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课件-4

《普通心理学》课件-4

一、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含义 知觉和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联系 它们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2、区别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一、知觉概述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1、自下而上的加工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
五、空间知觉——深度知觉
(三)深度知觉 脑对物体深度知觉的反映,又叫立体知觉、远近知觉或距离知觉,个体知觉深度都是依赖于线 索的,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1)眼睛的调节 晶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2)双眼视轴的辐合 辐合是指双眼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是双眼的机能。 辐合可用辐合角来表示,辐合角的大小为人们提供了物体距离远近的信息。看近的物体,两眼 的辐合角度大;看远的物体,两眼的辐合角度小。
共同命运 线条朝向
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选择性 1.定义 知觉选择性指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背景。 2.影响因素 (1)客观:对象和背景间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特征; (2)主观:有无明确目的或态度、定势、兴趣等。 知觉定势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的现象。
(四)知觉恒常性
3、影响因素 (1)视觉线索 (2)知识经验
名称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特征 强调对象和背景(分离) 强调个体和整体(整体优先) 强调已有知识经验(赋予意义) 强调大小、形状、明度、颜色
三、知觉学习
知觉学习是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 1、知觉定势是指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知觉的影响。 2、知觉习惯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思维导图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思维导图

知觉知觉的一般概念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知觉以感觉作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刺激驱动或数据驱动加工)知觉的产生是基于大量的感觉信息,由刺激直接引起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指知觉依赖于已经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的加工知觉中,已有的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的感觉信息就越少,从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就越占优势反之,非感觉信息越少,就只能更多依赖感觉信息,从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触摸知觉等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阈上知觉和阈下知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对整体的知觉优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形状、大小、明度、颜色形状恒常性: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大小恒常性: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经验不因物体距离的远近所构成的网膜大小而所变化的现象。

陕西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

陕西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

第四章知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要认识事物的整体。

我们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第一节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觉(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我们的头脑总是不断对感觉信息加以组织的。

例如,听觉刺激是一个复杂的序列,被我们知觉为言语,或流水声,或汽车声,即组织成有意义的声音。

对于其他感觉信息,我们也是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事物。

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我们的过去经验。

刚果的俾格米(Pygmi)人居住在枝叶茂密的热带森林中。

人类学家特恩布尔(Turnbull,1961)曾描述过这些人及其生活方式。

有些俾格米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森林,没有见过开阔的视野。

当特恩布尔带着一位名叫肯克的俾格米人第一次离开居住地大森林来到一片高原时,他看见远处的一群水牛时惊奇地问:“那些是什么虫子?”当告诉他是水牛时,他哈哈大笑,说不要说傻话。

尽管他不相信,但还是仔细凝视着,说“这是些什么水牛会这样小。

”当越走越近,这些“虫子”变得越来越大时,他感到不可理解,说这些不是真正的水牛。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

在知觉一个客体时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它归为某一类,说出它的名称或赋予它某种意义。

(二)知觉和感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四章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四章

2.2 知觉的整体性
共同命运原则:即以相同方向运动的成分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相似 性原则基础上的组织过程,是其在运动成分上的运用,如游动的鱼群和飞行 的鸟群等。
对称性原则:平衡对称的图形与非对称图形相比,更易于组织在一起形成图 形。
闭合原则:人努力将一个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视为一组。
2.3 知觉的恒常性
(一)大小恒常性
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论观看距离如何,人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看成特定的大 小。例如,我们认识一个人,当他站在3 m、5 m、15 m的不同距离时,在 视网膜上的像因距离不同而改变,但是,我们知觉到这个人的身高却是不 变的。
2.3 知觉的恒常性
(二)形状恒常性
尽管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但是,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受视网膜像形 状改变的影响。例如,一本书不管从正上方、左边或是右边看它,我们都 能知觉到这本书是长方形的。
3.1 空间知觉
⑦ 明亮和阴影。在绘画中运用明暗色调, 把远的部分画得灰暗些,把近的部分 画得色调鲜明些,以造成远近和立体 感的效应。
3.1 空间知觉
⑧ 运动视差。运动视差是指由于头和身体的活动所引起的视网膜映像上物体关系 的变化。当周围环境静止不动而观察者的头部或身体移动时,由于在同一单位 时间内不同距离物体的视角变化的差异(近物体视角变化大,远物体视角变化 小),便引起相对运动视差。例如,坐火车或汽车时观看窗外景物,近处的电 线杆向后飞驰而过,而远处的田野、山脉则移动比较小或几乎不动。
构造主义知觉理论认为,有组织的知觉是从一个人的记忆中选择、分析并添加某 些刺激信息的过程,而不是格式塔知觉理论所认为的是大脑组织的“概略”规律 所引起的自然操作结果。当人们知觉外界物体的细微特性和特点时,往往借助记 忆中的过去经验作“任意选择”,因此,同样的刺激物可以由于知觉者各自经验 的不同而被构造成不同的知觉图像。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第五节 记忆系统
一般把记忆分为三种系统,即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 和长时记忆系统,可以用“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表示。
感觉登记 环 境 输 入 编码 过程 复述/迁移 过程 短时记忆 长 时 记 忆
第六节 观察
一、观察的含义 (一)观察——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 级形式。观察离不开思维。 (二)观察的特征 1.观察的目的性:关于个体是否善于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以达到 自己所确定的观察目的。 2.观察的客观性:指个体在观察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去知觉客观事物。 3.观察的精确性:指个体在观察过程中,能够区分出客观事物细节 的特征。 4.观察的敏捷性:指个体能迅速发现客观事物重要特征或重要属性 的特征。
第四节 知觉的组织
心理学把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其中最 主要的组织原则有四种。 一、相似原则 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二、接近原则 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三、闭合原则 个体运用经验补充或删减刺激物线索以获得有意义或合乎逻辑的 知觉经验。如图4-5 四、连续原则 指心理上的连续,如图4-6

