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契诃夫三姐妹赏析举隅

合集下载

从《三姐妹》看契诃夫戏剧的悲喜剧特征

从《三姐妹》看契诃夫戏剧的悲喜剧特征

从《三姐妹》看契诃夫戏剧的悲喜剧特征从《三姐妹》看契诃夫戏剧的悲喜剧特征0刘素玲摘要:三姐妹))的喜剧性是非常鲜明的,理由有二:一是剧本表现出的讽刺性,二是审美对象呈现出的某种矛盾和不协调,即人物内在与外在表现的不一致.同时《三姐妹))的悲剧性也尤为突出,最关键的原因是用喜剧的形式承载了深刻的悲剧内容,颠覆了传统悲喜剧的模式,在戏的结尾表现了追寻的徒劳,因而营造了一种复合的审美效果.关键词:喜剧性悲喜剧突转追寻主题徒劳许多批评家在分析契诃夫的剧本《二姐妹》时,都意到其中丰富的悲剧和喜剧的内涵,而这两和最基本而胃要的戏剧素经契诃夫之手巧妙地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巨人的震撼力.在《三女兀妹》ll式发表时,契夫在剧名卜面注明为"四幕lJj剧".什么是"J=}二剧"?般认为是"戏剧文学的'种,介于悲剧与喜剧之,兼有悲.喜剧的因素,更接近于日常生活,故义称悲喜剧"….然而契诃夫在很多场合义不承认它是正剧,据丹钦科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回忆,在排练《三姐妹》和《樱桃同》过程巾,契诃夫再提醒他们这两郜戏剧都是"快乐的喜剧,儿乎是通俗喜剧"II.契诃夫明明在《二姐妹》的题日卜写着"网幕止剧",为什么又持浣是"喜剧"?为什么我们读了剧本后,有着和契诃夫不蚓的审美感受?本文就这个题进行讨论.对于契诃夫小说蕴涵的悲剧特,是毋庸置疑的,l卜如彳『的评论者所说:"契诃夫的小说作品蕴涵着悲剧和剧的双重格,我们位这些作品时,起初似乎感到作品巾的人物荒唐可笑,但进'步咀嚼义觉得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可怜,可悲乃至可憎,从而造成平1l很难说清的复合的审美效应."13j随着契诃夫的戏剧越来越受剑人们的关注,他戏剧作品中的悲喜剧特征也得剑人们的普遍认同,些学者指…,"悲与喜的有机结合,成为契诃夫剧中突出的特色"I.笔者认为,《三姐妹》是以牟剧为主调,彳丁机地融入了悲剧素的悲喜剧.为什么作家坚持"喜剧"说?而我们读者和众也认为这部作品的喜剧性是非常鲜明的呢?理由有■.()关喜剧,通常的解释是"以讽刺,幽默.夸张等手法,描绘和揭露丑恶庸俗和落后的社会现象,肯定,上活中美好的事物"I.可以这样说,关喜剧的_小质与特征,占令中外曾有不少学者进行探讨,}}{玑了林林总总的学说, 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把喜剧与特定的丑联系起来,"这种丑,不像悲剧那样给人带来悲剧性的激昂慷慨,它给人们的是轻松愉快的嬉笑和幽默,尖锐深刻的嘲弄揭露和讽刺"_6I.纵观整个剧本"作者憎恶这一群只知道用一些不连贯的空谈,谈剑'末来'的理想,以充实'现实'的窀虚生活,而不知道必须即刻工作,用劳功去使生活美丽.作.者对丁这种厌倦的懒惰的灰色的人们的生活,认为是丑恶的可耻的,所以他A无情地加以谴贞"….讽刺是喜剧的生命,在《二姐妹》中,对这群灰色的人无情地解削HI他们怯弱虚的灵魂,作家对他们的态度是复杂的,但更多的是采取讽刺,嘲笑的态度,这就是我认为《三姐妹》其主调是喜剧的原之一..(一)喜剧人物究竟具有怎样的特点才能引人发笑呢?喜剧要引人发笑,审美客体应呈现种矛盾和不协调状态,喜剧的创造者应能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矛盾现象,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喜剧作家在切可笑,荒唐,渺小之中"看到和道德以及人的最高尊严楣矛盾的阴暗沉币的方面"I.作家敏锐地捕剑了人物"外在情势与性格内涵不协调的现婉后:先帝可是英明的君主.厉帝:你是说他不行?婉后:不,如果他愿意便雄姿英发.厉帝:可是它不愿意,是吗?还有一处是幽州节度使裴洪争后而被杖毙庭卜,历帝与婉后有这么一段对活:婉后:裴洪因我而死.厉帝:皇后如后悔,朕现在就赦了他.婉后:不赦.厉帝:朕感激你.婉后:不用.厉帝:你也是这样辅佐先帝的吗?婉后:不是.厉帝:为何对朕这般厚爱?婉后:(凑到厉帝耳边,娇媚地说)你给了我先帝没给的.结合这两番对话,我们不难看¨{婉后在情欲得到满足后那神魂颠倒的迷醉之态.哈姆宙特形容他母亲的一句话,好形容此刻的婉后——"她会他依存他的身旁,好像吃了美味的食物,格外促进了食欲,股."通过这种情欲的征服,厉帝在与婉后的斗争中,--据了更高的据点.这对情欲的揭示,存莎剧中更为直截了当,莎翁借哈姆雷特之r],赤裸裸地道出了这样的丑恶——"罪恶的匆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正是在这强人的千权与小能的情欲掌控之,两位王后轻易地更换"面具",以保她们富贵荣华利骄奢淫逸的生活的继续.两剧巾的千后最终都丢掉了白己的性命,这是悲剧剧情使然,并非二位王后的本意,如果婉后和乔特鲁德矢ll 这死亡的结局来得这么快的i,或许她们会选抒做忠贞不的贞烈妇吧?'(马骏陈雁飞,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象".[9也就是说,人物内在与外在表现的不一致是《三姐妹》最主要的喜剧手法.作品中所有的人物部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或是幻想着二三百年后的幸福,或是期待着去工作找到生命的价值,或是想象着有朝一日同到莫斯科,但他们只是空谈空想而没有勇气付诸实现.如,安德烈——三姐妹的哥哥,一心梦想当上莫斯科科人学的教授,三姐妹都以这位哥哥为骄傲并把回莫斯科的愿望寄托在他的身然而,当安德烈当上了地方自治局的秘_15,感到非常满足,不?再读书,不再上进,而且还染了赌博恶爿,把房子都抵押出去,到第四幕的时候,安德烈成了…事无成,没有梦想只有孤独痛苦的人.当看到安德烈忧郁地推着婴儿车走过舞台的时候,想想剧情刚开始时脚环人志的他竟然沦落到这样一个结局,不禁引起台下人的好笑,"此,观众看契诃夫的剧常常处在难忍的状态,那就是既看到人物的悲伤,又对之发出嘲笑,同时又同情作家的严峻态度甚至他的痛楚"l1.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契诃夫的作曲中喜剧色彩是非常鲜明的,不过"事实上,契诃夫的喜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喜剧,他的喜剧没有一波三折的喜剧冲突,没有巧合误会等常见的喜剧手法,也没有好事终成的大团圆结局,但是却贯穿着鲜明的喜剧意识"l】.