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new药物性肾损害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性肾损害李素敏ppt课件

药物性肾损害李素敏ppt课件
药物性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
• 可有全身表现和局部泌尿系统的表现。其中全 身表现随药物类型不同而异,急性药物性肾损 害常有发烧、皮疹、关节疼痛、血尿;慢性药 物性肾损害发展缓慢,表现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而及时发现局部泌尿系统损害是早期诊断药物 性肾损害的主要方面。凡是用药后出现下列泌 尿系表现者,应怀疑药物性肾损害的可能:少尿 或无尿、蛋白尿、血尿、不明原因水肿、不明 原因的高血压。化验:尿酸增高,肾小管性蛋白 尿。
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管损伤 1
• 是药物性肾损害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 药物性肾损害程度较轻时,表现为急性
肾小管损伤,损伤较重时表现为急性肾 小管坏死。 • 同一药物引起的肾损害可以急性肾小管 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同时并存,或在 受损早期表现以急性肾小管损伤为主, 受损晚期以肾小管坏死为主。
《规范》及指导原则适用于食品药品 监管部 门对第 三类医 疗器械 批发/零 售经营 企业经 营许可 (含变 更和延 续)的 现场核 查,第 二类医 疗器械 批发/零 售经营 企业经 营备案 后的现 场核查 ,以及 医疗器 械经营 企业的 各类监 督检查
为什么肾脏易遭受药物性损害
• 第一,肾血流量丰富。肾的重量仅为人体重的 0.5%~1% ,而从心脏搏出血液的大约20%~30% 流入肾脏,致使肾脏曝露于大量的药物之下。
• 第二,肾具有尿浓缩功能,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随 着水分的吸收而在肾脏被高度浓缩。
• 第三,近曲小管存在药物转运系统及药物代谢 酶。在肾脏,药物除了从肾小球滤过外,还能从 近曲小管主动分泌和某种药物被重吸收后述)。
《规范》及指导原则适用于食品药品 监管部 门对第 三类医 疗器械 批发/零 售经营 企业经 营许可 (含变 更和延 续)的 现场核 查,第 二类医 疗器械 批发/零 售经营 企业经 营备案 后的现 场核查 ,以及 医疗器 械经营 企业的 各类监 督检查

药物性肾损害课件

药物性肾损害课件
35
Hale Waihona Puke 中药相关肾损害发生机制• 1 直接导致肾小管中毒性损伤 • 2 通过影响血流动力学导致肾缺血 • 3 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过敏反应以及激活多种
途径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等
36
含马兜铃酸类成分中草药及其经配伍制成的 主要的中成药
• 1关木通:龙胆泻肝丸、排石颗粒、导赤丸、分清五淋
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安阳精制膏、连翘败毒丸、大 黄清胃丸、跌打丸
胺甲恶唑 • J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

12
导致肾损害的常见药物
• K 抗结核类: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 酸、乙胺丁醇等
• L 抗病毒类:更昔洛韦、阿昔洛韦 • M 抗真菌类: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 • N 其他类:
13
导致肾损害的常见药物
• 2 非甾体抗炎类及解热镇痛药 • 布洛芬、对氨基水杨酸、阿司匹林(近曲
30
中药
• 导致肾损害的常见中药:近百种
• 1植物类:7类 • a 含生物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草乌、川乌、山慈
菇、秋水仙、益母草、蓖麻子、毒艹覃(xu)、钩吻、麻 黄等 • b 含蛋白类:巴豆、黑豆等
• c 含苷(甙)类:强心苷类(洋地黄、夹竹桃、海木亡果等 )、皂苷类(土牛膝、贯众等)、黄酮苷类(及己)蒽醌 苷类(芦荟)、其他苷类( 苍耳子、鸦胆子、使君子、 铁扁担、土三七等)
25
诊断
• 理论上:在患者肾组织或尿液者检出特点 药物、代谢产物、特异抗体或特定生物标 志物。
• 遗憾:药物在体内代谢反应复杂,迄今缺 乏检出药物的特异方法。
• 部分药物可通过监测血药浓度了解患者用 药是否处在安全线以内。
26
诊断
• 根据与发病密切相关的服药史、 • 具有药物所致肾损害的主要临床特征、 • 停药后肾脏病变可恢复等,线索来做出临