第五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与兴趣,对某些有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 择加工的过程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被选择进行加工的刺激信息,称为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其他刺激信息称为知觉背景。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强度大,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2.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尤指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知 觉组织原则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3.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 对象。 4.维度变化多的客观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0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四章 知觉

0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四章 知觉
●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 性。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 和距离知觉、方位定向。
●人还具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并会产生 错觉现象。
4.2 重难点导学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定义 1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 头脑 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是在感 觉 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 映。 2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①两者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 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离开了事物对 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形状恒常性示意图
②大小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 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而知觉到的 大小却不完全随距离而变化,它趋向于原物的 实际大小。 ③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 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④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 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 相对不变。
知觉定式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故整体性是知 觉的基本特征。 1 知觉的整体性是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 属性 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2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①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成 分的特点。 ②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 体性。部分的意义依赖于整体。
成图形。
(4)图形识别 ①人对图形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的
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 刺激物间的联系和关系。
②启动现象:先前经验对后来学习任务的 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例如,给被试呈现两个存 在语义联系的单词,前面呈现的单词将使被试 对后一个单词的反应加快。
(5)注意在图形知觉中的作用 在图形的特征整合中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在没有注意参加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

普心第四章 知觉

普心第四章  知觉
第四章
知觉
Perception
教学目标
掌握知觉的概念与特性; 掌握知觉的概念与特性; 理解知觉对象与背景、 理解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 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影响条件; 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影响条件; 理解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的概念, 理解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的概念,以 及相关原则和影响因素; 及相关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错觉现象及有关理论。 了解错觉现象及有关理论。
听 知 觉
触 知 觉
嗅 知 觉
味 知 觉
空 间 知 觉
时 间 知 觉
运 动 知 觉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整体性 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知觉作用于 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 体的过程。 体的过程。
知觉的整体性与知觉对象的特性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 结构成分有密切关系, 结构成分有密切关系,格式塔学派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几个 组织原则: 组织原则:
3、空气透视(aerial perpective) 、空气透视
4、明暗和阴影(light and shadow) 、明暗和阴影(
5、运动视差 、
6、结构级差/纹理级差 、结构级差 纹理级差 纹理级差(texture gradient)
(二)肌肉线索 1、水晶体的调节 、
2、双眼视轴的辐合 、 (三)双眼视觉线索 这种由两只眼对于一个立体物得到的视像 有差别叫双眼视差。 有差别叫双眼视差。(binocular parallax)
对象距离( 对象距离(米) 1 10 100 1000 1300
可辨认的距离差异 0.37毫米 毫米 3.8厘米 厘米 4.15米 4.15米 274米 米 距离知觉的极限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

