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另有配套课件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4d4063a32d7375a41780c7.png)
自由落体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产生的条件;(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定量)。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自由落体的特征是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教学难点演示实验的技巧及规律的得出,介绍伽利略的实验验证及巧妙的推理。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1.自由落体演示仪及附件,计算器。
2.硬币(一元)两枚,薄纸袋(恰好可装下硬币),抽气机,牛顿管。
3.投影仪、投影片、彩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复习提问s 1∶s2∶s3=1∶4∶9 sⅠ∶sⅡ∶sⅢ=1∶3∶5二、新课教学:我们今天应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的运动,物体下落的运动。
[演示Ⅰ]硬币和纸袋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从表面上看得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1.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认识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7世纪,这种观念统治了人们两千多年之久。
2.伽利略(Galileo)的贡献(1638年)两个物体mA >mB分别由同一高度下落,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当把两物体捆在一起仍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会是怎样呢?结论:①整体分析:当把两个物体捆在一起时mC =mA+mB,因为新组成的物体比上述两个物体中的任一个都重从而下落的应最快。
②局部分析:A物体下落的快,受到一个下落得慢的物体B的作用,结果就像一个大人拉着小孩向前跑,比单独大人跑要慢,比小孩单独跑要快一样,他们的共同速度应介于A、B两物体之间即vA >vC>vB。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468c25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6.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1.1 背景介绍1.1.1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沿垂直方向的运动。
1.1.2 自由落体运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跳伞、地震波传播等。
1.1.3 通过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重力的作用。
二、知识点讲解2.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1.1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物体沿垂直方向的匀加速运动。
2.1.2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g。
2.1.3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为s=1/2gt^2,其中s为物体下落的距离,t为时间。
三、教学内容3.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3.1.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从而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3.1.2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即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恒定。
3.1.3 介绍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解释其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4.1 学生能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4.2 学生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计算物体下落的距离和时间。
4.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5.1.1 解释公式s=1/2gt^2中的各个符号的含义和关系。
5.1.2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
5.1.3 引导学生思考公式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如在非地球表面或非匀加速运动情况下的应用。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继续详细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以及教学评价和反思等内容。
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物理实验室中的落体装置,包括自由落体箱和计时器。
6.1.2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动画和模拟实验结果。
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自由落体运动》说课课件(另有配套说课稿下载)
![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自由落体运动》说课课件(另有配套说课稿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ca0d0296cc22bcd127ff0c05.png)
总结回顾 布置作业
知识应用
讨论分析
实验探究 得规律
Page 22
教学设计
通过纸带数据的处理,分析自由落体 运动是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是,要 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讨 论 分 析
s aT
2
Page
23
地球上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东京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纬度
0° 23°06′ 30°33′ 31°12′ 35°43′ 39°56′ 40°40′ 55°45′ 90°
实验观察 得概念
总结回顾 布置作业
知识应用
讨论分析
实验探究 得规律
Page 20
教学设计
互动实验:学生探究 教师指导
实 验 探 究 得 规 律
Page
21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
教师引导 师生互动学习
师生共同探究 实验推导 教师提问 师生互动学习
亲身体验 形成感性认识
实验演示 深化认识
实验观察 得概念
总结回顾 布置作业
知识应用讨论分析来自实验探究 得规律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
忽略阻力物体下落是什么运动?
教师总结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探究性游戏——人的反应时间测定
Page 9
自由落体运动具有什么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
教师引导 师生互动学习
师生共同探究 实验推导 教师提问 师生互动学习
亲身体验 形成感性认识
实验演示 深化认识
总结回顾 布置作业
知识应用
讨论分析
实验探究 得规律
Page 25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等奖说课稿3篇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等奖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e44af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3.png)
1、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由落体”,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教材是联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
《自由落体》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2章第5节,本章是在之前运动基础上的补充,自由落体是一种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公式,为接下来研究特殊的运动打下铺垫,在整个高中课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任务。
我所面对的学生,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中以老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探究物体下落快慢的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并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是,难点则是:重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特点和规律。
难点:自由下落快慢和重力大小无关。
五、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师生问答法,小组讨论法,课堂练习法等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为此我将它分为导入,新课讲授,小结和作业4个部分。
1.引入新课为了使学生更好了解本节课的知识,我将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向学生讲述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与质量有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通用5篇)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3689d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7.png)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通用5篇)《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11说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
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
教材的思想体系是:(1)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4)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方法(1)实验观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自由落体说课
![自由落体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34a30c7631b765ce050814c4.png)
三、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及学生情况我将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使他们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再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动画丰富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感性认识,深化规律的理解。
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结合观察法、猜测法,深入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第一个环节演示实验,导入新课。用粉笔、成熟度水果下落等简单例子,引起学生注意,引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引导讨论,暴露错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白纸与小铁球下落情况。发现:铁球比纸片下落的快。进而引导学生讨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从而暴露错误思想:重(密度大)的物体下落的快。
第三个环节纠正错误,正确理解。将纸片揉成纸团,重复之前的实验。认真观察后发现:纸团与铁球同时落地。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物体下落有快有慢?学生猜测:空气阻力影响。接下来我将用牛顿管实验验证猜想,导致纸片和铁球下落快慢不同的因素是空气阻力,并建立理想模型,进而给出自由落体的正确定义: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其速度与重力无关。
第四个环节规律探讨及应用。运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进一步深化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再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测量反应时间,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做到做到学以致用。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e1d025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c.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 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解释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通过对比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突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通过数学表达式的推导,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4. 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列举实际例子,如跳伞运动员的下降、地震预警等,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拓宽知识面。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
