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理论建构

合集下载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章节考试重点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一节(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2、经验性3、理论性4、社会性(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2、社会研究的对象3、社会研究的内容4、社会研究的方法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5、社会研究者个人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2、态度调查3、因果分析4、预测分析5、对策研究第二节(一)社会研究的目的:1、探索未知的事物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3、扩展已有的知识(二)社会研究的意义: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第三节(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1、经验性2、理论性3、规范性4、多样性(三)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第四节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收集资料阶段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第一节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第四章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社会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第四章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一、单项选择题1.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形式B.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抽象概括C.人们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实质和规律的认识D.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解析】:C 社会理论是人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

从其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人们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2.社会理论最终是来自于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经验观察,是对社会现象的A.抽象概括和普遍性概括B.理论抽象和普遍性概括C.特殊性概括D.理论抽象和特殊性概括【解析】:B 社会理论最终是来自于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经验观察,是对社会现象的理论抽象和普遍性概括。

3.社会研究者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某种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归类表述,这是A.理论假设B.理论建构C.理论概括D.理论抽象【解析】:C 本题考查了理论概据的概念。

所谓理论概括是指社会研究者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的归类表述。

4.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

这是A.经验概括B.理论抽象C.理论概括D.社会理论【解析】:B 本题考查了理论抽象的概念。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种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就是理论抽象。

5.社会研究者通过高度的抽象概括而对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实质做出的反映就是A.社会规律B.经验概括C.社会理论D.社会经验【解析】:C 本题考查了社会理论的概念。

社会研究者通过高度的抽象概括而对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实质做出的反映就是社会理论。

6.人们通过有限的经验观察而获得的对一类社会现象的规律带有普遍性特点的概括是指A.经验概括B.理论概括C.理论抽象D.价值概括【解析】:A 本题考查了经验概括的概念。

人们通过有限的经验观察而获得的对一类社会现象的规律带有普遍性特点的概括就是经验概括。

7.以下关于经验概括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在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的反映B.属于理论层次的概括C.其理论和概括的程度较高D.要求使用抽象的概念【解析】:A 经验概括不属于理论层次的概括,B项错误;经验概括的抽象和概括的程度较低,C项错误;经验概括一般不要求使用抽象的概念,D项错误。

第四章学习理论

第四章学习理论



(四)行为的学习 1.新行为的塑造 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 标。 “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2.行为的消退与维持 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 行为。 维持就是行为的持续。


3.行为的分化与泛化 分化就是知觉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 作出反应。 泛化就是将行为、技能、概念从一个情 境移到另一个情境或任务中。


2.保持过程 指将观察到的信息转化为符号的形式并 贮存在长时记忆中。对被观察到的信息 进行两种编码:形象和语义编码,即表 象和言语。 3.生成过程 是指将符号化的内容转化为相应的行为, 亦叫复制。自我效能感是影响生成过程 的一个重要因素。


4.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个体 不仅通过观察模仿从楷模身上学习到了 行为,而且愿意在适当的时机将学习到 的行为表现出来。 动机的来源:榜样的直接强化;替代强 化;自我强化。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1.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 定势。 2.练习律: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 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满意的结果会增强情境与反 应之间的联结,反之则减弱。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斯金纳的学习实验 斯金纳箱 饥饿的白鼠吃食丸 鸽子啄圆窗反应

2.对学习过程的观点。 布鲁纳认为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 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学习应注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 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该学科的基本 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包括该学科的知 识结构和学习态度、方法两方面。

4.提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 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第四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三种教学模式

第四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三种教学模式
一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它 采用了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建构主义认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 意义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 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 实。我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 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 于是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所 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 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国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启示 (一)在布鲁纳的研究中,注重了学生智力的提高, 但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二)布鲁纳倡导的的发现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 可取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 有借鉴意义。 (三)布鲁纳领导的学科结构运动遭遇挫折的重要 原因,就在于他只注重了“科学世界”而忽视了 “生活世界”。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 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 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 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 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 中,“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关键要素。
单纯以掌握化学知识-技能为目的教学显然已不能适应化学 科学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化学课程改革强调“给每一个学生 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 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 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科学素养可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个维度。这与我国以往化学课程过于重视双基,忽视 学习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了较鲜明的对比。 在传统教学当中,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学科的知识 结构;而在建构主义课程观指导下的教学中,是通过教师引 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来达到对化学学科结构的整体建构。 这种建构,不仅是让学生明了学科的知识结构,而是让学生 知道科学探索的过程及方法,更是让学生品尝到科学探索的 艰辛并体味到收获的喜悦,从而丰富、拓展化学教育的价值。

