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
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小于零时,总效用减少。 边际效 用是递减的。
TU MU 40
30 TU 20 10 0 1 MU 7 商品数量
2
3
4
5
6
图3-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三)、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
1、假定消费者在心目中能给不同的商品(或商品组)按照偏好 排列一个顺序。 2、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可传递性。 3、假定所有的商品都是“多比少好”。
B
△X C D E F
线上任何一点X与 Y的不同组合,给 消费者所带来的效 用相同。
10
I
0
5
10
15
20两种商品消费数量组合
无差异曲线特征
•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 向原点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 者要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 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 加或减少。
(2)同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 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 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 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图示:I1、I2、I3 是三 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分别 代表不同的效用,其顺序为:
Y
I1
I2
I3
I1
(四)给定预算约束线的效用最大化
• (五)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 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闲暇与工作的选择具 有双重影响。一是工资率的下降会使闲暇的机会成本减少, 从而导致人们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即形成所谓 的替代效用;二是工资率的下降意味着收入水平降低,从 而促使人们增加工作时间而减少闲暇时间,即工资率提高 也具有收入效应。 • 所谓替代效用是指当闲暇的价格下降时,劳动者将会放弃 劳动时间,消费相对便宜的闲暇。 • 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保持工作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所 引起的工作时间变动的比例。
TU MU 40
30 TU 20 10 0 1 MU 7 商品数量
2
3
4
5
6
图3-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三)、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
1、假定消费者在心目中能给不同的商品(或商品组)按照偏好 排列一个顺序。 2、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可传递性。 3、假定所有的商品都是“多比少好”。
B
△X C D E F
线上任何一点X与 Y的不同组合,给 消费者所带来的效 用相同。
10
I
0
5
10
15
20两种商品消费数量组合
无差异曲线特征
•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 向原点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 者要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 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 加或减少。
(2)同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 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 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 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图示:I1、I2、I3 是三 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分别 代表不同的效用,其顺序为:
Y
I1
I2
I3
I1
(四)给定预算约束线的效用最大化
• (五)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 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闲暇与工作的选择具 有双重影响。一是工资率的下降会使闲暇的机会成本减少, 从而导致人们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即形成所谓 的替代效用;二是工资率的下降意味着收入水平降低,从 而促使人们增加工作时间而减少闲暇时间,即工资率提高 也具有收入效应。 • 所谓替代效用是指当闲暇的价格下降时,劳动者将会放弃 劳动时间,消费相对便宜的闲暇。 • 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保持工作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所 引起的工作时间变动的比例。
劳动经济学 第3章 劳动力供给
(2)分析
收入Y
B E0 f g A 16
个人最大效用点 C U2 U1 H
0
8
时间
(3)结论
• 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
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 岗位。 • 即政策制定者所能采取的最好办法是将非 工作津贴确定为以前工资报酬的一定比例, 然后运用管理手段促使那些不工作效用更 大的人去工作。
1 5 - 6 0 岁, 70.14%
2 0 0 0 人口数据
2010年人口数据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人口挑战?
• 日本的经验:日本充分利用了人口红利的有利时 • •
•
机,从1955年开始用了20年的时间实现了二战后 的经济腾飞 。 1962-1971期间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婴儿潮+计划生 育政策——使得中国仅用30 年就进入了人口红利 阶段。 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大致是从1990 年开始,到 2030 年结束,前后将持续大约40 年,预计2015 年前后,人口负担系数将降到最低点。 人口的质量问题?
与率越高。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 总体而言,工资率变 •
化的收入效应小于替 代效应。 原因——替代效应在 所有人身上都起作用, 而收入效应可能在某 些层次的人不起作用。
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
W
0
L
供给曲线形状及政府作用
• 政府如何阻止工资下
D
• •
S
W/P
•
降? 最低工资制度? 可保障收入失业保险 制度? 扩大有效需求?
