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的主要风险及案例的分析
PPP模式解析与案例
![PPP模式解析与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dfa7a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c.png)
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识别、风 险评估、风险应对等
PRT 5
PPP模式的案例分析
国外PPP模式案例
英国:伦敦地铁PPP项 目
法国:巴黎地铁PPP项 目
德国:柏林地铁PPP项 目
美国:纽约地铁PPP项 目
澳大利亚:悉尼地铁 PPP项目
加拿大:多伦多地铁 PPP项目
国内PPP模式案例
投资金额:约200亿元
法规建议: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PPP模式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项目的透明度 和公开度保障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
PPP模式的发展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PPP模式的权利和义务 加强监管:加强对PPP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提高透明度:提高PPP项目的透明度让公众了解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鼓励创新:鼓励PPP模式的创新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PPP模式的未来展望
政策支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 PPP模式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发展
市场发展:PPP模式将在更多领 域得到应用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 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法规完善:相关法规将进一步完 善为PPP模式提供更好的法律保 障
国际合作:PPP模式将在国际合 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全球基础 设施建设
政策法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支持PPP模式的发展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 作项目操作指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等。
法规内容:这些政策法规主要规定了PPP模式的实施流程、风险分担机制、合同管理、 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法规作用:这些政策法规为PPP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有助于规范 PPP项目的运作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PPP模式: PublicPrivte-
PPP项目典型案例分析
![PPP项目典型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853b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8.png)
PPP项目典型案例分析PPP项目典型案例分析一、引言公私合作(PPP)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公共项目融资方式,通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利用私营企业的资本和效率优势,同时发挥公共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以下是一个PPP项目的典型案例分析。
二、案例介绍某市地铁建设项目是PPP模式的典型案例。
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00亿元,包括60亿元的土建工程和40亿元的设备购买、安装和维护费用。
该市决定采用PPP模式筹集资金,并选定5家私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三、PPP模式的运作过程1.确定合作伙伴:该市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招标和竞争性谈判,选定了具有丰富地铁建设经验和良好信誉的5家私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2.成立联合体:5家私营企业联合组成PPP项目公司,负责该地铁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3.确定项目运作方案:PPP项目公司与该市政府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PPP项目公司还确定了项目的运作方案,包括工程设计、施工计划、设备采购和安装等内容。
4.资金筹措:PPP项目公司通过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总投资额的60%由私营企业自行筹措,40%由政府出资。
5.项目建设:PPP项目公司按照运作方案开展项目建设,并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工程管理和监督。
6.项目运营和维护:PPP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负责该地铁项目的运营和维护,并获得票务收入和其他商业收入。
特许经营期结束后,政府将收回项目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四、PPP模式的效益分析1.资金效益:通过PPP模式,该市政府避免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并实现了资金的合理配置。
私营企业的参与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项目的投资风险。
2.管理效益:PPP项目公司引入了私营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同时,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作用也得到了有效发挥。
3.社会效益:该地铁项目的建设提高了该市的交通运输能力,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
PPP模式
![PPP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64e52c989eb172ded63b776.png)
1、外部条件 (1)清晰、完善的政策法规制度。 (2)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项目中的运用要有“增值” 的条件。 (3)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 (4)完善、成熟的市场竞争环境。 2、内部条件 (1)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 (2)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3)合理的风险分配。
八、PPP项目参与 各方的职责
四、PPP模式的 目标及运作思路
PPP模式的目标有两种,一是低层次目标,指特定项目 的短期目标;二是高层次目标,指引入私营部门参与基 础设施建设的综合长期合作的目标。项目机构目标层次 如下表所示。
五、PPP模式的 特征
1、项目为主体。
2、有限追索贷款。
3、合理分配投资风险。 4、资产负债表之外的融资。 5、灵活的信用结构。
中国的PPP模式 案例:
1、2005年2月,我国首次运PPP模式 进行北京地铁4号线的建设(16号再次使用PPP)。
2、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案例)
3.北京亦庄的天然气项目 4.武汉的高铁
北京地铁四号线PPP运作案例分析:
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介绍 : 北京地铁4 号线项目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第一个正式 批复实施的特许经营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运用PPP 模式、 引入市场部门运作的地铁项目。4 号线项目运用PPP 模式 进行融资,有效缓解了当时北京市政府的资金压力,实现 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资、运营主体的多元化,通 过引入市场部门的参与,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服 务水平的提升。北京4 号线项目在研究PPP 模式上具有典 型意义,集中体现了PPP 模式在打破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 困境的创新价值,使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的力量形成一股 合力,对于在现有预算框架下缓解地方债务,完善基础设 施建设乃至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践 价值。