【社会学考研必看】_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简答题附答案

【社会学考研必看】_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简答题附答案

简答题:1、对社会研究可以进行哪些分类?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以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2、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理论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知识,寻找社会运行的规律;应用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直接帮助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理论研究包括哪些类型?一般来说,即包括在抽象层次进行学术探讨;也包括在理论层次上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现实问题(实证研究,是理论性社会研究的重点)(建立假设得到理论解释——观察、概括、抽象、检验已有理论,提供新理论解释)4、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理论性研究现实的社会价值?一方面应该提倡理论研究者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将理论研究的选题方向更多地集中在与人类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

另一方面理论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采用一些比较通俗的表述方式,或者通过科普读物的方式给普通读者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5、简述应用性社会研究的主要领域?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发展指标和社会影响评估等。

主要研究领域:人口管理、劳动就业、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

(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其他各领域也需要社会科学的应用性研究)6、简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三部分:一是实地考察;二是请教专家;三是查阅资料。

7、简述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点?比较简单,不太严格。

观察法、访谈法等,有时也进行小规模问卷调查,一些典型个安调查,结果并不用来推论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假设,而是为提出理论假设提供初步的根据和其他相应的信息。

8、解释性研究的方法特点?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首先进行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需要比描述性研究的程序更复杂,方法更精致、更严谨,针对性也更强。

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章社会研究方法理论建构和理论检验

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章社会研究方法理论建构和理论检验
b、一个概念可以是高度抽象的,并且有时无需考 虑它是否可以在经验当中实际测量;而一个变量 则必须能够在经验当中测量。
Page 10
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2、理论的基本形式 理论的基本形态是理论命题、理论模型。 (1)理论命题 根据各种命题所表述的理论类型的不同,分为:
简单描述性命题、比较性命题、解释性命题、预 测性命题。
3、经验检验 具体方法: (1)按照变量的测量指标提出收集资料的方案; (2)通过社会调查和其他各种方法去收集实际资
料; (3)通过对经验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所收集的资
料是否支持理论假设。
如果经验资料能够支持操作性的命题,就表明当
初的理论假设是真实的,研究者就可以将理论假
设上升为理论。反之,就不能接受该假设。
很多情况下,一个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是复合的概念,在对 其进行操作化推演的过程中需要对概念进行分解。
举例:当研究者要对“家庭关系的恶化会对子女的学习产 生负面影响”的命题进行操作化推演。
家庭关系
子女的学习
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
夫妻吵架次数 亲子交流频率
出勤率 考试分数
Page 20
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Page 21
返回
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四、定性研究的逻辑
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采用的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 往往是 “理解的方法”
Page 18
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2)命题的操作化推演
命题的操作化推演是指按照对概念进行操作性定 义的方式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经
验测量的变量。
举例:失业问题会导致犯罪问题严重化。
失业问题
犯罪问题
失业率

第四讲 理论构建

第四讲  理论构建

一、从观察到经验概括 (一)经验归纳 (1)列举归纳:通过简单枚举建立经验概括。 (2)排除归纳:在许多命题中,排出不符合 客观事实的命题,保留未被事实所反驳的命题 并建立经验概括。
(二)统计概括 由统计资料归纳出的命题称为“统计概括”
经验概括的缺点:
大多是关于事实的陈述,还没有在现象和本质 之间建立关系。
经验概括的意义: 为新的理论提供事实依据 检验原有理论中的错误
新的启发与“顿悟”
二、从经验概括到理论 波普尔指出:不存在任何获得新思想的逻辑方法 或逻辑改建过程,任何科学发现都包含非理性因 素或“创造性地想象”。 爱因斯坦:没有任何逻辑途径可以直接导致定律 得发现,只有依靠直觉、依靠研究者的专业酷爱 才能的得到定律。 因此,由经验概括到理论也就是运用创造性地想 象和思维的抽象。
(5)罪恶感理论:
扎根理论的另一缺陷:理论缺乏必然的可信性。 因为它所依据的经验证据有不完全归纳提供。在 科学中,由这种归纳不可能得出普遍命题。 例如:
理论检验的过程
理论检验的目的:
检验这种理论解释的真实性
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
探寻新的理论解释
理论
假设
经验观察
经验概括
接受或拒绝假设
理论
一、推演假设
有指标(或变量)陈述的工作假设可以知道实际的 研究工作,它能使研究者明确的认识到,要收集何 种经验资料,在这种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
经验推演的缺陷: 由于概念、变量和指标处在不同的抽象层次,概念和变量、变 量和指标、概念和指标之间的联系不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来建立的, 而是主观的假定的,因此它们有可能不一致。 变量有可能未界定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指标有可能反映不出概 念的真实内涵或只反映其中一小部分的内涵。因此,工作假设被证实并 不能直接证实理论假设,理论假设也并不能直接证明理论的有效性和真 实性。 因此,检验一个理论解释就不能仅仅考虑研究假设的证实与否,还要考 虑各种复杂因素。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

