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主体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合同签约阶段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合同签约阶段的法律风险与防范▲一、合同主体▲风险点▲风险识别▲影响评价▲防范措施主体资质瑕疵1、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超过有效期、未经年检等;2、是否取得生产许可证、特殊产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文件。
1、存在签订合同的主体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可能,导致合同效力存在瑕疵;2、超过特许经营或限制经营的,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带来签约风险。
加强事前监督审核:1、与法人签订合同,要求对方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营业执照(需加盖单位红章)、经营许可证、资质等级等资质文件的原件(同时要在相关工商局的红盾信息网进行查询);2、与自然人签订合同,要求提供身份证,无身份证的提供户口本,对基本情况在合同中列明;3、签订重大合同的,到工商部门查询签约对方主体资格、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必要时应要求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证明其履约能力的有关文件,并进行事前考察调研;4、不得与公司的职能部门签订合同,与分公司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对方提供营业执照及相应的书面授权文件。
超越经营范围合同标的不在对方经营范围之内。
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若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则合同无效。
不具备相应的有效资格、特许经营许可证等。
代理行为存在瑕疵1、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2、法定代表人签字不真实,存在代签行为;3、无授权委托书(如:未取得授权的分公司及项目部对外签订合同);4、委托代理人持有的授权书不真实、不具备代理权限、超过有效期等;5、对额度巨大的合同或者其他事项需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的,未取得相应的决议文件。
1、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无效;2、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委托代理人签订合同的,要求对方出具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重点审查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及授权书的真实性)、代理人的身份证明等。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合同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然而,合同在签订、履行和管理过程中,往往隐藏着各种法律风险。
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识别和防范这些风险,就可能陷入法律纠纷,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因此,加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1、合同主体资格风险合同主体不适格是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
如果与不具备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签订合同,或者与没有经过合法授权的代理人签订合同,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效力待定。
例如,与尚未注册成立的公司签订合同,或者与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签订合同,都可能使合同的履行出现问题。
2、合同条款风险合同条款不完善、不清晰、不明确是引发法律纠纷的重要原因。
例如,合同中对标的的描述不准确、质量标准不明确、价格条款含混不清、履行期限和地点约定不明、违约责任条款缺失或过于笼统等,都可能导致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
3、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如果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形,可能导致合同被撤销或变更。
此外,合同签订的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如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也可能影响合同的效力。
4、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对方违约、自身违约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风险。
对方违约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自身违约则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因素也可能影响合同的履行,如自然灾害、政府政策调整等。
5、合同变更和解除的风险合同变更和解除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例如,未经双方协商一致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或者变更和解除合同的通知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等。
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1、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对合同法律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不注重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随意行事,从而引发法律风险。
合同需要规避的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
合同需要规避的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书,它规定了各方在特定事项上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了合同双方的权益。
然而,合同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注意防范。
下面将介绍一些合同常见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合同主体风险:合同主体指的是签署合同的各方,包括个人、公司、组织等。
合同主体风险可能包括:-不符合法定资格: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签署合同的资格,比如未满法定年龄的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等。
