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优秀教案教学内容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48b07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6.png)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选自高一《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的第八节,在学生认识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之后,课本把该节放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结构,避免死记公式。
本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说明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学生由于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印象很深,所以做好演示实验十分重要,除了牛顿管的实验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小实验,使学生明白,日常见到的现象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的缘故,对“如果物体只受到重力,不同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有深刻的印象。
【教学设想】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整节课的--围绕“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展开:→科学的抽象、推测(真空中,如何?)→实验验证(牛顿管演示)→得出结论(自由落体定义)→问题提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如何?)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
开始的小实验很重要,是科学探究的入口处,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演示的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教学准备】小钢球、牛顿管、纸片、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重物、纸带、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规律可由三个公式体现出来(投影)。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师:同学们对“自由落体运动”其实并不陌生。
(演示实验:将小钢球由高处静止释放,指出小钢球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师:那么除了小钢球的下落外,还有哪些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演示实验:让一张纸片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生:钢球落得快。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d269b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4.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物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
详细内容包括: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及特点;2.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 实际物体自由落体运动与理论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2. 培养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科学探究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难点:实际物体自由落体运动与理论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自由落体演示仪、秒表、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羽毛和硬币同时落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羽毛落地速度较慢;2. 基本概念: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 规律探究: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6. 知识拓展:介绍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跳伞、火箭发射等;六、板书设计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3. 实际物体自由落体运动与理论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4. 例题及解答过程;5. 随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根绳子长度为h,一物体从绳子顶端自由落下,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2)一物体从高度h自由落下,已知落地时的速度v,求物体下落的时间。
2. 答案:(1)v = √(2gh);(2)t = v/√(2gh)。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物理教案6篇
![自由落体运动物理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5d9ac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d.png)
自由落体运动物理教案6篇自由落体运动物理教案6篇自由落体运动物理教案1 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场下落的运动.考虑: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场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一样.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2)假设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一样.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v0=0(2)加速度恒定(a=g).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一样.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最大;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 gt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4.平均速度公式: =5.推论:h=gT2问题与探究问题1 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一样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测?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问题2 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探究思路:回忆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问题3 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一样吗?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典题与精析例1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从静止开场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B.假设空气阻力不能忽略,那么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精析:此题主要考察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场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答案:ABCD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展观察,发现根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1.5 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 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那么:vt=gt=.5 m/s=15 m/sh= gt2= .52 m=11.25 m.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理论,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络实际.分析^p 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详细分析^p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 s下落了25 m,那么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 m/s2)精析:此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后1 s的位移为25 m,假如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 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那么有:h= gt2 ①h-25= g(t-1)2 ②由①②解得:h=45 m,t=3 s所以,物体从离地45 m高处落下.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寻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自主广场根底达标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那么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一样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D.它们在第1 s、第2 s、第3 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答案:ACD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那么在下落过程中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C.两球间隔始终不变D.两球间隔越来越大答案:AD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A. ∶2B. ∶1C.2∶1D.4∶1答案:B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那么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A.自由落体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aC.匀加速直线运动agD.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5.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一样B.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一样C.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答案:AB6.从间隔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假设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答案:35 m综合开展7.两个物体用长L=9.8 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 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答案:0.5 s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t=0.2 s内通过高度为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g取10 m/s2)图2-4-1答案:1 s自由落体运动物理教案2 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多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e629d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0.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理解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3. 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实例4. 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基本公式及应用。