PPP项目的合规性风险与财务风险分析
![PPP项目的合规性风险与财务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4567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8.png)
PPP项目的合规性风险与财务风险分析引言概述:PPP(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项目是一种公私合作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公共和私人资源,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合作。
然而,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合规性风险和财务风险。
本文将对PPP项目的合规性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详细分析。
一、合规性风险分析:1.1 法律法规合规性风险:PPP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否则可能面临合规性风险。
例如,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土地使用权的合规性等都需要仔细审查,以避免法律纠纷。
1.2 政策合规性风险:政策的变化可能对PPP项目的合规性产生影响。
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调整相关政策,如补贴政策、税收政策等,这可能增加项目的风险。
1.3 环境合规性风险:PPP项目往往涉及土地使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规性要求。
如果项目未能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可能面临处罚或项目停工等风险。
二、财务风险分析:2.1 资金流动性风险:PPP项目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和运营,如果项目资金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完成或无法正常运营。
2.2 利率风险:PPP项目通常需要借款进行资金筹措,如果利率波动较大,可能导致项目的融资成本增加,进而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
2.3 汇率风险:如果PPP项目涉及跨国合作,汇率波动可能对项目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汇率波动可能导致项目的收入和成本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
三、风险防范措施:3.1 建立合规性管理体系:PPP项目应建立完善的合规性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在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合规性。
3.2 做好风险评估和管理:项目方应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资金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
3.3 加强合同管理:项目方应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确保各方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合同应包含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以减轻风险影响。
四、案例分析:4.1 深圳某PPP项目的合规性风险:该项目在土地使用权合规性方面出现问题,导致项目面临法律风险,最终被迫停工整改,给项目方带来巨大损失。
PPP模式解析与案例分析
![PPP模式解析与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a0e0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0.png)
PPP模式解析与案例分析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是公私合作模式的缩写,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企业或非营利组织)之间为实施公共项目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
它是一种同时整合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资源、共同承担风险和利益、共同实施项目的合作模式。
PPP模式具有政府监管和引导性与市场供需自主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实施公共项目或服务的过程中,既能发挥政府的监管和引导作用,又能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将通过分析PPP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PPP模式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PPP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整合:PPP模式能够整合政府和私营部门的资源,发挥各方的优势,共同实施项目。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项目审批和监管等资源,而私营部门则能提供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资源,使得项目的规模和执行能力得到提升。
2.风险共担:在PPP模式中,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项目的风险和利益。
通过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可以降低私营部门的风险,增加其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政府也能分享项目的收益,提高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
3.市场机制:PPP模式注重市场供需的自主匹配,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
通过公开招标、竞争选优等方式,引进优质的私营企业参与项目,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市场机制还能促进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项目的创新性。
接下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一步说明PPP模式的应用和效果。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公共交通设施建设需求巨大,政府常常需要引入民间资本和企业参与公共交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例如,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普遍采用PPP模式进行开发。
以北京市地铁为例,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与私人投资方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地铁线路。
政府提供土地和规划支持,私人投资方提供资本和技术,共同实施地铁项目。
在这个案例中,PPP模式的应用带来了以下几个显著的效果。
1.资源整合:通过PPP模式,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能力与私人投资方的资本和技术能力得到有机整合。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d8978e9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2.png)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PPP(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项目是一种基于合约的、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合作的项目模式。
它旨在通过整合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与任何项目一样,PPP项目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下面将介绍PPP项目的一些常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政策风险:政策变化可能会对PPP项目产生重大影响。