为避免此类风险,应确保签署合同的各方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虚假身份:有些人可能使用虚假身份签署合同,为了防范此类风险,可以进行身份验证,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
-主体变更:由于个人、公司或组织的变更,可能导致合同失效。
为防范此类风险,合同可以设定变更通知、合同终止和解除等条款。
2.合同内容风险:合同内容是合同的核心部分,包括合同的目的、权利和义务等。
合同内容风险可能包括:-合同不完整或模糊:合同中的条款未明确、不完整可能导致争议。
为防范此类风险,合同应明确各方的权益和义务,避免一些模糊不清的表述。
-不合法或违反公序良俗:合同内容违法或违反公序良俗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为防范此类风险,应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违反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
-合同解释与争议:由于合同的解释可能存在不同意见,合同争议可能会发生。
为防范此类风险,可以明确合同解释的方式和解决争议的程序。
3.合同履行风险:合同履行指合同各方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合同履行风险可能包括:-品质风险:合同约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能满足预期,造成损失。
为防范此类风险,可以在合同中明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约定不合格的处理方式。
-履行能力风险:合同一方无法按时按量履行合同义务,可能导致损失。
为防范此类风险,可以要求提供担保或保证金,并设定违约责任和解除合同的条款。
-不可抗力风险:不可抗力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为防范此类风险,可以约定不可抗力条款,明确双方在不可抗力事件下的权利义务。
如何防范合同风险7篇
如何防范合同风险7篇篇1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服务方):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双方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签订各类合同,为防范合同风险,经友好协商,特制定本合同风险防范协议。
一、协议目的双方共同确认,本协议的签订目的在于提高合同风险意识,明确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合同安全、有效履行,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二、合同风险类型1. 主体风险:包括合同当事人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
2. 条款风险:涉及合同条款不明确、歧义等引发的纠纷。
3. 履行风险:包括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更、履行纠纷等。
4. 法律风险:涉及法律法规变化、政策调整等带来的风险。
三、风险防范措施1. 主体审查:(1)对合同当事人进行资信调查,包括企业登记信息、经营状况、诉讼记录等。
(2)核实当事人的履约能力,包括资金状况、技术实力等。
2. 条款审查:(1)明确合同各项条款,确保无歧义、无模糊表述。
(2)对关键条款进行特别约定,如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
(3)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对合同条款进行法律审查,确保合法合规。
3. 履行过程监控:(1)建立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2)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履行纠纷。
(3)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更进行书面确认,确保变更合法有效。
4. 风险管理机制建设:(1)成立合同管理专项小组,负责合同风险管理。
(2)建立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合同安全保管。
(3)定期进行合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全员合同风险意识。
四、争议解决方式如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五、其他条款1.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
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3. 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另行协商补充。
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签字/盖章)乙方(服务方):____________________(签字/盖章)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页面分割线---注:以上协议仅为模板,实际签订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合同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合同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合同风险点1. 合同主体风险:合同主体可能存在的资质问题、信用问题、履约能力问题等,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
2. 合同内容风险:合同条款可能存在的不完善、不明确、不合理等问题,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的产生。
3. 合同履行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不可抗力因素、第三方侵权等问题,可能导致合同无法按照约定履行。
4. 合同变更风险:合同变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更程序不规范、变更内容不明确、变更后的合同效力问题等,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的产生。
5. 合同解除与终止风险:合同解除与终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程序问题、权益保障问题等,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的产生。
6. 合同争议解决风险:合同争议解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诉讼时效问题、证据不足问题、仲裁裁决执行难问题等,可能导致合同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二、防控措施1. 严格审查合同主体:在签订合同前,应对合同主体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确保其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和履约能力。
对于信用状况不佳的主体,应谨慎签订合同。
2. 完善合同内容:在起草合同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确保合同条款的完整性、明确性和合理性。
对于关键条款,应尽量采用标准化的表述,避免歧义和争议。
3. 加强合同履行管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于重大事项,应及时报告并请示上级领导。