2.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公式。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3. 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并通过数学论证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合理性。
4.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应用,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方法。
6.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和课后实践,评估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课后作业和练习,分析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自由落体运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航空航天等。
2. 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发现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贡献。
3.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如自由落体装置、计时器等。
3. 网络资源:如相关学术论文、科普文章等。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优秀3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34dbb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8.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优秀3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研究过,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巨大。
本节教材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对于物体的运动快慢,教材通过演示牛顿管实验进行证实,进而最后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运动模型。
这样的编写层次分明,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只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学生不难建立自由落体运动这一模型。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材中通过实验方法:利用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探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样。
3.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 掌握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科学方法。
2. 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思路和方法,学习其科学探索精神。
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
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v t= v 0+ats= v 0 t+ at2vt 2- v 02 =2as新课导入:实验一:一手拿小纸片,另一手拿粉笔,双手举高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松手,看看纸片与粉笔,谁先落地?实验二:把实验一中的纸片捏成团,结果又如何呢?实验三:毛钱管中的纸片和粉笔的下落情况。
那么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得到一条结论: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我们实验一中的纸片比粉笔晚着地。
在没有空气的阻力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条件: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为零。
3.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优秀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de9f3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7.png)
自由落体运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的概念,知道在地球表面及附近,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所有物体都以相同的加速度下落。
2.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公式计算物体的下落时间和距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的概念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 自由落体公式及其应用4. 实验操作: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概念的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的本质特征。
2. 运用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有哪些特点。
2. 讲解:讲解自由落体的概念,阐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公式讲解:讲解自由落体公式,解释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自由落体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公式的应用能力,以及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2. 思考实验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816f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4.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 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教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强调在只受重力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3.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教师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如加速度恒定为g,运动轨迹为直线等。
4.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如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等。
5. 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跳伞、地震预警等。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特点和规律的理解程度。
2.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自由落体运动与其他类型运动的异同,如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等。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多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fd015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e.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节: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激发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的过程。
2.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常数g(重力加速度)。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物体下落的观察和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
第二章章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s = 1/2 g t^22.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v = g t3. 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公式:t = sqrt(2s/g)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拟合,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公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数学方法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问题。
第三章章节: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 自由落体运动在物体坠落事故分析中的应用。
3. 自由落体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如跳伞运动员的降落高度计算。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5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295e8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f.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5篇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篇一一、预习目标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二、预习内容对于落体运动,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研究过。
本节课介绍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主要是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他的科学思维方法。
要通过自主学习,独立的思考、归纳和总结,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通过重现重大发现的历史过程,亲临其境探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实验,学习其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
二、学习过程(一)、绵延两千年的错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会有错误的认识呢?(二)、逻辑的力量伽利略是怎样论证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三)、猜想与假说(四)、实验验证阅读:伽利略斜面实验的情况讨论与交流:感受伽利略的探究过程,体会其科学方法设计实验:研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并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五)、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三、反思总结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①问题的提出。
②提出假设,逻辑推理。
③利用数学和逻辑进行推理,然后实验验证。
④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四。
当堂检测1.某物体从某一较高处自由下落,第1s内的位移是——m,第2s末的速度是______m/s,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m/s(g取10m/s2)。
5,20,152.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前ns内通过的位移与前(n+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n2/(n+1)23.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下落,经B点到达C点,已知B点的速度是C点速度的3/4,BC间距离是7m,则AC间距离是——m(g取10m/s2)。
