

4、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憙同“喜”。

解同“懈”,懈怠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同“安堵”,安居,安定。

堵,墙。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详:通“佯”,假装、谎称7、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同“向”。

四、解释句中的虚词。

1、而(1)隆准而龙颜(并列)(2)日夜跂而望归(修饰)(3)项羽解而东归(顺接)(4)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转折)2、因(1)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2)因张良遂略地韩地轘辕(凭借)(3)啖以利,因袭武关(趁机)(4)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就)3、乃(1)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才)(2)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就)4、以(1)始大人常以臣无赖(认为)(2)其以沛为朕汤沐邑(把)(3)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因为)五、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

2021年高中语文《高祖本纪》练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1年高中语文《高祖本纪》练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1年高中语文《高祖本纪》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1、重点词语解释姓刘氏,字季已而有身隆准而龙颜意豁如也及壮,试为吏廷中吏无所不狎侮高祖每酤酒留饮,酒雠数倍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纵观,观秦皇帝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萧何为主吏,主进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引入坐刘季固多大言酒阑高祖竟酒,后臣有息女此非儿女子所知也昌邑未拔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摄衣谢之,延上坐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啖以利益张疑兵旗帜乘胜,遂破之系颈以组乃以秦王属吏欲止宫休舍偶语者弃市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今则来稍征关中兵以自益沛公然其计方飨士,旦日合战因以文谕项羽得解归非有功伐实不用其命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去辄烧绝栈道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汉王复入壁举九江兵而迎武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费将军纵示鲁父老项羽头诸侯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非所守也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列侯诸将无敢隐朕陛下慢而侮人有功者害之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张饮三日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复其民乃并复丰,比沛游子悲故乡2、通假字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常繇咸阳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无所诎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诸吏人皆案堵如故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兵罢戏下不如决策东乡3、古今异义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诽谤者族凡吾所以来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始大臣无赖军吏之人皆山东之人也4、词类活用见其上有龙,怪之单父人吕公善沛公公始常欲奇此女因家沛焉吕公因目固留高祖沛公引兵西降章邯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遂西入咸阳还军霸上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先入关者王之不欲费人会项伯欲活张良沛公从百余骑都彭城起为太上皇寿5、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此非儿女子所知也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吕公女乃吕后也啖以利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系颈以组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何以得主约项羽王诸侯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诸将过此者多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6、翻译①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高祖本纪演练 Word版含解析推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高祖本纪演练 Word版含解析推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乃绐.为谒曰“贺钱万”绐:假装 B.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延:请 C.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徇:示众 D.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属:交付,委托 解析:选A 。

绐:欺骗,诈说。

2.下列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仁而爱人战胜而不予人功 B.⎩⎪⎨⎪⎧ 以备诸侯盗兵袭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C.⎩⎪⎨⎪⎧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袭攻武关,破之D.⎩⎪⎨⎪⎧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解析:选C 。

A 项,连词,表示并列;连词,表示转折。

B 项,连词,表示目的;介词,把。

D 项,动词,到;结构助词“的”。

只有C 项中的两个“因”都是介词,“趁机”。

3.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③无所诎④因以文谕项羽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⑥解析:选A 。

①“案堵”同“安堵”;②“内”同“纳”;③“诎”同“屈”;⑤“详”同“佯”。

4.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B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C .秦人大失望..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解析:选C 。

C 项,古今皆指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A 项,“家人”,古指平民百姓,现指一家的人;B 项,“约束”,古指规约,现指限制使不超出范围;D 项,“无赖”,古指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没有出息,现指蛮不讲理或品行不端的人。

5.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A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B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C .不然,籍何以生此D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解析:选B 。

B 项和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A 项为判断句;C 项为宾语前置句;D 项为定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6~9题。

苏教版语文高二-3.7高祖本纪同步检测苏教版《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二-3.7高祖本纪同步检测苏教版《史记选读》