政府法规、政策、税收、环保要求的变化可能导致项目的成本增加或盈利能力下降。
为了减少政策风险,私营部门可以在签署合同之前仔细评估政府的承诺和政策稳定性。
项目合同中可以包含灵活的条款,以应对政策的变化并减少私营部门的损失。
2. 资金风险:PPP项目通常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
融资风险可能会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完成或无法维持正常运营。
为了减少融资风险,私营部门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等,以分散风险。
项目合同可以包含资金拨付的条款,确保政府及时提供所需的资金。
3. 技术风险:PPP项目通常涉及复杂的技术和工程问题。
技术风险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或产生不可预测的成本增加。
为了减少技术风险,私营部门可以在项目启动阶段进行充分的技术可行性研究,并与专业的技术供应商进行合作。
项目合同中可以确保技术方案和质量的标准,并规定技术供应商必须满足这些标准。
4. 外部环境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经济衰退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完成或无法盈利。
为了减少外部环境风险,私营部门可以采取保险和风险管理工具来保护项目免受灾害的影响。
项目合同中可以包含适当的赔偿和解约条款来应对不可抗力的情况。
5. 运营风险:PPP项目在建设完成后需要长期进行运营和维护。
运营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降低、管理能力不足等因素。
为了降低运营风险,私营部门可以进行市场调研,确保项目与当地需求相匹配。
私营部门可以与专业的运营团队合作,确保项目的高效管理和运营。
PPP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风险。
ppp项目案例及风险分析
![ppp项目案例及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3c427baf1ffc4ffe47ac10.png)
PPP资料收集目录第一章PPP简介 (4)一、模式分类 (4)二、必要条件 (4)三、发展方式 (5)四、主要优点 (5)五、主要缺点 (5)六、主要运作模式 (5)(一)、建造、运营、移交(BOT) (5)(二)、建设、经营、转让(PFI) (7)(三)、建造、拥有、运营、移交(BOOT) (8)(四)、建造、移交(BT) (8)(五)、建设、移交、运营(BTO) (9)(六)、重构、运营、移交(ROT) (10)(七)、设计、建造、融资及经营(DB-FO) (10)(八)、建造、拥有、运营(BOO) (10)(九)、移交、经营、移交(TOT) (11)(十)、设计、建造、运营(DBO) (11)第二章PPP项目成功案例 (12)案例1:禄劝至大松树二级公路 (12)案例2: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 (12)案例3:北京地铁4号线 (13)案例4:临河黄河大桥 (13)案例5:襄荆高速公路 (14)案例6:榆神高速公路 (14)案例7:首都机场高速公路 (15)案例8:涪陵李渡长江大桥 (15)案例9:内蒙古109国道清大一级公路 (16)案例10:漳州滨江快速公路厦漳同城大道角美段 (16)第三章PPP项目主要风险因子分析 (18)一、法律变更风险 (18)二、审批延误风险 (18)三、政治决策失误/冗长风险 (19)四、政治反对风险 (22)五、政府信用风险 (26)六、不可抗力风险 (28)七、融资风险 (28)八、市场收益不足风险 (29)九、项目唯一性风险 (31)十、配套设备服务提供风险 (37)十一、市场需求变化风险 (39)十二、收费变更风险 (41)十三、腐败分析 (42)第一章PPP简介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的风险分析
![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的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2a55d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4.png)
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的风险分析PPP模式(政府合作资本模式)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项目建设的主导模式。
不仅有助于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关系,还能有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但也存在很多风险。
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时,应注意以下风险:1. 技术风险。
PPP项目往往与新技术、新工艺有关。
如果社会资本方对相关技术不了解,容易出现技术问题,从而导致项目失败和损失。
2. 市场风险。
如果同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如果项目推行过程中出现市场变化,那么相关市场及投资也将发生变化。
社会资本方可能面临投资成本过高、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3. 政策风险。
PPP项目的建设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对投资方来讲,如果政策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会使得自己的投资前景受到影响。
4. 环境风险。
由于PPP项目的形式可能涉及搞建筑、采矿等领域,如果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可能会构成重大影响,从而导致相关项目无法成功推进。
5. 法律风险。
由于PPP项目的合同周期较长,且涉及到投资、开发、建设等多方面,因此在合同规范和法律保障方面需要支付高度的关注度。
如果合同缺失或法律风险较大,将可能导致相关投资方产生意想不到的风险。
6. 财务风险。
PPP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收益不可预测和维护成本可能增加,这些成本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本方出现盈利困难的问题。
7. 运营风险。
PPP项目的运营风险主要涉及到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
如果项目建设不合理或运营不当,将可能导致相关项目在营运时期出现困难。
总之,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时,需要对于上述七种风险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
同时在合同签署时应明确各方责任、风险分摊和制定详细的风险措施。
只有明确风险,规避安全,才能更好地保证PPP项目推进的顺利进行。
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688b02f78a6529647d5398.png)
项 目失 败 的 主要 风 险 因素 , 今 后 的项 目实 践 在 中加 以重点关 注 , 对我国今后的P P P 实践更有指导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中国 P P 目 P 项 风险公平分担机制研究” 7 7 16 6 4 ; ( 0 3 10 3 )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 秀青年教师 国内访问学
An ls nC icl ikF cosCa s gteF i rso hn ’ P rjcs ayi o rt a s atr u i al e fC ia S PP oet s i R n h u P Q i ', EY n — in ,WA G S o I a_ K og j 。 X a N hu—qn ig
摘
要 :P P P项 目的风 险管理是 非常重要 和复杂的 , 实践 中吸取 经验和教 训是提 高风 险管理 水平 的重要 途径 从
之 一 。 本 文 通 过 对 中 国 P P项 目失 败 或 出现 问题 案 例 的 汇 总 分 析 , 中找 出导 致 这 些 项 目失 败 或 出现 问 题 的 P 从
主要 风险 因素 , 对其产 生原 因和 内在规律进 行深入分析 , 并为规避 和管理这些风险提 出 了相应 的措施 建议 。
关键词 :P ; 险因素; P P风 风险管理 ; 案例 分析 中图分类号 :2 4 F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95 ( 0 9 0 0 0 0 10 7 3一步的应用。
我国很多 的 P P项 目是成功 的, P 解决 了我 国
P P P bc Pi t Pr e h , P ( ul — r a a nr i 公私合作 ) i ve t sp 项 目 融资方式在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越来越受到 青睐 , 通过 民营 资本 的介入不 仅解决 了基 础设施
国内ppp模式案例分析
![国内ppp模式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3abc8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3.png)