劳动力参与率的具体计算
劳动参与率 经济活动人口 *100% 劳动力资源 就业人数 失业人数 *100% 劳动年龄人口
年龄(性别)劳动力参 与率 某年龄(性别)经济活 动人口 *100% 该年龄(性别)劳动力 资源
第三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性变化
(b) 女性
45
55
65
年龄(岁)
劳 动 参 100 与 80 率 60 (%)
40 20 0 15 25 35 45 55 65
年龄(岁)
中国的不同年龄段男性劳动参与率
劳 动 参 100 予 80 率 60 (%)
40
20 0 15 25 35 45 55 65
年龄(岁)
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约 束线外的任何一点所示的组合,在既定 的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是达 不到的。
收 入 Y
O
а
余暇 劳动 时间H
收入约束线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
1、斜率为负。表明闲暇时间会随着收
入增加而下降 2、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比
如AB线的斜率为-8,表示增加一小时
时,是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成
了起作用的目标。
2、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 资源的分配 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在闲暇和劳动二
者之间进行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
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劳动供给涉及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 的分配。除去睡眠时间,约为一天16个小时。
2、个体意愿
劳动者是否提供劳动力,取决于劳动者的意 愿。
供给的意愿性包含以下两个含义:
(1)劳动力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工资 水平的高低、工作时间的长短、个人和家庭的情况 等等,在现有的工资水平或其他条件下,有一部分 劳动者可能不愿提供劳动力。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
量不等于劳动力资源数量。
四、劳动力参与率
1、含义
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
《劳动力供给分析》课件
劳动力供给分析
欢迎来到《劳动力供给分析》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劳动力供给 的定义、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分析、政策分析、国际劳动力市场以及实际 案例。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分析?
劳动力供给分析指的是对社会实际就业人口以及非就业人口中希望参与工作的人口进行调查和研究,为企业、 政府和个人提供决策依据。
收入因素
收入高的人更可能从事需要专业技能或有高度 风险的工作。
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曲线反映不同工资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定义
影响因素
一段时间内,供职者为了满足物质和非物质的需要, 愿意供给的劳动力时间数量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经济变化、收入机会、收入替代效应等。
曲线类型
正斜率曲线、水平曲线和负斜率曲线。
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是针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劳动力政策
在调整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平衡 时,实施一系列鼓励性政策。
教育政策
加强对教育领域的投资,提供 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劳动力 的素质。
税收政策
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税收 政策,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 发展,以此来调整劳动力市场 分配。
1
定义
研究劳动力供给的相关理论、概念和方法。
2
目的
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现瓶颈,确定宏观调控政策。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口、教育、职业选择和收入等因素。
人口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
教育因素
教育程度与就业率、职业成就、薪资收入等密 切相关。
职业选择因素
就业者根据个人爱好、能力和国民经济情况作 出职业选择。
欢迎来到《劳动力供给分析》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劳动力供给 的定义、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分析、政策分析、国际劳动力市场以及实际 案例。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分析?
劳动力供给分析指的是对社会实际就业人口以及非就业人口中希望参与工作的人口进行调查和研究,为企业、 政府和个人提供决策依据。
收入因素
收入高的人更可能从事需要专业技能或有高度 风险的工作。
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曲线反映不同工资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定义
影响因素
一段时间内,供职者为了满足物质和非物质的需要, 愿意供给的劳动力时间数量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经济变化、收入机会、收入替代效应等。
曲线类型
正斜率曲线、水平曲线和负斜率曲线。
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是针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劳动力政策
在调整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平衡 时,实施一系列鼓励性政策。
教育政策
加强对教育领域的投资,提供 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劳动力 的素质。
税收政策
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税收 政策,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 发展,以此来调整劳动力市场 分配。
1
定义
研究劳动力供给的相关理论、概念和方法。
2
目的
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现瓶颈,确定宏观调控政策。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口、教育、职业选择和收入等因素。
人口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
教育因素
教育程度与就业率、职业成就、薪资收入等密 切相关。
职业选择因素
就业者根据个人爱好、能力和国民经济情况作 出职业选择。
劳动经济学3
(五)劳动供给决策现象
讨论: 讨论: 在实际生活中,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旅游的多是 青年人和老年人? 青年人和老年人? 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 对"超过 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 作?"的分析
1),就业年龄 ),就业年龄 ),
1,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向后推移的倾向 , (1)由于一个人年轻,因此将时间资源用 来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从经济 的视角看是合理的. (2)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 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就越 大.
