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石蜡微胶囊是一种新型的缓释材料,近年来在药物控释、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石蜡微胶囊利用石蜡具有的良好的隔离性能和稳定性,将活性物质包裹在微胶囊中,通过控制石蜡的透过性和稳定性实现对活性物质的缓慢释放。
因此,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对于优化其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石蜡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影响因素,为石蜡微胶囊的高效制备与应用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石蜡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研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2)影响石蜡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因素研究:包括石蜡质量、微胶囊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微胶囊壁厚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以上因素的调控,探究它们对石蜡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3)石蜡微胶囊的应用研究:以药物控释为例,研究石蜡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及其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效果。
四、研究方案(1)石蜡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研究:1)熔融法制备石蜡微胶囊:将石蜡和活性物质混合,加热至石蜡融化状态,加入乳化剂、稳定剂等助剂,搅拌后冷却,制备成微胶囊。
2)气相沉积法制备石蜡微胶囊:将石蜡分散在气溶胶中,通过气相沉积的方法在微胶囊表面沉积石蜡层。
(2)影响石蜡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因素研究:1)石蜡质量:选取不同质量的石蜡,比较其对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
2)微胶囊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和种类:选取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活性物质,比较其对石蜡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
3)微胶囊壁厚度:调控微胶囊壁厚度,比较其对石蜡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
(3)石蜡微胶囊的应用研究:以普鲁卡因为模型药物,将其包裹在微胶囊中,评价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缓释性能,比较其与普鲁卡因溶液的药效学差异。
五、研究预期成果(1)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石蜡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合实际应用,选择较优制备方法;(2)研究不同因素对石蜡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优化方案;(3)通过普鲁卡因的释放实验,评估石蜡微胶囊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效果,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支持。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韩 帅 ,黄 殿 武
( 兴学 院 , .材料与 纺织 工程学 院 ;b 嘉 a .南 湖学 院 ,浙 江嘉兴 3 4 0 ) 1 0 1
摘 要 :石 蜡 作 为相 变材 料 在 储 能 领 域 已成 为 研 究 热 点 ,其 中一 个 重要 问题 就 是 石 蜡 的封 装 . 以 微 胶 囊 包覆 的方 式对 石 蜡 进 行 封 装 ,通 过 界 面 聚 合 , 以 甲基 丙烯 酸 甲 酯 聚合 包覆 石 蜡 ,得 到 以聚 甲基 丙烯 酸 甲酯 为
r tt ns e di 1 0 r mi o ai p e s 3 0 / n,wi h d iin a u t f4 o t t ea dt mo n so h o
e li e n musf ra d 1 i
iiitr n h e cin ntao ,a d t e ra t o
外 界环境 的直 接接 触 ,从 而起 到 了保护 石蜡 的作 用.57本 实验 以石蜡 为 研 究对 象 ,采 用 界 面 聚合 的 [ 3 - 方 式 ,以 甲基 丙烯 酸 甲酯 聚合 包覆 石蜡微 乳液 ,得 到聚 甲基丙 烯酸 甲酯包 覆石 蜡 的核壳 结构 ,实 现 了 对 石蜡 的微胶 囊封 装.
SO o n.
Ke r s:p a fn;m ir c ps l s i e f ca ol e ia i y wo d ar fi c o a u e ; nt ra ilp ym rz ton
相变 石蜡 是近 年来相 变材 料研 究 的一 个重 点 ,其 相变 过程 稳定 ,循 环 性 良好 ,相 变潜 热 为 2 0 0 ~ 2 0J g,具 有其他 相变 材 料 无 法 比拟 的 优 势.1 但 石蜡 在 受 热 后呈 液 态 ,容 易 泄 漏 ,导 致 材 料 损 2 / [ 失 . 通 过制备 石蜡 相变微 胶囊 ,不 仅解决 了固一液 相 变时 体积 变 化 以及 泄 漏 问题 ,还 阻 止 了石 蜡 与
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应用
1. 2 界面聚合法
界面聚 合 法 早 在 2 0世纪5 0 年 代 就 已 提 出。与 原 位 聚
!"#$
合法不同 , 界面聚合法中两种反应单体分别位 于 乳 液 不 相 容 的分散相和连续相中 。 其基本步骤是 : 首先芯材乳化分散后 溶于含有单体 A 的分散相中 , 并加入适当乳化剂和反应单体 单体 A、 在 B 分别 从 两 相 内 部 向 乳 状 液 液 滴 的 界 面 移 动 , B; 相界面发生聚合反应对相变材料进行包覆形 成 微 胶 囊 , 如图
有高机械强度 、 高导热系数 、 高阻燃性及 耐 热 性 等 特 点 , 近年
; ; 工 业) 重点项目( 南通市应用研究计划(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 B E 2 0 1 2 0 9 8) B K 2 0 1 2 0 0 5) * 江苏省科技支撑 计 划 ( ( ) 2 0 1 2 1 0 2 -K - : 女, 硕士生 , 从事 建 筑 节 能 材 料 研 究 E-m 通讯作者, 男, 博士, 副研究员, 1 9 8 9 年生 , a i l z h a n x 9 0 8@1 6 3. c o m 陆 洪 彬 : 张秋香 : g q : 主要从事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研究 E-m a i l l u h b u . e d u . c n @n j
图 1 微胶囊核壳结构 i . 1 M i c r o c a s u l e w i t h c o r e h e l l s t r u c t u r e F s - g p
反 应 条 件 温 和, 是制备 4 所示 。 界 面 聚 合 法 反 应 速 度 快 , [ 2 4] , , 的常用方法 之 一 度 太 快 有些 但 是 由 于 反 应 速 ME P CM 包裹层比较薄 , 导致包覆效率不高 。
NanoGAl2O3_改性石蜡相变微胶囊的热性能及作用机理
本研究以石蜡为芯材,
Nano
GAl2O3 改性三聚氰
胺脲醛树脂为壁材,利 用 原 位 聚 合 法 制 备 导 热 增 强
型石 蜡 相 变 微 胶 囊. 采 用 ESEM、Ho
tDi
sk、DSC、
TG、
FTG
IR、
EDS 测 试 表 征 其 微 观 形 貌、导 热 系 数、
2.