国内ppp模式案例分析国内ppp模式案例分析PPP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例如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
在外包类PPP项目中,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以下是关于国内ppp模式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国内ppp模式案例分析2020年,地方投资迎来了久违的火爆。
2020年1-4月,国内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大幅增长近40%,这是2020年“4万亿”以来从未出现过的。
火爆背后的推手是谁?PPP模式功不可没。
根据我们的统计,2020年9月以来PPP项目持续增长,累计签约超过2万亿。
有人说PPP是“走老路”,“小4万亿”,也有人说PPP是“新融资平台”,这不完全对,但也不完全错。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全国正在招标的PPP项目达到8042个,总金额9.3万亿,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PPP的样子,实属正常。
如果想要更清楚的理解PPP,不能只是自上而下理论分析,更重要的是自下而上的案例分析,这就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我们系统梳理了11个行业数十个已经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例(所有项目均来自财政部PPP项目库),中国式PPP的样子已经跃然纸上。
1、从项目来源看,主要分存量项目和新建项目。
存量项目将前期通过审批、已在运行、但尚未完结的符合条件的项目转化为PPP模式运作,主要是为了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突破融资瓶颈,如乐陵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之前已完成招标;新建项目是直接运用PPP模式开始从无到有新开始建设的项目的操作实施,如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项目。
目前的项目以新建为主。
根据财政部第2期季报的统计,各地新建的PPP项目约占PPP项目投资额的91%,存量项目占9%。
2、从整体模式看,财政部一共明确界定了6种具体模式。
包括委托—运营(OM)、管理合同(MC)、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转让—运营—移交(TOT)和改建—运营—移交(ROT)。
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的风险分析
![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的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ce991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a.png)
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的风险分析在PPP(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模式下,社会资本方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参与项目往往会面临各种风险。
本文将对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风险。
一、政策风险在PPP项目中,政府政策的变化往往会给社会资本方带来风险。
政府可能会变更相关法规、政策或者减少项目的支持,导致项目未来收益受到影响。
政府可能会在项目启动之后增加相关环保要求,导致项目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政策风险是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时需要高度关注的风险之一。
应对策略:社会资本方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以及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以降低政策风险。
社会资本方还可以在合同中增加政策变化的应对条款,以规避相关风险。
二、经济风险经济因素是影响PPP项目的重要因素之一。
包括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经济指标的变化都会对项目的投资收益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经济风险还包括市场规模和需求的变化,这也会对项目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应对策略:社会资本方可以通过对项目前期可能出现的经济变化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社会资本方还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金融工具如利率互换、外汇远期等来规避经济风险。
三、技术风险在PPP项目中,技术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来源。
技术风险包括技术创新速度、技术更新换代等方面的变化。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PPP项目,技术风险可能会更加凸显。
四、管理风险项目管理层面的风险也是社会资本方需要关注的重点。
管理风险包括项目管理能力、团队配备、运营风险等。
管理层面的不当操作会导致项目出现成本超支、时间延误等问题,从而影响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应对策略:社会资本方可以增加对项目管理方的监督和考核力度,确保项目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社会资本方还可以通过与优秀的项目管理公司合作,来规避管理风险。
五、合同风险在PPP项目中,合同是社会资本方和政府方之间的约束和保障工具。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0f61ce3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2.png)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PPP(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项目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虽然PPP项目可以为各方带来很多好处,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风险。
以下是PPP项目的一些常见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1. 政策风险:政策变化可能对PPP项目产生不利影响。
政府在项目实施中修改政策,可能导致项目收益下降或资金供给不足。
防范措施:项目方在与政府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规定政策变化时的补偿机制。
项目方可以通过咨询和与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尽力了解政策变化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应对可能的风险。
2. 资金风险:PPP项目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资金供应不足可能导致项目推进困难或无法按时完成。
防范措施:项目方在合作协议中应明确规定资金供应的责任和方式,并要求政府支付合理的和及时的项目资金。
项目方可以寻找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
3. 建设风险:PPP项目通常包括设计、施工和监管等环节,存在施工质量不合格、工期延误等建设风险。
防范措施:项目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严格审查其资质和经验,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质量标准和工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方应密切监管施工进展,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4. 运营风险:PPP项目需要长期经营和维护。
运营风险包括市场需求下降、运营成本增加等因素,可能导致项目无法盈利或无法按时完成交付。
防范措施:项目方在项目设计阶段应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并在选择项目合作模式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项目方还可以通过与业务伙伴合作、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等方式降低运营风险。