2,就业年龄向后推移是有条件的 , (1)这种推移是有极限的.因为人们接受教 育活动最终要与有酬的市场劳动联系在一 起,接受学历教育的活动总有终结之日, 接下来就是就业. (2)学历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经济的制 约.大学入学率并不是永远都是增长.
3,对于为什么读大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考 察有两种观念:一种是把大学教育看做人 力资本投资,另一种是把大学教育看做消 费. 讨论: 讨论:根据你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及未来的 预期收入及发展态势,从经济学的角度分 析,选择读大学的决策是否合理?
关注妇女劳动参与率: 关注妇女劳动参与率:半边天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上 升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 量适合女性的岗位 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家 庭劳务市场化 观念的变化:独立意识,经济独立是基础 离婚率的上升:机会成本过高 妇女男女平等权意识
劳动和闲暇
闲暇: 闲暇:除了工作以外的时间,即可以用于各种消 费活动的时间.
闲暇可以带来直接效用,而劳动通过工作 获得收入,进而可以通过购买商品消费而 间接获得效用.
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 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 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 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 望.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农村剩余劳 动力
120 100
劳参率(%)
80 60 40 20 0 0 50 (a)城乡男性劳参率 100 年龄 城市 乡村
劳参率(%)
100 50 0 0 50 100 年龄 (b)城乡女性劳参率 城市 乡村
城市、乡村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贫困
b
收入效应分别是
多少?哪个力量更 大?
O
hc ha hb 余暇
A
劳动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二)
后弯的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为什么劳动力的总供 给曲线不向后弯曲?
总体上工资率变化的收
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而导致这一事实的主要 原因是工资率变化替代 效应在任何人身上都会 起作用,而收入效应可 能在某些人。
从所选取的八个主要的发达工业国的历史资
料来看,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劳动
参与率有上升的趋势,在八个工业国中仅有法国和
德国的劳动参与率有小幅度的下降。进一步地分性
别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各国男性的劳动参与率
均有大幅度下降,只有日本是个例外。而各国女性
的劳动参与率变化趋势则是普遍大幅度上升。
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 来两种效应:收入效 收 入 Y b
应和替代效应。工资
率的变化对劳动供给 决策主体的最终影响 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 的相互关系。
yc yb
c
a hc hb ha 余暇
U2
ya
O
U1 A 劳动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一)
收 入 Y U2
问题:上面两幅 图中替代效应和
U1
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Z
愿意工作H1H小时 工作0小时。
H1
H
但制家庭内部与就业有关的分工协作关系已经存在。 其简化状态是:在考虑妻子以及家庭其他成员(16-19
岁年龄段青年成员)是否就业时,家庭中已有人在就 业中了。
(以图示)
劳 动 时
a H
间
t
bc
d
U3
U2 U1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的 实证分析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 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劳动参与决策
一、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1、含义:指劳参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动的 曲线。
劳 参 率
劳 参 率
男性
年龄
女性
年龄
2、特点:
⑴总的:
我国男性、女性劳参率都呈倒U形;男性劳 参率总体水平比女性劳参率高;
H
a
b
W1
W1
t
U c
R cVd
O
Y
Ya
Yb
中国
美国
时期
1970-1975年 58.0
73.3
1990-1995年 64.1
79.5
63.2
71.3
68.4
75.7
2、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教育水平提高,工资率上升 灵活的用工制度 科技进步提高了家务劳动的效率 生育率下降
3、青年人劳参率下降。
4、高年龄群体的劳参率下降。
5、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 主体。
世界上多数国家女性劳参率呈M形。
⑵具体的:
①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统计: 15-19岁年龄组女性劳参率大于男性劳参率。 50岁以后女性劳参率显著下降 60岁以后男性劳参率显著下降 21-54岁男性劳参率都在90%以上,说明成年男
H1
H
但制家庭内部与就业有关的分工协作关系已经存在。 其简化状态是:在考虑妻子以及家庭其他成员(16-19
岁年龄段青年成员)是否就业时,家庭中已有人在就 业中了。
(以图示)
劳 动 时
a H
间
t
bc
d
U3
U2 U1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的 实证分析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 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劳动参与决策
一、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1、含义:指劳参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动的 曲线。
劳 参 率
劳 参 率
男性
年龄
女性
年龄
2、特点:
⑴总的:
我国男性、女性劳参率都呈倒U形;男性劳 参率总体水平比女性劳参率高;
H
a
b
W1
W1
t
U c
R cVd
O
Y
Ya
Yb
中国
美国
时期
1970-1975年 58.0
73.3
1990-1995年 64.1
79.5
63.2
71.3
68.4
75.7
2、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教育水平提高,工资率上升 灵活的用工制度 科技进步提高了家务劳动的效率 生育率下降
3、青年人劳参率下降。
4、高年龄群体的劳参率下降。
5、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 主体。
世界上多数国家女性劳参率呈M形。
⑵具体的:
①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统计: 15-19岁年龄组女性劳参率大于男性劳参率。 50岁以后女性劳参率显著下降 60岁以后男性劳参率显著下降 21-54岁男性劳参率都在90%以上,说明成年男