从左向右你看到了什么?
从右向左你看到了什么?
②知觉习惯的影响
还是按照平时习惯的正常方向知觉人脸的整体特征。
③长期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种族效应:能分清本民族的脸,而不容易分辨异民族的脸。
六、知觉适应
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 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空间关系的认识。
2.线条透视 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 看起来趋于接近,就是线 条透视。 成因:空间对象在视网膜 上的几何投影造成的。近 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占视 角大,成像就大;远处物 体所占视角小,成像小。 因此远处的直线看起来趋 于接近。
3.空气透视 指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 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包括 空气的过滤作用和光线的 散射。结果就是远处的物 体看起来显得模糊,细节 不如近物清晰。
时间差 分 辨 线 索
强度差
位相差
第四节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人知觉到客观事件或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主要包括:时序、时距和时间点知觉三种。
能够辨别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就是时序知觉。 能估计出时间存在的持续时间就是时距知觉。
时间点知觉也叫对时间的确认
时间知觉不是某个特定感觉通道的功能,参照物多种多样, 其中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和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有重要 作用。(生物钟,计时工具)
临近物体的大小与大小知觉比较两图中心圆大小两圆实际等大此时会产生错觉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人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形状还能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第四章 知觉
生活中“奇异”事件
视觉艺术
跳出画面的人物?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特征

4 普通心理学第四篇 知觉

4 普通心理学第四篇 知觉
◦ 主观方面:有无明确目的(注意)、有无积极态 度、知觉者的兴趣爱好、情绪状态、知识经验、 思维定势
◦ 知觉定势: 是主体对一定活动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 刚刚发生过的感知经验
需要、情绪、价值观以及已养成的习惯、行为 方式和个性倾向等
2017/4/14
2017/4/14
在知觉活动中,当刺激不完备的时候,主 观知觉维持完备性。
:关于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叫深度知觉,也
叫距离知觉。☆
(二)深度知觉的线索
1 肌肉线索
2 单眼线索(Monocular Cues) 3 双眼线索(Binocular Cues)eg.双眼视差
(1)定义
: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会出现调节和辐 合等一系列变化。
(2)表现形式
①调节:人眼在观察对象时,为了在网膜上获得清晰 的视像,水晶体就在眼球肌肉的作用下调节、变化。 远,扁平;近,凸起。
◦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 简单总和。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的多。
(一) 根据知觉是否正确
正确的知觉 Vs 错误的知觉(错觉);
(二)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 器的不同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
(三)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
物体知觉 Vs 社会知觉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 英文字母,英文单词
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 用速示器快速呈现:熟悉的汉字,该汉字的个别笔划 辨认时间几乎相同
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 特征。
整体知觉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人的知觉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 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 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或意义性

普通心理学-4知觉(已完)

普通心理学-4知觉(已完)

四、经验与知觉
经验、动机、期望等都会影响知觉。
五、阈下知觉与超感知觉 阈下知觉是指对未觉察到的信息的知 觉。目前尚无有力证据表明阈下信息可以 以任何实质性的方式改变我们的态度或行 为。 对于超感知觉,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它 并不存在。
第二节 知觉的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少 女 与 老 妇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 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 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对 象,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虽然我们通常会区分对象和背景。但 在二可图形中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它表 明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受刺激的空间组 合的影响,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可以从多 种途径看待同一图形,这一事实也正说明 了我们并不是消极地对投射在视网膜上的 视觉刺激做出反应,而是积极地试图对自 己看到的东西进行组织并使其有意义。
二、知觉的整体性
1、线条透视
它是指刺激物本身的面积大小、线 条长短以及线条之间距离远近等特征上, 所显示出的能引起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 近,即是线条透视。这是由于物体在视 网膜上的投影大小不同造成的。近处物 体所占视角大,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 而远处物体则相反。
2、纹路梯度(结构级差)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如何呢?感觉和知 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 识阶段,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认识。但 感觉是较低层次的简单心理过程,是人脑 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而知觉为较高层 次的复杂心理过程,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 认识。
但二者间是连续的,知觉以感觉为基 础,是多种感觉的有机综合,而不是个别 感觉信息的机械相加。感觉是普遍现象, 正常人都会有视觉、听觉等,而知觉是按 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并根据 个体以往的经验来解释感觉信息的,因此 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四章 知觉