第7课高祖本纪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意:性情②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绐:假装③卒.与刘季卒:终于④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徇:示众⑤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组:串起来⑥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特:只是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2.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④因以文谕项羽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②驱之鸿门,见谢.项羽③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④籍何以.生此A.两个“谢”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B.两个“谢”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C.两个“谢”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D.两个“谢”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4.下列加点字的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组是( )①不事家人..耳..也④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观秦皇帝③大丈夫当如此..生产作业②纵观⑤大王起微细..伤怀..,诛暴逆,平定四海⑥高祖乃起舞,慷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单父人吕公善.沛令②因家.沛焉③公始常欲奇.此女④会项伯欲活.张良⑤项羽遂西.⑥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⑦吾当王.关中A .①/②⑤/③⑦/④⑥B .①/②⑤⑦/③④/⑥C .①/②⑤⑦/③/④⑥D .①③/②⑤⑦/④⑥6.下列各句中对省略部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于)昌邑B .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之,代“秦将”)以利C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之,代“章邯”)为雍王D .秦富十倍(之,代“财富”)天下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高祖本纪练习

高祖本纪练习

高祖本纪配套练习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失之豪厘,差之千里B.罔罗天下放失旧闻C.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D.以拾遗补艺解析A项“豪”通“毫”;B项“罔”通“网”,“失”通“佚”;C项“拂”通“弼”。

答案 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司马氏去周适晋而子迁适使反B.泽流罔极罔疏则兽失C.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每与臣论此事D.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解析A项分别为“到,去”,“恰逢”;B项分别为“无,没有”“网”;C项分别为“著述”“谈论”;D项均为“死”。

答案 D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以达王事而已矣A.在赵者,以传剑论显 B.以其地为河内郡C.垂空文以断礼义 D.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

A项介词,凭借;B项介词,把;D项连词。

答案 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不得与从事 B.整齐其世传C.故发愤且卒 D.忠信行道,以奉主上解析A项指“参与其事”;B项指“整理,归纳”;C项指“愤懑”。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坑赵长平军 B.学者到今则之C.诸侯之相王 D.父不父则无道解析B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B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欲以何明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B.显功名于虞夏C.臣不臣则诛 D.浮于沅、湘解析A项和例句为宾语前置句,B、D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

答案 A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B.“身毁不用”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

C.贤圣发愤著述的故事,给了司马迁巨大的精神动力D.司马迁列举古圣先贤的事迹,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他想像古圣先贤一样创立不朽业绩。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高祖本纪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高祖本纪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高祖本纪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英国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之所以迈人数学、物理领域,并且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他父亲独具慧眼、因势利道是分不开的。

B.瘦小的律师毫无惧色,从法律角度逐摆出国家相关法律条款.仗义直言,开发商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了老人的拆迁要求。

C.在新一届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围绕经济问题,驴象两党的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和约翰·麦凯恩唇枪舌箭,相互玫讦。

D.因为缺乏精神的提升,加之长期处于食不果腹甚至朝不保加的困境中,那时国人最大的愿望正如鲁迅所说的“但求做稳奴才”。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种同质化为企业之间的竞争甚至企业内部的竞争埋下了隐患。

②以西餐和中餐为例,麦当劳里的汉堡包,在世界不同国家,E1味一定是一致的。

③而中餐菜式很少有告诉你每种配料放多少,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口味可谓天壤之别。

④国学是应对复杂性和偶然性的智慧。

⑤这种差异化不仅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大大避免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⑥西学是应对简单性和必然性的智慧,A.⑥②①④③⑤ B.⑥④②①③⑤C.④⑥②⑤③① D.④③⑤⑥②①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3.1高祖本纪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3.1高祖本纪

第三专题 不虚美 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高祖本纪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繇.(yáo ) 媪.(ǎo ) 樊.哙(fàn ) 单父..(shàn fǔ) B.啖.(dàn ) 筮.(shì) 深堑.(qiàn ) 自刭.(jīng ) C.飨.(xiǎng ) 鸂.(bū) 垓.下(gāi ) 郦食其..(yì jī)D.跂.(qǐ) 贳.(shì) 属.吏(shǔ) 大泽之陂.(bēi ) 解析:A 项,“樊”应读“fán ”;B 项,“刭”应读“jǐnɡ”;D 项,“属”应读“zhǔ”。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看不起 B.臣等以死守.之 守:坚持(自己的意见) C.摄衣谢.之,延上坐 谢:感谢 D.起为太上皇寿. 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解析:C 项,谢:道歉。

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B.{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张饮三日C.{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D.{汉王复入壁驰入齐王壁,夺其军解析:A 项,示众;巡行、攻占。