4. 规范合同变更程序:在合同变更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确保变更内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对于变更后的合同,应及时进行备案和通知。
5. 保障合同解除与终止权益:在合同解除与终止过程中,应充分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确保解除与终止程序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对于解除与终止后的权益分配,应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6. 积极解决合同争议:在合同争议解决过程中,应积极寻求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问题,避免诉讼。
对于确需诉讼的争议,应选择有利的管辖法院和仲裁机构,确保争议能够得到及时、公正、有效的解决。
刍议大学生创业中合同主体法律风险之防控
刍议大学生创业中合同主体法律风险之防控大学生创业是当前社会中的一大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走上创业之路。
在创业过程中,签订合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而,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法律风险,如果不加以防控,可能会给大学生创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本文将就大学生创业中合同主体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合同主体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合同的主体是指合同的订约方,大学生创业中主要包括创业团队和投资方。
合同主体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创业团队因为年轻、缺乏经验等原因,往往会在合同条款的约定上出现漏洞或者疏忽,导致合同效力不确定,最终面临着无法履行合同、被迫解除合同等后果。
2. 投资方也可能存在失误,例如未能全面了解创业团队情况、未能针对性地进行投资、或者是违反法律条规进行投资等问题。
3. 在合作过程中,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和权利被创业团队和投资方的一方或双方违背,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
例如,在创业团队与投资方签订合同时就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如果双方没有遵守合同规定,可能会导致损失。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合同主体法律风险,并给创业团队带来很大困扰。
下面将具体分析防控的方法。
1. 合同策划时需慎重思考在合同策划时,创业团队必须要认真思考合同的条款,对投资方的意愿以及创业团队的需要进行权衡,全面分析不同条款的风险,尽可能避免合同中的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同时,也要及时研究并熟悉法律法规,以便在合同签订后获得法律保障。
2. 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创业团队必须要认真审查合同条款,理清楚双方的权利义务,如果合同中存在不明确的、模糊的、或者有争议的条款,要及时与对方沟通,并依据相应的法律规则对条款进行调整和修改。
对于可能导致风险的条款,双方也可以进行友好协商,确保双方在合作中达成和谐、稳定的关系。
3. 在签署合同时,要理性看待权利和义务创业团队和投资方在签署合同时,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5篇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5篇篇1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合同管理风险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保证合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策略,为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合同管理风险概述1. 定义与类型:合同管理风险是指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
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
2. 危害:合同管理风险可能导致合同无法按时履行、履约成本增加、甚至合同终止等严重后果。
同时,也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三、常见的合同管理风险及案例分析1. 主体不适格风险:指合同当事人不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或能力。
例如,某公司与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个人签订施工合同,导致合同无效。
2. 条款不完备风险:指合同条款存在漏洞或不明确,导致合同无法有效执行。
例如,某合同未明确付款方式和时间,导致付款纠纷。
3. 履行不适当风险:指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
例如,某公司未能按时交付货物,导致客户要求赔偿。
1. 完善合同审查机制:建立专业的合同审查团队或外聘专业机构,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审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加强合同履行监督: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合同按照约定履行。
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执行。
3. 建立合同变更管理制度:对于合同变更,应建立严格的变更管理制度,确保变更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
4. 加强合同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合同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定期对合同档案进行备份和归档,防止丢失或损坏。
5. 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加强员工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
使员工充分了解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风险防范策略。
五、具体案例分析以某公司签订的施工合同为例,由于合同条款不完备且存在漏洞,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付款纠纷和质量问题。
经过专业机构对合同的详细审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合同签订的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签订的法律风险防范一、引言合同是各种商业和法律关系的基石,它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详细阐述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合同签订的法律风险1. 合同条款不明确或不完整合同条款的不明确或不完整可能导致争议的发生。
例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交付日期或付款方式,当一方不能按时履行合同义务时,可能引发纠纷。