2、主观因素: 1)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2)个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3)个人需要和兴趣; 4)注意的选择作用。 当注意指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 他事物则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 象的时候,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原来的背景就成为 知觉对象。因此,注意选择性的规律也就是知觉的对象从背 景中分离出来的规律。
5.明亮和阴影。看事物时,明亮似乎靠近而灰暗似乎远些 6.线条透视。即空间的对象在一个平面上的几何投影。 7.运动视差。由于头和身体的活动所引起的视网膜映像上 物体关系的变化,称为运动视差。 8.眼睛的调节。即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 而变化。
(二)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辐合作用和双眼视差提供的 距离线索。 1、辐合作用 辐合就是指两眼视线向注视对象的合拢,即眼睛随距离 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辐合作用所提供的距离线索只在几十米的范围内起作用, 物体太远,视线趋于平行,对物体距离的感知则依靠其他的 线索。
(1)接近性:空间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 体
(2)相似性:在大小、形状、颜色或形式上相似的刺激
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 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 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或完整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 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 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现时感 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 它确定的含义,从而标示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理 解性。
一群大雁往南飞?往北飞?往南飞,往北飞?
4、知觉的恒常性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干货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干货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干货普通心理学中,知觉是常考点,考试的题型涉及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等,是心理学考研中的一个考试热点。

博仁考研送来了福音,这篇文章重点论述了有关知觉这一章节的重难点,而且还补充了陈霖的拓扑实验给大家。

知觉思维导图以下就是书中常考的内容一.知觉的组织原则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具有相似性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向着相同方向变化或运动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不同图形,方向相同,难以分开。

图形相同,方向不同,容易分开。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选择性1.定义: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分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

例如观看两歧图形时就体现了知觉选择性。

2.影响因素①客观刺激物: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或形状相似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刺激物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轮廓封闭或趋于封闭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②主观因素: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目的与任务、已有知识经验及刺激物对其意义等。

(二)知觉整体性1.定义: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如“主观轮廓”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2.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分或关键特征对知觉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3.作用①大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②整体知觉会抑制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1.定义: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4章知觉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4章知觉

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对整 体的知觉通常优先于对个 别成分的知觉。
内温实验(Navon, 1977): 局部反应和整体反应;整 体优先
陈霖(1980, 1982)的实 验:在视觉加工的早期, 人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 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 感。在整体加工后,才进 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
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它们给人们提供了物体距 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 有重要的意义。
知觉活动中,两种加工互相补充;感觉输入越充分,需 要的非感觉信息越少;感觉输入越少,需要的非感觉信 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 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 反应,即把不同刺激模式分解成组成部分。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 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和综合, 即完成“特征捆绑”。
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 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 保持不变。如月色下粉 笔,阳光下的煤块。
明度恒常性也处于完全 恒常性与无恒常性之间。
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 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 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例如,室内的家俱 在不同灯光照明下,它的颜色相对保持不变。
知觉对象的理解,以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 础。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例 如,两可图形的解释。
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人 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 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相反,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 性常受到破坏。
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例如,在读到字母"WOR…"后。
知觉恒常性

《普通心理学知觉》课件

《普通心理学知觉》课件

品牌形象
企业通过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如标 志、包装和广告,吸引消费者的知觉 注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
用户体验设计
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中充分考虑用户的 知觉体验,提供舒适、便捷和愉悦的 用户体验,增加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
THANKS
感谢观看
方位知觉
总结词
方位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位置方向的感知能力,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的感知。
详细描述
方位知觉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非常重要,例如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位置 和方向,在导航时需要准确判断方向和位置。方位知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训练和改善,例如通过使 用导航工具和进行空间训练。
整体来认识的。
知觉的理解性
总结词
知觉理解性是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利用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和推断所知觉的对象 。
详细描述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来解释和推断所知觉的对象。这种利用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和推断所知觉的对 象的倾向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由于每个人的 知识和经验不同,因此在知觉同一对象时, 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知觉结果。
知觉的整体性
总结词
知觉整体性是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把零散的刺激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行加工的过 程。
详细描述
当人们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知觉的对象是由各种不同部分 组成的。在客观事物中,有些部分是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有些部分是比较隐蔽的、不 引人注目的。人们总是根据突出的部分和隐蔽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知觉对象作为一个
解决问题
通过知觉,人们能够发现问题 的关键因素,从而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
02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总结词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思考:
在火车里,另一条轨道上的火车开动了。在一段时间 里,本来没有运动的你却感到自己坐的车子开动了。 为什么?
3、参照系
运动和静止,运动速度的快和慢,都是相对而言 依据背景来感知物体的运动
第四章 知觉
39
四、运动知觉
3、参照系
下列为物体运动的规律,请填空:
出现位移时,倾向于把知觉对象看作 运动的 ,背景则 被认为是 固定的 。 物体在大背景中运动比在小背景中运动看起来要 慢 。 物体在平滑背景中运动比在不平整背景看起来要 快 。 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同时发生位移,较小的物体易被 看作是 运动的 。 发生位移时,较暗的物体易被看作是 运动的 。
第四章 知觉 20
二、空间知觉
空间特性
形状 大小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和距离
方位
深度与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
第四章 知觉
21
二、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形状的原始特征

