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合集下载

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变化的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被动 ——主动
辛亥革命的冲击
讨论二
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宋子良 倪桂珍 宋美龄
宋 氏 家 族 合 影 ( 一 九 一 七 年 )
宋耀如
宋子文
宋蔼龄
中西合璧 新旧交替
宋庆龄 宋子安
讨论三
材料二: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大礼官朱启向溥义拜 年。溥义身穿龙袍端坐中央,朱启走进殿门,遥遥的 化 向溥义鞠了一躬。然后,直立向溥义致新年贺词。贺 毕,清宫内务府大臣绍英走上台,在溥义面前跪下。 溥义取出一份写好的答辞交给绍英,绍英站起来向朱 启宣读,读毕交给溥义。朱启再鞠躬,然后离开。 材料三:1919年11月14日,长沙姑娘赵五贞不愿在父 母的包办下嫁给古董商吴某,请求父母解除婚约,父 母不答应,也不准延缓婚期。结果,赵五贞在出嫁的 花轿内自杀。
缠足
天足
倡女权
女权的变化
传统
男主外 女主内
民国时期
走向社会
相亲启事
民国时期北京某周姓女,“自幼游学欧美,染
一种西洋习气,去岁回国,即在宣武门内某学校充
任教务,为出嫁计,未行禀明父母,即在门前挂一
招夫广告牌,上书女学士周××,现年28岁,原籍
广东香山。久寓北京,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 教鞭于京师某女学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5万元之数。 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各学士如有与 ××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
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
女权的变化
传 统 男主外 女主内
由家庭走向社会, 表现在: 政治上--- 参军议政 教育上--- 走进学堂 出洋留学,男女同校 婚姻上--- 追求自由 恋爱,反对包办婚 姻、买卖婚姻等。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主要讲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民国时期我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民国时期服饰、发式、称谓、礼仪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节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习俗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内容。

2.难点:理解社会习俗变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民国时期的社会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培养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资料:民国时期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民国时期的服饰、发式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讲解和指导。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2020秋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ppt课件2

2020秋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ppt课件2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一·知识目标
辛亥革命前后,发型、服饰、称谓、礼节 、女权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分析社会习俗变迁的实质,培养分析归纳能 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平等、创新,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一、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民国建立后,发布了一系列 命令,改变落后愚昧的习俗。
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装束的变化:剪发辫 易服饰 称谓礼节的变化:改称谓 废跪拜 女权的变化:禁缠足 倡女权
女子缠足 女子天足
男主外,
女子走向社会表 现在政治上,教
女主内 育上和婚姻上
这些变化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说明了 女子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女子真正的走上 了社会
称谓变化:平等的称呼代替了 有等级观念的称呼。
装束变化:剪辫、易服。 礼节变化:鞠躬、脱帽、握手
礼代替了跪拜礼。 女权变化:废缠足,倡女权,
装束的变化
剃发留辫 发型多样
黄袍、马褂、 西服、褂袍、中
长袍
山装、长衫、褂
裙旗袍
清朝男子发辫
旗 装
袍旗
服饰的变化
男士服饰 长
袍 马 褂

女士服饰 装
西服
中山装 (最具特色的服装) 高领服装(旗袍)
思考:这些装束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剪发不仅仅是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且 方便了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也对社 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讲究发型的 理发业成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
走向社会。
为什么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废除这些陋习呢?
陋习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 : 限制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
禁锢人的思想 限制人的创新能力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PPT教学课件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PPT教学课件