2 相变材料的乳化
称取 2.
4gSMA,
120mL 的去离子水加入烧杯
中,用 NaOH 调节 pH 至 9~10,反应温度为 70 ℃ ,
以转速 400~500rmi
n-1 ,反应 1h,得到 SMA 乳
化剂.称 取 32g 石 蜡,
SMA 乳 化 剂,
200 mL 去 离
子水加入三口烧瓶 中 进 行 乳 化,乳 化 温 度 70 ℃ ,以
Nano
GAl2O3 时,导热系数提高了 56.
8% .Nano
GAl2O3 均匀分布在壁材中,形 成 网 状 结 构,使 微 胶 囊 内 部 与 表 面 形
成传热通道,从而赋予石蜡相变微胶囊的高导热性能和高热传输效率.
关键词:
Nano
GAl2O3 ;石蜡;相变微胶囊;导热性能
中图分类号:
TB34 文献标志码:
lt
of
o
rmane
two
r
ks
t
r
uc
t
u
r
e,
f
o
rmi
ngahe
a
tt
r
ans
f
e
rchanne
lbe
twe
聚苯乙烯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聚苯乙烯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分析李凤艳; 胡荣荣; 徐远航; 赵天波【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9(032)005【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悬浮聚合; 聚苯乙烯; 石蜡; 相变微胶囊; 储热性能【作者】李凤艳; 胡荣荣; 徐远航; 赵天波【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2617;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 TQ645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相变微胶囊已应用于节能建材[1]、热能传递、太阳能利用[2]、储热调温[3-5]等领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目前,制备相变材料微胶囊所用壁材的种类有很多,常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壁材为蜜胺树脂和脲醛树脂类微胶囊,但受其制备工艺及材料内在性质的影响,在胶囊壁中可能残留甲醛,因而限制了其应用[6-7]。
因此,研制无甲醛壁材的相变微胶囊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聚苯乙烯材料由于具有质轻、绝缘、绝热、防震、隔音、防腐蚀、抗水、化学性质稳定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轻工、纺织、航运和国防等领域[8-9]。
聚苯乙烯(PS)源自于石油产品,其生产过程中的排污较容易达到排放标准,它的制品加工过程更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无污染物产生,为洁净生产。
目前已发表的文献中,制备聚苯乙烯微胶囊往往选择硬脂酸丁酯[10-11]和正十八烷[12-13]为芯材,而硬脂酸丁酯的相变点为20℃,相变焓为140 J/g;正十八烷的相变点为28℃,相变焓为240 J/g,但价格昂贵以及难以实现工业化制约了这类相变材料的应用[14]。
石蜡作为相变材料,因具有廉价易得、安全无毒、密度小、相变潜热大、过冷和不析出等优点,可以作为制备相变微胶囊的芯材。
黄云峰等[15]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聚苯乙烯为壁材,正十四醇为芯材的MA/PS微胶囊,其中MA/PS微胶囊的熔化焓和结晶焓分别为162.1、124.9 J/g,正十四醇的质量分数为73.7%。
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变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在物理和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变材料具有变温时能够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因此可以用于储能和调节环境温度。
其中,蓄热相变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相变材料,它具有相变温度范围大、稳定性好、蓄热量大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能源节约、太阳能采集储存、制冷等领域。
海藻酸钠是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石蜡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蓄热性能的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相变微胶囊。
近年来,海藻酸钠和石蜡组成的相变微胶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在蓄热储能、太阳能能量收集、控温调湿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本研究旨在制备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探究其蓄热性能、释热动力学及应用性能,为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供科学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制备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采用化学交联法和包覆法两种方法进行制备,并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性能差异。
2. 研究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蓄热性能,通过热重分析仪测试其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等参数。
3. 研究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释热动力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其热动力学曲线、热响应速率等参数。
4. 探究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在太阳能能量收集、控温调湿等领域的应用性能。
(二)研究方法1. 制备方法:采用化学交联法和包覆法两种方法进行制备,根据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2. 性能测试: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蓄热性能和释热动力学曲线;采用太阳能能量收集器和控温湿度箱等设备测试其应用性能。
3. 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三、预期成果1. 成功制备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探究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本文旨在探讨以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微胶囊,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进行分析,以揭示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
材料表明,当微胶囊尺寸较大时,石蜡有着很好的包覆性能。
而原料纳米晶质量比例增加时,微胶囊的形貌会发生改变,以此来改善它的包覆性能。
结果表明,sio2包覆的石蜡相变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效模压力、有效压缩力和抗缺口性能等优越性能,具有良好的微胶囊性能。