目录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第五章抽样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第七章问卷设计第八章访谈法第九章观察法第十章实验法第十一章文献研究第十二章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1. 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2. 社会调查: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它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方法去了解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把握有关社会现状的一种社会认识活动。

3. 社会调查研究:指社会研究中的一种类型,它只包括以直接的社会调查为资料来源的社会研究活动,而不包括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

4. 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联系和区别(1)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

(2)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研究活动比社会调查研究包含更多的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加宽泛。

社会研究活动包括了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且内容更加广泛。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 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的社会状况,或解决某一理论和现实的问题而有目的地进行的社会认识活动。

2. 经验性: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第一手资料)3. 理论性: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

4. 社会性➢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接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 社会研究的主体➢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组织者、委托者、承担者、资助者➢社会研究者个人:组织者、研究者、技术人员、一般调查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等2.社会研究的对象(1)社会研究对象与“社会研究内容”和“社会调查对象”的区别①社会研究对象与社会研究内容➢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理论建构的方法与策略

理论建构的方法与策略

理论建构的方法与策略引言理论建构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很多研究者在进行理论建构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理论建构的常用方法和策略,帮助研究者们更好地进行理论建构工作。

第一部分理论建构的基本概念在开始介绍理论建构的方法和策略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理论建构的基本概念。

1.1 理论建构的定义理论建构是指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一种有关事物性质、规律和关系的抽象概念体系的过程。

它旨在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行规律,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理论建构的重要性理论建构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建构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可以推动学科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和深化。

•理论建构可以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理论建构有助于拓宽学科的研究领域,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发展。

第二部分理论建构的方法在进行理论建构的过程中,不同的研究者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理论建构方法。

2.1 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从具体事实中总结规律和抽象概念的方法。

在理论建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实例,逐步总结和归纳出一般规律和概念。

2.2 演绎法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规律推导出具体结论的方法。

在理论建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已有的理论和规律,通过逻辑推理和思维分析,推导出新的结论和理论。

2.3 实证法实证法是一种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和发展理论的方法。

在理论建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通过设计实证研究,收集和分析实证数据,从而验证和修正已有的理论,并提出新的理论。

2.4 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通过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和对比,揭示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的方法。

在理论建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一般规律和概念。

第三部分理论建构的策略除了选择合适的理论建构方法外,还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理论建构的效果。

理论建构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理论建构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理论建构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引言理论建构是学术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它对于学科的发展和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成为理论建构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理论建构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学者们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指导。

理论建构的基本概念理论建构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从观察、实验等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起一种对问题的解释和描述的系统性知识框架。

理论建构旨在提出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理或规律,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和问题。

理论建构的发展模式在理论建构的过程中,学者们通常会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论建构发展模式。

一、归纳-演绎模式归纳-演绎模式是指通过对具体观察和实证事实的归纳,得出一般原理或规律,然后通过演绎推理,将这些原理或规律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

这种模式常用于从具体案例中提炼出一般理论,并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方法进行扩展和验证。

二、理论启发模式理论启发模式是指通过对已有理论的学习和借鉴,寻找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在这个模式下,学者们会对已有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以弥补和超越已有的研究成果。

三、实证归纳模式实证归纳模式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实证研究,从具体事实中得出一般规律或结论。

在这个模式下,学者们通常采用实证方法,通过对大样本和多样本的调查和观察,收集并分析数据,从而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