第三章 劳动供给分析
中国的劳动力范畴分类
职工 从业人员 经济活动 人口 16岁以上 劳动力资源 失业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非经济活动人口
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人口状况、教育制度、 人口状况、教育制度、劳动力自身的生理特 点等因素,规定了不同的就业年龄。 点等因素,规定了不同的就业年龄。 中国就业年龄的下限(最低就业年龄):16周 中国就业年龄的下限(最低就业年龄):16周 ):16 中国就业年龄的上限: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 中国就业年龄的上限: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 60周岁 55
工作与不工作,是一种选择
曼昆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你为了得到它 而放弃的东西。 劳动供给曲线反映了工人如何根 据机会成本的变动做出劳动——闲暇 的取舍的决策。
劳动供给的定义(P49) 劳动供给的定义(P49)
劳动供给被定义为劳动者提供的劳 动数量,其测量指标是人——小时数, 指在一定时间一定数量的劳动者为市场 提供的劳动时数。
3、劳动参与率
概念: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 概念: 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 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公式: 公式: 总人口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 总人口X 总人口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 总人口X 100%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 年龄(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 年龄(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 该年龄(性别)人口× 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不同工资率下 劳动者愿意工 作多少时间?
个体是否愿意 提供市场劳动? 提供市场劳动?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
(三)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
(四)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收入效应: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收入变化而
产生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的变化而产
生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案例:
张华是个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编写程序。 工作初期,涨工资会使张华增加工作量。当他成为一 个软件高手之后,工资已经足够高了,张华的积蓄也 在增加,这个时候,张华对涨工资的反映,不是选择 加班,而是选择更多的闲暇和体育活动。
需把握以下要点:
1、个体决策 决策由劳动力供给主体,即一个个劳动者个人 或家庭单独做出
2、个体意愿 (1)劳动力供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供给主体对职业的选择不仅考虑货币化收入, 职业的稳定性、劳动保障等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
案例导入: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根据2010年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实施方案的安排, 为期10天的网上报名工作已于24日结束,截止24日 24时,共有13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的审查,预计今年 将有100万人确认参加考试。
(二)效用函数
U=f(q),效用是消费量的函数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四)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是指用1,2,3 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边际效用分析法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表
巧克力的消费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说明: 1、边际效用可以 反映每一巧克力的 效用。
我国劳参率变化的趋势:
女性劳参率普遍上升
原因:1、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创 造了大量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
2、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家 庭劳务市场化 3、观念的变化:独立意识
第三章劳动力供给
• 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斜率为负, 凸向原点的曲线。边际替代 率
• 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 线的形状不同 。
收入约束线
个人可支配时间H 个人把所有可支配时间用于 劳动所获得的由市场工资决 定的劳动收入Y
收入约束线: 个人在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 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 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斜率:工资 率或闲暇的 机会成本
希望减少, 但收入会减少
闲暇时间
希望增加, 但收入会减少
3.2.2 无差异曲线和收入约束线
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满 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
劳 动 收 入
闲暇
劳动
• 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 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 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 同。
• 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 异曲线不能相交。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二级 劳动力对寻找工作持悲观状态,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 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
3.2.1 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满意程度, 或者说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是一 种心理感觉,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于使用价值。
因工资率的变化而引进的愿 意工作时间的变化