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基于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研究成为当今石蜡相变材料发展的前沿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应用潜力。
研究者们发现,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进行精细的加工,以满足各种特殊的要求;(2)可以有效的调节石蜡的熔点,提高其熔融性;(3)具有理想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较高,抗弯强度较低,伸长率较小;(4)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和耐热性:隔热性能好,耐热性能也较好,可在-50℃至200℃的温度下工作;(5)有效的隔离性能,能够有效的抑制包含在内的物质的释放。
另外,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还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1)它可以有效的减少能源的消耗,节约能源,节约金钱;(2)减少了环境污染:可以有效的控制污染物的释放量,从而保护环境;(3)具有抗菌性:通过增加sio2包覆层来增强抗菌性,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菌的生长,防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能够有效的抑制药物的压缩性,较大程度的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此外,还可以有效的调节渗透性,提高细胞的活性,有利于药物的有效释放、吸收和释放,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性和稳定性。
因此,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在药物的发挥作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好的优化药物的疗效,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人们的生活。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微胶囊是一种被包裹在外层囊壳中的微小尺寸的物质或成分,可以缓慢释放或保护内部物质。
石蜡微胶囊因其对热、光、氧化和湿度的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
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制备石蜡微胶囊,并探究其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
1. 石蜡微胶囊制备方法的探讨:
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常用的石蜡微胶囊制备方法,并选择较为适宜的方法进行初步实验。
2. 影响石蜡微胶囊制备的主要因素:
在制备过程中,影响石蜡微胶囊尺寸、载药量、药物释放速率等指标的因素有很多,如乳化剂的种类、浓度、溶剂的种类、比例、乳化温度、搅拌速度、固化方法等等。
本研究将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
3. 石蜡微胶囊的性能测试:
通过对制备的石蜡微胶囊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尺寸、包封率、载药量、药物释放速率、稳定性等指标的分析,验证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有效性。
四、研究意义:
石蜡微胶囊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将探讨其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同时,也可以通过本研究的实验数据,探讨微胶囊制备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石蜡相变微胶囊研究进展
石蜡相变微胶 囊研究进展
熊 伟 -朱金华 李志生 文庆珍
( 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 武汉 1 40 3 293 3部队 青岛 3 0 3 2 2 260 ) 6 0 3
摘要 : 介绍了石蜡相变材料物相变化的特点 , 阐述 了石蜡微胶囊制备的主要方 法。 对石蜡微胶囊在能量利 用与热交换 、 温度控制和军事领域的应 用进行 了综述。分析了石蜡微胶囊在研究和应用 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2 "80 和低温相变材料 ( ~10 两类 ; 10- 5 ℃) ' 0 2 ℃) 按 照相 变形 式 、 变 过程 可 以分 成 固一 相 固相变 、 固 液 相变 和 固一 相变 及液 一 相变 四大类 【 考虑 气 气 l J 。
.
合法合成微胶囊时 , 囊芯在搅拌作用下被分散成 细粒 , 在形成的分散体系中以分散相状态存在。 孙浩 等 [ 用原 位 聚合 法 以切 片石 蜡和脲 醛 3 】 采
蜡为 内相 的膝醛树脂微胶囊 , 研究表明 , 形成具 有适宜大小的内相液滴是制备具有相变潜热高 、
粒径较细的徽胶囊的基础。
收 稿 日期 :0 00.0 2 1.52 作者简介 : 熊伟 (9 6)男, 18 - , 硕士生
Emal in w i8 0 2@1 6 o — i xog e00 7 4 2 . m : c
胶 体 与 聚 合 物
第 2 卷 8
12 界面聚 合法 . 界 面 聚 合 法 ( tr ca p l r ai ) 两 i ef i oy i t n 的 n a l me z o
特 点是 使 用 两 种 带有 相 反 电荷 的水 溶 性 高分 子 电解 质 做 膜 材 料 , 当两 种 胶 体 溶 液混 合 时 , 由于
一步法制备石蜡微胶囊的中试研究及性能表征
1 4 J g, 2 r s e t ey / 5 3 K,e p ci l . 1 v
K e wor dr c r p r t n prc s rmrc p uae a af p a e c a g tralpltc l x ei n ;h r , o et y ds ie tp e aai o es;r o a s ltd p rf n; h s h n e mae i ; i s ae e p rme t te m' prp ry o ( i o d
G i iY N H a Q A inxa , u R n—h n U Z— , A u , I O J —i Y o gse g d a n ( e to hm s y& M t i n i eig L U, h nqn 0 1 , hn ) D p.f e i r C t ae a E g er ,E C o g ig C ia rl n n 41 31
rng sfo 31 t 53 K. e e d t e m e k tmpea u e, a e ta sto n h ly a d he tr ssa e a e rm 3 K o3 Th n o h r p a e r t r ph s r n iin e t ap n a —e itnttmpeaur r 38 K , r t ea e3
石蜡类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石蜡类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相变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可以在温度变化时吸收和释放大量的能量。
其中,石蜡类相变材料以其稳定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备受关注。
然而,石蜡类相变材料的应用受到其自身低热传导率和液态相变时的渗漏问题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利用胶囊技术将石蜡类相变材料包裹在微胶囊中。