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措施(ppt)

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措施(ppt)
如氨基糖苷类、顺铂、造影剂、重金属(铜、汞 等)及含马兜铃酸中药(关木通、广防已)。
2. 血流动力学影响
药物可以通过引起全身血容量降低或作用于肾血 管而导致肾脏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造成肾脏损害。
青霉素、利尿剂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脱水或弥 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抑制有舒张肾血管 功能的前列腺素生成;
药物肾损害发生率并不低,在医院获得性 急性肾损害(AKI)病例中约占8-60%;在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肾衰竭(ARF)病例中 约占19-25%;在慢性肾脏病(CKD)基础 上发生ARF的病例中约占35%。
1. Dtug-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Curr Opin Ctit Care. 2005 2. An overview of drug-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Crit Care Med,2008 3. Acute renal fiilure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104 cases. Clip Nep6roL 2005
【药物性肾损害的主要 表现类型】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
最常见的原因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药物可通过直接肾毒性引起ATN,病理上以近曲 小管损害(坏死及凋亡)和间质水肿为主。
药物还可通过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造成肾前 性ARF、阻塞肾小管,造成梗阻性ARF,临床表 现为少尿型或无尿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迅速 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比重和尿渗透压降 低,可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

药物肾损害课件

药物肾损害课件

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明确应用NSAIDS药物史,用药过程中
或用药后出现肾功能损害或原肾损害加 重 Nhomakorabea 与其他原因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
治疗要点
1、透析指征时透析 2、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急性间质性肾炎 激素 3、预防
抗肿瘤药物
烷化剂
顺铂
• 肾功能损害发生在应用后1-2周 • 肾小管功能受损发生在应用5天内
临床: • 降低降血压药物作用 • 加重心衰,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 水钠潴留
高血压
• ACEI • β-阻滞剂 • 利尿药
降压效果↓
低肾素低醛固酮性高血钾
• 抑制肾素、醛固酮分泌 • 降低远端小管尿流率 • 糖尿病 • 合用潴钾利尿剂
肾病综合征
• 改变肾小球阴离子键 • 产生羟基过氧花生四烯酸 • 血管通透因子
• 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两性霉素B 羟苄西林 氨苄西林 大剂量青霉素 四环素
• 造影剂 • 抗肿瘤药 • 利尿药 • 其他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 青霉素族 • 头孢菌素 • 利尿剂 • 非甾体类抗炎药
渗透性肾病
• 甘露醇 • 白蛋白 • 低分子右旋糖酐
肾小球损害
肾小球肾炎 • 非甾体抗炎药 • 利福平 • 青霉素 • 青霉胺 肾小球血管炎 • 噻嗪类利尿剂

药物种类、药物应用的剂量、疗程、用药与肾损 害发生的间隔时间、停药后肾损害的恢复情况等; 相应的肾脏受损表现,包括尿检异常、肾功能减 退、肾脏影象学异常、肾脏病理学异常。 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Cystatin C\尿NAG、肾脏 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 KIM-1)
肾功能障碍

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措施ppt课件

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措施ppt课件

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政策法规制定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药物使用和管 理的政策法规,旨在规范药品使用, 减少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
执行情况回顾
通过对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回顾,分 析政策法规在减少药物性肾损害方面 的效果和不足。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和资源整合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建立药物性肾损害患者及其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医疗、心理、经济等方面的支持 。
预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肾功能指标
包括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用 于评估肾脏功能。
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 等,用于评估肾脏损伤程度。
其他相关指标
如血压、血糖、血脂等,综合评估 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随访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监督
随访时间安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制定合理的随访时间安排。
02
药物性肾损害的预防措施
合理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
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避免药 物滥用。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特别是具有 肾毒性或相互作用的药物。
用药剂量与疗程合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 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超量或长 期用药。
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策略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方案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肾功能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 的用药方案。
考虑药物的代谢特点
了解药物的代谢特点,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定期调整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肾功能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的重要性
01
02
03
及时发现肾损害
通过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 ,及时发现肾损害的存在 症处理