线
朝向 角度
如何组合能成可知觉的图形形状?
第四章 知觉
22
二、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图形的组织原则
邻近(proximity)
相似(similarity)
Q1:加工过程是否能被意识到?
不能——自动加工
能——控制加工
Q2:信息加工顺序?
按顺序逐个加工——序列加工 同时加工——平行加工
第四章 知觉 4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信息加工
Q3:加工依赖刺激的特征为主or经验为主?
主要依赖感官的刺激的特征——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
主要依赖已存于大脑的信息——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
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课件

《普通心理学知觉》课件
理解来访者
咨询师应从知觉角度出发,深入理解 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探究 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从而制定出更 加有效的咨询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记忆对知觉的影响
记忆提取
记忆中的信息影响知觉,如“先 入为主”现象。
记忆重构
知觉过程中对记忆信息的再加工 和调整。
记忆偏差
由于记忆的局限性或错误,导致 知觉偏差。
05
知觉与思维
思维的概念与特性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类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以感知觉为 基础,通过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过程,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 推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思维的特性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目的性和问题性等特性。它能够将感性材料 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形成概念、判断和 推理,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知觉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概念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等认知活动,寻 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过程。
件。
指向性
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 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集中性
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 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 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 活动。
注意的种类与机制
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例如,强烈的刺激、对比 鲜明的颜色等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 注意。
教学组织
教师可以通过知觉组织教学,如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实验操作 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知识。
学生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知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要认识事物的整体。

我们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第一节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觉(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我们的头脑总是不断对感觉信息加以组织的。

例如,听觉刺激是一个复杂的序列,被我们知觉为言语,或流水声,或汽车声,即组织成有意义的声音。

对于其他感觉信息,我们也是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事物。

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我们的过去经验。

刚果的俾格米(Pygmi)人居住在枝叶茂密的热带森林中。

人类学家特恩布尔(Turnbull,1961)曾描述过这些人及其生活方式。

有些俾格米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森林,没有见过开阔的视野。

当特恩布尔带着一位名叫肯克的俾格米人第一次离开居住地大森林来到一片高原时,他看见远处的一群水牛时惊奇地问:“那些是什么虫子?”当告诉他是水牛时,他哈哈大笑,说不要说傻话。

尽管他不相信,但还是仔细凝视着,说“这是些什么水牛会这样小。

”当越走越近,这些“虫子”变得越来越大时,他感到不可理解,说这些不是真正的水牛。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

在知觉一个客体时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它归为某一类,说出它的名称或赋予它某种意义。

(二)知觉和感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

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

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

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总之,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同感觉同时进行。

但知觉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

因为在知觉中除了包含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活动等等。

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

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每个人都要靠知觉认识客观世界。

我们在头脑中建构或解释现实世界的方式有两种: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和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 processing)。

知觉中的自下而上的加工指的是,知觉的产生是基于大量的感觉信息。

例如,当你打开收音机,调到你爱听的音乐台,你经常能听到一些音符或一段有特色的音乐,把它们综合在一起,你就能知道是哪首歌。

所以,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叫刺激驱动或数据驱动的加工(stimulus-driven processing,or data-driven processing),意指心理加工是由刺激直接引起的。

知觉也包含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大脑中的观念和期望会影响哪些刺激会被注意,如何将刺激组织起来,大脑如何解释它们。

大脑中的印象或观念能对刺激的解释有引导作用。

例如,假设你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等朋友,你不必把每个走过来的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眼睛形状、头发颜色、下巴、鞋子大小与你的朋友的特征相比较,相反,你头脑中有一个你朋友的整体形象,你只要寻找与你头脑中的那个整体形象相匹配的人。

一旦某个走过来的人符合那个整体形象,你会在近处看清细节,以便确定这个人是不是你的朋友。

自上而下的加工也叫概念驱动的加工(concept-driven processing)。

有时,我们知觉过程中既运用自下而上的加工,也运用自上而下的加工。

例如,当你努力想听清某个人说话,你既运用了自下而上的加工--努力辨别每个词语,也运用了自上而下的加工--努力把你听到的内容与你了解的某个话题进行匹配。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由于对感受野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反应,也就是把不同的刺激模式分解(分析)成它们的组成部分。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对这些刺激性质的整合,完成了“特征捆绑”(feature binding)的过程。

现代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也揭示了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分析、综合机能。