这些变化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说明了 女子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女子真正的走上 了社会
小结:社会习俗的变化
称谓变化:平等的称呼代替了有等级观 念的称呼。 装束变化:剪辫、易服。 礼节变化:鞠躬、脱帽、握手礼代替了 跪拜礼。 女权变化:废缠足,倡女权,走向社会。
为什么一定要废除这些陋习呢?
陋习: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
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装束的变化: 剪发辫 易服饰 称谓礼节的变化:改称谓 废跪拜 女权的变化:禁缠足 倡女权
装束的变化
辛亥革命前 发式 服饰 辛亥革命后
剃发留辫
黄袍、马 褂、长袍
发型多样
西服、褂袍、 中山装、长衫、 褂裙旗袍
清朝男子发辫
思考:这些装束的变化有什么好 处,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称谓礼节的变化说明了 什么问题?
称谓的变化说明了用人格的平等 代替了身份的不平等,尊卑贵贱的等 级观念渐渐从人们的意识中消失。
礼节的变化说明了礼节上的尊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级观念已被平等的的观念所取代。
女权的变化 废缠足 倡女权
传统
女子缠足
清末民初
女子天足
女子走向社会表 男主外, 现在政治上,教 女主内 育上和婚姻上
──马克思
●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
●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马克思
● 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恩格斯
●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教案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教案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教案教案: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

3.了解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点1.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2.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引导学生思考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特点以及可能变化的原因。

Step 2 探究(3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进行研究。

2.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选题展开调查研究,了解该社会习俗在民国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传统习惯。

3.小组成员讨论和分析该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例如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变迁等。

4.每个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Step 3 分析(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对各组汇报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普遍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Step 4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五、教学延伸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会习俗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短文,概述该社会习俗的历史变迁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第9课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第9课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1、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播放上海世博会涉及到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并伴随世博会主题曲。

教师过渡: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让我们见到了很多高科技的产品,体会到了城市确实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美好。

那么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看看百年之前人们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变化呢?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阅读“社会习俗的变化”,探究以下问题:1.历史诊断:(指出下列故事中出现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形)1919年某天,南京的张宏(南京政府官员)要去参加一次商会代表会,家里发生了如下情形:他们家的女佣跪在地上向张宏请安:老爷,我现在就为您去取翎顶补服出行吗?(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要求用新式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取消“老爷”之类的称谓)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探究一社会习俗的变化活动组织学生表演短剧《体验民主》(课文中老盐商到南京拜见孙中山的场景)【小组讨论】:1.从短剧中看出,国民政府时,在中国还存在哪些方面未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跪拜礼等)2.在孙中山接见老盐商的过程中,老盐商体验到的“民主”都包括哪些内容?(孙中山不让他行跪拜礼、和他亲切谈话、派人用车送他回家等)3.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围绕“民主”即可)4.通过短剧思考该如何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并将其传承下去呢?(略)【归纳】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剪辫、易服等,一些不好的习俗开始改变,但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所以需要大家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

附课堂归纳:本课知识归纳社会生活的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易服、改称呼等四、课堂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D)A.鞠躬 B.握手 C.点头 D.跪拜2.课本中出现的军警为行人剪辫子这一现象应出现在(B)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戊戌变法后 D.洋务运动后3.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A.女子停止缠足 B、男子易服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二).综合运用1.回答问题近代中国的大门北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PPT课件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PPT课件

思考:称谓礼节的变化说明了 什么问题?
称谓的变化说明了用人格的平等 代替了身份的不平等,尊卑贵贱的等 级观念渐渐从人们的意识中消失。
礼节的变化说明了礼节上的尊卑 等级观念已被平等的的观念所取代。
女权的变化 废缠足 倡女权
传统
女子缠足
清末民初
女子天足
女子走向社会表 男主外, 现在政治上,教 女主内 育上和婚姻上
限制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
禁锢人的思想 限制人的创新能力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辛亥革命后陋习的废除 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有着重 大的社会价值,推动了中国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题?
社会习俗的变化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 实质的是中国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 从生活封建化向生活近代化的反映,辛 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而且改 变了人们思想,使人们生活方式开始走 向近代化。
这些变化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说明了 女子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女子真正的走上 了社会
小结:社会习俗的变化
称谓变化:平等的称呼代替了有等级观 念的称呼。 装束变化:剪辫、易服。 礼节变化:鞠躬、脱帽、握手礼代替了 跪拜礼。 女权变化:废缠足,倡女权,走向社会。
为什么一定要废除这些陋习呢?
陋习: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
二、社会习变化的表现
装束的变化: 剪发辫 易服饰 称谓礼节的变化:改称谓 废跪拜 女权的变化:禁缠足 倡女权
装束的变化
辛亥革命前 发式 服饰 辛亥革命后
剃发留辫
黄袍、马 褂、长袍
发型多样
西服、褂袍、 中山装、长衫、 褂裙旗袍
清朝男子发辫
思考:这些装束的变化有什么好 处,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