164.一物体从高H处自由下落,当其下落a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由它下落的`位移a=——H/4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重的物体的g值大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6.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C ) A.铁钉比棉花团重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7.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比乙先着地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甲、乙同时着地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8.自由下落的物体,自起点开始依次下落相等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D)A.1/2 B.1/3 C.1/4 D.( +1):19.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图2-4-4中的( B )10.一个物体从20m高的地方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取g=10m/s2)20m/s,2s课后练习与提高1.气球以4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它上升到217m高处时,一重物由气球里掉落,则重物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2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77dd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2.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公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物理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PPT、实物或图片、运动器材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自由落体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物体的运动规律,分析物体下落的过程。
Step 2:概念讲解通过PPT或板书,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自由落体的定义、物体下落的加速度、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变化规律等。
Step 3:公式推导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公式,通过推导和讨论,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Step 4:计算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公式进行计算练习,例如:一个物体自由下落2秒后的速度是多少?一个物体自由下落5秒后的位移是多少?Step 5:实验观察安排一个自由落体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验证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可以使用一个小球或其他物体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并用计时器测量下落的时间,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下落的加速度。
Step 6:复习总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Step 7: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再次运用所学的公式进行计算练习,并思考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因素,如空气阻力的影响、斜面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等。
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献资料了解更多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应用,如物体的自由落体测速法等。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课程背景: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学习物理学的起点之一。
通过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可以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特点,进一步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案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5127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d.png)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1.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问题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物体下落的观察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解释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垂直下落的运动。
3.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强调物体下落的速度随时间增加,且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
4.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例子或动画演示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2.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练习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和应用2.4 教学步骤1. 回顾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巩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2.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
3.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方法:解释如何利用公式进行位移和速度的计算。
4. 示例计算:通过示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解释计算过程和结果。
5. 练习题: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应用。
第三章: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观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方法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观察结果3.3 教学方法实验法: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观察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观察结果3.4 教学步骤1.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即观察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优秀3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ca7b1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3.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优秀3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一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是:说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
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
因此本节课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说重点、难点: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
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
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
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
难点(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 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品5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品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a1275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f.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品5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1)1.小实验引入新课:观察硬币和纸片的下落快慢。
2.回顾历史,进一步引发学生猜想。
录像短片:比萨斜塔实验。
3.“牛顿管”实验。
4.月球上的实验。
用这个小实验激励学生猜想:物体下落快慢是不是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借助实验事实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并做出初步的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能力目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主要设计:一、自由落体运动[方案一]1、思考与讨论:(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2、分析引导:(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3、分析与小结:(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方案二]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8、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探究活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还是 ?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3)一、教材分析(一) 教材内容1、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在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安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生活中应用非常多。
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精选10篇)
![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94952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c.png)
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精选10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到你!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必修模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规律的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二、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理解是重力加速度(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轻重不同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过程,实际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感受前人(亚里士多德)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不同物体自由下落有共同加速度g、做好实验难点:斜面实验设计的巧妙性、实验过程中科学猜想、数学推导、合理外推的体现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有过思考,接触过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但未曾接触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理想实验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1、牛顿管、抽气机;2、10套:纸片、铁架台、铁螺丝、铁夹、铁横杆、纸带夹、打点计时器(带复写纸片)、纸带、重锤、海绵垫、接线板;长刻度尺。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6f278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9.png)