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八、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同事们:我今天要说的是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和作用: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它既巩固了初中所学的基础知识,又为后续学习复杂物理现象奠定了基础。
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b6a5b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c.png)
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精选文档《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恭敬的各位评委教师、学生们,大家好!我是来自*** 的** ,我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对教材的分析,对教法、学法确实定,对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对教学的反思。
下面我将分开对这四个方面做一下阐述。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点绽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重难点。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其次章直线运动第五节的内容。
自由落体运动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特别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既是对前面所学学问的复习和巩固,又加强了课本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自由落体运动是讨论抛体运动的基础,学好它也为学习后面较复杂的运动打好基础。
课程标准对同学学习本节课的要求是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讨论办法,体味物理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进展的影响,据此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同学通过对自由落体的概念和逻辑等基本内容的学习和把握,培养同学的试验探索分析等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同学实事求是地举行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素质。
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学习方向看来,同学假如掌握住了自由落体运动的逻辑就掌握住了本节课学习的要理,那么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同学运用试验办法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逻辑,难点是运用抱负化模型办法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为探索逻辑打好基础。
在完成了教材的分析之后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我的教法和学法。
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同学已经把握了运动学的基础学问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讨论办法,但高一同学还欠缺一定的应用抽象的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规律思维,因此我对本节课的两个学问点分离采纳启发引导和试验探索的教法,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层层引导,同学自主探索试验,重要的是让同学把握猎取新学问的过程和办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第三个方面是我要重点说的内容,教学程序设计。
对于在空气中下落的物体,同学大多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比较快,因此我把重的物体是否一定下落的快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起点。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一等奖说课稿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129cd5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0.png)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一等奖说课稿1、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是说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
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
因此本节课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说重点、难点: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
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
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
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
难点(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自由落体运动一等奖-完整版PPT课件
![自由落体运动一等奖-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142c09b8f67c1cfbd6b8e5.png)
2.5自由落体运动
Free -Fall Motion
一.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实验一:粉笔和纸片的下落 实验二:大纸片和小纸团的下落 实验三:粉笔与小纸团的下落
与空气接触的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积不同
结论:质量并不是决定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空 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主要因素。
夹子
打
点
重物
计
时
器
三. 自由落体加速度
1.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2. 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的加
速 23..大小度:,与也地叫理做位重置力有加关速度。用g 来表示。
低处大,高处小。两极大,赤道小
注意:通常取g=2, 粗略计算时可取g=10m/s2。
2. 3.方向:竖直向下
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实验一:粉笔和纸片的下落 实验二:大纸片和小纸团的下落 实验三:粉笔与小纸团的下落
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不同
结论:质量并不是决定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空 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主要因素。
普通高中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5节
设计实验 方案二
普通高中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5节
三.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 动
速度公式 0 t
位移公式
x
0t
1 2
at
2
速度位移 公式
2
2 0
2x
自由落体运动
gt
h 1 gt 2 2
2 2gh
H=? g=2 求t=?
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
课堂小结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b4931e8f90f76c661371ab2.png)
(2)教师演示:
①、一个小铁球和一张纸同时开始下落
②、两张相同的纸(其中一张纸揉成一团)同时开始下落
(3)小结:
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由于空气阻力不同而不同,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它们的下落快慢有什么特点?
(4)演示:牛顿管实验
●课堂观察目标的预设
●教学流程设计
1、新课引入(3分钟)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
(1)日常工作中,有时需要人们反应灵敏,下面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测量从发现情况到采取行动所用的时间:
我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你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大拇指与食指放在直尺的0刻度处,两指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cm左右;在没有任何预示的前提下,我突然放开直尺,你尽快用两手指去夹住它,然后读出手指所夹位置的刻度值。
误差来源?这些误差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还是偏小?
【设计目的】
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对纸带测量、数据的分析总结),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笔、专注的良好探究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知道科学来源于实验与探究,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4、自由落体加速度(3分钟)
【教学设计】
②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③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5)选取两组学生,展示他们对纸带的分析处理过程和结果;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展示作出评价;
(6)老师通过他们的两组测量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7)计算自由落体加速度。
问题3:为什么我们各组测量出来的加速度大小不同?(误差)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内容主题:自由落体运动
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等奖说课稿
![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81524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1.png)
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等奖说课稿1、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等奖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反馈与调整三个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学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研究匀变速运动规律而展开。
而“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匀变速运动,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
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认识层次的目的。
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知识探究,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情况及学习方法的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处理方法,可以说理论知识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但是暗示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日常生活经验印象很深,因此重的物体落的快这个问题既是难点也是教师应该抓住的思维碰撞的关键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3、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通过学习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性质,了解研究过程与方法。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高中中职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高中中职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3bec8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a.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1 2 3 4 5 6
7
解:由自由落体规律:
可得反应时间 回扣小游戏: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刚刚某同学没有抓住书签呢?