5. 法律风险:PPP项目涉及复杂的法律合同和法规,存在合同纠纷、法律诉讼等风险。
防范措施:项目方应在与政府签订合同时明确规定纠纷解决机制,并在项目实施阶段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以确保项目方能够合法合规运营项目。
6. 市场风险:PPP项目的成功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
如果市场需求有所减少或不存在,项目可能面临经济损失。
PPP项目运作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PPP项目运作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00f4a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0.png)
PPP项目运作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国家开始推行PPP项目(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项目),并通过PPP项目来引入私人部门资金和管理经验,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供应的质量和效率。
PPP项目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给项目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PPP项目运作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PPP项目运作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PPP项目面临的首要风险之一。
政府的政策环境对PPP项目的影响至关重要。
政策的变动可能会导致项目发生变化,甚至中断。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需求变化或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的风险。
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下降、价格过高或供应过剩等。
3. 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是PPP项目中最容易发生的风险之一。
资金不足或者财务管理不善会对项目造成较大影响。
4.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水平限制、技术变革、技术监督失灵等导致的风险。
5. 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是指由于合同缔结不完善、合同变更或履约不良导致的风险。
6. 其他风险除了上述风险外,还有项目管理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等。
二、PPP项目运作风险的应对措施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PPP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2.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PPP项目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作为依据,确保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对合同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合同的变更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避免给项目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 加强政府监管政府需要加强对PPP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按照合同规定和国家法律进行运作,避免出现因为监管不力而导致的风险。
4. 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项目资金管理是PPP项目运作中的一个核心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包括投资、融资、资金使用、资金监管等环节,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和有效运用。
16个案例看中国PPP项目失败的主要风险
![16个案例看中国PPP项目失败的主要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91a68eb104a1b0717fd5dd9f.png)
16个案例看中国PPP项目失败的主要风险近年来,PPP项目融资方式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越来越受到青睐,社会资本的介入不仅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更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但是,由于PPP是一种新生事物,我国政府和社会普遍缺乏经验,PPP在我国的应用也遇到了诸多实际问题,也有许多项目遇到了较大的问题甚至失败。
对这些失败的项目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导致项目失败的主要风险因素,在今后的项目实践中加以重点关注,对我国今后的PPP实践更有指导价值。
下文案例主要涉及高速公路、桥梁、隧道、供水、污水处理和电厂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我国采用PPP模式的主流领域。
1、法律变更风险法律变更风险主要是由于采纳、颁布、修订、重新诠释法律或规定而导致项目的合法性、市场需求、产品/服务收费、合同协议的有效性等元素发生变化,从而威胁到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运营,甚至直接导致项目的中止和失败的风险。
PPP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加之我国PPP项目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很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风险。
例如:江苏某污水处理厂采用BOT融资模式,原先计划于2002年开工,但由于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颁布,项目公司被迫与政府重新就投资回报率进行谈判。
上海的大场水厂和延安东路隧道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均被政府回购。
2、审批延误风险审批延误风险主要指由于项目的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导致花费的时间过长和成本过高,且批准之后对项目的性质和规模进行必要商业调整非常困难,给项目的正常运作带来了威胁。
比如某些行业里一直存在成本价格倒挂现象,当市场化之后引入外资或民营资本,都需要通过提价来实现预期收益。
而根据我国《价格法》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规定,公用事业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这一复杂的过程很容易造成审批延误的问题。
我国PPP项目失败案例分析及风险防范
![我国PPP项目失败案例分析及风险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483aaea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c.png)
我国PPP项目失败案例分析及风险防范我国PPP项目失败案例分析及风险防范近年来,公私合作(PPP)项目在我国不断推进,成为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合作的重要模式。
然而,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项目失败的案例,给政府、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分析我国PP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能够借鉴经验、提高成功率。
一、PP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1. 政策环境不稳定:政策的变动对于PPP项目的实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些项目在政策出台之前已经启动,但政策调整后导致项目无法继续推进,出现了失败的情况。
