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的给药方法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医院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给药方法。
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患者通过口腔将药物吞咽到胃肠道,药物经过胃液和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起到治疗作用。
这种给药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无法吞咽或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来说,口服给药不适用。
2.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中,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起到迅速有效的治疗作用。
该方法适用于紧急抢救、需要快速效果的情况,如心肺复苏、严重感染等。
但静脉注射需要专业操作,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严密监测。
3.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药物通过肌肉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一些不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长效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肌肉注射相对比较安全,操作简便,但需要注射量较小,药物浓度不能过高。
4.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脂肪组织中,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一些需要缓慢持续作用的药物,如胰岛素、激素等。
皮下注射相对比较安全,可以自行进行,但需要注射量较小。
5.吸入给药:吸入给药是将药物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部,药物通过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吸入给药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副作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
除了上述常见的给药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给药方式,如皮肤贴药、眼药水、耳鼻喉滴剂、直肠给药等,根据疾病的不同和患者的需求,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此外,在给药过程中,医生还需根据患者的体格特点、病情、药物特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用药调整,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常用给药方案的设计方法有
常用给药方案的设计方法有常用给药方案的设计方法有一、概述给药方案的设计是临床药物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个良好的给药方案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给药方案设计方法,涵盖了剂型选择、给药途径、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频率和治疗时长等方面。
二、剂型选择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具体形式,如片剂、注射剂、栓剂等。
在选择剂型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特性、疾病的性质、患者的接受能力等因素。
常见的剂型选择方法包括: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选择适合的剂型;根据疾病的性质和进展情况,选择能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剂型;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易于接受和便于使用的剂型。
剂型选择的目标是确保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药物动力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人体的路径和方式。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注射、局部应用等。
给药途径的选择需要考虑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药物的速效性和副作用等因素。
常见的给药途径选择方法包括: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应用要求,选择适合的给药途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选择能够快速起效的给药途径;根据患者的生理情况和特殊需求,选择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的选择能够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是指在给药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的数量和浓度。
药物剂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特性、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治疗目标和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
常见的药物剂量确定方法包括: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确定最佳的药物剂量;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范围;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个体差异,确定合理的个体化剂量。