四、建构主义模式建构主义模式是指通过对现实世界的主体性建构,创造出一种新的理论和知识体系。

在这个模式下,学者们认为人类的认识和理解是通过主观的建构和交互过程形成的,因此需要重视个体经验和主体性的构建。

理论建构的路径选择理论建构的路径选择是指在理论建构过程中,学者们选择适合自己研究对象和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论建构的路径选择。

一、实证研究路径实证研究路径是指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证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一般规律或结论的研究路径。

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

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

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是学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推动学术进展、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包括理论分析的概念和方法、理论建构的步骤和要点等。

一、理论分析的概念和方法理论分析是指对已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的过程,旨在理清理论的内涵、形式与逻辑,并通过分析找出理论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理论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梳理理论基础:理论分析首先需要了解所研究的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梳理其来源、发展历程等,从而明确理论的起源和核心思想。

2. 推导逻辑结构:通过推导理论的逻辑结构,分析理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理论主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理论的主要命题和命题间的逻辑关系。

3. 分析理论的应用领域和范围:理论的适用范围是很重要的,通过对理论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理论的普适性和适用性。

4. 评估理论的实证效果:通过实证研究或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理论的实证效果进行评估,检验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理论建构的步骤和要点理论建构是指在已有理论基础上,通过整合、扩展、修正等方式创造新的理论框架或模型的过程。

下面是理论建构的步骤和要点:1. 问题意识与研究动机:理论建构的前提是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研究动机的明确,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价值,并确定建构的理论对问题的解释和解决能力。

2. 确定建构的理论框架或模型:建构前需要明确理论的范畴和结构,确定建构的理论框架或模型,包括理论的核心概念、主要命题和命题间的逻辑关系。

3. 整合既有理论:在进行理论建构时,需要整合既有的相关理论,将不同理论的有益成分融合到新的理论框架或模型中,使新的理论具有更大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4. 扩展与修正: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对理论进行扩展和修正,使之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注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 验证与应用:建构完新的理论后,需要进行理论验证和应用。

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笔记(全)

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笔记(全)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第四节
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3、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
4、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
(二)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有:
1、概念
2、变量
3、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关系
1、概念: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
操作性定义:是指用一组实际操作来说明概念的实际含义和使用方式。
第二章 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有程度和方向之分。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还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理论的基本形态是理论命题、理论模型。
社会理论目的:
一、是要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存在和表现的程度;(描述性理论)
二、是要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之间以及多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解释性研究)
普查的主要特点:
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社会研究方法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一、社会研究的概述1、社会研究的含义研究: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指人们认识世界的各种活动。

它既包括对自然的认识,也包括对社会的认识。

同时在认识的深度上来看,也没有程度的要求。

社会研究: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研究方法,特指:按照科学的方法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活动,(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社会研究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现象,同时,这种认识是一种科学的认识)。

社会现象:是与自然相对应的现象的总和。

从广义的角度看,除了自然界以外的世界都可以视为社会。

具体而言,社会对象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科学的认识:就是发现真实。

也就是发现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本质及其规律。

这种科学的认识是一种理性认识。

关于社会现象本质的认识就是要发现这种现象独有的特征是什么关于事物规律的认识就是要发现影响特定社会现象产生、发展的原因,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

所以,科学的认识就是要回答特定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时候还包括怎么做)2、社会研究的物化成果:社会研究的成果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如学术性论文、研究报告、甚至是科学的认识等等。

尽管形式不一,但是社会研究的成果都是对社会现象的科学认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知识、理论。

这种科学知识或社会理论的基本特点就是:反映了特定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以及基本规律。

具体而言,这种认识或者社会理论有以下特点:第一,理论来自实践、并需经过实践的检验;第二,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定,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第三,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3 、社会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经验性(即社会研究要建立在对客观社会事实观察、实地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之上)、理论性、社会性4 、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四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和人员组织扮演的角色有: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研究项目的委托者、研究项目的承担者、研究的资助者;个人扮演的角色有:组织者、研究者、技术人员、一般调查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等不同的层次。

教育心理学大纲 第四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大纲 第四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院冯维本节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1、郭本禹主编:《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2、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3期。

3、王希华:《建构主义促进了学习理论的三次变革》,心理科学,2005年第28期。

什么是建构?建构(construct)一词通常运用于建筑学,指把事先造好的材料,诸如钢筋、水泥之类,通过合成建造成为一个新的结构性产品。

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客观主义知识观1、知识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反映,知识是现存的,是独立于认识者的。