因为书签下落时间小于他的反应时间。
如果书签再长一点的话,他就可以抓住啦。
(小实验)请大家利用我们班级的米尺,课后互测一下反应时间
五、总结评价
主要内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条件 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六、作业布置:
作业一 :学生工作页 作业二 :1.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2.制作“反应时间尺”
附:板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条件: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
二、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
大小:通常g=9.8m/s 2
或g=10m/s 2
方向:竖直向下
三、运动规律
g 值 gt
v t =2
21gt h =gh v t 22
=2
2
1
gt h =
s
0.14=2g
h
t =。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4dd9eb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a.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自由落体运动》2. 学科领域:高中物理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4)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重力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强调物体在仅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如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等。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20分钟)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推导出位移公式h=1/2gt^2和速度公式v=gt。
通过公式,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中位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4. 实验操作与观察分析:(20分钟)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高度下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验证位移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5. 知识拓展与实际应用:(10分钟) 通过例题,讲解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跳伞运动员的匀速下降、地震预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规律和公式;2. 利用示意图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3.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4. 通过例题,讲解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特点、规律和公式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方面的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篇)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c55fb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3.png)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篇)《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__教材简析__讲述运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动力学知识和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的基础。
2、自由落体这一节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可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识;启下,为以后学习抛体运动(例如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提出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然后通过实验对现象进行定量探究分析,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二)、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目标要求:1、认知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及推理归纳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掊养学会认识事物时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物理发展史,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和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规律2、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把握和规律的得出二、说教法1、关于教学方法鉴于当前教学现状,很多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视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我将采用实验启法式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各项教学目标,可采用“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理论推导归纳概括”的教学思路。
2、关于演示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正确观点,而实际实验时有很多实验现象符合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这些实验要做,不能回避,因为真理是不怕考验的,这样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一定要全面,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培养归纳总结科学规律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我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对教材的分析,对教法、学法的确定,对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对教学的反思。
下面我将分开对这四个方面做一下阐述。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点展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重难点。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五节的内容。
自由落体运动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又加强了课本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自由落体运动是研究抛体运动的基础,学好它也为学习后面较复杂的运动打好基础。
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要求是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据此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自由落体的概念和规律等基本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分析等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学习方向看来,学生如果把握住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就把握住了本节课学习的要理,那么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难点是运用理想化模型方法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为探究规律打好基础。
在完成了教材的分析之后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我的教法和学法。
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但高一学生还欠缺一定的应用抽象的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因此我对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分别采用启发引导和实验探究的教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层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第三个方面是我要重点说的内容,教学程序设计。
对于在空气中下落的物体,学生大多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比较快,因此我把重的物体是否一定下落的快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起点。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忽略空气阻力是怎样的运动,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之后是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完成了整个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之后引入了探究性游戏对知识进行反馈从而完成对整个自由落体运动意义的建构。
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共采用八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问题引入,学生对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让学生假想站在牛顿的苹果树下思考苹果和树叶谁下落得比较快,进一步提出重的物体是否下落的一定快的问题,从而为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铺好第一层台阶;紧接着是第二个环节亲身体验形成感性认识,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来推翻日常生活中貌似常识性的知识,从而对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种落体问题形
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那它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顺势进入第三个环节视频播放深化认识,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会认为物体下落快慢受空气阻力影响,教师向学生播放牛顿管实验的视频,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验证猜测,从而真正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之后进入第四个环节实验观察得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建立概念的难点在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对实际落体运动理想化得到的一种理想模型,学生对理想概念不易把握,因此我的教学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念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
下面第五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此环节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规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实验探究等基本技能和能力得到培养,科学态度和素养也得到提升,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了同一教学过程中。
然后是第六个环节讨论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前面学过的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并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再通过表格分析对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大小进行探究,为万有引力的学习打好基础。
到此通过前面两个环节我们完成了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掌握。
第七个环节是知识应用,学生结合刚刚总结的规律,通过知识迁移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提高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将物理应用于生活,我引入一个探究性小游戏——测人的反应时间,师生共同做下落书签的游戏引入“人的反应灵敏度”问题,教师启发学生设计一个测量“人的反应时间”的装置,鉴于过早地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关于测量人的反应时间的装置原理的叙述,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教师用一个“神秘”尺子测出两个学生的反应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奥秘,启发学生进行s –t 转换,水到渠成。
第八个环节是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环节,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适时做好知识梳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为使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的难点更加自然,因此我让学生课后了解教材上频闪照片的相关内容,计算照片中小球的加速度。
并建议学生做一个“人的反应速度跟踪测量”的专题研究课题,引导学生物理联系生活,进行研究性学习。
下面是我说课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特色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两重视一突出一创造。
重视实验,通过实验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又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重视应用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而在探究规律时,将教师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教师变为教学资源的信息提供者,实验材料的准备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一点是创造性使用教材,利用教材上的材料频闪照片编制课外作业,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