2. 合同违约合同违约是指一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义务。
例如,卖方未按时交付商品或买方未按时付款。
合同违约可能导致损失和法律纠纷的发生。
3. 合同解释争议合同解释争议是指合同条款的含义存在争议。
不同的当事人可能对合同条款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争议的发生。
例如,合同中使用的术语可能有多种解释。
4. 合同无效合同无效是指合同在签订时即不具备法律效力。
合同无效可能由于以下原因引起: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违反公序良俗、违反法定代表人权限等。
三、合同签订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1. 明确合同条款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各方应详细讨论和明确合同条款。
合同条款应尽量具体、明确,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述。
特别是涉及到交付日期、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应明确约定,以避免后续争议的发生。
2. 合同审查在签订合同之前,各方应进行合同审查。
合同审查可以由专业律师或法务团队进行,以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合同审查应重点关注合同条款的合规性、完整性和明确性。
3. 风险评估在签订合同之前,各方应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各方识别潜在的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例如,评估对方的信用状况、了解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等。
4. 纠纷解决机制合同中应明确纠纷解决的机制和方式。
各方可以约定采用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
明确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避免争议的进一步升级,并提高争议解决的效率。
5. 合同备案在签订合同之后,各方应及时进行合同备案。
合同备案可以在法律上确认合同的有效性,并为后续的执行提供依据。
合同法律风险与防控策略
合同法律风险与防控策略合同是法律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合同各方来说,了解合同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合同法律风险以及相应的防控策略。
1.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不明确可能导致双方对合同的理解产生分歧,进而引发争端。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尽量明确约定合同的目的、内容、实施方式、过程和结果等。
合同的标的物、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期限等都应详细约定。
此外,双方还可以考虑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起草合同,确保合同的清晰明确。
2.合同违约风险合同一方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即构成违约。
违约可能给受损方带来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其无法继续开展业务。
为了降低合同违约风险,双方应合理评估自身的履约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约定相应的救济措施,如违约金、赔偿责任、强制履行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服务,以确保合同的履行。
3.合同解释风险合同解释问题可能导致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分歧,甚至走向诉讼。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合同解释标准,以及解释争议的解决方式,如仲裁、诉讼等。
同时,合同应尽量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用语,合同的解释应尽量符合合同的目的和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意思。
4.合同变更风险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可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变更合同条款。
为了避免合同变更风险,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合同变更的方式和程序,如书面通知、双方协商一致等。
双方还应明确约定变更内容的范围,以及对变更造成的影响和后果等。
此外,为了确保变更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双方应注意合同变更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5.合同条款违法风险合同条款违法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违法,为了降低合同条款违法风险,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合同条款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规定。
如果合同条款存在违法情况,双方需要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确保合同的合法性。
综上所述,了解合同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在撰写合同范本时,必须充分考虑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
防措施,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合同法律风险
防范的关键要点:
1.明晰合同目的和内容,合同范本专家应确保合同中清晰明确
地描述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述,以减少法
律解释的歧义。
2.遵循法律法规,合同范本专家应了解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合同的内容和条款符合法律要求,避免违反法律规定而导致合
同无效。
3.规避风险条款,合同范本专家应识别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如免责条款、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
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4.合理分配风险责任,合同范本专家应合理分配各方的风险责任,确保合同条款公平合理,避免一方承担过大的风险,导致合同
纠纷和法律风险。
5.审慎选择合同类型,合同范本专家应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法律要求,审慎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确保合同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在合同范本撰写过程中,合同范本专家应密切关注法律风险防范的要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合同范本和法律咨询服务。