不可否认的是,《三姐妹》的悲剧气氛还是非常浓郁的,为什么呢?关键是这部作品用喜剧的形式来承载了深刻的悲剧内容.在这…点上《三姐妹》与"荒诞派"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有异曲阿之妙,贝兜特给这部戏剧的副标题是"两幕悲喜剧",剧本所表现的土题思想和情绪,是属于悲剧范畴的,但贝克特不传统的悲剧形式来完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而是采取一种戏谤的滑稽的喜剧形式来表现深刻的悲剧内容,在这悲剧带f:了喜剧的面具,观众在笑声中体味人生的无奈与墒.和贝克特所不同的是,契诃夫对他笔的人物是理性的讽刺与批判,他所使用的创作手法仍然是现实主义的.许多批评家在分析易b生的戏剧时,也都意识剑悲喜的成分构成了易b生戏剧的要素,但无论是易b生还是诃夫都不是简单地在一'部戏剧中融进~一些戏剧情节和悲剧情节, 制造一'些有喜有悲的场景,而是发掘生活小身内在的张力并利用悲喜剧这一戏剧形式独特的审美表现,将者有机地融会在…'起.悲喜剧是一种传统的戏剧形式,早存古希腊和占罗马的戏剧中已露端倪.尽管它的发展经历了不剐的历史阶段,关丁它的美学特征不的理论家有不同的观点,但有点是共同的,认为悲喜剧"是'种悲喜成分兼莆的'中'形式,具有包容性和含混性的特点"[1.现代悲喜剧尽管平lI古希腊,文艺复兴时代有很大的不,但悲喜剧的特并没有本质的改变.理查德?达顿指出,悲喜剧从奉质J:讲是…种"仪式戏剧,目的是寻求和主宰我们生存的不可知的力量达成妥协;它的一个最普遍的母题是对未知领域的追寻(精神或肉体方面)"l1.笔者认为在契诃夫的《二姐妹》巾追寻的主题十分突出,他笔_卜的主人公,不管是男是支部怀着炽热的理想,追寻着人生的目标,威尔什宁憧憬着未来生活的幸福,安德烈渴望着当着名学者,三姐妹梦想着回到莫斯科,图森巴赫想象着只有投身j:作生活变得有意义,无论人家的梦想多么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同的,那就是对人的价值的终极追寻——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才是幸福?正像三姐妹之的姐玛莎所说:"我觉得人生应I,或有信念,或者去寻求个信念,不然他的生活就是守虚的,空虚的……活着,而不明白仙鹤为什么飞;不明白孩子为什么生下来;不明白为什么天上有星星啊………个人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不然,…切就都成了一场空,就都是荒谬的了"…].然而,我们把契诃夫的戏剧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加以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他对传统戏剧模式的创新,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中,戏的结尾往往有种"突转",何谓"突转"?亚里士多德解释为"指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l】1.因此,所谓"突转",就是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由顺境至逆境或由逆境到顺境"的变化与转折.具体表现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就是戏往往以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结尾.正像学者孙建对易b生所评论的那样,他认为易b生"改变了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的编排,设计了开放式的结尾,以展示'追寻'的徒劳"l】.审视契诃夫的《三姐妹》及其它剧本,在结尾的处理上,和易b生有相同的特点.剧中的三姐妹奥尔加,伊里娜,玛莎,她们唯'的梦想就是重新回到莫斯科,凶为11年前她们跟随父亲离开了莫斯科,来到了外省的某个城市,莫斯科是她们童年美好时光的见证,也是她们成年后魂牵梦饶的圣地,她们空谈回到莫斯科的美好,却没有付诸行动,她们日复一日地等待,'直到幕落,梦想没有实现,"奇迹"没有发生,"喜剧的突转"没有降临.作家对传统的结尾的颠覆,反映了作家对2O世纪初现代人生存状况的哲理性思考,追求的徒劳感是现代人面临的荒诞的生存处境,这表明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表现形式f契诃夫的戏剧部有了现代性意识.从审美的角度看《三姐妹》,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悲剧,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喜剧,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悲喜剧,它是以喜剧为主调,H时义糅进悲剧素,在他的戏剧,悲与喜,滑稽与崇高,愤怒与厌恶,憎恨与同情多层次地冲突并交织着,形成一'种复合的审美效应.注释:[1][5]孙家富张光明.文学词典[S].湖北人K出版社,第44, 43贞.[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安?巴?契诃夫在莫斯科艺术剧院[M].上海译文}I{版社,第456页.[3]吕汉东.契诃夫短篇小说散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3, (6):11O.[4][9][1O]马晓屿家骏.俄文学史略[M].中闽社会科学IIJ版社,第147页.[6]于朝闻.美学概论[M].人民版社,1981年,第61页.[7]焦菊隐.契诃夫戏剧集?译后[M].上海译文出版社,第419页.[8]辛末l曼.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巾卷)[M]一海译文Ⅲ版社,1979.[11]苏晖.粤剧意识:喜剧性的核心[J].外文学研究, 2005.(5):156.[12][13][16]孙建.易卜生戏剧巾的悲喜剧特点.王宁孙建. 易b生与中国[M].天津人民…版社,第71.72.76页.[14]焦射隐.契诃夫戏剧集[M].h海译文Ⅲ版,第283页.[15]里十多德.诗学(第11章)[M].转引自《文艺理论论从》,1958,(2).(刘素玲,河北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及语言分析