药物剂量的确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给药时间给药时间是指药物在一天中的具体给药时间点。
给药时间的选择需要结合药物的特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治疗目标等因素。
常见的给药时间选择方法包括:根据药物的特性和适应症,确定最佳的给药时间;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时间,确定便于患者接受和便于遵从的给药时间;根据疾病的进展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合理的给药时间间隔。
五种常见药物给药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五种常见药物给药方式及其注意事项药物给药方式及其注意事项在医疗治疗过程中,给药是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口服、注射、贴片、滴眼液和滴鼻液等方式,将药物输入人体。
这里将介绍五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一、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指将药物通过口腔进入胃肠道。
这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具有简单、方便、无痛苦等优点。
但在口服给药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医嘱用药: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严禁擅自更改剂量或频率。
2. 注意饭前饭后:有些药物需要在餐前或餐后服用。
餐前服用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餐后服用可促进吸收。
3. 细心咀嚼:对于需要咀嚼的药物,应充分嚼碎后再吞咽。
这有助于增加药物的表面积,提高吸收速度。
二、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血液循环系统、皮下组织或肌肉中,以达到迅速起效的目的。
常用的注射给药方式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1. 皮下注射:通过注射针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
皮下注射一般适合小剂量的药物,吸收较慢但效果持久。
2. 肌肉注射:药物被注入到肌肉中,吸收速度较快。
注意选择注射部位,尽量避免注射到肌肉血管丰富的区域。
3. 静脉注射:通过导管将药物注入静脉,起效速度最快。
这种给药方式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三、贴片给药贴片给药是将药物敷贴在皮肤上,通过经皮吸收达到治疗作用。
在使用贴片给药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 清洁皮肤:贴片给药前应保持皮肤清洁,清除油脂和污垢,以便药物更好地吸收。
2. 遵循指示: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贴片,并遵循使用频率、更换时间等规定。
3. 轮换贴片位置:每次更换贴片时,应选择不同的位置,以避免对同一部位过度使用,从而减少皮肤刺激。
四、滴眼液给药滴眼液给药是将药物滴入眼睛,用于眼部疾病的治疗或预防。
在滴眼液给药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 动作轻柔:滴眼液时,需用手掌轻轻将下眼眶拉开,用无名指或中指轻轻托住下眼睑,然后将滴管放在眼球与下眼睑结合处,滴入适量的药液。
给药方案参考
给药方案参考引言:在医学领域中,给药方案是指为患者合理、安全地给予药物治疗的一套方案。
给药方案的设计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以及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给药途径、剂量和给药时机等方面,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些给药方案的参考。
一、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患者体内的途径,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可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给药途径及其适用情况:1. 口服给药(Oral administration):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在大多数情况下安全性较高且患者便于接受。
适用于可通过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如片剂、胶囊等。
但口服给药可能受到药物的不稳定性、食物的影响以及患者肠道功能等因素的影响。
2. 静脉给药(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静脉给药直接将药物注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中,能够迅速达到治疗浓度。
适用于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发挥药物作用的情况,如心脏急救、休克等。
但静脉给药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跳以及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
3. 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至患者的肌肉组织中,药物会通过肌肉血流逐渐被吸收。
适用于不适合口服给药的药物,如溶解慢或有较强刺激性的药物。
但肌肉注射可能引起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
4.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至患者的皮下组织中,药物会通过皮下组织血流逐渐被吸收。
适用于小剂量、溶解快或对患者要求较为严谨的药物。
但皮下注射可能引起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