合同案件法律风险(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为常见的法律行为,是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合同案件的法律风险无处不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合同案件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当事人对合同风险的防范意识,降低合同纠纷的发生。
二、合同订立阶段的法律风险1. 合同主体资格风险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应当确保对方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
如果对方主体资格不合法,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进而引发法律风险。
2. 合同内容不明确风险合同内容不明确,可能导致双方对合同的理解产生分歧,引发纠纷。
因此,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应确保合同内容完整、明确,避免因理解不一致而引发争议。
3. 合同条款不合理风险合同条款不合理,可能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如违约责任过高、履行期限过短等,都可能给当事人带来法律风险。
4. 合同附件不完整风险合同附件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附件不完整可能导致合同条款无法全面执行。
因此,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应确保合同附件的完整性。
三、合同履行阶段的法律风险1. 违约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能因各种原因违约,如未按时履行、履行不符合约定等。
违约行为可能导致合同解除、赔偿损失等法律后果。
2. 争议解决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能因对合同条款理解不一致、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等原因产生争议。
若无法及时解决争议,可能导致合同履行受阻,甚至引发诉讼。
3. 涉及第三方的法律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第三方,如供应商、分销商等。
若第三方存在法律风险,可能波及到合同当事人。
4. 合同履行过程中政策变化风险政策变化可能对合同履行产生影响,如税收政策、环保政策等。
当事人应密切关注政策变化,避免因政策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四、合同解除阶段的法律风险1. 合同解除条件不明确风险合同解除条件不明确,可能导致当事人对合同解除产生争议。
因此,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应明确合同解除的条件。
2. 合同解除程序不合法风险合同解除程序不合法,可能导致合同解除无效。
销售合同主体变更法律风险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合同主体变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它指的是在不改变合同内容的前提下,合同当事人一方依法将其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法律行为。
然而,合同主体变更过程中存在诸多法律风险,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一、合同主体变更的法律风险1. 合同无效或可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主体变更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合同无效或可撤销。
如果变更后的合同主体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或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2. 主体变更未经对方同意合同主体变更必须经过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否则变更行为无效。
如果未经对方同意擅自变更合同主体,可能导致合同纠纷。
3. 主体变更后债务承担问题合同主体变更后,原合同当事人的债务由变更后的合同主体承担。
如果变更后的合同主体无法履行债务,原合同当事人可能面临追偿风险。
4. 主体变更后合同履行风险变更后的合同主体可能与原合同主体存在利益冲突,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
此外,变更后的合同主体可能不具备原合同主体的履约能力,影响合同履行。
二、防范措施1. 明确合同主体变更的条件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合同主体变更的条件,包括变更主体、变更范围、变更程序等。
确保变更行为符合法律规定,降低合同风险。
2. 主体变更前进行尽职调查在合同主体变更前,应对变更后的合同主体进行尽职调查,了解其资质、信用、履约能力等方面的情况,确保其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
3. 主体变更需经对方同意在合同主体变更过程中,必须取得合同对方的书面同意。
如对方不同意,变更行为无效,可能导致合同纠纷。
4. 明确债务承担责任在合同主体变更后,应明确原合同当事人的债务承担责任。
如变更后的合同主体无法履行债务,原合同当事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加强对变更后的合同主体的监督,确保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如发现其违约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十八种典型合同的法律风险提示及防范策略
十八种典型合同的法律风险提示及防范策略展开全文一、买卖合同1.主体风险(1)伪造主体。
这主要体现在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为当事人订立合同。
没有提供法人资格证明;伪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虚报注册资本、无实有资金;已歇业或已经被吊销营业执照等等。
深圳微法务懂法,更懂你7篇原创内容公众号(2)假冒主体。
在实践中,常表现为假冒知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业务负责人;盗用他人盖好合同专用章的合同纸、介绍信等冒充公司订立合同;擅自刻印他人印章,冒充他人与对方签订合同等等。
(3)借名欺诈。
履约能力较差或根本无履约能力的主体通过挂靠一家名气较大的公司或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或者采取合营形式以取得大企业名声的便利,从而大肆行骗。
(4)代理人资格风险。
无权代理,在法律上定性为效力待定的合同,若得不到被代理人的追认,则由行为人承担。
代理中的欺诈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二是被代理人以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企业、单位作为被代理人签订合同,从而骗取财产。
2.标的物风险(1)国家专有财产,如土地、矿藏、水流、森林、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铁路、公路、航空、邮电设施、军用设施和物资等。
(2)危害人身健康的物品,如毒品、淫秽物品和不符合国家强制质量标准的假冒伪劣产品。
(3)未经批准不得买卖的物品,如爆炸物、麻醉品、放射性物质等。
(4)金融管制物品,如黄金(通过黄金交易所买卖的除外)、白金以及黄金白金制品。
(5)文物。
(6)其他实行专卖的物品未经许可不得买卖,如烟草、食盐等。