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及语言分析

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及语言分析——以话剧《三姐妹》为例契诃夫是俄国伟大的戏剧家与小说家,同时他又是俄国十九世纪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大都是对俄国现状与社会的反映。

《三姐妹》这部戏中,契诃夫着重讲述了莫斯科梦中的三兄弟姐妹,人物生动形象,描写重点是描写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作者集中着墨了几位年轻人的生活百态,将芸芸众生精彩地描绘了出来。

一、契科夫及故事简介俄国作家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于1901年创作了四幕话剧《三姐妹》,讲述的是一个帝国军官家庭中三个女儿和她们哥哥的故事。

在剧中,三姐妹一直渴望回到莫斯科,在那里长大。

莫斯科是一个精神家园,体现了人物的向往。

然而,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变化,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现实似乎更好,但面对困难,三姐妹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契科夫的生活情节剧的创作并不多,如果算上他19岁时的作品“无父”,那么他的一生共创作了7幕剧。

“三姐妹”是契诃夫和他的爱的演员承担创造。

故事情节的最大特点是玛莎,玛莎原型的传奇人物是他的熊。

契科夫曾说,“关于三姐妹,他是唯一诚实的多么糟糕和无聊的人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他想让人们明白这一点,一旦人们同意这一点,他们就试图创造另一种生活。

虽然这种生活是看不见的,但它肯定会不同于现在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这是契科夫的指导思想的三个姐妹玩。

俄罗斯著名剧作家契科夫940排练“三姐妹”,作为“三姐妹”为主题的节目中,他把“种子”(主题)归结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之后,俄罗斯学术界普遍接受了这一观点。

1998年中国著名导演林兆华排演《三姐妹·等待戈多》,等于是对《三姐妹》的主题在表述上作了个微调:由“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改变为“对于美好明天的等待”,或简洁地说是“等待明天”。

这样的一个主题是致敬了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两个流浪汉戈多,将等待明天的“明天”,也是三姐妹期待着明天去莫斯科。

永恒的明天决定等待永恒。

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人教版拔高训练第三十五篇

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人教版拔高训练第三十五篇

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契诃夫与《三姐妹》人教版拔高训练第三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A、契诃夫写过许多有影响的小说,故事性并不强,但都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美登木?植物学家了如指掌。

C、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D、“完了?”赵大爷不觉失声地说,“哪里会完得这样快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欧·亨利以写短篇小说名噪于世,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

B、比利时的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是一对同胞兄弟,他们一起收集并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故事集》,丰富了世界儿童文学宝库,“格林兄弟”之名也垂诸久远。

C、法国以写小说《基督山伯爵》等出名的大仲马和以写戏剧《茶花女》而著称的小仲马是一对父子,他们都对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和现代戏剧的创始有过重大影响。

D、《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丽和《艾格妮丝·格雷》的作者安妮都姓勃朗,而且是一母所生的亲姐妹。

“一门三姐妹”都是知名作家,这在英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少有的。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专家呼吁,人们要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注意价格杠杆在其中的作用。

B、这部影片再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摇滚音乐风靡全国,让人们再一次激情澎湃,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C、柳永自从步入词坛以后,整个文学界面貌为之一新,出现了新的格律和更丰厚的创作内容,词坛有了第一位专业词人。

D、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另一种是学术研究人才的高考。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一(人教版高三选修备课资料)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一(人教版高三选修备课资料)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一(人教版高三选修备课资料)雷真民戏剧作为综合艺术的一种。

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中国称之为话剧。

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无论是西方源自古希腊的戏剧,还是东方的戏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戏剧始终是最接近大众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作者,演员与观众共同组成的表演场面,她更需要众人的合作。

相信我们都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对一些戏剧形式或具体曲目有所了解,从现在开始,我们来接触一些在戏剧艺术长河中震烁古今的大师们留下的经典作品,并通过它们对戏剧发生兴趣,从而进行更广泛地阅读。

学习目标1、了解西方悲剧和喜剧的艺术特征2、理解戏剧冲突中主人公的性格和精神3、初步把握戏剧艺术的结构特点与“突转”的设置4、简单了解西方戏剧的发展脉络知识汇总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古希腊历史上诞生了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他们代表了古希腊悲剧艺术兴起——繁荣——衰落各个时期的最高成就。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讲述了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从天界为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甘受宙斯惩罚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是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完美结构的典范。

以倒叙追凶的方式讲述了俄狄浦斯王发现自己就是杀父娶母的罪魁祸首。

其悲剧的感染力特别使人震撼。

也使俄狄浦斯情结被后世心理学家当成了恋母情结的代名词。

欧里庇得斯——心理戏剧的鼻祖代表作:《美狄亚》。

写取回金羊毛的英雄依阿宋的妻子美狄亚不惜杀害自己的孩子复仇的故事。

在后来的女权主义者看来最早提出了妇女问题。

古希腊悲剧的表现主题不在于悲剧性的故事本身,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

根据亚里斯多德在论述古希腊悲剧的专著《诗学》中的定义,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模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地遭到不幸,从而形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

2019契诃夫与《三姐妹》知识讲解精品教育.doc.doc

2019契诃夫与《三姐妹》知识讲解精品教育.doc.doc

契诃夫与《三姐妹》学习目标1、理解契诃夫戏剧的重要地位与现代意义;2、通过学习《三姐妹》,认识所谓“散文化戏剧”的特征;3、认识戏剧悲喜剧因素交融的审美特性。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契诃夫(1860-1904)俄国主要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

他的优秀剧本和短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有时可以称之为令人难以忘怀的或是抒情味极浓的艺术氛围。

他采用简洁的写作技巧避免炫耀文学手段,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

重点语句到莫斯科去。

卖掉房子,结束在这里的一切,到莫斯科去……时间流逝,我们会永远消失,会被忘记,忘记我们的脸,声音,和我们曾经是姐妹几个。

可是我们的痛苦,都会化成我们后代人的愉悦,幸福与和平会降临到未来的人间,到时候他们都会怀着感激,追忆我们现在的人们!课文精要理解主旨俄国著名戏剧家丹钦科1940年排演《三姐妹》时,曾作过一个关于《三姐妹》的主题的说明,他把此剧的“种子”(即主题)归结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后来俄国的学术界普遍接受了丹钦科的这个观点。

2019年中国著名导演林兆华排演《三姐妹·等待戈多》,等于是对《三姐妹》的主题在表述上作了个微调:由“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改变为“对于美好明天的等待”,或简洁地说是“等待明天”。

这样的主题揭示是受启发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要等待的“明天会来”的戈多,其实也是三姐妹期盼的“明天要去”的莫斯科,永恒明天决定了永恒等待。

《三姐妹》里有五个最重要的人物──三姐妹外,还有名叫图森巴赫与维尔希宁的两个军官,他们都是知识分子。

他们之所以是知识分子,不仅因为三姐妹懂得英、法、德三门外语(小妹伊林娜还懂意大利语),两位军官属于全城“最有教养的人”。

三个姐妹和两位军官的知识分子气息,弥漫在他们对于现实的痛苦反应中,痛苦来自更高的精神追求,当下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于是他们只好等待,等待美好的明天的到来。

契诃夫戏剧剧评

契诃夫戏剧剧评

契诃夫戏剧剧评
契诃夫(Anton Chekhov)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

他的戏剧作品以真实的人物描写和深入的情感分析而著称,被誉为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

以下是对几部契诃夫戏剧的剧评。

1.《三姐妹》(Three Sisters):这部戏剧以三个姐妹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他们对过去幸福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追求。

契诃夫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寻。

这部戏剧充满了悲剧色彩,展示了人们无法逃脱命运的无力感。

2.《海鸥》(The Seagull):这是契诃夫最著名的戏剧之一,被认为是现代戏剧的里程碑之作。

它以艺术家、演员和作家等不同身份的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背景,探讨了爱、艺术和生活的主题。