★ 相对价格提高必然引起 供给增加
★ 一般情况下,替代效应 ( △H/ △Y>0 )使闲暇与替代效应的应用
1、替代效应(工作时间增加)>收入效应(工作时间减少) 工作时间增加量>工作时间减少量 当工资率上升,工作时间增加, 则供给曲线斜率为正
劳动力供给的假设条件:
主体的目标假设:
效用最大化(劳动 时间和余暇时间)
• 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 线的形状不同 。
收入约束线
个人可支配时间H 个人把所有可支配时间用于 劳动所获得的由市场工资决 定的劳动收入Y
收入约束线: 个人在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 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 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斜率:工资 率或闲暇的 机会成本
希望减少, 但收入会减少
闲暇时间
希望增加, 但收入会减少
3.2.2 无差异曲线和收入约束线
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满 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
劳 动 收 入
闲暇
劳动
• 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 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 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 同。
• 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 异曲线不能相交。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二级 劳动力对寻找工作持悲观状态,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 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
3.2.1 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满意程度, 或者说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是一 种心理感觉,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于使用价值。
因工资率的变化而引进的愿 意工作时间的变化
★ 相对价格提高必然引起 供给增加
★ 一般情况下,替代效应 ( △H/ △Y>0 )使闲暇与替代效应的应用
1、替代效应(工作时间增加)>收入效应(工作时间减少) 工作时间增加量>工作时间减少量 当工资率上升,工作时间增加, 则供给曲线斜率为正
劳动力供给的假设条件:
主体的目标假设:
效用最大化(劳动 时间和余暇时间)
第三章劳动力供给
3 劳动力供给
劳 动 力 供 给 概 述 供个 给体 分劳 析动 力 生联家 命合庭 周劳生 期动产 理供、 论给家 和庭 策劳 上动 的供 应给 用在 政
3.1 劳动力供给概述
3.1.1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分类 3.1.2 劳动力参与率 3.1.3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3.1.4 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分类
• 含义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 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 (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 动时间。
分类(1) 从分析层面上划分有: 个别劳动力供给:个人一生中向社会 提供的劳动总量 家庭劳动力供给:从家庭成立到家庭 解体,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 社会劳动力供给:一个社会的经济活 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
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所得税的类型
比例税:税率不 随征税客体总量 变化而变化 累进税:税率随 征税客体总量增 加而增加 累退税:税率随 征税客体总量增 加而递减
• 结论 如果税收增加,替代效应减少劳 动供给(闲暇相对比较便宜);收入 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因为比以前相 对更穷了)。 • 建议 政府在设计一种税收政策时应该 考虑该政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尤其 是在设计累进税制的时候。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 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
• 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忽略 了家庭背景,即劳动供给决 策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 联合做出的。 • 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没有 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源使 用上的分配决策。人们在时 间的使用上除了劳动和闲暇 之外,还要参加家庭劳动。
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 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 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消费闲暇和劳动收入的总 效用不变的前提下,要多消费一单位 的闲暇就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的数量
劳 动 力 供 给 概 述 供个 给体 分劳 析动 力 生联家 命合庭 周劳生 期动产 理供、 论给家 和庭 策劳 上动 的供 应给 用在 政
3.1 劳动力供给概述
3.1.1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分类 3.1.2 劳动力参与率 3.1.3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3.1.4 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分类
• 含义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 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 (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 动时间。
分类(1) 从分析层面上划分有: 个别劳动力供给:个人一生中向社会 提供的劳动总量 家庭劳动力供给:从家庭成立到家庭 解体,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 社会劳动力供给:一个社会的经济活 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
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所得税的类型
比例税:税率不 随征税客体总量 变化而变化 累进税:税率随 征税客体总量增 加而增加 累退税:税率随 征税客体总量增 加而递减