除上述禁止买卖的标的物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实行国家强制检验或认证制度的产品只有经过国家强制检验或认证并取得相关证书后才可以上市买卖。
(2)在我国签订的国有土地所有权及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买卖合同都是无效的。
3.履行风险(1)借口产品质量差而拒付货款;(2)产品质量有问题而故意不告知;(3)在发生多交货时不予通知;(4)在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不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5)出卖方工作人员收货后,出卖人以工作人员非本企业员工为由拒绝支付货款;(6)在签订买卖合同时,欺诈方出示真实的质量较高的样品,而在履行时却代以质量低劣的伪次品;(7)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销售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一、销售合同的法律风险1. 合同主体风险(1)合同相对方不具备签约资格:如对方为非法人组织或个人,导致合同无效。
(2)合同相对方履约能力不足:如对方无资金实力、信誉度低,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2. 合同内容风险(1)合同条款不明确:如标的物、数量、质量、交付期限、付款方式等条款不明确,容易引发争议。
(2)合同条款不公平:如权利义务不对等,损害一方利益。
(3)合同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如对方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利用胁迫手段签订合同。
3. 合同履行风险(1)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违约:如对方未按时交付货物、未按约定质量交付货物等。
(2)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如对合同条款理解不一致、对违约责任认定不一致等。
4. 涉税风险(1)合同条款涉税不合规:如增值税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等环节存在风险。
(2)合同结算条款涉税风险:如收益转移、恶意避税等。
二、销售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1. 合同主体审查(1)核实对方身份:了解对方是否具备签约资格,如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等。
(2)调查对方信誉:通过工商、税务、信用等渠道了解对方信誉状况。
2. 合同内容审查(1)明确合同条款:确保标的物、数量、质量、交付期限、付款方式等条款明确。
(2)公平合理:确保合同权利义务对等,避免不公平条款。
(3)审查合同签订过程:确保合同签订过程中无欺诈、胁迫等情形。
3. 合同履行监控(1)监督对方履行合同:如对方违约,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2)妥善处理合同争议: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
4. 涉税风险防范(1)合同条款合规:确保合同条款符合税收法规,如增值税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等。
(2)结算条款合规:确保合同结算条款不涉及税收违法行为。
总之,在签订销售合同的过程中,企业和个人应充分认识到法律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应对。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降低法律风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约定甲方将某项目交给乙方进行施工,项目总造价为1000万元。
双方约定,甲方应在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预付款200万元,剩余款项在项目完工验收合格后支付。
合同签订后,甲方如约支付了预付款,但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因资金问题导致施工进度严重滞后。
甲方多次催促乙方加快施工进度,但乙方以各种理由推脱。
甲方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例分析1. 甲方合同法律风险(1)合同签订前的调查不充分。
甲方在签订合同前,未对乙方进行充分的调查,未了解乙方的资质、信誉、业绩等情况,导致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2)合同条款不完善。
合同中关于施工进度、质量、验收标准等条款不明确,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纠纷。
(3)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不力。
甲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乙方施工进度、质量等方面监督不力,导致项目严重滞后。
2. 乙方合同法律风险(1)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违约责任不明确。
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因资金问题导致施工进度滞后,但合同中未明确违约责任,导致甲方无法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
(2)合同解除条件不明确。
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合同解除条件,导致在出现合同解除情况时,双方产生纠纷。
三、防范措施1. 甲方防范措施(1)合同签订前的调查。
在签订合同前,对乙方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其资质、信誉、业绩等情况,确保乙方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
(2)合同条款完善。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施工进度、质量、验收标准、违约责任、合同解除条件等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3)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
加强对乙方施工进度、质量等方面的监督,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2. 乙方防范措施(1)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对项目资金、进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违约责任明确。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确保在出现违约情况时,能够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
合同签订的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签订的法律风险防范引言在商业和法律领域中,合同签订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合同的签订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都有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探讨合同签订的法律风险,并提供一些防范措施。
合同签订的法律风险1. 未达成一致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能在一些关键条款上无法达成一致。
这可能导致合同的无效或无法执行,给双方当事人带来经济损失。