契诃夫在戏剧中运用了一种称为"剧中剧"的形式,剖析了人类的傲慢和对爱情的渴望。

3.《樱桃园》(The Cherry Orchard):这是契诃夫最后一部完成的戏剧作品,也是他最具讽刺意味的一部作品。

这部戏剧描述了一个地主家族失去财富并面临被收回土地的命运。

契诃夫通过对人物对樱桃园的情感依恋和对现实的无奈的描写,奇妙地将悲剧与喜剧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怀念。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通过对人性的细腻触摸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他的杰出才华和对人类生活的独特洞察力。

他的
剧作不仅在俄罗斯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全球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及语言分析——以话剧《三姐妹》为例

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及语言分析——以话剧《三姐妹》为例

二 、契 科 夫 戏 剧 中 的 人物 刻 画 与语 言 特征 分 析
完 这 段 台 词 后 ,不 得 不 重 新 审 视 自己 的生 活 ,并 最 终 认 同这
( 一 )人 物 形 象 的 塑造 。契 科 夫 的戏 剧 人 物 ,其 实 都 是 样 的 理 论 。 使 得 安 德 烈 这 个 人 物 形 象 ,鲜 明地 刻 画 在 观 众 心 我 们 日常 生 活 中 的人 物 缩 影 ,我 们 每 天 过 着 普 通 的 生 活 ,在 中 。他 是 一 个 爱 慕 娜 塔 莎 的男 人 ,却 明 白世 间 的道 理 ,昏庸 契 科 夫 眼 中 ,这 些 就 成 为 了有 趣 的故 事 。但 是 具 体 将 这 些人 却 明 悉 世 间 的一 切 ,只 怪 自己不 能 自拔 ,这 种 现 实 与 矛 盾 的
俄 国作 家 安 东 尼 ・巴甫 洛 维 奇 ・ 契诃 夫于 1 9 0 1年 创 作 她 已然 是 有 权 有 势 ,完 全可 以 去 教育 三姐 妹 ,所 以 ,她 会 对 “ 亲爱 的 ,这 条 腰带 你束 着 完 全 不 相 称 … … 这 样 了 四幕话剧 《 姐妹 》,讲述 的是一个帝 国军官家庭 中三个 伊 丽 娜 说 : 不 美 观 … …你 最 好 换 一 条 浅 色 的 。” 这 些 话 的 言 下 之 意 ,就 女 儿 和 她 们 哥 哥 的故 事 。剧 中 ,三 姐 妹 一 直 渴 望 回到 从 小 长 大 的莫 斯 科 去 ,莫 斯 科 在 这 里 体 现 的是 一 种 精 神 家 园 ,体 现 是 让 伊 丽 娜 换 一 条 浅 色 的绿 腰 带 , 以此 对 这 个 家 庭 里 的成 员 的是 剧 中人 物 向往 之 地 。然 而 事 与愿 违 ,生 活在 不 知 不觉 发 进 行 报 复 。这 条 绿 腰 带 曾经 是 第 一 幕 戏 里 娜 塔 莎 被 人 轻 视 的 标 志 ,到 了第 四幕 ,就 成 为 她 反 击 的武 器 , 同 时也 是 她 占领 生 着 变 化 ,在 现 实 与理 想 的 冲 突 之 间 ,似乎 现 实 更 胜 一 筹 , 但 是 面 对重 重考 验 , 姐 妹 从 来都 没有 忘 记 自己 内 心 对 美 好 三 姐 妹 家 庭 的胜 利 旗 帜 。 ( 二 )人 物 的语 言特 征 。在 具 体 的剧 本 创 作 中 ,台词 是 生 活 的 渴望 。 契 科 夫 一 生 所 创 作 的 多 幕 话 剧 并 不 多 ,如 果 算 上 他 1 9 决 定 戏 剧 艺 术 的重 要 因 素 。戏 剧 和一 般 的 文学 作 品 不 同 ,它 岁时的作 品 《 没 有 父 亲 的 人 》 ,那 么 他 这 一 生 一 共 创 作 了 7 不 能 单 纯 地 向读 者 平 铺 直叙 ,需 要 通 过演 员 的 肢体 动作 、语 部多幕剧。这部 《 三 姐 妹 》正 是 契 科 夫 与 演 员 克 尼 碧 尔 热 恋 言来 表达 ,所 以 台词 是 戏剧 中 演 员 可 以 利 用 的 重 要 因 素 。 剧 时 创 作 的 。 其 中剧 情 起 伏 最 大 的 人 物 是 玛 莎 ,传 说 这 个 玛 莎 本 台词 具 有 一 定 的 特 殊 性 ,也 是 在 文 学 创 作 中 很 难 掌 握 的 一

《悲剧与欲望的冲突:《三姐妹》中的家庭关系解读》

《悲剧与欲望的冲突:《三姐妹》中的家庭关系解读》

悲剧与欲望的冲突:《三姐妹》中的家庭关系解读引言《三姐妹》是一部经典的俄国戏剧作品,由安东·契诃夫创作。

该剧以一个富有的军人家庭为背景,描绘了三位姐妹对现实生活和梦想之间追求的冲突,折射出家庭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欲望。

家庭关系与角色分析1.父亲-普罗索罗夫:•父亲是家庭中权力最大的存在,他的态度和行动对于其他家庭成员具有重要影响。

•他是一个在外工作忙碌但缺乏家庭温暖关怀的人物。

•他对于女儿们额外期望和压力,使得三姐妹面临内心挣扎和选择。

2.大姐-奥尔加:•奥尔加理性、沉稳,在生活中扮演着家中支柱角色。

•她对自己所在位置感到困惑,希望逃离平凡而沉闷的生活。

•欲望与现实的冲突,使得她陷入迷惘和痛苦之中。

3.二姐-玛莎:•玛莎是一个活泼开朗、性格张扬的女孩,但内心却充满不安和对爱情的无耐等待。

•她渴望浪漫和激情的爱情,然而却又陷入了自己刻意制造的困境中。

•悲剧与欲望在玛莎身上发生冲突,使其遭受痛苦和失落。

4.三妹-伊琳娜:•伊琳娜是一个年轻且有天赋的女子,梦想着摆脱家庭束缚,寻求真正的幸福。

•她试图通过追求自己对于艺术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现内心欲望。

•然而现实的压力让她感到无奈和困顿。

家庭关系背后映射的社会问题1.社会阶级与家庭期望:《三姐妹》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中阶级分化所带来的家庭压力和期望。

2.家庭的束缚与个人自由:父权制度和传统观念在家庭关系中对个体追求幸福造成限制。

3.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姐妹们对于爱情、事业和自我实现的欲望与现实世界的巨大落差。

