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增大,说明工资率是增大还是 减少了?
四、均衡的工作时数
劳动者关于工作时数的决策是由偏好、工资
率和收入相互作用的结果。
为了证明这一点,把表示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同表示工资率与收入约束线放在同一坐标系 内,以便分析劳动者的工作决策。
假定劳动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换句话说,就是要尽可能的达到最
高的无差异曲线。而达到的效用水 平受工资率和非劳动收入的影响。
业主
就业者
劳动力 1 6 岁以 上人口 人口 完全失 业者 受雇者
长期受雇者
零工受雇者 临时受雇者
非劳动 力人口
此外对劳动力供给概念的把握,还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
1、个体决策
无论任何企业所能获得到的劳动力供给量, 都取决于劳动力供给一方在一定条件下作出 的供给决策。亦即一个个劳动者或家庭单独 作出的。
放弃的收入为15元,即一小时闲暇 在劳动者心理的价值为15元。此时, 每小时工资率为8元,那么,劳动者 就会减少工作时间,使效用增加, 同时使闲暇变得相对较多,使闲暇 的心理价值降低。
在X点上无差异曲线和约束线刚好相
切,斜率相同。 即在该点,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工资 率,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 替代率 MRS= W
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也
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相切的直线的斜 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主体保持相同效
用的条件下,增加(减少)一些余暇时间,
需要减少(增加)多少劳动收入。
边际替代率MRS=△Y/ △H
Y (收入)
140 120 100 80 60
收入闲暇无差异曲线
A
-40
1
B
1
-20
C D
示。
第三、存在着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在该
组合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
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
第四、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 第五、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具有
不同的形状。
Y
△ Yb
{
IB
△Ya{
IA
0 L1 L2
H
问题:无差异曲线较为陡峭的人更加
偏好收入还是更加偏好闲暇?
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约 束线外的任何一点所示的组合,在既定 的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是达 不到的。
收 入 Y
O
а
余暇 劳动 时间H
收入约束线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
1、斜率为负。表明闲暇时间会随着收
入增加而下降 2、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比
如AB线的斜率为-8,表示增加一小时
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性变化
(b) 女性
45
55
65
年龄(岁)
劳 动 参 100 与 80 率 60 (%)
40 20 0 15 25 35 45 55 65
年龄(岁)
中国的不同年龄段男性劳动参与率
劳 动 参 100 予 80 率 60 (%)
40
20 0 15 25 35 45 55 65
年龄(岁)
时,是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成
了起作用的目标。
2、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 资源的分配 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在闲暇和劳动二
者之间进行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
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劳动供给涉及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 的分配。除去睡眠时间,约为一天16个小时。
男性劳动力参与率=
男性劳动力人口 16岁以上男性总人口
*100%
3、劳动参与率的变化特点
劳 动 100 参 与 80 率 60 (%) 40
20
0
15 25 35 45 55 65
年龄(岁)
(a)男性
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性变化
100
劳 80 动 力 60 参 与 40 率 (%) 20
0 15 25 35
(三)社会制度因素
1、劳动制度 2、工资制度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
劳动力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这个函数关系成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以S表示劳动力供给量,以Xi (i=1,2,3….)表 示影响因素,则 S = f(X1,X2,X3,X4,·· ·,Xn )
(一)自然因素
1、人口规模
由于一国的人口规模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在短期内不 会马上产生影响,因此称之为“滞后效应”。
2、人口的自然结构
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民族构成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
(二)经济因素
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它是通过劳动者对工作和闲暇的不同选择态度而 产生的。 2、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它主要是通过劳动力需求变化所产生的市场运行效 果。一般而言,经济增长,资本投资需求增大,导 致劳动需求增加,整个市场运行的结果导致劳动力 供给增加,相反亦反。
1
40
20
-10
O
1
2
3
4
5
16
H 闲暇时间 工作时间
其有以下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 第二、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种凸形的无
差异曲线反映了闲暇与收入相互替代的边际 替代率递减的性质。所谓的边际替代率衡量 的是消费者愿意用一定收入交换一单位闲暇 的比例。可以用任意点的斜率(为负)来表
如上图所示,两个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
它们分别代表两个消费者对闲暇和收入 的态度不同,对于A,曲线较为平坦,B 较为陡峭,表明A消费者要比B消费者更
重视收入,或者说更重视工作。
三、收入约束线
1.定义
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 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
线。
在约束线内的任何一点所示的闲暇和收
本次课要掌握的内容
1、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内涵
2、解释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 3、描述个人的、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
五、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收入效应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wenku.baidu.com劳动
者的工作时数是减少的;随着收入的降 低,劳动者的工作时数是增加的。
上一等式的经济含义解释了为什么X点是最 优的工作时点数, 工资率(约束线的斜率)表示额外工作一小 时所获的报酬,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量的 是劳动者从心理上感受到的每小时闲暇的价 值。 为了使效用最大化,劳动者的决策规则是只 要工作额外一小时的收入超过从心理上感受 的每小时闲暇的价值就继续工作;相等时, 效用达到最大化。
中国的不同年龄段女性劳动力参与率
4、劳动参与率的作用
劳动参与率本身并不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
因素,它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 度的指标。但劳动参与率在研究确定一个 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
来劳动力供给时,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