• 结论 如果税收增加,替代效应减少劳 动供给(闲暇相对比较便宜);收入 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因为比以前相 对更穷了)。 • 建议 政府在设计一种税收政策时应该 考虑该政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尤其 是在设计累进税制的时候。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 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
• 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忽略 了家庭背景,即劳动供给决 策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 联合做出的。 • 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没有 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源使 用上的分配决策。人们在时 间的使用上除了劳动和闲暇 之外,还要参加家庭劳动。
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 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 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消费闲暇和劳动收入的总 效用不变的前提下,要多消费一单位 的闲暇就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的数量
第三章 劳动供给分析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第四节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和生命 周期理论 第五节 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Labor Economics
18
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人口增长 人口总量 性比例 年龄比例 民族构成
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Labor Economics
5
美国的劳动力范畴分类
美国成年人口的劳动力分类图
就业 劳动力(就 业加失业) 人口(16岁及其以 上)
新进入或 重新进入 中途退出 退休
辞 职 解 雇
重新就业 被召回
失业
非劳动力
Labor Economics
6
美国的劳动力范畴分类
劳动力:指16岁以上的或者在工作,或者
劳动力资源总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 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 口数。 劳动力资源的范围:在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 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 会劳动的人员。不包括在押犯人,在劳动年龄内丧 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16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 动的人员。 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 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人员和失 业人员。
9
Labor Economics
中国的劳动力范畴分类
我国的劳动力范畴:劳动力资源总数、从业人 员、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等
职工
中国成年人口劳动力分类图
经济活动人口
从业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16岁以上劳动 力资源 非经济活动人口
失业人员
Labor Economics
Labor Economics
18
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人口增长 人口总量 性比例 年龄比例 民族构成
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Labor Economics
5
美国的劳动力范畴分类
美国成年人口的劳动力分类图
就业 劳动力(就 业加失业) 人口(16岁及其以 上)
新进入或 重新进入 中途退出 退休
辞 职 解 雇
重新就业 被召回
失业
非劳动力
Labor Economics
6
美国的劳动力范畴分类
劳动力:指16岁以上的或者在工作,或者
劳动力资源总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 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 口数。 劳动力资源的范围:在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 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 会劳动的人员。不包括在押犯人,在劳动年龄内丧 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16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 动的人员。 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 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人员和失 业人员。
9
Labor Economics
中国的劳动力范畴分类
我国的劳动力范畴:劳动力资源总数、从业人 员、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等
职工
中国成年人口劳动力分类图
经济活动人口
从业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16岁以上劳动 力资源 非经济活动人口
失业人员
Labor Economics
第3章 劳动力供给 课件
劳动力供给理论
– 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及弹性 – 家庭劳动力供给 – 周期性的劳动力供给 – 劳动努力程度的确定
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 劳动力供给 • 劳动力参与率 •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劳动参与率的趋势
男性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 教育程度的发展 • 社会保障的完善 • 性别、社会文化 居民家庭生产率 • 宏观经济状况
• 市场工资小于保留工资 • 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很大 • 巨大的非劳动收入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工 资 率
w
h
劳动时间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 工资率 • 非劳动收入 • 个人偏好
个人劳动力供给
• 目标函数:效用最大化 • 约束函数:收入约束线 • 选择:劳动时间和闲暇
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
U f (l, y)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反映了个人的偏好
y
收入约束线
y (T l)w
收 入
时间T
劳动时间与闲暇的选择
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
工资率=边际替代率
U
w MRS dy dl
l
U
y
用拉格朗日方法推导主体均衡条件
• 请大家思考并做出答案 • 个人偏好是如何影响主体均衡的?
