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另有配套课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我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对教材的分析,对教法、学法的确定,对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对教学的反思。下面我将分开对这四个方面做一下阐述。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点展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重难点。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五节的内容。自由落体运动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又加强了课本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自由落体运动是研究抛体运动的基础,学好它也为学习后面较复杂的运动打好基础。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要求是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据此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自由落体的概念和规律等基本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分析等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素养。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学习方向看来,学生如果把握住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就把握住了本节课学习的要理,那么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难点是运用理想化模型方法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为探究规律打好基础。
在完成了教材的分析之后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我的教法和学法。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但高一学生还欠缺一定的应用抽象的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因此我对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分别采用启发引导和实验探究的教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层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第三个方面是我要重点说的内容,教学程序设计。
对于在空气中下落的物体,学生大多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比较快,因此我把重的物体是否一定下落的快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起点。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忽略空气阻力是怎样的运动,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之后是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完成了整个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之后引入了探究性游戏对知识进行反馈从而完成对整个自由落体运动意义的建构。
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本节课共采用八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问题引入,学生对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让学生假想站在牛顿的苹果树下思考苹果和树叶谁下落得比较快,进一步提出重的物体是否下落的一定快的问题,从而为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铺好第一层台阶;紧接着是第二个环节亲身体验形成感性认识,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来推翻日常生活中貌似常识性的知识,从而对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种落体问题形
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那它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顺势进入第三个环节视频播放深化认识,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会认为物体下落快慢受空气阻力影响,教师向学生播放牛顿管实验的视频,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验证猜测,从而真正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之后进入第四个环节实验观察得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建立概念的难点在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对实际落体运动理想化得到的一种理想模型,学生对理想概念不易把握,因此我的教学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念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下面第五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此环节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规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实验探究等基本技能和能力得到培养,科学态度和素养也得到提升,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了同一教学过程中。然后是第六个环节讨论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前面学过的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并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再通过表格分析对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大小进行探究,为万有引力的学习打好基础。到此通过前面两个环节我们完成了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掌握。第七个环节是知识应用,学生结合刚刚总结的规律,通过知识迁移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提高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将物理应用于生活,我引入一个探究性小游戏——测人的反应时间,师生共同做下落书签的游戏引入“人的反应灵敏度”问题,教师启发学生设计一个测量“人的反应时间”的装置,鉴于过早地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关于测量人的反应时间的装置原理的叙述,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教师用一个“神秘”尺子测出两个学生的反应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奥秘,启发学生进行s –t 转换,水到渠成。第八个环节是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环节,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适时做好知识梳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为使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的难点更加自然,因此我让学生课后了解教材上频闪照片的相关内容,计算照片中小球的加速度。并建议学生做一个“人的反应速度跟踪测量”的专题研究课题,引导学生物理联系生活,进行研究性学习。
下面是我说课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反思。我的教学特色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两重视一突出一创造。重视实验,通过实验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又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应用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探究规律时,将教师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教师变为教学资源的信息提供者,实验材料的准备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一点是创造性使用教材,利用教材上的材料频闪照片编制课外作业,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