2. 不完善的法律法规:我国PPP法规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这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法律问题,例如合同纠纷、权益保障等,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3. 市场需求不确定:在项目启动之初,市场需求可能被过度估计或者没有充分研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市场需求下降、竞争加剧等情况,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4. 建设期风险高:一些大型PPP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风险承担时间较长,变化幅度较大。
在建设期间,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如资金紧张、工程质量问题,最终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完成。
5. 投资回报周期长:PPP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一些企业可能缺乏耐心,资金投入不足、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项目失败。
二、风险防范措施1. 政策稳定性:政府在推进PPP项目时应尽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不轻易调整政策,为项目提供可靠的政策保障。
并且政府应及时发布相关政策解读,确保各方对政策的理解一致。
2.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PPP项目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障机制,为项目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鼓励有关部门加强对PPP项目的法律风险评估和审查。
3. 市场需求研究:在项目启动之前,应通过市场调研、需求预测等手段,全面了解市场需求情况,评估项目可行性。
政府和企业还可以在项目实施初期进行市场监测,及时发现市场变化,作出相应调整。
PPP项目风险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PPP项目风险分析及其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eb4bce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4.png)
PPP项目风险分析及其应对策略随着我国政府推动PPP项目的不断深入,PPP模式项目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围绕PPP项目风险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应对策略。
一、PPP项目风险类型(一)市场风险:PPP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市场市场识别的风险。
根据PPP项目提供方提供的服务,其盈利来自于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费用,如果市场识别度低或需求量不足,则会影响PPP项目的投资回报,增加项目失败的风险。
(二)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PPP项目的方案、产乃至PPP制度的不稳定性,可能会给项目带来的意外影响。
特别是在立项、审批、实施等方面出现政策调整,会导致项目的不确定性,给各方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失。
(三)技术风险:PPP项目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由于技术突破、市场变化或技术方案的不完善等问题带来的技术风险,将会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或后期运营。
应对这些风险,需要提前进行技术预研,对产品研发、生产和使用进行技术评估,寻找优化或解决方案。
(一)市场风险应对策略:1. 确定市场和用户需求。
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确定项目的市场前景和用户需求。
2. 合理定价。
合理定价是成功实施PPP项目的关键,价格的设置应符合市场定价规律,确保收益率和回报周期的合理性。
3. 价格调整机制。
PPP项目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需要调整价格时,为避免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可以设立调整机制。
1. 明确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PPP项目成功实施的前提,需要提前预知政策环境与变化,避免依赖政策红利。
2. 提前考虑后备方案。
对于涉及重点项目,需要制定预案,防范突发政策发生的损失。
3. 与当地政府保持沟通。
建立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通过组织与政府间有关PPP的交流会议、研讨会等方式,对当地政策变化进行及时掌握,及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
1. 持续技术研发。
持续技术研发可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避免因技术不熟练误操作,影响项目实施和后期运营。
2. 加强技术培训。
PPP模式中的风险
![PPP模式中的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5cfc6ff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2.png)
PPP模式中的风险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共同合作,在公共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然而,PPP模式也存在着很多风险,下面将简要分析PPP模式中的主要风险。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政府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调整政策、法规或相关政策制定不合理,以及政策执行不到位,给项目带来不确定因素,从而影响相关方的投资回报和利益。
政策风险还包括政府政策的不一致和不稳定,以及政策的突然转变。
政策调整或转变可能导致责任划分不清、收益分配不公等问题,增加了政策预测的不确定性。
2.融资风险:PPP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融资风险是指项目资金筹措困难、资金筹措周期长、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由于PPP项目投资周期较长、回收期较长,投资者可能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
此外,由于PPP项目通常使用特定类别的融资方式,如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等,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增加了融资风险。
3.运营风险:PPP项目在运营阶段可能面临一系列运营风险,包括市场需求不稳定、运营成本风险、技术风险等。
由于项目周期较长,市场需求可能发生变化,投资方的资金回报可能受到影响。
此外,运营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点。
如果管理和运营不善,成本很容易超出预算,进而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
4.土地风险:PPP项目通常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获取已成为项目实施的主要瓶颈之一、土地获取的困难可能导致项目推迟、停滞,增加项目成本。
此外,土地用于PPP项目的开发可能面临征地补偿问题,包括补偿标准、土地产权转移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土地风险。
5.违约风险:违约风险是指项目各方之间违约或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风险。
违约风险可能是由于交通运输领域各方的合同意图不一致、合约设计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合理以及监管部门对违约行为的处罚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一旦发生违约行为,会导致项目推迟、停滞,损害各方的合法权益。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124e6d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c.png)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一、财务风险1.1 资金风险:PPP项目需要巨额的投资和融资,而且项目收益周期长,资金回收周期也较长,这给项目融资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一旦项目资金链出现断裂,将严重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营。
防范措施:在项目前期,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确保项目的融资能力和市场回报能力。