制备石蜡类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方法可以分为两步:首先,通过乳化或溶剂挥发法制备石蜡类相变材料的微乳液或溶液;然后,利用凝胶剂或交联剂将乳液或溶液中的相变材料包裹在微胶囊中。
乳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水相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将石蜡类相变材料分散在水相中形成乳液。
溶剂挥发法则是将石蜡类相变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水相中,通过溶剂的挥发使得石蜡类相变材料析出形成微胶囊。
制备完成后,需要对石蜡类相变材料微胶囊进行表征。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胶囊的形貌和粒径分布;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微胶囊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热重分析(TGA)测量微胶囊的热稳定性;红外光谱(FT-IR)分析微胶囊的化学组成等。
通过这些表征方法,可以对石蜡类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石蜡类相变材料微胶囊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建筑领域中,可以将石蜡类相变材料微胶囊添加到建筑材料中,用于调节室内温度,提高能量效率。
在纺织领域中,可以将石蜡类相变材料微胶囊加工到纺织品中,用于调节穿着者的体温。
此外,石蜡类相变材料微胶囊还可以应用于能源存储和传输领域等。
总之,石蜡类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工作。
通过合适的制备方法和细致的表征分析,可以优化石蜡类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性能,并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
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相信石蜡类相变材料微胶囊将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弹性体中的应用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弹性体中的应用
HTPB粘接炸药因其综合性能优异而成为高爆钝感炸药的代表。
对其钝感效
果最好的是石蜡但要求用量高,HTPB胶与石蜡两者间相容性差,蜡在体系中不能
均匀分布,影响了炸药的力学与加工性能,限制了钝感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相变材料在环境温度改变时,伴随相变过程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因而是一种优良的储
能材料。
石蜡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相变材料,将其微胶囊化,可以解决石蜡在固液相变时使用不便的缺点。
本论文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为囊壁、以熔点50℃的石蜡为囊芯的相变材料微胶囊,并将其添加在聚氨酯弹性体体系中,制备
了含有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并采用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仪器对制备的相变材料微胶囊和聚氨酯弹性体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以苯乙烯(St)-二乙烯基苯(DVB)共聚物为囊壁的相变材料微胶囊。
微胶囊表面有明显的凹陷产生,这是由于聚合过程中聚合物与单体之间的密度差及晶体与熔体之间的密度差,从而在微胶囊内部形成预留膨胀空间引起的。
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
囊壁单体、囊芯材料的投料比对微胶囊的储热性能影响较大,囊壁单体/囊芯质量比为1:1最合适,制备出的微胶囊囊芯含量较高且没有严重的粘连现象出现。
以St-DVB为囊壁的相变材料微胶囊可以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添加到聚氨酯弹性体体系中,可制备出微胶囊含量为15%~42%的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
实验还比较
了两种聚氨酯体系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丁羟聚氨酯体系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大大优于聚醚体系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
石蜡-密胺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2 . C o l l e g e o f Ma t e i r a l s S c i i r n g , N a n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y, g Na n j  ̄ n g 2 1 0 0 0 9 , J i a n g s u , C h i n a )
d u i r ng p r e p ra a t i o n o f mi e r o e a p s u l e ma t e i r a l s , s o l i d c o n t e n t h a s b i g i mp a c t t o t h e s y n t h e t i c e n c a p s u l a t i o n ,a n d s h o u l d b e c o n t r o l l e d
关键词: 建筑节能: 相变材料; 微胶囊; 密胺树脂 ; 石蜡 中图分类号: K T 5 1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7 0 2 X( 2 0 1 3 ) 0 5 — 0 0 3 7 — 0 5
S y n t h e s i s a n d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p h a s e - c h a n g e n mt e r i a l s mi c r o c a p s u l e s o f p a r a in f - me l a mi n e r e s i n
wi t h i n t h e r a n g e f r o m 1 0 % t o 1 5 % ,a t t hi s t i me ,i t h a s l i t t l e e f f e c t o n t h e t h e ma r l p r o p e  ̄i e s , wr a p p e d e fi c i e n c y a n d s u r f a c e mo t — p h o l o y g o f t h e c a p s u l e ma t e r i a 1 .Th e mo r e s u i t a b l e mo l a r r a t i o i s 1 : 3 a t t h i s e x p e ime r n t .At t h i s r a t i o , t h e mi c r o c a p s u l e s h s s a mo o t h a n d d e n s e s p h e ic r a l s u l  ̄ a c e ,n o a g g l o me r a t i o n ,g o o d d i s pe r s i b i l i t y a n d n o d e f e c t s .T h e e n c a p s u l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y i s 71 : 0 0%.