B 项,增设;搭起帐篷。

C 项,服从;信任使用。

D 项,均为“营垒”。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A .士卒皆歌思东.归 B.会项伯欲活.张良 C.杨熊走.之荥阳 D.沛公然.其计 解析:B 项与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A 项,名词作状语;C 项,逃跑;D 项,意动用法。

答案:B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B.大丈夫当如此..也C.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D.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解析:A项,古义:劳苦的工作。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三章高祖本纪巩固提升案+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三章高祖本纪巩固提升案+Word版含解析.doc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无内诸侯军B .战胜而不予人功C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D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解析:选B 。

A 项,“内”同“纳”;C 项,“案堵”同“安堵”;D 项,“详”同“佯”。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事:从事 B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竟:尽,终了 C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交好 D .摄衣谢.之,延上坐 谢:感谢 解析:选D 。

谢:道歉。

3.下列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仁而.爱人战胜而.不予人功 B.⎩⎪⎨⎪⎧以.备诸侯盗兵袭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C.⎩⎪⎨⎪⎧高祖因.狎侮诸客因.袭攻武关,破之 D.⎩⎪⎨⎪⎧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解析:选C 。

A 项,连词,表示并列/连词,表示转折。

B 项,连词,表示目的/介词,把。

D 项,动词,到/结构助词“的”。

只有C 项中的两个“因”都是介词,“趁机”。

4.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B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C .秦人大失望..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解析:选C 。

C 项,古今皆指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A 项,“家人”,古指平民百姓,现指一家的人;B 项,“约束”,古指规约,现指限制使不超出范围;D 项,“无赖”,古指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没有出息,现指蛮不讲理或品行不端的人。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A .诸将过此者多B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C .吕公女乃吕后也D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解析:选A 。

A 项与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B 项,被动句;C 项,判断句;D 项,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6~9题。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本纪作业学生版

高祖本纪作业学生版

《高祖本纪》课后练习一、常用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高祖常繇咸阳3、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4、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5、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6、诸吏人皆案堵如故7、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8、乃详尊怀王为义帝9、四月,兵罢戏下10、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11、高祖奉玉卮12、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二、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降章邯会项伯欲活张良沛公从百余骑至阳夏南止军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沛公然其计3.名词活用为动词高祖常繇咸阳沛公引兵西吾当王关中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秦王子婴素车白马不如仲力高祖竟酒,后。

欲约分王关中都彭城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夜往见良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高祖竟酒,后吕媪怒吕公曰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六、特殊句式1. 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

”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2. 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3. 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决胜于千里之外。

沛公兵遂先(于)诸侯至霸上降(于)轵道旁与项羽决胜(于)垓下大败(于)垓下啖以利4. 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 宾语前置何以得主约?(何以:以何)不然,籍何以生此?(何以:以何)6. 省略句(高祖)仁而爱人 (高祖)好酒及色(项羽)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代(之)为上将军沛公引兵西,遇彭越(于)昌邑,因与(之)俱攻秦军高祖大朝群臣,置酒(于)未央前殿四月甲辰,高祖崩(于)长乐宫。

高祖本纪 练习(学生)

高祖本纪 练习(学生)

《高祖本纪》检测(学生卷)一.解释加点的实词(24分)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2.隆准.而龙颜.3.岁竟..4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5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6高祖常繇.咸阳,纵观..7.可四千余人8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9.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10..益张..疑兵旗帜11.乃以秦王属.吏12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13.争持牛羊以飨.军士14.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15.汉王复入壁.16.孔将军、费将军纵.17.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18.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19.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20.起为太上皇寿.21.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22.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23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24.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二、一词多义(14分)因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以系颈以组以备诸侯盗兵袭之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则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固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刘季固多大言之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三、特殊句式(8分)昌邑未拔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四、翻译(54分)1.(8分)2.,实不持一钱。

(10分)3.6分)(8分)8分)6.(6分)7.8分)。

语文《高祖本纪》同步练习(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

语文《高祖本纪》同步练习(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1~4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

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语。

(1)淮阴侯复乘.之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示.鲁父老项羽头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高祖欲长都.洛阳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乘:乘……机会(2)示:给……看(3)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4)都:定都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吾所以..失天下者何..有天下者何②项氏之所以③鲁为.楚坚守不下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A.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也不同B.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为”不同C.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相同D.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为”也相同解析: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祖本纪》同步练习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看不起B 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C .欲止宫休舍 止:居住D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系颈以组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B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C ⎩⎪⎨⎪⎧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 ⎩⎪⎨⎪⎧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诽谤者族 B .鲁为楚坚守不下C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5.下列与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会项伯欲活张良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B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C .沛公从百余骑D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B.此非儿女子所知也C.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D.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 )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给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