二、剂量给药剂量是指患者在一次给药中所接受的药物的量,剂量的合理确定有助于药物达到预期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剂量的考虑因素和常见给药药物的推荐剂量范围:1. 患者因素: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肝功能和肾功能等都会对药物代谢和排泄产生影响。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2. 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对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有所不同,需要根据给药途径调整药物的剂量。
常见用药种类用药方法给药途径
第四步:屏气10秒钟后缓缓呼气。 第五步:吸药后注意漱口。
常见问题:不拨滑竿 反复拨滑竿
都保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旋松并将盖拔出。
第二步:垂直拿药瓶旋转底 座,旋转至不能再转时原路 返回,当听到咔嗒一声时, 表明药物已经装好。
缺点:患者不能正确和协调地完成吸气和喷药动 作,尤其是在老年人与儿童更易发生。使用抛射 剂。
常用的有: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异 丙托溴铵气雾剂(爱全乐)、布地奈德气雾剂 (普米克)等。
干粉吸入器(DPI)
优点:不需要使用MDI时吸气和揿喷药动作的协调。 不需要抛射剂。
缺点:适用的药物相对较少。使用时患者需要一定 的吸力。药粉必须保持干燥。操作存在步骤,急性 发作患者不适合。
常见用药种类 用药方法 给药途径
常用药物种类
常用剂型有40余种,其分类方法有多种:
▪ 按给药途径分类 ▪ 按分散系统分类 ▪ 按制法分类 ▪ 按形态分类
形态相同的剂型,其制备工艺也比较相近,例如, 制备液体剂型时多采用溶解、分散等方法;制备固 体剂型多采用粉碎、混合等方法;半固体剂型多采 用熔化、研和等方法。
都保的使用方法
第三步:先呼一口气,将气呼尽 后,将吸嘴放入口中, 双唇包住吸嘴,用力吸 气,然后将装置从口中 拿出。
第四步:屏气10秒钟后缓缓呼气。
第五步:吸药后注意漱口。
常见问题:无味道, 粒子微小,患者吸入 没有明显感觉。认为 没有吸入进药物。
DPI注意事项
判别各类装置使用次数
MDI :如图所示
两种多剂量干粉吸入器。
准纳器
都保
农药常用施药方法
常用施药方法1、喷雾法:是防治大田农作物病虫草害最常用的一种施药方法。
利用喷雾药械将液状使用的农药制剂,加水稀释后,喷洒到作物表面,形成药膜,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
喷雾需要喷雾器、水源和良好的水质。
2、喷粉法:是用喷粉器产生风力将农药粉剂喷撒到农作物表面。
适于缺水地区,工效较高,但粉剂粘着力差,飘逸性强,防治效果一般不如喷雾法,易污染环境。
3、泼浇法:是把定量的乳油。
可湿性粉剂或水剂等,加水稀释,搅拌均匀,向植物泼浇或用水唧筒进行喷雨。
主要用于稻田害虫的防治,用水量比喷雾多出2-3倍不适用于多数病害的防治。
4、撒施法:适用于施用颗粒剂和毒土。
制作毒土时,药剂为粉剂时,可直接与细土按一定份数混合均匀;液剂时,先将药剂加少量水稀释后,用喷雾器喷到细土上拌匀撒毒土防治植株上的害虫应在雾水末干时进行,防治地下害虫应在雾水干后进行。
对剧毒农药,不能做成毒土撒施。
5、土壤处理法:结合耕翻,将农药利用喷雾、喷粉或撒施的方法施于地面,再翻入土层,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线虫、土传性病害和土壤中的虫、蛹,也用于内吸剂施药,由根部吸收,传导到作物的地上分,防治地面上的害虫和病菌。
6、拌种法:将一定量的农药按比例与种子混合拌匀后播种,可预治附带在种子上的病菌和地下害虫及苗期病害。
7、种苗浸渍法:利用一定浓度的药液浸渍种苗木的方法,一般应用的农药为水溶剂和乳油,用于防治附带在种子苗木上的病菌。
浸渍种苗要严格掌握药液浓度、温度、浸渍时间,以免产生药害。
8、毒饵、毒谷法:将具有胃毒作用的农药与害虫害鼠喜食的饵料、谷物拌匀,施于地面,用于防治地面危害的害虫害鼠,配制毒谷应先将谷物炒香或煮半熟,晾成半干后再拌药。
9、熏蒸法:是利用具有挥发性的农药产生的毒气防治病虫害,主要用于土壤、温室、大棚、仓库等场所的病虫害防治。
10、熏烟法:主要应用烟剂农药,将农药点燃后产生浓烟弥散于空气中,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温室、大棚、仓库等密闭场所的病虫害。
一种药物的给药方法
一种药物的给药方法
药物的给药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
1. 口服给药:将药物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经胃肠道吸收到血液中。
这是最常见的给药方法,方便、容易控制剂量,但吸收可能受到胃肠道排空速度、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消化道的pH等因素的影响。
2. 注射给药:将药物注入体内的静脉、肌肉或皮下组织中,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快速起效。
常见的注射方法有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3. 外用给药:将药物涂抹、喷洒或涂抹在皮肤表面、眼部、耳朵、鼻腔、口腔等处,通过局部吸收起药效。
这种给药方法常用于皮肤病、眼耳鼻喉等疾病的治疗。
4. 吸入给药:将药物以气雾、粉末等形式吸入呼吸道,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肺组织或气管支气管等部位。
这种给药方法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5. 药物植入给药:将药物植入皮下组织、腹腔、肌肉等部位,通过局部吸收或缓慢释放起到治疗作用。
常见的药物植入给药方法有输液、埋植粒、子宫内装置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给药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给药途径,如病灶注射、腔内给药、口腔黏膜给药等,根据具体药物和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给药方法的选择也要考虑患者的接受能力、病情和药物的特性等因素。
常用给药途径有哪些
常用的给药门路有哪些?临床常用的给药门路有多种,按主要特色大概可分为肠内给药和肠外给药两大类。
1、肠内给药:包含口服、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
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
其弊端为:某些药物因自己的被物理性质而不可以汲取;有些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惹起呕吐;或因消化酶和胃酸而被损坏;别的在食品和其余药物同时存在时,汲取多不恒定。