悲剧主题与结局解读1.《三姐妹》是一部悲剧,通过展示家庭欲望和现实的冲突,将人类存在中普遍存在的苦难和痛苦展示出来。

2.剧中角色们无法摆脱社会环境和家庭关系束缚,最终深陷悲伤和虚无之中。

3.结局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却让读者反思人类生命中永恒而真挚的问题。

结论《三姐妹》通过展示家庭关系中悲剧性质的冲突,揭示了社会环境、个人欲望以及对幸福追求之间复杂而纠结的关系。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人教版巩固辅导第二十篇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人教版巩固辅导第二十篇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契诃夫与《三姐妹》人教版巩固辅导第二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初一,“朔”指月末最后一天。

王维,“初唐四杰”之一,字子安。

其《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句子,其中“牛”、“斗”指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

B、《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这部作品编撰者罗贯中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C、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之一。

《装在套子里的人》发表于1898年。

D、《堂吉诃德》作者是西班牙人塞万提斯,他是最早使喜剧主体具有悲剧特征的欧洲作家。

他在《堂吉诃德》这部喜剧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悲剧因素,形成了一种“含泪的笑”。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欧·亨利以写短篇小说名噪于世,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

B、比利时的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是一对同胞兄弟,他们一起收集并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故事集》,丰富了世界儿童文学宝库,“格林兄弟”之名也垂诸久远。

C、法国以写小说《基督山伯爵》等出名的大仲马和以写戏剧《茶花女》而著称的小仲马是一对父子,他们都对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和现代戏剧的创始有过重大影响。

D、《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丽和《艾格妮丝·格雷》的作者安妮都姓勃朗,而且是一母所生的亲姐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曲第六章 《契诃夫与三姐妹》讲义-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曲第六章 《契诃夫与三姐妹》讲义-教育文档

案例一课时详解课时1详解预习导引课前思考1.你了解契诃夫的生平与创作吗?2.你知道契诃夫在西方戏剧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吗?3.你了解他对中国戏剧的影响吗?4.你知道《三姐妹)的剧情梗概吗?5.你了解契诃夫戏剧的特点吗?6.你诵读课文第一幕和第四幕了吗?了解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了吗?课前疑惑:诵读文本·整体感知作品解读《三姐妹)是“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戏剧奠基人”契诃夫的传世巨著中很有分量的代表作,是半个多世纪中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该剧从内容到形式给予人们跨时代的心灵认同与艺术感受。

剧中紧密交织着平凡生活中的快乐与悲伤、渴求与失落,使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发现自己生活的写照和心灵的印迹。

《三姐妹》剧情梗概是,三个姐妹生活在一个小城镇,她们一心一意想到莫斯科去,却老是去不了。

三姐妹当中,有一个精通六国语言的。

在理想与现实的痛苦碰撞下,她感慨地说,在这样闭塞的小地方,懂得六国语言,如同一个人长了六个指头一样,是一种累赘。

主题思想《三姐妹)写俄罗斯个外省城市的生活。

三姐妹发现,她们对生活爱情、事业的期望如同她们迁居莫斯科的希望一样渐渐破灭了。

幸福以及社会与文化进步是否可能实现是这里的核心问题。

俄国戏剧家丹钦科 1940年排演(三姐妹)时,曾作过一个关于(三姐妹)的主题的说明,他把此剧的“种子”(即主题)归结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后来俄国的学术界普遍接受了丹钦科的这个观点。

2019年中国著名导演林兆华排演(三姐妹。

等待戈多》,等于是对(三姐妹)的主题在表述上作了个微调:由“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改变为“对于美好生活的等待”,或简洁地说是“等待明天”。

这样的主题揭示是受启发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两个流浪汉要等待的“明天会来”的戈多,其实也是三姐妹企盼的日“明天要去”的莫斯科。

永恒明天决定了永恒等待。

《三姐妹)里有五个最重要的人物中姐妹外还有名叫图森巴赫与维尔希宁的两个军官。

他们都是知识分子。

他们之所以是知识分子,不仅因为三姐妹懂得英、法、德三门外语(小妹还懂意大利语) ,两位军官属于全城“最有教养的人”三姐妹和两位军官的知识分子气息,弥漫在他们的对于现实的痛苦反应中。

俄罗斯戏剧《三姊妹》观后感

俄罗斯戏剧《三姊妹》观后感

俄罗斯戏剧《三姊妹》观后感本次乌镇戏剧节我最期待的就是由俄罗斯导演尤里•布图索夫执导的契诃夫的《三姊妹》。

可能是我太喜欢《奥涅金》了,所以对这个同样是获得了“金面具”奖的剧充满了期待。

“这部于2015年就摘得俄罗斯‘金面具’最佳导演奖的作品,,抽离了原作的时间,以看似粗暴实则精准的方式拼贴与复沓,以非线性的叙述让这出‘平淡日常’的故事变得激烈、疯癫、令人震惊,‘像流水一样,四散开去’的契诃夫语言,被布图索夫收拢在手心,编排出一曲破碎而丰满的理想赋格,释放出契诃夫之于当代的不朽力量。

”——来自乌镇特刊有人说过同样是两位俄罗斯的顶级导演:没有看过剧本,你也能觉得里马斯•图米纳斯的作品很好看;但是不熟读剧本,你极难看出布图索夫的戏好在哪里。

所以,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布图索夫的《三姊妹》,我看了两遍剧本。

看第一遍时没有太深的印象,人物关系也没有理清楚,只是对三姊妹向往回到莫斯科的情节记忆深刻。

第二遍看的时候,却品出了很多不同的味道,看到了每个人物的特点,感觉威尔什宁仿佛整个剧的核心人物,因为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那么的令人激昂和充满希望。

这就和我看《安魂曲》时的情景完全不一样。

第一遍读《安魂曲》就被里面那种仿佛闪耀着神性光芒的台词所感动,一度眼眶湿润。

但是第二遍读时,由于心里已经有了预期,反而没有那种“初见”的感动了。

《三姊妹》全剧一共4幕,时长4个半小时。

说实话第一幕的时候,很多人都反应都是看得有点困。

四个女演员围坐在一张桌子面前,没有调度,没有表情,面向观众念着台词,后面一群男演员,作为流动的布景,一直不停的穿衣服脱衣服。

台词基本没有做什么改动,仿佛是一场大型的剧本朗读会,给人一种百无聊赖的困顿感。

第一幕中场休息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心想,如果整个四幕都是这样的方式的话,恐怕,我也会坚持不了的。

但是从第二幕开始,导演的叙事功力开始显现了。

我突然理解了导演第一幕的设计的形式感,目的就是为了把剧中人物这种枯燥无望的生活环境无限放大,让观众身临其境。

契诃夫的《三姐妹》:现实与梦想的冲突

契诃夫的《三姐妹》:现实与梦想的冲突

契诃夫的《三姐妹》:现实与梦想的冲突介绍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戏剧家和作家,他的作品常常探索人类内心世界以及社会现实带来的困扰。