警惕药物性肾损害PPT课件

警惕药物性肾损害PPT课件
26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严重的双侧肾动脉狭窄或独肾伴显 著的肾动脉狭窄。 糖尿病病人存在着肾脏微血管病变
老年病人
27
五、造影剂
(一)造影剂产生肾毒性的机制: 造影剂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引致肾髓质缺血性损伤。造影剂注入后开始 引起周身血管扩张,持续数秒钟随后为血管 收缩,此期间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 降。注入造影剂后髓质血流下降,血流和氧 张力的下降导致髓质坏死, 肾小管阻塞:造影剂含电解质较多, 大部 分造影剂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尿酸结晶也 是肾小管阻塞的一个原因 免疫因素 28
(二)临床表现:
表现轻重不一,多在造影后48小时内出 现,轻者仅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酶尿及肾功能减低。重者可发生急性肾 功能衰竭 。
29
六、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目的是清除体内瘤 细胞及阻止其分裂繁殖。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 细胞在代谢上无根本性生化差异,抗肿瘤药物 的细胞毒性作用也可作用于正常细胞,况且药 物在体内可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聚集于不同脏 器,大部分药物经肾脏排出,故抗肿瘤药物可 对肾脏产生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20
利福平引起的急性肾衰
急性肾衰伴血管内溶血(发热、黄疸、血 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总胆红素增高、酱油 色尿、血红蛋白尿)伴消耗性血小板减少。
21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布洛芬、保泰松、 消炎痛、炎痛喜康、感冒通等。均具有解热镇痛作 用,还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
22
非甾体类抗炎药
30
七、甲亢药物
丙基硫氧嘧啶(PIU):可引起ANCA相关性小血管 炎。本病发生在甲亢病人服用PTU,9天—9年不等,可 能与长期用药及加量有关。

药物性肾损害课件

药物性肾损害课件
监测药物相互作用: 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 作用,避免药物相互 作用导致的肾损害
01
02
03
04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药物性肾损 害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教育普及: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普及药物性 肾损害的预防知识
提高公众对药物性肾损害的认识:让公众了解药 物性肾损害的症状、危害和预防措施
03
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等 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肾损害与药物剂
04
量、使用时间、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关
抗肿瘤药物
01
顺铂: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 可能导致肾毒性
02
紫杉醇:一种常用的化疗药 物,可能导致肾毒性
03
氟尿嘧啶:一种常用的化疗 药物,可能导致肾毒性
04
环磷酰胺:一种常用的化疗 药物,可能导致肾毒性
03
氨基糖苷类: 如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等
04
四环素类: 如四环素、
土霉素等
05
喹诺酮类: 如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等
06
磺胺类:如磺 胺嘧啶、磺胺
甲恶唑等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具有抗炎、解热、
01
镇痛作用的药物 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
02
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肾损害,包括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药物影响肾小 04 管重吸收功能,导致肾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01
蛋白尿:尿液中 出现大量蛋白质,
可能引起水肿
02
血尿:尿液中出 现血液,可能引
起疼痛和感染
03
肾功能异常:肾 功能下降,可能
导致尿毒症
04
高血压:血压升 高,可能导致心