劳动力供给的几个效应
• 纯收入效应 • 收入效应 • 替代效应
纯收入效应
工资变化的总效应
工资变化的分效应
一个人选择不工作的可能原因
– 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及弹性 – 家庭劳动力供给 – 周期性的劳动力供给 – 劳动努力程度的确定
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 劳动力供给 • 劳动力参与率 •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劳动参与率的趋势
男性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 教育程度的发展 • 社会保障的完善 • 性别、社会文化 居民家庭生产率 • 宏观经济状况
• 市场工资小于保留工资 • 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很大 • 巨大的非劳动收入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工 资 率
w
h
劳动时间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 工资率 • 非劳动收入 • 个人偏好
个人劳动力供给
• 目标函数:效用最大化 • 约束函数:收入约束线 • 选择:劳动时间和闲暇
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
U f (l, y)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反映了个人的偏好
y
收入约束线
y (T l)w
收 入
时间T
劳动时间与闲暇的选择
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
工资率=边际替代率
U
w MRS dy dl
l
U
y
用拉格朗日方法推导主体均衡条件
• 请大家思考并做出答案 • 个人偏好是如何影响主体均衡的?
劳动力供给的几个效应
• 纯收入效应 • 收入效应 • 替代效应
纯收入效应
工资变化的总效应
工资变化的分效应
一个人选择不工作的可能原因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约 束线外的任何一点所示的组合,在既定 的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是达 不到的。
收 入 Y
O
а
余暇 劳动 时间H
收入约束线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
1、斜率为负。表明闲暇时间会随着收
入增加而下降 2、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比
如AB线的斜率为-8,表示增加一小时
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 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
工 资 率
劳动量L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W S
W2 W0 W1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W
b
a c b W0
s2 s0 a c
s1
L1
L0
L2
L
L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0
L1
L
例:手工排版工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 A、手工排版工的工资率下降
)
B、机械排版工的工资率上升
上一等式的经济含义解释了为什么X点是最 优的工作时点数, 工资率(约束线的斜率)表示额外工作一小 时所获的报酬,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量的 是劳动者从心理上感受到的每小时闲暇的价 值。 为了使效用最大化,劳动者的决策规则是只 要工作额外一小时的收入超过从心理上感受 的每小时闲暇的价值就继续工作;相等时, 效用达到最大化。
(三)社会制度因素
1、劳动制度 2、工资制度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
劳动力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这个函数关系成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以S表示劳动力供给量,以Xi (i=1,2,3….)表 示影响因素,则 S = f(X1,X2,X3,X4,·· ·,Xn )
示。
第三、存在着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在该
组合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
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
第四、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 第五、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具有
不同的形状。
Y
△ Yb
{
IB
△Ya{
IA
0 L1 L2
H
问题:无差异曲线较为陡峭的人更加
偏好收入还是更加偏好闲暇?
中国的不同年龄段女性劳动力参与率
4、劳动参与率的作用
劳动参与率本身并不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
因素,它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 度的指标。但劳动参与率在研究确定一个 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
来劳动力供给时,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
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重要工具。
五、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内容提纲: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第四节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和生命 周期理论
本次课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二、劳动参与率的概念 三、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劳动力的供给弹性 五、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变动
男性劳动力参与率=
男性劳动力人口 16岁以上男性总人口
*100%
3、劳动参与率的变化特点
劳 动 100 参 与 80 率 60 (%) 40
20
0
15 25 35 45 55 65
年龄(岁)
(a)男性
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性变化
100
劳 80 动 力 60 参 与 40 率 (%) 20
0 15 25 35
(一)自然因素
1、人口规模
由于一国的人口规模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在短期内不 会马上产生影响,因此称之为“滞后效应”。
2、人口的自然结构
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民族构成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