他的戏剧作品《三姐妹》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该剧中所展示的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冲突。

剧情概述《三姐妹》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三位女子(玛沙、奥尔加和伊琳娜)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由于外界种种因素而无法实现他们梦想的故事。

玛沙希望能重新回到莫斯科,远离小城市乏味生活;奥尔加期望能去莫斯科工作,并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更广泛领域;伊琳娜则渴望找到真爱并适应新环境。

然而,在剧中出现了诸多难题,在现实与梦想之间造成了巨大冲突。

现实与梦想的冲突1. 人生理想与现实境况三姐妹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憧憬着更好的生活。

然而,现实却限制了他们的追求。

他们所在的小城市缺乏机会和资源,使得他们难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三姐妹内心深处的不满和沮丧。

2. 家庭责任与个人愿望三姐妹还要面对家庭责任和期望对自己未来作出取舍。

作为女性,她们被社会要求在家庭中扮演特定角色,并履行照顾父亲、抚育家庭成员等责任。

然而,这种责任给予她们追求个人梦想和发展职业道路带来了很大阻碍。

3. 时间与机遇剧中反映了时间流逝对人类追求梦想产生影响的问题。

三姐妹在剧中渴望离开小城市前往莫斯科,但由于时机不对或错过机遇,她们的梦想无法实现。

时间的流逝使她们失去了曾经的机遇,进一步加深了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冲突。

4. 社会与个体剧中还涉及了社会对个体梦想的制约。

三姐妹生活在一个保守的社会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往往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规限。

社会对女性角色和期望的设定限制了她们追求梦想的自由。

结论在《三姐妹》中,契诃夫通过三姐妹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挣扎的故事,展示了人类内心对更好生活追求、现实对理想持续打击等困扰。

通过描绘剧中人物面临的各种冲突,他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梦想之间永恒而痛苦的关系,并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处理我们自己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的冲突。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七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七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契诃夫与《三姐妹》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解元(jiè)泥泞(níng)着火点(zháo)春风骀荡(dài)B、眩晕(yùn)狩猎(shóu)契诃夫(hē)蓦然回首(mù)C、书篋(qiè)绮丽(qǐ)迫击炮(pǎi)不稂不莠(láng)D、绯红(fēi)钤记(qián)甲壳虫(qiào)怏怏不乐(yáng)【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必须删去加线的词的一句是( )A、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平均购房面积的下降,一方面是政策作用的显现,一方面也说明了购房人更加趋于理性。

B、对于有1.28亿人口的日本来说,这个销售量,相当于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这种高热量的食品。

C、日前,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管理所将联合对宿州市区的一段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D、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所评估的55个经济体中,中国内地的竞争力在前一年度的基础上提高了3位,升至第15位。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欧·亨利以写短篇小说名噪于世,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

B、比利时的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是一对同胞兄弟,他们一起收集并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故事集》,丰富了世界儿童文学宝库,“格林兄弟”之名也垂诸久远。

C、法国以写小说《基督山伯爵》等出名的大仲马和以写戏剧《茶花女》而著称的小仲马是一对父子,他们都对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和现代戏剧的创始有过重大影响。

D、《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丽和《艾格妮丝·格雷》的作者安妮都姓勃朗,而且是一母所生的亲姐妹。

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契诃夫三姐妹赏析举隅

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契诃夫三姐妹赏析举隅

契诃夫《三姐妹》赏析举隅一、关于《三姐妹》的主题俄国著名戏剧家丹钦科1940年排演《三姐妹》时,曾作过一个关于《三姐妹》的主题的说明,他把此剧的“种子”(即主题)归结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后来俄国的学术界普遍接受了丹钦科的这个观点。

1998年中国著名导演林兆华排演《三姐妹·等待戈多》,等于是对《三姐妹》的主题在表述上作了个微调:由“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改变为“对于美好明天的等待”,或简洁地说是“等待明天”。

这样的主题揭示是受启发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两个流浪汉要等待的“明天会来”的戈多,其实也是三姐妹期盼的“明天要去”的莫斯科。

永恒明天决定了永恒等待。

《三姐妹》里有五个最重要的人物──三姐妹外还有名叫图森巴赫与维尔希宁的两个军官。

他们都是知识分子。

他们之所以是知识分子,不仅因为三姐妹懂得英、法、德三门外语(小妹伊林娜还懂意大利语),两位军官属于全城“最有教养的人”。

三个姐妹和两位军官的知识分子气息,弥漫在他们的对于现实的痛苦反应中。

痛苦来自更高的精神追求。

当下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于是他们只好等待,等待美好的明天的到来。

知识分子不是无所不知的,但他们执著地企图探寻存在的意义与痛苦的根源。

契诃夫相信这种探寻是会有结果的。

他让大姐奥尔加在结束全剧的台词里说:“军乐奏得这么欢快,仿佛再过去一会儿我们就会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痛苦……”《三姐妹》写于1900年,写于新世纪已经来临之时,而此时契诃夫却已重病在身,自知不久于人世,因此,我们可以把《三姐妹》(还有写成于1904年的《樱桃园》)看作是契诃夫留给世人的艺术的遗嘱。

他的这份遗嘱归根结底一句话: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而这恰恰是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意义的所在。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冲突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因此,契诃夫的那些可爱的戏剧人物的精神痛苦与精神追求,也越来越被现代人所理解,这就是契诃夫的戏剧成了当今世界舞台上演得最多的经典戏剧之一的原因所在。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知识点练习四十七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知识点练习四十七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契诃夫与《三姐妹》知识点练习四十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契诃夫对别里科夫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更因为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极端厌恶。

B、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C、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句子句末标点符号位置有误的一项是( )A、孩子怎么也不明白契诃夫的沉痛的话:“我小时候就没有童年。

”B、他计算了下日期,说:“我明天一定要回北京”。

C、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

D、我们的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炼字”,主张“意胜”,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专家呼吁,人们要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注意价格杠杆在其中的作用。

B、这部影片再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摇滚音乐风靡全国,让人们再一次激情澎湃,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C、柳永自从步入词坛以后,整个文学界面貌为之一新,出现了新的格律和更丰厚的创作内容,词坛有了第一位专业词人。

D、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另一种是学术研究人才的高考。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必须删去加线的词的一句是( )A、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平均购房面积的下降,一方面是政策作用的显现,一方面也说明了购房人更加趋于理性。