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2.一句话收获:关乎知识、能力、方法、经验等。
达标
检测
反馈
【练一练】
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时期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型
义务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学后
反思
【写一写】






【议一议】
同学们,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相信,小组团结,定能战胜困难重重。请在这里记录你的疑点或收获。加油!
结合课后题的“材料分析”体会新旧事物转变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的反复性、借以说明新的社会习俗取代旧的社会习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知识
整合
小结
【说一说】
1.回扣目标:学习目标完成了吗?我的学习有效吗?
助学资料
学习方法
导学过程
学习内容
个性化批注






【学一学】
同学们,自学寻求疑难,就是要依据学案整体把握学习内容,请带着下面这些问题开始你的学习之旅吧!请做好学习记录哦!(可在课本上勾划)
将课前收集的反映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习俗的图片(包括头发、服饰、礼仪、婚礼形式、妇女地位和权益等)按辛亥革命前和辛亥革命后分类并展示,依据图片回答问题。
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导学案
年级班级姓名学习小组
科目
历史
课题
课时
1
课型
主备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认识其变化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重点)
2、通过搜集,观察民国初年社会风俗变迁的文字、图片等史料,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改变
称呼:先生、女士、同 志、君、你我他、同 学…
剪辫子、禁止缠足、握 手、下跪(求婚)、
孙大总统令:革除旧有称呼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令内务部通知各官署革除 前清官厅称呼。文称:官厅为治之机关,职员乃 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 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 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 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 殊为共和政治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 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 清官厅来恶称
服饰的变化
女士服饰
•旗袍----旗袍是属于“长袍”类的女装,是由远
古秦汉时代的“深衣”演绎而来的,历经唐、宋、 元、明、清几个朝代的演变与发展,起先是指男 女通用的长袍,后来到了近代就成为女子的专利 了。清朝时的旗袍宽大、平直,长可至足,而且 多用绣花滚边修饰。到了20世纪20年代,辛亥 风暴推翻了封建王朝,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和风 化观念丢在了一边。加之受外来服饰的影响,旗 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新式旗袍在乱世 妆扮中开始酿成,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美。旗袍 的长度变短,腰身收紧,领子变高并且系扣,线
条分明,成为极有东方女性端庄典雅、含蓄风 范的改良旗袍。
•尤其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 迎,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 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在传统与现 代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越来越贴 近时代和生活,变得经济便利、美观 适体。深受中国女性的喜爱, 成为独 具中国特色的服饰,自30年代起,旗 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 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 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 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
A.中山服装厂出品
B.孙中山创制的服装
C.生产于广东中山的服装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优质课件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优质课件

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各时期创办的报纸名称
时间 维新变法 运动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 动时期 出版的报纸 《万国公报》(后改 为《中外纪闻》 《民报》 宣传的思想 宣传维新 变法思想 宣传民主 革命思想
《新青年》、
《每周评论》
宣传民主、科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二. 出版物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
1.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C ) ①电报 ②电影 ③电脑 ④照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③ 2.(吉林中考)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A ) A.《申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
3.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二. 变化
易服饰 剪发辫
社会习俗的变化
变饮食 废缠足 变礼仪、改称呼 变交通、通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清朝时代人们的服饰照片
民国中山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 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堂总结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新的生活 方式和风 俗
易服饰、剪发辫、废缠足、 变礼仪、改称呼、西式食品 引入、交通通讯改变
新闻出版、广播、商务印书 馆、电影
生机勃勃的 大众传媒
新式教育 的发展
废科举,创办新式学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堂练习
清朝跪拜礼
西方传入的握手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第九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的课件 ppt

