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内容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内容赏析《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学术史名著,在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全书分为十六个章节,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学术专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条分缕析。全书内容脉络清晰,文笔雄浑流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还提出并贯彻了“学术史”的四条规范,即:叙一个时代的学术,须把那时代重要各学派全数网罗,不可以爱憎为去取;叙某家学说,须将其特点提挈出来,令读者有很明晰的观念;要忠实传写各家真相,勿以主观上下其手;要把各人的时代和他一生经历大概叙述,看出那人的全人格。这是继其以前著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第一次给我们一个‘学术史’的见解”后,又提出的学术史的撰写原则。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在梁启超生前未刊,其中《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四章,曾连载发表于1924年的《东方杂志》。主要版本有1929年的上海民智书局本,1932年的中华书局版《饮冰室合集》本,1936年的中华书局单行本。198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朱维铮校注本,以《饮冰室合集》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和注释,与《清代学术概论》合编为《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全书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政治与清代学术的关系;各家学术的主旨以及清代学术的成绩。

首先第一部分,大致为书本内容的一至四章节,梁任公叙述了

清代的学术源流及所受政治影响。梁任公认为:清代的学术思想源头是汉学,和宋明的学术没有多大关系,不是理学的延续,而是反动。在清初,中国的学术思想选择了一个与宋明完全相反的道路,发展成为经学考据学。梁任公列举了明末清初反理学的五个方面:一是王学自身,刘宗周一派的“证人”主义,以“慎独”为入手反王学中的玄学;二是自然界,徐霞客、宋应星等对自然界的探索,表现出学者厌空喜踏实的精神;三是明末欧洲文化的传入,经世致用之学盛行;四是藏书刻书风气盛行,也是当时讲学的反动;最后一点是不仅在儒学,佛学方面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其次第二部分,为书中五至十二章内容,叙述了各家学术主旨及代表人物。在这一部分,梁任公以时代为经,以学派为纬,主要介绍了近三百年重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并以史料加以论证。介绍了如黄梨洲、孙夏峰、李二曲作为阳明学派的余波及其修正者之列,重点介绍了黄梨洲的学术思想以及在他的影响下浙东王学的源流发展。梁任公以黄梨洲为清代这栋学派的开创者,认为“中国有完善的学术史,自梨洲之著学案始”。将顾炎武归为清代经学的开山祖师。顾炎武“一面指斥纯主观的王学不足为学问,一面指点出客观方面许多学问的途径来,于是学界空气一变,二三百年间跟着他所带的路走去”受他的影响,学者们排斥理气性命之类的玄谈,专从客观方面进行研究,无论在治学方法还是门类上,清代学者皆未能出其范围之外。除此之外,梁任公将王夫之、朱之瑜称为两畸儒,评价他们“在本地一点声光也没有,然而在几百年后

或在外国发生绝大影响”。在“清初史学之建设”一章当中,他种的叙述了万斯同、全祖望的功绩,他们务求精准的治史态度影响了前清一代的史学界。“程朱学派及其依附者”中,重点介绍了张杨园、陆桴亭、陆稼书、王白田等人的学术与生平,认为他们的学术虽然有部分可取之处,但此派的末流多为乡愿,不认真读书,仅在口头上谈格物理论穷理。梁任公认为颜习斋、李恕谷为实践实用主义者,并以很大的篇幅颂扬了他们的学术思想,肯定他们“复古”、“现代”的精神。在书中,梁任公还认为“求中国历算之独立者,则自王寅旭、梅定九始”,将王寅旭、梅定九等人的历算学研究看做科学的曙光。对于另外一些不列于上述各学派的学者,比如方以智、费燕峰、刘继庄、潘用微、陈乾初、戴南山、吕晚村等十来位学者,则都收录在“清初学海波澜余录”中进行介绍,梁任公认为“因此益可见清初学术方面之多波澜壮阔”

最后第三部分,为十三至十六章,梁任公叙述了对于清代学者整理旧学的成绩。在这一部分中,梁任公分门别类的择要评述清代学者的贡献,所分门类有经学、小学、音韵学、校注古籍、辨伪古籍、辑佚古籍、史学、方志地理及谱牒、历算及其它科学。不仅总结了成绩,还总结了治学的方法。

梁任公原来便不能算做一个单纯的文人学者,他还担负着一个政治家的任务与志气,因此在这三百年的学术史里,他对于具有事功之心,能切身实干的人是极推崇的,如顾亭林,黄梨洲,孙夏峰,朱舜水,王畺斋,颜习斋,李刚主等人,下笔慷慨激昂,大有其政

论文的气魄。任公之所推重者,一在于人格的峻洁,二在于学术的价值高低,三百年的学术史就如此展开。汉末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以上诸公也可以做如此语。后人睹其面目形状,行为处事,不能不心生向往,骎骎然向风而拜,以此反观当下学界的纷纷扰扰,以及政在学先的种种怪现状,倒能获一种平常心。此外,任公对于人品低下,但学术上确有可取者也不凭个人好恶摈弃之,如钱谦益,毛西河。三百年的学术史,便只记下了这数十个人物,其间风云变幻,何种学术能处变不惊,何种学问又是在哗众取宠,都一览无余。以《古文尚书》为证,从黄梨洲,阎百诗,到程绵庄,段茂堂,已经是一百多年过去,人寿几何能看清所有真相?又上溯到东晋《古文尚书》初出时候,已是一千多年,虽彭祖亦且不能全观面貌,遑论其余。所以知天下悠悠,学术为大。朝菌不知晦朔,夏虫不可语冰,人亦如是。处于世间之上,只能尽力而为,是非对错不由人定,又必由人定。

梁启超在本书中对于各家学派的评价都基本做到客观公正,不因自身的好恶而随意褒贬。以“时代思潮”来论述,并撰写“反动与先驱”、“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等概论性的章节,使读者对于清代的学术有了一个贯通、全面的认识。理清各派的关系。对于多学科的论述,也反应出作者恢弘的治学特点,为后人研究学术提供了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