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陶渊明

合集下载

《杂诗其五》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其五》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其五》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杂诗其五》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杂诗十二首·其五》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杂诗十二首·其五》是晋末宋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是《杂诗十二首》的第五首,此诗之主题意义,为一种生命之忧患意识。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五》-译文、注释、赏析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五》-译文、注释、赏析

《杂诗十二首-其五》陶渊明〔魏晋〕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译文:回想我少年时期,没有快乐的事,心情也是欢快的。

胸怀壮志超四海,展翅高飞思远去。

随着年岁的衰老,这种少壮时的豪气已经逐渐消逝了。

遇到欢乐的事不再欢乐,常常心中有许多忧虑。

气力在渐渐减退,我身已感一日不如一日。

自然运转变化像《庄子》中的“壑舟”一样,即使想办法要留住它,也片刻留不住。

不知我未来还有多少时光,也不知何处是我的归宿。

古人珍惜每一寸光阴,想到自己一生虚度了大半岁月心中惊惧。

注释:欣豫:欢乐。

这句是说没有快乐的事,心情也是欢快的。

猛志:壮志。

逸:超越。

四海:犹天下。

骞:飞举的样子。

翮:羽翼。

骞翮:振翅高飞。

翥:飞翔。

荏苒:逐渐地。

颓:逝。

此心:指志四海、思远翥。

值欢:遇到欢乐的事。

无复娱:也不再欢乐。

每每:常常。

这两句写出老年的心境与少壮时“无乐自欣豫”不同。

衰损:衰退。

日不如:一日不如一日。

壑:山沟。

壑舟:这里借喻自然运转变化的道理。

须臾:片刻。

前涂:犹前途,这里指未来的时光。

几许:几多、多少。

止泊处:船停泊的地方,这里指人生的归宿。

惜寸阴:珍惜每一寸光阴。

赏析:“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陶渊明善于把人所共知、反习而不察的人生体验指点出来,而且用的是极自然极简练的语言。

这往往使人感到又惊讶又亲切。

此二句即一好例。

诗人回忆自己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

对于人类来说,珍惜生命价值、珍惜寸阴之精神乃是长青的。

“无乐自欣豫”的“自”字,下得准确而微妙,直道出年青生命自身无穷的活力与快乐。

不言而喻,这是一种向上的生命情调。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向上的精神生命受了文化的教养,便升华出“猛志”。

按照传统文化,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志向。

“猛志”之猛,突出此志向之奋发、凌厉。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附译文)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附译文)

《杂诗十二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咏怀诗,多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全诗语言质朴,文体省净,而内涵丰富,包蕴深远,体现了陶诗的基本特色。

《杂诗十二首·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十二首·其一》译文: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及时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

人生就如同时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杂诗十二首·其二》译文: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杂诗十二首·其三》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有环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荣华难以长久停留,盛与衰也难以预量。

原是春天艳丽的荷蕖,今成秋天结子的莲房。

寒霜打蔫了野草,形容枯萎尚未凋丧。

日月周而复始野草又会复生,我则一旦死去就不能重生世上。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问题探讨三:
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戚”的?
(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 ?)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 光辉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 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 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 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 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 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 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 独。
时间交替,生命凝止;宇宙无垠,生命孤独; 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 这就是杂诗第二首意象的深层结构。
问题探讨七:
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 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 愁,这首诗中却显露出痛苦和矛盾, 这是为什么?
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战乱、 篡夺、诡计、危机,决心归隐田园, 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 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 现实, 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 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 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急与悲愤 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 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 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

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

点题。
思 陶诗:
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
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意 阮诗:清幽冷寂 境
陶诗:空阔冷清
情 阮诗:孤独苦闷忧愤,感情

表露隐晦曲折。
Hale Waihona Puke 陶诗: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
酬的悲伤,感情表露直接 一些,点出了悲凄的原因。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相关背景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 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 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 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 静穆”,这首诗正流露羁縻出个中消息。

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读:这是杂诗系列诗中第二首,主要抒怀,为五言古诗。

其原文如下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杂诗十二首其二翻译: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清楚亮。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杂诗十二首其二背景: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杂诗十二首其二字词解释:①沦:落下。

阿:山岭。

西阿:西山。

②素月:白月。

③万里辉:指月光。

荡荡:广阔的样子。

景:同影,指月轮。

这两句是说万里光芒,高空清影。

④房户:房门。

这句和下句是说风吹入户,枕席生凉。

⑤时易:季节变化。

夕永:夜长。

这两句是说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⑥无予和:没有人和我对答。

和,去声。

这句和下句是说想倾吐隐衷,却无人和我谈论,只能举杯对着只身孤影饮酒。

⑦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掷,抛开。

骋,驰骋。

这里指大展宏图。

⑧终晓:直到天亮。

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阿者,山丘。

素者,白也。

荡荡者,广阔貌。

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

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扩大光明之境界。

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

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杂诗十二首其九陶渊明

杂诗十二首其九陶渊明

杂诗十二首其九陶渊明这是杂诗十二首其九陶渊明,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杂诗十二首其九陶渊明第1篇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译文】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及时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

人生就如同时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简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是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中第一首。

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

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

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

杂诗十二首其九陶渊明第2篇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鉴赏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这种体验,即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

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是长育的。

《杂诗》第二首与第五首,所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

“白日沦西阿,索月出东岭。

迢迢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阿者,山丘。

素者,白也。

荡荡者,广大貌。

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

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廓大光明之境界。

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

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

陶渊明最简单的十首诗

陶渊明最简单的十首诗

陶渊明最简单的十首诗陶渊明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他寄情山水田园,隐居世外,留下一篇篇佳赋名作。