第九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的课件  ppt
•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 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 ,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 。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 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 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 者。
缠足:触目惊心 盛满痛
从然 形 娘 当 ” 宫如 , 用 时 始 内仙 并 帛 五 于 到子 在 缠 代 五 民凌 六 足 李 代 间波 尺 , 后 南 皆, 高 使 主 唐 仿故 的 脚 喜 ( 行称 金 纤 爱 公 。“ 制 小 音 元 两 三 莲 弯 乐 93 宋寸 花 曲 和 7 时金 台 如 美 期 莲 上 新 色 97 正” 跳 月 , 5 式。 舞 状 他 年 缠以 , 及 令 ) 足后 飘 弓 寞 。 。
20年代旗袍的变化
20年代初期旗袍样式
(从文样刺绣上比前代简 略,衣身也短些)
20年代中期的样 式
20年代末期旗袍样 式(彩秀曲襟低领 旗袍)
思考 1 :发式、服装的变化说明了什 么问题?有什么意义?
发式、服装的变化表面看是形式的变化,实质是中国 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从生活封建化向生活近代化的反 映;说明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改变了人们 的思想,而且使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意义:1,剪发辫:有利于改变个人卫生,对社会生活也 产生了巨大影响,理发业取代了过去单调的剃头业,成为 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
易服饰: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满足了人们不同的 审美要求。
3、改称谓
王 老 爷 早
李大人 早啊
辛亥革命前 称谓 大人 老爷 的变化 老太爷 少爷
辛亥革命后
先生 某君 官职 同志
4、废跪拜
辛亥革命前
礼节 请安、 作揖 的变化 跪拜、 拱手
辛亥革命后
鞠躬礼、脱帽礼、 握手礼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第九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预习导学1._____________后,辫子的去留成为从新除旧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成立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限期剪辫。

2.进入民国后,男子除了传统的袍褂外,还可以身着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女子则流行穿____________。

3.称谓变化: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呼,官员之间以“_____________”相称,民间称“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意义:用______________的平等代替_______________的不平等,意义深远,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4.礼节变化:民国成立后,专门制定了“____________”,其核心内容是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代替跪拜等旧式礼节。

与此同时,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西方的_________________。

意义:反映了礼节上的____________观念已为____________观念所取代。

作业练习1.有人作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提倡节俭B.易服、禁止缠足C.倡导反清革命D.倡导全盘西化2.“先生”是社会交往中最常用的称谓,中华民国时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A.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 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称呼更简洁明了3.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鞭子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老爷”“大人”4.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期间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C.女子强制缠足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9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