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sio2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近年来,随着现代医药、农业、食品科技的发展,对结构复杂、微米尺寸尺寸的微胶囊结构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石蜡为靶材料,采用以水为介质的液-液多相微乳技术制备出尺寸均匀、透明度良好的微胶囊,并采用硅酸盐层层包壳来改善石蜡的可控性和功能性,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结构微胶囊,从而提高存货安全性、药物释放速率和药物的体内贮存时间,保证药物的高效稳定。
本研究以反应性硅氧烷为基材,以乳糖、苯甲酰胺和植物油作为协同剂,采用液-液多相微乳法制备定位性石蜡微胶囊,并利用硅酸盐层层包覆处理,以提高石蜡的可控性和功能性,最终制备出硅酸盐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并研究了其性能。
首先,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改性前后石蜡微胶囊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硅酸盐包覆后,石蜡晶体结构完好,石蜡微胶囊尺寸均匀,表面形貌光滑;其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流变分析仪分析了改性前后石蜡微胶囊
的成分及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硅酸盐层层包覆后,石蜡微胶囊的粘度和流变指数均有所提高;最后,利用比表面积测定仪和不溶性溶剂法检测了硅酸盐包覆石蜡微胶囊的表面特性及其相变性,结果表明:硅酸盐包覆石蜡微胶囊表面粗糙度有所降低,最优比表面积达到76单位,相变温度范围为45℃~50℃。
综上所述,通过以水为介质的液-液多相微乳技术制备出定位性石蜡微胶囊,并结合硅酸盐层层包壳,制备出了硅酸盐包覆石蜡相变
微胶囊,具有尺寸均一、透明度良好、粘度高、比表面积大、相变温度可控等优点,可用于实现药物高效稳定的释放。
未来,将继续从石蜡微胶囊的制备技术以及其结构和性能优化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结合其他改性材料,探索制备出更加适宜于医疗应用的石蜡微胶囊,为新型医药制剂提供新思路。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设计、开题、综述]
BI YE SHE JI(二零届)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表征所在学院专业班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摘要:近年来,随着能源问题的加剧,相变材料(PCM)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相变微胶囊(MEPCM)材料是利用微胶囊的封装技术得到的定形相变材料,其中被包覆的相变材料通过融化凝固过程进行储放热。
石蜡主要由含碳数14~30 的直链烷烃构成,由于其具有相变潜热大、价格便宜、无腐蚀、无污染等特点而成为理想的相变材料。
同时作为被包裹的囊芯,可以克服石蜡本身导热系数低,可能被空气氧化为有机酸等缺点,所以石蜡类相变材料成为了一种较理想的微胶囊囊芯材料。
石蜡相变微胶囊在太阳能存储、节能建筑材料、智能调温纤维、热功能流体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题是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献之后,经过细致的甄选,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以石蜡为芯材,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 MMA-co-MAA))为壳材,制备相变微胶囊。
通过电子显微镜(SEM)、DSC、TGA、IR和粒径分析等方法测定相变微胶囊的物理性能和热性能。
实验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原料浓度、芯壁比等制备过程参数对微胶囊各种性能的影响。
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以不同芯壁比预聚物为微胶囊壁材的相变微胶囊材料并进行了相关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界面聚合法,以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芯壁比为4:3时,制备的MEPCM表面较光滑,粒径分布集中,相变潜热为132 J/g。
新型MEPCM材料绿色环保、价廉易得,制备方法及工艺可行,产品应用面广,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关键词:相变微胶囊材料;石蜡;界面聚合法;热性能分析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araffin phase changemicrocapsules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hase change material(PCM)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as the exacerbating of energy crisis.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MEPCM) is a shape-stabiliz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which is obtained by packaging technology of microcapsules. Paraffin is mainly made up of the linear paraffin which have 14 ~ 30 carbon number. Due to paraffin has a large latent heats, no corrosion, no pollution and cheap wait, it be the ide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core material which was wrapped, paraffin can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easy to be oxidized to organic acid by air, so paraffin class phase change materials become a kind of ideal microcapsule core material. Paraffin phase change microcapsules material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solar storage, energy saving building materials, smart thermostat fiber, heat-flow and aerospace.This project was chosen on the basis of a good acknowledgement of this field and the interface polymerization was used. Paraffin was selected as core and P( MMA-co-MAA) as shell.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microencapsula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TG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and so on. Experiments are don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se factors, such as cross-linking agent, concentration, core/wall ratio, on the performance of MEPCM.The PCM were prepared with i nterface polymerization using different core/wall ratio of prepolymer as microcapsules wall materials,and the properties of PCM were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face polymerization, used Span-60and Tween-60to the emulsifier prepared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than the smooth surface of the particle size segment more focused,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thermal enthalpy value 132J/g. Novel MEPCM are reproducible and/or inexpensiv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is feasible. And novel polymer-based FSPCM have widespread potential applications.Keywords: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MEPCM); Paraffin;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Thermal performance analysis目录1绪论 (1)1.1 概述 (1)1.2 相变材料 (1)1.2.1 相变材料的基本概念 (1)1.2.2 相变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2)1.2.3 相变材料的应用 (6)1.3 相变微胶囊 (6)1.3.1 相变微胶囊的工作原理 (7)1.3.2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8)1.3.3 相变微胶囊的研究现状 (10)1.4 本章小结 (10)2相变微胶囊聚合实验 (11)2.1 芯材的选择 (11)2.2 壁材的选择 (11)2.3 实验原理 (12)2.4 实验方案设计 (12)2.