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重要工具。
五、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喜
好程度)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
望强度。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受到
许多与个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以及
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
(一)定义:指能够给劳动者带来相同满足程
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结合点的轨迹。
(二)特点 1、具有负的斜率 2、凸向原点
(二)劳动和闲暇的二者关系:此消彼长
劳动者的问题是其对有限的时间资源的用途选
择问题。然而,劳动者的时间是有限的。增加
收入就必须减少休闲。减少休闲带来的收入增
加取决于工资率。这些形成劳动者面对的约束
条件,即他若选择多工作,则闲暇时间就会减
少;他若选择在闲暇多花时间,则工作时间就
会减少。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的区别
一、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劳动力:在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力特指在一 定的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 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 口。 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 给主体(劳动者个人,或是家庭)在一定的 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 使用权的出让。
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
闲暇所放弃的收入。
如果将上图中约束线与横轴的夹角
设为а,则可以看到直线的斜率为: tgа=OY/OH=劳动收入/时间
可见,收入约束线的斜率即为个人
放弃余暇从而获得收入的比率,即 工资率。
劳动者面对的收入约束线
劳动收入Y=工资率W×劳 收入 动时数L 即Y=W×(16-R) 其中,R是闲暇时数。 Y 假设一个人没有其他收入, 那么,他的选择机会由图 中直线描述。
Y
B 128
I1
V
I2
I3
64
X
T 0 8 A 16
H 闲暇 工作时数
在T点,消费者为增加一小时闲暇愿
放弃的收入为6元,即一小时闲暇在 劳动者心理的价值为6元。此时,每 小时工资率为8元,那么,劳动者就 会增加工作时间,使效用增加,同 时使闲暇变得相对稀少,使闲暇的 心理价值提高。
在V点,消费者为增加一小时闲暇愿
(2)劳动力供给量不等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或 称为实际就业人数。也就是说有的人可能愿意提供 劳动力,但未获雇佣。
3、时间要素 供给的分析在时间上也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短期和长期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一个严格 的、确切的概念。
三、劳动力供给假设
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即假设劳
动者在作出有关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 为主要目标。 2、市场环境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市 场状况可以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不完全竞 争性市场两种。 3、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模型 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那么根据这个假设, 只要市场上有一个工人处在失业状态,就不 会有劳动力短缺。
C、手工排版的技术遭淘汰 D、人们对手工排版行业前景不看好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
(一)定义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 供给弹性。
Es = △S/S / △W/W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率/工资率变动率
(二)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类型
Es的取 值范围 Es=0 Es<1 Es=1 Es>1 Es=∞
四、劳动力参与率
1、含义
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
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 动的程度。
2、公式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 *100% 总人口
法定劳动年龄
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 = *100%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年龄(性别)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 *100% 劳动力参与率 = 与分子同范围人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内容提纲: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第四节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和生命 周期理论
本次课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二、劳动参与率的概念 三、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劳动力的供给弹性 五、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变动
2、个体意愿
劳动者是否提供劳动力,取决于劳动者的意 愿。
供给的意愿性包含以下两个含义:
(1)劳动力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工资 水平的高低、工作时间的长短、个人和家庭的情况 等等,在现有的工资水平或其他条件下,有一部分 劳动者可能不愿提供劳动力。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
量不等于劳动力资源数量。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假若只考虑工资价格与供 给量的关系,函数关系表示为: S = f(w)
一、劳动供给量的变动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 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
线上的移动。
工 资 率
W
0
劳动量L
二、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
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 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
工 资 率
劳动量L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W S
W2 W0 W1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W
b
a c b W0
s2 s0 a c
s1
L1
L0
L2
L
L2
L0
L1
L
例:手工排版工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 A、手工排版工的工资率下降
)
B、机械排版工的工资率上升
O
Y=W×(16-R)
R
16
Y
200
E
斜率为 —10
160 C 128 B
斜率为 —8
D
A
0
16
H
当工资率发生变化时,约束线也会随之
变化。当工资率上升,约束线将围绕A 点向上移动,这是约束线更为陡峭,反 之,向下移动,更为平坦。
当存在非劳动收入时,约束线将沿着Y
轴平行向上移动。
问题:收入约束线的斜率的绝对
劳动供 给曲线 的特征
完全缺 乏弹性
工 资 率 w
A
缺乏弹性 单位弹性 富有弹 完全富 性 有弹性
E C D B
劳动量L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劳动与闲暇
无差异曲线
预算约束线
最优工作决策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一、劳动和闲暇
(一)假设条件
1.劳动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劳动力供给决策是由劳动者作出的。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