9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
②民国初年:男子礼服——西服、褂袍;女子礼服——褂裙。
③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西服、中山装、长衫,其中中山装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旗袍。
④易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多样化与不断翻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二、改称谓、废跪拜——人格独立与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1、改称谓
①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
②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2、废跪拜①清代通行的礼节:拜、作揖、请安、拱手。②民国成立后:制订“礼制”,核心是以鞠躬礼和脱帽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
③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握手礼。
④影响:废跪拜是民国初年礼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民国初年社会风俗的变迁与创新,有其重大的社会价值,它是社会发展的缩影。
教学重点
清末民初的社会风俗变迁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教学难点
新风取代旧俗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启示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辛亥革命在结束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也促使中国人思想解放与生活方式改变,其突出表现是西风东渐,中国的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变。
②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革除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后,因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移风易俗蔚然成风。同时结合P140“材料分析”中紫禁城内仍然照跪不误的事例,强调旧风俗、礼节的废除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新风取代旧俗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课件1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课件1
民国时期的 社会习俗变 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辛亥革命前后,发型、服饰、称谓、礼 节、女权的变化
二.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平等、创新,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一、社会习俗变化
的原民因国建立后,发布了
一系列命令,改变落后
二愚昧、的社习会俗。习俗变化 的装表束现的变化剪:发辫 易服饰
礼节的变化说明了礼节 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被平等
女权的 传统 清末民初 变化
女子缠足 女子天足
废缠足
倡女权
男主外,女 会子 表走 现向在社政 女主内 治上,教育
上和婚姻上
这些变化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
康。说明了女子的地位在不断的
提高,女子真正的走上了社会
小结:社会习俗的
变称化谓变化:平等的称
呼代替了有等级观念 的称呼。
装束变化:剪辫、易 服。
礼节变化:鞠躬、脱 帽、握手礼代替了跪 拜礼。
为什么一定要废除这些
陋陋习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
习: 限不制平了等广大劳动人民 的自禁由锢人的思 限想制人的创新能 力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陋习 的废除是社会发展 的缩影,有着重大的 社会价值,推动了中 国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社会习俗的变化说 明了什么问题?
社会习俗的变化不仅是形
式的变化,更实质的是中国从 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从生活 封建化向生活近代化的反映,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 统治而且改变了人们思想,使 人们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②服装的变化不仅丰富了人
辛亥革 辛亥革命
命前 后
称谓 的变

大人、 老爷等
以官职相 称,先生, 某君,同 志
礼节 的变

9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9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发式 剃发留辫 发型多样
服饰 黄袍、马 褂、长袍
西服、褂袍、 中山装、长衫、
褂裙旗袍
清朝男子发辫
思考:这些装束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剪发不仅仅是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且 方便了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也对社 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讲究发型的 理发业成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
二.能力目标
分析社会习俗变迁的实质,培养分析归纳能 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平等、创新,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一、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民国建立后,发布了一系列 命令,改变落后愚昧的习俗。
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装束的变化:剪发辫 易服饰 称谓礼节的变化:改称谓 废跪拜 女权的变化:禁缠足 倡女权
装束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题?
社会习俗的变化不仅是形式的变化, 更实质的是中国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 从生活封建化向生活近代化的反映,辛 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而且改 变了人们思想,使人们生活方式开始走 向近代化。
考考你
1.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 人剪去了长辫子。你认为这一现象会
6.中山装的两个袖口上各有三个纽扣,你知道
它代表什么含义吗 ( )D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民主义
7.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中山装是清末民初最具特色的服装 B.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 C.中山装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 D.中山装刚设计时就有特殊的含义
装束变化:剪辫、易服。 礼节变化:鞠躬、脱帽、握手
礼代替了跪拜礼。 女权变化:废缠足,倡女权,
走向社会。
为什么一定要废除这些陋习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礼制的革新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了有损人格的___________的礼节,取而代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废除____________等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遍称呼改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以示尊敬、平等。
三、禁缠足,倡女权
课题
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改变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重要变化。
2.能够根据史料分析总结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重要原因。
学习过程
心得体会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布____________,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
2、清末男子传统服装为___________。民国初年,_________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的首先服装。后来孙中山融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一种新式服装_____________,受到人们欢迎。民国时期,最时髦的女装是________________。
C、维新变法运动期间D、五四运动的后期
2、20世纪20年代之后,各大城市流行的女士服装是(D)
A、西服B、褂裙C、长衫D、旗袍
3、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外人士交往时开始使用()
A、脱帽礼B、跪拜礼C、握手礼D、鞠躬礼
4、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曾颁布法令:“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材料体现了
A.平等思想B.迷信思想C.爱国思想D.科学思想
5、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6、.“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民国政府初期下令禁止___________推动妇女解放,女子走向社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合作探究】
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重要原因?
你从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巩固提升】
1、各地兴起剪辫运动是在()
A、洋务运动开始之后B、辛亥革命爆发之后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B.鞠躬礼体现等级观念
C.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D.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
心得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