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12)2.4.2 实验步骤 (13)2.5 本章小结 (15)3实验结果表征与讨论 (16)3.1 相变微胶囊结构分析 (16)3.1.1 表观结构分析 (16)3.1.2 化学结构分析 (16)3.2 热性能分析 (18)3.2.1 芯材石蜡的热性能分析 (18)3.2.2 壁材P(MMA-co-MAA)的热性能分析 (19)3.2.3 相变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19)3.2.4 不同芯壁比MEPCM的热性能分析 (20)3.2.5 不同浓度聚合时MEPCM的热性能分析 (22)3.2.6 乳化剂对MEPCM的影响 (22)3.3 粒径分析 (23)3.4 本章小结 (24)4总结与展望 (25)4.1 总结 (25)4.2 展望 (25)参考文献 (27)致谢 (29)1绪论1.1 概述能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动力,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在各个方面都越来越依赖于能源的存在。
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姓名:谢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材料学指导教师:余剑英20100501摘要相变材料可以利用其发生相变时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的特点来储热,因此广泛用于能量储存领域。
作为一种常用的固液相变材料,石蜡有适中的热能存储密度且价格低廉,可以大面积用于能源储存。
但单独使用石蜡容易造成渗漏、相分离、体积膨胀、腐蚀性强、热稳定性差等问题。
利用微胶囊技术在石蜡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性能稳定的膜,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这对于相变材料应用效果的改善和应用范围的拓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乳化固化法中的内部、外部固化法相结合来使用,以海藻酸钠为壁材、石蜡为芯材,制备了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并利用壳聚糖对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进行二次包覆。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形貌,并计算微胶囊的包埋率,研究了制备过程中乳化体系、原料用量和反应工艺条件对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差示扫描量热(DSC、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离心力场分别对微胶囊的表面形态、化学组成、热性能、粒径分布和机械强度进行了表征。
将制得的微胶囊应用于建筑材料中,利用热常数测试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了相变储能复合建筑材料的热常数和抗压强度,以研究微胶囊掺量对相变储能复合建筑材料热性能和强度的影响。
主要结论如下:明:当Tween一80和Span.80以体积比6:4复合作为乳化剂,用量为12mL(/100 mL;海藻酸钠与石蜡质量比1"1、CaC030.75g(/3g海藻酸钠、乳化时间60min、内部固化时间30min、外部固化时间30min、搅拌速度600r/min时,所制得的微胶囊球形规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711.t m、粒径分布在10.120u m且包埋率为86.24%。
DSC表明微胶囊熔点为52.07℃,潜热能为64.52J/g。
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B
14
14
12
12
石蜡含量50%
10
石蜡含量60%
10
8
intensity(%)
8
6
6
4
4
2
2
0
0
0
0
20
diameter(μm)
B
20 diameter(μm)
intensity(%)
14
12
石蜡含量70%
10
intensity(%)
8
6
4
2
0
0
20
diameter(μm)
不足和改进方案
(1)改变聚氨酯结构,进一步提高包裹石蜡的能
4.8284
6.8694
8.3709
Mean平均数/(μm) 4.3061 8.176 7.4819 3.4626 3.9421 4.6995 3.8714
5.6144 11.1093
3.2015
3.2576 3.8073 11.442 4.43 7.6977 3.5029
5.4858
8.0381
8.8718
Mode模径/(μm) 10.7137 16.1701 21.0287 10.846 4.7851 9.4228 5.4759
6.306 16.3131
8.2437
21.3596 10.8244 12.3693 21.2868 5.4612 6.2851
Mean平均数/(μm) 9.2531 16.5544 18.0722 10.9988 5.0716 9.5614 5.2519
• 杜静玲等采用聚天冬氨酸和明胶为壁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出了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的VA棕榈酸酯微胶囊 ,VA 棕榈酸酯的含量能达到84.3%。
微胶囊石蜡相变材料
一种石蜡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 2012075747 A1摘要:权利要求(10) 一种石蜡相变储能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石蜡、高密度聚乙烯、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成膜材料海藻酸钠、交联剂无水氯化钙,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石蜡48%~56.7%,高密度聚乙烯14.2%~3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7%,海藻酸钠10.4%-15.6%,无水氯化钙5.6%-7.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蜡相变储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蜡相变储能材料是毫米级胶囊相变材料。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蜡相变储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石蜡的熔点为室温。
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蜡相变储能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步骤如下:(1)首先以石蜡为芯材,高密度聚乙烯为支撑材料,采用熔融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具体过程为:将石蜡和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加热到全部熔融后,取出搅拌均匀,放在空气中冷却至凝固定型,然后粉碎成粒径小于200微米的微胶囊相变材料;(2)采用薄膜包衣技术制备出毫米级胶囊相变材料:①将上述微胶囊相变材料置入包衣机内,调节转速为20~30r/min,喷入质量浓度为2~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用于润湿表面,让切粒滚动3~4min;②将质量浓度为4~6%海藻酸钠水溶液均匀喷洒于混合料中,同时开热风干燥,待水分蒸干掉90%左右时,喷入质量浓度为8~12%氯化钙水溶液,包裹10~15min后,待水分蒸干后再喷入海藻酸钠水溶液;③重复第②步操作,直至胶囊表面光亮为止,进一步干燥后,冷却,出料,制得毫米级胶囊相变材料。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石蜡和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加热到138-142℃。