(二)经济因素
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它是通过劳动者对工作和闲暇的不同选择态度而 产生的。 2、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它主要是通过劳动力需求变化所产生的市场运行效 果。一般而言,经济增长,资本投资需求增大,导 致劳动需求增加,整个市场运行的结果导致劳动力 供给增加,相反亦反。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假若只考虑工资价格与供 给量的关系,函数关系表示为: S = f(w)
一、劳动供给量的变动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 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
线上的移动。
工 资 率
W
0
劳动量L
二、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
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也
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相切的直线的斜 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主体保持相同效
用的条件下,增加(减少)一些余暇时间,
需要减少(增加)多少劳动收入。
边际替代率MRS=△Y/ △H
Y (收入)
140 120 100 80 60
收入闲暇无差异曲线
A
-40
1
B
1
-20
C D
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性变化
(b) 女性
45
55
65
年龄(岁)
劳 动 参 100 与 80 率 60 (%)
40 20 0 15 25 35 45 55 65
年龄(岁)
中国的不同年龄段男性劳动参与率
劳 动 参 100 予 80 率 60 (%)
40
20 0 15 25 35 45 55 65
年龄(岁)
本次课要掌握的内容
1、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内涵
2、解释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 3、描述个人的、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
五、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收入效应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劳动
者的工作时数是减少的;随着收入的降 低,劳动者的工作时数是增加的。
时,是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成
了起作用的目标。
2、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 资源的分配 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在闲暇和劳动二
者之间进行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
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劳动供给涉及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 的分配。除去睡眠时间,约为一天16个小时。
业主
就业者
劳动力 1 6 岁以 上人口 人口 完全失 业者 受雇者
长期受雇者
零工受雇者 临时受雇者
非劳动 力人口
此外对劳动力供给概念的把握,还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
1、个体决策
无论任何企业所能获得到的劳动力供给量, 都取决于劳动力供给一方在一定条件下作出 的供给决策。亦即一个个劳动者或家庭单独 作出的。
Y
B 128
I1
V
I2
I3
64
X
T 0 8 A 16
H 闲暇 工作时数
在T点,消费者为增加一小时闲暇愿
放弃的收入为6元,即一小时闲暇在 劳动者心理的价值为6元。此时,每 小时工资率为8元,那么,劳动者就 会增加工作时间,使效用增加,同 时使闲暇变得相对稀少,使闲暇的 心理价值提高。
在V点,消费者为增加一小时闲暇愿
闲暇所放弃的收入。
如果将上图中约束线与横轴的夹角
设为а,则可以看到直线的斜率为: tgа=OY/OH=劳动收入/时间
可见,收入约束线的斜率即为个人
放弃余暇从而获得收入的比率,即 工资率。
劳动者面对的收入约束线
劳动收入Y=工资率W×劳 收入 动时数L 即Y=W×(16-R) 其中,R是闲暇时数。 Y 假设一个人没有其他收入, 那么,他的选择机会由图 中直线描述。
如上图所示,两个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
它们分别代表两个消费者对闲暇和收入 的态度不同,对于A,曲线较为平坦,B 较为陡峭,表明A消费者要比B消费者更
重视收入,或者说更重视工作。
三、收入约束线
1.定义
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 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
线。
在约束线内的任何一点所示的闲暇和收
(二)劳动和闲暇的二者关系:此消彼长
劳动者的问题是其对有限的时间资源的用途选
择问题。然而,劳动者的时间是有限的。增加
收入就必须减少休闲。减少休闲带来的收入增
加取决于工资率。这些形成劳动者面对的约束
条件,即他若选择多工作,则闲暇时间就会减
少;他若选择在闲暇多花时间,则工作时间就
会减少。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喜
好程度)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
望强度。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受到
许多与个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以及
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
(一)定义:指能够给劳动者带来相同满足程
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结合点的轨迹。
(二)特点 1、具有负的斜率 2、凸向原点
劳动供 给曲线 的特征
完全缺 乏弹性
工 资 率 w
A
缺乏弹性 单位弹性 富有弹 完全富 性 有弹性
E C D B
劳动量L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劳动与闲暇
无差异曲线
预算约束线
最优工作决策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一、劳动和闲暇
(一)假设条件
1.劳动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劳动力供给决策是由劳动者作出的。此
C、手工排版的技术遭淘汰 D、人们对手工排版行业前景不看好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
(一)定义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 供给弹性。
Es = △S/S / △W/W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率/工资率变动率
(二)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