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8.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孔将军、费将军纵 纵:出兵攻击B .示鲁父老项羽头 示:给……看C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D .有功者害之 害:杀害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②此所以失天下也 ⎩⎪⎨⎪⎧ ③鲁为楚坚守不下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A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也不同。

B .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为”不同。

C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相同。

D .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为”也相同。

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率兵发动攻击,遭遇失利后退却,孔、费两位将军又出兵攻击,楚军失利,韩信这才乘胜进攻,汉军取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B .刘邦取得垓下大捷后,乘胜平定楚地,回军定陶后,带兵进入韩信营垒,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C .取得天下后,刘邦与臣下议论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们认为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主要是他能厚待有功之人,“与天下同利”。

D .刘邦与群臣在未央宫宴庆时,刘邦为父亲祝酒,当众戏弄老父,显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11.翻译下列句子。

(1)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题。

(甲)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公主。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

戚姬幸,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毅:残酷),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

长兄周吕侯死事。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

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

”吕后大怒,乃使人复召赵王。

孝惠亲迎灞上,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孝惠还,赵王已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但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

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

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丞相乃如辟强计。

太后说,其哭乃哀。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

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今王吕氏,非约也。

”太后不说。

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

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太后喜。

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歃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太史公曰:孝惠皇帝、吕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吕后以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有删改)(乙)吕后当高帝临危时,问萧相国后孰可代者,是固以安国家为急也。

孝惠既立,政由母氏,其所用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无一非高帝注意安刘之人。

是惟恐孝惠之不能守业也,非如武后以嫌忌而杀太子弘、太子贤也。

后所生,惟孝惠及鲁元公主,其他皆诸姬子。

使孝惠而在,则方与孝惠图治计长久。

观于高祖欲废太子时,后迫留侯画策,至跪谢周昌之廷诤,则其母子之间可知也。

(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微时妃也 微:低贱,卑下B .高帝属臣赵王 属:托付C .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殖:生长D .至跪谢周昌之廷诤 谢:感谢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惠帝“仁弱”和吕后“刚毅”的一组是( )A ⎩⎪⎨⎪⎧ ①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②长兄周吕侯死事B ⎩⎪⎨⎪⎧ ①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②所诛大臣多吕后力C ⎩⎪⎨⎪⎧ ①是惟恐孝惠之不能守业也②发丧,太后哭,泣不下D ⎩⎪⎨⎪⎧ ①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②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点明了吕后的两个哥哥都在刘邦身边为将,“长兄”还为建立汉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吕后本人更辅佐高祖平定了天下。

B .吕后为人“刚毅”,作风蛮横,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而且一定会采取严厉的手段。

她把戚夫人制成“人彘”,连其亲生儿子都认为这不是人做得出来的。

C .司马迁没有简单地对吕后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司马迁认为,吕后的主要功绩体现在刘邦死后的一段时期,为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D .赵翼认为吕后的行为是保全其子孝惠帝。

而高祖为了废掉太子,曾逼迫留侯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达到离间吕后母子亲密关系的目的。

1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戚姬幸,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希见上,益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后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问萧相国后孰可代者,是固以安国家为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解析①“案”同“安”,②“内”同“纳”,③“距”同“拒”,⑤“详”同“佯”。

答案 A2.解析D项,卒:士卒答案 D3.解析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可不译。

A项,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项,则: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就;D项,因:介词,乘机/介词,凭借。

答案 C4.解析A项指“公开批评,议论”;C项指“崤山以东”;D项指“没有出息”。

答案 B5.解析其中“活”与“从”均为使动用法。

A项中“苦”为意动用法;B项中的“目”为名词作动词;D项中的“道”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C6.解析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 C7.解析⑤是萧何讽刺刘邦的话。

答案 A8.解析害:嫉恨。

答案 D9.解析两个“所以”都表示原因;第③句中的“为”是“替,给”的意思,第④句中的“为”表被动。

答案 B10.解析A项中说“遭遇失利后退却”是错误的,这实际上是汉军佯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