B、对于有1.28亿人口的日本来说,这个销售量,相当于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这种高热量的食品。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契诃夫与《三姐妹》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第三十八页,共44页。
在第一幕里充溢着要回莫斯科去的幸福预感。 但到第四幕的时候,三姐妹心里都很清楚,莫 斯科她们是回不去了。而这时已是肃杀的秋天。 伊林娜说:“现在是秋天,冬天也很快要来了, 漫天雪花就要把大地覆盖……”天气凉了,人 的心也有点凉了。把人的情绪与时令变化、自 然现象放在一起呈现,
第三十七页,共44页。
【点拨】 曹禺“秋天的忧郁”这五个字,把 《三姐妹》中蕴涵的契诃夫的戏剧情调很传神地 揭示了出来.《三姐妹》的第一幕是春天,三姐妹 的情绪很好,就像大姐奥尔加所说:“今儿早上我 醒了,看见遍地的阳光,看见春天就快来了,心里一 股欢乐的浪潮翻涌起来,真想到咱们的故乡去啊! ”她们的故乡是莫斯科.
第六页,共44页。
三姐妹度过了难得的充满希望的一天.然而好景不 长,希望很快一个个地破灭了.三姐妹的哥哥,老实 而无能的安德烈娶了个凶悍的妻子娜塔莎.娜塔莎 一进家门便把三姐妹视为异己,并逐步设法把她 们从家中排挤出去.而三姐妹的生活悲剧也接踵 而来.奥尔加并没有找到新的、更有诗意的工作;玛
莎所爱的维尔希宁马上就要随部队调防到别处去了;
第五页,共44页。
艰辛与乏味.春光明媚的5月,这天是伊林娜的命名 日.三姐妹死去的父亲的旧属——城防军的一些 军官前来祝贺、助兴.三姐妹是11年前随父亲从 莫斯科迁居来的,现在她们幻想着重新回到莫斯 科去,开始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一天,玛莎
和陆军中校维尔希宁一见钟情,这使她对生活又萌
发了新的希望.
第八页,共44页。
二、点击背景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
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 ”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 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 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 准备。

三姐妹赏析

三姐妹赏析

赏析举隅一、关于《三姐妹》的主题俄国着名戏剧家丹钦科1940年排演《三姐妹》时,曾作过一个关于《三姐妹》的主题的说明,他把此剧的“种子”(即主题)归结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后来俄国的学术界普遍接受了丹钦科的这个观点。

1998年中国着名导演林兆华排演《三姐妹·等待戈多》,等于是对《三姐妹》的主题在表述上作了个微调:由“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改变为“对于美好明天的等待”,或简洁地说是“等待明天”。

这样的主题揭示是受启发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两个流浪汉要等待的“明天会来”的戈多,其实也是三姐妹期盼的“明天要去”的莫斯科。

永恒明天决定了永恒等待。

《三姐妹》里有五个最重要的人物──三姐妹外还有名叫图森巴赫与维尔希宁的两个军官。

他们都是知识分子。

他们之所以是知识分子,不仅因为三姐妹懂得英、法、德三门外语(小妹伊林娜还懂意大利语),两位军官属于全城“最有教养的人”。

三个姐妹和两位军官的知识分子气息,弥漫在他们的对于现实的痛苦反应中。

痛苦来自更高的精神追求。

当下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于是他们只好等待,等待美好的明天的到来。

知识分子不是无所不知的,但他们执着地企图探寻存在的意义与痛苦的根源。

契诃夫相信这种探寻是会有结果的。

他让大姐奥尔加在结束全剧的台词里说:“军乐奏得这么欢快,仿佛再过去一会儿我们就会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痛苦……”《三姐妹》写于1900年,写于新世纪已经来临之时,而此时契诃夫却已重病在身,自知不久于人世,因此,我们可以把《三姐妹》(还有写成于1904年的《樱桃园》)看作是契诃夫留给世人的艺术的遗嘱。

他的这份遗嘱归根结底一句话: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而这恰恰是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意义的所在。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冲突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因此,契诃夫的那些可爱的戏剧人物的精神痛苦与精神追求,也越来越被现代人所理解,这就是契诃夫的戏剧成了当今世界舞台上演得最多的经典戏剧之一的原因所在。

(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6单元-契诃夫与《三姐妹》ppt课件(54页)

(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6单元-契诃夫与《三姐妹》ppt课件(54页)

这个故事开始于一座远离莫斯科的省城,也 在那里结束。这似乎象征着一切以等待为主题的 故事之命运,周而复始,叙述所渴望到达的目标, 最终却落在了开始处。“到莫斯科去、到莫斯科 去”是剧中重复出现的叠句。
作品讲解
一、在契诃夫的戏剧里,“戏剧情调”比 “戏剧情节”还要引人注目。怎样理解《三姐妹》 剧中的“戏剧情调”?
1. 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 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外部冲突。
2. 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有人 把它称为内部冲突。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 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 互为因果。
3. 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 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
我们把《俄狄浦斯王》视为古希腊戏剧的代 表作,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视为文艺复兴时期 的戏剧代表作,而问世于1901年的契诃夫的《三 姐妹》,则是20世纪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同学们 可以以戏剧冲突的性质来宏观地区别世界戏剧发 展过程中这三个重大阶段。
写作特色
一、独特的“散文性戏剧”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 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 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 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 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 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引人注目的戏剧情调
在《三姐妹》里,或者说,在契诃夫的戏剧 里,“戏剧情调”比“戏剧情节”还要引人注目。 从戏的第一幕开始到戏的第三幕结尾,戏剧情调 的变化是明显的,这种悲喜交集的戏剧情调是富 于感染力的。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希腊戏剧的 戏剧冲突表现为“人与神的冲突”,文艺复兴时期 戏剧表现为“人与人的冲突”,以契诃夫戏剧为开 端的20世纪现代戏剧展示的是“人与环境的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诃夫《三姐妹》赏析举隅
一、关于《三姐妹》的主题
俄国著名戏剧家丹钦科1940年排演《三姐妹》时,曾作过一个关于《三姐妹》的主题的说明,他把此剧的“种子”(即主题)归结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后来俄国的学术界普遍接受了丹钦科的这个观点。

1998年中国著名导演林兆华排演《三姐妹·等待戈多》,等于是对《三姐妹》的主题在表述上作了个微调:由“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改变为“对于美好明天的等待”,或简洁地说是“等待明天”。

这样的主题揭示是受启发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两个流浪汉要等待的“明天会来”的戈多,其实也是三姐妹期盼的“明天要去”的莫斯科。

永恒明天决定了永恒等待。

《三姐妹》里有五个最重要的人物──三姐妹外还有名叫图森巴赫与维尔希宁的两个军官。

他们都是知识分子。

他们之所以是知识分子,不仅因为三姐妹懂得英、法、德三门外语(小妹伊林娜还懂意大利语),两位军官属于全城“最有教养的人”。

三个姐妹和两位军官的知识分子气息,弥漫在他们的对于现实的痛苦反应中。

痛苦来自更高的精神追求。

当下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于是他们只好等待,等待美好的明天的到来。

知识分子不是无所不知的,但他们执著地企图探寻存在的意义与痛苦的根源。

契诃夫相信这种探寻是会有结果的。

他让大姐奥尔加在结束全剧的台词里说:“军乐奏得这么欢快,仿佛再过去一会儿我们就会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痛苦……”
《三姐妹》写于1900年,写于新世纪已经来临之时,而此时契诃夫却已重病在身,自知不久于人世,因此,我们可以把《三姐妹》(还有写成于1904年的《樱桃园》)看作是契诃夫留给世人的艺术的遗嘱。