舌下给药:只管口腔粘膜可用于汲取的表面积不大,但对某些药物来说,经口腔粘膜汲取有特别意义。
比如硝酸甘油在舌下汲取十分快速,可快速产生治疗成效。
直肠给药:在患儿呕吐或意识消逝状况下,常常经过直肠给药。
经直肠汲取的药物,约有 50%不经过肝脏。
但直肠汲取常常不规那么、不完好。
2、肠外注射:包含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等。
静脉注射:把药物的水溶液直接注入静脉血流中,可正确而快速获取希望的血药浓度,因此作用产生快速靠谱。
这是其余给药方法所不可以抵达的。
但因为高浓度的药物快速抵达血浆和组织,增添了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频频注射还有赖于连续保持静脉畅达。
这类方法不合用于油溶液或不溶性物质。
皮下注射:仅合用于对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否那么可惹起强烈痛苦和组织坏死。
皮下注射的汲取速率往常平均而迟缓,因此作用长久。
肌内注射:药物水溶液肌肉注射时汲取十分快速,合用于油溶液和某些刺激性物质。
3、肺的汲取:气体或挥发性药物吸入后,由肺上皮和呼吸道粘膜汲取。
由于表面积大,药物可经这一门路快速进入血液循环。
别的,药物的溶液能够经雾化以气雾剂形式吸入。
对肺部疾病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主要弊端是药物剂量不好控制,用法较麻烦。
4、局部用药粘膜:将药物用于结膜、鼻咽、口腔、直肠、尿道和膀胱等,主假如利用它们的局部作用。
皮肤:极罕有药物能快速穿过完好的皮肤,但药物可经皮肤汲取,一般药效与其覆盖的表面积和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
固然表皮有脂质屏障作用,但好多溶质能自由经过真皮,所以药物经过磨损、创伤或剥脱处皮肤产生的汲取作用要快得多。
安全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安全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药物的正确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药物的安全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1.口服给药:-选择合适的口服给药时间: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或饭后空腹服用,而有些药物则需要在饭后服用。
-注意服药剂量和间隔时间: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嘱咐服药,并遵守药物的最大剂量和服药间隔时间的限制。
-注意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一些食物可以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吸收,患者应避免与这些食物一起服用药物。
2.注射给药:-准备注射器和药物:注射器和针头必须干净且无损坏,而药物必须正确储存和准备。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方法: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示,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注意注射的角度和深度:使用正确的角度和深度注射,以确保药物进入正确的层次。
-注意注射速度:按照医生嘱咐的速度缓慢注射,以避免压力过高导致药物逆流或血管损伤。
-定期更换注射部位:应定期更换注射部位,以降低注射后疼痛、红肿和感染的风险。
-处理废弃的注射用具:注射器、针头和废弃的药物容器必须正确处置,以避免传播感染或伤害他人。
3.外用给药:-选择适当的外用给药方式:根据病情和医嘱选择药膏、喷雾、贴剂或搽剂等合适的外用给药方式。
-清洁受药部位:用温水和肥皂清洁受药部位,以去除污垢和污染物,然后彻底干燥。
-涂抹药物:在干燥的皮肤上涂抹或揉搓药膏,但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刺激皮肤或破坏药膏。
-遵守用药频率和用量:严格遵守用药频率和用量的限制,以免过量或缺量。
-避免涂抹在眼睛或口腔周围:避免将外用药物涂抹在眼睛或口腔周围,以免刺激或误食。
除了以上常用的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在使用新药物之前,患者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等信息。
-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患者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必须按照医嘱严格使用药物。
-药物存储和处置:药物必须储存在阴凉、干燥和不易触及儿童的地方,过期或不需要的药物必须进行安全处置。
给药的名词解释
给药的名词解释在医学领域中,给药是指通过不同途径为患者提供药物以治疗疾病的过程。
给药涉及到多种名词和术语,如给药途径、给药方式和给药剂型等。
本文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学文献以及讨论药物治疗方案。
一、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人体的路径,常用的有口服、注射、吸入、皮肤贴药、鼻内给药等。
每种给药途径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适用情况。
下面我们对这些常用给药途径进行解释。
1. 口服给药(Oral administration):即患者通过口腔将药物吞咽到胃肠道,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这种给药方式便携、舒适,常用于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
口服给药的缺点是药物在肠道中可能被代谢和消化,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2. 注射给药(Injection):药物通过注射器和针头直接输入到体内,常用于溶液、悬浮液和粉末剂。
注射给药的优点是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循环,作用迅速。
然而,注射给药需要专业技能,可能会引起不适和局部反应。