2、知识只有在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的情况下才被认为是正确的。

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

2、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2、学习的建构过程是双向的3、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4、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体验一下知识的建构过程有一个小孩,坐在自家门前,看见一辆卖雪糕的车开过来,突然想起春节时奶奶给的压岁钱,猛地冲进屋内……有一个小孩,坐在自家门前,看见一辆“希望工程”捐款车开过来,突然想起春节时奶奶给的压岁钱,猛地冲进屋内……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理论建构——精选推荐

理论建构——精选推荐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理论的基本特征:(1)理论是来自于经验的实践。

(2)理论必须是抽象的。

(3)理论必须保持逻辑上的一致。

(4)理论必须是解释性的。

(5)理论必须是概括性的。

判断理论好坏的三个标准: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理论;解释越精确的理论就越是好理论;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主要由概念、变量、命题与假设三个一、概念1、概念的内涵:概念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概念分为实体概念和非实体概念两种。

用来表示社会中各种有形事物或现象的,如书本、笔墨、房屋等等,都是实体概念。

非实体概念是用来表示社会中许多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或现象,如尊重、同情心、社会地位等。

2、概念的功能:概念在科学研究中的功能是提供一种观察或勾画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方式。

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础,正是经过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才最后形成理论。

提炼概念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理论文献中借用。

二是从经验材料中抽出概念。

二、变量1、变量的含义: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通过对概念的限定,为概念设计一定的指标或概念的操作化而形成。

选择指标的标准是:使指标能够最大限度地说明研究中所界定的“概念”的内涵。

2、变量之间的关系(1)因果关系:在两个变量中,如果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这种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由于其它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2)相关关系:即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能明确地区分哪个变量变化在先,哪个变化在后。

(3)虚无关系:从某一变量的变化很难预计到另一个变量是以怎样的方式发生变化。

换言之,虚无关系表明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不存在共变关系。

三、命题与假设1、命题:指的是把两个以上概念或变量关联起来的陈述,它是反映现象之间关系的陈述。

理论建构的原理与方法

理论建构的原理与方法

理论建构的原理与方法引言理论建构是科学研究的核心过程之一,它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归纳与创新,构建与解释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原理。

本文将介绍理论建构的原理与方法,并阐述如何运用这些原理与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理论建构的原理理论建构的原理是指指导理论建构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它们是理论建构过程的指导性准则。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理论建构原理。

归纳与演绎原理归纳是指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事物间的普遍规律和规律性模式。

演绎是指根据已有的理论和规律,推导出新的假设和理论。

理论建构过程中,归纳与演绎是相互作用、相互推进的。

综合与特殊原理综合是指将具体的事实和观察结果进行整合与概括,形成更为一般的理论模型或框架。

特殊是指对个别情况和特殊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验证或修正已有理论。

综合与特殊相结合,推动理论的健康发展和修正。

指导实践与实证原理理论建构应该具有指导实践的目的,它要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理论建构还应该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和修正,以确保理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理论建构的方法理论建构的方法是指在理论建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它们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灵活选择和应用的。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理论建构方法。

文献综述法文献综述法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掌握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把握已有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局限性。

文献综述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领域的理论脉络,为理论建构提供参考。

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证数据,验证或修正已有的理论,并生成新的理论。

实证研究法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调查、实验等手段获得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来验证和解释现象。

模型构建法模型构建法是理论建构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现象,为现象提供预测和解释的理论框架。

模型构建法可以采用数学模型、逻辑模型和实证模型等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将不同的理论、观点或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和对比,从中发现共同点和差异点,为理论建构提供实证和验证。