自由落体运动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对于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通过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理解自由落体的定义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自由落体运动。
第二章:自由落体的定义2.1 课程内容介绍自由落体的定义,解释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2 教学目标理解自由落体的概念掌握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特点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的定义。
第三章: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3.1 课程内容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包括加速度、速度、位移等。
3.2 教学目标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学会运用物理公式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参数3.3 教学方法通过公式推导、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第四章: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4.1 课程内容介绍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地震预警等。
4.2 教学目标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内容总结本章所学内容,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拓展思考。
5.2 教学目标复习本章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5.3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知识,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拓展问题。
第六章: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描述6.1 课程内容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描述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表达式。
6.2 教学目标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数学公式学会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问题6.3 教学方法通过公式推导、例题讲解等方法,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描述。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案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2ee6d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7.png)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 实际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5. 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2. 难点: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以及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
3. 运用分析归纳法,帮助学生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4.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特点:讲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5. 应用拓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和规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实验安排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
4. 反思课堂互动是否充分,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竞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7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509be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4.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7篇栏目小编花时间整理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指引。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是司南版必修1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本章从最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入手,讲述运动学的重要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科学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2.自由落体的加速度;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理想化方法比较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识别自由落体运动。
2.通过探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样。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5.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对理论的推导普遍感到困惑;并且严重受(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前概念的影响。
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的难点是: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无关。
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学生对物体的下落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示实验和科学的辨析,认识自由落体的规律,通过对其研究,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6aee9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b.png)
自由落体运动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通过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表达式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原理2.1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本节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到重力的定义、大小和方向,并能够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2.2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本节将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学生将了解到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学生将学习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如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常数等。
第三章: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表达式3.1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本节将引导学生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
学生将学习到位移、时间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位移公式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位移。
3.2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本节将引导学生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
学生将学习到速度、时间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
第四章:实验与验证4.1 实验目的和原理本节将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目的和原理。
学生将了解到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表达式,并学习到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本节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测量物体的位移和时间,并能够运用数学表达式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第五章:拓展与应用5.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应用本节将介绍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将了解到自由落体运动在建筑、航空等领域的应用,并能够分析其原理和优势。
5.2 自由落体运动的进一步探究本节将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进一步探究。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9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ffd6c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0.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精选 9 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 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实验现象+合力推理+实验验证用薄纸糊一纸袋、两小钢球、抽气机、牛顿管、有关知识的投影片1 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分别是什么?2、导入:同学们,我们通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物体下落的速度到底与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演示实验:让一个纸袋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学生:钢球落得快。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这也是公元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观点。
这个观点使人们在错误的结论下走的多年。
同学们听说过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吗?伽利略做过大量的由静止下落的实验,并且还用归谬法、数学图利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同学下去看课后阅读材料,伽利略为了证明亚里斯多德观点的错误,他就拿了一个质量是另一个质量10 倍的铁球站在比萨斜塔上,使两铁球同时下落,结果两铁球几乎同时落地。
且再看实验:把刚才的纸袋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同时下落,同学再观察:学生:几乎同时落地。
师:同一个纸袋,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其下落时间就不一样呢?学生:这是因为空气的阻力的影响。
把纸袋揉成团,所受空气的阻力要比纸袋所受空气的阻力小得多,所以与小钢球几乎同时落地。
老师:如果真的把质量、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中,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和伽利略的结论一样吗?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 (空气相当稀薄) 的牛顿管拿出来,让牛顿管中的硬币、鸡毛、纸片、粉笔头从静止一起下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焦顺生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教科书已安排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有关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纸带的处理方法,因此自由落体运动可以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具体实例来进行讲解。