3. 吸入给药(Inhalation):药物以气体、气溶胶或细粉末的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通过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吸入给药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这种给药方式的优点是药物直接作用于肺部,减少对其他组织的影响。
4. 皮肤贴药(Transdermal patch):药物以贴贴的形式附着在皮肤上,通过皮肤的渗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皮肤贴药一般用于长期治疗,如疼痛、高血压等。
皮肤贴药的好处是给药方便,减少药物的次数和剂量。
5. 鼻内给药(Nasal administration):药物以喷雾、滴剂或吸入的形式通过鼻腔给药,通过鼻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鼻内给药常用于治疗鼻腔和鼻窦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
这种给药方式的优点是药物的血药浓度可以较快达到峰值。
二、给药方式给药方式是指将药物制剂应用到给药途径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给药方式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下面对一些常见的给药方式进行解释。
药理学中常用的给药方法
药理学中常用的给药方法
1. 口服给药:药物通过口腔进入胃肠道,被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
这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
2. 注射给药:将药物注入肌肉、静脉、皮下或脊髓等部位,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3. 吸入给药:药物通过吸入装置进入呼吸道,被肺泡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4. 局部给药:药物通过创伤面、皮肤、黏膜等部位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
5. 经皮给药:药物通过皮肤穿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可以通过贴剂、凝胶、喷雾等方式给药。
6. 瘤内给药: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组织中,使其局部浓度达到高水平,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毒性作用。
7. 粘膜腔内给药:将药物直接涂抹在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表面上,被粘膜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8. 灌肠给药:将药物溶解在注射用水中注入大肠内,使其被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9. 皮下埋置给药:将药物植入皮下组织中,使其缓慢释放进入全身循环系统。
10. 穿刺给药:将药物通过穿刺或置管的方式直接注入腹腔、心包、胸腔等部位,达到快速的治疗效果。
不同的给药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药物和病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给药方法。
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
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掌握急救药品的用法对于处理这些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匡助您在关键时刻正确应对,为伤者争取珍贵的救治时间。
一、心肺复苏药阿托品:适合于心动过缓或者心脏停搏的患者。
可通过静脉注射赋予,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多巴胺:用于治疗低血压和休克。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遵医嘱调整剂量。
二、抗休克药肾上腺素:用于治疗过敏性休克。
通过肌肉注射给药,剂量应严格遵医嘱。
平衡盐溶液:用于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
可快速静脉滴注。
三、镇静镇痛药苯巴比妥:用于镇静、抗焦虑。
根据患者情况,可通过口服或者注射给药。
吗啡:用于镇痛,需注意成瘾性。
仅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四、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用于局部浸润麻醉。
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浓度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丁卡因:适合于表面麻醉。
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过量,遵循医生指导。
五、呼吸兴奋药尼可刹米:用于治疗中枢性呼吸抑制。
可通过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应遵医嘱。
洛贝林:用于治疗呼吸衰竭。
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注意控制剂量和速度。
六、止血药云南白药:具有止血、止痛作用。
可用于创伤出血,可口服或者外敷。
凝血酶:促进血液凝固,用于止血。
需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七、解毒药纳洛酮:用于拯救阿片类药物中毒。
应及早使用,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氟马西尼:用于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的拯救。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临床应用中的给药方法
临床应用中的给药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给药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合理的给药方法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下面将就临床应用中常见的几种给药方法进行介绍。