药物肝肾毒性幻灯101页医学课件

药物肝肾毒性幻灯101页医学课件
头孢菌素类 •包括:头孢噻啶、头孢噻吩 •可引起Coombs试验阳性,急性肾小 管坏死。 •新头孢类很少发生肾脏毒性。
其它抗微生物药物
•磺胺类:可引起尿结晶、腰痛、血尿 •甲氧西林:大剂量可引起间质性肾炎。
影响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药物
皮质激素、雄激素:可引起水盐贮留。
氯环丙脲:可引起吸收性低钠血症。
急性肾间质-小管病变中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 炎占73.7%,主要由抗菌药等引起;
药物肾脏损害病理表现
⑤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特别是小血管炎引起的 RPGNⅢ型,主要见于丙基硫氧嘧啶等;
⑥溶血性尿毒症〔肿瘤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 顺铂等〕;
⑦肾内梗阻引起的ARF,如磺胺类药物结晶及 Vit D过量引起的高钙血症、醋唑磺胺 ;
磺胺药+ NH4cl →配伍禁忌
肾功能不全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肾小球的滤过↓分泌功能↓引起药代动力学改 变
经肾排泄药物蓄积 AUC↑ T1/2延长 影响药物分布容积Vd
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分布容积改变
地高辛↓20-30% 分布升高的药物 甲状腺素、苯妥英、磺胺类、
青霉素、强力霉素、二氮嗪、 安妥明
按病人肌酐去除率 (Ccr) 来推算用药
此法一般比用肌酐来推算的公式精 确,但较复杂,且须知道药物每小 时排泄常数K(正常人),非肾与经肾 排泄的分数(a,b)及正常药物半衰期 t1/2
与,有饱和现象。分泌机制相同的两类药物合 用,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
肾脏排泄过程中药物的相互 作用
肾小管重吸收对药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酸、碱性药可在肾小管内通过简单扩散 重吸收。酸性尿液可使弱碱性药解离增 大,重吸收减少,排出量增加。反之, 碱性尿液可使弱酸性药解离增大,重吸 收减少,排出量增加。