因此,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习到的知识的回顾与应用,同时也为日后学习平抛运动等复杂运动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组织同学们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探究规律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本节课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实验,通过实验起到培养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方法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只带的处理方法,而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殊的实力,其基本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在知识上已经具备了接受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的条件,在此时引入该内容是恰到好处的。
但本节课面向的主要的是高一学生,这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际生活经验,通常学生会认为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这种错误的“前概念”直接影响了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弱,因此教师需要创设物理情境,通过演示正确合理的实验来创建一定的具体形象模型,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摒弃前概念的干扰。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性质;(2)理解重力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大小、方向;(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牛顿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轻重不同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过程,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实际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感受前人(亚里士多德)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1)实验过程中科学猜想、数学推导、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性质(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
教法与学法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通过教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以及各种实验的配合,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而对于学生,采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学法,利用实验探究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设计一系列的对比实验,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冲突,在解决与前概念的冲突中,一步一步的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并且引导学生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器材牛顿管、抽气机、纸片、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带复写纸片)、纸带、砝码、海绵垫、接线板、刻度尺、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规律可由三个重要公式体现出来。
先让学生写然后由多媒体演示:=v 0v +at 2021at t v x += ax v v 2202=-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让一张纸片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学生:钢球落得快。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似乎很容易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这也是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这个观点使人们在错误的结论下走了二千多年,距今三百多年前,伽利略为证明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做了大量的实验。
他拿了一个质量是另一个质量10倍的铁球站在比萨斜塔上,使两球由静止同时下落,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球应该先落地,但实际上两球同时落地。
教师:请再看演示实验,把刚才的纸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落下,同学们再观察。
学生:几乎同时落地。
教师:同一张纸,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其下落时间就不一样呢?学生: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把纸揉成团,所受的空气阻力要比纸片所受的空气阻力小得多,所以与小钢球几乎同时落地。
教师:如果把质量、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中,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现象如何呢?让我们做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我这里有一个长约1米,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的玻璃管(牛顿管),把形状和质量不同的小金属片、小羽毛等,放在玻璃管里。
)(1).打开开关,管里有空气,把玻璃管倒立过来,现象如何?学生: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不同。
(2).把管里的空气几乎全部抽出(先让学生用抽气机把管里的空气几乎全部抽出),会如何?学生:下落的快慢相同。
教师:可见导致物体下落有快有慢的原因是空气有阻力。
指出在真空条件下,小物体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请同学们据刚才的过程、结论,给“自由落体”下一个定义。
学生:真空中,只受重力,物体从静止竖直下落。
结论Ⅰ:物体只有在重力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像牛顿管中的金属片、小羽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在空气中,比如小钢球、小粉笔头、小纸团等,它们所受空气阻力相对于它们的重力可忽略,所以他们从静止开始下落运动也是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空气中的纸片从静止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演示)学生:不是,因为纸片所受的空气阻力相对于它的重力不可忽略。
结论Ⅱ:在同一地点,所有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是相同的,像刚才牛顿管里的金属片、小羽毛的运动是相同的;空气中小钢球、纸团的自由落体运动也是相同的。
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从上面的实验及分析可知:自由落体运动是V0=0的加速运动,是什么样的加速运动呢?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分组实验:重物自由下落,用打点计时器打一纸带。
)教师:通过分析纸带能否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学生:能。
由Δs=at2判断。
教师:请分组完成测量工作,然后据测量结果,告诉我你们的结论。
(多媒体投影)s1=? s2=? s3=? s4=?s2-s1=? s3-s2=? s4-s3=?误差允许的范围内s2-s1= s3-s2= s4-s3=Δs=?学生: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能不能求出其加速度呢?学生:能,由Δs=at2,得a=?(分组完成,分别说出结果。
)教师:这个实验便于操作,却很粗糙,人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实验手段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较先进的方法──频闪照相法。
(看多媒体投影:这是自由落体运动(小球)的频闪照相的照片,照片上相邻的像是相隔同样的时间拍摄的,类似纸带的分析我们可以较准确地求出小球的加速度。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且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4页表格内容,得到什么知识?学生:地球上不同的纬度,g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通常g值取9.8m/s2,有时粗略计算也取10m/s2,g的方向竖直向下。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师:既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推出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位移速度公式。
学生:推出v=gt h=(1/2)gt2v2=2gh4.自由落体规律的应用m,求小球:例题:从离地面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2s (1)落到地面经过的时间。
(2)落地时的速度。
(3)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
解:(1)由h=(1/2)gt2,得落体时间:t=10s(2)由v=gt=10×10m/s=100m/s(3)第1s内的位移:h1=(1/2)gt12=(1/2)×10×12=5m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s内的位移为h9=(1/2)gt92=(1/2)×10×92=405m所以最后1s内的位移为Δh = h - h9 =500m-405m=95m课后作业预习下一节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程,体会学习前人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的探究思想,作业完成课后45页问题与练习3、4。
板书设计(一)、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二)、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m,g=9.82s(四)、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V t =gt h=(1/2)gt2V t2=2gh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材料、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设计有趣、生动的实验等途径,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课堂中演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下落的运动,看到重的物体下落快。
一些同学可能会发出挑战,认为并不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快,他们可以自己来设计一些实验来推翻这一观点。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使之乐于学,勤于问。
现在的教材也安排了很多探究性的问题,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让学生先有思考,会是怎样的运动,学生可能会认为是匀速运动,也可能会认为匀加速运动或者是变加速运动。
然后让事实说话,设计探究性的实验,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这一规律——匀加速直线运动。
最后还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测得重力加速度。
教师告诉学生通过后面的学习可以知道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但是差别不大,一般的计算中取g=9.8m/s2或g=10m/s2,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心存疑惑,激发学生对后面知识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主要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定义及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推出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三个公式,希望同学们与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灵活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