一、口服给药口服是最常见的给药方法之一,患者通过口腔将药物送入胃肠道,药物在胃肠道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再通过血液输送到目标组织或器官。
口服给药简便易行,适用于大多数患者,药物也能够长时间停留在胃肠道,缓慢释放,但受肠道吸收的不确定性以及胃酸等因素的影响,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可能会有所降低。
二、皮下注射给药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的给药方法,药物通常能够在注射部位形成药物沉积,然后通过血管系统缓慢地被吸收。
皮下注射能够产生较稳定的药物血浓度,适用于慢性疾病治疗或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但注射部位局限,注射过程需细心操作,注射部位局部反应也需要密切观察。
三、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患者的静脉中进行快速吸收的给药方法,能够迅速达到最大药效,适用于急救、危重患者或需要快速效果的情况。
静脉注射需要专业技能,操作风险较高,需要注意给药速度和浓度,一旦发生注射错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四、肌肉注射给药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药物能够在注射部位缓慢释放,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被吸收。
肌肉注射常用于一些注射剂型,对于需要较大容量的药物给药也比较适用。
肌肉注射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角度,避免出现注射不良反应。
五、局部给药局部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涂抹或者敷贴在患者的皮肤表面或者黏膜表面进行给药,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疾病或者局部症状。
局部给药能够减少全身器官的药物暴露,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但可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中的给药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在选择给药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性综合考虑,合理搭配给药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药品用法用量
广谱抗心律失常及心绞痛作用,扩张冠脉,降低心肌作功及减少心肌耗氧量;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早搏、阵发性房扑和房颤。
心血管系统:窦房结功能抑制或房室传导阻滞及扭转性室速,心电图可见Q-T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U波显著等,静注过快可产生低血压、头晕、震颤、共济失调。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肺间质或肺泡纤维性肺炎及小支气管腔闭塞。
氨甲苯酸
止血芳酸
PAMBA
一次0.1~0.3g,静注或静滴。极量:一日0.6g
0.1g/10ml
用于纤溶酶活性亢进引起的出血,如产后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手术后的出血
用量过大可引起血栓形成并可诱发心肌梗塞。
酚磺乙胺
(止血敏)
一次0.25~0.75g,一日2~3次,稀释后静滴
0.5g/2ml
能促进血小板生成并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用于手术前后预防出血及治疗消化道、肺、脑、眼底出血、鼻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1g/10ml
1、抗过敏作用: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接触性皮炎;2、促进骨髓和牙齿的正常发育;3、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4、解救镁中毒;5、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1、刺激性强,不宜做肌注或皮下注射,静注时须稀释,并避免漏出血管外引起剧痛及组织坏死。2、在强心甙治疗期间禁忌静注钙剂,以免加重强心甙的心脏毒性。
一次50mg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23ml溶解后再用同一溶液500ml稀释静滴滴速为103050mg用于高血压危象和难治性心力衰竭可有消化道反应头痛心悸丧失定向等严重时可致肌痉挛或惊厥硝酸甘油一次51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用于缓解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开始以每分钟510ug速度滴入以后根据病人反应逐渐增加用量5mg1ml直接松弛平滑肌特别对血管平滑肌作用最明显
常用药物泵入用法
常用药物泵入用法在临床治疗中,药物泵入是一种精确控制药物输注速度和剂量的给药方式。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些常用药物的泵入用法。
一、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和急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
在泵入时,一般使用浓度为 50mg/50ml 的溶液,起始剂量为 5-10μg/min,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和症状逐渐调整剂量,最大剂量通常不超过200μg/min。
需要注意的是,在泵入硝酸甘油的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防止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同时,要避免突然停药,以免引起反跳性心绞痛。
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具有多种作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其作用与剂量相关。