2. 合同条款模糊合同条款如果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合同解释的困难。
这可能给法律争议的解决带来困难,并降低合同的可执行性。
3. 合同违约在合同签订后,一方当事人可能违约,即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违约可能导致合同的终止、赔偿责任或法律纠纷。
4. 合同无效在合同签订前或签订过程中,存在一些法律上的无效因素,如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违反公序良俗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合同被认定为无效。
5. 合同解除某些情况下,合同可能被解除,即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终止合同关系。
合同解除可能导致丧失原先的权益,或承担解除合同的经济责任。
合同签订的防范措施1. 明确约定合同条款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该明确约定合同的各项条款,以减少模糊不清的情况。
合同中应该具体而详细地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合同解释上的争议。
2. 避免过于倚重口头协议虽然口头协议在一些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尽量以书面形式记录合同条款是较为安全的做法。
3. 仔细审核合同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当事人应认真审核合同的全部内容,确保没有任何疏漏或不合法的条款。
如果有需要,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合同审查。
4. 寻求法律咨询如果合同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或复杂性,当事人可以寻求法律咨询。
律师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帮助当事人评估合同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5. 建立诚信合作关系建立诚信合作关系是减少合同风险的重要因素。
双方当事人应相互尊重,遵守合同约定的义务,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结论合同签订的法律风险需要双方当事人高度重视。
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
不安抗辩权发生的原因:1、经营状况严重 恶化的;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 债务的;3、丧失商业信誉的;4、其他丧失 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情形的。
一方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应该及时通知对方 ,在对方提供担保后,应该继续履行。对方 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应担保的,当事 人有权解除合同。若企业不当行使抗辩权, 则可能因行为不当而构成违约行为,给自身 造成法律风险。
(4)与企业进行接触,展开资信 调查。
10
1.4本方履约能力的审核 本方不具备履约能力, 盲目的签订合同后无法履行合同将
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11
1.5订立过程的风险防范 1.5.1要约阶段的风险防范 (1)不要把要约误认为要约邀请,这样可能
出现认为自己做出的是要约,但实际上是承 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合同已经成立; (2)不要在要约中约定对己方不利的条款; (3)撤回要约时,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是否已 经作出承诺,因为要约一经对方承诺,合同 就已成立,成立的合同不存在撤回要约的问 题,撤回导致违约;
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的, 后履行一方当事人有拒绝履行自己的合 同义务的权利。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 件:
39
A.当事人因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B.当事人一方须有先履行的义务 C.先履行一方到期未履行或履行不适当 D.先履行抗辩权属于延期抗辩权,不具
有消灭对方请求权的效力。
40
3.2.3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
5
在签订合同时,从如下方面考察合 同订立对方的主体资格:
①营业执照(最近一年年检﹑经营 范围、注册资金) ②税务登记证(能否开具有效发票 ) ③资质证书(特种生产经营活动的 资格证书如:食品﹑建筑、药品等 行业)(如:高空作业的资质的选 任资质)
合同主要风险及防范案例
注:法人的独立人格。
代理人的地位。
找准交易对象(国际贸易中尤其重要) 『案例二』谨防中间商欺诈 出口商甲经李某介绍曾与某国多个买家成交,并通过李某成功收款。2007年5月,甲与李某介绍的A公司签订近200万美元的销售合同,销售合同中列明的买方为A公司,但签署人却为李某。甲发货后,A公司以从未与甲签过销售合同为由拒绝支付货款。经调查,李某假冒A的名义与甲订立销售合同,骗取货物后,低价销售给A,取得货款后逃匿,甲损失惨重。
知识补充之——代理 几类特殊的代理: 1、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的情形:①根本未经授权;②虽曾授权,但已过期;③虽有授权,但超出了授权的范围。 2、表见代理 特征(1)行为人的行为完全符合了无权代理的一切表面特征。 (2)第三人有理由行为人有代理权。 一般认为,下列两种情形属于第三人有理由认为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范畴: (1)行为人与代理人之间曾存在雇佣关系,但由于种种原因被代理人未将二者雇佣关系终止的事实公告或行为人手中仍持有表明雇佣关系存在的法律文件。 (2)行为人与被代理人之间曾存在授权委托关系,但由于种种原因,授权结束后行为人仍持有被代理人的代理证明文件,如盖有合同专用章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空白授权委托书等。
甲的朋友乙是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04年3月,乙向甲借款十多万,出具了正式的借据,盖A公司公章。事后,乙拒绝还钱。甲把乙告上了法庭。乙辩称是A公司借款,因为上面盖的是A公司公章,他只是以A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签的字。法院以起诉主体错误为由驳回了甲的起诉。甲随后起诉A公司,胜诉,可A公司经营亏损,根本就没有偿还能力。乙虽然有房有车,但按《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股东只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甲的借款,最终血本无归。
无权代理行为,为效力待定的行为,经被代理人追认后,合同才有效,在对方当事人为代理人的情况下注意考察其代理人资格与代理权限问题,避免合同欺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主体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摘要:现代商业活动中合同已成为企业在生产经营、对外业务往采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
为了“防患于未然”。
为了加强对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和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本文针对合同的主体部分与大家解析一些常见的法律风险,并提供一些解决这些风险的建议与方法。