可以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合理的资金结构和严谨的风险评估来降低资金风险。
1.2 成本风险:PPP项目涉及到多个领域和环节,施工、设备采购、运营及维护等方面的成本风险都需要考虑。
施工阶段可能出现工程质量不过关、工期延误等问题,设备采购可能出现价格波动和技术落后等问题,运营及维护可能面临市场需求变动和维护成本增加等问题。
防范措施:在项目立项阶段,应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充分评估和风险分析,合理制定项目成本预算和费用控制措施。
要加强与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合作,确保施工和设备采购的质量和进度控制,以降低成本风险。
二、政策风险2.1 相关政策变动风险:政策对PPP项目的支持和规范具有重要影响力,政策的变动可能导致项目的政策环境发生变化,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效益和运营模式。
防范措施:在项目实施前,要充分了解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情况,评估政策变动对项目的影响。
应建立健全的政府监管机制和政策引导措施,确保PPP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2.2 政府履约风险:PPP项目要求政府提供资金、土地、政策支持等资源,政府的履约能力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回报和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
防范措施:在项目前期,要对政府的履约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政府的财力状况、政府的信用评级和政府对项目的支持力度等。
可以通过签订明确的合同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降低政府履约风险。
三、项目风险3.1 技术风险:PPP项目一般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技术,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技术创新风险、技术难题风险和技术更新风险等。
防范措施:在项目前期,要进行充分的技术可行性和技术可靠性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技术方案和技术指标。
我国PPP项目失败案例分析及风险防范
![我国PPP项目失败案例分析及风险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631de7f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1.png)
我国PPP项目失败案例分析及风险防范我国PPP项目失败案例分析及风险防范近年来,公私合作(PPP)模式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失败的情况。
本文将对我国的PPP项目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作为今后PPP项目的参考和借鉴。
一、案例分析1. “大桥PPP项目”该案例发生在某城市的大桥建设项目上。
该项目原本以PPP模式进行,但却在建设初期遇到了多个问题,最终导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主要原因如下:(1)政府补贴欠缺:政府在项目初期承诺的补贴未能按时到位,导致项目无法如期进行。
(2)市场需求不足:大桥建设项目的市场需求并未达到预期水平,因此无法保证项目的盈利能力,使得私人投资方失去了继续投入资金的动力。
(3)项目管理不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和私人投资方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合作失败。
2. “高铁PPP项目”该案例发生在某高铁线路的PPP项目中。
该项目原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政策不稳定: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频繁调整相关政策,使得私人投资方难以准确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回报期。
(2)资金筹措困难:由于资金筹措方面出现问题,项目的资金链无法持续,最终导致项目停工。
(3)工期拖延和成本超支:由于一系列原因,项目的实际工期延长和成本超支。
政府和私人投资方在分摊风险和责任方面存在分歧,进而导致项目的失败。
二、风险防范上述案例的失败体现了PPP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风险防范措施:1. 完善政府补贴机制:政府承诺的补贴资金应该在项目开工前按时到位,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
2. 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评估:在项目启动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评估,确保项目具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以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
3.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政府和私人投资方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问题,共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纠纷和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P模式的主要风险及案例的分析在发达国家,PPP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既可以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如水厂、电厂),也可以用于很多非盈利设施的建设(如监狱、学校等)。
北京正在准备通过法人招标方式建设六个奥运场馆,我们认为PPP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奥运场馆很难靠自身平衡资金,需要政府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投入,以使项目可以商业运作。
同样,北京正准备大规模建设城市铁路,PPP同样是最有效的方式。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PPP模式的主要风险及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1.法律变更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采纳、颁布、修订、重新诠释法律或规定而导致项目的合法性、市场需求、产品/服务收费、合同协议的有效性等元素发生变化,从而对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运营带来损害,甚至直接导致项目的中止和失败的风险。
PPP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加之我国 PPP 项目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层次低、效力差,很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风险。
例如江苏某污水处理厂采用BOT融资模式,原先计划于2002年开工,但由于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颁布,项目公司被迫与政府重新就投资回报率进行谈判。
上海大场水厂和延安东路隧道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均被政府回购。
2.审批延误风险主要指由于项目的审批程序过于复杂,花费时间过长和成本过高,且批准之后,对项目的性质和规模进行必要商业调整非常困难,给项目正常运作带来威胁。
比如某些行业里一直存在成本价格倒挂现象,当市场化之后引入外资或私营资本后,都需要通过提价来实现预期收益。
而根据我国《价格法》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规定,公用事业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这一复杂的过程很容易造成审批延误的问题。
以城市水业为例,水价低于成本的状况表明水价上涨势在必行,但是各地的水价改革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公众阻力和审批延误问题。
例如,2020年的南京水价上涨方案在听证会上未获通过;上海人大代表也提出反对水价上涨的提案,造成上海水价改革措施迟迟无法落实实施。
因此出现了外国水务公司从中国市场撤出的现象,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泰晤士水务出售了其大场水厂的股份,Anglian从北京第十水厂项目中撤出。
