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叶林 针叶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人类活动对阔叶红松林的影响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乡土树种,它以优质的木材和独特的生态学及经济学价值而驰名中外。红松除在局部地段能形成小片纯林外,多数情况下与其他针阔叶树种混生组成以红松为优势的针阔混交林,习惯称之为“阔叶红松林”或“红松林”。阔叶红松林作为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生态系统,在中温带森林类型中以其建群种独特、物种丰富及含有较多的亚热带成分而著称。

2.1 阔叶红松林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红松在世界上的分布并不广,自然分布区的中心在中国境内的长白山、老爷岭、完达山和小兴安岭的低山和中山地带。日本列岛是在第三纪后半期才同我国大陆分离的,因此目前在日本的四国爱媛县东赤石山(北纬33°50')和本州福岛县枯木山(北纬37°)也有零散的红松分布;在朝鲜半岛的釜山(北纬35°)也有小面积的天然红松分布。除此之外,红松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和沿海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都有较大面积的天然分布。所以红松林的总分布区面积约50万km2,其中中国境内约占60%。

中国境内的阔叶红松林分布区域基本与自然植被分区上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相吻合,在地理上位于北纬40°45'~49°20'、东经124°45'~135°之间。西北界沿黑龙江境内的爱辉县胜山林场与德都、哈尔滨一线;西南界为辽宁的开原县与铁岭县的东部山区;南界为辽宁省丹东市、沈阳一线(17世纪后退至宽甸、本溪一线);北界为小兴安岭北坡、黑龙江省孙吴县东南的毛兰顶子附近;东界为完达山的东北麓、黑龙江省的饶河县。红松在我国的天然分布区南北幅度约1 000 km,东西约500 km,全部区域红松林面积约30万km2。

阔叶红松林区地处欧亚大陆东缘,东濒日本海,南临黄海,深受海洋的影响,具有湿润型的海洋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年降水量丰富,多达500~1 100 mm,且主要集中于生长季的6、7、8月份,这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夏季气温较高,如7月份平均气温多在20~26℃,最高可达39℃。年平均气温介于0~6℃,1月份平均温度为-28~-14℃。温暖时期较长,无霜期及日温持续≥10℃时期约有4个多月。林区空气潮湿,蒸发很弱,为典型的温带湿润型季风气候,极有利于特有林木的生长。由于红松分布区的纬度、地形及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北部的小兴安岭比较寒冷,南部的长白山地区则温和而湿润,而辽东山区则更加湿润,生长期也更长,因此形成了红松伴生树种的不同和多样化,呈现出类型各异的红松阔叶树混交林。

阔叶红松林区域,其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其成土过程主要是温带湿润森林中弱酸性腐殖质的积累过程及弱酸性淋溶过程和粘化过程。红松林中每年有大量的凋落物,含有比较丰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章作者:赵士洞,郝占庆,陶炎,李世纯,刘喜悦,孙悦华,王丽,朴正吉,赵振英,张素贤,张惠文

第2章人类活动对阔叶红松林的影响13

富的盐基,能进行弱酸分解,因此在土壤表层形成弱酸性、代换性盐基含量较为丰富的腐殖质。林区内土层比较深厚,排水良好,土壤湿润,肥力甚高。

上述阔叶红松林区内并非全部皆为森林,在低湿地带有湿地沼泽、湖泊与河流,也有山间草地。红松在不同山地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垂直分布的高度随纬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北纬41°~43°30'的长白山地区,其分布的高度为海拔500~1 200 m,海拔1 600 m处仍可见单株红松;其分布上限以云杉、冷杉林为界,下限为阔叶混交林或栎树林,在低湿的谷地也有落叶松林。在北纬44°~46°50'的张广才岭地区,红松的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500~900 m,单株分布高度可达1 200 m。在北纬47°~48°20'的小兴安岭地区,分布高度为海拔300~600 m,散生的可达800 m。因此,阔叶红松林区域随着地貌、气候等的变化,呈现出有规律的各森林类型镶嵌的自然景观。

2.2 阔叶红松林的区系特征及起源

2.2.1 区系特征

阔叶红松林从植物区系上看属于长白植物区系,是该区系的中心部分,与多种落叶阔叶树混交的红松林构成本地区的地带性顶极群落。阔叶红松林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第三纪以来针阔混交林的特点。其组成树种极为丰富,代表树种除红松外,针叶树种中还有温性的沙松(Abies holophylus)及少量的紫杉(Taxus cuspidata)、朝鲜崖柏(Thuja koreana)等;阔叶树种更为丰富,其中乔木树种有枫桦(Betula costata)、紫椴(Tilia amur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春榆(Ulmus japonica)、裂叶榆(U.laciniat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us)、香杨(Populus koreana)、大青杨(P.ussuriensis)及槭属(Acer)的色木(A.mono)、白牛槭(A.mandshuricum)、柠筋槭(A.triflorum)等,都是本地区长白植物区系的代表种。这些树种中,有一些为属于第三纪的孑遗种,如红松、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榆树、桦树等,还有大量的典型南方种类,如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狗枣猕猴桃(A.kolomakta)、山葡萄(Vitis amurensis)、雷公藤(Tripterygium wifordii)、木通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dshuriensis)、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人参(Panax ginseng)等,以及典型的暖温性树种,如刺楸(Kalopanax septemolobus)、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盐肤木(Rhus chinensis)、长白瑞香(Daphne koreana)等在本区也有分布。而千金榆、沙松又为本区域阔叶红松林的标志种。在草本植物中还有不少特有种,如人参、天麻(Gastrodia elata)、北细辛(Asarum netreatropoides)、山荷叶(Astiboides tabularis)等,说明本区域植物区系属第三纪植物区系成分。此外,本区域还有一些南鄂霍次克植物区系成分渗入,如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等一些北方树种,特别是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是本区域内的、也是我国的特有种。这些南北植物种的渗入,使本地区温性针阔混交林增添了亚热带和亚寒带的特色(陈大珂 1982;刘慎谔 19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