感觉皮层的二级区主要负责整合的机能,它的损伤不是因其特定股额的破坏,而是丧失对复合刺激物的整合知觉能力。

感觉皮层的三级区是视觉、听觉、前庭觉、肤觉和动觉的皮层部位的“重叠区”,它在实现各种分析器件的综合作用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这个区域受损将引起复杂的同时性(空间)综合能力的破坏。

额叶在人的知觉中也有重要作用。

额叶损伤的患者常常失去主动知觉的意图,不能对知觉客体作出合理的假设,并且不能对知觉结果进行正确的评定。

近年来研究还发现,人的视觉系统中存在着两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是什么”(what)系统和“位置”(where)系统。

“是什么”系统由枕叶到颞叶的通路组成,它负责处理物体是什么的信息;“位置”系统由枕叶到顶叶的通路组成,负责处理物体在哪里的信息。

四、知觉的种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知觉进行分类。

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等。

根据事物都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就是我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就是我们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运动知觉就是我们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知觉。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每一时刻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也是非常多的,但人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他的刺激全部都清楚地感受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作出相应的反应。

我们总是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

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即我们总是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性作为我们知觉的对象。

(一)对象与背景凡是在每一瞬间被我们清晰地知觉到了事物,就是我们知觉的对象(object)。

与此同时,仅被我们比较模糊地感知着的事物,就成了衬托这种对象的背景(backgroud)。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相比较,它形象清楚,好像突出在背景的前面,而背景则好像退到它的后面,变得模糊不清。

例如,上课时,当我们注意看黑板上的字时,黑板上的字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而黑板、墙壁、老师的讲解、周围同学的翻书声等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我们注意听教师的讲解时,教师的声音便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而周围同学的翻书声、进入视野的一切便成为我们知觉的背景。

(二)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

也就是说,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

当我们从注视教师的板书转移到挂图时,对挂图成了清晰的对象,而然板上的文字则成了知觉的背景。

知觉对象和背景的互相转换在双关图形中表现得更为清楚。

如上图所示,当我们把图中白色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黑色部分作为知觉的背景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杯子;当我们把图中黑色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白色部分作为知觉的背景时,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侧面人头。

如果以白色为背景,则易知觉为男人,如果以黑色为背景,易知觉为一个少女。

如下图“鱼和大雁”,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它,则得到的或是“鱼”或是“大雁”的知觉。

(三)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的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从知觉的背景中分出对象来并不困难,但在某些情况下,要迅速地知觉除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把对象从背影中区别出来,一般要取决于三种条件。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当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比越大时,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用白粉笔在黑板上写的字、夜深人静时隔壁的电话铃声;反之,则不容易被感知,如冰天雪地中的白熊、穿着迷彩服藏在草地中的士兵、喧闹集市中的呼机声。

2.对象各部分的组合。

刺激物的接近组合和相似组合很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接近组合既包括空间上的接近,也包括时间上的接近。

3.对象的运动。

当对象是相对活动的而背景是相对不动的,或对象是相对不动的而背景是相对活动的,对象也容易被感知,如夜空中的流星、大合唱时不张嘴的人。

二、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特征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但是知觉的整体性纯粹是一种心理现象。

有时即使引起知觉的刺激本身是零散的,但得到的知觉经验确是整体的。

是故,完形心理学家有一个观点叫“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是这个道理。

如下图所示:从客观的物理现象看,这三个图形没有一个是完整的,全是由一些不规则的线和画堆积而成。

但我们却会看出它们都明显显示出了各自的整体意义。

左边的图形是由两个三角形重叠,而后又覆盖在三个黑色方块上;中间的图是由白方块与黑十字重叠,而后又覆盖在四个黑色圆上;右边的图是由白色圆形与黑十字重叠,而后又覆盖在一个双边方形上所致。

虽然各图中间第一层的三角形(左图)、方形(中图)和圆形(右图)在实际上都没有边缘,没有轮廓,但在我们的知觉经验上却是边缘最清楚、轮廓最明确的图形。

本身没有轮廓,而在知觉经验中显示的轮廓(无中生有),称为主观轮廓(subjective contour)。

有关知觉整体性的现象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得到说明。

比如不合理图形,尽管我们从每一个部分得到的知觉经验都是清晰的,但如将图形作为整体的知觉刺激看,就无法获得明确的或合理的知觉经验。

插入不可能图形图。

另一方面,事物的整体特性还会影响我们对个别成分(或部分)的知觉。

如下图,同样一个图形“13”,当它处在数字序列中时,我们把它看成数字13,当它处在字母顺序中时,我们把它看成了字母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