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1【课程目标】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会应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原电池。
【教材分析】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学情分析】中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源于学科学习。
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或水利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如电源的正负极、电压和电流等内容),因此对电并不陌生。
此外,高中《化学1》已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学习了钠、镁、铝、铁等有关的金属知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内容。
这些经验基础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能力上的准备。
同时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之一,它的教学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延伸与应用,也是后续电化学知识的基础。
原电池的教学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
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本节课则学习化学能转化为另外一种能量即电能,由于电化学知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领域,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化学教案(范本)
化学教案(范本)化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铁的性质是现行教材(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内容。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氢、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A.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B.学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A.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A.通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B.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A.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B.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1.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
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
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
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怎么写5篇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怎么写5篇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怎么写5篇我们在教化学的时候,肯定是少不了要做试验,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们真正弄懂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怎么写例文,希望你喜欢。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怎么写篇1【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2、教学步骤:3、活动与作业: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③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④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⑤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⑥其它(自拟)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怎么写篇2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过程,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学教学案例优秀5篇
化学教学案例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学教学案例优秀5篇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各类教学案例,可以明确自身课堂教学活动与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异同,进而可将各类教学案例创造性的分析、整合为真正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学案例,这是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
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
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导入]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
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离子试剂现象实验1NH4+实验2Cl—实验3SO42—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5篇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5篇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知识的第一课,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即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腐,以解决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见原电池原理的学习意义重大。
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
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构成条件;2能力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错误使用电池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既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关于电极作用、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电流方向、能量转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对问题逐一分析、探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一般都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在电池内部,两极之间填充电解质溶液。
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5篇
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5篇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5篇为让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好,也为了让我们在教学中知道目标,有时候是需要我们去设计一下教学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篇1一、学习任务概述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一)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初中三年级的一堂化学基础知识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化合价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式的实例,提出化合价的概念,总结化合价的规律。
(三)知识基础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化学基础概念,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式之后,通过具体实例来学习化合价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总结出化合价的规律。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
就是说,当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时,即没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结合成化合物时,该元素是不表现其化合价的,因此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四)能力基础1. 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
2. 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五)学习风格分析1.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
2. 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3. 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情感态度1.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化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2. 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2024最新-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页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惊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铁丝、木炭、硫黄。
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化学教学计划篇三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班的教学工作。
经过一个学期对化学的学习,我将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优等生已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并对化学学习充满了信心及浓厚的兴趣。
第二类:中等生及部分优等生中大多对化学学习热情较高,但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优秀化学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优秀化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3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同学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激发同学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歌曲:《谁不说我家乡好》;2、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和图片等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心情特别好,像阳光一样绚烂,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我家乡好》。
2、说一说自身听到了什么?(指名几名同学说)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
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老师的家乡是滨海乡镇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以前泥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雨天,老师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才到学校。
令人惊喜的是,如今那崎岖的泥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就是老师家乡最大的变化。
不过比起城市来,老师的家乡还是十分落后,但老师仍然十分热爱自身的家乡,那你们热爱自身的家乡吗?能不能把你们家乡变化的.情况说一说,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4、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身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2)、自由选择自身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
(房屋、道路、小桥、家庭……)(3)、选择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口头、照片、录象、图片……)5、补充资料,深化感知。
通过同学们课下调查,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了同学们自身收集到的许多照片,我也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身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
化学教学案例(精选10篇)
化学教学案例(精选10篇)化学教学案例(精选10篇)化学教学案例〔一〕:一、案例展示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二课题:原电池课型:新知识教学案例形式:教学设计――原电池工作原理二、案例的分析;原电池在学生头脑是一个陌生的科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很有可能存在相异设想,对于;原电池的教学,关键是帮助学生构建起;原电池模型。
教学处理方式对学生原电池模型的建构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本研究以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为切入点,来探讨教学对于学生;原电池学习的具体影响。
选择高二年级两个水平相当的理科重点班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处理讲解;原电池及其应用整节知识。