以下是陶渊明最简单的10首诗,一起体味陶渊明隐逸安然的田园生活吧。

1.最悠然自得的诗:《饮酒·其五》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于田园12年,他早已爱上了闲适安逸的田园生活。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自然,多么惬意,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不断吟咏。

陶渊明在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那自然恬淡的心情十分感染人。

与其认真,不如随便,有钱就寻一醉,无钱就寻一睡,与过无争,随遇而安。

2.最自得其乐的诗:《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千百年来,无人不羡慕陶渊明隐居田园的自在与闲适。

于一偏隅,开一荒林,搭一木屋;门前一小片地,种花种草种菜;后山的竹林风一吹飒飒作响;好不惬意,每天都与自然共舞。

3.最闲适的种田诗:《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关于陶渊明的古诗

关于陶渊明的古诗

关于陶渊明的古诗1. 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 归园田居·其三作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 杂诗十二首·其一作者: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 读山海经·其一作者: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6. 移居二首·其二作者: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7.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 归去来兮辞作者: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古诗原文及译文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古诗原文及译文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古诗赏析【作品介绍】《杂诗十二首其二》是由陶渊明写得十二首杂诗中的一首。

陶渊明共有《杂诗》十二首,系组诗,约作于义熙十年(141),大都感慨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此诗为其中第十二首,写长夜难眠,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实物知音的寂寞。

【原文】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阿)①,素月出东岭②。

遥遥万里晖,[1]荡荡空中景③。

风来入房户④,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⑤。

欲言无予和⑥,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⑦。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⑧。

【注释】①沦:落下。

阿:山岭。

西阿:西山。

②素月:白月。

③万里辉:指月光。

荡荡:广阔的样子。

景:同影,指月轮。

这两句是说万里光辉,高空清影。

④房户:房门。

这句和下句是说风吹入户,枕席生凉。

⑤时易:季节变化。

夕永:夜长。

这两句是说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⑥无予和:没有人和我答话。

和,去声。

这句和下句是说想倾吐隐衷,却无人和我谈论,只能举杯对着只身孤影饮酒。

⑦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掷,抛开。

骋,驰骋。

这里指大展宏图。

⑧终晓:直到天亮。

【白话译文】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

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是长青的。

《杂诗》第二首与第五首,所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

①“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诗人为什么“悲戚”?
“日月掷人去,有志 不获骋”。
精选ppt
10
问题探讨三: 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戚”的?
(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 ?)
精选ppt
11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
清辉的景象作为铺垫,“荡荡空中景”
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
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
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精选ppt
5
相关背景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 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 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 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 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
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
现实, 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
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
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
之阴虚
掷中矛盾不安的心精境选ppt。
20
问题探讨八:
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 的角度比较此诗与《咏怀八十二 首》的区别
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
成三人。”大约是从陶诗化出。不过,陶诗澹荡而深沉,李诗飘
逸而豪放,风味不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
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有限,有志却
得不到施展。渊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其根源乃是传统文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最终,直抒胸臆 ,抒发壮志难酬旳悲凄。
问题探讨: 诗歌旳“气变悟时易,不眠
知夕永”在诗中起何作用?
总括前六句描绘旳景象,以 “悟”和“知”引入到下面旳抒 怀,起承上启下旳作用。
问题探讨:
诗歌旳背面三句抒发了 作者何种感情 ?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体现 内心旳孤单,无人了解,只好借酒 浇愁。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旳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 两种不同旳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 山”旳两种不同旳志趣。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有关背景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23年)前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 首,此首为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23年之久了。在“晨兴理 荒秽,带月荷锄归”旳生活中,他感到取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么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诗正
“日月掷人去,有志 不获骋”。
那么诗人是怎样体现“悲悽”旳?
这首诗先描写日沦月出,万里辉煌旳景 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 下了悲凉旳感情基调。
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旳意象,写 出了因为天气旳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 “天寒”烘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 眠”旳凄寒心境。
接下来旳两句写出了孤单文人常有旳一 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单。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我要倾吐心中旳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种人举杯 和自己旳影子对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彻夜不能平静。

《杂诗十二首》

《杂诗十二首》

《杂诗十二首》《杂诗十二首·其一》诗题:《杂诗十二首·其一》作者:(东晋)陶渊明诗文: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十二首·其二》诗题:《杂诗十二首·其二》作者:(东晋)陶渊明诗文: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杂诗十二首·其三》诗题:《杂诗十二首·其三》作者:(东晋)陶渊明诗文: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杂诗十二首·其四》诗题:《杂诗十二首·其四》作者:(东晋)陶渊明诗文: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杂诗十二首·其五》诗题:《杂诗十二首·其五》作者:(东晋)陶渊明诗文: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杂诗十二首·其六》诗题:《杂诗十二首·其六》1. ◦ ◦ ◦2. ◦ ◦ ◦3. ◦ ◦ ◦4. ◦ ◦ ◦5. ◦ ◦ ◦6. ◦作者:(东晋)陶渊明诗文: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杂诗十二首·其七》诗题:《杂诗十二首·其七》作者:(东晋)陶渊明诗文: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出处、解释及赏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出处、解释及赏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出处、解释及赏析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一》解释: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赏析:此句感慨时光消逝,一去不回,勉励人要珍惜青春,莫要虚度光阴。

原文:《杂诗十二首·其一》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只是骨肉之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注释:蒂(dì):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落地:刚生下来。

斗:酒器。

比邻:近邻。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

鉴赏: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经八年。

这是一组“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无根蒂:形容飘泊不定。

陌: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就好像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分散随风转,此已非常身。

”常身:常住之身。

佛家认为常住之身具有永恒的法性,与死生变易无常的父母生身不同。

这两句是说,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的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不是最初的自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