小剂量(1-2μg/kg/min)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增加尿量;中等剂量(2-10μg/kg/min)主要激动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大剂量(10-20μg/kg/min)则主要激动α受体,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在泵入多巴胺时,通常先以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情况逐渐调整剂量。
三、胰岛素胰岛素常用于控制血糖,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或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紧急情况时。
一般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浓度根据具体情况配制。
对于普通的血糖控制,起始剂量可以为 01U/kg/h,然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每 1-2 小时调整一次剂量。
在泵入胰岛素期间,要频繁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四、硝普钠硝普钠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扩张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急症和急性心力衰竭。
通常将 50mg 硝普钠溶解于 50ml 生理盐水中,起始泵入速度为05μg/kg/min,然后根据血压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10μg/kg/min。
由于硝普钠在光照下容易分解,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光。
五、咪达唑仑咪达唑仑是一种常用的镇静药物。
在泵入时,常用浓度为5mg/50ml 的溶液,起始剂量为 002-005mg/kg/h,根据患者的镇静程度和反应调整剂量。
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
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和外用给药。
口服给药是指药物经口腔进入消化道,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这种给药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易于操作和患者接受度高的优点。
口服给药可以分为固体和液体剂型,如片剂、胶囊、口服溶液等。
其中,片剂是最常见的固体剂型,通常由活性药物和辅料通过压片工艺制成。
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入体内组织或血液循环,以达到快速起效、直接作用于靶组织、绕过肠道吸收等目的。
注射给药的主要形式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皮内注射等。
皮下注射常用于给药量较小、需要持续、延缓释放的药物,如胰岛素。
肌肉注射适用于需要较大给药量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
静脉注射通常选择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静脉推注,适用于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作用的药物。
皮内注射多用于皮肤病变处或皮下组织紧张的部位,如疫苗接种等。
外用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涂抹、喷洒或敷贴于皮肤、黏膜或其他体表组织上,以通过局部作用起到治疗或缓解症状的目的。
外用给药主要用于皮肤炎症、烧伤、创伤、湿疹等表面病变的治疗,以及眼药水、滴耳剂等眼耳用药的给予。
外用给药的优点是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不经过肠道吸收,避免了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
除了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和外用给药,还有其他一些给药方法如皮下植入、栓剂给药、吸入给药、贴片给药、雾化给药等。
这些给药方法针对不同病情或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总之,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包括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和外用给药。
通过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可以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病变组织,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给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特性、治疗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抗癌药物的常用给药方法
抗癌药物的常用给药方法
一、全身给药
1、口服:由于抗癌药物在胃内易被胃酸破坏且常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及腹泻等反应,故口服药须装入胶囊或制成肠溶剂以减轻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
2、肌内注射:只限于刺激性较小的水溶性药物。
肌注宜深,以利药液吸收。
3、静脉注射:原则上应以生理盐水作溶剂。
如果葡萄糖作溶剂,常因PH值较低,而破坏药物,降低疗效。
配制阿霉素应以注射用水作溶剂。
二、局部用药
1、动脉插管注射:通过手术将细的硅胶管插入肿瘤的供应动脉,再通过导管注射抗癌药物。
2、半身及躯干阻滞化疗:利用止血带、绷带卷或专门设计的器具等压迫腹主动脉或两侧股动脉,中断下半或下肢血液供应20~30分钟,使药物进入上半身的浓度增加,以提高疗效。
3、浆膜腔内注射:当恶性肿瘤侵犯胸膜腔或心包腔而引起恶性腔内积液者,可于全身给药的同时,进行腔内给药。
4、脊髓腔内注射:主要在脑膜脊髓腔内有肿瘤侵犯者应用。
5、膀胱内冲洗:对于体积很小的膀胱乳头状癌可以应用。
6、瘤内注射:体表肿瘤,妇科肿瘤如宫颈癌等,可酌情给予抗癌药物肿瘤内注射。
7、局部外涂或冲洗创面,皮肤癌可用油膏外涂。
外科手术中,为防止癌细胞的繁殖,常在胸腹腔用抗癌药物冲洗创面。