一种石蜡相变储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含量为100份的水泥,45~52份的水,95~105份的砂,190~210份的碎石,50~322份的毫米级胶囊相变材料。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石蜡相变储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组分中还含有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为16~24份的钢纤维或8-12份的玄武岩纤维。
脲醛树脂-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脲醛树脂-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单其艳;杨铭;冉瑞龙;蓝广芊
【期刊名称】《上海纺织科技》
【年(卷),期】2012()7
【摘要】介绍以脲醛树脂为壁材、以石蜡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储能微胶囊材料的方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大小,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微胶囊的构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其相变储热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所采取的实验方法能使醛脲树脂有效包覆石蜡,形成直径分布均匀的相变储热微胶囊,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40μm,相变潜热为29.45 J/g,具有良好的储热效果,可以应用于储能功能纺织品以及储能建筑材料中。
【总页数】3页(P13-15)
【关键词】微胶囊;脲醛树脂;石蜡;相变材料
【作者】单其艳;杨铭;冉瑞龙;蓝广芊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95.29
【相关文献】
1.高温相变石蜡-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J], 詹建;邹得球;李乐园;马先锋;朱颖颖
2.改性脲醛树脂-石蜡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J], 铁迪;夏茹;郝家宝;陈鹏;钱
家盛;苗继斌
3.石蜡-脲醛树脂微胶囊相变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J], 蒋晓曙;李莽;周世界;陆雷;李书进
4.原位聚合制备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石蜡微胶囊及性能 [J], 刘星;汪树军;刘红研
5.石蜡/脲醛树脂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热性能研究 [J], 王永凤;周学梅;魏文政;张天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 PU 具有自乳化能力,
能将相变材料乳化在水 中,形成稳定的乳液。
HO
反应交联成壳,包覆相 变材料, 对芯材起到支 撑保护作用。
OH
亲水链段
亲油链段
现已合成树脂结构
树脂名称
1667-PU 1584-PU 1960-PU 1877-PU 1374-PU 1291-PU 2165-PU 1865-PU 1824-PU 1483-PU
选题背景及意义
能源紧缺
提高能源 利用率
相变储能 技术
微胶囊相 变材料变材 料
电力的 “移峰 填谷”
作为一种可再生 的清洁型能源, 相变材料在很多 领域有着广阔的 应用前景。
纺织服装 领域
功能热流 体领域
微胶囊相变材料
微胶囊相变材料( PCM )是
相变材料
应用微胶囊技术在固 - 液相变
•
•
•
•
石蜡微胶囊制备示意图
单体
聚氨酯预聚体
O/W乳液 石蜡 界面聚合 石蜡微胶囊
石蜡主要由直链烷烃混合而成,是一 种优质的相变材料。石蜡具有物理 和化学性能稳定, 能反复熔化、结晶 而不发生过冷或晶液分离现象, 价格 便宜、无毒且无腐蚀性等优点。
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
设计宗旨:聚氨酯能够成为壁材,链段结构必 须由亲水、亲油链段和羟基端基组成。
1667-PU包裹石蜡粒径图
B 14 12 10
intensity(%)
14 12 10
B
石蜡含量60%
石蜡含量50%
intensity(%)
8 6 4 2 0 0 20 diameter(μ m)
8 6 4 2 0 0 diameter(μ m) 20
B
14 12 10
石蜡含量70%
intensity(%)
石蜡微胶囊粒径测试
分子量 1291 1291 1291 1374 1374 1374 1584 1584 1584 1667 1667 1667 1667 1877 1877 1877 1960 1960 1960
石蜡含量(%) 50 60 70 50 60 70 50 60 70 50 60 70 80 50 60 70 50 60 70 Median中径/(μm) 3.6029 7.0567 6.7651 2.93 3.4585 4.2738 3.2425 4.9826 9.2938 2.6728 2.8126 3.2751 10.152 3.9216 7.2051 3.1108 4.8284 6.8694 8.3709 Mean平均数/(μm) 4.3061 8.176 7.4819 3.4626 3.9421 4.6995 3.8714 5.6144 11.1093 3.2015 3.2576 3.8073 11.442 4.43 7.6977 3.5029 5.4858 8.0381 8.8718 Mode模径/(μm) 3.6521 8.2125 7.2031 2.4304 3.6481 4.7836 2.7794 5.4862 10.8144 2.1326 2.4284 2.7871 10.804 4.7738 8.2177 2.7883 5.4879 8.243 10.6995
在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中,常采用的方法有原位聚合法、 界面聚合法、复凝聚法、单凝聚法和喷雾干燥法等。
原位聚合法
• 原位聚合法是指在胶囊化的过程中,反应单体及催化剂是全部位于芯材液滴 的内部或者外部,单体在微胶囊体系的连续相中是可溶的,而聚合物在整个 体系中是不可溶的,所以聚合反应在芯材液滴的表面上发生。 李伍军等采用在酸性条件下的一步原位聚合法生成了聚脲醛树脂并且成功的 包覆了石蜡, 实验中加入的间苯二酚使得胶囊囊壁得到更好的固化, 所以制备 的石蜡微胶囊有一定的强度, 因此能很好地得到应用,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了在使用和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用热水稀释法代替高分 子分散剂, 制备了石蜡微胶囊, 表征了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组成, 并分析了 其热性能和热稳定性。 X.X. Zhang 等采用正十八烷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壳材,采用原位聚合 的方法制备纳微米胶囊。研究发现随着搅拌速度增加,纳微米胶囊的粒径减 小。纳米胶囊的粒径对材料的熔融性能没有大的影响,但是对材料的结晶行 为有明显的影响。纳微米胶囊的热力学稳定性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大而越来越 稳定,在9000rpm 搅拌速度条件下,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达到最高,环己烷 对热力学稳定性的影响不大。环己烷加入量的增多,胶囊表面光滑度越高。
树脂结构
MDEA-TDI-MDEA-TDI-MDEA-TDI-Dodecanol -TDI-MDEA-TDI-MDEA 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 MDEA-TDI-MDEA-TDI-MDEA-TDI-Dodecanol -TDI-MDEA-TDI-MDEA-TDIMDEA 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TDI-MDEA MDEA-TDI-MDEA-TDI-Dodecanol -TDI-MDEA-TDI-MDEA MDEA-TDI-MDEA-TDI-MDEA -TDI-MDEA-TDI-MDEA MDEA-IPDI-MDEA-IPDI-MDEA-IPDI-MDEA-IPDI-MDEA-IPDI-MDEA-IPDIMDEA MDEA-IPDI-MDEA-IPDI-MDEA-IPDI-Dodecanol -IPDI-MDEA-IPDI-MDEA MDEA-IPDI-MDEA-IPDI-MDEA-IPDI-MDEA -IPDI-MDEA-IPDI-MDEA MDEA-IPDI-MDEA-IPDI-MDEA -IPDI-MDEA-IPDI-MDEA
8 6 4 2 0 0 diameter(μ m) 20
不足和改进方案
(1)改变聚氨酯结构,进一步提高包裹石蜡 的能力。 (2)改变工艺条件,寻找合适途径制备稳定 性高的微胶囊。
Thank you!