药源性肾损害 PPT课件

药源性肾损害 PPT课件

急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过敏性AIN的基本病理改变包括炎症细胞 浸润、间质水肿和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 损伤。 肾间质中炎症细胞浸润是主要病变,呈片状或 弥漫性分布。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为主,也可见噬酸性白细胞及浆细胞。用单克 隆抗体定量分析方法发现,浸润的淋巴细胞因 致敏药物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青霉素、西咪 替丁引起者的淋巴细胞以CD+4 细胞为主; NSAIDs等药则以CD+8细胞为主。
75例如对要进行造影检查时尤其是对已有肾损害的病人比较复杂显影剂的肾毒性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可在显影剂注射前4小时根据情况补充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并在术后维持12小时的水化治疗在显影剂注射前后数小时进行血液过滤对肾病患者也有保护作用但血液透析的作用不大
药源性肾损害
概述
药源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导致死亡的重 要原因。因为肾脏生理代谢功能的特殊性,大 部分药物要经过肾代谢或排泄,药物毒副作用 易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不同种类的药物可通 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毒性,及免疫性损害导致多 种形式的肾脏疾病发生。年老、体液不足、已 存在慢性肾功能或脏器功能不全及其它肾毒性 因素的共同存在,都是导致药源性肾损害发生 的危险因素。
细胞因子的作用
生理情况下,肾小管内即存在EGF和EGF受体, 当肾小管细胞遭到损伤时,EGF受体表达明显 增加,此时,外源性EGF能显著促进肾小管上 皮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加速肾功能恢复。
在肾毒性或缺血性急性肾衰模型的初期, 肾 组织中EGF明显减少,但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再 生时,肾组织中EGF开始回升,尿中排出量增 多。
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多见于长期服用NSAIDs 的病例。肾组织病变主要为间质灶状纤 维化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肾小 管灶状萎缩。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肾组织 中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rug-induced AIN HE 400
drug-induced AIN PA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0
drug-induced ATN HE 250
NSAID-induced AIN HE 250
治疗
及时停药 应用泼尼松及免疫抑制剂: 实验和临床资料显示 steroid and cytotoxic
病理表现
环孢素A
血压增高和肾功能损伤 肾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玻璃样变性
氟脲嘧啶、丝裂霉素
微血管病变和溶血性贫
血,酷似溶血性尿毒症 综合征。
肾血管病 变
丙基硫氧嘧啶、肼苯
哒嗪、别嘌呤醇、二 甲胺四环素、青霉胺、 苯妥英、异维甲酸和
系统性血管炎,致坏死 性肾小球肾炎和ARF
甲氨喋呤等。
ACEI
有效肾小球滤过压下降, 肾局部缺血、急性小管 坏死,肾前性ARF 。
马钱子、雷公藤、龙胆泻肝丸、朱砂莲等。
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断
用药史: 种类、剂量、疗程 全身表现:如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但一般药物性肾损害,
特别是慢性DIN,比较隐袭、不典型、易忽视。 肾脏表现:少尿和无尿,蛋白尿和管型尿,镜下或肉眼血尿,结
晶尿,原因不明的水肿,原因不明的高血压等。 实验室检查: 1. 尿酶增高、肾小管性蛋白尿是DIN早期敏感指标。 2. 近端小管功能障碍:糖尿、氨基酸尿和小管性蛋白尿等 3. 远端小管功能障碍:尿渗透压降低、多尿及低比重尿、碱性尿 肾活检 如临床表现不典型,无法确诊时,可考虑作肾活检。
临床和病理特点
与剂量无关,若再次使用同类药物症状会再发或加重。 用药后两周发生,也有报道在用药后2-60日内。 全身过敏反应:药物热,药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关节酸痛,血嗜酸性粒
细胞升高,血lgE升高。 无菌性白细胞尿或白细胞管型,嗜酸细胞尿 肾小管功能损害: Fanconi 综合症、肾小管酸中毒、Normal or only
mildly increased protein excretion (= 1 g/day) in most patients 重症可致急性肾衰。
病 理:
•肾间质水肿,多数嗜酸性 细胞、淋巴-单核细胞浸润, 也可有浆细胞和嗜碱性细 胞浸润。 •病程后期肾间质出现纤维 化。 • 肾小球和血管无异常病 理学改变。 • 免疫荧光检查为阴性, 但有时可见IgG及C3沿肾 小管基底膜呈线样沉积。
预防原则
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防止滥用或用药种类过多。
对有肾损害高危因素者,药物应慎用或减量。如婴幼儿、 营养状况差、肾功能不全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必 须要用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减量或延长给药问隔时问,要 做好监测工作,加强对肾损害预防,防止不可逆损害。
加强对治疗窗小、肾毒性大的药物浓度监测。定期测量肾 毒性大的药物浓度,调整用药,保证适中有效药物质量浓 度。
合用利尿药物或过度限 制钠盐伴低钠血症、血 容量不足者易发
*多种类型肾损害交叉、混合存在
常见有肾损害倾向的药物分类
抗生素类: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 非甾体类消炎药:水杨酸类如乙酰水杨酸,类胺类如乙酰胺基酚,吡唑
酮类如保泰松,有机酸类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生物制品: a一干扰素、疫苗、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抗肿瘤药: 顺铂、别嘌呤醇、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 重金属: 汞、铅、锂、金、砷等。 利尿剂:氨苯蝶啶、呋噻米、噻嗪类、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抗惊厥药: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止痛剂:吗啡、哌替啶等。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他可莫司等。 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等。 中草药及中药制剂 :含马兜铃酸类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
NSAIDs: including selective COX-2 inhibitors Penicillins and cephalosporins : Methicillin( up to 17% treated for
more than 10 days). Rifampin Sulfonamides: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furosemide, bumetanide, thiazide-type diuretics : much less often Ciprofloxacin : a lesser degree Cimetidine (only rare cases have been described with other H-2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加强药物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 患者的用药意识,亦警惕中草药肾损害。
用药时注意事项:剂量、过敏、身体状态及肾功能情况。 注意尿常规、尿蛋白、尿酶、肾功能的监测。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The most common current drug causes of AIN include :
new药物性肾损害
我国近年来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 反应(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988年~1999年:肾实质性ARF194例中药物 相关者占29.9%;
1990年1月~2001年12月:104例中37.5%与药 物因素相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资料)。
类型
代表药物
临床表现
blockers such as ranitidine) Allopurinol Proton pump inhibitors: omeprazole and lansoprazole Indinavir 5-aminosalicylates,5-氨基水杨酸 (eg, mesalamine)
治疗原则
停用或减量肾毒性药物。 多饮水,保持尿量,调节尿pH值,增加药物的排泄。 针对ROS系统:抗氧自由基药物如谷胱甘肽,有一定疗效。 必要时以透析疗法挽救病人生命。 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对免疫炎性肾损害有较好的疗效,
对马兜铃酸肾病,可阻止肾损害进展。对于丙硫氧嘧啶、 甲硫咪唑引起血管炎,病理表现为新月体肾炎,甲泼尼龙 冲击联合细胞毒药物,有较好疗效。 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抗炎及抗纤维化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