〔教学设计1、2分别对应的授课班级称为实验班和比拟班〕教学引入: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指出讨论的相关资料。
实验班从能源的角度引入,直接引入原电池的概念比拟班是从趣味电池出发,为建立原电池模型作铺垫。
教学环节1:是帮助学生构建原电池模型。
实验班引入;盐桥模型,围绕;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构建的模型比比拟班更为本质,思维的关注点在于正负极可能发生的反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结果。
比拟班那么围绕;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进行分析,比拟班建构的模型是出于宏观层面的,具体的落脚点是发生的化学反响以及模型所供应的材料教学环节2:均是为了使学生稳固上一环节构建的原电池模型,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书写电极反响,认识电极反响和氧化复原反响的关系,同时明确Fe―NaCl―C模型的电极反响,为讨论钢铁腐蚀打下根底。
在实验班中,增加了对Zn―ZnSO4‖ZnSO4―Cu模型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盐桥模型三、教学效果的测查结果与分析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均采用了相应的测试题对两个教学班进行了测查,实验班和比拟班使用的测试题是相同的。
测查一共分为2个局部:第1局部是测查学生对于根本的原电池模型的分析本领。
测查的时间是学生学习完第一课时,在第二课时正式讲新课以前,测查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在不一样的教学处理下建立的原电池模型在分析简单原电池问题上是否存在差异。
(教师必备)中学化学课教学设计7篇(全套)
(教师必备)中学化学课教学设计7篇(全套)简介此教学设计全套包含了中学化学课程的7个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提供有趣、互动和有效的教学体验,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教学设计1: 化学基础概念导入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将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初步了解化学基础概念,如原子、分子和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对化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够在实验中培养观察和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2: 元素周期表的介绍和使用这个教学设计将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活动,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并学会使用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来进行元素的识别和分类。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培养自主研究和信息获取的能力。
教学设计3: 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将研究化学键的概念、种类和性质。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将能够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键的性质来判断物质的性质。
这个教学设计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4: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速率这个教学设计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和速率。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模拟活动,了解平衡常数、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的概念,并能够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原因。
这个教学设计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5: 酸碱中和反应与pH值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将研究酸碱中和反应和pH值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学生将能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能够用pH值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这个教学设计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6: 燃烧与氧化还原反应这个教学设计将引导学生了解燃烧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小组活动,探索不同物质的燃烧特性,并能够判断化学反应中氧化还原的类型。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培养实验操作和科学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7: 化学应用与实践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将研究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3)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2)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3)小组合作与交流。
2. 教学难点(1)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2)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3)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协调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新授课(1)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3)示范实验操作,强调操作规范。
3. 实践环节(1)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2)小组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提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正确;(2)实验现象评价:评价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2. 评价标准(1)实验操作:规范、正确、安全;(2)实验现象:观察仔细、分析到位;(3)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协调。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注重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4. 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难点: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酸碱溶液、烧杯、滴管、试管、试管架、镊子等)、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本、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吗?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酸和碱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H2O),剩余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生成盐。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酸溶液和碱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分组实验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1)取适量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1)观察到的现象:酚酞指示剂在酸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溶液中呈红色。
(2)实验结论: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学会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化学教师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
化学教师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教师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化学教师优质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范本(最新3篇)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范本(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范本(最新3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2024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同步教学教学设计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理解
-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分子结构特点,理解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 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正确命名简单的烷烃、烯烃和炔烃。
- 学生能够解释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机理,如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理解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技能与应用
-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预测其可能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重点讲解烷烃的饱和结构、烯烃的碳碳双键、炔烃的碳碳三键特性,强调这些结构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 举例:以甲烷、乙烯、乙炔为例,分析其分子结构及对应的性质变化。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系统讲解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规则,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方法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符号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有机化学反应实例,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小组讨论与合作中,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化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
化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课题: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
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2、认识灭火的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学教学案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91aixue.c):[创设情景]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提出问题]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学习]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二、观察化学变化[阅读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
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精选5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精选5篇)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篇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蔗糖的分子组成、性质及鉴别方法,了解蔗糖的用途;初步学习蔗糖水解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基本操作;理解低聚糖、二糖的定义,了解麦芽糖的性质。
能力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科学思想: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成败的关键,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及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协作进行实验、共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从而学习新知识这一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通过对砂糖、冰糖等蔗糖水溶液的还原性实验的现象进行对比与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学习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蔗糖的水解反应及对水解产物的还原性进行检验,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重点、难点蔗糖的非还原性;蔗糖的水解反应;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培养;实验方法及实验能力的培养。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篇2】一、对教材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①离子键;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
1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如何验满的?