第四章 理论建构

第四章 理论建构

理论概述
什么是理论
理论的定义。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
典》的定义是:
⑴由逻辑的或数学的陈述所联结的一组假设或
命题,它对经验现实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 提出解释;
⑵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有关现实某一领域的
任何抽象的、一般性的陈述都可称为理论,它 通常包括对一般性概念的详细阐述。
理论的特征
定义与分类
定义确定事物的内涵,属性,特征
分类确定事物的外延,对象,维度
命题与假设
⑴命题(proposition),是对概念之间的关系提出因
果性的陈述,是理论表达关系的一种形式。只讨 论一个变量的命题称为单变量命题;两个变量的 称为双变量命题;两个以上的称为多变量命题。 ⑵假设(hypothesis),假设是可检验的命题,是不 同变量之间关系的经验性陈述。当研究者评估或 经验检定一项关系时,此关系即为假设。只讨论 一个变量的命题称为单变量命题;两个变量的称 为双变量命题;两个以上的称为多变量命题。
概念化与操作化层次
( 抽 象命 层题 次 ) ( 经 验假 层设 次 )
概念
概念
变量
变量
理论与模式
理论(theory),是对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加
以一般化的结果。 理论通常是描述事物、行动、事件内部或 它们之间的可重复观察或测量的关系。这 种可重复的关系就可以称之为模式(pattern)。 理论是模式的抽象表示,而理论则可以由 模型(model)来表示出来。
假相关
C
A
B C
A
B
假设的建构方法
概念
假设(hypothesis)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
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 命题。 问题:什么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速度的变量?

第四章-理论建构

第四章-理论建构

概念之间的假零关系



有些概念(或反映概念的变量)之间初看上去没有 相关性,其实存在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假零关 系。 假零关系与抑制变量(使真实相关关系隐而不彰或 减弱的变量 )有关。作为第三变量的抑制变量抑 制或干扰呈假零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真实关系。 剔除抑制变量的影响后,原有的变量间的关系就会 显现。 例如:年龄抑制工人会龄与种族态度的关系。
① A与B相关; ② A的变化先于B的变化; ③ A与B之间的关系不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
因果关系的确定性

按照相互关系的确定性分类,因果关系有三种:
(1)肯定因果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确定的。当某种必须的条件存在时,必然 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作为结果的要素随作为原因的要素 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2)统计因果关系 某事物有时会引起另一事物的变化,有时不会引起变化 ,但具有统计性质的规律。 (3)模糊因果关系 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类事物,它们的边界条件是不明确的 ,这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叫模糊因果关系。
衡量理论优劣的准则(2)



可被推翻和否定的(Can be disconfirmed or falsified) :科学 的工作主要是验证理论是否能准确地描述现象,在推翻和 否定的过程中,我们便可改良旧有的理论、或提出新的理 论,使我们更准确地描述现象; 通则性(Generalizability):科学理论是希望能对现象有通则 性的描述和解释,因此愈能在不同的情况下仍准确地描述 和描述现象的理论则愈佳; 简约的(Parsimonious):科学理论可以使我们透过概念(构 念)及它们相互的关系来了解现象的来龙去脉,因此愈能以 简单易明及数目更少的概念和关系来准确描述现象的理论 愈好。在建构理论时,应以最简约的方式为标准。

理论的建构

理论的建构

2
3.2 典範
「典範」 (paradigm) ,包含特定的假定、概念、 理論、分析方法、問題解決 (problem solving), 而且適用於特定的科學社群 (scientific community) 。 「典範」是一般的看法或思考方式,此種看法或 思考方式反應在對現象的本質之基本信念或假定 建構理論前,要先確認研究所在的典範。典範是 屬於一種認知架構 (cognitive structure),它是 研究者用以代表某種事物之具體意象 (picture)。
3
Burrell和Morgan (1979) 將社會科學研究的典範 區分為四類
4
1. 功能主義:假設是「社會是一個有形的、真實的 存在,而且有系統的特性以產生有條理和規則的 事態為方向」。 2. 詮釋主義:認為社會真實不是具體存在的,真實 是個人主觀經驗的產品。 3. 根本的人本主義:人們會被他們自己創造和維持 的真實束縛,真實創造的過程是受會限制和控制 人類思想的超自然和社會的過程影響。 4. 根本的結構主義:假設真實可以被定義為堅固的、 有形的和真實的結構。