常见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推荐策略考察
常见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推荐策略考察药物是医生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选择可以保证疗效的达到,而错误的选择则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出现副作用。
因此,正确的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推荐策略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药物的剂量及给药途径进行考察,并提出推荐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常见药物的剂量范围和给药途径。
常见药物分为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两大类。
内服药物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等途径进入体内的药物。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需要达到的效果,剂量和给药途径有所不同。
例如,常用的抗生素阿莫西林的剂量为每次250-500毫克,口服给药途径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而对于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通常选择静脉注射的给药途径,剂量为每次0.3-0.4毫克。
在给药途径选择上,一般情况下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方式,因为它方便、易操作,适用于各年龄段的患者。
若患者无法口服,如严重呕吐或意识不清,可以选择其他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给药途径时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并确保注射过程安全。
对于外用药物,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局部涂抹、滴眼液、滴耳液等。
例如,常用的抗菌药物氯霉素滴眼液,剂量为每次滴入1-2滴,用于眼部感染的治疗。
而外伤消毒药物碘酒,常用于局部涂抹,需根据具体情况涂抹适量即可。
此外,还有一些局部冷敷和贴膏药等给药途径,也常用于一些疼痛和肌肉拉伤的治疗。
针对常见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的推荐策略,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充分了解药物的特性,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等。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评估药物的副作用和药效,从而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例如,口服给药途径方便简便,但药物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可能存在首过效应,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评估剂量范围。
对于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救治心脏病发作的硝酸甘油,可以选择更快速的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
其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的饮水量和采食量与肉仔鸡有很大不同,原则上供给充足的饮水,
2、混水给药:是将药物溶于水中,让家禽自由饮用。
混水给药时,首先要了解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情况下,按24小时2/3需水量加药,任其自由饮用,药液饮用完毕,再给加1/3新鲜饮水。
若使用在水中稳定性差的药物,或因治疗的需要,可采用“口渴给药法”对鸡群停止供水2小时后,以24小时需水量的1/5加药供饮,令其在1小时内饮毕。
为了避免自动饮水器给药浓度不均匀,建议重症疾病应人工和
手动供水。
家禽的饮水量受舍温、饲料、饲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计算饮水量时应于考虑。
3、混料给药:将药物均匀地混入饲料,供家禽自由采食,适用于长期投药,药物与饲料必须混合均匀,常用递加稀释法,先将药物加入小量饲料中混匀,再与10倍量饲料混合,余其类推,直至与全部饲料混匀。
一般存中药的产品通常是按全天采食量计算用药后集中于1/2或1/3日粮给药,分两次喂给。
给药时应注意药物与饲料添加物的相溶性与相互关系。
4、气雾给药:气雾给药是利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将药物雾化成易分散的微滴或微粒,通过家禽呼吸道吸入的给药方法。
5、带鸡消毒:集约化养禽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法,肉鸡在鸡舍约两个月,蛋鸡约两年,为防止饲养期感染,应视污染程度,定期进行带鸡消毒。
在炎夏季节可每日进行1-2次,春秋季节每3-5天一次,冬季每周一次,喷洒量0.2-0.25L/m2即可。
6、药浴: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常用的给药方法。
一种是把水生动物放入溶有药物的水中浸洗;另一种在水生动物的栖息水中溶入药物。
浸洗时采用较高浓度进行短时间药浴;第二种则采用较稀浓度长时间药浴。
此外陆生动物也可采用药浴的形式来杀灭体外寄生虫。
(二)个体给药法:
1、经口投药:是将药液或药片直接投入口腔吞咽的给药的方法,经口投药方法简便,剂量准确,但药物吸收较慢,生物利用度低,费工费时。
2、嗉囊注射:是将药液注射嗉囊的给药方法,此法操作简便,剂量准确,特别是需要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或者禽只开喙困难均可采用。
3、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操作简便,剂量准确,药效发挥迅速、稳定。
4、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入翼下静肪的给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