2用什么方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呢?
教师利用媒体出示练习题:
(教师对于个别问题给与点拨
学生简述验满和检验的方法:
学生看题完成练习
简要回答
巩固知识使知识得以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投影
PPT
5min
5min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
1.课堂小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始终贯彻:实验探索---分析归纳---巩固拓展的课堂教学程序。“巩固拓展”更加强化了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掌握。。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与动手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的答案。例如,制取装置的选择问题,完全是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自主解决了相关问题。显然,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
PPT
5min
四组药品间的反应
(用媒体展示)
要求:学生分组实验,对照投影按要求完成表格,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教师巡视纠正学生基本操作中的错误。
找不同的组长回答本组所选的药品
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可以选择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板书:一、反应原理
(用媒体展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通过比较确定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突出重点
PPT
10min
实验装置的探究
组织学生实践,练习拼图:
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图片,根据反应原理选择适当的仪器拼装出发生装置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展示本组拼装的仪器,,确定最佳的方案
教师简单的总结
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组装一套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通过白板展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学生学习也有了目标,比老师空口说更好。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让学生看一些图片、文字,做一些练习题,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搞好自己的教学,省时省力。充分利用它们的优点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将PPT,白板使用及化学实验有机结合,对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好处。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及收集方法
教师用媒体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要求学生分析制取装置的选择与那些因素有关?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按照投影中表格中的要求观察实验现象,组长负责记录,并讨论得出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当药品
学生识记反应原理
学生分析两套装置所用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并回答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2、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整个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意义。
2、通过参与科自主设计实验装置。
4、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创新探究。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小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科学探究品质。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教学难点:
设计优化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提
问
引
入
提问:
教师展示图片打开的雪碧瓶盖冒出泡沫,
2.学生设计实验
3.学生拼图操作。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对实验现象明显,实验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采用常规教学手段无可厚非。但对于不是特别生动、形象的课。学生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理解起来特别难,尤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通过使用PPT课件及播放视频,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课堂容量也更大,教学内容更加丰满。通过动画的播放,变微观为直观,变不见为可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设问:冒出泡沫是什么气体?
这一点说明二氧化碳能不能溶解在水中?
板书: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提问: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我们应该从那些主要方面考虑?
学生观察
思考
回答
学生思考后回答:
1反应原理
2制取装置
3验满、检验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并为收集方法的选用做知识的铺垫
制定计划,
明确探究思路,理解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教师巡视并纠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中的错误给与点拨)
小组讨论一个人负责记录并作最后的总结
(其他组给与适当的补充)
学生动手拼装
并在拼装过程中互相交流选择出最佳的装置
组长展示组装好的仪器
观察根据反应原理讨论是否可行
学生分组实验,组员之间互相协作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注意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能叙述本组所用收集方法的原因
学生简述验满和检验的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使其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检验学生对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的理解
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知识突出难点。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互相协作的能力
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表述能力
实验投影
15min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PPT视频图片展示
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的核心知识。它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教学设计内容要求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学过程中如何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才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完成教学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运用信息技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成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由于教师没能很好的给学生搭建合适的平台,学生在做对比实验时存在盲目性。在学生练习拼图之后要给出常用的制取装置,增强学生的认识。拓展练习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这些问题上今后仍需认真研究