3.政治决策失误/冗长风险指由于政府的决策程序不规范、官僚作风、缺乏PPP的运作经验和能力、前期准备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造成项目决策失误和过程冗长。
例如青岛威立雅污水处理项目由于当地政府对PPP的理解和认识有限,政府对项目态度的频繁转变导致项目合同谈判时间很长。
而且,污水处理价格是在政府对市场价格和相关结构不了解的情况下签订,价格较高,后来政府了解以后又重新要求谈判降低价格。
此项目中项目公司利用政府知识缺陷和错误决策签订不平等协议,从而引起后续谈判拖延,面临政府决策冗长的困境。
相似的,在大场水厂、北京第十水厂和廉江中法供水厂项目中也存在同样问题。
4.政治反对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公众利益得不到保护、受损,或者公众主观认为自身利益受损,从而引起政治甚至公众反对项目建设所造成的风险。
例如大场水厂和北京第十水厂的水价问题,由于关系到公众利益,而遭到来自公众的阻力,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和公众利益也反对涨价。
5.政府信用风险是指政府不履行或拒绝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而给项目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例如在长春汇津污水处理厂项目中,汇津公司与长春市排水公司于2000年3月签署《合作企业合同》,设立长春汇津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同年长春市政府制定《长春汇津污水处理专营管理办法》。
2000年底,项目投产后合作运行正常。
然而,从2002年年中开始,排水公司开始拖欠合作公司污水处理费,长春市政府于2020年2月28日废止了《管理办法》,2020年3月起,排水公司开始停止向合作企业支付任何污水处理费。
经过近两年的法律纠纷,2020年8月最终以长春市政府回购而结束。
再比如在廉江中法供水厂项目中,双方签订的《合作经营廉江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合同》,履行合同期为30年。
合同有几个关键的不合理问题:问题一,水量问题。
合同约定廉江自来水公司在水厂投产的第一年每日购水量不得少于6万立方米,且不断递增。
而当年廉江市的消耗量约为2万立方米,巨大的量差使得合同履行失去了现实的可能性;问题二,水价问题。
合同规定起始水价为1.25元人民币,水价随物价指数、银行汇率的提高而递增。
而廉江市每立方米水均价为1.20元,此价格自1999年5月1日起执行至今未变。
脱离实际的合同使得廉江市政府和自来水公司不可能履行合同义务,该水厂被迫闲置,谈判结果至今未有定论。
除此之外,遇到政府信用风险的还有江苏某污水处理厂、长春汇津污水处理和湖南某电厂等项目。
6.融资风险是指由于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不健全、融资的可及性等因素引起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资金筹措困难。
PPP 项目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招标阶段选定中标者之后,政府与中标者先草签特许权协议,中标者要凭草签的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融资期限内完成融资,特许权协议才可正式生效。
如果在给定的融资期内发展商未能完成融资,将会被取消资格并没收投标保证金。
在湖南某电厂的项目中,发展商就因没能完成融资而被没收了投标保函。
7.市场收益不足风险是指项目运营后的收益不能满足收回投资或达到预定的收益。
例如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中,天津市政府提供了许多激励措施,如果由于部分规定原因导致项目收益不足,天津市政府承诺提供补贴。
但是政府所承诺补贴数量没有明确定义[84],项目公司就承担了市场收益不足的风险。
另外京通高速公路建成之初,由于相邻的辅路不收费,致使较长一段时间京通高速车流量不足,也出现了项目收益不足的风险。
在南京长江三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和福建泉州刺桐大桥的项目中也有类似问题。
8.项目唯一性风险是指政府或其他投资人新建或改建其他项目,导致对该项目形成实质性的商业竞争而产生的风险。
项目唯一性风险出现后往往会带来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市场收益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的后续风险,对项目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开工未满两年,在相隔仅50公里左右的绍兴杭州湾大桥已在加紧准备当中,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当地政府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高资金回报率不满,致使项目面临唯一性风险和收益不足风险。
鑫远闽江四桥也有类似的遭遇,福州市政府曾承诺,保证在9年之内从南面进出福州市的车辆全部通过收费站,如果因特殊情况不能保证收费,政府出资偿还外商的投资,同时保证每年18%的补偿。
但是2020年5月16日,福州市二环路三期正式通车,大批车辆绕过闽江四桥收费站,公司收入急剧下降,投资收回无望,而政府又不予兑现回购经营权的承诺,只得走上仲裁庭。
该项目中,投资者遭遇了项目唯一性风险及其后续的市场收益不足风险和政府信用风险。
福建泉州刺桐大桥项目和京通高速公路的情况也与此类似,都出现了项目唯一性风险,并导致了市场收益不足。
9.配套设备服务提供风险指项目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到位引发的风险。
在这方面,汤逊湖污水处理厂项目是一个典型案例。
2001年凯迪公司以BOT方式承建汤逊湖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期两年,经营期20年,经营期满后无偿移交给武汉高科(代表市国资委持有国有资产的产权)。
但一期工程建成后,配套管网建设、排污费收取等问题迟迟未能解决,导致工厂一直闲置,最终该厂整体移交武汉市水务集团。
10.市场需求变化风险是指排除唯一性风险以外,由于宏观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变化、法律法规调整等其他因素使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市场预测与实际需求之间出现差异而产生的风险。
例如在山东中华发电项目中,项目公司于1997年成立,项目于2020年最终建成,建成后运营较为成功。
然而山东电力市场的变化和国内电力体制改革对运营购电协议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是电价问题,1998年根据原国家计委曾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华发电在已建成的石横一期、二期电厂获准了0.41元/度这一较高的上网电价,而在2002年10月,菏泽电厂新机组投入运营时,山东省物价局批复的价格是0.32元/度,这一电价不能满足项目的正常运营;第二是合同中规定的“最低购电量”也受到威胁,2020年开始,山东省计委将以往中华发电与山东电力集团间的最低购电量5500小时减为5100小时。
由于合同约束,山东电力集团仍须以“计划内电价”购买5500小时的电量,价差由山东电力集团掏钱填补,这无疑打击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购电的积极性。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闽江四桥,刺桐大桥和京通高速等项目中也存在这一风险。
11.收费变更风险是指由于PPP产品或服务收费价格过高、过低或者收费调整不弹性、不自由导致项目公司的运营收入不如预期而产生的风险。
例如,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需求变化,山东中华发电项目的电价收费从项目之初的0.41元/度变更到了0.32元/度,使项目公司的收益受到严重威胁。
12.腐败风险主要指政府官员或代表采用不合法的影响力要求或索取不合法的财物,而直接导致项目公司在关系维持方面的成本增加,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在将来的违约风险。
例如由香港汇津公司投资兴建的沈阳第九水厂BOT项目,约定的投资回报率为:第2-4年,18.50%;第5-14年,21%;第15-20年,11%。
如此高的回报率使得沈阳自来水总公司支付给第九水厂的水价是2.50元/吨,而沈阳市1996年的平均供水价格是1.40元/吨。
到2000年,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亏损高达2亿多元。
这个亏损额本来应由政府财政填平,但沈阳市已经多年不向自来水公司给予财政补贴了,因此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要求更改合同。
经过数轮艰苦的谈判,2000年底,双方将合同变动如下:由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买回汇津公司在第九水厂所占股权的50%,投资回报率也降至 14%,这样变动后沈阳自来水厂将来可以少付两个多亿。
实际操作中对外商承诺的高回报率很多时候与地方官员的腐败联系在一起,在业内,由外商在沈阳投资建设的八个水厂被称为“沈阳水务黑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