他的这份遗嘱归根结底一句话: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而这恰恰是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意义的所在。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冲突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因此,契诃夫的那些可爱的戏剧人物的精神痛苦与精神追求,也越来越被现代人所理解,这就是契诃夫的戏剧成了当今世界舞台上演得最多的经典戏剧之一的原因所在。

二、关于“散文化戏剧”
当今世界的戏剧理论家或戏剧史学家,普遍认为契诃夫开了现代戏剧的先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肯定了契诃夫的“散文化戏剧”对于20世纪现代戏剧的启蒙意义。

契诃夫戏剧的散文化倾向最早就由契诃夫用最明确的语言说了出来。

1895年11月21日契诃夫写完《海鸥》后给一位友人写信说:
“剧本写完了……违背所有戏剧法规。

写得像部小说。


契诃夫在世时,俄国不少作家,戏剧家(包括托尔斯泰)不承认契诃夫的戏剧家地位,就是因为不承认他的“散文化戏剧”的存在价值。

而当时的少数先知先觉者激赏契诃夫戏剧,也恰恰是因为看清了这种“散文化戏剧”的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创新意义。

在俄罗斯,契诃夫戏剧的知音是莫斯科艺术剧院的两位创始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

在中国,契诃夫戏剧的最早的知音是戏剧家曹禺、戏剧导演焦菊隐和文艺理论家王元化。

曹禺1936年写的《日出·跋》里说:“我记起几年前着了迷,沉醉于契诃夫深邃艰深的艺术里。

”指出“在这出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张牙舞爪的穿插……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发展却那样抓牢了我的魂魄。

”曹禺所说的“这出伟大的戏”就是指《三姐妹》。

王元化1997年写的《莎剧解读·序》里回顾了20世纪40年代他接触到契诃夫戏剧时所受到的感动。

他说:“无论是契诃夫的剧本或者别林斯基的自然派理论,都使我对于表现平凡日常生活的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我读过的剧作中,我把具有这种特点的剧本称作‘散
文性戏剧’,将它与‘传奇性戏剧’相区别。

不用说,在这样的对比下,我的偏爱很自然地会倾向契诃夫。


在《三姐妹》中,的确如曹禺所说,“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发展”,这是因为,在《三姐妹》里既没有一个贯串性的戏剧事件,也没有一个发生在人物与人物间的持久的戏剧性冲突。

契诃夫说他“违背所有戏剧法规”。

他的对于传统“戏剧法规”的重大冒犯,恰恰是在他对“戏剧冲突”的重新认识与重新构建上。

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的经典性定义是黑格尔首先提出来的。

黑格尔认为:“戏剧是以目的和人物性格的冲突以及这种斗争的必然解决为中心。

”他把不同人物的不同目的与性格的冲突,解释为戏剧冲突的主要内容。

但也有人持所谓“意志冲突”说。

但无论是“性格冲突”还是“意志冲突”,都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恰恰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戏剧冲突的基础。

契诃夫作为现代戏剧的前驱人物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他用一种全新的戏剧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取代了“人与人的冲突”模式。

在契诃夫的戏剧中,不是这个人物与那个人物过不去,而是所有这一群人都被他们所处的环境压迫着。

在契诃夫戏剧中,人和生活环境永恒地冲突着。

然而,契诃夫戏剧的这一创新特征,迟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才被充分地意识到,这是因为包括荒诞派戏剧在内的西方现代戏剧的戏剧冲突也是以“人与环境的冲突”为基本内容,从而也更巩固了契诃夫作为20世纪现代戏剧开拓者的历史地位。

三、关于戏剧情调
在《三姐妹》里,或者说,在契诃夫的戏剧里,“戏剧情调”比“戏剧情节”还要引人注目。

从戏的第一幕开始到戏的第三幕结尾,戏剧情调的变化是明显的。

第一幕开头是阳光灿烂的春天,三姐妹欢聚在一起,伊林娜过命名日,还有不少军官来助兴,三姐妹心中点燃了“回到莫斯科去”的希望,爱情也在滋长。

第三幕结尾是秋风扫落叶的日子,城防军要开拔,爱情落空了,“回莫斯科去”的希望也落空了。

三姐妹依偎在一起,一边听着快乐的军乐声,且送那些可能一去不复返的可爱的军人,一边说着那些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台词,好像已经不可分割地融合在秋天的忧郁中了。

从聚到散,从春到秋,随之变化着的是剧中人物的情绪,积累着的是悲喜交加的诗意情调。

图森巴赫要去决斗,要去赴死,他来与伊林娜告别,实际上是诀别,但就在这个时刻他发出了最动人的感慨与感悟:“多么美丽的树啊,实际上,在它们身旁的生活也应该是何等美丽啊!……瞧这棵树已经死了,可它还是像其他树一样随风摇摆。

我觉得即使我死了,我还是会以某种方式加入到生活里去的。


维尔希宁来与玛莎告别,这可能也是诀别,但在这个黯然消魂的时刻,他照样要这样高谈阔论:“生活真是沉重啊,我们中间的多数人看它暗无天日,但应该意识到,它会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明亮。


此刻的三姐妹的处境是最最可悲的了,因为不仅心爱的军官已经离开了她们,而且凶悍的嫂嫂还要把她们“扫地出门”。

而就在这个似乎是悲剧性的顶点时刻,紧紧依偎在一起的三姐妹却像是女声小合唱似的唱出了乐观主义的生活之歌:
玛莎啊,你们听听这军乐!他们正在离开我们,有一个人是完完全全地离开了,永远都不回来了,只留下我们独自开始新的生活。

应该活着,我们应该活着啊……
伊林娜(把头靠在奥尔加胸前)将来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明白,所有这些痛苦都是为
了什么,也就不再神秘,但是现在应该活着……应该工作,只是工作!……
奥尔加(拥抱两个妹妹)军乐奏得多么欢快,多有朝气啊,让人真想活下去!……可是我们的痛苦,都会化成我们后代人的愉悦,幸福与和平会降临到未来的人间……
这种悲喜交集的戏剧情调是富于感染力的。

她们优雅地忍受着苦痛,对自己的不幸保持着一种让人感到既甜美又苦涩的审美距离。

她们不再拒绝今天的磨难,她们更不放弃对于明天的希望,而我们读者与观众,在与她们一起流泪和感奋的时候,在精神上似乎也与她们一起提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