20
21第三章理論的源自構3.1 理論的建構 「建構」(construction),就是「無中生有」。理 論的建構,顧名思義就是從無到有建立某理論。 理論建構旨在探討為人類之社會、心理與行為等 建構理論的意義與途徑。 理論建構是一種過程,它同時發展出觀念、構念 及命題,用來說明至少兩個以上定理或命題之間 的關係。此種關係可能存在,亦可能不存在,故 關係的真假可以透過經驗來證明。
10
3.3.1 模式的三大功能
研究目的 (或類型) 以層級來分,可歸納成5個層 次:
1. 2. 3. 4. 5. 報告 描述 解說 預測 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理论建构
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
主要内容
理论概述 理论的构成要素 概念的建构方法 命题的建构方法 假设的建构方法
学习目标
了解理论的目的、层次和建构过程,掌握
理论的判断标准 理解并掌握什么是概念、变量、命题和假 设,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掌握概念、假设和命题的建构方法 掌握判断假设好坏的三个条件和四个准则 理解核心假设和辅助假设,掌握假设分析 的方法
变量的影响; ⑵建立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间的关联; ⑶描述自变量、中介变量与因变量的反应 关系。
⑴影响影子长度的因素有: 电筒与物体间距离 电筒的角度 物体的高度 物体的透明度 周围的光照强度 物体的位置 物体的宽度 ⑵要观察及测量的因素有: 影子的宽度 影子的光暗度 影子的面积 影子的长度 ⑶保持不变的因素: 还有一样因素要考虑,这就是在探究过 程中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来进行一 个合理的比较实验。除了选取的可 变变因外,其余会影响影子的因素 一定要不变,才可以判断影子的长 度是由电筒与对象之间的距离引致 。不变的因素包括: 周围的光照强度 电筒的角度 物体的位置
选取因素:车轮尺寸大小
假设:增加车轮尺寸时,车速便会减少
假设的陈述方式
条件式陈述(If-Then)
差异式陈述 :“A不同,B也不同” 函数式陈述 :“A是B的函数,A=f(B)”
统计式陈述 :如果ρ是压力与工作满足感的
共变量,我们可以假设:
H0:ρ=0 H1:ρ>0
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 I
个案式解释:
意图只是在于能够完全地解释某个案例。 比如,某个电视企业经营业绩不高,是因
为:⑴张总经理太年轻,没有经验;⑵碰 上了黑白电视市场不好;⑶企业1号生产线 出故障了;⑷企业生产工厂选址错误;⑸ 市场营销人员不足;⑹企业工人懒惰等等。 有了以上原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营业 绩不好了。



垄断市场,然后有一个竞争者进入该市场,这两个竞争者将 在上述假定下不断调整自己的产(销)量,最终终于达到有 确切解答的厂商均衡和市场均衡(各为市场总需求的三分之 一)。 辅助假设:即假定部分,也是核心假设成立的前提和条件: ⑴两个生产者,A公司和B公司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 ⑵产品的生产成本为零(或相同成本)。 ⑶两家公司分享市场,总需求是线性的。 ⑷每家公司都确切只是总需求是怎样的,知道总需求曲线上 的每一个点。 ⑸每一方都根据对手采取的行动,并假定对手会继续这样行 事,来做出自己的决策。 ⑹两家公司都通过调整产量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
从事实到理论
理论
概念
对象和事件观察(现实)
抽象程度
命题
概念、命题、推理与理论
概念 命题 概念
推理
理论
命题
理论建构的过程
从观察到概括
经验概括(empirical generalizations),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
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特征或者变量间关系 的一般性阐述。如,“调查结果表明,具有某种特征差异的 个体(群体),其在某方面的行为也会有差异”
上述各种定义表明理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
特征:
⑴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 ⑵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⑶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解释。
理论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
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
解释的形式
因果性解释(causal explanation):建立因果关系的三个
条件——时间顺序、关联、排除掉可能的替代原因。 结构性解释(structural explanation):研究者使用一 组相互关联的假定、概念和关系,进行结构性解释,其 重点是明确指出形成这个互相牵连整体的基本部分,结 构性解释通常以隐喻或模拟代替因果陈述。结构性解释 的类型包括:网络理论(network theory)及功能论。 诠释性解释(interpretive explanation):目的是促进 了解。研究者以特定社会脉络,来发现某项事件或作法 的意义,由于每个人的行动决策都受到其主观世界观的 影响,所以研究者必须去分辨个人的推理模式与看事物 的观点。
⑴它是由一组命题组成; ⑵这些命题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
⑶这些命题中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的。
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⑴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好——范围;
⑵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好——效果(精度); ⑶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好——效率(节俭)。
这三条标准可能会有冲突,因此,在理 论建构的时候,要综合平衡考虑这三条标 准。
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 II
通则式解释,即试图解释某一类状况或事物,而
不是某个个案;更进一步地说,这种解释很“经 济”,只使用一个或少数几个解释性因素;最后, 它只能解释部分,而不是全部。 比如,⑴企业管理中,日常建立项目团队的话, 会提高管理效率;⑵国际跨国公司如果有很好的 本地化经验,经营业绩通常较好;⑶利润来源趋 向“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通常利润水平和发展 潜力较高。
家具 现实与观察:桌子 经验 小 抽象层次 涵盖面 特征 明确
概念化
科学研究中对概念的界定常常要靠定类和
操作性定义。由于某个术语的真正含义常 常是模糊的甚至是有争议的,为了研究, 科学家就赋予某个术语以意义。
譬如,为了研究社会经济地位的状况,可 以简单地把它定义为“收入”和“教育程度” 状况;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找到“社会经济 地位”的其它方面:如职业状况、银行存款、 不动产、家族血统、生活方式等等。
变量的分类
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将变量分为
自变量-引起其它变量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由于其它变量变化而导致自身发
生变化的变量 中介变量-XZY 控制变量 -干扰变量、无关变量 。是指它 与研究的目的无关。
变量的使用
变量的使用有三种方式: Nhomakorabea比较不同群组间之同一自变量对同一因
概念化与操作化层次
( 抽 象命 层题 次 ) ( 经 验假 层设 次 )
概念
概念
变量
变量
理论与模式
理论(theory),是对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加
以一般化的结果。 理论通常是描述事物、行动、事件内部或 它们之间的可重复观察或测量的关系。这 种可重复的关系就可以称之为模式(pattern)。 理论是模式的抽象表示,而理论则可以由 模型(model)来表示出来。
理论的构成要素
概念与变量
定义与分类
命题与假设
理论与模式
概念与变量
概念就是伴随着某特定的对象、事件、条
件或情境的一系列的意义或特性。 构念(constructs),是思维心像,构念是由 若干个较为简单的概念所组成的。 变量(variables),是可以有不同取值的概念。 变量是对概念的操作化,是将概念以某种 可测量的形式表示出来。
理论概述
什么是理论
理论的定义。美国《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
典》的定义是:
⑴由逻辑的或数学的陈述所联结的一组假设或
命题,它对经验现实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 提出解释;
⑵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有关现实某一领域的
任何抽象的、一般性的陈述都可称为理论,它 通常包括对一般性概念的详细阐述。
理论的特征
就是通常所说的“假说”,也就是常识性理论。
②辅助假设——“保护带”,保护“硬核”免遭反