石蜡微胶囊粒径测试
分子量 1483 1483 1483 1824 1824 1824 1865 1865 1865 1911 1911 2165 2165 2165 1787 1838 石蜡含量(%) 50 60 70 50 60 70 50 60 70 60 70 50 60 70 50 50 Median中径/(μm) 8.672 14.9451 16.9312 9.7897 4.3129 8.3551 4.7994 5.9671 15.6526 6.5657 18.4763 9.7977 11.5825 16.3948 4.8114 5.9432 Mode模径/(μm) 10.7137 16.1701 21.0287 10.846 4.7851 9.4228 5.4759 6.306 16.3131 8.2437 21.3596 10.8244 12.3693 21.2868 5.4612 6.2851 Mean平均数/(μm) 9.2531 16.5544 18.0722 10.9988 5.0716 9.5614 5.2519 6.6979 17.283 7.6888 20.6435 11.9583 15.0871 24.3472 5.3038 6.506
PU预聚体的乳化能力
树脂名称 1677-PU 自乳化 黄褐色,透明 静置10天后分层 可重新分散 1584-PU 静置2h后破乳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可重新分散 1960-PU 静置2h后破乳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可重新分散 1877-PU 静置2h后破乳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可重新分散 1374-PU 静置1h后破乳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可重新分散 1291-PU 静置1h天破乳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可重新分散 2165-PU 经过分散实验的研究,筛选出具有良好乳化能力的水性 -7,作为 静置 10天后分层 黄褐色 无法乳化 PU Ⅲ 胶囊壳材进行聚合实验及结构表征。 可重新分散 1865-PU 静置0.5h破乳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可重新分散 1824-PU 静置10天后分层 黄褐色,透明 无法乳化 乳化石蜡(石蜡 含量70%) 静置2h后破乳 界面聚合
材料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性能稳
定的高分子膜而构成的具有核
壳结构的新型复合相变材料。
外壳材料
结构示意图
PU为囊壁的PCM的特点:
良好的自乳化能力
无需外加乳化剂
再分散性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物理法
聚合反应法
相分离法
界面聚合法 原位聚合法 乳液聚合法
单凝聚法 复凝聚法
•
•
界面聚合法
• 界面聚合法(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的两种反应单体分别位于乳液中的分散相和连续相 中。在反应前,把两种发生聚合反应的单体分别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中,并把囊芯溶于分 散相溶剂中。然后把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混入乳化剂以形成水包油或油包水乳液。两种 聚合反应单体分别从两相内部向乳化液滴的界面移动,并迅速在相界面上反应生成聚合 物将囊芯包覆形成微胶囊。界面聚合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对反应单体纯 度要求不高,原料配比要求不严等优点,但对壁材要求较高,被包覆的单体需要较高的 活性才能发生聚合反应 兰孝征、邹光龙 以界面聚合法制备了石蜡微胶囊: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及二元胺分别 为有机相、水相的单体,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为水相乳化剂,考察了二乙烯三胺、乙 二胺、己二胺3 种胺与异氰酸酯反应的三种聚脲微胶囊体系。 郑立辉等[ 4] 以脲醛预聚体和固体石蜡为原料, 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石蜡( 58 ) 微胶囊 。杨常光等[ 5] 以界面聚合法制备了正二十烷微胶囊化相变储热材料。尚建丽等[ 6] 以 石蜡为芯材, 聚脲树脂和聚氨酯为壁材,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单层和双层壁材微胶囊相 变材料 K. Bouchemal 等[23]研究发现,由聚氨酯和聚醚聚氨酯的共聚物之间的界面反应来合成 纳米胶囊,将自乳化技术应用到界面聚合反应中,能得到粒径较小,封装率较高的纳米 胶囊。其外膜厚度约为2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