关键词: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1)01-0192-01
一、合同主体的常见问题及法律风险
合同主体就是在合同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
义务的人。
注意与另外一个概念的区别,即签约主体。
合同主体是实际承担合同权利义务的民事主体,他是合同权利义务的实际承担者;而签约主体是实际签署合同的人,他只是签署者,合同的权利义务与其无关。
签约主体一般可分为代理人与代表人。
当签约主体为代理人、代表人时,就可能会出现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
(一)签约主体为代理人时的法律风险
合同法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由被代理人直接承受其法律后果。
但是签约主体出现以下情况时合同主体可能就不会承担相应的合同义务。
1.签约主体无权代理。
代理权限的产生是基于被代理人的授权,如果签约主体没有经过合同主体的授权,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合同
主体不对签约主体的行为进行追认,则合同就会被认定为无效,企业就不能要求合同主体承担责任。
2.签约主体超越代理权限。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大部分只关注其授权的真实性,但对授权的具体内容、具体权限却往往忽视。
这样当签约主体超越了代理权限时,同样面临着合同不被合同主体认可而归于无效的风险。
(二)签约主体为代表人时的法律风险
企业法人作为法律拟制的“人”,其意思表示最终必须通过特定的自然人来行使。
这让有些企业容易产生“谁签合同,谁就是合同当事人”的认识,未弄清签约主体与合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就签订了合同,结果合同风险四伏。
而在实践中,代表人分为法定代表人及员工代表人。
1.签约主体为法定代表人时。
我国法律规定法定代表人是可以作为签约主体代表企业对外签订合同的。
但如果公司章程对法定代表人的职权范围进行了限定,或不允许法定代表人对外签订合同,法定代表人超越或违反公司章程规定的权限对外签约时,其效力将受到质疑,所签订合同就会有不被合同主体认可的风险。
这种法律风险较为隐蔽,企业需要更加注意。
2.签约主体为员工代表时。
员工代表人是指除去法定代表人以外的代表人,一般以企业的业务员为多。
员工代表人对外签约,必须有所在企业的授权书。
实务中经常有已辞职的员工为了私利仍作为原企业代表签约,而对方因长时间合作也不再对其授权进行审查,
从而导致所签合同可能无效,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法律风险。
(三)合同主体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时法律风险
当企业在与自然人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审查他的个人身份情况。
如果自然人为未成年人,他的行为能力是受限的。
如果企业对自然不作审查,很有可能会导致所签订的合同不被法定代理人追认从而导致合同不生效的结果。
(四)合同主体为无权处分人或无完全处分权人时的法律风险
当合同的主体无权处分合同标的物时,作为相对人的企业与之签订的合同就存在归于无效的风险。
若企业与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权利人不追认、不认可,合同就会归于无效。
当合同主体为共有人之一时,其处分权是不完全的,企业与之签订合同,同样面临着不被追认而致所签订合同无效的风险。
(五)合同主体不适合时的法律风险
1.合同主体不具有法定的资格。
在一些技术性要求很强的行业,从事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才可对外进行经营活动。
比如建筑、医药等行业。
如果企业与不具备相应资质的相对人签订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合同一般会被认定为无效。
2.合同主体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法律禁止一些主体从事特定交易活动,比如《担保法》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不得作为保证人。
如果企业在与在于以上主体签订担保合同时,就会因为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企业则不会得到任何实际性的保证。
二、签约主体、合同主体的法律风险防范
为避免合同主体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当对签约主体、合同主体进行审查。
对签约主体、合同主体审查是维护合同利益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企业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
作为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一)审查签约主体
如果签约人是法定代表人,企业应要求其出示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以及对方企业的《营业执照》;如为员工代表时,应要求员工提供公司的授权书,以及员工个人的身份证明,同时要仔细审查其授权范围及代理期限等。
(二)审查合同主体
1.审查对方当事人的情况。
若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审查主要针对当事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若对方当事人为法人,需要审查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若对方当事人为其他组织,如独资企业、合伙人、企业分支机构等,无独立法人资格,要审查其《营业执照》,对于分支机构还需要审查其总公司的相关情况。
2.调查合同主体履约能力。
合同利益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同主体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如果签订了合同,而对方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合同就会形如虚设,合同无法履行,根本无法达到合同的口的。
故在签订合同时要对相对方的资信情况、商业信誉、历史履约情况进行了解。
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1)对方的概况:主要包括:①企业的性质。
②企业的产品处在
市场的哪个阶段。
③企业所在的地区是否有交易方面的传统。
④企业的人员构成、营业额等。
(2)注册资本和净资产:注册资本、净资产是企业对外承担责任的财产基础。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公司注册资本与公司实际的经济能力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很多公司注册资本很多,但实际资产却没有那么多,所以在调查时应以企业的净资产做为履能力的参考。
3.调查法定地址及实际经营场所。
它是合同当事人经营活动的中心,能反映当事人的真实经营情况,而且能为其他方面的调查工作提供线索。
一旦发生纠纷,法定地址也是送达法律文件的确定标准。
4.调查银行账户。
企业在银行的结算账户按用途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
其中基本存款账户是存款人的主办账户。
存款人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及其工资、奖金和现金的支取,应通过该账户办理。
企业在审查合同时,如有条件可对其基本存款账户进行调查,基本账户是保障企业在发生纠纷时,确定对方资产的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