辅助假设是保护理论(假说)得以免遭反驳的一系列命题(条
件),是在不断证伪过程中不断修订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 定”。
古诺双头垄断理论(Curnot Duopoly Theory)
核心假设:即基本理论部分(假说),开始时是一个独占者
假相关
C
A
B C
A
B
假设的建构方法
概念
假设(hypothesis)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
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 命题。 问题:什么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速度的变量?
要认明一些变量它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 记住要考虑植物和其生存环境的特征。
问题:什么因素会响汽车的速度?
理论的层次II
中层理论比下层理论(经验通则)抽象,
主要是在引导实证研究。是连接上层理论 和下层理论的理论,或者运作在中介层级,
例如,组织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
等。
理论的层次III
下层理论,处理的是小片断的时间、空间、
小数量的个人,相对具体、简单。下层理 论关注是对组织行为的具体方面进行解释。 这种理论有三个重要特征:
从概括到理论
在将大量的、个别的、具体的现象上升为一般性的经验概括
时,已经舍弃每个特定个案的特殊性,而集中了它们的共性 特征。而这种共性特征向我们展示了现象的某种规律。要想 对这种规律进行解释,就是在发展理论,从而形成对现象及 其背景的更为一般性的命题。
概念的建构方法
物质财富
抽象

含糊
生活用品
概念次序的建立
概念化 定类定义
操作定义
现实世界的测量
概念的功能
分类 -二分法
比较 -完全、比较、完全不 计量 -序数、比例
设模 -科学社会主义
概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概念仅仅表示某类现象。比如“太
阳”、“月亮”; 另一类概念则往往包括若干子范畴、属性, 它们反映出概念所指称的现象在类别、规 模、数量、程度等方面的变异情况。 比如“性别”这一概念就包括男性和女性 两个子范畴,或者说“性别”这一概念是 由男性和女性两个“属性”所构成的。
理论的层次I
上层理论(macro-level theory),也称巨观理论、
宏观理论,或理论架构(theoretical framewor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